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文可以以直接讨论的形式发表意见,从前沿提出学科的学术问题。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党史,感党恩论文1000的文章20篇 ,欢迎品鉴!
习近平总书记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这一殷殷嘱托,是习近平总书记记寄予当代中国青年的深切期望,是对当代中国青年要勇于担当的明确要求,更是向当代中国青年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发出的新的动员令。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国家的进步刻快乐其实很简单录着青年的足迹、凝结着青年的奉献。抚今追昔,100年前,在中华民族苦难深重之时,五四一代的先驱们上下求索、挺身而出,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开辟出广阔的新天地,迎来中国奔向黎明的曙光。而今,整整一个世纪过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秉承五四精神,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敢做时代先锋、勤于追逐梦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接力拼搏,最终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祖国呼唤青年担当,时代赋予青年重任,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迫切需要当代中国青年具备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 每一代青年都会留下属于自己的青春印迹和时代答卷。新时代中国青年只有不断增强责任感,明确自身对于国家和人民的责任,自觉把自身需要与社会需求相统一、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相结合、把个体发展与民族振兴相联系,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才能担当时代大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青年者,国之魂也。”青年是新时代的生力军,是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切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一不能怕难怕苦,二不能怕跌倒怕吃亏,任何逃避祖国和时代赋予的伟大责任的思想和行为,都应受到摒弃。在新时代继承和发扬好伟大的五四精神,当代青年就要切实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把家国情怀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在担当中作为,在磨砺中成长,在实干中推动国家和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有道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在每一个时代都会涌现出大量青年才俊,他们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脊梁,在时代变迁的历史大潮中,推动着中华民族这艘巨轮不断破浪前行。百年前的五四运动,就是当时一大批杰出青年聚集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创造的一场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伟大运动。在此后中国共产党成立、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划时代的历史事件中,一代代有为青年迎难而上,不畏艰险,不怕流血牺牲,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奉献了青春和热血。 新中国成立后,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英杰,以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投身伟大祖国的各项建设,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投入本职工作,让青春成为中华民族高歌猛进的亮丽风景,让杰出青年成为驱动时代发展的强劲动力,让新中国以更加自信的姿态,一步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属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当代青年只有充分融入新时代,树立与这个时代的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用火热的青春创造更大的价值,方不辜负美好年华,不辜负这个美好的新时代。今天,五四运动百年之际,站在这一新的历史起点,新时代中国青年须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执着追梦,永不低头,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在青春里拼尽全力,做自立、自强、自信的时代弄潮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如此方能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的期待、民族的重托。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法主体所参与的经济法律关系具有多元性和复杂性,在理论界,对经济法主体的定位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甘肃政法学院何文杰老师认为,经济法主体首先分为经济调节主体、社会中间层主体、被调节主体三大类,其中经济调节主体又由经济行政机关、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组成;被调节主体由经营者和消费者以及其他主体构成;社会中间层主体主要由社团性中间层主体和公共性的经济鉴证性中间层主体、公共性的市场中介性中间层主体、经济调节性中间层主体中的政策性银行等部分主体、舆论监督性社会中间层主体等构成。这个观点是相对比较客观、全面的,是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基本情况的。循环经济是一项全民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即需要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以及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循环经济涉及的范围很广泛,不仅涉及生产、建设领域,还涉及流通、消费领域,所有从事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采取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经济发展措施,实现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原则。因此,在这些领域内所牵涉的主体都有可能成为循环经济法的主体。
一、法律责任的综合性
违反经济法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是复合的,会涉及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大多数违反经济法的行为都是涉及公共利益或者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对于一个违反经济法的行为,如果只是剥夺主体资格权利,而不要求经济损害赔偿,剥夺或限制人生自由,那么这只是处罚了加害者,对受害者是不公平的;只有综合性的经济法责任才能有效地制裁违反经济法的行为,经济法责任的综合性也是责权利相一致的体现。循环经济法律责任也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其中主要是行政责任。首先,行政主体在执行史前遗迹循环经济法律规范赋予的职权时违反循环经济法的规定,就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其次,由于循环经济法对企业设定了大量的义务,相应地,在法律责任中应当设定不履行义务的法律责任,其中多数是行政责任;最后,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公民违反循环经济法律,应当承担行政责任。例如,金融机构违法对生产、进口或者采用列入淘汰名录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的企业提供授信支持的,由主管行政机关依法追究行政责任。对于严重违反循环经济法律并产生危害后果的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二、“两个核心”的契合
(一)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经济法天然具有社会本位属性,即经济法以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基本立场。从经济法的基础来看,经济法的社会基础是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的矛盾问题,经济法就是站在社会公共利益的高度,对侧重保护个人利益的民商法和侧重保护国家利益的行政法所不能保护的利益进行保护,从而调和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矛盾;经济法的经济基础是市场调节(无形之手)与国家干预(有形之手)的关系问题,经济法强调“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配合使用,不仅为市场的自由竞争提供了有序的环境,而且为国家干预提供了法律依据,从而保障了各类经济法主体的利益;经济法的政治基础是契约自由与人权保障的关系,经济法是国家干预之法,因此,国家对经济要进行必要的干预,更重要的是适度干预。从经济法的内容来看,宏观调控法是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国民经济活动就是在宏观调控法的规制下有序进行的,国民经济良好有序的运转是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因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利益,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每个人发展的基础。因此,宏观调控法是保障国民经济运行的法,从而保障了社会公共利益;市场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竞争失效,竞争失效会对社会公共利益产生重大的威胁,市场规制法就要对其进行调整,保障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因此,无论是宏观调控法还是市场规制法,社会公共利益都是其理所当然的保护对象,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就是经济法的价值追求和立场所在。循环经济法侧重保护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即社会公共利益。循环经济法的目的是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得社会经济呈现出“绿色”发展的良好态势,这样的“绿色”发展是惠及我们每一个人的,因此需要我们积极参与和支持。循环经济法也是站在社会公共利益的高度去审视社会经济的发展,它为经济发展植入了更先进的理念,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法律制度。循环经济法涉及了经济运转的各个环节,涉及了各类经济主体,因此,社会公共利益是循环经济法发展的支撑点,也是循环经济法区别于环境保护法的根本所在。
(二)政府干预
经济法是确认和规范国家干预社会经济之法。市场固然有其天然的优势,它能够提供有效的反馈机制,使得私人和公共决策者都能够迅速地纠正错误,但是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市场失灵就决定了政府对经济的必要干预。政府在干预经济的同时也会出现政府失灵,因此,经济法就要规制政府的行为,解决政府失灵问题。即使政府在干预经济的过程中会出现失灵,政府对社会经济的干预也是必要的,这一点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变革足以证明。无论是市场失灵还是政府失灵,经济法的核心就是政府干预社会经济。循环经济法中的大部分法律规范都体现了政府对微观市场经济的干预。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是其他机构无法替代的,尤其我国处在循环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政府的干预和主导作用体现得更为突出。从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循环经济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政府的影子,可以说循环经济的主要推动力量就是政府。政府通过调整财政税收政策、增加科技投入、鼓励自主创新等政策,全方位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在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循环经济法是政府干预经济的法律依据,为政府主导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支持,有政府调控经济发展方向的作用。
三、“一个归宿”的契合
无论是经济法还是循环经济法,最终将回归于一个理念,就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不与具体制度相结合,而仅仅作为一种观念而存在,会失之空洞。正是可持续发展在传统法律体系中的缺位,为经济法法律规范的制定创造了契机,同时经济法所调整社会关系的特殊性、独特的价值理念,为始终贯彻可持续发展要求进行立法,进行相应的制度构建提供了可能性。”经济要可持续发展,经济法就要保障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制度构建上,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佳选择模式。可以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表现形式,循环经济旨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呈现出经济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进一步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循环经济不仅强调“发展”,更强调“可持续”,实现代际公平。因此,循环经济法应当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保障循环经济高效运行和协调发展。
由于生物是初中阶段开始学习的科目,到了高中阶段,每个学生呈现出的生物认知水平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除此之外,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习惯也有所不同,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如果以“一刀切”的模式展开教学活动,常常导致有些学生“吃不饱”,而有些学生“吃不了”。因此,为了使每个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并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一定的进步与发展,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合理地运用分层教学方式,这样不仅能够使每个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还能够为学生创造出尽可能多的合作和交流的机会,从而使每个学生的生物认知水平都能达到一定程度的提高[1-2]。
一、分层教学的实施意义
在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而分层教学的实施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分层教学遵循了高中生身心发展客观规律。由于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受教育的不同,同一年龄的学生所表现的心理发展速度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实施分层教学能够使他们不同程度地发挥个人的潜能,以此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独立的个体。另一方面,分层教学符合了教学过程最优化原理。巴班斯基强调教学在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应考虑学生、教师和教学条件,以此制订出一个最好的教学方案。而分层教学恰恰顺应这一教学原理,进而使教学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除此之外,分层教学还体现出了素质教育的思想。由于素质教育面向的为全体学生,是发展性的教育,因此,教师作为素质教育观落实的主力军,应真正将分层教学落实到位,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普及。
二、探究分层教学的策略
为了使分层教学不流于形式,而真正凸显其本身的价值,教师应深入探究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而教师作为分层教学的主要实施者,需要做好对学生分层、对教学分层以及对作业分层工作,进而使分层教学实现有效性。
(一)学生分层
根据一个班的学习基础水平,教师应把学生分为A、B、C三层。其中A层为基础层,主要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B层为求知层,主要为学习中等的学生;C层为探索层,主要是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与生物认知水平确定自己的层次,并按照相对应的规则要求自我。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向学生说明分层为动态的,以此激发学生的进步欲望,从而帮助学生向更高层次迈进。
(二)教学分层
在学生分层后,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对教学过程进行分层。首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例如:在“细胞分裂”教学中,教师可对A层次的学生制订“理解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的规律”这一学习目标,对于B层次的学生而言,可以在此基础上,制定“熟练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变化规律,能够解答相关的图、表”,而对于C层次的学生则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收集细胞学研究的相关资料,了解现代生物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不同学习目标的制订,既能够使目标和学生个人的“最近发展区”达到有效联结,还能够使他们学有所获。此外,教师也需要为每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课堂问题,如:“蛋白质”教学中,教师可设置不同的问题,即:蛋白质种类繁多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空腹喝牛奶营养价值低?人的红细胞与心肌细胞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但功能完全不同,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将这三个问题分别布置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既能使每个学生学有所思,还能够使他们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获得一定的进步,以致于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对问题进行探究。
