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现状及对策的文章6篇 , 欢迎大家参考查阅!
进一步把民族团结进步与自己的业务工作结合起来。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重视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和难点、热点问题入手,切实为他们排扰解难。扎扎实实地办好事、办实事。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的温暖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为进一步贯彻学习中央和我市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精神,更好地做好我市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确保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根据《中共山南市委员会山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南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市实施方案》的通知》(山委〔2019〕91号)文件要求我局紧紧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目标,狠抓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工作。以《实施方案》为重点,不断提高全局职工素质,认真开展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现将我局2020年创建民族团结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指导思想
我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解释,贯彻落实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精神和“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新西藏”的讲话内容,认真学习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内容,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宣传活动,开展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的主旋律,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局面。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创造,团结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目标。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把民族团结教育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结合起来。同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扶贫帮困、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结合起来。
二、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主要内容
1、层层动员,广泛发动。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局认真贯彻学习牢固树立“三个不离开”、“五个认同”和费约果“五个维护”的思想及时组织干部职工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动员,局领导亲自作动员讲话,并作出周密安排部署要求每位党员干部在实践中努力做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的带头人。在全局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2、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解释,同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采取个人自学与单位组织学习、学后讨论、谈体会等多种形式和方法。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为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以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多种行之有效的民族团结活动。不断开展民族团结的新局面,我局以平安山南建设宣传活动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建设、民族工作和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结合我局实际,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既陶冶各族群众的精神生活,又使广大人民群众受到很好的教育。通过典型引路,大力表彰先进,不断推动我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工作向纵深发展。
4、以扶贫帮困为重点。切实为群众大办好事、实事,不断谱写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新篇章。我局全体干部职工始终把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赞歌。开展扶贫送温暖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以实际行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思想。不断推动民族团结向纵深发展。我局党支部、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部署、大张旗鼓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全局职工团结奋进,真务实按照当前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要求,努力为各族群众谋利益。进一步把民族团结进步与自己的业务工作结合起来,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重视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和难点、热点问题入手。切实为他们排扰解难,扎扎实实地办好事、办实事。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的温暖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全心全意为各族人民办好事,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深入的有效途径。是做好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我局全体干部职工,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努力进一步开创我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特别强调“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起来,创新方式载体,推动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广西作为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全区各高等院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必须站在国家高度,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发挥高校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的主阵地和先锋队作用。
一、广西高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广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全国民族团结模范区。高等院校作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对照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广西高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仍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需要进一步深化细化、抓紧抓实,努力补齐创建工作中的短板。
