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岩采动应力-裂隙带发育规律研究

更新时间:2023-05-17 10:26:08 阅读: 评论:0

捎的组词第42卷 第1期2022年1月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刘浥尘JOURNALOFXI’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Vol.42 No 1Jan.2022
马建全,吴钶桥,彭昊,等.煤岩采动应力-裂隙带发育规律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22,42(1):107-115.
MAJianquan,WUKeqiao,PENGHao,etal.Developmentlawofmining inducedstress fracturefieldincoalseamoverburden[J].JournalofXi
’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2022,42(1):107-115.收稿日期:2021-11-06   责任编辑:李克永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602359,41907255,41807190)第一作者:马建全,男,新疆和静人,讲师,博士,E mail:majianquan@xust.
edu.cn通信作者:夏玉成,男,甘肃武威人,教授,博士生导师,E mail:xiayc823@163.com
接吻看出男人是否爱你煤岩采动应力-裂隙带发育规律研究
———以榆树湾煤矿为例
马建全1,2,吴钶桥1,彭 昊1,夏玉成1,2,李识博1,2,肖乐乐1
,2
(1.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054;2.陕西省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54)
摘 要:为研究煤层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土体内采动应力-裂隙带发育规律,提出局部稳定指数的概念,定量勾绘煤层上覆岩体内破坏和未破坏的区域,并以榆树湾井田某综采工作面为例,探讨采动裂隙场及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工作面的推进,煤层上覆岩土体内先后产生煤层顶板破坏区、浅表层破坏区、基岩-松散层接触破坏区3个破坏区域;采动裂隙带高度随开采工作面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稳定”发育规律,而采动裂隙带宽度则呈现“线性上升”发育规律;提出裂高采比和裂宽采比的概念,得出榆树湾井田某综采工作面的裂高采比为19,基岩-松散层接触破坏区的裂宽采
比为23.5,浅表层破坏区的裂宽采比为31。经对比分析,文中所提出的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验证性和适用性,
可为保水采煤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关键词:局部稳定指数法;采动应力-裂隙场;导水裂隙带;莫尔-库伦强度破坏准则中图分类号:TD7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9315(2022)01-0107-09DOI:10.13800/j.cnki.xakjdxxb.2022.011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Developmentlawofmining inducedstress fracturefield
incoalseamoverburden
———TakingYushuwancoalmineasanexample
MAJianquan1,2,WUKeqiao1,PENGHao1,XIAYucheng1,2,LIShibo1,2,XIAOLele
1,2
(1.CollegeofGeologyandEnvironment,Xi’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Xi’an710054,China;2.ShaanxiProvincialKeyLaboratoryofGeologicalSupportforCoalGreenExploitation,Xi’an710054,China)
Abstract:Inordertostudythedevelopmentlawofmining inducedfracturefield(MFF)incoalseamo verburden,anewcalculationmethodisproposed.TakingaworkingfaceofYuShuwancoalmineastheresearchobject,thedamagedandundamagedareasintheoverlyingrockbodyofthecoalseamareout linedtoexaminethedevelopmentlawofthemining inducedfracturefieldandthewater conductingfis surezonebasedontheconceptoflocalstabilityindex(LSI).Theresultsshowthattherearethreemaindamageareasintheoverlyingstrataofcoalseamwiththeadvanceofwo
rkingface(insequence):thefailurezoneofcoalseamroof,thefailurezoneofsuperficiallayer,thefailurezoneofbedrock loosein
terface.Infailurezoneofcoalseamoverburden,astheworkingfaceadvances,thecurvetrendoftheheightofMFFis“rising down rising stable”,whilethecurvetrendofthewidthofMFFis“straightrising”.TheconceptoftheratiooftheheightofMFFtominingthickness(RHM)andtheratioofthewidthofMSFtominingthickness(RWM)wereproposed.InYuShuwanmine,RHMwas19;RWMinfailurezoneofbedrock looseinterfacewas23.5;RWMinfailurezoneofsuperficiallayerwas31.Thecomparativeanalysisshowsthatthecalculationmethodproposedinthispaperhasverificationandap plicability,providingacertaintheoreticalbasisforwater preservingcoalminingtechnology.
