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折叠与蛋白质构象病

更新时间:2023-05-12 19:42:47 阅读: 评论:0

错误折叠与蛋白质构象病
生物物理系    2005级硕士研究生刘莹
摘要:许多疾病的发生是由蛋白质错误折叠引起的,这类疾病被称为蛋白质错误折叠病。蛋白质突变、泛素-蛋白酶和自噬功能的失常与蛋白质错误折叠的发生,异常蓄积和聚集有关。本文综述了蛋白质错误折叠和聚集的机制和部分蛋白质构象病产生的机理。
视频诈骗
关键词:蛋白质错误折叠;分子伴侣;泛素-蛋白酶系统;溶酶体途径;Prion;
蛋白质是生物体的组成成分之一,在物质代谢、机体防御、血液凝固、肌肉收缩、细胞信息传递、个体生长发育、组织修复等方面均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具有完整一级结构的多肽或蛋白质,只有当其折叠形成正确的三维空间结构才可能具有正常的生物学功能。一旦蛋白质形成了错误的空间结构,将丧失其生物学功能,还会引起相关疾病,迄今已发现20 多种蛋白质的错误折叠与疾病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s dia , AD) ,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a , PD) ,亨廷顿舞蹈病(Huntington’sdia ,HD) ,朊蛋白病(prion dia) ,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familial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 等均与错误折叠的蛋白质聚合和沉积有关。
一蛋白质折叠与降解的机制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其特定空间结构的基础,此外,肽链还需经过与翻译同时进行的和翻译完成后的化学加工,如形成二硫键,完成糖基化、羟基化、磷酸化等化学修饰。这些化学修饰以及蛋白质亚基的非共价键聚合、蛋白质的靶向输送等均与肽链的折叠密切相关。在细胞内大多数天然蛋白质能自发形成比较稳定的天然结构, 或被配体和代谢因子所稳定。但约10 %~20 %新合成的多肽链需要分子伴侣的帮助才能正确折叠。此外,约有20 %新合成的多肽链不能形成正确的三维结构而被蛋白酶降解,包括由于错误转录和翻译形成的不完全蛋白质,翻译后受到化学损伤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失活、去折叠或折叠错误的蛋白质。在真核细胞中,多余的蛋白质主要通过泛素化(ubiquitination) 过程降解。分子伴侣和蛋白酶系统是保证蛋白质正常功能的两大质量控制系统。
1)分子伴侣:分子伴侣是与其他蛋白不稳定构象相结合并使之稳定的蛋白,它们通过控制结合和释放来帮助被结合多肽在体内的折叠、组装、转运或降解等。在真核细胞中,许多蛋白质在胞内合成后分泌至细胞外。在经高尔基体分泌之前这些蛋白质先转移至内质网中(endoplamic reticulum , ER) 。ER 中含有大量的分子伴侣和蛋白折叠的催化剂以促进有效的折叠。这些蛋白质均严格遵守内质网质量控制机制来进行折叠。该机制包含了一系列糖基化和脱糖基化的过程,可以防止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从细胞中分泌出来。分子伴侣可逆地与未折叠肽段的疏水部分结合随后松开,如此反复进行可防止错误的聚集发生,使肽链正确折叠。分子伴侣也可与错误聚集的肽段结合,使之解聚后再诱导其正确折
叠。分子伴侣主要分为伴侣素家族(chaperonin ,Cpn) 、应激蛋白70 家族(Stress270 family) 、应激蛋白90 家族(Stress290 family) 及核质素、T 受体结合蛋白(TRAP) 等。
2)蛋白酶系统:大部分细胞内蛋白降解均通过泛素2蛋白酶体途径。错误折叠或已损伤的蛋白质经泛素标记后被蛋白酶体所降解。泛素是由76 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在所有类型细胞中均有表达。蛋白质与泛素分子共价结合得以降解。第一个泛素分子与蛋白质结合后,可连接另一泛素分子,如此继而形成多泛素链。多泛素标记的蛋白质含4 个或更多的泛素,可被26 S 蛋白酶体识别并降解。Proteasome 是由多个亚单位组成的大分子复合物,是依赖于ATP 的蛋白质降解系统, 大约有40 种相对分子质量为20 000~110 000 的多肽组成两种具有相同酶解活性的复合物:20 S 和26 S proteasomes。