(三)作业分层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将作业设置成三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难度适中的必做题,是全体学生都能够完成的问题。另外一种是自选题,要求A、B层次可以任意选择问题,并且这类问题存在着一定的深度,对于C层次的学生而言需要全部完成。此外,还有一种则为思考题,是C层次的学生经过反复思考后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作业模式既能面对全体学生,又能使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一定的发展。综上所述,将分层教学作用到高中生物课堂中,既能使班级的整体性生物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还是真正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要途径。此外,运用分层教学模式也能够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师作为课堂的实施者,应对“学生、教学过程、作业”等不同方面实施分层,进而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并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我们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大学生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浅谈我对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引言
大学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但随着社会的转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目标追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意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差:既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又在利益问题上趋于急功近利;他们往往只注重专业学习,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基本常识,也就不能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而远大的理想。面对这些挑战,大学生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正文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价值观的塑造。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当代自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和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当代大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学习中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趋势,科学定位人生。
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我们只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切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社会主义意识大厦基石的作用。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改变我们现在经济还不发达,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的现状。要把握好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为社会大理想做贡献,用个人理想来促进社会大理想。同时,我们既要严格要求好自身,也要带动周围的同学朋友一起坚定这一伟大的理想。
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大学生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赢得尊严的精神支柱;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中国走向富强、文明、和谐的力量源泉。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是要知道如何去爱国,爱国不是要我们在发生中日矛盾时举着旗帜到处游行,到处砸人家的丰田汽车;爱国也不是一大帮大学生在新浪网上叫嚣着要爱国,却发现自己的英语四级还没有过;爱国更不是学校早上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操场上一片叽叽喳喳的声音。我们可以从尊重国旗,尊重国歌做起,来体现我们的爱国之情;我们可以像周恩来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来表达我们的爱我之情。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需要我们这些时代的接班人来发扬光大。同时,大学生还应该积极主动的去了解社会动态,国际新闻,了解社会的发展方向,积极思考创新,对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只有知荣明耻,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我们大学生要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把社会主义道德实践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陶冶良情操。并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勇于指证他人的错误、不规范行为,为创建良好的社会风气而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总结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定要牢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融入到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了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尊重历史的“修复”才能赢得尊重_“初心·使命”大家谈
观看《决胜时刻》的网友发现,开国大典片段,修复后的镜头真实还原了当时现场的所有细节,如身临其境。色彩的充盈、情形的冲击,既有画面感又有律动感,给人震撼与感触,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就像教科书上的人突然活过来了”。
是的,体悟开国伟人们的魅力风采,穿越时空瀚海星辰,感受党和祖国的强大繁荣,一种身为中国人的骄傲油然升起,还有对先辈们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创建新中国的敬佩与赞扬,感恩新时代的美好幸福等等。这些皆是现代科技“修复”带来的心灵刺激,而此种“修复”是紧紧依托历史基石的维护和着色,是历史真实面的描写和刻画。
列宁说,“忘却历史,意味背叛”。一个人有铿锵难忘的过往,那些日子是激励前行、走向成功的营养能量;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然有砥砺奋斗、艰难困苦的岁月,那些历史是整个民族和国家的不可磨灭记忆,成为玉汝于成、昂扬锐变的链条动力。有道是,“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史”,历史的密码正在于一脉相承和薪火相传的基因延续,赋予了共同的价值取向和一切的情感归属。在历史上失根的“落叶”,必然会枯萎腐烂,任何人都应深爱自己民族和国家的历史,沿着先人足迹追寻优秀传统、开创美好未来。
然现实生活中,往往存在极少数别有用心之徒、无所不用之人试图抹黑粉碎历史,解构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依归和认同基石。比如有的打着还原的旗帜和口号,将整体系统的历史捣碎成支离片瓦,进行似是而非的解读,实则乃历史虚无主义、泛个人主义;
还有的甚至造谣生事,直接诋毁历史、否定历史,损害民族感情、伤害英雄人物;
更有的甘为西方流毒意识的“病菌体”,散播一些蓄意为之、经不起推敲的“颠覆三观”论,等等。
粗制滥造一个自以为是、“拾人牙慧”的荒诞怪论,企图摧毁原有的客观的科学的历史体系和价值基石,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殊不知,“事实胜于雄辩”。历史不会因任何人的装扮和粉饰而掩盖容颜,更不为因某些人抹黑和诋毁而黯然失色。那些“还原”、解构、谣言、流毒等,终究会在人民群众的雪眼之下原形毕露、露出尾巴。唯有尊重历史、崇尚历史,建立在实事客观真想基础之上的“修复”和呵护,才能让历史绽放光芒、熠熠生辉,从而成为照亮今人的灯塔与明光。
“历史就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让历史走进现实、点亮生活,穿越时空的旅程,感悟先贤的哲思,启迪后人的智慧,荡涤当下的道途,叩开远景的户牖,澄澈每个人的心灵空间和精神高地,还须相关历史工作者秉持职业操守、砥砺历史信仰,以睿智和品格、情感和价值,“修复”一幕幕“那些年错过的场景”,给予人们鲜活的哲学和前行的标杆,由而让尊重历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遵循。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志存高远、忠于祖国,努力做新时代具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爱国者。“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要励志,立鸿鹄志”,并指出,“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是“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一个人的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有价值,一个人的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有意义。新时代青年只有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才能准确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新时代青年只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持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才能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爱国奋斗中不断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敢于担当、勇于奋斗,努力做新时代具有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建设者。国家命运与个人前途休戚相关,民族振兴与个体发展紧密相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希望“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在中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代,广大青年应深刻认识自身所面临的时代际遇和历史责任,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和民族重托,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靠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要有“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勇于创业、敢闯敢干,努力在改革开放中闯新路、创新业,不断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勤奋学习、锤炼身心,努力做新时代具有过硬本领和高尚品格的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教育广大青年:“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追求梦想、担当使命需要依靠过硬的本领,而练就过硬本领则要依靠勤奋学习。青年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期,青年要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不仅要学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学实践中的知识。要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大局中不断提升体能、技能和智能,要在感悟新时代、紧跟新时代、引领新时代的新际遇中持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通过学习使自己成为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思维的集成体。与此同时,要注重修炼品德。新时代青年要不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自身的言行品格,自觉按照党和人民要求不断锤炼自己、完善自己。自身的提高是为了成为建设国家的有用之材,而这一价值的最终体现则要通过实践来实现,广大青年要积极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努力在新时代改革开放事业的奋斗中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中国共产党成立已经整整100年了。100年对于不同政党具有不同的意义。对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来讲,百年只是宏伟事业的开始,只是威武雄壮活剧的序幕。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那么,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的秘诀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总结、概括、提炼了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这就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伟大建党精神,思想精辟、内涵丰富,意义重大、意境深远,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特质,是我们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一把金钥匙。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我们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史的全面总结
伟大建党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是什么?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伟大建党精神,一直激励全党为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而奋斗。这两大历史任务,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提出来的。为了实现民族复兴,挽救中国于危难之中,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毅然肩负起近代以来中国其他阶级及其政治力量不能肩负的这两大历史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继续奋斗。经过新中国成立后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持续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伟大建党精神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流和本质。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流和本质是什么?就是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不懈奋斗史,就是10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不怕牺牲史,就是100年来我们党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怕牺牲的历史;理论探索史,就是100年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理论探索的历史;为民造福史,就是100年来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为民造福的历史;自身建设史,就是100年来我们党为了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勇于推进自我革命,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伟大建党精神,在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得以铸造和不断弘扬。不懈奋斗史,始终激励全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不怕牺牲史,始终激励全党坚持理想信念;理论探索史,始终激励全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为民造福史,始终激励全党坚持光荣革命传统;自身建设史,始终激励全党坚持推进自我革命。
伟大建党精神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性贡献。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作出的伟大历史性贡献,主要体现在对国家、对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对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进步事业等方面。我们党对国家的伟大历史性贡献,就是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国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悲惨命运,使国家日益走向繁荣富强;我们党对中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贡献,就是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境地,使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我们党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性贡献,就是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任人宰割、任人欺凌的历史,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党对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进步事业的伟大历史性贡献,就是深刻改变了世界的发展趋势和格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为建设美好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性贡献,是伟大建党精神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
中国共产党特质的生动写照
