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魏小娜陈永杰︱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探析

更新时间:2023-05-16 13:24:03 阅读: 评论:0

【关注】魏小娜陈永杰︱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探析莴笋炒木耳的做法
(本文约5400字,阅读大约需要22分钟)
【摘 要】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是一种与感悟体验式阅读相区别的阅读类型,强调阅读的态度、方法、思维的“思辨”性,旨在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和理性思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发展理性精神和态度”“获取'思辨’性认知技能”两个维度,具体规定了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课程目标,明示了“思辨性阅读”的文本类型。“思辨性阅读”教学设计,要重视“忠实地读懂”,强化“有支持的阅读”,引导“质疑、追问地阅读”,关注“求证、评价地阅读”。【关键词】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课程目标,文本类型,设计要领
语文教学由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双基”,逐渐发展到兼顾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进而发展到重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的“语文素养”[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新增的一项就是“思维能力”,并在“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特意安排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文化长廊设计方案
退休座谈会祝福发言稿那么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究竟要提升学生怎样的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现有的各类文本是否能进行思辨性阅读教学?其教学设计的要领是什么?下面将根据新课标中的相关表述,结合思辨性思维的研究现状,对上述问题进行阐述。
一、小学阶段“思辨性阅读”的基本内涵和课程目标
1. “思辨性阅读”的基本内涵
社会实践表
“思辨性阅读”中的“思辨”,是指国际通行的概念“Critical Thinking”,这一英文的中文翻译为批判性思维、审辩式思维、思辨性思维,等等。理查德·保罗认为批判性思维就是思考的再思考:“批判性思维是一种严谨的、理性的、自我指导的思维,它在某些知识领域或人类关心的领域当中技能性地追求思维的目标。”[2]可见,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有目的的、自我调控的思维,包括一系列的操作技能。“特尔斐”项目组把批判性思维界定为认知技能和情感特质两个维度。认知技能包括阐释、分析、评价、推理、解释以及自我调节六项;情感特质包括好奇、自信、公正、谨慎[3]。结合上述观点,我们可以把“思辨”理解为:怀着一种好奇、自信、公正、谨慎的理性精神与态度,借助特定的认知技能,进行一种严谨的、理性的、自我指导的思维。
香菜孕妇能吃吗
按照这样的理解,可以从“精神态度”“认知技能”两个维度来界定“思辨性阅读”的基本内涵:思辨性阅读是指怀着一种好奇、自信、公正、谨慎的理性精神与态度,借助特定的认知技能,采用一种严谨的、理性的、自我指导的思维进行的阅读。“思辨性阅读”是一种与感悟体验式阅读相区别的阅读类型,强调阅读的态度、方法、思维的思辨性。了解这一内涵,对于宏观把握思辨性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思辨性阅读”的课程目标
新课标中“核心素养内涵”“课程总目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相关内容,对“思辨性阅读”的课程目标有着清晰的定位。
新课标阐述的“核心素养内涵”明确指出,“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4],这里实际上明确区分了“感性思维”和“思辨性思维”这两种不同思维的认知表现和思维类型。
新课标的“课程总目标”的第6、7条,分别具体规定了感性思维和思辨性思维的课程目标。
第6条课程目标为:“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培养语言直觉,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5]第7条课程目标为:“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初步掌握比较、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辩证地思考问题,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6]
