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包的视觉模因信息表征和传播优势
樊林洲
内容提要:表情包视觉模因是主体在参与文化中交流情感和表达态度的一种全新话语模式,其核心信息是由个体模仿、编辑、复制、共享和传达意义的图像,以幽默和戏谑等方式释放情感,反映社会现实。视觉模因表现主体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形成技术、文化和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文章提出,图像信息的区分度和粘性特性使图像信息具有与文本信息不同的特性。视觉模因符合信息传播的认知规律,理解和验证快,优于语义表征,因此,互联网视觉模因的传播表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关键词:视觉模因 参与文化 信息表征 传播优势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30(2020)06-0108-09作者简介:樊林洲,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甘肃兰州
730000)。一、研究缘起表情包是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上表达情绪、情感、态度和立场的视觉图像。《韦氏词典》中表情包的英语对应词是meme。①表情包具有动态性和持久性,经历了从个人电脑到手持移动设备、从简单到复杂、从静态到动态以及从表情符号、卡通图像、再到真人图像的进化过程。图像在编辑和复制过程中有变异,例如姚明表情包源于真实表情,经过编辑和传播,最后成为各式各样的表情,其中不少是怪诞滑稽的,但是从每张表情都能够感受到最初表情的痕迹。这种
音乐的好处
视觉图像在生成和传播过程呈现出的遗传性、保真度、持久性和多产性是模因的特征,也是保存在个体记忆中并能够复制到其他个体记忆中的模因信息模式。因此,表情包的谱系、复制、变异、信息模式和传播特征符合模因的信息表征规律。②表情包的核心元素是图像视觉信息,其他简短文字等非视觉素材是补充或者提示信息,“形象不再用来阐述词语,词语成为结构上依附于图像的信息”③。加上互联网交际呈现出越来越视觉化的趋势,“图像替代语言成为主要的意义构建资源”④,而且“图像对社会现实和心理现实既具有复制作用,又具有重新建构的作用,甚至在吸引读者注意力、进行意义构建方面能发挥比语言更大的作用
”⑤。·8
01· ①②③④⑤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研究”(18BKS17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JZ2019HGBZ0155)的阶段性成果。https://www.merriam webster.com/dictionary/meme:Anamusingorinterestingitem(suchasacaptionedpictureorvideo)orgenreofitemsthatisspreadwidelyonlineespeciallythroughsocialmedia.(奇特或有趣的图形或视频信息(例如带文字的图形或视频),或这一类型的信息,尤其通过社交媒体在网络上大量传播。笔者译)周翔、程晓璇:《参与无界:互联网模因的适应性与跨文化传播》,《学术研究》
2016年第9期;曹进、靳琰:《网络强势语言模因传播力的学理阐释》,《国际新闻界》2016年第2期;葛厚伟、别君华:《强势网络流行语模因的传播要素与社会性》,《中国出版》2017年第5期;阮先玉:《网络流行语模因现象的社会文化解读》,《社会科学家》2016年第8期。夏德元:《图像转向:读图时代的内容产业困局与出路》,《新闻记者》2015年第6期。GuntherKress,SociolinguisticsandSocialSemiotics,inPaulCobley(ed.),犜犺犲犚狅狌狋犾犲犱犵犲犆狅犿狆犪狀犻狅狀狋狅犛犲犿犻狅狋犻犮狊犪狀犱犔犻狀犵狌犻狊狋犻犮狊,London&NewYork:Routledge,2001,pp.66-82.GuntherKress,TheovanLeeuwen,犚犲犪犱犻狀犵犐犿犪犵犲 犜犺犲犌狉犪犿犿犪狉狅犳犞犻狊狌犪犾犇犲狊犻犵狀,LondonandNewYork:Routledge,2006,p.147.