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100年来,我们党就是按照这样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来建设党的。因此,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特质的生动写照。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体现的是我们党思想先进、信仰坚定的特质,展现的是党的强大思想优势。我们党之所以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认定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100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确立了思想旗帜和行动指南。我们党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是:党的事业每发展一步,党的理论创新就前进一步;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党的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真理是我们党在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的伟大实践中获得并坚持的,理想是我们党在进行理论武装中确立并坚守的。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体现的是我们党初衷不改、本色依旧的特质,展现的是党的强大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10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相统一,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统一。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的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党团结带领人民,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同样为的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体现的是我们党意志顽强、作风优良的特质,展现的是党的强大精神优势。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由于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异常艰巨。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要进步就必须付出。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至1949年,全国牺牲的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就达370多万人。在脱贫攻坚斗争中,1800多名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10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才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一系列胜利,抵御和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的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我们才在应对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科技的、意识形态的、文化的、社会的、自然界的、国内的、国外的各种风险挑战中赢得了优势、赢得了主动、赢得了未来。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体现的是我们党品德高尚、情系人民的特质,展现的是党的强大道德优势。中国共产党聚集了中华民族众多最优秀的儿女,他们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限热爱。忠诚是共产党人崇高的政治品质,人民在共产党的心目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道德靠忠诚滋养,靠奋斗培育;忠诚靠道德支撑,靠实践锤炼。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100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忠诚内涵,展现了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高度凝练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精神构筑史。100年来,我们党铸就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些伟大精神一脉相承、代代相传,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我们要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和本。历史从哪里开始,精神就从哪里产生。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围绕完成不同历史任务,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井冈山精神、古田会议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延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红岩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了抗美援朝精神、北大荒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王杰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了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女排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成了塞罕坝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这些精神,都是伟大建党精神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突出表现和具体体现。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根和魂。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伟大精神,尽管内涵不尽相同,但其本质内容和精神实质是相通的、统一的、一致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定信仰、坚守理想、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清正廉洁、秉公办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无私奉献、担当使命、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舍生忘死、视死如归、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敢闯敢干、敢为人先、开拓进取、埋头苦干、以人为本、人民至上、坚持真理、不怕牺牲、自强不息、永远奋斗等关键词、核心语,是各种精神的内核和基本要素。伟大建党精神成为贯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一条红线,是党的各种精神的高度概括和凝练。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继续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现在,我们已经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宏伟目标催人奋进,但要胜利实现还需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不懈怠、不骄傲,一鼓作气、再接再厉,奋勇向前。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既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既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也有来自自然界的,既有传统的也有非传统的,“黑天鹅”“灰犀牛”还会不期而至。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坚决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不断取得斗争新胜利,不断打开事业新局面。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确保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我们党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内部变质、变色、变味,丧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背离党的根本宗旨而失去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党的百年历史,也是我们党不断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防范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险的历史。面对“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要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这学期的形势政策课涉及到国际国内形势、国内政策等宏观问题。老师通过滔滔不绝的讲述和丰富多彩的素材让我们领略到了一个真正思维活跃的人的不凡表现力,形势政策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了解当今局势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更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复兴。社会的大发展早以成为决定个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大学生又是受社会的大环境影响比较大的群体,我们未来的工作生活受到这个社会大环境的制约。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利用形势与政策的导向作用,把握住当前的发展方向,让其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和能力。
在学习农村土地改革政策的时候,我有更多的学习心得与体会。在深化农村改革方面提出的重大理论和政策突破是: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赋予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承包经营权向农业企业流转,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选择试点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允许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这些重大论断和政策突破,必将对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从理论上讲,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内在联系决定了城乡要一体化发展。
农业和工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支柱产业,农村和城市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两个基本区域。工业和农业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有机的联系,彼此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农业和农村发展,离不开工业和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同样,工业和城市发展,也离不开农业和农村的支撑和促进。
城乡一体化发展,就是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充分发挥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作用,特别是充分发挥工业和城市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如果把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割裂开来,使它们失去相互联系,形成两个封闭的体系,那么农业和农村的健康发展就会遇到极大障碍,农业和农村就发展不好;工业和城市的健康发展也会遇到极大困难,工业和城市也发展不好。也就是说,城乡分割,城市和农村都发展不好。只有城乡一体,才能实现农业和农村、工业和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实现整个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深刻了解当今国内国际的形势与政策不仅是帮助我们取得成功的一方良药,同时也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精神面貌的一种有效途径。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政治素质教育的必修课,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提高了我们的政治素质修养,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
形势与政策课程帮助我们在反思当今世界中国落后的症结,总结当今世界中国进步的原因,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发奋图强的精神信念。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在理想信念的激励下,作为现代社会的主流,当代大学生才能肩负起国家蓬勃发展的重任,利用自己的所学的知识,实现自我价值,报效祖国,使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形势与政策课,这门课程让我受益匪浅!
[摘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谋划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的全局性思考和战略性布局,可以从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重逻辑进行理解和把握。从现实逻辑来说,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统筹考虑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和国内经济发展条件作出的战略选择;从理论逻辑来说,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注重发挥国际循环联动作用,强调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从实践逻辑来说,要将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立长期协调机制,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且长期稳定高效的新发展格局。
[关键词]国内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国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1)02-0038-05
2020年5月1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并在之后的多次重要会议中对新发展格局作出重要论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推进我国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带动世界经济繁荣稳定的新思路和新方案,立足于国内国际全局视野和长期发展眼光,全面认识其现实逻辑,科学分析其丰富内涵,统筹把握其实践路径,对于深刻理解和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全面认识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逻辑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根据重要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深层次变革”[3],有其现实的存在逻辑。
(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应对国际世界环境复杂变化的战略主动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应对发展所面临的风云诡谲的国际环境的主动性战略选择。一方面,国际世界逆全球化趋势持续深化。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长期处于疲软状态,许多国家为刺激经济、提升经济发展速度,维护本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利益,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国际世界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逆全球化趋势持续深化,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世界经济问题频发、风险叠加的国际境况,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严峻复杂。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整体经济的冲击影响蔓延扩散,使得本就不稳定的世界经济局势更加动荡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国际经济循环遭受严重破坏,在供给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破坏甚至中断的问题突出;在消费需求上,世界各国人民受疫情影响大都在消费上持保守态度,国内国际的消费需求大幅减少,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开放互动的良好国际经济交往形势是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整体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如何应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的矛盾和困难成为经济增长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为应对困局的新思路和新方案。新发展格局不是面对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和疫情强烈冲击下的被动之举,而是我国经济发展应对国际不利因素激增、国际循环受阻等情况的主动作为和战略选择。
(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实现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修正和调整我国经济发展多年来实施的出口导向战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动“十四五”规划顺利推进,从而实现国内经济高质量、长远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出口导向战略弊端不断显露,必须对其进行修正与调整。改革开放初期,出口导向战略有利于扩大国际经济交流和获取国外的市场、资源和技术,为国内经济带来经济贸易利益和发展动力,对国内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弊端不断暴露出来,一是国内经济發展速度、规模和整体发展格局容易受国际市场起伏波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和不安全系数大;二是过度依赖世界经济交往中国际市场所提供的技术和资源,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受制于人,难以培育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导致中国经济在整体上吸引力和竞争力不强;三是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受国际因素影响大,转型升级压力大。出口导向战略的红利正在下降,加之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中存在的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要求我国经济发展要由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推动经济发展战略格局转型升级。其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是推进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在动因。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求经济建设更加重视供给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内市场的培育和开发,以畅通的国内经济循环,良性互动的国内、国际经济循环,扎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除此之外,“十四五”规划是承前启后,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发展安排,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将对“十四五”这一发展阶段乃至中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产生重要意义。
