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第十四个五年计划计划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纲要》。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1年应急管理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规划的文章8篇 ,欢迎品鉴!
一、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和目标完成情况
2016年全市各类事故274起,死亡128人;2017年全市各类事故194起,死亡110人;2018年全市各类事故120起,死亡104人;2019年全市各类事故89起,死亡85人;2020年1-10月份全市各类事故55起,死亡53人。“十三五”时期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向好,实现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较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得到坚决杜绝的目标。
“十三五”时期,全市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预计为0.033,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预计为0.91,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预计为1.83,基本实现预期目标。
二、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工作总结
(一)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
一是落实党政领导责任,出台《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芜市发〔2018〕9号)和《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芜市办〔2019〕14号),2018年5月重新调整成立市安全生产委员会,2019年11月成立十五个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门委员会,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听取安全生产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安全生产突出问题。今年认真贯彻《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二是落实部门监管责任,修订《市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芜安〔2016〕23号),建立《芜湖市安全生产巡查工作制度》,先后开展两轮安全生产工作巡查,实现各地区和重点行业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巡查全覆盖,印发《芜湖市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办法》,每年开展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三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制定《构建“六项机制”强化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实施方案》,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意见》,督促企业严格执行“五落实、五到位”,推动高危行业领域实施安全生产责任险,在全市重点企业开展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述职质询点评活动,2016年以来,全市共有619家工矿商贸企业完成安全标准化达标创建。
(二)强化监管执法能力建设
一是出台《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实施意见》,改进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安全监管“三级机构四级网络”,实现安全执法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三是制定年度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计划,明确安全监管执法的方式、程序、频次和覆盖面。四是严格执行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对失信企业实施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五是完善安全生产“四不两直”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制度,加大对失信、重大隐患企业执法检查力度。六是联合市编办出台《关于加强基层安监机构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芜编办〔2017〕129号),加强基层监管执法力量建设。
(三)加强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
一是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印发《芜湖市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实施方案》、《芜湖市立即开展安全生产严执法、排隐患、强管理“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芜湖市“安全生产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芜湖市安全生产“1+7+N”集中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等,今年全面启动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二是加强非煤矿山整治,严格非煤矿山市场准入,推动大型矿山建设数字化矿山系统,投入320余万元加快尾矿库“头顶库”隐患治理,持续加强非煤矿山整合关闭和整治规范力度,非煤矿山数量由2016年的103家减少到目前89家,今年推动落实尾矿库行政首长负责制,积极开展尾矿库安全风险监测预警预警系统建设。三是加强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整治,完成危险化学品安全三年综合治理,建成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防控监测信息系统。四是加强工贸行业整治,细化冶金、有色、建材等6大行业、57类场所、722个部位风险管控标准,树立20家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建设示范企业,今年深入开展金属冶炼、有限空间、粉尘涉爆和工贸行业使用固定式压力容器储存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治理。
(四)加强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
一是健全应急指挥机构,2019年2月挂牌组建市应急管理局,先后重新调整成立市减灾救灾委员会、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市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和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工作机制。二是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制定《芜湖市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领域重大风险方案》和《芜湖市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重大风险专项工作方案》,每月定期排查、研判行业领域重大风险,提出并落实防范责任和措施。三是做好预警防范工作,开展24小时值班值守,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自然灾害预警信息26期。四是完善应急预案体系,重新编制《芜湖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发布各类突发事件部门预案27个,督促5948家企业制定应急预案并上传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五是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强与芜湖军分区、武警支队对接联系,依托芜湖融汇化工有限公司建立市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整合部分矿山企业应急救援力量建立专兼职矿山应急救援队伍,组建第一届应急管理专家组,共聘任各类专家170人。六是加强航空救援能力建设,今年依托中信海洋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和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有限公司建设航空应急救援平台体系,安排直升机1架、固定翼飞机2架、无人机1架,提供快速应急救援、空中巡查监测等服务。七是开展应急实战演练,今年在芜湖县陶辛镇开展了防汛应急抢险暨地质灾害救援市县联动综合演练、繁昌县富鑫钢铁公司开展了煤气和液氧泄漏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无为市蜀山镇开展了森林火灾市县联动应急演练。
(五)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应对工作
一是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防汛抗旱工作的通知》,对全市防汛抗旱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二是印发《芜湖市防汛抗旱工作规则》,落实长江干堤、江心洲及外滩圩、重要防洪工程、小型水库、地质灾害点、山洪灾害易发区、尾矿库等防汛责任人,落实全市106座水库、21座尾矿库行政、技术、管理“三个”责任人。三是下发《关于开展防汛工作督查检查的通知》,成立7个工作小组,开展全面检查督导和排查各类险情。四是举办全市防汛抗旱应急抢险救援知识培训班,共计270余人参加培训。五是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领导带班和值班值守制度,加强部门会商,密切关注水情雨情,及时收集、上报、发布防汛信息,积极落实防汛各项防范措施。六是市防指于6月23日、7月6日、7日、17日相继启动全市防汛Ⅳ级、Ⅲ级、Ⅱ级、I级应急响应,并于7月18日宣布全市进入紧急防汛期,市防指成立10个专项工作组应对日趋严峻的防汛形势,同时派出8个技术专家组奔赴各地加强抢险技术指导,积极协调衔接第71、72集团军、武警机动二总队、安徽武警总队和空9旅等部队4200余名官兵携军车374辆、冲锋舟18条、各类工程装备60余台来芜参战,在全市上下团结抗洪、合力抗灾下,我市取得抗洪抢险最终胜利。七是按照“生命至上”原则,全市共转移并妥善安置群众8.4059万人。
(六)不断强化森林防灭火工作
一是印发2020年森林防灭火工作要点,召开全市森林防灭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专项部署全市春季和“清明”“五一”关键节点森林防灭火工作。二是成立三个暗查暗访组,重点对一市三县森林防灭火工作进行暗查暗访,督促森林防火措施防范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三是开展专项治理,印发《芜湖市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开展野外火源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芜森防办〔2020〕1号),开展野外火源专项治理行动,会同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联合开展森林防灭火工作督查检查。四是印制《关于严禁野外用火切实加强火灾防控的通告》15000份,在重点区域醒目位置张贴,强化防火宣传。五是编制实施森林防火专项规划,加强森林防火巡护,夯实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森林防火救援队伍、救援装备、救援机制专项调研。
(七)有序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事业
一是建立完善全市1200多名的灾害信息员队伍,组织参加全省、全市灾害信息员培训班。二是成功创建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5个,今年共申报综合减灾示范社区38个。三是筹集发放中央及省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360万元,共救助困难群众11228人,筹集发放中央及省自然灾害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资金982万元,配套资金40万元,共救助困难群众33636人。四是发放抗旱经费120万元主要用于补贴基层抗旱支出。五是今年共投入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2650万元和1000万元市级自然灾害救灾资金用于洪涝灾害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六是开展全市倒房重建工作,今年全市共有因灾倒房重建任务93户,损房修缮任务2116户,因灾倒房重建开工率达100%,竣工率达79.57%,损房修缮开工率100%,竣工率达99.6%。
三、2021年及“十四五”时期工作安排
(一)不断健全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体制机制
1.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入推动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按照“三个必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推动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职责落实到位,强化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全面开展“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继续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常态化实效化和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制度化规范化。
2.深入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积极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编制芜湖市城市安全发展“一规划两方案”,即《芜湖市城市安全发展总体规划》《芜湖市城市安全发展年度实施方案》《芜湖市城市安全发展信息化方案》,全面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推动城市运行安全应用中心建设,完善城市公共安全智慧化体系,全面提升城市运行安全保障能力。
3.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整合安全生产监管、应急抢险、灾害救助、防震减灾等方面的行政执法职能,组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健全市县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实施分类分级执法,实行准军事化管理。
(二)不断提升自然灾害防御水平
1.有效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重大风险。继续贯彻执行《芜湖市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重大风险专项工作方案》,建立应急、地质、林业、气象、水务、农业农村、地震等部门参与的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重大风险会商机制,定期会商研判我市自然灾害领域重大风险情况,提出并落实防范责任和措施。
2.着力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立完善重大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推动建设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全面创建国家级、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实施灾害信息员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工程,全面启动应急广播体系建设。
(三)不断增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
1.健全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防汛抗旱、森林防火、抗震救灾、安全生产等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推动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2.推动应急指挥中心规范化建设。依托智慧城市建设统一的应急指挥中心平台系统,充分利用空天地感知、融合通信、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推动监测预警、指挥调度、抢险救援“三大系统”建设,实现应急管理全面感知、动态监测、智能预警、扁平指挥、快速处置、精准监管,全面提升应急指挥水平。
3.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加强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重点行业应急救援专业队伍能力建设,强化对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水上、空中等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安徽(芜湖)航空救援基地及长三角区域综合性航空救援基地建立,充分发挥直升机、固定翼飞机、无人机在应急抢险救援、巡查监测预警、公共事务保障中的重要作用。
一、“十三五”规划工作总结
“十三五”期间,县应急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和“底线”思维,进一步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夯实基层基础,狠抓安全宣传教育,大力实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全面开展高危行业专项整治、始终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一)事故控制指标完成情况
“十三五”期间,全县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一般事故起数下降35%,死亡人数下降2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32%;工矿商贸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26%;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14%。
(二)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1.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认真贯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制定出台《高青县县级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镇(街道、开发区)安全生产责任清单》《专业安委会安全生产责任清单》《负有监管职责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等安全生产重要文件,压实干部领导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坚持分级分类管理,合理划分县、镇(街道)的监管执法权,实现对生产经营单位监管“全覆盖”。建立安全生产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倒逼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2016年-2020年,全县企业无因安全生产失信纳入联合惩戒的情况。在全县309个行政村配备村居安全网格员,15家重大危险源企业派驻驻厂安监员,安全监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一纳米”。
2.持续深化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始终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作为首要任务,持续开展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执法检查,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做到安全生产责任到位、投入到位、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和应急救援到位。“十三五”期间,累计检查企业5147家次,排查治理安全隐患25100余项,下达执法文书3920份,立案处罚382起,行政罚款877万元。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双重预防体系建设,14家危化品企业、40家规模以上工贸企业通过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5家一级重大危险源企业达到二级标准化,51家小微企业通过小微安全生产标准化。27家危化品企业、20家规模以上工贸企业和60家小微工贸企业建立并有效运行双重预防体系。
3.持续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综合治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系统治理、精准治理,按照国家和省市统一部署,突出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电力燃气、特种设备、油气管道等重点行业领域,累计组织开展“六打六治”、“大快严”、百日攻坚、油气管道、涉氨涉氯、涉爆粉尘、彩钢板建筑等各类专项整治48次,持续推进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截止目前,共查改隐患38570余项。
4.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坚持科技强安,大力推进高危行业“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和危化品企业“三人以上岗位”安全专项整治,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安装自动化装置,全部消除“3人以上岗位”,15家重大危险源企业罐区全部实现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组份等信息的不间断采集和监测,配备泄漏报警、紧急切断、安全连锁、自动控制及安全仪表系统,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7家一级重大危险源企业及23个一二级重大危险源单元纳入省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承诺率和在线率均达到100%。26家危化品企业视频监控信号全部传输至县应急指挥中心,实现动态实时监管。国家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大数据平台分中心项目在我县落户,自主开发的危化品装卸运输全流程监控平台上线运行,忆江南的诗意全县接入危化品企业19家,运输企业5家,安全装卸车5344次、27万吨。投资400万元高标准建成县应急指挥中心,与上级业务部门会议系统和应急指挥调度系统互联互通,配备无人机1台、移动布控球2台、单兵装备22套、卫星电话10部,具备“应急值班有场所、综合管理有平台、态势感知有内容、应急指挥有手段、专家会商有保障”综合指挥功能,为上级机关业务指导、县委县政府应急指挥、行业部门联合会商提供信息化支撑。
5.全力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体系。适应机构改革、职能融合新形势,充分发挥“三委三部”办公室综合协调职能,全面做好安全生产、防汛抗旱、森林防火、防震救灾、应急处置日常工作。牵头编制修订全县总体应急预案和各类应急预案,明确镇办、部门防汛防台风、森林防灭火责任。充分整合我县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器材物资,形成以县消防救援大队为主体,人武部民兵应急连、武警中队及公安应急连、山东省危险化学品堵漏应急救援中心(青城专职消防队)4支专业救援队伍为协同,城际救援队、红狼救援队2支社会救援力量为辅助的应急救援工作格局。实行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值班电话24小时畅通。定期组织开展政企联合、社企联动、多部门协作等形式的应急演练,成功抵御2019年超强台风“利奇马”袭击,实现零死亡、零次生灾害。
