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生物抗菌多肽牙周凝胶(捷至宁) 对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评价
林秀兰
(汾阳市医疗集团人民医院口腔科,山西 吕梁 032200)
【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牙周炎应用生物抗菌肽牙周凝胶(捷至宁)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8年6月64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捷至宁组和碘甘油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治疗,然后用生理盐水和3%双氧水交替冲洗,最后用消毒棉球隔湿,采用塑料针头分别将药物碘甘油或捷至宁注满牙周袋。结果 捷至宁组牙周炎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碘甘油组(P <0.05),牙龈相关指数、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碘甘油组(P <0.05)。结论 生物抗菌肽牙周凝胶(捷至宁)治疗慢性牙周炎,疗效显著且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网络分析法
【关键词】牙周炎;生物抗菌多肽;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R7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8.26.26.02
慢性牙周炎是由于致病菌侵犯牙周支持组织的一种慢性口腔疾病,临床上多伴有根分叉病变、牙周脓肿
、牙龈萎缩等病变[1]。生物抗菌肽牙周凝胶(捷至宁)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一种新剂型,能够有效避免抗生素治疗的耐药性,本文对捷至宁对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具体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感恩之心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64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未伴有严重系统性疾病;(2)无药物过敏史;(3)近2个月没有接受牙周治疗;3)近1个月没有服用抗炎药物;(4)非哺乳期或孕期妇女;或者近期没有妊娠计划。患者随机为捷至宁组和碘甘油组,各32例,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治疗,然后使用3%的双氧水与生理盐水对牙周袋进行交替冲洗,棉球隔湿后,采用牙塑料针头分别将药物注满牙周袋。一周一次,五周为一个疗程,药物治疗半小时内不允许刷牙、漱口、进食。
企业会计制度财税体制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用药前、用药五周后,两组患者的牙龈指数、牙周袋深度以及牙龈疼痛等症状表现。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牙痛等症状消失或者明显减轻,牙龈指数减少一半,牙周袋深度约降低2 mm 以上;有效:牙龈出血症状减轻,疼痛症状改善,牙周袋深度约降低1 mm 以上;无效:无改善或改用其他药物。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 P S S 17.0软件处理数据,其中计量资料用(x ±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 2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前,捷至宁组与碘甘油组的菌斑指数分别
是(1.58±0.11)、(1.65±0.11),治疗后,分别是(0.66±0.12)、(1.22±0.12);治疗前,捷至宁组与碘甘油组的牙龈指数分别是(2.76±0.32)、(2.85±0.32),治疗后,分别是(0.85±0.32)、(1.90±0.33);治疗前,捷至宁组与碘甘油组的牙周袋深度分别是(5.12±0.41)、(4.96±0.33),治疗后,分别是(1.98±0.25)、(2.45±0.57);治疗前,两组患者在菌斑指数、牙龈指数以及牙周
袋深度等指标的比较上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后,捷至宁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碘甘油组(P <0.05);捷至宁组的复发率低于碘甘油组(P <0.05);捷至宁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碘甘油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牙的牙龈指数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后,捷至宁组的牙龈指数显著优于碘甘油组(P <0.05)。研究发现,捷至宁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很高,能够显著改善相关牙龈指数,降低牙周炎的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安全且有效,具备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3 讨 论
慢性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以牙周袋形成、附着丧失、牙槽骨的吸收与松动为特点,严重者会导致牙齿脱落。慢性牙周炎多见于成年人,亦频发于儿童与青少年;由于牙菌斑以及其产物而导致牙周支持组织发生炎性反应,机体对病原菌的免疫能力下降,会持续性引发牙菌斑以及持续性炎性反应,进而导致牙槽骨的吸收与破坏。随着年龄的增大,慢性牙周炎的患病率增高,病情加重,呈缓慢或中等速度进展,但可有快速进展期[2]。
治疗慢性牙周炎的原则为:早期发现,及早治疗,清除局部治病因素,进行全方位清洁治疗、根面平整治疗等方法以去除龈上以及龈下的菌斑,牙结石及坏死牙骨质。同时临床也常口服抗菌药物合治疗,首先是易产生耐药性,再者是口服药物经过肝肾代谢后,到达局部的药物浓度非常的低。而作为
一种新型给药方式,原位凝胶能够使药物与局部病灶充分接触,并且能够在局部病灶维持很长时间的有效治疗浓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细菌耐
(下转32页)
3 讨 论
目前,我国牙周炎的发病率正在不断增高,并且牙周炎在着急性状白线并不明显,很容易致使患者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当患者以及可以明显感觉到牙周炎的诸多临床症状表现之后,病情往往已经较为严重。在对牙周炎进行临床治疗的时候,主要是运用抗生素药物治疗的方式,对患者牙周表面的细菌进行查杀。最近几年来,替硝唑药物正在逐渐取代甲硝唑治疗牙周炎的一线用药地位,但是此种药物在应用的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一些副作用,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危害。经过大量医学研究之后证实,应用大剂量的替硝唑会诱发患者出现肝功能损伤的情况。基于
此,本院开始尝试对替硝唑的给药途径进行改变,这样可以使药物应用的整体安全性得到保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替硝唑局部用药在牙周炎临床治疗当中起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不仅提高了疗效,同时也降低了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余秀华的诗
总经理年终总结发言稿
[1] 赵 冰.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
性分析[J].健康大视野,2018,14(15):89.
