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史上的三次文化入侵及其启示
摘要:研究语言必须联系社会发展史和创造及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民的历史(赵蓉晖:2004)。本文探讨了英语史上的三次文化入侵对英语的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并由此得出社会的开放和发展与语言的开放和发展相互促进的启示。
日露战争
熊市什么意思关键词:基督教会登陆不列颠岛 维京人的入侵 诺曼征服 民族交流 借词 语言发展
英语是当今的第一国际语言,英语在世界上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自然与英语国家的强盛分不开,而英语本身所具有的鲜明的开放性与兼容性对其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也是功不可没。英语的开放与兼容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翻开英语史,我们可以发现在英语从古英语演变为现代英语的进程中,三次重要的文化入侵对英语今天的面貌与特质起到了甚为关键的作用。了解这些推动英语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我们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更好地观察分析语言现象不无帮助和启发。
1. 英语史上的三次文化入侵
1.1 英语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基督教会登陆不列颠岛。
公元597年,罗马教皇格列高利一世决定派遣奥古斯丁带领传教团去不列颠岛建立教会。传教团登陆的地点是肯特国,奥古斯丁被封为肯特国当时的首府坎特伯雷的第一大主教。此后,罗马天主教不断扩大其组织,使英吉利成为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一员。随着基督教的兴盛,教堂、修道院大量涌现,在这些宗教殿堂以及他们创建的学校,拉丁语成为学习宗教典籍和文学的语言媒介,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明也通过宗教界的精英传播到不列颠,为加快其文明进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到了八世纪,英国文明引领欧洲。基督教的到来不但对英国的历史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它也深刻地改变了英语的面貌。
首先,基督教的传播大大充实了英语的词汇。不但有大量来自拉丁语、希腊语和希伯来语的词汇,而且还有来自遥远的东方国度印度、中国和日本的词汇和文化。这些词汇涉及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宗教的,如:abbot,alms,altar,angel,anthem,等;也有日常生活的:cap,sock,silk,purple,chest,mat,还有动植物的:camel,lion,cedar,myrrh,phoenix,rue,savory;另外还有涉及教育、文学的:school,master,grammatical,ver,meter,gloss,notary等等。在希腊、拉丁词汇传入以前,古英语还比较粗糙,不足以表达更抽象、更细腻的思想感情,精致的拉丁语的融入(如angel,disciple,litany,mass,relic,shrift,shrine,psalm)使古英语的表现力大大增强。这些
通过宗教传入的拉丁语、希腊语词汇仍有400多个活跃在今天的英语中,成为英语基本词汇的一个重要部分。
其次,在古英语与拉丁语等外来语的接触过程中,古英语许多旧词引发出了新的含义。英语并不一味地照搬外来词来表达新事物新观念,它在自己原有的词汇的基础上稍加变化就可以表达新的意思。盎格鲁-撒克森人没有把拉丁词deus搬到英语里去,因为英语原有词God就是一个很好的对应词。当然,这些词汇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意义。
1.2 维京人(Viking)的入侵
从公元793年开始,北欧的维京人开始入侵不列颠岛并逐渐形成了维京人占据不列颠北部,而南部仍掌握在阿尔佛来德和撒克森人手中的格局。维京人的入侵带来了民族的融合,民族的融合的结果之一是语言的糅合,当时岛上的语言可以说是维京人讲的斯坎的纳维亚语与古英语的皮钦语。维京人的入侵给英语带来的影响:
首先,英语吸纳了不少斯坎的纳维亚语的日常生活的词汇。与基督教会的到来不同,维京人的文明程度与盎格鲁-撒克森人差不多,来自维京人的词汇主要是因为两个民族之间的融
合,基本上是日常生活的词汇。比如:axle,tree,band,bank,birth 。此外,有的功能词,诸如代词、介词和副词也被不列颠人借了进来。比如,they,their,till,fro, aloft,athwart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英语中以“sk”开头的词,大部分都来自斯坎的纳维亚语,比如sky、skein、skirt、skill、skin等等。
更重要的是,英语简化了,它复杂的词尾变化逐渐消失。古英语属于西日耳曼语支,有着繁杂的屈折变化。名词不是借助介词而是依赖词尾变化来表达有关意思。如古英语不说 “the king”而说 “ cyning”;不说“to the king” 而说“thaem cyning” 。斯坎的纳维亚语也属于日耳曼语的一种,它与英语的词干基本是相同的,但是屈折变化各不相同。所以英国人如果想同北欧人交流,只有放弃词尾变化了。应该说,维京人入侵给英语带来的最大的影响是促进了英语的简化,而简化是语言发展的趋势。地球危机
1.3 诺曼征服
1066年,英王爱德华去世,诺曼底公爵威廉借口爱德华生前曾许其继承英国王位,入侵英国。并于12月自立为英王,称威廉一世。 这件事历史上称为诺曼征服。法国人入侵这件事“对英语的影响比英语史上任何其他事件都更大”,这是英国文化和英语发展中很重要的
一个转折点。从诺曼征服到14世纪英语地位重新确立的三百年间,法语取代了英语,成为官方语言,用于宫廷、政府、社交、法庭和学校教育,宗教界则用拉丁语,而英语沦为下层语言,生活在底层的劳动群众才讲英语。诺曼征服虽然让英语蒙羞,但却给英语的又一次发展带来了重要契机。除夕年夜饭>遗憾的经典句子
首先,最直接的影响是英语引入大量的法语词汇,引入的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
