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是什么[1]

更新时间:2023-05-21 04:10:07 阅读: 评论:0

关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本质的研究1.侯健、汤艳文《从法制的角度看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演化》《社会科学》
2002年第9期
2.梁孝《从乌托邦到意识形态———西方技术统治论的文化本质及其趋势》《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1
3.肖勤福《从意识形态及其演变角度看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特区理论与实践》2001〃4
4.应国良《当代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及其政治功能分析》《中山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5.赵景来《关于意识形态若干问题研究综述》《学术界》2001〃4
6.吴茜《经济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全球扩张》《求索》2002〃1 7.胡大平《具体地历史地理解全球化和当代中国的实践》《哲学研究》2000年第4 期
8.刘昀献《论20 世纪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及其功能》《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
9.陈安国《论‚全球化‛意识形态的陷阱》《社会科学》2000年第10期10.刘建飞《论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关系》《现代国际关系》2001年第7期
11.胡映卫《全球化时期两大社会意识形态对抗斗争的新特点》《理论导刊》2002〃2
12.仲崇东《全球化与三大意识形态》《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5期13.林尚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学习时报》 2006年12月18日第3版
14.左彤云《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战略与中国的理性应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卷第1期
15.袁胜育《西方意识形态研究的历史进展—兼论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社会》2004年第4期
16.Bernard  Susr , 黄岭峻译《意识形态: 一个概念的历史》《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17.宋惠昌《意识形态∶政治无意识》《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2年第4
18. 田科瑞《意识形态概念新探》《理论与改革》 2004〃2
19.韩月香《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展望》《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 2007年第1期
20.邵汉明,吴海霞《意识形态研究的回顾与总结》《社会科学战线》2005
年第5期
21.郁建兴《在科学与意识形态之间—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合法性问题》《哲学研究》 2004年第9期
22.何怀远 ,贾强《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战略攻势及其演变逻辑》《学术交流》2000年第4期
关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本质的研究观点摘录
一、关于对意识形态的准确定义和理解
何谓意识形态? 当代西方学者认为, 政治活动以及许多社会生活, 都涉及在变化的环境中使用权力以实现目的。对这个过程来说, 极为重要的是关于世界目前性质的信念和人们所持的对其未来的希望问题, 即目前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制度如何运转, 其原因何在,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运转的情况怎样, 应该对此做些什么和怎样做, 这类信念和希望就可以称之为一种‚意识形态‛。同时, 他们还用三个基本范畴来表
述和分析各种意识形态, 即(1) 世界观, 即关于经济和政治制度为谁运转和如何运转的总观点; (2)价值观念, 即以为这种意识形态所提出的最合乎需要的目的; (3) 策略, 即这种意识形态所造成的社会变革过程的概念和它根据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念和目的以及变革概念而认为适当的策略。当代西方政治意识形态包括有民主主义、法西斯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等等许多流派, 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民主主义意识形态。它以个人主义为核心, 以资本主义关系为基础, 在当代西方社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因此是当代方的主流意识形态。
---应国良《当代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及其政
关于中国梦的名言
治功能分析》《中山大学学报》1998年第4
意识形态在根本上源于一个社会的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本质上意识形态将随着这一生产过程的发展而发生相应变化。
---侯健、汤艳文《从法制的角度看资本主
义意识形态的演化》《社会科学》2002年第
9期
休想二.关于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演变过程的认识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演化是在主流不变基础上的变化。人权话语并没有取代权利话语,社会并没有压倒个人,国家仍然是主导性的统治力量。而且,人权的普遍化并没有改变严重的事实上的不平等;‚社会利益‛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利益;‚治理‛也不是消除国家的阶级压迫的性质。但是这些变化改善了西方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方式,加强了说服力和修辞效果。可以说,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演化目的在于在资本主义的扩张中完善自身,进而更有效地再生产、维护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