(一)主题还不够鲜明突出。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目标,为我们做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行动指南。特别是《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了创建工作的主题,但我区高校在创建工作具体实践中,围绕这个主题开展工作还不够紧密,挖掘“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的内涵还不够深入,将创建工作主题与壮族自治区的特点结合起来落实方式还不够新颖,不能很好发挥创建主题的引领作用、导向作用。
(二)内容还不够丰富多样。《意见》提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点任务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水平等,并对创建工作作出明确具体要求。但实践中,各高校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内容把握得还不够准确全面,没有紧扣新时代特点丰富创建内容,仅局限于宣传教育层面的老调子、老套路;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没有深入挖掘其中的时代内涵和民族特质,对创建工作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差异性和同一性的认识和把握还不够;特别是在提升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水平、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还没有系统的顶层设计和战略举措。
(三)形式还不够创新鲜活。《意见》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形式作出了明确要求,但在工作中没有抓好结合、整合、融合这篇文章,未能顺应新生代需求,用好信息化手段。在加强教育上局限于课堂上的灌输式教学,在改进宣传上局限于传统“三板斧”,没有很好地针对不同对象和受众特点加强“滴灌式”宣传,在创新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打造网上创建工作平台上成效还不够明显。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还处在原生态层面,主要体现在“三交”活动的规划性和策划性不强,各民族学生日常交往交流均为自发性、习惯性居多,缺少喜闻乐见、生动活泼、入脑入心的活动载体和形式,各民族学生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活动的氛围还不够浓厚。
(四)质量水平总体还不够高。《意见》对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很多高校对如何提高创建工作水平还没有清晰的思路对策。有的还是按照老套路、老观念和旧思维来抓创建,拿不出新思路新举措,想不出新办法新手段,也搞不出新载体新平台新机制。创建工作领域向纵深拓展不够,重心还没真正下沉到院系、班组,在资源分配、力量投入等方面也没有很好地向院系、班级倾斜。在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和示范单位建设上,还没有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没有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爱国诗词示范创建格局。
二、广西高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问题分析
我区各高校积极探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以及在广大学生中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培育和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创建工作日益深入,制约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和提升质量的因素日趋凸显。
(一)缺乏齐抓共管的创建合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开展创建工作在资金资源、人员力量、部门协同等方面受到一定的制约。目前我区大部分高校只有统战部门专职负责创建工作,党(校)办、宣传、学工、团委和各院系等部门配合,但各部门工作人员力量不足,往往疲于应付,特别是在部门协作上,难以形成创建工作的强大合力,基本上处于单打独斗状态。“一把手”负总责的创建工作领导机构和统筹协调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没有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司其职、上下协调联动、师生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创建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二)缺乏坚强有力的创建基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各参与主体具备强烈的政治意识和政策常识。高校开展创建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广大在校学生,但在校学生受到多元化思想影响和自身成长经历的局限,在政治意识、政治立场和政治信仰等方面相对薄弱,因此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强烈,尤其需要在创建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加以引导。同时,广西作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和欠发达后发展地区,一些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经济条件还不宽裕,中小学阶段接受的素质教育不充分不全面,故主动参与创建活动的热情还不够高。
(三)缺乏开拓创新的思路理念。当前,广西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数量日趋增多,民族成分也越来越多,高校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面临的形势越来越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有的高校创建工作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思维。比如,在创建内容上,还局限于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创建水平等内容缺乏系统谋划思考,导致创建工作内容单一单调;在创建载体形式上,还局限于课堂教学和板报宣传,利用新媒体新载体新平台开展创建工作还没有形成气候,实践训练、实践锻炼等新形式还没有标准和规范,特别是让各民族学生踊跃参与的创建方式和活动少之又少,难以适应各民族学生多元化需求;在创建质量水平上,对创建活动的成效重视不够,满足于课程教过了、活动搞过了、会议开过了,没有对创建工作成效进行后期评估。
三、新时代广西高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对策建议
广西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约占全区高校在校生总数的40%。开展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无论是创建内容和途径,还是创建形式和载体,都需要突出民族特点和时代要求。
(一)进一步深化宣传教育。一是构建立体式常态化宣传格局。高校开展创建工作宣传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和特点,要充分结合受众群体集中、认知水平和领悟能力较高、宣传场所固定等实际,立足新时代新要求,跳出传统宣传套路,不断探索宣传工作新思路新举措。要充分用好传统宣传载体,用活新媒体自媒体,构建橱窗、板报、广播、网络等立体式宣传格局,使创建工作宣传有文字、有声音、有图像、有影视,努力营造高校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浓厚氛围,让广大学生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自觉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形成创建工作强大合力。二是构建形式多样的教育平台。打造多种社会实践教育模式,常态化组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红色教育实践和各民族学生交友联谊等活动,深入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边疆地区开展专题调查研究,让广大学生切身学习体验广西丰富的民族风俗文化和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熏陶,不断增强创建工作现实感和有效性。三是拓展宣传教育渠道空间。与时俱进地创建宣传教育专业APP、专题网站以及专用微信公儿童画画作品众号,进一步丰富网络课程、云课堂、微课堂等载体内容,让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随时随地发挥作用,不断扩大影响力和覆盖面。