视觉模因(visualmemes)概念以模因理论研究表情包的独特视觉形象、视觉信息传播功能和在参与文化中的作用。视觉模因研究表情包等网络视觉表现形式及其视觉作用原理。①“就目前的文献来看,直接研究表情包流行原因的研究并不多,相对也不够深入,大部分研究集中在表情包与传授双方的互动关系方面。”因此,研究表情包视觉模因在参与文化中的信息表征机制和传播优势,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视觉模因的表征本质和流行原因。以模因理论分析表情包的表征过程,探讨表情包文化现象的生成和传播机制,分析表情包视觉模因“开始逐渐替代文字符号进行信息交流和传播
”②,能够洞察参与文化对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二、视觉模因和参与文化
纸鸢图片
在网络2.0时代,互联网技术进入成熟期,现实生活和虚拟生活交织,网络内容的生产和消费成为互联网使用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表现出与“消费文化”不同的“参与文化”特征:各种创造性内容共享平台使社会、团体和个体与社交媒体相互作用,社交媒体的(超)文本、图像、视频和音频等内容的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互联网用户、信息主体等不同群体参与互联网内容的创建、生产和消费,其中视觉模因成为互联网主体交流情感的重要形式,也成为主体表达态度的全新话语模式。视觉模因具有多义性,生产者和消费者按各自的方式制作和理解,而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和距离感,使情绪表达各取所需、态度表达互不干预,因此表情包能够承载多维度的意义和情感,从而成为参与文化中交流情感和表达态度的主要方式之一。(一)视觉模因在参与文化中的生成和功能视觉模因是参与文化的一种有机生活方式,其形成过程大致经过三个阶段:首先,一张视觉图像可能有意或无意地发布在互联网上,例如,姚明表情包的原型图像是2009年姚明和队友的新闻照片。其次,互联网文化的参与者发现这一照片具有夸张特色,网友形容为“整个脸都笑成了一个‘礮’字”,瞬间表情的感染力和名人效应使该照片在编辑后上传到互联网,并得到越来越多网络主体的认同。最后,该照片被大量复制,基本元素是姚明的表情,但是添加了夸张、幽默和滑稽等其他怪诞的特征,成为社交媒体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视觉模因和表现开朗乐观和轻松幽默的视觉表情。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表情包“葛优躺”也具有生成视觉模因的相似过程。这一表情包源于影视剧截图,反映特定社会群体的受挫退缩、迷茫彷徨大河向东流啊
怎样做牛腩好吃>形容眼睛的句子和消极萎靡等无力感和类似情绪,③而成为表达类似心态和感受的视觉模因。这类视觉模因还有悲伤蛙、咸鱼瘫、日本漫画“懒蛋蛋”和美国喜剧动画马男波杰克等,其风格以幽默为主,以消极颓废、自我嘲讽为特征,表达了在当代社会竞争和努力之后的失望、悲伤、消极厌世等情绪和感受,成为具有特定感受的群体释放心理压力、在虚拟空间交际和获得认同和寻求安慰的手段。具有相同感受的群体具有类·9
01·表情包的视觉模因信息表征和传播优势
①②③LexingXie,ApostolNatsev,JohnR.Kender,MatthewHill,JohnSmith,VisualMemesinSocialMedia:Track ingReal WorldNewsinYouTubeVideos,DOI:10.1145/2072298.2072307,Proceedingsofthe19thInternationalCon ferenceonMultimedea,2011;BogertsLisa,FielitzMaik,"DoYouWantMemeWar?":UnderstandingtheVisualMemesoftheGermanFarRight,inMaikFielitz,NickThurston(eds.),犘狅狊狋 犇犻犵犻狋犪犾犆狌犾狋狌狉犲狊狅犳狋犺犲犉犪狉犚犻犵犺狋牶犗狀犾犻狀犲犃犮狋犻狅狀狊犪狀犱犗犳犳犾犻狀犲犆狅狀狊犲狇狌犲狀犮犲狊犻狀犈狌狉狅狆犲犪狀犱狋犺犲犝犛.Bielefeld:Transcr