6.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十三五”期间,积极推进安全生产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形成全方位、全领域、全覆盖、全过程的宣传格局。每年定期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安全生产月”、“5.12防灾减灾日”“6.16安全生产咨询日”等活动,广泛宣传普及安全应急和防灾减灾知识,累计发放明白纸20万份、宣传挂图3万份,设置公益宣传栏1000处,为群众咨询服务23400人次。在县主流媒体开设“应急在线”“安全知识天天讲”专栏,累计刊播2100期,提高了社会公众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主体责任,组织开展“学规、懂规、践规”和安全知识“大学习、大培训、大考试”专项行动,累计培训企业“三项岗位人员”2800人次、一线员工27500人次。
二、“十四五”规划要点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基层基础建设为保障,着力建机制、补短板、强能力、促协同,统筹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着力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应急管理水平,最大限度降低事故灾害风险和损失,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规划目标。到2025年,建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系,形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全县应急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显著增强,应急响应、指挥、处置能力和基层基础保障能力显著提升,重大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产安全事故明显减少,自然灾害防治能力进一步提高,推进我县应急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跃上新台阶。
(三)主要任务
1.完善应急管理组织指挥体系。一是加强应急管理组织协调,建立健全各级统一的应急管理组织指挥体系。二是建设以应急指挥中心为中枢的应急指挥平台系统,形成贯通全县的事故灾害应急指挥网络。加强资源整合,建立救援队伍、专家、物资、装备等应急资源“一张图”。三是统筹协调应急力量应急处置,实现科学救援、安全救援、高效救援。
2.健全完善应急管理工作体制。一是健全完善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工作体制,增强应急管理工作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二是健全完善分类管理、分工负责工作体制,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本行业、本领域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三是健全完善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工作体制。落实镇、街道、园区、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责任。
3.建立灵敏高效的应急协同机制。一是完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成效。二是完善军地协调联动机制,进一步提升军地联动应急抢险救援效能。三是完善社会力量协同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全方位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四是完善灾情管理和信息共享机制,强化事故、灾害、灾情全过程管理。
4.构建科学实用的应急预案系统。一是健全完善应急预案体系,补充完善各级总体应急预案、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构建覆盖全区域、全灾种、全行业、全层级、全过程的应急预案体系。二是强化应急预案演练过程管理,推进应急预案演练向实战化、常态化转变,提升应急演练质量和实效。
5.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一是全面推进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加大标杆企业培育力度,分类施策,推进中小企业全面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二是全面推进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特种设备、农机、电力、旅游、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整治,持续深化冶金、建材、粉尘防爆、涉氨制冷,有限空间作业重点领域专项治理。三是全面推进城乡安全风险管控,提高城市安全风险管控能力。四是突出抓好重点时段安全防范,全力做好暑期、汛期、取暖期、节假日等重点时段和重大活动安全防范工作。
6.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抗灾能力。一是强化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灾害早期预警工作,提升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水平。二是建立完善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开展自然灾害风险排查整治行动。三是提升工程设施防灾减灾抗灾能力,因地制宜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四是强化灾后恢复与重建能力建设,提升灾后受损公共设施修复能力。
7.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一是加强消防救援力量、物资装备建设,加快消防教援队伍由单纯的防火救火向实施综合应急援转变,配齐配强救援装备。二是加强专业性应急救援力量建设,依托现有省级专业应急救援中心职能,扩展增强对洪涝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三是鼓励、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四强化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建设,强化应急救援交通运输,确保救援力量及时、快速到达。
8.加强应急管理基础基层工作。一是扎实开展应急管理科普宣传,推动科普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二是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培训考核体系建设,规范各类人员培训考核。三是加强应急管理科技和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与应急管理业务的深度融合。四是加强应急管理监管执法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完善黑名单制度。五是加强基层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开展乡镇(街道)、园区应急能力管理“六有”和行政村(社区)“三有”标准化建设。
(四)重点工程。一是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工程。立足承担县委、县政府应对重大事故灾害总指挥部任务,建设全省一流水平的应急指挥中心和指挥系统。二是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整合全县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信息资源,尽快形成全县一盘棋、一张网,构建科学先进的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三是航空应急救援基础设施工程。建设2处直升机停机坪及配套设施,实现全天候起降的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四是应急装备现代化建设工程。重点加强无人机、快速搜救、大型油气储罐灭火、大功率快速排水、救援机器人、高层楼宇灭火系统等应急救援技术装备配备,大力提高应急装备配备水平。五是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结合全国第一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摸清全县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建立全县自然灾害风险基础数据库,掌握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六是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加强堤防、水库、蓄滞洪区等防洪设施建设,完善防洪排涝设施,全面提高城乡防洪排涝能力。七是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规范城乡新建住宅和公共设施安全设计,提高抗震防灾能力。进一步强化高层建筑抗震防灾措施。科学合理规划、高标准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八是应急管理科普基地场馆建设工程。采取政府投资、政府引导社会投资、社会投资等方式,统筹全县科普和体验式场馆资源,建成一批面向社会公众的应急科普场馆。积极开展应急避险、逃生自救、居家安全、防震减灾、公共安全、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等科普教育,提高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三、2020年工作总结
今年来,县应急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以“重点工作攻坚年”为抓手,不断健全责任体系,强化隐患排查,狠抓专项整治。1-10月,全县累计发生生产安全事故3起,死亡2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净增1起,死亡人数持平。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集中整治行动。按照上级部署,1-5月份在全县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集中整治行动,重点整治源头管理失控、监管责任悬空、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等问题。累计出动5202人(次),组织检查组2117个(次),检查企业2148家(次),排查问题隐患5412项,已全部整改完毕。
(二)全面启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全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16个行业领域主管部门牵头,重点实施2个专题和20个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截止目前,全县共派出督导检查组347个(次),检查单位546家(次),查改问题隐患5467项。
(三)强化执法检查和关键环节安全管控。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积极开展说理式执法、服务式执法,共检查企业884家次,查改问题隐患3861项,下达执法文书1489份,立案处罚13起,行政罚款33.9万元。严格加强试生产、检维修、动火、有限空间作业等特殊作业安全管控,8家企业新项目安全投入试生产,安全拆除3家化工企业生产装置。顺利完成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诊断分级工作,90分以上的企业共有52家,风险等级为蓝色,28家企业得分在75至90分之间,风险等级为黄色,无企业存在直接判定为红色的情况。
(四)认真抓好夏季汛期安全生产工作。针对夏季安全生产特点,先后开展危化品储存场所安全风险管控、重大危险源重新辨识、防泄漏和忌水危化品等6次专项检查。深刻吸取飞源新材料“7.27”闪爆事故教训,在全县开展安全隐患拉网式大排查专项行动,共计出动检查人员1720人(次),检查企业439家(次),查改问题隐患1331项。突出涉氨制冷、涉爆粉尘、涉有限空间企业安全管理、外包工程安全管理,严格查处“三违”行为,坚决禁止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共检查工贸企业196家(次),查改问题隐患1751项。
(五)大力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牵头完成42专项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工作,组织开展黄河滩区迁安演练、危化品泄露应急救援等4次县级应急演练,指导、协调、配合各企业单位开展综合演练、专项演练和现场处置演练150场次。深入推进安全宣传“五进”活动,积极开展综合减灾示范创建工作,县中心路小学被中国地震局认定为“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田镇街道高苑社区被市减灾委评为“市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高标准完成县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得到省市应急部门高度肯定。汛期以来,调整充实县防指成员,落实属地、部门防汛防台风责任,储备防汛物资4万余件,机械设备550台(套),配备卫星电话10部,组织各级防汛抢险队伍20支1.67万人。主汛期期间,实行应急、消防、水利、执法、气象、河务六部门24小时防汛联合值班,参与联合值班人员610人次,确保今年安全度汛。
四、2021年工作思路
(一)总体要求: 2021年,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思想,聚焦总目标,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部署,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完善安全生产考核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安全生产监管和应急救援能力,加大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力度,加快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加强风险管控,狠抓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强化安全监管执法等方式,坚决遏制较大安全事故,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1.持续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严格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坚持边查边改、立查立改,深入推进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将所有行业领域的各类安全隐患全部排查到位并及时整改、有效管控。
2.积极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持续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整治,持续开展危险化学品使用、经营、储存单位和有限空间、涉爆粉尘等领域的检查。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通过检查、培训、约谈等措施,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意识,提升企业安全管理内生动力。
3.加强危险化学品监管工作。全面排查管控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加快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独栋厂房限人、二道门防人”工程,提高危化品企业本质安全生产水平。推动双重预防体系与企业现行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融合,一、二级重大危险源企业达到二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双重预防体系运行质量。
4.深化工贸行业安全综合治理。积极推进规模以下工贸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加强涉爆粉尘、涉氨制冷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外包作业专项治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5.健全完善防汛工作机制。全面推进“横向到边(覆盖各有关部门、单位、社会团体),纵向到底(延伸至村居、社区)”的灾情报送体系,进一步提升完善防指统一决策、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的防汛抗旱体制机制,切实做好灾情管理和灾害救助工作,全力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6.加强安全培训及考核工作。强化企业全员安全教育培训,2021年底前,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所有企业从业人员全员安全培训覆盖率和合格率达到100%。自2021年开始,企业安全培训计划纳入安全培训综合应用及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2021年6月底前,实现一般工贸行业从业人员在线培训、在线监控。2021年12月底前,实现企业全员安全培训和考试网络化。
7.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法治建设。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执法行为。坚持“谁执法谁普法”,将安全应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与其他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切实认真履行普法责任主体职责,促进执法工作与普法工作有机结合,形成以普法促进执法的良好局面。
8.加强应急预案管理。组织开展“三到位”专项检查,督促、指导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企业制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灾害事故风险特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演练或者专项应急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继续做好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相关工作,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有效响应,及时妥善处置。
(三)2021年重点项目
1.高青县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项目。规划总投资为3000万,计划2021年建成一中心(应急指挥保障中心)、三平台(重大危险源和危化品装卸和运输监测预警平台、日常办公和信息化执法监管平台、应急救援平台)及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物资专用储备仓库、航空应急救援基础设施。依托粮食储备库等建设县级物资储备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建设2处直升机停机坪,实现全天候起降的航空应急救援能力。
2.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按照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统一部署,有序开展全县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规划总投资为1500万,2020年为普查前期准备与试点阶段,2021年至2022年为全面调查。普查涉及地震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等主要灾害类型。普查内容包括主要自然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各类承灾体调查与评估,历史灾害调查与评估,政府、社会力量和企业、基层等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与评估。
“十三五”期间,县应急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和“底线”思维,进一步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夯实基层基础,狠抓安全宣传教育,大力实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全面开展高危行业专项整治、始终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一)事故控制指标完成情况
“十三五”期间,全县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一般事故起数下降35%,死亡人数下降2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32%;工矿商贸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26%;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14%。
(二)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1.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认真贯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制定出台《高青县县级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镇(街道、开发区)安全生产责任清单》《专业安委会安全生产责任清单》《负有监管职责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等安全生产重要文件,压实干部领导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坚持分级分类管理,合理划分县、镇(街道)的监管执法权,实现对生产经营单位监管“全覆盖”。建立安全生产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倒逼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2016年-2020年,全县企业无因安全生产失信纳入联合惩戒的情况。在全县309个行政村配备村居安全网格员,15家重大危险源企业派驻驻厂安监员,安全监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一纳米”。
2.持续深化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始终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作为首要任务,持续开展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执法检查,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做到安全生产责任到位、投入到位、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和应急救援到位。“十三五”期间,累计检查企业5147家次,排查治理安全隐患25100余项,下达执法文书3920份,立案处罚382起,行政罚款877万元。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双重预防体系建设,14家危化品企业、40家规模以上工贸企业通过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5家一级重大危险源企业达到二级标准化,51家小微企业通过小微安全生产标准化。27家危化品企业、20家规模以上工贸企业和60家小微工贸企业建立并有效运行双重预防体系。
3.持续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综合治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系统治理、精准治理,按照国家和省市统一部署,突出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电力燃气、特种设备、油气管道等重点行业领域,累计组织开展“六打六治”、“大快严”、百日攻坚、油气管道、涉氨涉氯、涉爆粉尘、彩钢板建筑等各类专项整治48次,持续推进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截止目前,共查改隐患38570余项。