新课标“课程内容”部分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进一步把“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表述为:“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7]同时,又在四个学段进行了具体分解。
基于“思辨性阅读”的内涵,依据新课标的表述,可以将小学阶段“思辨性阅读”的课程目标梳理为:
(1)发展理性精神和态度
●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勤学好问
火德真君庙
●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
●实事求是,崇尚真知
(2)获取思辨性认知技能
●分析、比较、归纳、推理、判断
●质疑、讨论
●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
●辩证地思考问题,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
二、小学阶段“思辨性阅读”的文本类型
考察小学阶段“思辨性阅读”的文本类型,首先要澄清“思辨性阅读”与“思辨类文本”这两个概念。“思辨性阅读”是一种阅读的类型,而“思辨类文本”则指具备思辨性思维品质的文本。开展思辨性阅读可以借助各类文本进行,并不拘泥于思辨类文本,即便不是思辨类文本,如
果是运用了思辨性思维进行阅读,那也是思辨性阅读;反之,即便阅读的是思辨类文本,但没有采用思辨性思维进行阅读,那也不是思辨性阅读。
因此,小学阶段“思辨性阅读”的文本类型可以借助“有趣的短文”“科普、科幻作品”以及各种“故事”等,进行严谨的、理性的、自我指导的思维训练,掌握特定的认知技能,培养理性精神。新课标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中,分学段围绕特定的话题、针对特定的课程目标,给定了“文本类型”(见表1)。
三、小学阶段“思辨性阅读”教学设计要领
相比于传统感悟体验式的阅读教学,理性的“思辨性阅读”教学设计面临不少新的挑战,以下几个设计要领值得关注。
1. 重视“忠实地读懂”
霸气的词语2个字“思辨性阅读”的第一步是忠实地读懂文本,要求读者怀着一种好奇、自信、公正、谨慎的态度,读懂文本的内容、观点、结构等。这里提到的“忠实地读懂”,意味着要注重文本观点的生成过程,而不是接受文本之外的现成结论。具体包括以下三点。
第一,准确地理解。是指尽量不将非作者的意思纳入。“非作者的意思”一般包括读者带着自己的经验先入为主的理解,或者将道听途说的观点带入作品的理解(如老师的讲解、其他学者的评价)等。按照这一认识,传统阅读教学操作有大量的“非作者的意思”带入,比如教师抛出带有强烈暗示意味的问题去引领学生阅读,或者把自己的阅读体验夹杂在讲解中等。这样一来,“不当的干预反而会妨碍甚至阻断学生对文本的直接感知。今天,各种观念、资源、信息和技术对阅读的干扰,已经到了需要警惕的地步”[8]。
第二,完整地理解。要基于全文信息完整地把握,前后联系地阅读,充分依据文本内的证
据获取理解,而不是粗枝大叶、断章取义地理解。如《海底世界》中“有景色与物产宏观层面的分类,中观层面的景色中又有状态(动静)、光线(明暗)与声音(多样)的分类,物产中又有动物、植物和无生命的矿产的分类;微观层面的分类,如第四段中按活动方法不同,介绍了速度快慢,游动方向,主动活动与被动活动的不同动物”。[9]这篇文章如果止步于对各个部分的独立欣赏,不从整体上观照海底景物的分类,便无法明了海底景色的奇异之处。
第三,有根据地阅读。区别于感悟体验式的阅读,“思辨性阅读”要求对每一个阅读层面的理解都是有依据的理解。比如,概括大意能依据关键词语和句子获得,获取观点要有细节和事实来支持,提取主旨要有确凿的依据,推测和猜想要有依据和推理过程。
2. 强化“有支持的阅读”
“思辨性阅读”的理性精神和态度,必然要借助特定的支持来落实,因此“思辨性阅读”强调“有支持的阅读”,这里的支持可以从两个层面来把握。
一是专业系统的阅读认知技能。准确、完整、有根据的阅读,要求学生具备系统的信息提
取、整合、分类、比较、推理等阅读认知技能。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雾在哪里》为例。如果按照传统的阅读教学,“雾来到哪里,什么不见了”这一问题,学生能回答出几个地点和被藏起来的事物(也许是依靠语感,也许是小组合作几个同伴拼凑起来)似乎也不能算错。但对于“思辨性阅读”来说,这种教学的思辨性思维训练远远不够。需要学生能通过信息提取、排列、分类、比较等认知技能,有条不紊地加工处理信息之后,客观、准确、完整地读懂文中“雾来到哪里,什么不见了”的全部信息,并能对各个信息的先后顺序、层次关系等有清晰的认知。
二是灵活多元的阅读策略。“思辨性阅读”的认知技能须借助有效的阅读策略才能有效运用,而非凭借语感粗略感知,也非盲目用力地含混理解。
敞组词仍以《雾在哪里》的“雾来到哪里,什么不见了”这一问题为例。要做到有效地提取信息、排列、分类、比较,有依据地梳理各个地点和被藏起来的事物,这一操作离开恰当的阅读策略是很难达到的。首先须要熟练运用圈点、勾画策略,明确地点和被藏事物;其次须要借助可视化策略,梳理各个地点和被藏事物之间的层次关系;最后采用适当的结构图表进行比较。至此,对该问题的回答才算得上是准确、完整、有根据的。

本文发布于:2023-05-16 13:24: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9038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阅读   思辨性   思维   文本   理性   态度   认知技能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