英语里的法文字汇大大增加,拉丁文则是随着法文字汇,也带到英文中。比如,政府行政管理方面的词汇:government,govern, subsidy;贵族头衔:noble,Prince,princess,duke;宗教词汇:religion,theology,rmon,prayer;法律词汇:justice,judgment,plea, prison,goal;海陆军词汇:peace,enemy,arms,ambush,;时尚、时装词汇:fashion,dress,apparel;饮食词汇:dinner,supper,feast,venison,mutton。英语中同义词、近义词比较丰富的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拉丁语、法语和英语的成分巧妙混合所致”。(陆国强,1985)表达同一概念往往可以用分别来自三种语言的词语。如:ask-inquire-interrogate,分别来自盎格鲁-撒克逊、法语和拉丁语。但是由于感情色彩不同,这些词分别用于不同的场合。
更为重要的是,诺曼入侵加速推动中世纪(1150—1500)英语语法的变化。早在维京人入侵时期英语就表现出词尾逐渐消失的倾向,诺曼入侵后这种倾向加速发展。名词的复数变化只剩-(e)s,-en两种;形容词基本失去性、数、格和人称的屈折变化;动词变化形式大大简化,不规则动词大为减少;介词带替了词的曲折变化,作用更为重要。屈折形式的逐渐消失使得中世纪英语越来越依赖词序表达词义。这一切,使得整个语言更加灵活,更富表现力。英语越来越从一种综合型语言变成一种具有明显分析型特点的语言。
青年寄语2. 启示
英国历史上这三次重要的文化入侵,虽然有两次是与武力入侵接踵而来,给英国社会带来战乱与痛苦,但却深刻影响了英国的历史,影响了英语的面貌和发展。三次文化入侵揭示了社会文化与语言之间的互动关系,即社会越开放,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越繁荣,语言就越开放越发展,反过来,开放的语言也会促进社会文化发展。
艺人排名首先,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在语言上的一个重要见证就是借词的出现。三次文化入侵给英国人提供了与其他民族交流学习的机会:基督教会不仅带来了宗教还带来了文学、艺术、音乐、建筑、天文、算术;维京人的文明程度与当时的英国差不多,但也带来了自己
财神祝福语
民族的风俗;在诺曼入侵时期,法国人有着比英国更加灿烂的文明,可以说在社会政治文化生活各方面都有值得英国人学习的东西。这样,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促使了不同语言的交流与融合。最典型的现象就是借词的大量涌现。“由于各语言都是各文化的负担者,各文化因素都反映在各语言中,文化上的交流就促使文化负担者的融合。”(高名凯:1958)三次文化入侵给英语提供了丰富的外来词营养。其中法语词占外来词的1/3,成为英语中最主要的外来语。词汇的交流如同物质的交流一样,可以起到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的作用。词汇充实了拓展了,语言才更加开放发展,才能进一步满足社会和交际的需要。不单英语是这样,汉语也如此。我国历史上,汉代与匈奴长期交往,就借进了“二胡”、“胡琴”、“胡椒”;东汉佛教引入,就有了“佛”、“罗汉”、“浮屠”等词。近20年来,改革开放带来的外来词就更丰富。
其次,吸取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有赖于语言的开放。21世纪的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这一大趋势和大方向决定了汉语也必须采取开放的姿态,积极吸收和采纳国际通用的词汇,比如 “WTO”、“IT”、“CEO”等,这是与国际接轨的第一步。此外,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科技文化也需要引进外来词汇,而且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英语正是在吸收大量借词的同时丰富了本民族文化。反观汉语的发展,我们一方面因 “汉语是世界上最具有悠久历史而又
最富于稳固性的语言之一”(王力:1980)而自豪,另一方面,也应该对汉语自身开放性不足有所认识。对此,我想,随着英语的普及,对外交流的增多以及民族自信心的增强,汉语会在引进其他语言的有益成分的同时走向世界。
第三,本民族语言与其他民族语言之间的接触和交融有益于本民族语言加速向前发展。这一点,可以从英语与德语的比较中看得更加清楚。英语和德语同属印欧语系西日耳曼语支,从语言谱系分布可看出英语和德语是两种最带有亲缘关系的语言,它们出自同一家谱,有着同一祖先。但是,由于历史、地理等条件的限制,两种语言的分化越来越大。从语言的演化来看,德语要比英语保守得多,发展比较缓慢。现代德语的许多语法结构可以在古英语中找到,它保留了大部分西日耳曼语的结构、成分,比如冠词、名词、形容词等仍保留性、数、格的变化,动词仍有强式、弱式变化。特别在格方面,现代德语仍有主格、属格、与格、宾格等四个格。而英语在经历了维京人入侵、诺曼征服之后,这些繁杂的屈折变化大大简化。[5]类似的例子在汉语里也能找到。东汉佛教的引入,不仅是宗教界的一件大事,而且也是翻译界的一件大事。正是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汉语与梵语有了接触和交融。佛教词语的引入不仅扩充了汉语词汇宝库,丰富了汉语词汇的构造方式,而且加速汉语词汇的双音节化进程,促进汉语口语化。[6]
英语史上的三次文化入侵是英国人被动的接受外来语言文化的冲击,而英语幸运地在这样的碰撞和冲击中获得了更大的生机与活力。三次文化入侵给我们的启示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语言与社会共变,语言与交际同发展。”[7]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也能够以积极的姿态去迎接其他民族优秀的语言文化,让古老的汉语与时俱进,成为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相互交流的纽带。
参考文献:
[1] Albert C,Baugh. & Thomas,Cable. A Histo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 Englewood Cliffs,New Jery:Prentice Hall,INC,1978.
[2]Robert. Mc Crum& William Cran& Robert Macneil. A Story of English[M]. Faber and Faber,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