4.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坚持科技强安,大力推进高危行业“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和危化品企业“三人以上岗位”安全专项整治,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安装自动化装置,全部消除“3人以上岗位”,15家重大危险源企业罐区全部实现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组份等信息的不间断采集和监测,配备泄漏报警、紧急切断、安全连锁、自动控制及安全仪表系统,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7家一级重大危险源企业及23个一二级重大危险源单元纳入省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承诺率和在线率均达到100%。26家危化品企业视频监控信号全部传输至县应急指挥中心,实现动态实时监管。国家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大数据平台分中心项目在我县落户,自主开发的危化品装卸运输全流程监控平台上线运行,全县接入危化品企业19家,运输企业5家,安全装卸车5344次、27万吨。投资400万元高标准建成县应急指挥中心,与上级业务部门会议系统和应急指挥调度系统互联互通,配备无人机1台、移动布控球2台、单兵装备22套、卫星电话10部,具备“应急值班有场所、综合管理有平台、态势感知有内容、应急指挥有手段、专家会商有保障”综合指挥功能,为上级机关业务指导、县委县政府应急指挥、行业部门联合会商提供信息化支撑。
5.全力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体系。适应机构改革、职能融合新形势,充分发挥“三委三部”办公室综合协调职能,全面做好安全生产、防汛抗旱、森林防火、防震救灾、应急处置日常工作。牵头编制修订全县总体应急预案和各类应急预案,明确镇办、部门防汛防台风、森林防灭火责任。充分整合我县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器材物资,形成以县消防救援大队为主体,人武部民兵应急连、武警中队及公安应急连、山东省危险化学品堵漏应急救援中心(青城专职消防队)4支专业救援队伍为协同,城际救援队、红狼救援队2支社会救援力量为辅助的应急救援工作格局。实行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值班电话24小时畅通。定期组织开展政企联合、社企联动、多部门协作等形式的应急演练,成功抵御2019年超强台风“利奇马”袭击,实现零死亡、零次生灾害。
6.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十三五”期间,积极推进安全生产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形成全方位、全领域、全覆盖、全过程的宣传格局。每年定期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安全生产月”、“5.12防灾减灾日”“6.16安全生产咨询日”等活动,广泛宣传普及安全应急和防灾减灾知识,累计发放明白纸20万份、宣传挂图3万份,设置公益宣传栏1000处,为群众咨询服务23400人次。在县主流媒体开设“应急在线”“安全知识天天讲”专栏,累计刊播2100期,提高了社会公众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主体责任,组织开展“学规、懂规、践规”和安全知识“大学习、大培训、大考试”专项行动,累计培训企业“三项岗位人员”2800人次、一线员工27500人次。
二、“十四五”规划要点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基层基础建设为保障,着力建机制、补短板、强能力、促协同,统筹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着力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应急管理水平,最大限度降低事故灾害风险和损失,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规划目标。到2025年,建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系,形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全县应急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显著增强,应急响应、指挥、处置能力和基层基础保障能力显著提升,重大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产安全事故明显减少,自然灾害防治能力进一步提高,推进我县应急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跃上新台阶。
(三)主要任务
1.完善应急管理组织指挥体系。一是加强应急管理组织协调,建立健全各级统一的应急管理组织指挥体系。二是建设以应急指挥中心为中枢的应急指挥平台系统,形成贯通全县的事故灾害应急指挥网络。加强资源整合,建立救援队伍、专家、物资、装备等应急资源“一张图”。三是统筹协调应急力量应急处置,实现科学救援、安全救援、高效救援。
2.健全完善应急管理工作体制。一是健全完善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工作体制,增强应急管理工作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二是健全完善分类管理、分工负责工作体制,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本行业、本领域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三是健全完善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工作体制。落实镇、街道、园区、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责任。
3.建立灵敏高效的应急协同机制。一是完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成效。二是完善军地协调联动机制,进一步提升军地联动应急抢险救援效能。三是完善社会力量协同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全方位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四是完善灾情管理和信息共享机制,强化事故、灾害、灾情全过程管理。
4.构建科学实用的应急预案系统。一是健全完善应急预案体系,补充完善各级总体应急预案、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构建覆盖全区域、全灾种、全行业、全层级、全过程的应急预案体系。二是强化应急预案演练过程管理,推进应急预案演练向实战化、常态化转变,提升应急演练质量和实效。
5.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一是全面推进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加大标杆企业培育力度,分类施策,推进中小企业全面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二是全面推进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特种设备、农机、电力、旅游、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整治,持续深化冶金、建材、粉尘防爆、涉氨制冷,有限空间作业重点领域专项治理。三是全面推进城乡安全风险管控,提高城市安全风险管控能力。四是突出抓好重点时段安全防范,全力做好暑期、汛期、取暖期、节假日等重点时段和重大活动安全防范工作。
6.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抗灾能力。一是强化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灾害早期预警工作,提升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水平。二是建立完善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开展自然灾害风险排查整治行动。三是提升工程设施防灾减灾抗灾能力,因地制宜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四是强化灾后恢复与重建能力建设,提升灾后受损公共设施修复能力。
7.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一是加强消防救援力量、物资装备建设,加快消防教援队伍由单纯的防火救火向实施综合应急援转变,配齐配强救援装备。二是加强专业性应急救援力量建设,依托现有省级专业应急救援中心职能,扩展增强对洪涝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三是鼓励、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四强化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建设,强化应急救援交通运输,确保救援力量及时、快速到达。
8.加强应急管理基础基层工作。一是扎实开展应急管理科普宣传,推动科普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二是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培训考核体系建设,规范各类人员培训考核。三是加强应急管理科技和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与应急管理业务的深度融合。四是加强应急管理监管执法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完善黑名单制度。五是加强基层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开展乡镇(街道)、园区应急能力管理“六有”和行政村(社区)“三有”标准化建设。
(四)重点工程。一是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工程。立足承担县委、县政府应对重大事故灾害总指挥部任务,建设全省一流水平的应急指挥中心和指挥系统。二是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整合全县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信息资源,尽快形成全县一盘棋、一张网,构建科学先进的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三是航空应急救援基础设施工程。建设2处直升机停机坪及配套设施,实现全天候起降的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四是应急装备现代化建设工程。重点加强无人机、快速搜救、大型油气储罐灭火、大功率快速排水、救援机器人、高层楼宇灭火系统等应急救援技术装备配备,大力提高应急装备配备水平。五是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结合全国第一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摸清全县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建立全县自然灾害风险基础数据库,掌握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六是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加强堤防、水库、蓄滞洪区等防洪设施建设,完善防洪排涝设施,全面提高城乡防洪排涝能力。七是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规范城乡新建住宅和公共设施安全设计,提高抗震防灾能力。进一步强化高层建筑抗震防灾措施。科学合理规划、高标准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八是应急管理科普基地场馆建设工程。采取政府投资、政府引导社会投资、社会投资等方式,统筹全县科普和体验式场馆资源,建成一批面向社会公众的应急科普场馆。积极开展应急避险、逃生自救、居家安全、防震减灾、公共安全、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等科普教育,提高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三、2020年工作总结
今年来,县应急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以“重点工作攻坚年”为抓手,不断健全责任体系,强化隐患排查,狠抓专项整治。1-10月,全县累计发生生产安全事故3起,死亡2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净增1起,死亡人数持平。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集中整治行动。按照上级部署,1-5月份在全县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集中整治行动,重点整治源头管理失控、监管责任悬空、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等问题。累计出动5202人(次),组织检查组2117个(次),检查企业2148家(次),排查问题隐患5412项,已全部整改完毕。
(二)全面启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全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16个行业领域主管部门牵头,重点实施2个专题和20个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截止目前,全县共派出督导检查组347个(次),检查单位546家(次),查改问题隐患5467项。
(三)强化执法检查和关键环节安全管控。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积极开展说理式执法、服务式执法,共检查企业884家次,查改问题隐患3861项,下达执法文书1489份,立案处罚13起,行政罚款33.9万元。严格加强试生产、检维修、动火、有限空间作业等特殊作业安全管控,8家企业新项目安全投入试生产,安全拆除3家化工企业生产装置。顺利完成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诊断分级工作,90分以上的企业共有52家,风险等级为蓝色,28家企业得分在75至90分之间,风险等级为黄色,无企业存在直接判定为红色的情况。
(四)认真抓好夏季汛期安全生产工作。针对夏季安全生产特点,先后开展危化品储存场所安全风险管控、重大危险源重新辨识、防泄漏和忌水危化品等6次专项检查。深刻吸取飞源新材料“7.27”闪爆事故教训,在全县开展安全隐患拉网式大排查专项行动,共计出动检查人员1720人(次),检查企业439家(次),查改问题隐患1331项。突出涉氨制冷、涉爆粉尘、涉有限空间企业安全管理、外包工程安全管理,严格查处“三违”行为,坚决禁止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共检查工贸企业196家(次),查改问题隐患1751项。
(五)大力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牵头完成42专项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工作,组织开展黄河滩区迁安演练、危化品泄露应急救援等4次县级应急演练,指导、协调、配合各企业单位开展综合演练、专项演练和现场处置演练150场次。深入推进安全宣传“五进”活动,积极开展综合减灾示范创建工作,县中心路小学被中国地震局认定为“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田镇街道高苑社区被市减灾委评为“市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高标准完成县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得到省市应急部门高度肯定。汛期以来,调整充实县防指成员,落实属地、部门防汛防台风责任,储备防汛物资4万余件,机械设备550台(套),配备卫星电话10部,组织各级防汛抢险队伍20支1.67万人。主汛期期间,实行应急、消防、水利、执法、气象、河务六部门24小时防汛联合值班,参与联合值班人员610人次,确保今年安全度汛。
四、2021年工作思路
(一)总体要求: 2021年,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思想,聚焦总目标,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部署,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完善安全生产考核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安全生产监管和应急救援能力,加大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力度,加快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加强风险管控,狠抓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强化安全监管执法等方式,坚决遏制较大安全事故,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1.持续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严格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坚持边查边改、立查立改,深入推进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将所有行业领域的各类安全隐患全部排查到位并及时整改、有效管控。
2.积极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持续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整治,持续开展危险化学品使用、经营、储存单位和有限空间、涉爆粉尘等领域的检查。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通过检查、培训、约谈等措施,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意识,提升企业安全管理内生动力。
3.加强危险化学品监管工作。全面排查管控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加快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独栋厂房限人、二道门防人”工程,提高危化品企业本质安全生产水平。推动双重预防体系与企业现行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融合,一、二级重大危险源企业达到二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双重预防体系运行质量。
4.深化工贸行业安全综合治理。积极推进规模以下工贸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加强涉爆粉尘、涉氨制冷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外包作业专项治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5.健全完善防汛工作机制。全面推进“横向到边(覆盖各有关部门、单位、社会团体),纵向到底(延伸至村居、社区)”的灾情报送体系,进一步提升完善防指统一决策、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的防汛抗旱体制机制,切实做好灾情管理和灾害救助工作,全力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6.加强安全培训及考核工作。强化企业全员安全教育培训,2021年底前,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所有企业从业人员全员安全培训覆盖率和合格率达到100%。自2021年开始,企业安全培训计划纳入安全培训综合应用及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2021年6月底前,实现一般工贸行业从业人员在线培训、在线监控。2021年12月底前,实现企业全员安全培训和考试网络化。
7.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法治建设。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执法行为。坚持“谁执法谁普法”,将安全应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与其他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切实认真履行普法责任主体职责,促进执法工作与普法工作有机结合,形成以普法促进执法的良好局面。
8.加强应急预案管理。组织开展“三到位”专项检查,督促、指导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企业制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灾害事故风险特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演练或者专项应急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继续做好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相关工作,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有效响应,及时妥善处置。
(三)2021年重点项目
1.高青县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项目。规划总投资为3000万,计划2021年建成一中心(应急指挥保障中心)、三平台(重大危险源和危化品装卸和运输监测预警平台、日常办公和信息化执法监管平台、应急救援平台)及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物资专用储备仓库、航空应急救援基础设施。依托粮食储备库等建设县级物资储备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建设2处直升机停机坪,实现全天候起降的航空应急救援能力。
2.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按照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统一部署,有序开展全县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规划总投资为1500万,2020年为普查前期准备与试点阶段,2021年至2022年为全面调查。普查涉及地震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等主要灾害类型。普查内容包括主要自然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各类承灾体调查与评估,历史灾害调查与评估,政府、社会力量和企业、基层等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与评估。
一、“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效
(一)安全生产形势稳中向好
“十三五”期间,第五师双河市应急管理局坚持将“预防为主”贯穿到安全生产工作的全过程,将“综合治理”作为解决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办法,不断加大对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道路交通、水利、旅游、特种设备、农业机械、消防等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力度,以杜绝重特大事故、控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为目标,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师市未发生重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2019年12月11日,师市党委书记、政委朱雪冰带队检查基层连队安全生产工作。
(二)新时代应急管理体系初步建立
积极落实机构改革要求,在原师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基础上组建了第五师双河市应急管理局,及时调整完善“二委三部”。加强应急管理组织协调,明确了师市应急管理局、发改委(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和草原局)、水利局等部门在应急管理体系内的职责分工。建立了集接报、调度、指挥于一体的应急指挥机制,构建了“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应急协调、管理体系。