二、深刻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认识和把握这一格局必须深刻理解其三重理论内涵,即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注重发挥国际循环联动作用,强调国内、国际两种循环辩证统一和相互促进。
(一)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要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首先,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我国掌握经济长期发展主动权的内在要求。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对国际市场和国外需求呈现出巨大的依赖性,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大且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低端地位,技术受限于人,规则听命于人,国际市场规则和经济发展优势主要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国际话语权和主动权掌握不足,经济发展呈现出强烈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性。长远之计,是要将经济发展的目光由朝向国外、依赖国际转而关注国内、依靠国内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来实现国家自身的发展。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目的就在于掌握经济长期发展的主动权,使我国在经济全球化持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和全球价值链条分工复杂变化的国际市场上,能够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以畅通有序、稳定高效的国内经济循环持续在国际世界展现强大经济价值,稳固中国经济的国际地位。其次,我国已经具备了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体的基础条件。从生产供给来看,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在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具有相当规模的、完整齐全的工业供应体系,且多年来我国坚持从“制造”向“智造”提升转变,已经拥有了良好的创新、创造能力和发展动力。在全球抗疫战中,我国经济发展在许多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封闭且存在中断的情况下,我国相关产业也能基本做到相互配套,表现出较好的国内自我循环的能力,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和生命力。从消费需求来看,我国拥有规模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和消费需求多样的国内消费群体。14亿中国人民是国内经济循环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消费市场,人民生活变好所带来的消费需求提升了巨大的消费潜力,巨大的内需潜力和拉动力强的内需市场将有力推动和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从制度和机制层面来看,在党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推动下,我国推进经济发展和促进改革进步的各项改革发展措施都取得了良好成效,为坚持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体提供了制度机制的前提和保证。降低中国经济发展循环的对外依赖性,提高中国经济的独立性,确保中国经济在国际经济体系中掌握更多、更大的的话语权,实现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主动权,必须集中力量和全神贯注做好自己的事,不断提升本国经济的品质和价值,充分利用好已有的良好基础条件,着力畅通国内大循环,坚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 (二)注重发挥国际循环联动作用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要注重发挥国际循环的联动作用。一方面,良好的国际经济交往和循环除了有利于获取经济贸易利益外,更重要的作用是能够在国际经济循环中获取资源要素配置效应、技术外溢效应、产品竞争效应和市场规模效应,通过外来推动力和产业发展压力不断解放和发展国内生产力,推动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对国内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发挥着增长引擎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世界整体经济的增长和各国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联通和交往,国际循环是经济全球化深度发展下推动经济发展的理之必然。“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很少国家只有国内经济循环,绝大多数国家都程度不同地参与了国际经济循环”[4]。尽管当前的国际环境中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突出,地缘政治风险增大,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影响将在较长时间内存在,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国际世界发展形势将长期持续存在,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脱离世界经济交流互动、共谋发展的环境而独立、孤立地实现发展。要辩证看待世界经济发展局势,主动适应国际循环发展变化,坚持推动国际经济循环联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将重心放至于国内经济大循环并不是不再重视国际循环,走封闭化、内卷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建设自我封闭型、孤立发展型的经济体系,而是要保证国内循环在国际、国内循环互动的过程中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强调开放、包容的态度与行动,在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同时,深入参与到国际循环中,注重推动国际经济循环联动,使国内循环深入融入国际循环的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价值链和创新链中,使国际循环成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提高国内循环质量和水平的动力。
(三)强调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强调的“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5],不是单一的国内循环,也不是简单的国际循环,而是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一方面,国内循环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是实现国际循环的前提。国内的经济繁荣有利于带动和推动国际经济的复苏发展,通过发挥内需潜力,能够更好地将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利用起来,更好地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联通起来。只有国内经济循环畅通有效,国际循环才能稳定有序。另一方面,国际循环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推动力和外部保障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国内循环的质量和水平。首先,国内经济循环中有很大一部分生产投资和贸易规模都是由国际循环拉动的,稳定有序的国际循环能够为国内经济循环提供更大空间和良好的外部循环保障。其次,在国际大循环中,国内经济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发展优势对比和经济竞争合作五五中文网,在国际经济循环中发挥经济发展优势,改正劣势与不足,推动国内循环结构调整升级,进而提高中国经济在国际经济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和整体吸引力。“双循环”就是要将国内循环融入国际循环,将国际循环内嵌于国内循环,“形成国内大循环带动国际大循环,国际大循环促进国内大循环的双循环模式,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繁荣与安全提供保障”[6]。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双向循环互动,同时发展、共同作用才能够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前进和世界经济复兴繁荣。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实质上就是要坚持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推进国内经济平稳运行,同时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发展,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贯通国际循环,积极推动国内、国际两种循环双向互动、联动发展,最终推动经济发展。
三、统筹把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实践逻辑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在变局中、在危机中探寻的新的发展思路,要从长期发展的眼光出发,在“十四五”规划中,在未来中长期的经济发展中统筹把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实践逻辑。
(一)以扩大内需战略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为重点,激发发展内生动力,畅通国内大循环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在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过程中,要以畅通国内经济循环为重点,同时把握好需求与供给两个方面,将扩大内需战略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激发国内经济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生动力。一是要坚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在经济发展中,内需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拉动居民消费,促进生产力提高和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循环发展。人民群众动态发展的、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及满足和实现这些需要所付诸的实践行动,能够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要形成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畅通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助推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强大优势的充分发挥和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的充分释放。二是要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高质量的供给满足需求。必须从供给侧着重把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高质量的供给体系,不断提高供给质量。当前,我国国内经济循环的矛盾在于需求与供给的动态失衡,人民的消费需求已经转型升级,而供给的质量和水平跟不上消费需求的发展和变化,导致我国强大的内需潜力不能很好释放。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就在于需要不断地去除不能满足需求的无效供给,提供满足升级后需求的有效供给、高质量供给,以满足人民需求,释放内需潜力,从而达到扩大内需以及推動发展循环的目的。与此同时,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建设高质量供给体系和畅通国内循环、提高国内国际双循环质量和水平中的关键作用。以科技创新破解国内循环在国际经济中技术“卡脖子”的难题,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不断提高国内经济循环的竞争力、稳定性和安全性。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方面和重要内容,要将两者有机结合,使国内需求和供给体系更加适配并向更高水平和更深层次融合发展,形成由需求牵引、拉动供给发展;由供给满足、创造和引领需求升级的高水平和高质量的供需动态平衡,助推经济发展和新发展格局行稳致远。
(二)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为重点,提供发展持续动力,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孤立的一循环,而是开放包容的双循环,强调的是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在良好空间和秩序里发挥各自的功能作用,同时两者又能充分联系起来,实现双向互动和共同发展进步。当前经济发展要讨论的不是要不要对外开放的问题,而是要全面提高经济发展的对外开放水平,为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发展的持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科技领域开放合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7]一是要把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过去,中国的经济发展更多地是以较少的话语权和主动权被动适应全球化浪潮和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所强调的双循环是中国主动开放和主动建设的,是以畅通的中国经济大循环为基础,通过提升中国经济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增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融入国际循环的优势,为经济发展和经济循环提供长期增长动力。二是要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大循环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国内经济运行和对外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8],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在稳定国内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发展,实现国内、国际经济有序循环共同发展。要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实施和扩大对外开放,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多渠道、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推动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制和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形成、发展与稳定,以开放促发展创新、促合作共赢。三是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战略方针走实走深。“一带一路”是扩大对外开放、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进步和全球经济共同繁荣。与此同时,越是扩大对外开放,越是要注意安全问题,“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9]。提高安全意识,统筹兼顾发展和安全。在扩大开放中,既要提高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又要增强风险防范和监管防控能力,坚实维护国家发展利益。
(三)以建立长期协调机制为重点,形成发展长效保障,稳定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应对国内外复杂发展形势作出的有助于推动中国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并带动国际经济繁荣的战略部署。当前,我国遇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都是中长期的问题,必须从中长期的眼光和持久战的角度出发,建立中长期协调体制机制,形成构建和稳定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长效保障。放眼国内,要努力消除不利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体制、机制障碍;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以更快的要素市场流动、更开放的市场准入门槛充分释放中国超大规模市场需求潜力,推动经济大循环、大发展;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以创新科技驱动经济发展循环,为新发展格局提供增长动能,提升新发展格局的质量和水平;要完善收入分配和消费制度,提升人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全面扩大消费,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动力;要“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10],为新发展格局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使新发展格局漫画女生头像在发展大势中保持战略定力。放眼国际,要倡导国际经济发展循环坚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遵循高标准国际贸易规则,加快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变革,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既付诸复苏繁荣世界经济的行动,又提供世界经济发展进步的中国方案,既承担大国责任,又展现大国担当,为新发展格局提供良好国际制度支撑。建立国内、国际长效协调机制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保持长期稳定且高效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研究部署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地见效研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N].人民日报,2020-05-15.
[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20-10-30.
[3]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强调: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N].人民日报,2020-09-02.
