程抱一法语诗歌思想探源
牛竞凡
(上海政法学院
卖鸡蛋的小女孩社会科学系,上海201701)
收稿日期:2008-09-2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度青年基金项目(07JC751023)作者简介:牛竞凡(1977—),女,陕西西安人,上海政法学院讲师,文学博士,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
摘要:在程抱一的法语诗里,“道”是一个关键的字眼,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其一为物之
“道”,指“可见的”与“不可见的”相互转化,一种在变化中达到的永恒;其二为诗之“道”,探索诗人的使命,即像奥菲那样歌唱、为万物命名;其三为文化之“道”,他引入了“冲虚”等道家思想范畴,指明文化之间对话与交融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程抱一;三元;诗;道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5X (2008)06-0111-03
程抱一的法语诗歌里常用的一个字眼是“Voie ”,我们将之翻译为“道”。这个“道”,含义非常丰富,首先令我们想起老子所说的那个“道”
(法语中常常直接用音译“Tao ”或“Dao ”)。无疑,程抱一对道家思想的熟稔,使他经常谈论“道”、探索“道”。“道”这个抽象的概念被后人无限地阐发,可能永远也无法抵达老子的本义。在程抱一看来,“老子的‘道’大概没有任何人解释得清楚,包括老子本人。道是不断
行走、不断形成、不断廓大的,与我对生命的探求并不矛盾”①
。
这段话,表明了他所追求的不是“道可道,非常道”、“天人合一”等抽象的理念,
而是探求、追寻与超越的思考与行动本身。程抱一诗中体现的
“Voie ”一词,就像那无穷深远、无穷繁多的道路,是诗人对生命、世界的探索过程,是一条思想探寻的轨迹,我们沿着它,可以试图去寻找诗人的思想渊源和精神向度。
一、物之“道”———万物转化观
奥菲②的传说是西方关于爱与死的绝对性、悲剧性的故事原型。死亡是无法超越的,人正是意识到了自己无法超越死亡的这一局限性,从而产生悲剧感。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人却仍然要比置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
他知道自己要死亡。”③
人懂得思考死亡的意义,凭借精神的
创造,试图穿越死亡带来的恐惧,他才使自己的有生世界变得更有意义。
死亡始终是程抱一诗歌中探索的对象。对于死亡这个生命中最无可置疑的现象,一般人的态度却是拒绝正视,避讳不谈。然而在诗人心目中,它并不仅仅是终结和幻灭,而是在“全生”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真生”不可缺的另一面。程抱一说:“没有死亡,生命将只是无谓的重复,无旨的蠢动,一
种不必有变化的拖延,不必有个性的铺展。是它,使我们个别的生命突然变成无可替代的,使我们把每个时辰都当做独一的,使我们的欲望化为飞跃,使我们不断追求意义。
由于它,生命才有成长结实的想望,才有进入变化的可能。”④
死亡并不
可惧,它不是我们唯一的终极,而是通往转化的过程。
在诗人看来,奥菲出死入生,跨越了生死两界,死亡与生命之间可以转化,可见的与不可见的之间也可以相互转化,生命是朝向大开的,而不是就此关闭。因此,程抱一的诗歌里减少了由奥菲引发出的悲剧痛苦,诗中“可见的”与“不可见的”
、“此在”与“永恒”总是交替出现。例如,有一句诗是这样写的:
“黎明映照在人类的镜中/唤醒死者与生者”⑤
。尽管现实中的人最不能抗拒的就是时间和死亡,然而在他的诗歌里却消弭了时间与永恒、生与死这两对矛盾。所谓“全生”、“真生”是像奥菲那样的出入生死两个世界的状态。在这里,程抱一和里尔克找到了共鸣:“根据里尔克,生命不是既定的、
德意志第三帝国
重复的现象,而是大可能、大变化、大形成,生命的无形的另一面是精神吸收了有形世界的精华之后的另一种存在……这走向无形世界的可能,这对无形世界的感应,是死亡赋予的。是的,还是死亡。只有把死亡纳入我们的生命,我们才能领会‘全生’的真趋向,我们的至深经验:爱与痛苦,才能取得真
义;我们将步入生命的‘大开’。”④
程抱一从里尔克那里领受
了这一启发后,在诗歌中多次使用“大开”(I'Ouvert )———“生死统一体”这个概念。诗中说:“在大开中,所有的事物显