2020年8月3日,师市属相牛八十七团遭受冰雹灾害,师市党委常委、副师长王作敏第一时间赴灾情现场核查灾情。
加强制度体系建设,相继建立完善了师市应急资源与信息共享制度、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应急物资储备和调用制度、灾情预测会商制度、重大信息公开和报送等制度。加强兵地交流联动,与博州签订应急救援联动协议,先后组织人员赴博州开展专题座谈和考察交流,积极参加博州自然灾害防治联席会议,主动学习地方应急管理改革工作经验。加强灾害监测预警机制建设,与博州气象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建立与维稳工作“一体化”工作机制,实施24小时应急值班值守工作。
(三)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有序推进
防灾减灾体制机制改革初见成效,自然灾害风险防治能力得到加强。完成防灾减灾机构改革工作,初步形成了行业主管部门主防、应急管理部门主救的防灾减灾救灾格局,工作效能逐步提高。师、团、连三级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和上报体系已建成使用。建立健全重大灾情立即上报,24小时监测上报、灾害现场查核会商和自然灾害救助等制度。及时组织农业农村、水利、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会商灾情,精准评估灾情损失。建立了师、团、连三级灾害信息员队伍,现有灾害信息员149名,定期参加师市、兵团有关部门组织的灾害信息员培训班。持续推进防灾减灾工程建设。
2020年10月5日,师市党委常委、副师长王作敏带队检查棉花加工企业。
“十三五”期间,开展连队老旧房屋排查治理。师市共拆除1983户危旧房屋,累计投入957.9万元,新建抗震安居住房429套。及时治理公路桥梁数各类安全隐患。投入专项资金1724万元用于危桥改造建设项目。2019年开展师市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共计投入4752万元。进一步落实防汛责任制,将重点河段、渠首、电站和险工险段安全责任分解落实到人,确保水利工程设施运行安全。加强重要避难场所标准化建设,在博乐城区、双河市、各团场共设置固定避震疏散场所28处,为应急避难场所配备水、电、应急厕所等基本设施。加强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师市共有3个救援物资储备库房,储备物资帐篷550顶、棉大衣3190件、救灾用床568张,棉被2200件,后勤保障物品和照明设备等物资若干。制定了《第五师双河市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征用办法》,师市与3个大型商贸企业(超市)签订《应急物资保供协议》,83团等防震重点区与相关企业签订了物资保障协议。师市城建集团、能源集团、市政公司等单位制定了供水、供电、供暖等等专项方案,确保了水、电、暖的应急保障。
(四)应急救援体系逐步完善
统筹推进师市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开展各部门、生产经营单位、社会应急资源和应急队伍调查摸底,掌握各类应急资源,完善师市应急资源数据库。制定了师市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方案,逐步完善师市应急救援体系,师市共成立应急民兵分队16个,成立团场兼职消防救援队11个,成立医疗救护队(小组)11个,基本具备了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2020年5月12日,师市应急管理组织开展全国第十二个“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
为适应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和新时代“全灾种,大应急”救援处置的要求,完善了分级应对机制,加强应急预案评估审查和编制工作指导,规范应急预案衔接工作。逐步完善了师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先后修订了《第五师双河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第五师双河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第五师双河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第五师双河市森林和草原防火应急预案》、《第五师双河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第五师双河市地震应急预案》等。各团、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各类应急预案,各学校、医院、企业等根据行业特点制定了各类专项预案,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共计350余件。基本形成了覆盖各部门、各团场、各生产经营单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
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预案演练,不断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组织了一系列以地震、火灾、紧急疏散等内容的应急预案演练活动,指导督促企业、人员密集场所、中小学校按规定开展应急预案综合演练或专项演练,各生产经营单位每年组织不少于2次应急救援演练,每年5月和6月举办防灾减灾宣传活动,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活动,突出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应急保障和自救互救能力等环节,强化现场处置方案和重点岗位部位的演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企业岗位人员的应急救援实战能力,检验了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
制定《第五师双河市应急物资储备和调用办法》,由师市行业部门牵头,对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电力等领域重要应急物资进行摸底统计,确定10辆工程机械车、10辆大型客运车、8辆物资运输车用于应急保障,逐一明确责任人和联络方式,确保一旦发生灾情,能第一时间调用装备。
(五)安全生产责任进一步夯实
一是党政领导责任得到有效落实。师市结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制定了《第五师双河市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建立了以师市党政主要领导为主任,各分管领导为副主任,30个行业主管部门为成员的师市安委会机构,印发了《第五师双河市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暂行规定》,师市各类党政会议专题听取和研究安全生产工作30余次,累计签订各类安全生产责任书400余份,将党政领导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纳入党委督查督办事项,定期进行监督检查,推动各级党政领导履职尽责。
二是部门监管责任得到有效落实。结合机构改革部门职能调整,印发关新加坡公立大学于《第五师双河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规则》的通知,师、团两级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和直接监管部门均制定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和“权力清单”,进一步理顺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的关系,明晰了30个成员单位安全生产职责。制定并印发《第五师双河市安全生产联合执法制度》,并先后在道路交通、农业(农机)、棉花加工和旅游等多领域开展联合执法50余次,推动了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突出问题的破解。
2019年6月18日,师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教育活动。
三是属地监管责任得到有效落实。师市制定了《第五师双河市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办法,明确安全生产工作考核细则,发挥好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将考核结果纳入到干部考核、综合治理、精神文明等考核中,“十三五”期间师市4个单位获得兵团级安全生产先进单位,16人获得兵团级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师市表彰基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15个,一线安全生产先进个人56人,安全生产先进部门9个。四是企业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印发了《第五师双河市安全生产约谈实施办法(试行)》,严格落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落实安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规定》要求,深入推进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三位一体”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师市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材、规模以上工贸企业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100%。加快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充分运用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及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实施差异化监管。五是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师市各生产经营单位制定了覆盖所有组织和岗位的制度规程,并加强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公示、教育培训和考核管理,不断激发全员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一是安全生产执法进一步规范。制定《第五师双河市重大执法决定审查制度》,年初编制年度执法计划,公布《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事前公示信息清单》,严格落实“三项制度”;强化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培训,举办安全生产执法培训班5期,累计参培人数达220余人次。
二是“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深化。梳理安全生产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严格落实行政审批“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等要求。
2020年10月21日,师市党委常委、副师长王作敏带队检查建筑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三是隐患排查治理进一步加强。以巡查暗访和执法计划为抓手,突出敏感节点和重点时段,各行业主管部门先后开展“安全生产集中整治”“高风险作业专项整治”等各类安全专项行动33次,累计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2万余项,行政罚款104余万元,挂牌督办企业19家,警告22家,约谈40家,停产停业整顿企业37家次。四是安全准入进一步严格。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淘汰落后产业目录政策,对工艺落后、设备陈旧的企业实施停产关闭,严格高危行业安全准入关口,落实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杜绝出现企业“畸形落地”、“带病运行”等现象。
(七)安全基础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一是安全投入得到有效保障。师市本级按照每年不少于30万元的计划列支安全生产经费,各团镇每年专项列支50万元用于安全生产工作,“十三五”期间,师团两级投入各类安全生产经费400余万元。
二是推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和标准化达标工作。印发《第五师双河市关于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第五师双河市关于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的通知》,推动规模以上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达标100%,天富91团加气站、新捷燃气89团加气站等4家企业完成二级达标任务,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烟花爆竹批发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达标100%。
三是项目经理简历模板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依托博州培训考核机构,开展师市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工作,引入“链工宝”安全教育在线学习平台,采取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提高了考核效率、改善培训环境。
(八)宣传教育方式不断创新,培训力度不断加大
一是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持续加强。突出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监管人员、安全生产技术骨干等重点群体,相继举办安全执法、安全管理培训班,安全管理人员专题培训班,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班等各类安全培训班60期,累计参培人数达6万余人次。科学制定年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把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到日常执法检查中。
二是发挥事故警示教育作用。深刻吸取各类事故教训,剖析事故产生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组织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事故警示教育和学习2次,约谈警示会2次,约谈警示200余人次,起到了良好的震慑作用。
2019年6月12日,师市应急管理局开展安全生产月谈心及安全消防宣讲活动。
三是安全文化宣传持续强化。通过师市电视台、北疆开发报、师市政务网、五师双河市微信公众号等新闻媒体对师市各级大检查动员部署、自检自查、明察暗访、督查检查各环节工作进行广泛宣传,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以“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11·9消防宣传月”等宣传活动为载体,多部门联合开展公开课、警示教育、知识竞赛、救援竞赛、演讲比赛、隐患随手拍、微视频、咨询日、安全宣传“五进”等多形式宣传活动,累计张贴悬挂各类宣传标语、横幅、贴画3000余份,发放各类安全生产宣传资料14万余份。举办安全生产公开课、警示教育会1100余场次,累计受教育人数达15万人次,组织师市各级累计1万人参加应急管理部、司法部举办的应急普法知识竞赛,提高社会公众安全技能和事故防范意识,提升群众应急意识和应急处置、避险、逃灾、自救、互救能力,师市安全生产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
二、“十四五”期间工作重点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应急队伍能力建设,统筹推进自然灾害防治,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工作目标。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始终贯穿于应急管理工作全过程,实现“一杜绝、双下降”目标,即坚决杜绝安全生产类和自然灾害类导致较大人员伤亡事故、有效防范和减少一般安全事故,实现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双下降”,确保全师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三)重点工作和措施。一是奠定安全生产理论基础。通过开展集中宣传教育、举办领导干部培训班、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等方式,全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
二是全力稳住安全生产基本盘。深入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约谈和考核制度,确保地方党政领导安全生产责任上肩;通过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做实做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筑牢生产安全管控的双重防火墙;继续深化“强执法防事故”行动,完善监管执法质量考评体系,持续推行计划执法、专项执法,全面执行“双随机、一公开”,全面推广行政执法系统,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2020年8月28日,师市党委常委、副师长王作敏现场指导八十七团开展防洪演练
三是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督促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建立完善本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清单,实行交办制、台帐制、销号制、通报制管理、建立重大安全隐患整改闭环机制,加大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常态监管力度,对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实施闭环管理。
四是统筹推进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全面履行“综合防、牵头救、统筹助”职责,推动严格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部门分工负责制和行业管理责任,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协调机制;推动构建统筹应对各灾种、有效覆盖防灾减灾救灾各环节、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
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建立健全分工合理、职责清晰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机制;会同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推进全流程速报预警业务体系建设,协调加强极端天气、汛情旱情、地质灾害和森林火情监测预警,建立预警和灾情统一发布机制,健全群测群防体系完善自然灾害风险形势综合会商研判、重大活动和重要时段自然灾害风险形势专题会商研判机制,提出精准防范措施,提前防范化解风险。
协调推进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编制师市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规划;抓紧启动一批防灾减灾重点项目,协调统筹推进建设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工程、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工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等重点工程,做好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含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加大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地质灾害防治以及消防救援等应急资源整合力度,将分散资源整合为综合资源。五是着力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1.建立健全应急指挥机制。建立健全应急管理部门统筹、相关部门参加的会商研判、应急救援处置等制度,规范各灾种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完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联动、应急处置、信息发布、新闻报道、恢复重建、调查评估和军地应急联动等工作运行机制,及时调整师市安全生产委员会、防汛抗早指挥部、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减灾委员会、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强化应急管理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
2.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突出重点、系统谋划、分步实施,基本形成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以专业救援队伍为协同,以社会力量为辅助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加快建设应急管理专家智库,为应对全灾种、实施大救援提供智力支持。强化区域化应急救援资源共享,不断提升重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3.强化应急预案实战演练。完善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全面开展应急演练工作。
4.加强应急装备和物资储备。制定全师市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救援装备规划并组织实施,健全多元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积极推进应急物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高物资保障能力。
5.加强应急值班值守。落实值班要求,建立健全综合值班值守和专业值班值守机制,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积极应对处置可能或已发生的安全生产、自然灾害事件;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和手段;建立健全应急指挥系统和视频会商调度机制;完善值班值守设施建设。
六是加强应急管理基础保障。
1.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工作,确保应急指挥平台与兵团应急平台视频畅通无阻。
2.深化示范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安全生产示范镇、示范师市和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学校、居民创建活动;
3.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建立完善应急管理新闻宣传制度体系,积极与相关部门对接,抓好应急管理系统新媒体平台建设,全媒体、多方式、多渠道地面向社会大力宣传应急管理防灾救灾减灾、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知识技能。精心组织开展好“安全生产月”“安全教育”“五进”“全国防灾减灾日”“11.9消防宣传日”活动。
(四)重点项目。机构改革后,为加快推进应急体系改革,全面做好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我局积极向上级部门和相关单位申报项目,“十四五”期间拟建第五师双河市应急管理指挥中心建设项目、第五师双河市一级普通消防站装备建设项目等8个重点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4.55亿元。
一、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和目标完成情况
