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同性恋论文的引言部分(最初写的中文版)

更新时间:2023-05-19 05:28:10 阅读: 评论:0

1)a  Brief introduction to homoxuality
同性恋或同性爱是一种性取向,具有同性恋性取向的人主要倾向于或者持续地对社会中与自己性别相同的成员产生爱慕、爱情或性欲。同时,同性恋作为一种身份认同和社会标签,被同性恋者本身,或者社会其他成员广泛使用。同性恋有时候也可以用来描述同性性行为,即同性成员间发生的性行为,而不管参与者的自我认同的性取向如何。同性恋这一现象在人类社会中从古到今一直存在,甚至在动物中也是一直存在的。买卖协议书怎么写动物学研究发现许多灵长类动物,如猕猴、狒狒、黑猩猩等,都有同性性行为。虽然同性恋现象古而有之,但同性恋这一概念却是晚近才出现的。随着19世纪对人类个性发展与人类性行为研究的开展,人们才开始了对同性恋现象的研究,创造出同性恋这一概念。今天社会学研究中普遍采用的同性恋一词, 英文写作homoxuality.homo这一词根本意是希腊文"同样"之意。四个太阳 Homoxual这个单词最早出现是在19世纪末,出现在怎么能怀上孕匈牙利作家Karl Maria Kertbeny的一篇文章中。后来被德国精神病学家Richard von Krafft-Ebing和其他医生所接受,并将它作为医学用语使用在病理学诊断方法中。Homexual这一单词,只被当做一种术语来使用,关于同性恋的词汇英语口语中有多种多样。Homoxual之后出现了gay这一单词,比较与前者,gay这个称谓更受同性恋者所接受。英文单词gay的本意指“感觉快乐的”,“使人高兴的”。最初男女同性恋者都
可被称为gay,到后来gay多指男同性恋了。女同性恋者被称为lesbian, 这个词源自希腊一个名为Lesbos的岛屿。因这岛上居住过最著名的女同性恋诗人Sappho,后来被人们拿来引用指女同性恋者。随着社会的发展关于同性恋也出现了很多词汇,queer、fag、dyke、homo等等,但多数是具有贬损意义的称呼。
闪烁的烁
同性恋在西方古代社会不仅普遍存在,甚至比起近代社会,这一群体是被接受的,而且更被称之为是神圣的,是受到人们的尊敬和仰慕的。古埃及人、古代非洲北部的迦太基人、希腊人的一部分祖先多利安人、古代黑海以北的西徐亚人,以及后来北欧的诺曼人的历史中,都有关于同性恋现象的记载。拉丁美洲三大文明之一的玛雅文明,记载了青春期的同性恋现象,玛雅的男孩在结婚之前,父母通常会给他安排一个男性玩伴(男奴),以满足他的需求。在古希腊,成年男子常常同已经渡过青春期但尚未进入成熟期的少年发生热恋,尤其喜爱12岁到16岁之间的少年。在战场上,同性之爱也得到赞赏。在不少战役中,斯巴达的军队都因士兵的这种"同性之爱"而赢得了战争。雅典也盛行同性恋爱。希腊人认为男性是近乎完美的造物,因而是更加理想的爱情对象,对于那些有文化修养、兴趣高雅的男人来说尤其如此。柏拉图甚至认为,"神圣之爱"只存在于男人之间,只有男子之间的爱情才是情感的贵族与骑士形式。其实在西方近代历史中同性恋是不被人所接受的,尤其
以基督教主要的社会。他们认为同性恋是违背上帝意愿的,是恶魔,谁会下地狱的。《圣经》中有很多记载同性恋行为的经文。利未记十八章22节:“男人不可与男人苟合,象与女人一样,这本是可憎恶的。”罗马书一章26至27节说:“因此,神任凭他们放纵可羞耻的情欲。他们的女人把顺性的用处变为逆性的用处;男人也是如此,弃了女人顺性的用处,欲火攻心,彼此贪恋,男和男行可羞耻的事,就在自己身上受这妄为当得的报应。”(大部分解经家都认为爱滋病乃其中一种报应)。哥林多前书六章9至10节说:“你们岂不知不义的人不能承受神的国吗?不要自欺!无论是淫乱的、拜偶像的、奸淫的、作娈童的、亲男色(同性恋)的……都不能承受神的国。”这些圣经上的内容很深的影响了西方人的思想,所以在科学不怎么发达时,很多国家将同性恋行为作为犯罪来处罚,甚至是死刑。同性恋者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迫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希特勒不仅大屠杀了犹太人,也同时屠杀了大量的同性恋者。后来随着科学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同性恋逐渐不再被认为是一种心理变态,一种疾病。美国精神病协会于1973年把同性恋从精神疾病的诊断列表(DSM-III-R)中去除。
2)Homoxuality in America银行卡被冻结怎么办>她在我心
do的音标
说起现代社会同性恋文化的发展,不得不提美国。美国同性恋运动可以说极大的影响了同性恋者在社会中地位和人们对这一群体的看法的转变。美国同性恋运动最早始于1969年的石墙运动。崇尚文化自由的格林威治村(New York City's Greenwich Village)是当时社会男女的最后一块福地,坐落于此的石墙酒吧(Stonewall Inn)虽然貌不惊人,却为同性恋者提供了一个能让其卸下护甲、坦然相对的自在之所,石墙因此大受欢迎。虽然这里也常常遭到警察的骚扰,但是逆来顺受已经成为这些在夹缝里艰难求生的男女的默契。直到1969年6月28日,一切从此改变——警察几次三番的无理取闹终于使曾经与世无争的同性恋者们忍无可忍,在警察殴打并逮捕了一些前来石墙酒吧消遣的顾客之后,愤怒的人群包围了酒吧,并对警方发起了反击。更多的格林威治青年闻讯赶来,前来增援的人们并不都是同性恋者,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只是对警察的不义之举感到愤慨。从凌晨开始的对峙持续了两天,这场意外的群情爆发改写了历史——一场为争取平等权益的社会革命由此诞生。石墙事件之后的一个月,美国历史上首次骄傲游行拉开了序幕。石墙事件使得原来处于边缘之地的同性恋文化一举迈入了主流社会的视野,并且从一种半地下活动演变为公开的社会运动。石墙事件让平权走向社会共识,而激发大众觉醒的正是警方的粗暴行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成为了美国同性恋政治在接下来的数十
怎样防小人年间的常见态势。社群从此不再缄默退让;“酷儿在此,请君习惯之”( We're here. We're queer. Get ud to it.),们发出了掷地有声的宣言。然而,历史的河流有时也会曲折而行,新生的运动遭遇了来势汹汹的反对声浪。反动派的头目是1970年代的一个流行歌星——安妮塔.布赖恩特(Anita Bryant)1977年,她牵头抗议迈阿密通过的一项地方法令,该法令禁止基于性倾向的歧视行为。布赖恩特纠集信徒组成名为“救救孩子”( Save Our Children)的团体,声称要“发起一场史无前例的十字军东征”,以讨伐那些“以晦涩的法律条文蒙骗我们的孩子”、“向孩子们兜售他们那种另类生活方式”的人们。

本文发布于:2023-05-19 05:28: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9157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同性恋   社会   同志   同性恋者   研究   石墙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