现为存在/它们的道路不会流尽。”⑤“大开”使宇宙万物可以
生生不息地流转。
梅洛-庞蒂说:“艺术作品表现现实世界中已有之物和将有之物,它传达的是艺术家和人们所拥有的世界整体与个人
的关系。”⑥用艺术给不可见之物以及世俗世界眼中的不可能
·111·
2008年11月第16卷第6期
河南社会科学
HENAN SOCIAL SCIENCES
Nov.,2008Vol.16No.6
之物以可能性。在现实中,人最迫切地感觉到的真实状况就是:人总是要死的。“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是通过艺术,通过表达人的逻各斯的语言,来完成人生的超越性。”⑥艺术正在于它以有限之物(形象和画面)去表现那无限之物。程抱一就是通过诗歌来达到有限与无限之间的转化的。程抱一诗歌中的一个关键词是“转化”(métamorpho),万物之间的转化(其中也包括人生命的转化),超越时间,只留驻在空间之中,持续不断直至永远。
二、诗之“道”——
—探索诗人的使命
可以说,奥菲是本源意义上的歌手、诗人,他为万物命名,歌颂万物之灵。在希腊传统的影响下,奥菲往往成为诗人的精神指引。马拉美说:“在西方,所有伟大的‘存在的唱诗班’就只是履行将人与大自然结合起来的任务。”⑦于是,奥菲与诗人的使命联系起来。西方诗歌的一个源头就是奥菲的歌唱,这个传统源远流长,程抱一对此领悟很深,他将自己对奥菲的理解和对里尔克的体会结合在一起,在他的个人创作和诗学观中,这一点占有重要的地位。
程抱一认为,奥菲的精神是阿波罗式的,将混乱分裂的生命穿过死的考验提升到明朗的和谐与韵律。
生命穿过各种痛苦及欢乐的感受,节节变化,达到单纯的存在,自然的解脱。在诗歌中,程抱一对诗人的使命进行探索。
诗人的使命是什么?就是像奥菲那样歌唱、为万物命名。在程抱一的创作观念里,诗不仅是对生命的体验和反思,还有对世界意义和生命之谜的显现和展示,而且诗揭示出人体验和领会生活意义的无限可能性,以及人与世界的“真实”关系。“诗人”这个词在程抱一看来就是传达宇宙生命的奥秘,就像奥菲一样传达神谕、作为世界的对话者和歌唱者。这就使诗歌以及诗人本身有了形而上的本体论意义。
诗人借助自然之物来重新塑造自己的世界。他们先使自己回归自身,然后使其读者或听众回归他们自身。诗人在与他人交往中首先找到自己,同时又时刻准备着将其新的发现继续传播给别人。在这个世界中,在一个万物生生不息的世界中,诗人的天职是探索存在、探索道路、探索法则和永恒之物,探索炎黄子孙圣贤之书中那个被称作“道”的东西。在人类远离神灵的时代,诗歌能给人带来慰藉、温爱,还有精神上的团结。诗人承担一部分“救世”的使命。
深圳电动车程抱一对西方诗歌中所谓的“心灵诗人”(诸如雪莱、济慈、华兹华斯、艾略特、荷尔德林、里尔克、波德莱尔、阿波利奈尔、瓦雷里、米修等人)怀有极大的认同感,他认为这群诗人风格各异,却有一个共同特点:“诗对他们每一个人来说,不仅是抒发个人情感和内心世界的场所,诗人所要表达的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激情、遗憾、痛苦和欢乐,而是通过语言的‘魔力’去领会世界和人类命运的秘密……”⑧
他对自身也有这样的期许和定位。正如狄尔泰所说:“诗揭示出生活的本质,通过艺术体验去把捉生命的价值,通过艺术活动去穿透生活晦暗不明的现象,揭示生命的超越性意义。”⑥“心灵诗人”的诗(艺术)是关于生命本体的,是生命本体艺术化的中介。这个创造,是对体察过的经验之生硬、粗糙、不成形式的原矿加以熔炼的神秘过程。他们的诗,使人在世界中通过体验而重新审视自我生命的价值,同样也使人感领了神秘的生命启示。
程抱一信奉里尔克的一句话:我学会观看。观看一切发生过的自然及人间现象,为了探测生命的可能性,为了探测真生。那观看决不是自然主义式的,而是要透视到现象的背后,捉摸它们隐藏的寓意。程抱一说:“诗人的存在方式是‘感觉’和‘经验’,他所处的层次是‘意义’的层次。在这层次里,习常的观念、理想的标准、逻辑的分类都是障碍。将万物置于心的空间里,以至痛与至乐孕育,使它们无疑地再生,最后,诗人才能感受它们的含意和动向。”④对程抱一而言,奥菲的意义也在于此。奥菲出死入生之后扬起的歌声使自然倾服、升华,而最终化为最高度生存的旋律和节奏。趋向这个境界,生活中最凄怆的遭遇、最卑微的音姿都将取得另一种价值。”④诗人的创造活动的基础包括:个人自己的体验,对他人体验的领悟,由观念推导和深化的体验。而这不同的体验均需以自己内在灵性为基点,从自己的命运境遇出发去感受和领会一切世象万物,这样,生活才会展示出自身的本真性,而艺术才成为人的本真存在的歌唱以及事物本身的言说。艺术意义的给出才使人的混沌存在转化为明朗的价值存在。创造诗歌就是创造生命的意义,使自己达到一种审美的自由之境。