[2] 王少君.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
性分析[J].现代养生,2017,20(008):73.
本文编辑:吴 卫
药性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相对于全身用药来说,捷至宁抗菌多肽牙周凝胶(RISE-AP12)不含酒精和各类化学杀菌成分。有效成分抗菌多肽RISE-AP12由天然氨基酸组成,具广谱抗菌活性,杀菌力强,效力持久。产品中的缓释剂还可使抗菌多肽在使用部位逐步释放,起到长效机制抑制细菌,促进牙周组织和粘膜组织的修复。抗菌肽对对原核生物细胞以及真核生物病变细胞具有针对性抗菌作用,但是不作用于正常真核生物细胞,这可能与抗菌肽的作用机制有关,由于抗菌多肽与细胞膜表面的相互作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抗菌肽阳离子的正电荷区域与细胞膜上的负电荷区域形成相互作用,使抗菌肽分子的疏水端插入到细胞膜脂质膜中,进而改变脂质膜结构[3]。
与天然抗菌肽相比,抗菌肽RISE-AP12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新型抗菌肽,抗菌效力更高,还具有更高的抗耐药
性,对人体自身细胞的影响较小。由本次研究得出,捷至宁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碘甘油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进一步证实生物抗菌多肽牙周凝胶(捷至宁)治疗慢性牙周炎,疗效显著且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永杰,马守栋,苗 青,等.牙周炎治疗用原位凝胶的研究
进展[J].中国药房,2018,29(10):1430-1435.
[2] 赵炎龙,包泳初,陈庆华.牙周病局部治疗药物及其新制剂
临床应用进展[J].世界临床药物,2009,30(6):370-373.
[3] 王 丹.一种注射型原位有机凝胶剂的性质和释药行为
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本文编辑:吴 卫小学汉语拼音字母表
(上接26页)
3 讨 论
CBCT 检测利用各类扫描设备和计算机系统组成的,其射线束有二维和三维几何结构区分,而锥形束CT 运用了三维几何结构,有着空间分辨率高、射线利用效率高以及数据采集快等优势。采取锥形束CT 仅需对患牙照射一次就能获取高清晰度、高分辨率的三维图像,医师可以结合自身诊断需要,就能对患牙的远近中向、颊舌向以及冠跟向上的牙髓腔仅需三维解剖图像分析,同时还可以依据断层角度、厚度等不同清晰观察患者根管结构,从而偷笑帮助医师清晰掌握患牙位置和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锥形束CT 技术对患牙的牙槽骨缺损、埋伏牙位置进行判断,其准确性明显高于传统X 线技术检测;应用锥形束CT 检测牙前、牙根折裂线灵敏性13例(92.86%)明显高于X 线检测灵敏度9例(64.28%),两组方法对比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采取锥形束CT 应用于口腔门诊患牙检测中,能有效提高牙槽骨缺损、埋伏牙位置判断准确性,且提高检测灵敏度,并能快速、准确的获取高清晰度三维图像,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
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许 驰.锥形束CT 在口腔门诊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研
究[J].黑龙江医学,2017,41(10):972-973.
[2] 韩景超,王琳琳,方 新,李东方.锥形束CT 在牙体牙
髓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0):159-160.
[3] 房俊艳,李东柱,贾云飞.锥形束C T 在诊治牙体根尖
周病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5,9(06):504-507.
仓忙本文编辑:吴 卫
(上接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