Keywords:localstabilityindex;mining inducedstress fracturefield;conducting waterfracturedzone;Mohr Coulombfailurecriterion
0 引 言
煤岩采动应力-裂隙发育规律研究是生态脆弱矿区煤炭资源开采和生态环境保护中“保水采煤”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之一[1-3],也是煤炭开采资源保护和矿井水灾害预测中的重点[4]。
目前对于采动裂隙带(导水裂隙带)预计高度的主要方法包括经验公式、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物理模拟和钻探验证等。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范》[5]和《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6]中推荐的经验公式;基于钱鸣高院士提出关键层理论[7]的导水裂隙带高度预计[8]等理论分析;采用有限元[9]、离散元[10-11]、有限差分[12]、RFPA[13]等数值模拟软件对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的分析;采用相似材料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的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探讨[14];运用钻孔冲洗液漏失量观测、钻孔彩色电视观测等观测法对导水裂隙带的分析[15]。综合应用这几种方法对导水裂隙带发育进行研究的,通过相似模拟试验结果、理论分析和经验公式的对比,采用回归分析法对经验公式进行修正等[16]。
随着数值模拟方法在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研究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学者在研究如何将开采围岩应力场与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相结合。王遗南基于采动前后应力场分布,提出主应力比值分析法探讨导水裂隙带预计[17];邹海等根据采厚覆岩应力的拉张区估算导水裂隙带高度[18];刘增辉等根据塑性条件、应力判别和塑性区域预测导水裂隙带[19];程香港等基于采动裂隙应力场-渗流场耦合作用下的塑性区得到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20];夏玉成从构造应力角度探讨了煤矿采动损害的影响探讨[21]。
众多学者从应力角度对导水裂隙带高度进行了研究,但都是从主应力比和塑性区域估算煤层顶板破坏区的导水裂隙带高度,对基岩-松散层接触破坏区和浅表层破坏区的应力场、裂隙场探讨较少,且也未能精确勾绘出破坏区域等。OKU BO等建立了应力场与围岩破坏准则之间的关系[22],可以定量描述围岩局部稳定状态。因此,在莫尔-库伦强度破坏准则下,以简明的几何关系推导局部稳定指数计算公式,界定局部稳定指数概念,从煤层开采导致的围岩应力场变化这一角度出发,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定量地勾绘开采覆岩破坏的区域,与已有常用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预测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1 局部稳定指数
1.1 基本理论
局部稳定指数是指可以衡量岩土体内单个质点或局部区域稳定程度的尺度,揭露岩土体内随着应力改变而产生破坏的区域。它的大小与该点处岩土体的黏聚力c、内摩擦角φ、重度γ、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μ等定参量条件下所对应的应力状态(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有关[23]。
在莫尔-库伦强度破坏准则下,假设岩土体内某一质点或区域所受应力如图1中实线圆所示,该点的局部稳定指数可定义为抗剪强度与其当前状态所受剪应力的比值[24],即
LSI=
τf
τ
CE
BD
CE
CF
(1)
式中 LSI为局部稳定指数;τ
为局部潜在抗剪强度值,kPa;τ 为局部当前状态下剪应力,kPa。
实线圆与莫尔-库伦破坏包络线的位置关系决定了该点应力状态是否稳定。若该点岩(土)体
1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22年第42卷 
第1期
马建全等:煤岩采动应力-
裂隙带发育规律研究
图1 局部稳定指数定义
Fig.1 Illustrationoftheconceptoflocalstabilityindex(LSI)
过程中岩土体内各点的应力状态基础上,按式(5)计算各点的局部稳定指数,勾绘煤层上覆岩土体内破坏区域(LSI<1)和未破坏区域(LSI≥1),以此来研究采动裂隙发育的方法。
首先建立计算模型,设置煤岩土层物理力学参数(岩土层厚、弹性模量、内摩擦角、重度、泊松比和黏聚力),设定边界条件,进入初始平衡状态
后,依据工作面推进实际情况,分步计算模型应力场并提取各步计算的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场,然后按式(5)计算各点的局部稳定指数,得到覆岩土体内局部稳定指数等值线图,对局部稳定指数小于1等值线进行填充,得到具体的覆岩破坏区域,分析评价采动裂隙带的发育规律(图2)。
2 模型建立
基于局部稳定指数计算方法,以文献[13,25]中榆树湾井田某综采工作面为例,进行采动应力-裂隙发育规律研究。工作面位于榆神矿区南部的201盘区,工作面内地层平缓,倾角0°~3°,开
采2
-2
煤层,煤层结构简单,赋存稳定,平均厚度11.62m,分2层开采,上分层采高5m。井田内
2-2
煤层埋深110~300m,平均埋深230m,上覆基