三、文化之“道”——
—文化的对话与交融
程抱一着重于对“冲气”或曰“冲虚”(Le vide médian)进行阐发。从太虚中产生出元气,元气孕育着生命之气,分为阴阳二气,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万物活跃起来。第三种气,即冲气从阴阳二气中来,它是为促使阴阳达到和谐所不可缺少的。依据这种思想,真正的超越,不是一元,也不是对立的二元,而是三元的。这里,三代表了生命之气即阴阳的结合,它本身就是一个灵动之体。当然它生于二,这就是说只有当二存在时才有它;它一旦出现,就不会像清风那样转瞬即逝,它自身成了一个存在,一个交换变化的空间,一个使“二”能在其中相遇、相交换的过程。这样,对存在而言,无的状态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维度。虚是实的必要条件,没有虚,气就不会流动也不会生成。气,同时既是有又是无,既是精神又是物质,它始终在运动当中。冲气存在于一切事物的核心中,与太虚保持关系,它使得万物同时既在转化中又在统一中。
程抱一直接将“阴”、“阳”、“冲虚”等范畴纳入到自己的诗歌中,就是在表达诗人所信奉的哲学观点。阴阳始终处于交相往复的变化中,因为留有冲虚的存在,事物处于“大盈若冲”的境界,这才是真正的完善和充盈。
程抱一认为生命的最高境界是所谓的“三”。阴、阳与冲气是道家本体论的要素,也是中国思想的本体
论之源,它源于《易经》中所说的“一阴一阳谓之道”,经过春秋战国时代的争鸣而化入了儒家的道德关怀之中,成形于《中庸》。他本人几乎在一首诗中照搬了这一句话“Embrassant Yin/Embras-sant Yang/Frayant en nous la voie s”⑤(抱阴/抱阳/为我们劈出真道)。所谓的二元,是真正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真正意义的交流和对话,从而产生超越二元对立的“三”——
—具有超越性的存在。“三”也是另一高度的“一”,由对话达到一种理解,从而超越,形成新的个体。正如程抱一的解释:“二之上的那个三,即最高点,生命的最高准则,而非折中调和,是超越二的三,生于二而超于二。真正的艺术品也是三,艺术是物我之间的超出物。生命的境界也是
·112·
以三为最奇妙。人与神、人与人,人与天地之间的对话关系都是超于二的,只有对话关系才能滋生出最高境界。”⑨从另一个意义上理解,程抱一所涉及的“冲虚”、“第三元”、“对话观”,在从宇宙观、美学观延伸到文化交流层面的时候,更显出其现实意义来,与当代哲学中的“主体间性”有着内在联系,都是强调交流对话的必要性。
当代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就是由主体间性引发出文化间性的思考。梅洛-庞蒂认为文化现象中最重要的是“语言”,语言首先产生在对话形式中。在这一语境中,个体的思想与他者的思想嵌入共同的社会
结构和思维网络中,因为,在一种恰当的文化交流中,个体与他者双方是交流的合作者,我们的视域彼此向对方滑入,通过同一个世界而共同存在。在当下的直接“对话”中,个体从自身解放出来,并把握了他者的思想,或预见到了他者思想的存在和自我思想的诞生。如果我提供给他一些思想,他也会反过来使我思考。哈贝马斯把交流的理性和目的的理性提到理性的最重要的位置上,并把人类社会的进步寄托在通过文化交流和对话达成理性的共识的基础上。自我是主体际的自我,是在生活世界中的自我;语言不仅起描述世界的作用,更主要的是起主体际交流的作用;理性不能被简化为工具的理性,它更主要是起主体际的交流和认识人类群体的共同目的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看,程抱一提出的“三元”观点正是切合了当代世界文化中的一个迫切问题。吃完饭胃不舒服