(二)进一步丰富活动载体。一是开展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活动。坚持以民族节庆为载体,积极推进民族学生的交往交流交融,特别是“壮族三月三”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独特的文化视角、丰富的民族内涵、广泛的民众参与,成为传承和弘扬我区优秀民族传统金狮酱油文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各高校要充分用好“壮族三月三”等各类节庆活动,促进各民族学生更好地交往交流。二是开展系列实践活动。要精心组织创作民族文化精品,充分展示我区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以优秀的文艺作品激励各民族学生共同团结奋斗。三是创新扶贫资助模式。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强结合起来,创新帮扶方式和措施,通过设立专门的少数民族学生助学金、奖学金,以及开设校内勤工助学岗位、让学生参与课题项目研究等途径,大力帮扶少数民族学生,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少数民族学生的后顾之忧。同时,注重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创新创造创业实践等活动,让他们各方面素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三)进一步提升创建工作水平。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高校党委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性,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和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加强学校党委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形成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副书记具体抓,各职能部门及二级基层党组织共同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选树创建工作示范典型。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抓好统筹结合文章,注重强化政策保障,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不断加大培育和选树示范、模范的工作力度,注重向院系和班级基层一线倾斜,充分激发广大师生员工在创建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保障少数民族学生权益。高度重视保护少数民族学生的正当权益,后勤部门要在饮食起居等方面落实好保障措施,教学管理部门要实事求是地评价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成效,学校资有则改之助管理部门要优先帮扶家庭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校园综治部门要切实保护少数民族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建立健全完善的少数民族学生权益保障制度机制,不断夯实创建工作的群众基础。四是加强创建工作考核指导。要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考核,强化教学质量评估,提高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质量水平。切实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年度考核内容,加大绩效考核权重,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
摘要:近年来,海南州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州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坚持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作为统揽全局、引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的总抓手,精心谋划、主动作为,创新推动、载体承带,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工作有声有色,特色鲜明,成效显著。本文针对当前海南州创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尝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创建
【DOI】10.19312/jki.61-1499/c.2017.04.006
青海省委、省政府从青海省情出发,提出“三区”战略,制定出台《青海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实施纲要》,这是推动青海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青海长治久安的固本之策,是提高党在民族地区执政能力的重大举措,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牵引性,是现阶段加快新青海建设的重要抓手。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精神,结合海南州实际,海南州充分发挥“一把手”牵头抓总的作用,加强领导,明确任务,强化措施,积极有为、有的放矢地开展了创建活动。
一、当前创建活动现状分析
1.教育引导长效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仍存在宣讲重点不突出、宣讲对象难集中、宣讲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有的乡(镇)、村(社)和个别机关单位依然存在认识不到位、思想不重視,思想教育引导工作零敲碎打的现象。
2.社会矛盾纠纷千差万别,复杂程度多种多样。这些矛盾纠纷,有的是历史遗留问题,有的是跨地区和部门,有的缺乏政策上的支持和法律上的依据,处理、协调难度较大,不和谐、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等,表明维稳形势依然不容轻视,稳控压力仍然很大。
3.区域特色仍不够鲜明。各地、各部门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盘点了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活动的一些具体工作和任务,进行了责任分工,但对影响当前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活动的突出问题梳理得还不够清晰,重点工作把握还不够到位,推进措施还缺乏足够的力度,存在创建活动与中心工作相脱节的现象。
4.寺院管理干部队伍比较年轻,缺乏政策水平和经验。主要体现在与其工作任务和形势要求不相适应,工作中“难以融入、融入不深”的问题还较突出,寺院管理任务仍然艰巨。
5.“三基”建设方面,宣传动员还不够广泛。由于基层基础工作整体比较薄弱,基层组织不健全、基础工作不扎实、基本能力不够强的问题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来扭转,依法治理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对策
海南州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下一步仍然坚持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活动为抓手,把握重点任务,狠抓责任落实,力争取得更大成效。
1.深入学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握好党的新时期民族工作方针、政策