[4]黄群慧.畅通国内大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N].光明日报,2020-07-28.
[5]习近平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强调: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N].光明日报,2020-08-25.
[6]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引发热烈反响[DB/OL].(2020-07-25)[2020-12-25].://cpc.people/n1/2020/0725/c419242-31797437.html。
[7]習近平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强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N].人民日报,2020-07-22.
[8]钱学锋,裴婷.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理论逻辑与内生动力[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9).
[9]习近平: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稳定[N].人民日报,2019-01-21.
[10]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人民日报,2020-11-04.
1921年7月,在国家危难之际诞生的中国共产党注定了她的不平凡,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战,建立了新中国。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自强不息,不怕曲折,克服艰难,一步一步走向胜利,一步一步走向辉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她勤劳为民主,共产党她一心救中国……”这首歌就是我的太外婆和外婆常唱给我听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雄壮嘹亮的歌曲。太外婆和外婆都没有读过书,但是这首歌她们却唱得好熟练,我以前都觉得她们好神奇哦!直到妈妈给我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解放前,太外婆家里是很穷的,外婆出生时刚是中国处在内忧外患之时,那时敌人侵虐我们中国人,对我们中国人民惨不忍睹的屠杀,太外婆一家为了生存,带着外婆四处逃难,根本谈不上温饱二字,更不用说学文化了。是中国共产党誓死的奉献精神,抛头颅、洒热血,把日本鬼子赶跑,又把内战抚平,让人们终于在令人无法忘怀的黑暗中看见了曙光,统一全中国,让穷苦人民翻身做了主人,外婆家从此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丰收着自己的劳动成果,生活也日渐好了起来。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满怀激情地投入到了新中国的建设之中。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各行各业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模范,如:王进喜、时传祥、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钱三强、陈双田、邓稼先、华罗庚……一个个闪光的名字,犹如繁星点点,照亮了新中国的天空。虽然,他们的生活环境不同、工作岗位不同、能力大小不同,但他们都以“我是共产党”而自豪,都以人民服务为无上光荣。他们胸怀祖国,一马当先,发奋图强,为改变祖国的一穷二白的面貌做出来重大的贡献。
这些年来,在共产党明智的领导下,外婆家的农村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新农村,新政策,从党和政府按农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可领取60元养老金政策实施,按年龄高低的不同层次发放,外婆70岁就能领到70元一个月的养老金,太外婆就高一点,快90岁的太外婆就可以领到100元一个月的养老金,外婆老说:“是党的政策好,我们的日手机硬件检测子才过得这样甜蜜蜜啊!”
我们这一代的孩子,虽然没有经过贫穷的困惑;没有经过战乱的恐慌;没有经过生死的考验,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社会当中,有父母亲人的呵护,有老师同学的关心,在优良的环境中接受着知识的熏陶。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幼儿素质教育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和研究的课题,素质教育是根据国家教育方针,以面向全体幼儿、全面提高幼儿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体、智、德、美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儿成为能力全面、人格完善、个性鲜明的全面发展的人。
一、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现代社会需要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合作才能成功,合作有利于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幼儿保育工作中我们注意结合平时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在指导幼儿值日或进行自我服务性劳动时,让他们懂得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帮助的重要性。如做值日时让小朋友两人一组擦桌椅;午睡起床,让能力强的与能力弱的幼儿结对,让他们共同完成叠被整理床铺等,比~比哪一组快哪一组好;又如大班小朋友搬桌椅,让他们自己考虑如何配合最好;指导小朋友擦试护墙,先让他们自己分组,安排程序选则方法,再给予适当指导。在课间幼儿活动时,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引导教育幼儿遵守活动规则,与小朋友友好相处。我们还注意教育小朋友要关心他人,热心帮助又困难的同伴。
二、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首先,教师应善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想像力和好奇心。想像是创造的前提,好奇是创新的动力: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应交织在日常活动中,融人教学中救师要抓住幼儿身边发生的每个能激起幼儿思考、想像且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情、境,让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释放出来。如在沙水区,我们给孩子提供小桶、小盆玩水,他们很快发现水是可以流动的,有的甚至发现用一根管子可以把水引出来(虹吸现象),在塑料瓶底扎些洞可以做成莲蓬头淋浴器等等。又如:在语言区我们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把接近生话、亲近大自然的画面编辑出来,配上色彩、录音,以动画形式把抽象的、静态的学习内容变为直观形象的、动态的学习内容.使幼儿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产生创造想像力和好奇心。再如苹果Ⅱ代计算机上运行的《孩子们的乐园》.就是依据幼儿特点和需要开发出来的软件,它给幼儿提供了各种动物、花、草、树木以及活动多变的“神笔”、“颜料桶”、“橡皮擦”等工具孩子们根据故事主线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大胆地想象并从主线和各分枝延伸,有的用河马换下大象,有的用小鸡、松鼠替换小兔,还有的设计小拾鼠爬上靠河边的树,纵身一跳正好落在水中鳄鱼的背上一一教师并不要求幼儿死记硬背故事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而是给孩子留有“自由”的思维空间,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三、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
幼儿最喜欢想象,新颖、独创、奇特是创造性想象的本质特征,“如果没有胡思乱想,就没有创造性的成就出现”。在幼儿的头脑中,原本是没有任何框框的,他们在自然的游戏中充满了想象,充满了创造。可惜的是,虽然幼儿在成长.知识在丰富,但思维的创造性却往往会逐渐丧失,逐渐被刻板划一的方式所替代。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创新素质中最基本的态度之一就是质疑,最基本的精神之一就是敢于否定的胆识。好奇、质疑是幼儿的天性,是孕育探索未知世界的摇篮。教师面对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突发奇想的问题,训斥、嘲笑或不屑一顾,大搞“听话教育”,只能泯灭幼儿的天性。当然,幼儿在创造力发展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会出现各种错误和挫折,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善待幼儿的质疑,妥善地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并以质疑为突破口,捕捉幼儿“智慧的火花”与“灵感”,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以此推动幼儿不断发现新问题,树立敢于否定的胆识。
四、加强道德素质教育
道德素质是指一个人对己、对人、对待工作和事业的态度。幼儿道德素质也应体现对伙伴、对自己、对班级荣誉、对长辈、对家乡、对祖国等方面的情感问题。现代家庭优越的条件会养成独生子女任性、自私、娇气、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习惯和个性,年轻父母的教育态度和行为,不良社会风气都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一是教育者要确立家庭、社会、幼儿园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科学育儿的新知识、新方法,用新的教育观念吸引家长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教育活动,纠正不规范的教育方法,从自身做起,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二是“道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比较复杂且有持久性的教育过程”。因此,教育者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充分利用各领域间的渗透和具体直观的事例进行教育,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待人接物的生活态度。三是英雄模范人物是孩子心中的楷模,所长要多给孩子讲有关英雄模范的先进集体和中国体育健儿屡次为国争光的故事,向他们介绍我国丰富的矿物资源和名胜古迹,激发孩子爱祖国、爱家乡、爱同伴、爱长辈的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四是用音乐、文学、美术作品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能力,引导幼儿欣赏周围存在的美的事物,使他们在艺术美的熏陶下,成为具有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的人。
五、注重家庭素质教育
有效提高幼儿素质教育效果,家庭的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在家庭素质教育当中,家长必须树立全新的家教观念,树立现代家庭素质教育观,要努力为孩子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以及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重智轻德”“重知识轻能力”的片面家教观念必须转变。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努力为孩子成为未来创造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是衡量现代家庭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同时,要改变不当的家教行为。家长与孩子同是家教主体。家长要充分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与自尊,充分调动、激发孩子学习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注意因材施教,违背孩子的年龄特点与智力基础实际搞拔苗助长,违背孩子的兴趣,逼迫孩子按家长的意愿发展,都不会有成功的家庭素质教育。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家祖孙三代都是党员,心里更是充满了对党的感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请听一听我们对党的心里话。
爷爷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爷爷是一名老八路,他经常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咱这个家。旧社会,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老百姓都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出现,给老百姓带来了光明,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新中国,贫苦大众翻身做了自己的主人。爷爷总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做人不能忘本,共产党的恩情永远不能忘。
父亲说,跟着共产党,永远错不了。父亲是一名老党员、老村支书,他是我最好的“入党介绍人”。十几年前,父亲作为勤劳致富带头人,高票当选为村支书,他激动地说:既然组织上选择咱,老少爷们儿信任咱,咱就一定要干好!从修路到通自来水,从土地流转到招商引资,从发展合作社到获评先进村,昔日的小乡村“旧貌换新颜”,老百姓都过上了好日子。父亲一直告诉我,跟着共产党,永远错不了,要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
我说,进了党的门,就是党的人。我从小沐浴着党的阳光和雨露长大。在爷爷和父亲身上,我看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更加坚定了我要加入党组织的决心。于是,我勇敢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学习中,我都时刻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接受党组织的考验。联系服务群众、扶贫走访、爱心捐助、疫情防控……冲在前,打胜仗,这是对自己的基本要求。同时,在业务上勤学苦练、勇争标兵,以优秀业绩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2020年9月22日,是我终身难忘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我终于正式加入了党组织。举起右拳面向党旗宣誓的时候,我心潮澎湃,兴奋不已。我为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而自豪,我告诉自己:进了党的门,就是党的人。作为一名年轻党员干部,我要做的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以实际行动擦亮胸前的党徽!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昨天,我听着党的歌曲长大;今天,我以党员的身份奋斗拼搏;明天,我愿自己能为百年大党做出更大贡献。党啊,我亲爱的母亲,生日快乐!