岩平均厚度120m,松散层平均厚度110m。采用综合机械化开采,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井田内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萨拉乌苏组潜水含水层,隔水层是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黄土和新近系上新统三趾马红土,部分地段有上更新统马兰黄土,厚度83.75~175.0m。
依据工作面实际地质条件和煤层赋存条件,
在FLAC3D中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图3)。计算模型
沿x方向1400m,z方向263m,共13层煤岩层,煤层厚12m,开采上分层,采高5m,模型两侧施加水平约束,底部固定,顶部为自由边界。工作面总推进距离600m,采用分步开采方式,每步开挖10m,总共60步(表1)。
3 计算结果
3.1 地表下沉量
为研究地表最大下沉量随着工作面推进的变
化规律,通过F
LAC3D
中的Fish编程,提取不同工作面推进距离时的地表最大下沉值,绘制地表最大下沉量和工作面推进距离的关系变化曲线(图4)。
01      发生破坏,其极限应力状态应与破坏包络线相交于E点,E点在纵坐标上的投影代表该点潜在抗剪强度值τf
;F点在纵坐标上的投影代表该点当前状态下的剪应力τ
。将实线圆向左平移至与莫尔
-库伦包络线相切与点D,根据几何知识和莫尔应力圆原理,可知
CE=CG·cosφ(2)CF=
(σ′1-σ′3
)2(3)CG=c+(σ′1+σ′3
)2
tanφ
(4)
将式(2)、(3)、(4)代入式(1)可得(5)LSI=τfτ =2cosφ(σ′1-σ′3
)c+(σ′1+σ′3)2tan()
φ
(5)
式中 c为黏聚力,kPa;φ为内摩擦角,(°);σ′1为最大有效主应力,kPa;σ′3为最小有效主应力,
kPa。在岩土体内二维空间内任意一点的局部稳定指数均可用式(5)计算求得。由图1可知当岩土体内剪应力低于莫尔-库伦破坏包络线时,局部稳定指数LSI>1,岩土体处于稳定状态;当岩土体内剪应力与莫尔-库伦破坏包络线相切时,局部稳定指数LSI=1,岩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当岩土体内剪应力高于莫尔-库伦破坏包络线时,局部稳定指数LSI<1,岩土体处于失稳状态。因此,局部稳定指数可以定量勾绘出岩土体内不稳定的区域。
1.2 采动裂隙带计算方法
煤层开采前煤岩体处于稳定的原岩应力状态,随着开采工作面的推进,煤岩体应力状态发生改变,为了重新达到应力平衡状态,采出空间围岩会产生变形破坏向采空区内移动,围岩体内产生采动裂隙。局部稳定指数法就是在分析煤层采动
!"#$%&'()*+    ! ,-.
!/0$%123456789:. ;< "#$
!/0$=123456789:. ;< "#$
>?@A.
$BC
%!%&%!%&%'
%(%!%&
%'%(
)
%!%&%'%(%*)
+!
%&
%'%(
%*
%,%-
%./0
%.1*%.1*
%.1*
%.1'.1*%.1'
%.1!%.10%.1*.1'
%.1!%.10%.1*%.1'
%.12+.1!
+.1*+.1'
+.12+.1!+.10+.1*+.1'+.12+.1!
+!1!
+!1!
+!1!
+!1'+!10+!12+!1*
+!10热闹的菜市场作文
+!12
+!1*.1*
.1'
.1*
a300
.1*
.1*
.1'
+!1'
D E
!F 2/G H /.I
图2 计算流程
森林消防
Fig.2 Frameworkofthecalculationprocess
$%
&'()*( +,(*('()*( -,*('()*( )-*(./+*0)*(12
32456*26
78
9:6;(6
图3 数值模型
Fig.3 Cross sectionofnumericalmodel
表1 数值模型计算参数
Table1 Calculationparametersofnumericalmodel
传播正能量岩土层
厚度
/m弹性模量/MPa内摩
擦角
/(°)容重/(kg·m-3)泊松
黏聚
力/MPa女人吃鱼油的好处
沙土层10693017
200.310.069含水层1069
30
17200.310.069黄土40100030.917200.310.069红土6380030.518600.350.086中砂夹粉砂岩3740004124600.192.71粉细砂岩互层1450004124700.192.89泥岩粉砂岩3543004325200.183.67细粒砂岩660004225000.193.27泥岩粉砂岩2843004125200.184.05中细粒砂岩3935004025400.182.92泥岩粉砂岩1
943003925200.183.322
-2
煤层121000
38
13500.282.13底板10
480041.5
2850
0.244.88
!
+,-./01()
2345'(6())
&%'&%'
图4 地表最大下沉值Fig.4 Maximumsurfacesubsidence
011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22年第42卷 
  由图4可知工作面推进距离在100m以内时,开采对覆岩的扰动影响较弱,当工作面推进距离在100~220m时,地表最大下沉值的变化曲率逐渐增大,呈现“缓慢下沉”。当工作面推进距离在220~340m时,地表最大下沉值近乎呈直线式快速增大,呈现“快速下沉”。当工作面推进距离在
第1期马建全等:煤岩采动应力-裂隙带发育规律研究
340~420m时,地表最大下沉值的上升速度明显减慢,又呈现“缓慢下沉”。当工作面继续推进时,地表最大下沉值趋于稳定,呈现“基本稳定”。因此,地表下沉总体变化过程可以概括为“缓慢下沉-快速下沉-缓慢下沉-基本稳定”的过程。采高5m的地表最大下沉值基本稳定在3020mm左右。
3.2 局部稳定指数
为研究覆岩破坏规律,通过FLAC3D
中的Fish
编程,提取不同工作面推进距离时覆岩单元的应力数据,代入式(5)计算局部稳定指数,绘制覆岩局部稳定指数小于1的分布图(图5)

本文发布于:2023-05-17 10:26: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9077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裂隙   破坏   应力   局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