---侯健、汤艳文《从法制的角度看资本主
义意识形态的演化》《社会科学》2002年第
9期
学习黑板报
资本主义的大调整以及作为调整基础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修正,实质是
一种扬弃,既有保留又有克服;它所克服的,是那些有碍于资本主义生存和发展的不适宜方面,目的不在于彻底‚克服‛资本主义,而在于保留资本主义,为保留而克服,克服仅仅是保留的手段和方式; 保留才是这一扬弃的真正目的,也就是说,扬弃并未超越资本主义的自身范畴,仍然是在坚守个人发财
致富最高准则的前提下进行的,只是对意识形态中有碍其总体作用的部分作了修正。它也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基本的制度框架,只是在经济社会运转方式、实现制度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利益关系的协调等方面,作了一些改变。‚新资本主义‛仍然是资本主义,
dylan怎么读只不过是出于生存的本能,经过局部变革的资本主义。这样变革后的资本主义,
不可能真正摆脱由其意识形态造成的历史局限性。
---肖勤福《从意识形态及其演变角度看资
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特区理论与实践》
2001〃4
意识形态终结是个陷阱。在许多西方国家, 他们对意识形态的工作从来都是强化而不是弱化, 更不是‚非意识形态化‛。非意识形态化只能使国家解体和社会动荡, 它在实质上是要求马克思主义丧失、放弃意识形态功能。所以意识形态终结实质是要马克思主义终结, 而不是西方意识形态的终结。美国的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 一是强烈的大国意识, 二是种族等级观念,三是对于超越美国规范的革命的敌对态度。它们相互依赖, 相互支撑, 虽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体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但这三个要素却一直被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 长期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的思想要素。
——邵汉明,吴海霞《意识形态研究的回顾
与总结》《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5期三.关于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本质的认识
一定的思想意识形态,为一定的社会制度提供了基本规则。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也是如此。因此,要准确把握资本主义的实质,特别是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看似令人困惑的的新变化,我们有必要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演变的角度,来透
视和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首先应当肯定,相比封建主义政教合一、以神权和王权而非人权为本的意识形态,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具有明显的历史进步性,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让人回归自我,回归自由。这为人的发展开启了历史之门,导引人类走上追求自身幸福的道路。可以说,这个意识形态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最鲜明的特色、也是其最根本的内容,是在对人本主义核心中的人作界定和诠释时,把人仅仅归结为个人,仅仅在个体的意义上理解人。人本主义的一切在这里都得到了重新说明:人世间的一切就是个人的一切,一切都必须从个人出发,并以个人为归宿———人的理性是个人的理性,人的权利是个人的权利,人的需要是个人的需要,人的发展是个人的发展,人的幸福当然也是个人的幸福。据此,它所主张的民主、自由等等,也首先在个人权利的范畴内得到解释。这就是资本主义历史眼界内的人本主义,最终被归结为绝对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
―――肖勤福《从意识形态及其演变角度
电脑配置模拟装机看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特区理论与
实践》2001〃4
任何类型的社会意识形态,都是一定经济基础的社会反映,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是以私有制为基础,以保障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为目
的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核心是以个人为中心来对待社会和他人的个人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生动而形象地揭示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特征,他们指出:‚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
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1从这里我们可以归纳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基本特点是: (1) 个人主义。
(2) 利己主义。 (3) 自由竞争。 (4) 自由贸易。 (5) 进取精神。
---刘昀献《论20 世纪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吩咐意思
形态的演变及其功能》《河南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
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实质上是对工业文明和政治现代化问题的不同方面的反映。这三大意识形态并不是绝对对立的, 每一种‚主义‛都不是‚纯而又纯‛的, 在每一种主义所推动的政治运动中, 似乎都可以找到其他两种主义的影子。它们之间的相互碰撞、冲突和渗透, 推动着人类的政治实践水平的不断发展。在19 世纪, 这三种意识形态主要局限于欧美工业国家范围内, 不仅没有真正形成世界性的发展潮流, 而且每一种意识形态都存在着自身幼稚而明显的缺陷。当20 世纪来临后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大踏步前进, 这三种意识形态开始在全球范围内生根拓展, 构成了汹涌澎湃的世界性政治现代化运动, 从