《论新时期两岸关系的发展形势》
【摘要】:众所周知台湾问题由来已久,其间经历了诸多的演变和发展,台湾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多样化、国际化,新时期如何处理海峡两岸关系关系重大,这对于中央政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考验,本文就台湾问题的历史由来、演变发展,新时期两岸关系呈现和可能出现的新特点三个方面来阐述台湾问题,进而给出了自己关于新时期大陆处理两岸关系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台湾问题,历史由来,演变,发展,新时期两岸关系,新特点,大陆,处理
【正文】
(一)台湾问题的历史由来
大家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台湾也曾而两次脱离祖国,一次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第一次收复台湾,赶跑了荷兰殖民者,郑死以后其后代将台湾独立与清廷对抗,后康熙帝任施琅为大帅收复台湾,此后台湾一直隶属大陆管辖。二是1898年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将台湾二次割让出去给日本,自此台湾脱离大陆50年,直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才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1946年国民党发起国共内战,经过历时四年的内在,国民党被赶出大陆、蜗居台湾。正当人民解放军一鼓作气完全解放台湾,美国派出第七舰队横亘在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由此才形成了台湾问题。处理好两岸关系成为中央政府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一个重大考验。
(二)台湾问题的演变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蒋介石退居台湾,国民党军队蜂拥入台,这标志着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统治的结束。蒋介石、蒋经国统治台湾时期虽也曾扬言要反攻大陆,成立伪中央政府,但可以看出他们依然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他们也坚持的是一个中国原则。后来李登辉上台,才开始提出“两国论”,开始搞台独分裂活动。将两岸关系迅速升温激化。李登辉之后陈水扁上台,民进党开始执政台湾,开始想明目张胆地进行台独公投,台独分裂活动日益猖獗。海峡两岸关系也日益紧张。2008年随着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对大陆的访问,拉开了两岸关系缓和的序幕,海峡两岸交流也日益紧密。就在同一年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赢得“大选”,击败民进党,时隔八年之后国民党重掌大权,也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门轰然洞开,两岸关系峰回路转、柳暗相似色花明,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两年多来两岸经济关系大事不断,世所罕见。先是中断近十年的“两会”恢复制度性协商,在大陆台湾先后举行四次重要会谈,达成12项经贸合作协定;再就是取得了包括全面直接双向“三通”、MOU在内的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成果,两岸经贸关系进入全面、快速发展阶段。
(三)新时期两岸关系呈现及可能出现的新特点
(1)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面临不小的挑战。目前的两岸关系是两年来最好时机,台海形势出现了对我有利的内外环境,李登辉的影响日渐式微;陈水扁被判无期徒刑,以“台独纲常”为宗旨的民进党早已下台。未来几年,岛内台独活动难于掀起大的风浪,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势不可阻挡。接下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触及政治议题,两岸关系“先易后难”、“先急后难”、“先经后政”、越到后来越难。难点在于以下几点。
1政治对话议题。马英九当局对政治对话的态度渐趋保守。所谓台湾岛内形成“共识”,实际上就是一种“托词”,如果民进党一直反对,岛内将永无共识;两岸对话还要夹带国际因素,这显然表明两岸政治互信有待进一步增强和强化。
2.经济合作机制化问题。马英九近年来不断重申ECFA的签署应在“对等、尊严”的原则下进行,必需符合“国家需要、民族支持和国民监督”的基本要求,必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和台湾人民利益,由此看出,ECFA形成两岸经贸关系的基本法,涉及到身份及关系的定位问题,搞好了,会使两岸关系更亲密;搞不好“两岸”也会成为“两国”的开始。
3.两岸军事互信问题。马英九在国18次国民党全代表会上显示,“因为两岸现在并没有剑拔弩张,所以并没有进行政治性谈判甚至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的急迫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台湾方面要价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台湾却仍在计划向美国采购更多武器。在“军购”与“军事互信机制”之间,马当局定会选择前者。
4.台湾“国际空间”问题。近年以来,马当局继续推行“外交休兵”政策,暂时放弃了16年前的“加入联合国”的活动,转而与大陆协商弹性参与国际组织,反映出“一寸求和”的新思维。台湾当局的不断索取将使这一问题变得愈加复杂。
无论是年台湾政局还是两岸关系,表面看是风平浪静,实际上却是暗潮汹涌。为此我们应该保持清醒认识,不能盲目乐观,不能被岛内执政者更替所左右,不能被两岸关系的暂时缓和所迷惑。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影响台海安全稳定的根源并未消除,“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仍是两岸和平发展的主要现实威胁,解决台湾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不容低估。
两年来,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的轨道,两岸实现对话协商制度,经贸文化的交流合作日益紧密,新型两岸关系正在加速形成。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两岸关系在进入和平发展的轨道仅仅三年,在认同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两岸之间形成了初步的政治互信。在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突破之后,两岸关系相应的进入有序推进、平稳发展的新时期。未来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将进一步深化并全方位拓展;两岸关系将进入合作与摩擦交替上升的新时期;两岸关系与岛内政治合作的衔接将越来越紧密;如何获青少年逆反心理取民心、争取民意支持将是未来两岸都要关注的焦点。
(2)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国因素不容低估。两岸关系应该是中国的内政,但它又有外力的干涉。可以说两岸关系中任何一个现象与事件,又都是中国、美国、中国台湾三方面相互牵制和博弈的结果。正像邓小平所指出的,台湾问题归根是美国问题。目前美国在台海两岸关系的基本态度是:不统、不独、不战、不和。长时间以来,美国在台海两岸间一直保持着藐视中间而实际上偏袒和支持台湾的做法。
中国的对台斗争实际上是对美斗争。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对海峡两岸的政策不会根本改变。它确实有点像“摆钟”那样,以美国的国家利益为核心,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时而左时而右的摇摆不定。斗争将使长期的、曲折的和复杂的。当前两岸关系实现了历史性曲折和突破性进展,正朝着建立和平发展新局面的方向迈进。美国虽然表面上不断表态乐见两岸的和解。
(3)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岛内制约因素不可忽视
1.岛内民意的走势左右两岸关系。现在台湾有一个最大的现实你,就是“台湾主体意识”的上升。
2.民进党能否东山再起。从外部环境上讲,自从马英九主政台湾以来,马英九在竞选时的承诺一直很难实现,马团队的民调也一直回落,台湾民众也颇有意见。另外,从国际局势上看,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直把台湾作为遏制中国的妻子,也不愿意看到两岸和平统一。综上所述,民进党正在做着东山再起的准备。不过从目前来看,民进党要想东山再起的确困难重重。
(四)新时期大陆应该如何处理好两岸关系
(1)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住过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2)同台湾同胞一道,加强两岸人员来往和经济文化领域的交流,坚决反对台湾分裂势力。
(3)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现阶段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4)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我们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5)“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6)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同时绝不承认放弃使用武力。
参考文献
[1]薛谋洪。美国利用台湾问题做文章由来已久[N].人民日报,1995-06-26(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条约集(第19集)[Z].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条约集(第26集)[Z].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
[4]中国国际法年刊[Z].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
[5]王铁崖,田如萱。国际法资料选编[Z].北京:北京法律知识出版社,1982。
[7]董云善,刘武萍。世界人权约法总览[Z].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
“新时代”是什么?有人说,新时代是指文明的社会,优越的生活。难道不是吗,现在的中国,正以令人惊奇的速度发展着,进步着;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小康生活,不再饥一餐饿一顿了。现在,听着身边的老辈人诉说着他们幼时的苦日子,我不禁感叹:生活在新时代是多么的幸福啊!
听姥姥说,那时的电视机是很稀缺的,我们家是整条街上第一个买电视的人,十二寸的小黑白电视,宝贝似的放在最显眼的桌子感恩的泪舞蹈视频上,整条街上的老老少少都拿着个小板凳,坐在院子里,聚精会神地看着黑白屏,堪比电影院。再看现在,手机、电脑、数字电视等等各种各样高科技产品应接不暇,充斥着我们的身边。远在千里的亲人,打个电话就像在身边一样;当遇到不清楚的事情时,上电脑一查就明了,不用在泡图书馆;超薄的数字电视,上百个频道,想看哪个就看哪个,让我们的业余时间充满了娱乐……这些高科技节省着我们的时间,丰富着我们的知识,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快乐!