2016年全市各类事故274起,死亡128人;2017年全市各类事故194起,死亡110人;2018年全市各类事故120起,死亡104人;2019年全市各类事故89起,死亡85人;2020年1-10月份全市各类事故55起,死亡53人。“十三五”时期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向好,实现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较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得到坚决杜绝的目标。
“十三五”时期,全市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预计为0.033,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预计为0.91,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预计为1.83,基本实现预期目标。
二、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工作总结
(一)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
一是落实党政领导责任,出台《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芜市发〔2018〕9号)和《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芜市办〔2019〕14号),2018年5月重新调整成立市安全生产委员会,2019年11月成立十五个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门委员会,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听取安全生产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安全生产突出问题。今年认真贯彻《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二是落实部门监管责任,修梅策尔德订《市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芜安〔2016〕23号),建立《芜湖市安全生产巡查工作制度》,先后开展两轮安全生产工作巡查,实现各地区和重点行业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巡查全覆盖,印发《芜湖市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办法》,每年开展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三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制定《构建“六项机制”强化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实施方案》,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意见》,督促企业严格执行“五落实、五到位”,推动高危行业领域实施安全生产责任险,在全市重点企业开展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述职质询点评活动,2016年以来,全市共有619家工矿商贸企业完成安全标准化达标创建。
(二)强化监管执法能力建设
一是出台《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实施意见》,改进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安全监管“三级机构四级网络”,实现安全执法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三是制定年度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计划,明确安全监管执法的方式、程序、频次和覆盖面。四是严格执行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对失信企业实施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五是完善安全生产“四不两直”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制度,加大对失信、重大隐患企业执法检查力度。六是联合市编办出台《关于加强基层安监机构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芜编办〔2017〕129号),加强基层监管执法力量建设。
(三)加强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
一是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印发《芜湖市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实施方案》、《芜湖市立即开展安全生产严执法、排隐患、强管理“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芜湖市“安全生产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芜湖市安全生产“1+7+N”集中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等,今年全面启动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二是加强非煤矿山整治,严格非煤矿山市场准入,推动大型矿山建设数字化矿山系统,投入320余万元加快尾矿库“头顶库”隐患治理,持续加强非煤矿山整合关闭和整治规范力度,非煤矿山数量由2016年的103家减少到目前89家,今年推动落实尾矿库行政首长负责制,积极开展尾矿库安全风险监测预警预警系统建设。三是加强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整治,完成危险化学品安全三年综合治理,建成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防控监测信息系统。四是加强工贸行业整治,细化冶金、有色、建材等6大行业、57类场所、722个部位风险管控标准,树立20家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建设示范企业,今年深入开展金属冶炼、有限空间、粉尘涉爆和工贸行业使用固定式压力容器储存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治理。
(四)加强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
一是健全应急指挥机构,2019年2月挂牌组建市应急管理局,先后重新调整成立市减灾救灾委员会、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市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和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工作机制。二是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制定《芜湖市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领域重大风险方案》和《芜湖市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重大风险专项工作方案》,每月定期排查、研判行业领域重大风险,提出并落实防范责任和措施。三是做好预警防范工作,开展24小时值班值守,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自然灾害预警信息26期。四是完善应急预案体系,重新编制《芜湖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发布各类突发事件部门预案27个,督促5948家企业制定应急预案并上传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五是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强与芜湖军分区、武警支队对接联系,依托芜湖融汇化工有限公司建立市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整合部分矿山企业应急救援力量建立专兼职矿山应急救援队伍,组建第一届应急管理专家组,共聘任各类专家170人。六是加强航空救援能力建设,今年依托中信海洋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和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有限公司建设航空应急救援平台体系,安排直升机1架、固定翼飞机2架、无人机1架,提供快速应急救援、空中巡查监测等服务。七是开展应急实战演练,今年在芜湖县陶辛镇开展了防汛应急抢险暨地质灾害救援市县联动综合演练、繁昌县富鑫钢铁公司开展了煤气和液氧泄漏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无为市蜀山镇开展了森林火灾市县联动应急演练。
(五)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应对工作
一是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防汛抗旱工作的通知》,对全市防汛抗旱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二是印发《芜湖市防汛抗旱工作规则》,落实长江干堤、江心洲及外滩圩、重要防洪工程、小型水库、地质灾害点、山洪灾害易发区、尾矿库等防汛责任人,落实全市106座水库、21座尾矿库行政、技术、管理“三个”责任人。三是下发《关于开展防汛工作督查检查的通知》,成立7个工作小组,开展全面检查督导和排查各类险情。四是举办全市防汛抗旱应急抢险救援知识培训班,共计270余人参加培训。五是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领导带班和值班值守制度,加强部门会商,密切关注水情雨情,及时收集、上报、发布防汛信息,积极落实防汛各项防范措施。六是市防指于6月23日、7月6日、7日、17日相继启动全市防汛Ⅳ级、Ⅲ级、Ⅱ级、I级应急响应,并于7月18日宣布全市进入紧急防汛期,市防指成立10个专项工作组应对日趋严峻的防汛形势,同时派出8个技术专家组奔赴各地加强抢险技术指导,积极协调衔接第71、72集团军、武警机动二总队、安徽武警总队和空9旅等部队4200余名官兵携军车374辆、冲锋舟18条、各类工程装备60余台来芜参战,在全市上下团结抗洪、合力抗灾下,我市取得抗洪抢险最终胜利。七是按照“生命至上”原则,全市共转移并妥善安置群众8.4059万人。
(六)不断强化森林防灭火工作
一是印发2020年森林防灭火工作要点,召开全市森林防灭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专项部署全市春季和“清明”“五一”关键节点森林防灭火工作。二是成立三个暗查暗访组,重点对一市三县森林防灭火工作进行暗查暗访,督促森林防火措施防范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三是开展专项治理,印发《芜湖市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开展野外火源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芜森防办〔2020〕1号),开展野外火源专项治理行动,会同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联合开展森林防灭火工作督查检查。四是印制《关于严禁野外用火切实加强火灾防控的通告》15000份,在重点区域醒目位置张贴,强化防火宣传。五是编制实施森林防火专项规划,加强森林防火巡护,夯实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森林防火救援队伍、救援装备、救援机制专项调研。
(七)有序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事业
一是建立完善全市1200多名的灾害信息员队伍,组织参加全省、全市灾害信息员培训班。二是成功创建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5个,今年共申报综合减灾示范社区38个。三是筹集发放中央及省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360万元,共救助困难群众11228人,筹集发放中央及省自然灾害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资金982万元,配套资金40万元,共救助困难群众33636人。四是发放抗旱经费120万元主要用于补贴基层抗旱支出。五是今年共投入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2650万元和1000万元市级自然灾害救灾资金用于洪涝灾害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六是开展全市倒房重建工作,今年全市共有因灾倒房重建任务93户,损房修缮任务2116户,因灾倒房重建开工率达100%,竣工率达79.57%,损房修缮开工率100%,竣工率达99.6%。
三、2021年及“十四五”时期工作安排
(一)不断健全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体制机制
1.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入推动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按照“三个必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推动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职责落实到位,强化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全面开展“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继续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常态化实效化和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制度化规范化。
2.深入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积极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编制芜湖市城市安全发展“一规划两方案”,即《芜湖市城市安全发展总体规划》《芜湖市城市安全发展年度实施方案》《芜湖市城市安全发展信息化方案》,全面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推动城市运行安全应用中心建设,完善城市公共安全智慧化体系,全面提升城市运行安全保障能力。
3.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整合安全生产监管、应急抢险、灾害救助、防震减灾等方面的行政执法职能,组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健全市县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实施分类分级执法,实行准军事化管理。
(二)不断提升自然灾害防御水平
1.有效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重大风险。继续贯彻执行《芜湖市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重大风险专项工作方案》,建立应急、地质、林业、气象、水务、农业农村、地震等部门参与的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重大风险会商机制,定期会商研判我市自然灾害领域重大风险情况,提出并落实防范责任和措施。
2.着力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立完善重大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推动建设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全面创建国家级、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实施灾害信息员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工程,全面启动应急广播体系建设。
(三)不断增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
1.健全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防汛抗旱、森林防火、抗震救灾、安全生产等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推动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2.推动应急指挥中心规范化建设。依托智慧城市建设统一的应急指挥中心平台系统,充分利用空天地感知、融合通信、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推动监测预警、指挥调度、抢险救援“三大系统”建设,实现应急管理全面感知、动态监测、智能预警、扁平指挥、快速处置、精准监管,全面提升应急指挥水平。
3.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加强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重点行业应急救援专业队伍能力建设,强化对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水上、空中等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安徽(芜湖敖包)航空救援基地及长三角区域综合性航空救援基地建立,充分发挥直升机、固定翼飞机、无人机在应急抢险救援、巡查监测预警、公共事务保障中的重要作用。
近五年来,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在州应急管理局的精心指导下,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和“底线”思维,不断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三项要求,进一步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夯实基层基础,狠抓安全宣传教育,大力实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全面开展高危行业专项整治、始终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坚决纠正安全生产损害群众利益行为,连续多年实现了无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现将我局“十三五”期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十三五”规划工作总结
为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工作任务,我局从以下几个方面抓细抓实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
一是进一步强化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分解与落实。通过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等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县、镇、村、组等四级安全监管网络,进一步把安全生产责任分解落实到各级各部门,形成全社会人人有安全生产责任,人人参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的工作氛围。
二是进一步夯实了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十三五”期间,我局全面推进省级安全生产示范创建和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镇等成功创建省级安全生产示范镇;2019年**镇居委会成功创建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县7镇都完成创建州级安全生产示范镇工作任务;各行政村按照要求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示范村创建工作。机构改革前,加大基层安全监管执法力量,各镇安全生产服务站人员配齐配强,根据委托执法权限能全面胜任各镇安全监管执法工作,逐步形成应急系统选贤任能干部提拔机制。解决了办公场所,新增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局二级机构,副科级事业单位))。
三是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执法力度。完善安全生产打非治违长效工作机制,结合安全监管“强执法防事故”工作,始终保持安全生产打非治违高压态势。大力开展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职业卫生、消防、道路交通等高危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做到常打常治,确保高危行业安全有序运转。坚持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领导干部带队检查安全生产,通过全面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有效防范和治理事故隐患,防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企业严格按照“五落实五到位”要求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自觉开展高危企业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改月报工作,通过自查自纠,整治隐患,把安全生产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从而实现安全生产防控事故的工作目标。
四是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教育视频“七进”等宣传教育活动,把安全生产知识和警示教育案例送入机关、村寨、企业、学校等单位,深入民心,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营造浓厚的安全发展氛围。全面开展安全教育培训。通过上“安全生产第一课”、系统执法人员培训、企业“三项岗位人员”培训、“四主两员”培训等一系列培训,切实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系统执法人员和企业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监管能力。
五是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能力建设。通过争项目,打基础,逐步提升安全监管能力。2018年底完成县应急管控平台项目建设,实现与省应急管理厅、州应急管理局对接工作。完成网上监管执法系统、OA办公系统、高清会议系统等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要求系统执法人员人人能够进入全省应急管理执法系统进行网上执法信息录入,确保监管执法的公正、公平和严肃性;加强OA办公系统培训和使用,确保局机关干部人人都能使用OA办公系统;目前高清会议系统和应急指挥调度系统正常运行(与应急管理部、省应急管理厅和州应急管理局对接)。
六是进一步提升隐患排查治理和应急救援能力。“十三五”期间,大力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管控、大整治工作和“强执法防事故”工作,认真落实隐患整改“一单四制”要求,强化综合监管,狠抓工作落实,有效防范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促进了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完成《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县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6个专项预案编制工作,按照要求,每年在直管行业企业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工作,应急救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我局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虽然取得了撤诉申请书模板一定成效,但机构改革后,多职能融合的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在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对新职责、新工作全面理解不透;“懂应急、会应急、能应急”的服务本领、知识欠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切实增强抓好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觉性,扎实工作,以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韧劲,把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做细做实,促进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二、“十四五”规划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贾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应急队伍能力建设,统筹推进自然灾害防治,持续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年”和“强执法防事故”活动,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工作目标。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始终贯穿于应急管理工作全过程,实现“一杜绝、双下降”目标,即坚决杜绝安全生产类和自然灾害类导致较大人员伤亡事故、有效防范和减少一般安全事故,实现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双下降”,着力控制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三)重点工作和措施。