中央和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我们制定了出了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方针、政策,学习好、领会好、把握好会议精神,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干部群众的首要任务,只有全面正确的掌握会议精神,才能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决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才能坚持和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我们要采取大小会议宣讲、集中讲座辅导、进村入户讲解、个人自学问答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深入学习,统一思想,把各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到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上来。
2.发挥资源优势,积极争取支持和援助,大力推进地区经济发展
海南州有水电、矿产、农牧业、旅游、太阳能等资源优势,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支持,做好资源开放利用这篇大文章,要发挥好对口援南机制,深化与对口援南省市的协作与交流加快地区经经济发展。特别是要争取实施差别化支持政策,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推动城镇化提档升级,使海南州城镇发展更具特色和活力。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契机,推进海南州全方位开放,要注重加强与国内外文化旅游等交流合作。
3.整合资源,严格标准,协同发力,努力提高民生水平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支持州职业教育发展,加强“双语”教育,扶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少数民族特色技能型产业,完善并落实各族群众创业扶持政策。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完善覆盖城乡的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及特困人员供养等社会救助制度,统筹推进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社会福利事业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
4.深化合作,多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促进各民族干部群众和谐相处、融合发展
促进各族群众有序流动,支持州内群众到内地就学、劳务输出、经商等形式走出去。培育并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优化小区安置点、村组楼栋的人口结构,合理配置行政、教育、文化等资源,科学布局宗教活动场所,引导分流“择族而居”和“围寺而居”现状。支持各民族群众联合创业,依法保障各民族婚姻自由的权利,鼓励各族群众节庆互动交流,共建共享美好社区。创建办要与文化、体育、妇联、共青团等成员单位加强协调,紧密合作,多开展一些各民族干部群众都能参加的文化体育活动,增强各民族干部群众融合发展的自觉性。
5.树立信心、培育共同理想信念,增强各民族共同体意识
高举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思想教育引导,用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做到讲得清、道得明、听得进、全覆盖,使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和民族观,讲政治、明是非、守底线、遵法纪。
支持少数民族文艺作品创作生产,积极打造藏绣、石雕等民族特色文化产业。鼓励民汉优秀文化作品互译,加大适合少数民族群众阅读的双语书籍出版力度。实施赛宗寺、石藏寺及宗日文化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抢救保护拉伊、则柔等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抢救、整理、出版和研究工作。
6.健全法规,完善民约,提高管理民族宗教事务能力
深入开展普法教育,积极推进“法律七进”活动,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守法用法,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自觉维护法律尊严,懂得法律面前民族成分无特殊、宗教信仰无特殊、职业身份无特殊,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完善有关民族宗教工作的地方性法规,深入开展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和规范藏传佛教寺院“三种管理模式”。
7.推进创建活动法制化、制度化,使创建活动真正成为落实中央、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有效抓手
按照州委《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实施纲要卖火柴的小女孩图片》的部署,以法制化、制度化推进创建工作纵深发展,在“五个巩固提升”和“五个深入推进”上下功夫见实效,着力落实10个方面20项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八年创先进”的工作目标,实现创建工作常态化。进一步总结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并提升到制度层面加以固化,形成推进创建工作的制度链条和长效机制。
8.落实责任,明确任务,不断切实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坚持创建工作“一把手”责任制,健全州县乡三级创建办协调指导、督促检查、调查研究等运行机制,完善创建考核办法、验收细则、评选表彰等制度措施,保证创建工作力量不减、制度健全、高效有序。
参考文献:
[1]毛翠香.今年我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呈现“六个新特点”[N].青海日报.2010-10-06(001)
作者简介:
雷霞(1988--)女,汉族,青海互助人,中共海南州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学。
今年以来,静宁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中央及省市统战部长(民宗局长)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坚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按照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总要求,深化创建内涵,丰富宣传载体,全面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水平,着力促进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民族宗教事务法治化管理水平,全力维护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为建设富裕美丽文明活力平安静宁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4月8日-9日,平凉市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动员大会及“陇东南民族团结进步巩固区”联创共建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之后,及时传达学习市上会议精神,并先后多次召开统战部长办公会议及部务会议,认真研究市上《创建方案》和《重点任务落实方案》,成立由县委统战部长任组长、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乡镇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静宁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照承接市上分配的工作任务,反复和乡镇部门对接,讨论修改审定《静宁县参与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目标、工作任务和时限要求。