听姥爷说,他小时候家里有六、七个孩子,因为家里穷,活活饿死了三个,当他们实在没饭吃时,就会吃树叶,挖草根。再看现在,温饱已不成问题,诸如薯片、果冻、KFC等不少垃圾食品却也相继出现在我们的肚子里,更有一些黑心老板,为了一点的利益,制造出的地沟油、瘦肉精出现在市场,搞得人心惶惶……
虽然社会上会偶尔鏊的拼音出现一点不和谐,但是中国的高度发展还是令人惊叹。几个月前的神十飞天,还有那在飞船上的最遥远的授课,都让人大饱眼福。让人感受到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也让我们青少年感受到太空的神奇,想要去探索,去钻研更多太空的奥秘。
再看我们青少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着幸福得不能再幸福的日子,却身在福中不知福,时时与父母顶嘴,一想到这儿,我就万分愧疚。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好好的利用良好的学习环境,刻苦学习,不再让这宝贵的时间流失一分一秒,不再与家长顶嘴。要取得好成绩,将来为祖国作奉献,让中国的飞速发展也能有我的微薄之力!
今天的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繁荣昌盛;明日的祖国,在新一代青少年的带领下,将更加富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这不是我写的作文,而是我儿时姥姥时常哼唱的歌曲。
姥姥生在旧社会,是位地道的农村老人,识字不多但热爱文艺,我知道她最喜欢这首歌,但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不明白她为什么这么喜欢。直到那一年的寒假,妈妈找来了她小时候常看的电影《地道战》和《地雷战》,我才明白课本上说的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中,还有一部充满血泪的近现代史。
中国共产党在最危难的时刻,就像是救世主一般的存在。敌人依靠当时比较先进的军事武器,而我们仅依靠有高度革命觉悟的人民群众,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带领下,人民群众发挥出最大的智慧,地道旁边挖上一个掩体也可以是我们的作战计划。
电影里面的抗战群众都叫“土八路”,连“鬼子”身边的汉奸都说:“共产党和国民党不同,根本分不清谁是共产党谁是老百姓。”可见抗战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发挥了多么大的力量。而我们的作战武器也是五花八门,绊雷,头发丝雷,夹子雷,碎石雷……党和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让日本挖弹专家都闻风丧胆的地雷,还以为我们的地雷上有什么反探测装置,想偷一个回去研究……
岁月的长河淌过浸透着血泪和屈辱的近代史,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他让中国革命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弹指一挥间”,旧中国的千疮百孔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生机勃勃满是繁荣的景象。妈妈说:感受使命的力量,要从开始的地方。于是,她带我去北京天安门看升旗仪式,清晨的天安门广场,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脑海里是我们当下欣欣向荣的景象,昔日的穷乡僻壤,如今牛羊成群,五谷满仓,我们生活的城市更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我敬着少先队礼,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这是习大大在跟中外记者见面时曾说过的话。既是庄重豪迈的宣誓,也是鼓舞人心的鞭策,今年,也是我党成立一百周年,他带领着亿万人民走过40年改革开放的宏伟征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让一个曾经面临重重危机的国家走上世界舞台,让一个饱经磨难的民族接近复兴梦想。
亲爱的同学们,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决定中国共产党的从来都不是时间的长短,而是使命的力量,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的主导,我们身上有祖辈的期许,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寻找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形势与政策对我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新世纪的接班人就该有自己的思想,不能人云亦云。面对变化莫测国际形势,我们应有自己的主张。因为只有抛弃过去才能前进。由于知识面的限制,有些观点可能不成熟,还请老师谅解。
先说说中美关系,我眼中的中美关系没那么复杂。国家间利益就是一切,是敌是友只是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手段。作为国家领导阶层,其施政思想是国家利益最大化。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不能为国民谋利益就会被推翻。因此,国家间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国和美国的关系很明显反映出这一点,以前英国是老大哥,美国跟在后面跑,后来位置逐渐改变,英国要听美国差遣。现在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变化,英国开始有自己的声音。同样,二战结束后,日本也要处处看美国脸色,但现在日本领导人开始逐渐摆脱美国的控制。当然,能否真正摆脱是另一回事,这个问题之后再说。
现在的世界一哥是老美,无须质疑。中国以后能否取而代之,不好讲。我认为希望不大,因为国情不同,美国从建国到现在与中国比,太年轻了。也正因为此,负担轻,有能力,有魄力改革。如今各国都有很严重的社会问题,这点不容质疑。贫富悬殊、暴力、等等一系列问题摆在眼前。中国负担太重,而且几千年的封建思想不容易改变,我们总在宣扬传统文化,以悠久的历史为荣,张口四大发明,闭口黄河、长城。靠吃祖宗饭有意义吗?我看不见得。历史应该铭记,但落日的辉煌说多了就要被人笑话。
历史在不停的发展当中,未来如何谁也不敢说。我们活在当代还是说说现在有点实际意义。曾看过一篇报道讲美国的贫富悬殊异常严重,其实中国也差不多,有人穷奢极欲就有人在死亡线上挣扎。没有真正的公平,一切只是相对。社会的黑暗面不如说是人类的劣根性在作怪。我们活在现实的世界就不祈求柏拉图式的天堂,但我们可以努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那就是合作。国与国之间需要合作,人与人之间同样需要合作。
有问题就解决问题,粉饰太平毫无意义。“重脸面轻实利”要不得,哪国都有自己的问题,总唱赞歌不解决问题。中国的中庸之道由来已久。它有一定价值,但害处也不少,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人愿当出头鸟,总希望别人来说。今年的会议有何成果在此不做探讨,只是一些代表不涉及敏感问题,竟扯什么“男人节”“女人节”让人捧腹。有问题就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以后或许会有办法,但回避绝对不行。有人讲今天的中国还是小家子气,不肯在世界面前承认不足,是因为自卑,对自己的严重不自信。要面子是传统,别人不会理解“面子”对中国人的意义,但有人会利用这一点占我们的便宜,吃亏了还得表现的很高兴。想必也只有我们愿意。
中国有实力、有能力左右世界,这是事实。只要我们能静下心来一件件解决问题,未来一切都有可能。所谓外交无非是各国在世界范围内追求国家权利的最大化,即国家利益。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化是各国外交不断“博弈”的过程。这一切都是以国家实力为基础的。中国不能乐观,但也无须悲观。我认为,台湾会统一,只是时间问题。但很可能是有代价的从美国取得。当放手台湾对美国有利时,台湾就是中国的了。那时,日本会是另一大制约中国的因素。同时朝鲜很可能成为一个新的威胁。
我个人一直认为中国真正的劲敌是日本。大和民族有其自身优势,我们一贯不把日本放在眼里,曾看过一本书讲述大和民族精神。不管是樱花还是武士道都不可小觑。一个国家是否真正强大,民族精神很重要。日本几次能从瓦砾中迅速崛起,难到不可怕吗?只是我们一直不愿承认这个事实。日本的学者大量来研究中国文化,中国历史,难道人家真就对你有兴趣吗?不是!是在准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孙子的教诲,人家应用在国际关系中,我们用在内杠上。中国人在外有“一人龙,三人虫”之说。不管对错,我们都该警醒了!现在不早做防备,当事实发生了再做事后诸葛毫无意义。
国际关系就是人的关系。只要国民整体素质上去了,国家在世界舞台上才有发言权。回归到底还是要抓教育,从儿童抓起。我们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有理想、有抱负,更要珍惜大好时光学习,奋斗。国家的路需要我们走出来,自己的人生之路更需要一步步踩出来。
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师把合作学习模式引入了高中生物教学课堂当中。通过在课堂上的实际应用,教学推动了高中生物教学的进步,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发展。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对学习小组进行合理的划分,是保证学生进行高质量的合作学习的基础,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小组的划分上,教师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划分小组之前,教师要弄清楚所有学生不足之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节课下课之前分发本节课内容预习提纲,布置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课前预习,并完成预习提纲。让学生找出自己的不足,并报告给生物科代表,生物课代表在课前汇总给老师,老师才能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组。在每个小组成员的分配上,要做到公平合理,分组学习要根据学生对生物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进行划分。通过优差互补的形式进行小组成员的分配,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能顺利进行学习。例如,在教学《DNA的复制》这一章节时,上节课下课之前首先分发本节课的预习提纲,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完成预习内容,找出难以理解的内容。由生物科代表在课前汇总给我,将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有疑问的同学和DNA复制的过程有疑问的同学区分开来,然后根据适当的比例分成不同的小组,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自身的疑问,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既可以帮助教师维护好课堂教学秩序,还可以保证教师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学生打造一个积极的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进行合作学习,通过良好的合作学习,让学生体会到集体的力量,感受到集体合作学习的乐趣[1]。
(三)明确教学目标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有大量的知识点需要去记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初级教学目标的设立就是学生对基本的概念、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较高级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要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从而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效果
(一)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模式,可以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以把问题拿出来放到小组里面,大家一起讨论解决问题,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以及他人身上的优点。通过学习他人的优点,来提高自己的能力素养。在合作过程中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通过对不同答案、不同方法的对比,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和学生之间会产生竞争意识,这种竞争意识的出现,有助于学生自身知识能力的提升。学生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会更加积极的投身到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当中去,从而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2]。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因此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也不例外。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思维方式不同,所以对知识的理解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在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想法会相互碰撞,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共沸混合物识。
(四)增加了课堂学习的趣味性