一是通过开展集中宣传教育、举办领导干部培训班、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等方式,全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
二是全力稳住安全生产基本盘。
1.深入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和州《关于认真贯彻落实省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意见的通知》,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约谈和考核制度,确保地方党政领导安全生产责任上肩;2.通过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做实做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筑牢生产安全管控的双重防火墙;3.持续深化非煤矿山、危化企业等重点行业领城专项整治,坚决提请县政府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非煤矿山企业,完成尾矿库闭库治理;4.继续深化“强执法防事故”行动,完善监管执法质量考评体系,续推行计划执法、专项执法,全面执行“双随机、一公开”,全面推广行政执法系统,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三是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继续推进重大风险“一单四制”,督促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建立完善本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清单,实行交办制,台帐制,销号制、通报制管理、建立重大安全隐患整改闭环机制,加大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常态监管力度,对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实施闭环管理。四是统筹推进综合防灾减灾救灾。
1.全面履行“综合防、牵头救、统筹助”职责,推动严格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部门分工负责制和行业管理责任,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协调机制;推动构建统等应对各灾种、有效覆盖防灾减灾教灾各环节、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2.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建立健全分工合理、职责清晰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机制;会同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推进全流程速报预警业务体系建设,协调加强极端天气、汛情早情、地质灾害和森林火情监测预警,建立预警和灾情统一发布机制,健全群测群防体系完善自然灾害风险形势综合会商研判、重大活动和重要时段自然灾害风险形势专题会商研判机制,提出精准防范措施,提前防范化解风险;3.协调推进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协调相关部门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省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点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结合上级文件要求,加紧编制我县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规划;抓紧启动一批防灾减灾重点项目,协调统筹推进建设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防汛抗早水利提升工程、地质灾害综治理和险移民粮迁工程、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工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等七项重点工程,做好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含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加大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地质灾害防治以及消防救援等应急资源整合力度,将分散资源整合为综合资源。
五是着力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1.建立健全应急指挥机制。建立健全应急管理部门统筹、相关部门参加的会商研判、应急救援处置等制度,规范各灾种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完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联动、应急处置、信息发布、新闻报道、恢复重建、调查评估和军地应急联动等工作运行机制,及时调整县安全生产委员会、防汛抗早指挥部、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减灾委员会、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强化应急管理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2.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突出重点、系统谋划、分步实施,基本形成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以专业救援队伍为协同,以社会力量为辅助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加强矿山和危险化学品等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积极支持专业和社会救援力量发展。加快建设应急管理专家智库,为应对全灾种、实施大救援提供智力支持。强化区域化应急救援资源共享,不断提升重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能力;3.强化应急预案实战演练。完善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全面开展应急演练工作。
4.加强应急装备和物资储备。制定全县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救援装备规划并组织实施,健全多元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积极探索多道灾害风险分散机制推进应急物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搭建应急物流网络,提高物资快速保障能力。加大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地质灾害防治以及消防救援应急物资整合力度,将分散资源整合为合资源,努力解决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
5.加强应急值班值守。落实三级带班值班要求,建立健全综合值班值守和专业值班值守机制,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积极应对处置可能或已发生的安全生产、自然灾害事件;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和手段;建立健全应急指挥系统和视频会商系统日常调度机制,平时加强联络,战时加强调度,确保应急指挥系统和视颊会商系统保持良好状态;完善值班值守设施建设。
六是加强应急管理基础保障。
1.强化应急机构建设。认真贯落实《中共省委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建设的若干意见》,开展以“六有”(有班子、有机制、有预案、有队伍、有物资、有培训演练)为主要内容的各镇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以“三有”(有场地设施、有装备物资、有工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建制村(社区、居委会)应急服务站点和村志愿消防队、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落实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管理责任,确保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2.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工作,确保应急指挥平台与州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和省级应急平台视频畅通无阻;3.深化示范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安全生产示范镇、示范县和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学校、居民创建活动;4.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建立完善应急管理新闻宣传制度体系,抓好应急管理系统新媒体平台建设和新闻宣传干部队伍建设,全媒体、多方式、多渠道地面向社会大力宣传应急管理防灾救灾减灾、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知识技能。精心组织开展好“安全生产月”“安全教育”“七进”“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11.9消防宣传日”活动。七是着力打造应急管理铁军。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和省委、州和县委要求,抓政治建局工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系列重要论述并以之为根本遵循,在学思践悟中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加强局机关支部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继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以及省委九项规定、州委七项规定,严格落实党风廉政“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责任制;制定全县应急管理干部队伍培训计划,分批组织全系统干部队伍参加省、州开展的应急管理知识集中轮训。
(四)重点项目。机构改革后,为加快推进应急体系改革,全面做好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我局党组坚持“边组建、边应急”工作思路,积极向上级部门和相关单位申报项目,如下:
一是县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已完成申报工作)。计划在2020年至2022年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占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做好储备库内辅助设施配套建设以及物资运输、消防通道建设等。用于存放救灾物资,投资估算**万元。
二是**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小林场尾矿库闭库治理工程(已完成申报工作)。该尾矿库面积20000平方米,已停运,设计坝高57米,现状坝高34米,总库容68.63万立方米,现状堆积尾矿20万立方米,四等库。向上申报资金510万元,预计在2020年完成闭库工作。
三是县烂泥田锰矿区采空区隐患治理工程(已完成申报工作)。烂泥田锰矿区有张氏锰业、宏泰锰业和恒源锰业,经十几年开采,总计大约18万立方米采空区需治理。向上申报资金1200万元,预计在2021年底完成该采空区治理。
四是县应急救援中心建设项目(还未申报)。准备向上级部门积极申报修建县应急救援中心业务用房、训练场地、救援器材及仓库等建设项目(目前未规划),预计投入资金2000万元,计划在2024年完成项目建设。
应急局2020年、“十三五”期间工作总结和2021年、“十四五”工作计划
2020年和“十三五”期间,市应急管理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重要指示和国务院、省、阜阳市关于安全生产的各项决策部署,切实履行安全监管工作职责,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始终把“小创新、微任务、细措施、严督查”的工作要求贯穿年度工作全过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合界首实际,突出工作实效,有针对性的解决各监管领域的突出问题,取得了明显实效。事故总量和事故死亡人数继续保持下降态势,较大以上事故得到有效遏制。自2016年以来,我市在阜阳市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年度考核中连续被考评为第一名或优秀等次,2019年度阜阳市安全生产业务考核中,我局综合业务、应急管理、防灾减灾(包括地震办)被考评为第一名,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和《“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指标、主要任务和主要行业领域安全治理工程。
一、2020年工作总体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5起,死亡5人,其中道路交通事故3起,死亡3人:建筑施工事故2起,死亡2人;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一)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实现安全发展理念转变。
在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意识方面,不断创新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方式方法,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强化宣传教育,实现从抓安全生产到安全发展的理念转变。结合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咨询日和“5.12全国防灾减灾日”等活动,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五进”活动,深入企业、学校、农村、社区、家庭广泛宣传安全生产和消防知识,进一步提升全民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落实“一单四制”制度,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
认真贯彻落实阜阳市安委会关于“一单四制”工作要求,制定印发了我市《落实“一单四制”制度治理重大事故隐患推进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制度化规范化的通知》,对重大事故隐患严格落实“一单四制”制度治理。为有效落实“一单四制”制度,出台了《界首市安全生产奖励办法》,鼓励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企业员工举报重大事故隐患和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
扎实开展消防安全、建筑施工、道路交通、危化品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专项整治期间,通过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加强部门联动,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处罚力度,大力推进规上企业安全标准化、中小企业安全规范化建设等措施,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持续巩固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三)全面推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通过与相关部门会商和征求意见的方式,制定印发了《界首市“1+9+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界安〔2020〕5号),全面安排部署我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自开展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以来,对1501家重点监管企业进行检查,发现隐患5542处,其中重大隐患35处,一般隐患5507处。隐患已整改5479处,整改率98.9%,确保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彻底整改到位,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四)进一步规范市安委会专项领导小组工作。
为进一步规范市安委会十二个安全生产专项领导小组工作,参照阜阳市安委会专项领导小组规则,制定印发了《界首市安全生产委员会专项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建立了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制度、工作报告制度、警示制度、通报制度、约谈制度和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根据《工作规则》要求,各专项领导小组在建立健全本专项领导小组工作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定期召开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研究、探索遏制本行业领域重特大事故的有效办法和举措,协调解决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推进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五)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月”活动有效开展。
为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制定印发了《界首市2020年“安全生产月”暨“安全生产界首行”活动实施方案》和“安全生产月”行事历。
为确保“安全生产月”活动得到有效开展,在新闻媒体平台开辟了活动专栏,采取多样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普及安全生产和消防、应急、防灾减灾等知识,积极营造浓厚氛围。积极组织全社会参与安全生产知识答题竞赛活动,深入开展“排查整治进行时”专题活动,紧密结合全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工作任务,全面排查重点领域、重点场所、关键环节安全风险隐患,突出源头治理和精准施治,强化安全风险防控。
(六)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开展,实效化推进。
今年以来,全市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工商贸企业共检查204家,发现隐患918项,整改918项,立案处罚企业15家,罚款22.5万元,预防性检查处罚率7.4%。事故处罚2起,处罚金额105.314万元。24家企业录入综合统计直报系统,57家企业录入事中事后监管系统,123家企业录入安徽省安全生产移动执法终端系统。
按照年初制定的《界首市应急管理局2020年度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计划》(界应急〔2020〕7号),截止到目前,执法计划中列出的同期需要检查的企业已经全部检查完毕。为扎实做好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制定印发了《界首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印发2020年度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和抽查工作计划的通知》(界应急〔2020〕21号),开展金属冶炼企业、粉尘涉爆企业、有限空间安全作业、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使用纪委的职责企业、烟花爆竹经营企业、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企业执法检查,按照各行业企业抽查基数、抽查比例,实际抽查47家企业,同时配合市环保局、市交通局、市市场监管局、经信局开展“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工作,已联合抽查57家企业。所有我局已检查的企业在界首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站监管执法栏目已全部公示,“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情况在事中事后综合监管系统已全部公示。
(七)增强服务意识,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市应急局会同市高新区、经信局,抽调人员分成两个小组,分别对生产口罩、消毒液、酒精的企业及重点危险化学品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指导、服务。确保了全市工商贸行业企业安全形势稳定,为全市疫情防控创造了良好的安全局面。3月17日,市应急局下发了《关于落实重点企业安全监管员制度保障企业安全复工复产的通知》。抽调骨干人员,组成七个小组到21家规上重点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监管驻点帮扶工作。同时,安排布置全市企业自查、属地检查、行业抽查,层层压实责任链条,形成齐抓共管安全生产局面,为我市平稳复工复产,提供了安全保障。
(八)强化应急资源普查,推动应急演练常态化。
按照年初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强化实战演练,推动应急演练常态化管理,并通过实战演练不断完善和修编应急预案,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据统计,2020年全市共组织了588次应急演练。通过各类应急演练,提高了全市应对突发事件的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积极开展应急资源普查,截至到目前,应急预案上传企业283家,企业应急物资922件;政府应急救援预案204个(县级预案4个,县级部门预案19个,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园区预案181个),政府物资396件;事业单位、非企业重点防火单位(学校、医疗机构)应急预案99个,应急物资801件。优化整合社会应急救援支队伍4支,分别是界首消防队光武科技园消防分队、界首市雷霆应急救援队、天能电池界首公司应急排、蓝天救援队。
(九)强化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监管。