4月25日召开县委统一战线工作(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2021年第一次会议,县委书记王晓军出席会议并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重点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会议要求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履行好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责任,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推动,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党委(组)会议研究部署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少于2次,确保民族工作始终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要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纳入巡视巡察的重点事项,纳入民主生活会检查剖析的重要方面,纳入全县干部培训计划,切实提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在党委目标考核和文明单位评选测评中的权重;要坚持宣传教育为根本手段,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树牢“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五个认同”的思想基础。5月7日创建领导小组召开全县参与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动员大会,印发《创建方案》及相关资料,对创建工作做出全面的安排部署。
4月25日召开县委统一战线工作(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
第一次会议,县委书记王晓军出席会议并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出工作要求,对全县各项创建工作
作了全面安排部署。
5月7日,全省第18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视频动员会在兰州召开,县委书记王晓军,县委常委、统战部长王宁香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在静宁分会场参加会议。
5月7日,全县参与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召开
二、丰富宣传载体,营造浓厚氛围。坚持全面动员、全员参与、全域推进,全力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军(警)营、进宗教场所、进两新组织“八进”活动,在全县掀起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事业的热潮。在静宁电视台、静宁门户网、静宁发布等主流媒体和静宁统战公众号大力宣传中央和省市民族宗教工作政策和全省第18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主题。在阿阳路、北环路、中街等县城主街道制作并悬挂“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丝路重镇石榴红,同心共筑中国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标语横幅50余条,对接运管局在270余辆城市公交、出租车电子屏加载“56个民族56朵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坚持党的领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电子标语,向干部群众发送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手机短信3万余条,制作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展牌20个,印制宣传资料5000余册,营造了浓厚的宣传创建氛围,形成了“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方位多途径立体式宣传格局。
三、坚持典型引领,提升创建水平。严格按照全市“1188”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计划,认真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民族团结进步+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文化润心”“民族团结进步+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基层治理”“民族团结进步+生态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宗教管理”“民族团结进步+联创共建”八项行动及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军(警)营、进宗教场所、进两新组织“八进”示范创评活动,年内计划共确定创建各级各类示范典型18个。计划把司桥乡争创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把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争创为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示范基地),把市场监管局、庙川社区、北环路社区、阿阳小学、平凉机电工程学校、德美集团争创为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巩固提升城市社区、德顺小学两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成果。打造站院北巷民族团结进步一条街、南滨河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长廊、教育园区民族团结进步生态示范园区等示范点,全方位宽领域推进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平凉市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提供坚强有力支撑,为“十四五”时期争创全省民族团结示范县奠定良好的基础。创建领导小组建立工作督查考核机制,定期督查和随机抽查,对各乡镇各单位创建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掌握,督促各创建单位认真认领工作任务,严格对照创建指标逐项落实,确保创建工作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确保全县创建工作高标准达标完成。
四、拓展创建载体,深化创建内涵。按照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的总要求,坚持以融入陇东南民族团结进步巩固区为契机,保护与传承创新伏羲文化、成纪文化相结合,充分利用好静宁红色资源,计划打造成纪文化城民族团结主题一个人浪漫公园,计划在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打造集教育、参观、学习为一体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依托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资源,在站院清真寺精心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文化展厅。安排各创建示范点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等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民族联谊交流、互帮互助活动,促进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扎实广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民俗风情、红色旅游等文旅活动,引导各族群众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健康向上、理性平和、科学文明的价值观念和价值情趣。紧扣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扎实开展“为党旗添光彩、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计划在曹务镇店子村实施少数民族发展项目1个,为帮扶的古城镇齐岔村4个社安装太阳能路灯16盏,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群众,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制定举办“石榴杯”讲好红色故事、促进民族团结有奖征文活动和石榴杯”民族团结有奖知识竞赛活动,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持续扩大政策宣传面。共安排宣传氛围营造、宣传月启动仪式、文艺节目展演、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宣讲、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举办“石榴杯”民族团结征文比赛、“石榴杯”民族团结知识竞赛、开展“为党旗添光彩、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尔德节”慰问、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等十项活动,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着力打造“民族工作月”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推进月”,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县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局面。