ipt2019,S.137-153,DOI:https://doi.org/https://dx.doi.org/10.14361/9783839446706-010;StefkaHristova,VisualMemesasNeutralizersofPoliticalDissent,tripleC2014,12(1),pp.265-276,https://triple-c.at/index.php/tripleC/article/download/507/541/0.郑满宁:《互联网表情包的流行与话语空间的转向》,《编辑之友》2016年第8期。刘雅静:《“葛优躺”背后的退缩型主体———“丧文化”解读及其对策》,《中国青年研究》2018年第4期。
似的体验和认同感,意义的生产和复制以图像为主要媒介,文化亚群体共享的情感、体验和表达方式使特定群体成员“用差不多相同的方法解释世界,并能用彼此理解的方式表达他们自己,以及他们对世界的想法和感情”①。这种感受和解释最终成为参与文化中不同亚群体的文化行为方式,反映文化发展的可能性和趋势。视觉模因不是简单的文化产物,而是一种已经成熟的表达意义的类型,有一套自己的生成规则和惯例。②视觉模因以图像为主要形式传达信息,可能附有简短的文字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形成自身特有的语法:图像传达特定的信息,非正式规则规定哪些词汇和短语以特定的意义添加在图像中。视觉模因因此构成了一种共同的文化语言,常常超越互联网,成为参与文化主体的行为“密码”,只有参与其中的主体才能够理解所传播的内容。③视觉模因一般针对特定问题,能够引起相关主
体的共鸣、认同和接受,具有适应性和吸引力。视觉模因的核心元素是由个体编辑或复制的图像信息。图像的基本意义是以幽默、玩笑、调侃和自嘲等方式释放情感和感受,图像的社会和政治意义指向社会现实,反映民情民意和社会舆论,推动解决社会问题。因此,视觉模因不仅仅是在互联网上分享的一种扩散式图像,而是社会和文化的一种参与方式,这种参与方式的表现力具有持久性、多产性和恒定性,部分原因在于其“结构的参与性质”④。这种参与性质具有“内群体性”特点,参与文化主体共享模因编辑、复制和传播的知识,主体和参与文化社区都是视觉模因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体所生成的情境是视觉模因具有意义和功能的内在原因,对模因的认同和复制传播是参与文化主体的有意识行为,参与文化的网络介质特征形成的距离感和认同感产生于模因的重新语境化,“群体成员之间的距离和认同为个体提供了应对挫折、变化与挑战的心理资源,增强了个体的信任感、归属感、安全感和支持感”⑤,从而使主体具有复制传播视觉模因的心理动机。(二)视觉模因复制和传播的动力机制如果原始图像有某种特色,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心理吸引力,可能被编辑、复制、变异和传播。复制传播的知识和经验赋予视觉模因新的上下文,主体分享视觉信息和感受,有关名人的视觉效应所产生的引人注意、强化视觉感受和模仿心理等,是生成视觉模因的基本动机。幽默效果和主体体验是参与文化主体所共同具有的经验,复制过程中的变异是在重新语境化中产生的不同效果,这种重新语境化可能是重复视觉模因所形成的常规语境,也可能是赋予视觉模因某种不同特征或不同效果的再语境化。例如,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达康书记”成为视觉模因表情包,已经再语境化了,具有不同的特征和意义,反映了参与文化主体对主流文化与主流价值的态度和信仰,是主流边界的模糊化和对原始角
色的反谑和戏仿。视觉模因在复制过程中变异的陌生程度表达模因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在重新语境化的过程中,某些语境特征可能会减少,与其他语境融合。主体根据共同知识和经验形成对陌生性的共同理解,理解结果成为主体不断更新的共同知识和经验。因此,原始图像中的语境不断消解,·0
11·新疆社会科学