一是扎实开展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行业安全监管工作。严格落实危化品行业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每日将危化品生产和使用企业的安全风险控制情况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从业单位的审查和许可,严把安全准入关,上半年共许可烟花爆竹零售经营153件、无仓储危化品经营1件,协助阜阳市局换发甲类危化品经营许可证17件。加强执法检查,累计检查企业59家,发现并整改隐患101条,下达限期整改指令书47份,立案查处6起,罚款3万元。二是持续深入开展整治非法经营成品油专项行动。协调配合市场监管、公安、商务粮食等部门,坚持“打非”工作常态化、规范化。今年以来,已联合查处非法经营成品油案件12起,没收油品15.8吨,由公安机关行政拘留8人。全市共有45家加油站,全部持有《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
(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积极推动防灾减灾社区创建工作。通过实地查看,对照标准指导村(居)社区创建工作。2020年确定申报全国综合示范社区1个(泉阳镇集东回族社区),省级综合示范社区2个(界首市顾集镇大程村、界首市西城街道办事处张庄社区)。目前界首市顾集镇大程村、界首市西城街道办事处张庄社区2家社区获得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
二是积极做好灾情统计上报及救灾工作。积极响应及时上报灾情,连续在国家自然灾害报送系统续保灾情28次,截止到2020年7月20日统计,受灾人口49067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944公顷,成灾面积1701公顷,绝收面积734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346万元。至2020年初,全市共救助10958户,19600人,发放资金340万。同时,采取积极措施救灾,先后两次将阜阳市红十字会捐赠的1500箱生活救助包和雨鞋、火腿肠、方便面、矿泉水等物资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确保受灾群众生活稳定。
三是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联合防灾减灾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市蓝天救援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5.12”、“10.13”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及科技宣传周等宣传活动,紧紧围绕“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的主题广泛宣传防灾减灾知识。通过宣传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了防灾减灾知识,增强了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抵御灾害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四是积极推行自然灾害民生综合保险试点工作。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谋划和推行自然灾害民生综合保险项目,通过公开招标,签订了《界首市自然灾害民生综合保险服务合同》,在全市6个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乡镇推行自然灾害民生综合保险,总保险费64.3万元,全部为综改试点资金。该项保险项目将使综改试点乡镇的7.8万余户、27万多人获益。
(十一)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根据机构改革和人员变动情况情况,及时调整充实了防汛指挥部组成人员,建立了新的工作机制。全市设置颍河、泉河和城防三个前线指挥所,明确了相关部门责任分工。对颍、泉河堤防及各乡镇街道防守任务进行列表分配,明确了包联领导及包联成员单位。重点险工险段落实了责任单位和技术责任人。
加强防汛救灾队伍建设,全市共有防汛抢险应急专业队伍160人,各乡镇街道、有关单位抢险队伍780人,社会抢险救援组织2个,共有队员55名,志愿者292名。2020年汛期,全市累计出动工程巡查抢险队伍1800多人次,对重点险工险段,实行24小时巡查防守。修订完善了《界首市防汛抗旱应急响应预案》,开展了防汛抢险综合演练。市、乡两级及重点防汛部门均足额储备了防汛抢险物资设备,沿颍、泉河堤防就近号砂石料3.4万立方,砼预制块20000块,石块2000立方。并加强督查检查,对各乡镇街道抢险队伍、培训、防汛抢险物资储备等开展了督查检查。2020年汛期,市防指办密切关注天气形势,收集掌握雨情、水情、工情、灾情、旱情和全市防汛抗旱行动情况,2020年防汛救灾期间,实行日研判、日报告、日会商机制,并通报至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确保情况及时掌握、工作实时推进。
二、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
(一)安全生产事故指标情况
2016-2020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一般性死亡事故35起,造成36人死亡,其中,机械伤害事故1起死亡1人,道路运输事故27起死亡28人,工商贸事故2起死亡2人,建筑施工事故5起死亡5人。亿元GDP零死亡,无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二)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2016年—2020年,我市在安全生产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回顾过去,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构建更加严密的责任体系方面,建立完善了《关于调整界首市安全生产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拉伸可以长高吗,出台了《界首市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暂行规定》《界首市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实施办法》《界首市安全生产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安全生产管理和考核办法,进一步完善了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和目标评估考核体系。
二是应急机构改革有序推进。2019年3月19日,应急管理局挂牌成立,组建后,坚持边组建、边学习,边监管、边应急、边防汛,保持了工作有机衔接和连续性、稳定性,顺利实现了全市应急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局。
三是增强依法治安能力方面,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安全生产源头管控和安全准入工作的指导意见》、《市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等关于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和工作职责等规范性文件,出台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一票否决”、“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举报奖励办法”、“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和《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办法》等,推动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轨道,提升了监管执法水平。
四是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方面,以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为抓手,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相继开展了以整顿关闭污染环境严重的“三小”企业为重点的塑料制品企业专项整治、以反“双超”为重点的道路交通专项整治、以渡口渡船整治为主要内容的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以铸安行动“三个清单”为主要内容的隐患排查治理、以防范危险化学品为重点的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以安全生产百日除患“铸安”专项行动和消防、建筑施工、校园安全、烟花爆竹“打非”等专项行动。同时,还开展了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确保了界首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的态势。经过持续、闭环式的安全专项整治,一大批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整治,依法关闭取缔了一批无证无照或证照不全的生产经营和建设单位,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五是强化安全科技引领保障方面,坚持科技强安,推广应用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全面做好企业信息采集工作,继续在危化品等重点行业领域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行动,强化安全生产先进技术产品的应用。
六是强化安全风险管控方面,全面落实省及阜阳市《关于构建“六项机制”强化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的实施意见》、实施细则,制定了构建“六项机制”强化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实施方案,推进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制度化规范化,实现了重点领域全覆盖。对重大隐患严格落实阜阳市《关于落实“一单四制”制度治理重大事故隐患推进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制度化规范化的通知》,实行挂牌督办,紧盯不放。
七是提升应急处置效能方面,健全完善了安全生产预测预警和应急协调联动机制,进一步优化了《界首市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6个专项预案并印发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着力强化安全生产和防汛抢险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八是健全职业病危害防控治理体系方面,积极推进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一体化监管,稳步推进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现状评价及“三同时”工作,开展了金属冶炼、涉铅行业专项整治。
九是加强全社会宣传教育方面,安全生产宣教培训工作不断深化,探索安全生产新闻宣传工作新特点、新方式、新做法,结合实际,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月”及网络安全生产月系列宣教活动,持续深化“安全生产界首行”活动。
十是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工作。结合我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现状,制定印发了《界首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组织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和废弃处置等安全风险进行全面摸排,并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分布档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管控,有效排查治理事故隐患,督促企业依法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组织开展了化工集中区定量风险评估和危险化学品产业发展规划布局,为我市下一步化工产业发展提供了依据。
三、实施经验和典型做法
回顾过去,我市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能够另辟蹊径,取得了许多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
一是我市于2016年就把政府购买服务、专家帮助查安全隐患作为明确规定,既解决了安全专业技术不足,又发挥了、专家队伍专业上的优势。
二是率先推进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编制各行业、领域安全风险查找标准,为打牢安全生产基础,提升本质安全提供了保障。
三是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统一规范,建章立制,解决企业安全管理不达标的问题。
四是严格落实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申报备案制度,源头把关,提高准入门槛,解决安全生产先上车后补票的问题。
五是全面实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利用第三方服务买单,解决政府生产安全事故压力问题。
六是推行企业安全生产“五落实五到位”责任体系建设,逐级负责,夯实责任,解决安全责任不落实,管理不到位问题。
七是实行安全生产企业诚信和黑名单制度,公开曝光,解决约束不力的问题。
四、存在问题暨原因分析
虽然我市近年来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和责任目标体系上日益健全,专项整治和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全市安全监管工作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安全监管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中小企业安全基础薄弱,安全风险较大.
一是部分小企业小作坊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仍未落实到位。企业存在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仍停留在口头上、会议上,企业法人没有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重效益、轻安全,重制度、轻管理,重形式、轻落实的现象仍然存在。二是我市工贸行业领域企业共有319家,点多面广,且以小微型企业居多,安全生产条件相对较差,部分企业负责人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风险较大。
(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扎实。
部分单位、企业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存在应付思想,以日常安全检查代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安排部署不够具体,排查整治不够深入,安全隐患仍不同程度存在。
(三)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急需提升。
一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各类风险隐患交织叠加,大多监管单位感到力不从心,行业统筹不到位,属地统管不全面,部分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执法力度需进一步加大。二是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建设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初步形成了市、乡镇(科技园区管委会)、行政村三级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安全生产监管力量显著增强。但是,部分乡、镇(街道),科技园管委会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人员不健全、经费不足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与《规划》中提出的“保障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人员、经费、设施和装备到位”还有不小差距,安全生产监管水平和能力不能完全满足安全生产监管需要。
(四)安委办的综合协调功能需要加强。
市安委办的日常工作根据三定方案设在应急局综合监管股,编制1人,整天忙于各类报表、文件、材料。出不了办公室,走不到部门、乡镇,下不了企业。不能结合界首实际发挥综合协调职能。
(四)防汛体制机制尚待理顺,专业力量不足等问题
一是在防汛指挥系统方面。相关部门在磨合过程中还有一些漏洞,应急、水利两部门防汛抗旱工作职责还存在一些交叉和空档的地方,许多职责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厘清,避免“事情多头管、事情无人管”。防汛应急抢险技术支撑和实施应急抢险之间的关系需理顺,水利部门和应急部门的职责范围需进一步界定。二是防汛抢险专业力量不足。界首市从2003年以来没有发生大的汛情,具有防汛实战经验的逐年减少,防汛抗旱专业力量缺乏、人员老化、结构不合理。目前界首市农村在家的青壮年不足三分之一,群众性巡堤查险队伍组建难度大,群众灾害自救能力不强;县、乡两级指挥长、水利部门尤其应急部门的一些都没有经历过大的汛情,缺乏打硬仗的思想准备和工作经验。三是机构改革尚未延伸到底。由于乡镇一级没有参与机构改革,机构改革前乡镇承担防汛抗旱日常工作任务的为水利员,防汛抗旱工作转隶至应急部门后,乡镇安全员和水利员有扯皮现象,水利员需接受水利部门和应急部门的双重业务督导,且工作部署有交叉重复现象,部分水利员有怨言。
上述问题的存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主要原因:
一是安全发展意识不牢,精力投放不足。个别单位没有将安全生产纳入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存在重发展、轻安全的倾向;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开会多,解决问题少,投入安全生产的精力不足;部分企业负责人没有真正负起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思想麻痹,只顾效益,忽视安全,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安全生产责任和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有的单位负责人责任不清,任务不明,责任制落实不到底,层层衰减;一些企业安全制度、安全培训、安全投入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管理混乱,违规生产,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问题时有发生。三是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一些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生产工艺技术落后,投入严重不足,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治理,基本的生产安全条件得不到有效保障。
这些问题充分说明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紧迫性,只有紧密结合经济结构调整,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确定目标、制定措施,才能有效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减少人员伤亡。
五、2021年暨“十四五”工作规划
(一)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市应急管理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重要指示,以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的发生为总体目标,围绕“科学应对自然灾害”、“防范遏制安全事故”两大主题,认真落实“小创新、微任务、细措施、严督查”的工作要求,以理念和机制创新探索安全生产治本之策,打基础、建机制、强队伍、严监管、保安全。
1、强化理论学习,打牢思想基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树牢“安全第一”思想,强化“安全发展”理念。
2、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安全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提升全民安全意识,提高部门属地的安全管理能力。
3、深入开展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严格落实“一单四制”。按照我市“1+9+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既定目标任务,全力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有序开展。严格落实“一单四制”制度治理重大事故隐患,推进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制度化规范化,对重大事故隐患实行挂牌督办,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
4、突出工作重点,强化隐患排查。全面深入排查隐患,监督和加强企业安全隐患自查自报和信息系统上报,建立问题和隐患台帐,实行“四个一律”。通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活动,摸清存在的隐患,落实整改措施和责任,实现源头防范和长效管理,防范和遏制事故发生。
5、推动部门联动,强化执法检查。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开展联合执法活动,持续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处罚力度,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6、夯实基础建设,提升应急处置和救灾能力。一是加快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做好防灾减灾物资储备;二是加大争取上级财政转移资金力度,提高处置突发灾害的财政保障能力;三是积极做好灾情统计上报及救灾工作,确保所有因灾生活困难对象得到及时救助。四是加强应急值班值守,确保应急响应。坚持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确保人员到岗到位,应急措施到位,随时掌握动态,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能够第一时间应急响应和上报信息。
(二)“十四五”规划
1、强化思想引领,落实工作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实现“坚决遏制较大事故,有效防范一般事故,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的工作目标。
2、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压实安全监管责任。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落实界首市《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办法》,健全定期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的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安委办综合协调职能,坚持和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持续推动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规范安全生产专项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发挥专项领导小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和协调职能作用。
3、加强隐患排查治理,深化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推动落实“一单四制”制度治理重大事故隐患,健全安全预防控制体系,严格执法监管,严肃事故责任追究,推动企业主体责任的进一步落实。持续开展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督查督办工作,建立隐患台账和长效机制,监督和指导隐患整改落实,确保安全隐患整改到位。