5月10日市民宗委主任牛维维一行到静宁县专项督查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5月14日,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县政协党组副书记王宁香带领县上考察组到庆阳市西峰区学习观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首先,感谢县委、县政府以及民族宗教部门长期以来对我镇民族工作的关心,并在项目资金安排、工作指导等方面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和帮助。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中课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中课镇地处西盟新县城北面的库杏河流域两岸,东与澜沧县的竹塘、雪林、木嘎乡三个乡相接,南与勐梭镇相连,西与勐卡镇相连,北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达5.93公里,国土总面积313.3平方公里。全镇辖有中课村、班箐村、窝笼村、嘎娄村、永不落村等5个村民委员会共50个村民小组,共有3748户11195人,其中农业户数3439户10596人,占总人口的94.65%。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中课镇牢牢抓住西盟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重大战略机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中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建设为重点,把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和各族人民的脱贫致富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全镇经济社会有了较快发展,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边境安宁、人民安居乐业的喜人局面。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机构,加强领导。为确保我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顺利实施,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常务副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镇属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各村书记、主任为成员的中课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在镇党政办,分管副镇长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二)创新思路,科学谋划。坚持因地制宜和科学布局,从中课镇地处边境山区,社会贫穷、落后的实际出发,结合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要求,在民族经济发展、民族文化繁荣、社会事业进步、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关系和谐五个方面作出示范;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边疆繁荣稳定三个方面实现新跨越。制定了《中课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建设。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建设格局。
(三)结合实际,统筹发展。围绕我县提出的“重点实施五大示范、统筹推进三大工程、积极探索两大创新、着力实现三大跨越”的思路,及时协调、加快推进中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项目建设,以“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协调推进、抓好落实,抓重点、抓亮点、抓试点”的要求,坚持“共建共享”的原则,充分发扬基层干部和各族群众的首创精神,通过努力,打造好中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这一品牌,为全县示范创建工作作出表率。
(四)围绕主题,狠抓落实。紧紧抓住我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机遇,把项目作为促发展、促民生、促和谐的一件大事来抓好。一是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重大意义、政策措施、进展成效的宣传,加强对中课示范镇建设新举措、好经验、好典型的宣传,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方式,使示范建设更加深入人心,为示范建设营造更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示范镇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是明确目标、分解任务,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把每项责任目标具体落实到部门。三是积极争取省、市、县扶持资金,优先向我镇示范建设项目倾斜,与美丽村寨建设项目相结合,整合财政、农业、林业、扶贫等部门资金,立足资源优势,突出产业特色,优化区域布局,强化政策扶持,提高资金使用率和建设效益,确保我镇示范建设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五)组织有序,高效推进。一是紧紧围绕打造特色产业开展创建工作,在项目规划时严格定位重点打造特色优势产业,2015年底,完成兴边富民三年行动计划投资2585万元(省级资金30给你祝福0万元,市级配套资金100万元,县级整合及群众自筹2067.3万元)。省级资金300万共扶持甘蔗种植4500亩、茨竹种植500亩,市级资金100万元共砂仁种植833亩,核桃种植1400亩,实施8公里砂石路建设。二是稳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2016年投资200万元实施嘎娄村二组和永不落村一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三是继续巩固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不断加大对永不落村六组、窝笼村六组的项目管理和建设投入,继续打造成为我镇示范典型。窝笼村六组2016年被上级评为“民族特色村寨”。
三、取得的成效
中课镇紧紧围绕“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为平台,打造了民居有特色、产业强、环境好,民富、村美、人和谐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组。按照“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示范引导、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中课镇积极推进示范创建项目,打造了体现特色发展及民族关系和谐的示范创建工程典型。