而大大推进了工业文明的进步。在这一过程中, 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自身也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变过程。
---仲崇东《全球化与三大意识形态》《世
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5期
在对大量的意识形态现象的分析基础上"我们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意识形态作为社会科学理论的一种特殊形态"除了一般的认知特点之外"突出的是它具有
强烈的现实利益性,明确的价值指向性和实践的目的性等等这样一些特点- 而由于这些特点"就使意识形态更加集中表现出了它的政治性质-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意识形态看作是政治哲学的范畴"而且常常是把政治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这两个范畴同样使用- 可见"如果抹杀了意识形态的政治性质"那就等于否定
了意识形态本身"因为不存在没有政治性质的意识形态- 所以"意识形态中的无
意识因素"也必然具有强烈的政治性质-
---宋惠昌《意识形态∶政治无意识》《中
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2年第4期在20世纪80年代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后, 资本主义自认为是历史辩证过程最终产物的社会和经济制度的典范, 英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机会, 将它们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经济模式、政治模式等一切规则、制度视同为世界上唯一正确的模式向全世界推广。代表发达国家整体利益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新自由主义成为垄断资本势力统一世界市场的意识形态, 成为核心
支配边缘、榨取剩余价值的制度性工具。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在全球的扩张和渗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pp274 - pp275.
透, 使许多发展中国家放弃原有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 照抄照搬西方的自由
市场经济模式和改革模式, 结果导致社会动荡、经济萧条、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吴茜《经济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意识形
态的全球扩张》《求索》2002〃1
四.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的认识
意识形态与科学技术的关系问题是当代科学技术观争论的一个焦点,也是当代意识形态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科技革命的展开,科学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或制约着各种社会问题,并执行着某些意识形态功能。同时,社会意识形态的诸形式构成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精神环境,制约着对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功能的理解。这些情况使得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具有特别的意义。
哈贝马斯认为,科学技术的政治化与它扮演了意识形态的角色是一回事,而
后者表现了问题的实质。这种解释政治权力和政治秩序并使它们合法化的新意识形态就是‚技术统治论‛(technocracy) 。在哈贝马斯看来,问题不在于科学技术成为头号生产力,而在于科学技术变成了意识形态,在于人类怎样应用科学技术。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改变科学技术利用的方式和方向,使之为人类服务,而不是让人类受制于科学技术。对于哈贝马斯来说,归根到底这是一个如何在‚目的———合理的活动‛系统与‚交往活动‛系统之间保持平衡的问题。
另有学者指出,综观哈贝马斯的思想,科学技术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成为意
识形态,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使得科学技术已成为
旋风少女主题曲
剩余价值的独立要素;其次,由于科学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行政机构都取得了合理化的形式,政治让位于科学技术;最后,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起到了使公众舆论非政治化的目的。概言之,在哈贝马斯看来,科学技术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合法性提供了意识形态论证,达到了为资本主
义国家政治统治辩护的目的,因此,科学技术成了意识形态。
---赵景来《关于意识形态若干问题研究综
食火鸟述》《学术界》2001〃4
需要指出的是,意识形态和科学二者不是直接相干的问题。意识形态是信念、价值取向,要解决的是价值问题,而科学要解决的则是事实问题。那种把意识形态当作科学或指责某一意识形态为伪科学的思路都陷入了科学主义的谬误中。自17 世纪以来,以物理学为首的科学技术不断取得新的成就,有着从牛顿到爱因斯坦
的无数英雄,但是,我们知道,科学不是万能的,它没有理由成为衡量万物的尺度。同样,意识形态既不是科学的,也不是反科学的或伪科学的,科学没有理由成为检验意识形态的尺度。
---韩月香《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展望》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  2007年
第1期

本文发布于:2023-05-21 04:10: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9212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