4、持续推进企业标准化建设和安全文化建设。巩固提升安全生产基础保障体系,开展全市规上企业标准化建设,中、小企业规范化建设,推进全市企业整体上水平。组织创建2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个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2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3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个阜阳市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大力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促进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5、统筹协调各方,科学应对、高效处置灾害事故。充分发挥统筹、指挥、协调的职能作用,加快建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首先要全面普查应急抢险救援资源,分门别类进行登记和规范管理,根据实战需要建设专业队伍和专家团队,整合各类信息、数据,建立信息系统和指挥平台,检查督导和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组织开展贴近实战的培训和演练,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6、加强安全监管干部队伍建设。2022年年底前全市具有安全生产相关专业学历和实践经验的执法人员不低于在职人员的75%。贯彻执行安全生产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规划和标准导则。
7、有效防范安全风险。围绕推进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常态化实效化和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修订完善安全设防标准。通过实施安责险,加快建立保险机构和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等广泛参与的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
8、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承诺公告、举报奖励和教育培训等制度,建立健全企业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企业职代会“双报告”制度,自觉接受监督。
“十三五”以来,我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自觉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大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通区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大府办〔2016〕48号)(以下简称《规划》),切实把事故预防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主攻方向,把规范生产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加强基础建设,加强责任落实,加强依法监管,提高监管执法能力、技术支撑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谋划之年,现将我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谋划汇报如下。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规划目标指标实现情况
《规划》确定了4项安全生产主要指标,从实施情况看,各项指标总体控制情况较好。2020年(数据预测到年底)全区共发生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36起,无亡人、无工矿商贸事故、无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十三五”期间,工矿商贸、道路交通事故总量下降,一般事故减少,无较大以上事故、无重特大事故;无职业危害、职业健康事故。
(二)规划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一是压实各级党委、政府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责任。一是与各安委会成员单位签订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强化对各乡镇人民政府、大通街道办事处的履责检查和履职考核,切实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特别是近期作出的“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重要指示精神。区委常委会8次、区政府常务会9次听取了应急管理局工作汇报,区安委会3次和区消委会1次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防汛抗旱指挥部7次会议研究部署汛期防汛救灾工作。加强责任查处追究,坚持将安全生产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系统,加大考核力度,严肃责任追究,强化事前问责事后追责,严格实现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
二是严格落实部门监管责任。贯彻落实《进一步落实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的意见》,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推动有关部门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有效防范化解行业领域重大安全风险。
(2)提高依法治安水平
一是区应急局对市级挂牌督办企业逐家跟踪督办,对拒不整改或超期未完成整改的企业坚决予以处罚,市级挂牌的20家96项隐患,已整改完毕。我区共通报80家单位125条隐患,已整改完毕。
二是开展危险化学品、工贸行业等企业安全检查72次,排查整改隐患和问题230条;全区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已注册企业86家,企业自查自报隐患51条。共处罚企业14家,处罚46000元。
三是大力推进“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6月23日,区安委会制定出台了《大通区“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大安字【2020】8号),建立工作机制,由区应急局抓总抓统,每月按时汇总各单位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定期召开调度会,对整治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单独会诊、逐个击破,确保整治工作取得成效。目前累计成立检查组61个,检查单位325家,排查隐患311处,整改311处。
(3)强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和打非治违
今年重点组织开展了“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推进安全生产“铸安”行动,针对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建筑施工、油气管道、工贸行业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
危险化学品领域:集中开展了全区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专项整治行动,做到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经营企业全覆盖。开展危险化学品专项检查19次,查改隐患67条,处罚2家。
工贸领域:以建材、机械、工矿、纺织行业为重点,深入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专项行动。 检查工贸企业检查30次,查改隐患101条,处罚5家,9000元。
其他单位:对辖区内学校、医院、小作坊等单位检查23次,查改隐患62条,处罚7家。
有限空间:深刻汲取寿县绿色东方新能源有限公司5·6中毒事故教训,开展大通区防范有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专项整治,全区所有行业领域、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凡是有可能涉及到有限空间作业的,都开展专项整治。11个领域开展全面排查整治活动,累计排查整治各类隐患74处,责令改正15家次。
建筑施工方面:扎实开展建筑工程安全质量专项治理行动,突出整治施工现场基坑支护、脚手架等五类分部分项工程,推进建筑起重机械、高大模板安全专项整治,加大对保障性安展工程、燃气安全生产等安全管理力度。会同市建管处对全区建筑施工企业的建筑工程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出具整改意见书,督促整改完毕。整改时限到期后,又组织了“整改回头看”活动,确保专项行动的整改实效。共摸排1家单位,发现隐患2处,已整改完毕。
交通运输领域:一是加大对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的运输管理,加强源头监管,开展危化品易燃易爆品运输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组织安全教育与应急能力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7月8日参加安平运输公司应急演练),严格执行易燃易爆危险品“三品”查堵制度。二是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活动,以事故多发路段、施工路段为重点进行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各类交通违法行为。
消防:持续推进冬春、夏季火灾防控和电气火灾等各项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紧盯高层建筑、学校医院、养老机构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多合一”,城中村、群租房、老旧小区、民俗客栈、小微企业、家庭作坊等高风险场所,特别是“下店上宅”“三合一”场所,开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对同一时间容纳30人以上,从事生产经营仓储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了建档和安全隐患排查,共摸排264家,发现火灾隐患528处,正在整改中。
城镇燃气专项检查:因7月7日田区朝阳街道发生一起瓶装液化气爆燃事故,由区安委办牵头,联合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部门具体落实专项检查。检查时间:7月10日至7月14日,排查到大通街道东菜市有两家瓶装液化气换气点、洛河1家两瓶。我局立即对这两家换气点进行的处置,不再经营瓶装液化气换气服务。
特种设备领域:开展特种设备专项整治工作,购置的特种设备必须做到“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要求企业单位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加强对小区民用电梯的安全检查。
(4)提高应急救援与指挥协调效能
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一是完善应急管理与指挥协调机制,建立应急指挥中心、防汛抗旱指挥部、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及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二是强化应急演练和救援处置,区政府将安全生产应急响应纳入区安委会统一协调调度,区应急管理局对应急预案实行备案管理。防汛抗旱:进一步完善了《大通区2020年度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大防指【2020】14号)。并《调整大通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组成人员》(大防指【2020】4号)、《成立大通区防汛抗旱工作指挥部专项工作小组》(大防指【2020】12号),印发了《成员单位防汛抗旱工作职责和工作机制》(大防指【2020】6号)。减灾救灾:印发《大通区减灾救灾委员会关于调整组成人员和单位职责的通知》(大减委【2020】1号)。三是每年定期组织企业开展相对应的应急演练,今年组织、参加各类应急演练13家次。加大应急资源储备力度:汛期调用上提坝防汛物资:草袋3万条,麻袋2000条,编织袋5万条,花雨布1万平,桩木40立方米,救生衣500件,救生圈50个,铁丝片300片,铁丝网投1000个,冲锋橡皮舟2只,砂石料210吨。铁锹100把,充电式头灯100台,探照灯8台,应急灯50台,电缆400米,扩音喇叭10台,铜锣6面,帐篷33顶,救生衣400个。
(5)严肃事故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
制定《大通区生产安全事故查处挂牌督办制度》的通知,严格按照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机制,规范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程序,执行事故整改评估制度,督促事故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建立部门事故统计信息共享机制,做好安全生产形势分析。2020年全区工矿商贸等行业领域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6)推进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
一是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结合“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江淮行”活动深入开展安全文化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等“七进”活动。二是抓好基层监管执法队伍建设,按照省市文件要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招聘专职安全员开展事务性工作和日常检查的辅助工作,确保每个乡镇、街道、园区的专职安全员不低于4人。
(7)强化“科技兴安”,提升基数支撑能力
推广应用科技信息化执法手段。配备移动执法终端,及时记录执法信息,执法文书,同步上传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保障行政执法过程的科学性和可溯性。
(三)主要成效、措施
印发《大通区2020年度安全生产执法计划》,开展危险化学品专家指导服务,邀请专家对辖区内危化企业进行安全检查,对整改后的隐患进行复查,督促企业隐患整改到位。
(四)当前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从整体上看,通过一系列政策法规出台,监管执法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兴安战略实施,基层基础不断加强,安全责任深化落实,安全生产状况好转。但有的任务进展不快、成效不明显,存在以下问题:
(1)企业投保安责险积极性不高,把投保安责险看做是额外增加企业安全生产投入负担,将其简单地理解为一般意义上的保险,没有完全领会国家推行安责险的实际意义。保险公司也因缺乏针对各行业的风控专业技术人才而未能提供充足的事故预防服务。有的公司只注重收取保费,在开展风险评估和聘请技术机构为企业服务方面办法不多,甚至基本没有服务。
(2)安全生产支撑体系不够健全。信息化水平低,科技支撑力量薄弱,成果转化率低。
对策:
(1)加强企业责任人、技术人员和安全监管人员安全培训,强化安全生产装备和安全生产经费经投入。
(2)增强安全信息化建设,增强信息化专业人员。
二、“十三五”工作亮点、经验
(1)我局坚守安全生产红线,以严防较大升生产安全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十三五”期间全区共发生各类事故42起亡19人,其中工矿商贸事故1起亡1人、自杀1起亡1人,其余40起事故中亡17人全为道路交通事故。与“十二五”期间我区共发生各类事故亡44人相比,死亡率降低56%,总体形势还是安全平稳的。
(2)宣传教育形式丰富效果显著。借助“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江淮行”等重大活动,联合多部门、单位,全力开展了安全知识大讲堂、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开设安全知识咨询台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搭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发放宣传品2万余个,接受群众咨询5万人次。我局的宣传教育工作还是完成的很有自己的特色。2018年宣传月活动被省应急管理厅通报表扬,去年抖音短视频火爆,我们立即筹划抖音的拍摄,今年“Vlog”(视频记录)火爆,我们又借来无人机等工具拍摄“Vlog”,今年因为疫情的关系,我们组织举办的“云课堂”也是深受好评。宣传月年年有,而我们每年都在创新、都在与时俱进,希望能够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开展,不断的去丰富安全月的内容,而不是简单的发发宣传单就结束宣传工作。
三、2021年工作谋划
(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及重要指示精神,将相关内容纳入区委中心组和局党委集体学习计划。加强宣传教育,将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作为局党委宣传工作重点,结合业务工作,开展经常性、系统性宣传贯彻和主体宣讲活动。持续推进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常态化实效化和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制度化规范化,坚持从源头上加强治理,要针对安全生产事故主要特点和突出问题,层层压实责任,狠抓整改落实,强化风险防控,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防范遏制各类事故发生。
(二)全力推进“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持抓总抓统,做好整治行动的牵头人,统筹推进1个总体行动和16个专项整治行动。坚持“月调度月通报”机制,定期召开会议,调度整治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安排业务精干力量,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全面整治。
(三)抓好防汛抗旱和森林防火工作。吸取防汛抗旱经验教训,强化汛期24小时应急值班工作制度,加强水情雨情汛情监测。未雨绸缪,按定额数备齐备足各类防汛物资,强化汛期物资调度,严格物资发放、使用流程,确保平安度汛。落实森林防火24小时值班制度,开展森林防火巡查,安排人员驻点值守。加强森林防火宣传,强化应急准备,备齐应急消防器材,合理处置各类紧急状况。
(四)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做好市区挂牌重大安全隐患整治督办工作,结合各位分管副区长督查安全生产计划,安排分管领导督查挂牌重大安全隐患整治工作。强化安全隐患“月排查月通报”制度应用,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深入企业一线加强对企业隐患整改的督促工作。
(五)做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安全生产“七进”活动,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应急管理条例》《安徽省安全生产条例》《安徽省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等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组织开展好“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组织全体基层安全监管员参加年度安全生产业务知识培训。
(六)做好应急救援建设工作。完善应急物资采购、更新、储备、调度、分发制度,加强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配精配强应急救援队伍人员和装备。开展各类应急救援演练,提升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能力。
四、“十四五”形势展望及工作思路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贾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应急队伍能力建设,统筹推进自然灾害防治,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扶。
(二)工作目标
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 故,始终贯穿于应急管理工作全过程,实现"一杜绝、双下降”目标,即坚决杜绝安全生产类和自然灾害类导致较大人员伤亡事故、有效防范和减少一般安全事故,实现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双下降”, 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三)主要任务和工作举措
(1)通过开展集中宣传教育、 举办领导干部培训班、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等方式,全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
(2)全力稳住安全生产基本盘。深入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约谈和考核制度 ,确保地方党政领导安全生产责任上肩; 通过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做实做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筑牢生产安全管控的双重防火墙; 持续深化、危化企业等重点行业领城专项整治;继续深化"强执法防事故”行动,推行计划执法、专项执法,全面执行“双随机、一公开” , 全面推广行政执法系统,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3)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督促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建立完善本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清单,实行交办制,台帐制,销号制、通报制管理、建立重大安全隐患整改闭环机制,加大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常态监管力度,对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实施闭环管理。
(4)加强应急值班值守。落实综合值班值守,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确保应急指挥系统和视颊会商系统保持良好状态;完善值班值守设施建设。
(5)强化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建立应急救援区域化统筹协调和补偿机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小微企业抱团建设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扶持民间应急救援机构建设,鼓励企业与应急救援机构签订应急救援协议。多方谋划,加快推进区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建设,在规划、土地、资金等形容白色的词语方面予以支持,力争“十四五”期间能建成投用。
(四)重点项目
为加快推进应急体系改革,全面做好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我局积极向上级申报项目,建设大通区应急联合指挥中心及物资储备中心。总用地面积约90亩,一期用地面积75亩,二期用地面积15亩。总建筑面积约16140平方米,主要建设应急联合指挥中心、消防站以及防灾减灾救灾物资库、防震减灾物资库、事故救援物资库、防汛抢险物资库、抗旱物资储备库、防疫抗疫救灾物资库、森林草原灭火应急物资库等物资储备库。2021年上半年启动该项目,项目建设期2年,项目总投资28997.59万元,项目建成后,进一步完善大通区应急处置和物资保障能力。
五、对区政府的意见建议
建议进一步精简各类会议,压缩会议规模,控制会议时间,简化会议程序,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
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县应急管理局十四五规划本文发布于:2023-05-16 12:36: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9102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