2020年第6期①②③⑤〔美〕斯图尔特·霍尔:《表征:文化表征与意指实践》,徐亮、陆兴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3页。④ BradleyE.Wiggins,G.BretBowers,MemesasGenre:AStructurationalAnalysisoftheMemescape,犖犲狑犕犲犱犻犪牔犛狅犮犻犲狋狔,2015,17(11),p.1888,p.1899.MarionProvencherLanglois,MakingSenseofMemes,犐狀狇狌犻狉犻犲狊犑狅狌狉狀犪犾牤犛狋狌犱犲狀狋犘狌犾狊犲,2014,6(3),ht tp://www.inquiriesjournal.com/a?id=879.王?、俞国良:《群体认同与个体心理健康的关系:调节变量与作用机制》,《心理科学进展》2016年第8期。脑安胶囊
参与文化主体的感受和信念重新语境化,在模因的变异、复制和传播过程中,主体不断调整共享知识,相似的观念不断强化和集中,最终形成主体的共同观念。例如,视觉模因“原谅帽”表情包的传播
过程中存在着多次意义流变,“原谅”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无可奈何”和“被动”的情绪,包含着轻松、搞笑、犯贫的态度和行为,“原谅她”带着戏谑嘲弄,不仅是对当事人的同情和嬉笑,也暗藏着对于精英阶层和主流价值观的抵抗消解。①视觉模因的竞争和选择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感。历史性是模因形成的背景知识和特定属性,现实感是参与文化所反映的文化事件和主体的共同认知所形成的一致认同。在编辑、模仿、复制和传播过程中,竞争和选择使视觉模因的认同不断趋于一致,最终形成模因惯例和客观世界的联系,从而使参与文化主体更有兴趣、更重视并不断参与数字文化。例如,“杜甫很忙”视觉模因把历史人物杜甫再语境化到当下语境,使其具有手端狙击枪、骑车旅行、打篮球和玩赏风月等现代形态,被戏称为“杜甫很忙”。这种娱乐狂欢形式和追求社会认同心理,使杜甫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形象与体验。杜诗的教育是青少年时代接受的文学知识,杜甫作为社会化过程中褒扬对象的顽强、诙谐风趣等品质,在“历史记忆”的社会化过程中,成为特定群体的心理经验。如其诗《空囊》:“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描写自己穷困潦倒、只得餐霞食柏、权且充饥的现状,传统文化中的明霞、翠柏还表现为非凡脱俗和高尚品节。此诗以轻松、幽默诙谐之法描写一种反常心理,渲染沉重、悲苦的情绪,从而成为特定群体的双重体验和感受,反映社会和生活压力下的孤独等心绪,使“杜甫很忙”视觉模因成为特定群体追忆青春时光、寻求归属与爱、追求美好生活和重塑社会认同的表达手段。②视觉模因超越文字,似乎成为表达意义和态度的更重要的手段,在网络成熟阶段,成为各种互联网亚文化主体的表达手段和资源,形成特定群体表达情感、态度和立场的一种类型,也成为特定群体属性的外在认知标签
。三、视觉模因的表征机制
视觉模因与参与文化互为表里,彼此依赖。参与文化是视觉模因形成的肥沃土壤,视觉模因是参与文化结出的硕果。互联网在当下已经发展为没有任何界限的公共传播平台,无论距离远近,所有网站形成类似于太阳系的网络交际和信息传播系统。图形和文本生成、复制和编辑技术延伸和强化了人的大脑和双手的功能,成为参与文化主体展示创造性、想象力和发挥主体性的手段,形成文化、技术和参与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一)视觉模因是新型文化现象视觉模因反映特定文化的信息和观念。参与文化主体既是视觉模因的生产者,也是消费者,生产和消费成为主体的共同行为,打破了传统文化生产和消费是不同主体行为的界限。社交媒体等平台是视觉模因传播的表达路径,个体传播的内容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够扩散到规模化的水平,这种分散的、不分层的、基于用户的模型推动了在社交媒体上使用的心态和社会规范。例如,2016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配图被制作成表情包传播,其粉丝收藏该类表情包,并在其他社交平台上进行二次传播
,还有一些爱好者模仿其风格,不断复制,形成“戏说高考”系·1
11·表情包的视觉模因信息表征和传播优势
①②赵斓、于承州:《作为“非抵抗”的狂欢:社交媒体表情包研究》,《东南传播》2017年第12期。段漉希、李钢:《恶搞历史名人现象的本质、心理和应对———以“杜甫很忙”事件为例》,《