泛素化是级联反应,由泛素激活酶E1 ,泛素结合酶E2 ,泛素连接酶E3 催化。该过程的第一步是ATP依赖的反应,通过硫酯键将泛素的羧基末端甘氨酸与E1 连接。第二步,通过转硫基反应,泛素由E1 转移至E2。第三步,在E3 催化下,泛素由E2 转移至目标蛋白质(底物)  。通过泛素化过程,目标蛋白质上的赖氨酸残基的ε-氨基与泛素末端甘氨酸残基结合。E3分为HECT E3 和RING E3。HECT E3 通过与泛素形成硫酯中间产物从而催化底物的泛素化,而RING E3s 则直接将泛素从E2 转移至底物。随着接连的泛素化在底物上形成了多肽链,在该过程中有时需要特定的多泛素链聚集因子E4。
另一蛋白质分解途径是溶酶体( lysosome) 途径。一般认为长半衰期的蛋白质由溶酶体途径降解。溶酶体运用自噬体(autophagy) 的机制来进行蛋白质降解。自噬体最初是在原核细胞中发现的,当细胞营养缺乏时,胞质内会出现有双层膜结构的小囊泡,这些小囊泡在形成过程中包裹了一部分胞质和细胞器形成自噬囊泡,这些囊泡然后与溶酶体融合形成成熟的自噬小体。溶酶体酸化以激活溶酶体内的水解酶,使囊泡中所含的蛋白质等内含物在封闭的场所内被溶酶体酶降解。
泛素2蛋白酶体途径和自噬体2溶酶体途径均在蛋白聚集体(如huntingtin 蛋白) 的降解中起了很大作用。可溶性的单体形式可通过蛋白酶体途径降解,而聚合体形式则通过自噬体途径降解。
二  蛋白质的错误折叠与聚集:如果保证蛋白质正常折叠的质量控制系统发生障碍,例如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所暴露的表面不能被分子伴侣或蛋白酶所识别,或形成聚合的速度大于被分子伴侣、蛋白酶识别的速度,那些未被分子伴侣保护又未被蛋白酶降解的错误折叠分子就可能发生聚合。到目前为止已发现近20 种蛋白能发生病理性的聚合,形成淀粉样沉淀。蛋白质构型的改变是蛋白质错误折叠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天然构象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卷曲组成,而错误折叠的构象富含β-折叠结构。例如:亨廷顿舞蹈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多聚谷氨酰胺的延长有关,当谷氨酰胺重复序列增长时,可促使蛋白质构型从随机缠绕(random coil) 向β-sheet 转化。聚合体是由反向排列的β-折叠不断增加形成的,α-螺旋/β-折叠的结构转换导致疏水基团暴露而亲水基团埋在蛋白质内部,引起蛋白质分子之间形成交叉的β-折叠结构。β-折叠之间由侧链和主链中的氢键将其连结在一起。由于多肽的主链结构相同,
完全不同的氨基酸序列形成的纤维具有相同的表象,其主要结构是以β-折叠为主垂直于纤维轴。侧链影响了纤维聚集的细节而不是主要结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大家都认为这些蛋白质在淀粉样中心结构中存在有特定模序。最近的研究发现,与疾病无关的蛋白也可以形成纤维,比如肌红蛋白。蛋白质形成淀粉状纤维的能力看似普遍,但不同的序列形成淀粉状纤维的倾向却不尽相同。多肽链在核糖体合成后所呈现的状态取决于不同状态时的热力学稳定性和互变时的动力学因素。对寡聚体(oligomers) 和聚合体(aggregates) 来说热力学稳定性是很重要的参数。如果溶液环境(如pH、温度) 发生改变,侧链间的相互作用则不再稳定,该结构可能会打开折叠并在某些状况下重新聚集。根据现有证据,很可能是轻度的构象变化导致了错误折叠的中间体的形成,由于疏水部分暴露而难溶于水性环境中,不稳定的中间体通过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形成小的亚聚体而稳定,进一步发展形成淀粉样纤维。生物体可在特定的时间和条件对多肽链的状态进行调控,就象细胞内的化学转化一样,后者通过酶来调控,前者通过分子伴侣和蛋白酶降解机制来调控。正如酶功能异常会导致代谢性疾病一样,分子伴侣或调控多肽构象机制的异常也会导致蛋白质构象异常及聚集体疾病。
鞭笞的意思
怀孕做春梦三与蛋白质错误折叠有关的疾病
翻译后的质量控制失败可能导致病理性的聚合 , 到目前已经发现有15~20 种蛋白质能形成淀粉样沉淀, 与人的纹状体脊髓变性病(Creutzfeld2J akob Dia , CJD ) , 老年痴呆症(Alzhemer) , 亨丁顿氏舞蹈病(Huntington) , 帕金森氏病( Parkingson) 和淀粉样蛋白
病( systemic amyloidos) 等病相关.