比较文化学者们指出:“人为地强调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对立,实际上和天真地低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同样是不能令人信服的。”⑩很显然,如果全然用本土文化的话语来与外来文化沟通,不仅不能被外来文化所理解,而且时至今日,在信息社会的现实面前,纯而又纯的本土文化事实上也已经很难找到,外来文化的因子已经在本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构成了其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成分。程抱一提出“三元”命题,则希望两种文化主体在对话、交流中创造出新的生命,而不是合二为一。程抱一认为中西文化属于两种异质文化,两者的紧密结合虽说没有绝对的可能性,但也并非不可逾越的。他主张异质文化之间应该加强对话和交流,并非要取消各自文化的独特性,而是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取长补短,突破单一文化的局限性,从而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多元。
奥地利文学家和诗人霍甫曼萨指出:“异文化是得救的保障,是人类回归自身的保障。”輥輯訛程抱一站在中法之间,相对于他的母国文化而言,法国文化是他的异文化;而相对于他重新扎根其间的法国文化而言,已经远离50载的中国文化又成了异文化。正是这种双重性,使他具有更为开阔的视野和胸襟,在其诗歌世界里始终体现一种对话和融合的精神,试图破除边界、超越单一文化的局限。他在诗歌里不断地进行着思想探寻、作着各样形而上的追问。他对艺术有着本质上的肯定,他认为诗歌是人类栖息之所,人应该像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诗意地生活在大地上”。在理论上、信仰上,他并不从属于任何一种派别和学说,在他身上体现了创造性的融合。他服膺里尔克提出的生命转化、世界大开的理念,同时也认真反思中国传统宇宙论中的阴阳、冲虚等思想,并积极发挥人在宇宙中参与创造的观念,而他的创作则更是“视域交融”、“文化对话”的结晶。
注释:
①笔者注:这是程抱一在巴黎接受笔者采访时说的话。
②奥菲(Orphée)是从古希腊时代流传下来的神秘歌手。他一
方面代表诗歌艺术最古老的收集者和整理者,另一方面代表了诗歌艺术的某一流派和创作方式。对于一个原始民族而言,没有什么比对大自然生命的枯萎和渐渐死去更值得悲咏的了,奥菲的名字包含了这种忧伤的情绪。他爱慕着美丽的山林水泽女神欧律狄克(Eurydice),但蛇咬伤了欧律狄克的脚,
死神夺去了她。从此以后,山林峡谷里充满了奥菲痛彻的悲歌,使森林中的野兽,乃至树木和岩石为之动容。他来到冥府请求释放欧律狄克,其挽歌感动了冥府统治者和复仇女神,冥府统治者同意释放欧律狄克,但有一个条件:在到达尘世以前,奥菲不能回头看自己的爱人。可是,奥菲还是忍不住偷偷回头看了欧律狄克,于是,欧律狄克又重新被带回冥府。
③[法]帕斯卡尔著,何兆武译:《思想录》,商务印书馆,1987
年版,第157—158页。
幼儿园优质课④[法]程抱一:《和亚丁谈里尔克》,台北纯文学出版社,1972
年1月出版。
玫瑰花手工制作
⑤Francois Cheng:àl'orient de tout,éditions Gallimard,2005。
本译文为程抱一自译,参见Francois Cheng,Un jour,les pier-res et L'arbre en nous a parlé.
煮熟的鸭子⑥王岳川:《现象学与解释学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年4月第1版。
⑦Francois Cheng:Le Dialogue:Une passion pour la langue
francai,Desclée de Brouwer,2002年版,第63—65页。
⑧程抱一,钱林森:《文化汇通、精神提升与艺术创造》,《跨
文化对话》第17辑,上海三联书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第101页。
⑨张宁:《程抱一先生与他的获奖小说〈天一言〉:与张宁对
话》,来源:法国图书信息网,网址:http://www.francebooks.info.⑩乐黛云,陈跃红,王宇根,张辉:《比较文学原理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第88页。
輥輯訛[德]顾彬:《霍甫曼萨与中国》,《跨文化对话》第8辑,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第146页。
责任编辑姚佐军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E-mail:yuid@163.com)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