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風險胃納」或「風險胃口」
沈大白豆腐怎么烧
東吳大學會計系教授兼風險管理研究室召集人
東吳大學商學研究發展中心執行長
文明图片Risk Appetite-這個與風險管理有關而且頗重要的概念,近年來逐漸受到更多的重視,本文除了介紹其基本的概念,說明其何以重要的理由,也提出一些未來的可能研究方向。
Risk Appetite近來雖在金融機構風險管理上受到重視(包括券商與銀行),但目前對於Risk Appetite作較完整定義的,應屬COSO在其企業風險管理(ERM)架構中,所陳述的:「追求某目標或願景的公司或個體,由較為廣闊基礎下之考慮而願意接受的風險」。相對於其另一個名詞,風險容忍度(Risk Tolerance),係指「相對於所欲達成之目標而可接受的變異程度」。在這樣的架構下,Risk Appetite是屬於較上層與較廣闊的概念,而Risk Tolerance就屬於較為落實與較為具體的層次了。但若是由Appetite的原始意義看來,其實較多是「主觀」上的「食慾」的概念,也較接近PWC的顧問Chris Matten所謂,Risk Appetite 較接近對風險正面或間接的涵意,也就是考慮由於願意多承擔風險而多希望獲取的報酬,而Risk Tolerance更側重風險原本負面與直接的概念,亦即所可容忍的風險;而兩者實為一體之兩面罷了。
所以若取這樣的含義,依李三榮顧問提及Risk Appetite應翻譯成「風險胃口」,或許更接近英文的原意。
现代艺术设计然而迄今為止,台灣(包括香港)一般的趨勢大致是翻譯成「風險胃納」,其實風險胃納的名詞在實務界已經沿用一段期間了,可見一個翻譯名詞的約定成俗畢竟有其相當的影響力。不過,我仍舊存疑Risk Appetite這個名詞近來的發展,與資本主義下商業化鼓勵承擔風險有關,所以如果翻譯成胃納,多強調一些風險的負面考量,或許也有其提醒功能。畢竟看到山珍海味或嚐了開胃菜(Appetizer),雖然胃口或許大開,卻也可能傷了腸胃。當然,是否可能有金融機構擁有者或經營者患了暴食症(Bulimia)或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恐怕還待驗證。
大陸目前對於Risk Appetite較為正式的翻譯是風險偏好,這樣翻或許較強調主觀的層面,但較大的問題是經濟學上已有個Risk Preference的專有名詞,其與Risk Appetite的概念並不相同,一般又已經習慣翻譯成風險偏好,二辭一譯難免會有所混淆。
為什麼Risk Appetite的問題在風險管理上相當重要?這幾年風險管理的專業發展多半以客觀的風險評估為主(包括新巴塞爾協定中的許多風險評估規範或是風險值概念的發展),然而金融機構決定究竟要承擔多少的風險或是如何承擔風險,卻相當程度上有其主觀的考量,風險管理是否可以落實到由董事會積極參與公司治理的層次,也可以透過Risk Appetite這個橋樑來加強。新巴塞爾協定的規範雖是百香果的做法
2024年是闰年吗強調風險管理,但基本上仍是偏重監管機關的考量為主,仍未考慮策略風險與聲譽風險,但若由金融機構風險管理的角度,這兩種風險卻是必須認真面對與選擇的,而如何決定其如何與願意承擔策略風險與聲譽風險,Risk Appetite同樣也扮演著重要的地位。
吴用
理論上固然重要,然而如何具體評估與分析Risk Appetite就變成一個必要的課題,傳統經濟學(包括實驗經濟學)固然有風險規避與風險愛好的嚴謹區分,也有若干衡量指標,但仍須作許多假設與轉換才能運用於財務金融風險管理。其實就算是理論的層面,包括如著名的Prospect Theory也有許多由心理學者提出與經濟學者的不同觀點,其實近來興盛的行為財務學也逐漸注意此領域,相關研究也是認知心理學近來極為熱門的研究主題。過去心理學者極少能在金融領域有嚴謹或實務的貢獻,透過Risk Appetite的應用,將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
猴子下山的故事實務上的Risk Appetite應該包括針對風險輪廓(Risk Profile)有充分了解後的一種Trade-off(取捨或抵換),提供不同的風險與報酬組合提供選擇,這樣的取捨當然同樣需要嚴謹假設與計算,以Chris Mattern書中為例,採用了盈餘風險值為資產配置的考量。當然其細節或是其他的衡量方式,未必一致但或各有其理由,由一些外國金融機構能夠在其公開說明書揭露其Risk Appetite來看,或許也是國內金融機構應該努力的方向。
與Risk Appetite關係極為密切且目前金融機構已有具體措施的是風險限額(Risk Limit)的規範,風險洪水口
限額的規範當然較過去部位限額(Position or Exposure Limit)更為合理,但是如何管理風險限額,為什麼要定風險限額,如何定風險限額,風險限額的彈性如何,風險限額在不同部門或商品可否流通,其實都可追溯到Risk Appetite的相關課題與應用。
其實,不只是金融機構,所謂人貴自知之明,正如一個人若是已經確定了目標,那麼忘了標竿向前直跑也就是了,恐怕最麻煩的是不確定自己究竟要追求什麼,或是真的追求到了以後發現並不是自己最想要得到的。或許未來有關Risk Appetite的研究對這方面的思考有些幫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