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医术语翻译标准化

更新时间:2023-05-13 21:19:51 阅读: 评论:0

浅议中医术语翻译标准化
[摘要]中医术语标准化的现状,造成标准化差异的原因主要有:译者的中医理解程度不一样,翻译的技巧不一样,针对的人群不一样。中医翻译标准首先必须基于中医理论,采取多种翻译手段,尽量保持中医特色,防止中医翻译西医化。
潇涵
[关键词]中医术语 翻译标准化 中医基础研究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随着中医国际化,逐渐走向世界,如何正确地翻译中医术语越来越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目前,中医翻译界将工作重点放在了中医翻译的标准化问题上。许多专家、学者都作了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和探讨。
一、中医术语翻译标准化的现状
虽然国内现有很多相关的书刊和杂志,但目前影响较大、较为权威的标准和教材,主要有以下几本著作: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针灸培训中心教材《中国针灸学》等。
1.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
2007年10月,通过中、韩、日等国家及地区专家4年来的持续努力,完成了世界卫生组织(WHO)传统医学术语国际标准的制定任务,成为传统医学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这是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推出此类标准。去水
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
1983年,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开始着手中医药学专业主题词表的编纂,1987年《中医药学主题词表》首次面世,被社会各界广泛应用。1996年推出第2版并更名为《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成为目前使用最广泛、影响最大的一部中医药学专业主题词表,是国内中西医大型数据库建设的支撑。微信矩阵
3.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针灸培训中心教材《中国针灸学》
1983年起,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地,相继创建了3个传统医学合作中心。程莘农主编、北京外国语出版社翻译的《中国针灸学》成为传统医学合作中心的国际针灸进修班、研究生班的教材,应用面广,影响很大,现已发展至第四版。
二、关于标准化的思考
ysl是什么
各个机构标准的颁布体现了近年来中医国际化的成果,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但其标准与实际应用中的现状差异仍比较大,各个标准的差异增加了国际学生学习中医的难度,笔者认为,现在中医翻译标准差异较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译者的中医理解水平有差异,翻译的技巧不一样,使用的人群不一样。
1.译者的中医水平影响了翻译的质量。中医翻译首先必须精于中医,专业翻译必须要对翻译的对象有较深的认识,否则无论你的语言再优美,用词再精简,其表达的内涵有误则是白费工夫。好的中医翻译尤其要注意这一点,不仅要精于中医,也要懂得西医,接触过中医临床,这才能对医学有深刻的体会。试想,一个对医学不了解的人,自己对专有名词的内涵本质都不了解,如何能做到语言之间的转化?举个例子,比如,中医中的“消渴”,分为上、中、下三消,其特点为“三多一少”,包括现代医学中很多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尿崩症等等,而中医中的“消渴病”专指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如果这个概念不清楚,则翻译的质量可想而知。“消渴”在WHO标准中翻译为wasting-thirst,而在其他的专业教材中则很多翻译为diabetes(糖尿病),有的书直接音译为xiaoke。而根据中医的定义,diabetes应指“消渴病”,而“消渴”从字面上可直译成wasting-thirst,但从实用性上来看音译xiaoke来得更直接。
德阿
2.翻译的技巧不一样。中医专有名词翻译鉴于其特殊性,主要有音译和直译的方法,而直译分为西医名词翻译和普通英语翻译。
首先便是音译,因为某些中医名词英语中没有类似的对应概念,采取意译的方法则显得累赘,或在长期的教学与临床应用中,已经取得了统一的认识。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阴“yin”,阳“yang”,气“qi”,脏腑“Zangfu”等,这些词基本已经取得了共识,但有些专有名词仍存在不同意见。比如最常见的“痹”,在WHO标准中翻译为“Impediment”,而《中医药主题词表》《中国针灸学》以及其他大部分书本中均以拼音“Bi”来表示。WHO中的翻译为“Impediment”,意为妨碍、阻碍,虽然能部分表达痹证的病机为阻塞不通之意,但忽略了本病鉴别的最大特点:肢体的麻木或疼痛。事实上,只要接触过中医的外国学生基本都能直接理解“Bi”,过度的翻译反而让学生造成理解混乱。
其次,采取相对应的西医名词直译。比如,痒“itch”,痢疾“dyntery”,耳鸣“tinnitus”,证“syndrome”等等。使用西医名词进行翻译比较简便,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正确理解中西医名词的涵义,是否一致对应。比如前面提到的消渴,“diabetes”并不能清晰的表达其内涵;还有中医中的“伤寒”,其内涵与西医中的“伤寒”完全不同。说到底,译者对医学的理解影响其翻译质量。舞台的英语
第三,采用普通英语直译。这也是常用的中医专有名词的翻译方法,比如,木“wood”,火“fire”,土“earth”,金“mental”,水“water”,寒“cold”,热“heat”,温“warm”,凉“cool”等等,此类翻译比较贴近中医朴实的语言。这类翻译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键是让学生容易理解。比如,“梅核气”,这是最通俗的中医语言,WHO标准直接翻译为plum-pit Qi,也有直接采用西医名词“globus hystericus”。采用普通英语直译的好处是比较形象,直接从症状入手,有中医特色,但必须加以解释;采用西医名词的好处是西方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不形象,缺乏中医特色。相比而言,翻译为plum-pit Qi较好。实际上,这与我们中国学生教学是类似的,在目前中文环境下,相信能直接理解“梅核气”的人并不多,往往在同时会解释其西医名词。
神农架必去5个景点
3.不同的人群的术语使用也不一样。这里的人群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从大的范围来看,不同国家的学生在使用中医术语时有一定的倾向性。通俗的来讲,就是有些国家的人喜欢用这种,有些国家的人喜欢那种,但这些翻译术语都对,都能来表述中医术语的概念。比如,“三焦”,常用的翻译有“triple energizers”,“triple warmers”,“san jiao”等等,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同国家的人有不同的倾向性,美国学生使用“triple warmers”较多,欧洲学生似乎倾向于“triple energizers”,事实上,这些说法都对,只是使用频率上在
幼儿园业务笔记不同的人群有差别。从小的范围来看,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使用词汇方面也有一定的倾向性。通俗地说,就是新手和高手之间的区别。我们在留学生中的调查统计结果发现,学习中医少于10年的学生绝大多数使用“triple energizers”,“triple warmers”,而在学习中医多于10 年的学生都“san jiao”,因为容易理解,并且更简洁。
所以,笔者认为,在制定中医术语翻译标准时,对于某些术语翻译,并不需要规定死,可以根据使用情况,给出一组常用用法。由于历史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中医教材翻译来源不同,所以现在对某些词汇的翻译,不同国家的人群有一定区别。另外,对于常用的中医特色明显的词汇,随着学习的进步,外国学生常倾向于拼音表达,这样反而体现了中医特色。就拿“三焦”来说,“triple energizers”,“triple warmers”,“san jiao”都对,随着学习的进步,“san jiao”反而使用增加。还有,“萎证”,有翻译成“flaccidity syndrome”,“wilting syndrome”,“wei syndrome”,它们都有一定的使用人群,但最后,都喜欢用“wei syndrome”来表达。
中医的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中医双语人才的培养是中医走向世界的关键,而中医术语翻译标准化则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作为中医传播的载体,中医翻译首先必须基于中医理论,再
优美的翻译脱离了其本质必然苍白,其次,在符合中医内涵的基础上,采取多种翻译手段,尽量体现中医语言特色。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S].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Z].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7.
[3]程莘农.中国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4]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2.

本文发布于:2023-05-13 21:19: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942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翻译   学生   术语   中国   使用   标准   标准化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