温暖相伴
长白山天池火山新闻世界》2012年第10期。
列表情包,以幽默戏谑的方式,有趣却又无奈的格调,宣泄和释放学生群体的情感和压力,反映社会对高考的心态和观点。视觉模因虽然由参与文化的亚群体生成和复制,在微观层面传播,但却具有宏观层面的作用和社会影响力,塑造群体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二)视觉模因以模仿形式复制模仿是参与文化主体的有意识行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突破了模因主体最初无意识复制的模因观。互联网的触角遍及虚拟空间,网络平台使主体之间有意识的复制和传播成为可能;互联网的隐性“参与体系”能有效利用用户自身的力量,互联网服务只起智能代理的作用;用户添加新内容时进入一种特定的网络结构,这种结构由其他用户发现内容并建立链接,通过复制和强化变得越来越强大,从而充分利用了集体智慧,用户作为共同开发者拥有丰富的体验。①互联网的这些技术优势能够使主体在参与文化中以复制、转发和链接来传播内容。数字技术使模仿、编辑和重新组合成为视觉模因生成的主要手段,也成为互联网主体在网络公共维度表达思想和情感、参与社会和文化的工具。一旦某个视觉模因具有特色,反映和社会现实相关的情绪,或表现对社会事件的看法和观点,就能够迅速引起互联网主体的共鸣,引发大量的仿效,从而成为视觉模因。主体以自己的方式编辑、修改或者再次组合,表达或添加感受或观点,生成视觉模因的变异;大量易于使用的应用程序使主体能够轻松下载、重新编辑和分发,引起共鸣的视觉模因传播的速度和数量大得惊人,使其不能被忽略,从而成为民情和舆情的反映,成为社会热点事件的集中体现。李文亮等牺牲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的14名人员被评定为首
批烈士的整个过程,就是民意和热点事件在参与文化中的集中反映,体现了四两拨千斤的舆论传播和影响功能。所以,参与文化主体的模仿和重组成为当代参与文化的重要支柱,我们“生活在由超模因逻辑驱动的时代”②。视觉模因的复制、转发和传播反映主体的各种交际意图和行为,由于互联网的虚拟、匿名和交际距离等特点,介于真实和虚拟之间的技术性质,互联网具有推动参与文化不断发展的潜力。(三)视觉模因反映适者生存的进化原理视觉模因的复制和传播以竞争和选择为手段。视觉模因的持久性和多产性适应模因所生存的网络文化环境,视觉模因的选择性复制、变异和传播适应主体所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反映主体的参与和竞争意识。例如“暴走”表情包视觉模因以简单的手绘表情(愤怒的脸)构成开放式视觉图像,首先由参与文化主体创作,经审核验证后上传,再由其他参与文化主体评价和传播,其粉丝人数已突破300万,官方网站的访问量每天能达到上百万人次。③视觉模因的开放和竞争式生存释放了参与文化主体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具备基本网络能力就能够制作和发布幽默新颖的视觉图像,从而释放了大众的信息生产和传播能力,适应了网络社交与娱乐需求,优胜劣汰使视觉模因不断适应主体的需求和参与文化的语境。视觉模因所传递的信息具有含蓄性和多义性,“建构了全新的,不同于文字社交时代的认知制度与秩序”④,通过和文字信息竞争,这些认知制度和秩序使参与文化主体选择视觉模因的丰富意指功能,更直观便捷地表达内涵意义,同时规避审查和审核。
·211·新疆社会科学
2020年第6期①②③④TimO.Reilly,WhatisWeb2.0?https://www.oreilly.com/pub/a/web2/archive/what-isweb-20.html.LimorShifman,MemesinaDigitalWorld:ReconcilingwithaConceptualTroublemaker,犑狅狌狉狀犪犾狅犳犆狅犿狆狌狋犲狉 犕犲犱犻犪狋犲犱犆狅犿犿狌狀犻犮犪狋犻狅狀,2013,18(3),pp.362-377.李霞、李霜燕:《从“暴走漫画”看视觉审美素养教育》,《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蒋建国、李颖:《网络涂鸦表情包:审丑狂欢抑或娱乐的大麻》,《探索与争鸣》201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