2-1 蛋白传染子导致的疾病( Prion Dias)
近年来Prion Dias 成为最被关注的疾病之一, 是人的纹状体脊髓变性病(CJD) , 可怕的是它与疯牛病之间的密切联系.CJD 病起始表现的症状为心情压抑、个性改变, 难以控制运动. 这个不可逆的进程导致严重痴呆, 最后死亡. CJD 和Alzheimer 病、Parkinsonps病类似, 也是偶发性和遗传性均有.Prion 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细胞中正常的蛋白质分子向疾病型蛋白质分子的转化, 图  3 表示PrP 蛋白可能传染途径的示意图. 其核心是蛋白质内α螺旋结构向β折叠结构的转化. J ackson 等,成功地研究了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重组人PrP91~231从α结构向β折叠结构的转化。
图3 Prion 感染的可能途径
N : 正常折叠的蛋白质结构; A、B :两种瞬时存在的易聚合的结构状态. A 和B 均只能与同类结构聚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聚合核,聚合核进一步与A 或B 结合使聚合体逐渐增大.
源源不断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疯牛病可以通过食用被感染的病肉而被感染. CJD、Kuru、βSE 这三种疾病都可以通过向猴脑中直接注射感染疾病的脑组织而使猴感染这类病. 最近报道, 将患疯牛病的牛脑注射到小鼠的脑中, 250 d 后, 小鼠就出现疯牛病的症状 . 1999 年9 月25 日在德国Tubingen 召开的有400 人参加的关于prion 病的大会上, 展示了关于prion 研究的最新进展. 但是,对于这类疾病的传播仅由蛋白质构象变化引起的假说(protein-only) 仍有不同的意见 .
什么的童年图4 大肠杆菌中表达的重组人的PrP91~231片段从α螺旋向β折叠结构的转化
2-2癌症( Cancer)
一些癌症是由蛋白质稳定性改变引起的疾病.细胞的分裂是由抑癌物(tumour repressor) 严格控制的. 如果由于突变使在某细胞内的tumour repressor 丧失功能, 细胞将进行不能控制的分裂,最后导致癌症. 现在发现50 %以上的癌症是基因p53 突变引起的, 有些是因为降低了p53 蛋白的稳定性 . 正常情况下, 在细胞被损伤或是显示癌变的倾向时, p53 能使细胞内的自修复系统和谐地工作导致细胞凋亡. 而当p53 非常不稳定, 不能行使正常功能时, 这个安全保证系统不起作用了, 细胞将无限增殖也就导致癌症.
氟水
2-3 肺气肿( emphyma)
常见的肺部疾病, 部分病因是由于肝脏产生的α-抗胰蛋白酶(α1-antit rypsin) 蛋白的突变. 有缺陷的α1-antit rypsin 以错误折叠的形式聚集在肝脏中, 不能执行正常的保护肺脏的功能. 蛋白质积聚在肝脏也引起肝脏的损伤 .
参考文献:
[1 ]周爱儒主编1 生物化学[M] 1 第五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6232
dvd是什么
[2 ]周筠梅  1 蛋白质的错误折叠与疾病[J ]1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0 ,27 : 5792584
[3 ]Teter SA , Houry WA ,Ang D , et al1 Polypeptide flux through bacterial HSP 70 :Dnak cooperates with trigger factor in chaperoning nascent chains[J ]1 Cell ,1999 ,97 :7552765
[4 ]Ewalt KL , Hendrick JP , Houry WA , et al1 In vivo obrvation of polypeptide flux through the bacterial chaperonin system[J ]1 Cell ,1997 ,90 :4912500
[5 ]Dobson CM1 Principles of protein folding ,misfolding and aggregation[J ]1 Semin Cell Dev Biol ,2004 ,15 :3216
[6 ]Ravikumar B , Sarkar S , Berger Z , et al1 The roles of the ubiquitin2 proteasome and autophagy2lysosome pathways in Huntington’s dia and related conditions[J ]1 Clin Neurosci Res ,2003 ,3 :1412148
[7 ]Hershko A ,Ciechanover A1 The ubiquitin system[J ]1 Ann Rev Biochem, 1998 ,67 :4252479
[8 ]朱兴族主编1 神经药理学新论[M] 1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1802202
[9 ] Taubes G. Misfolding the way to dia. Science , 1996 , 271 (5255) : 1493~1495
[10] Perrett S. Misshapes and misfits : protein misfolding and dia.Chemistry & Industry , 1998 , 18 : 389~393
[11] Jackson G S , Hosszu L L P , Power A , et al . Reversible conversion of monomeric human prion protein between native and fibrilogenic conformation. Science , 1999 , 283 ( 5409) : 1935 ~1937
[12] Prusiner S B. Prion dias and the BSE crisis. Science , 1998 ,278 (5336) : 245~251
全国优秀少先队员[13] Balter M. Prions : a lone killer or a vital accomplice ? Science ,1999 , 286 (5440) : 660~662
[14] Janciauskiene S , Carlemalm E , Eriksson S. In vit ro amyloid fibril formation from alpha 12antitrypsin. Biol Chem , 1995 , 376 : 103~109

本文发布于:2023-05-12 19:42: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893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蛋白质   折叠   形成   错误   分子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