高中生物是理科课程中的一门,和其他理科课程一样,理论知识中涵盖了复杂的公式以及符号,对学生记忆背诵来说略显困难,容易使学生产生为难心理。而利用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去进行学习,增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使沉闷的课堂氛围变得活跃了起来。对于一些记忆的内容可以通过学生互问互答来增强对知识的记忆。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更快的掌握理论知识,把握知识的精髓。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能力不断的被完善和提升。而且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之间变得更加的默契,解决问题的速度也变快了,合作学习使学生懂得利用集体的智慧去解决问题,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升[3]。
三、结束语
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合理的划分学习小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高中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近日,故宫“看门人”单霁翔院长退休了,这位在故宫走破了20多双布鞋的院长,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专业的管理模式守护着故宫历史文化,让故宫成为人人竞相打卡的“网红之地”和茶余饭后的“流量新星”,与此同时更是激起了国人对历史文化的求知若渴。但是,尽管“历史文化”貌似人人可说可聊,如若像某知名演员一样发文亵渎,说出“日本人为何没烧故宫?”这种哗众取宠的奇谈怪论,也必然引起舆论抨击,被人嗤之以鼻。所以,历史文化容不得一丝亵渎,而要精心守护、用心传承。
其实,随着精神文明的开放发展,以及在网络文化和全球化的冲击下,“危险历史观”时常有之,我们虽鼓励历史文化交流,但是不容一丝亵渎,尤其对架空了确定的、宏观的历史事实以及历史评价而抛出的一些细枝末节的伪命题,更是要严厉抨击。当然,我们并不缺单霁翔式的历史文化“看门人”和“守护者”,有无数的文人士子引领着社会主流价值观,传承着历史文化精神。但是,如果能有更多的“看门人”,无数深藏的历史“月光宝盒”将会以更有创意、更具时代感的方式打开。而我们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党员干部,更要争做这样的“看门人”,让历史“说话”,让文化“发声”,“走”入千家万户。
争做历史的“看门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史”消得人憔悴。
在故宫工作的7年,单霁翔让故宫“活”了、“火”了,无论是“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的94年来在上元夜首开夜场、“网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物要躬行”的近距离观察文物潮流,还是匠心打造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和别具一格的文化创意产品,都为故宫带来了新的“流量”,让故宫刚从往日的严肃高冷,变得亲切有萌趣,这背后的转变,离不开单院长这位故宫“看门人”,他用文化的力量、市场的力量、社会的力量,为故宫带来了“柳暗花明”,让历史有了新的打开方式。作为党员干部,要以单霁翔院长为榜样,即使是退休前的最后一班岗,也要不忘初心,站稳站好,并且拥有想干事、干成事的激情和干劲,能够站在历史文化高度思考问题,站在群众角度优化服务,履行好作为党员干部的职责,做好历史“看门人”。
不做历史“亵渎者”,死生契阔,与“史”成悦。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展现着独特的魅力,有过动荡变化,也有团结安定,这别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更是后人的宝贵财富和精神营养,而历史中所沉淀的,正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力量。试想,如果连我们自身都亵渎自己的历史文化,宣扬危险的“历史观”,怎能弘扬我们的文化?获得别国的尊重?又怎能更好地从过去走向未来?如果连公众人物都不能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又何谈让历史文化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假如大多数人都抱着“这只是小事儿”的无所谓,放任历史记忆被恶意涂抹、严肃历史被屡遭调侃,这无异于丢掉了精神根基。“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作为党员干部,更要涵养自己的“历史感”,学会用“历史思维”思考问题,不能做历史文化的“亵渎者”,这样才能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在历史文化中沉淀自己。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新时期当前的经济形势在波动中实现平稳增长、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现状是投资、消费和出口增长都比较稳定。中西部经济增长速度快于东部地区,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内需对经济的增长的贡献度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经济发展实现了量的扩展与质的提升。但是,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消费需求的扩张力不够强劲,投资的接续能力不足,出口面临的国际环境偏紧,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消化过剩的产能,节能减排的压力还比较大;地方政府债务和国际金融风暴有待化解和防范。从当前我国的发展现状看,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一方面,对此,为稳定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
纵观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导致腐化增生,腐化是人类尚未攻克的顽疾,它的出现时经济发展带来的结果。对此,我们现正在积极应对,__大以来,党中央对反腐化从战略上予以高度重视,实施了多项措施,包括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上打出“组合拳”,扎实推进反腐化行动,反腐化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再次是反腐化不留死角,法律面前不分国企、外企、和私企,反腐子弹不长眼,不管你是教授、官员、医生还是高人,击中谁就是谁,打‘老虎‘’苍蝇’绝不手软。2019年反腐有一新亮点,就是纠正不正之风,将唯官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列为“靶心”动员全党对作风上的弊垢扫除,全面改革以清除腐化土壤。同时加强监督力度,监察机构履职能力大幅提升。
国内大学毕业生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外部原因影响了大学生就业的大环境,高等教育体制、培养模式和学生就业观念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不相匹配。造成了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困难,还有一些大学生虽然落实了工作,但就业状况不好,进退维谷。这一批不得志的大学生构成了“蚁族”等“族化”群体,破解“族化”应从几方面入手,政府上,健全相关政策措施,加大相关领域的改革力度;社会上,营造良好的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环境;教育主体上,结合社会需求全方位培养大学生;大学生自身层面上,正确定位,做好自身发展。
我国还面临着产能过剩的现状,产能过剩呈现着全面化特征,传统产业和部分。战略新兴产业均出现了明显的产能过剩,部分产业出现绝对和长期产能过剩。近几年,集中投资造成了产能增长过快,而且新产能还在不断地释放和形成。原因是由于自由竞争,政府行政力量推动产业发展,经济波动性大,政策有效性不高,政府服务信息不足,国际金融危机使供求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对此,我们应该创造有效的需求,消化一批产能,还有就是增强企业跨国的经营能力,向境外有序转移一批产能;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执行环保、安全、能耗等市场准入标准,淘汰一批落后产能,而最根本的还是要有效地发挥市场机制。
当今形势下的中国面临着国内外的复杂环境,只有不断加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以事业的发展,,不断开阔周边外交工作新局面,积极应对世界经济结构大调整,才能更好的建设好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
党的十六大所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20年,是巩固和提高现在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的时期。这个目标是鼓舞人心和催人奋进的,也是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
21世纪的头20年必将有更大的发展和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国经济有广阔的增长空间,新的技术革命为我国经济提供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有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丰富的资源更充分更有效地用于经济发展;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使社会生产力获得进一步的解放,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体制保证;支持经济发展的群众基础和人力资源是具备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国民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大批科技人员和各级各类管理人员成长起来,在改革和发展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从外部环境看,虽然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增加,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我们仍然能够集中力量进行国内建设。
回顾20世纪中国的发展历程,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沿着“五四”运动开辟的振兴中华的道路,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把握时代的脉搏,站在时代的潮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屈不挠地奋斗,历尽艰辛地求索,终于使中华民族走上了伟大复兴之路,并且为其自强、自立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就是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邓小平曾明确指出: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更是为青年的全面发展打开了无限广阔的天地。你们有一切机会学会为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本领,你们有一切可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力量贡献给祖国。只要你们方向正确,你们的任何一点积极性都应当受到珍视,都应当得到党和国家的支持。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全国各族青年,代表着我们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代表着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你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你们手中实现。”
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当代大学生成长和发挥作用的黄金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实现过程正好与当代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历程相吻合,这既是难得的机遇,更是荣誉和责任。“再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到建国100周年时,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将会胜利地得到基本实现。到那时,无数志士仁人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的理想将变成现实,中国人民将过上中等发达水平的富裕文明生活,中华民族将对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以信息科学、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世界新技术革命正在形成新的高潮,世界经济正在走向知识经济,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依赖于高科技的发展和新知识的创造,世界各国抢占知识经济制高点的竞争日益激烈。
面对这一切,当代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民族复兴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在前人已经取得伟大成绩的基础上,承担起这个事业赋予的重任,勇于竞争,大胆创新,充分发挥生力军的作用,努力成为历史的开拓者、完成复兴大业的实干家,为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2021学党史征文600字学党史感党恩内容文字本文发布于:2023-05-12 02:36: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939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