(一)民族经济稳步发展。根希腊攻略据我镇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村经济落后的实际,始终注重发展民族经济,夯实发展基础,培植优势产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2016年末,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7696万元,同比增长11.4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53.62万元,增长14.7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018万元,增长11.66%;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7亿元;农田面积26059亩,同比增长0.32%,实现粮食总产量637.04万公斤,同比增长0.47%;橡胶面积12961亩,产量184.41吨,产值151.22万元;核桃面积13474亩,产量6.68吨;甘蔗面积10376亩,榨季产量37481.45吨,产值1630.44万元;生态茶园面积1932亩,茶叶产量152.69吨,产值213.77万元;茨竹面积3079亩;咖啡面积887亩。
(二)民族文化繁荣进步。认真做好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保护工作,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一是加强民族文化阵地建设,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镇目前共有文化活动室47个、农家书屋5个。全镇50个村民小组基本实现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广电网络全覆盖,切实解决了群众活动难、看书难、看报难、上网难等问题。二是深度挖掘民族文化,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全镇目前共有农村民族文化宣传队6支,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3人。创作了《头箍女人》、《中课印象》、《中课随想》等优秀佤族原生态音乐舞剧,并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演出任务,为我镇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投资126万元完成拉勐纪念碑建设,有效推进班箐村二组民族特色旅游点创建工作。
(三)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始终坚持民生为本、民生优先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政策,重点做好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工作,解决少数民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016年,共发放各种救助救济金16.6万元、城乡低保金47556人次5134.26万元、“五保金”23人次4.28万元、养老保险金8932人次76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覆盖率均达99.84%。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导向,强化要素保障,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全面实施完成2508户农村安居工程建设,实现154户530人脱贫出列,完成了一批贫困村、贫困人口的产业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我镇林地面积368379亩,森林覆盖率69.59%。围绕建设中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的总体目标,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牢牢把握“在保护中促发展、在发展中促保护”的总体思路,在加快建设中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的同时,同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项目,2016年,共完成中低产林改造1299.4亩、专项规划造林596.8亩、退耕还林补植补造100亩,完成沼气池456口,发放节柴灶150台,兑现各项林业惠民资金134.36万元;同步推进乡村亮化、绿化、美化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民众生活品质进一步提升。2016年中课镇被评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
(五)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不断壮大。中课镇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工作,坚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干部路线,始终把建设一支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作为长远大事来抓。目前,中课镇党政机关共有少数民族干部职工40人,占全镇干部职工总数的78%;少数民族科级干部8人,占全镇科级干部总数的67%;少数民族公务员18人,占全镇公务员总数的72%;少数民族干部比例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基本相适应,达到了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
(六)民族关系更加和谐。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中课镇在县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始终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与弘扬阿佤民族“拉勐”精神结合起来,提出了“忠诚、团结、奋进、和谐”的新“拉勐”精神,进一步夯实了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在全镇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逐渐融入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2016年,我镇共开展各类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宣传8次,1700人次参加。在全社会弘扬“维护民族团结光荣、损害民族团结可耻”的良好风尚,为我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存在的困难和下一步打算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县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镇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使边疆民族团结进步,促进边疆繁荣稳定,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同时,我们也清楚的认识到我镇在推进示范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能力和作用不明显;二是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民生问题备受关注;三是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薄弱,农民增收渠道单一。四是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筹措难、落地难的瓶颈尚未有效破解。由于我镇财政困难,示范镇建设资金投入能力有限,加之县级部门资金用途及下达项目时间不统一,整合资金存在一定困难。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克服不足,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完善中课示范镇建设措施和工作机制,立足于用实际行动,推动中课示范镇建设。一是紧紧围绕民族经济发展、民族文化耳朵痣繁荣、民族教育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关系和谐五个方面作出示范性作用,全面推动中课示范镇建设取得新突破;二是加强宣传,进一步调动全镇力量参与示范建设,同时,加强对典型经验的收集整理并积极开展宣传;三是抓好示范点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嘎娄村二组、永不落村一组两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以点带面,为全镇做出示范;四是进一步加大产业培植力度,坚持把培植壮大特色产业作为示范建设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在突出产业特色,增强产业竞争力、支撑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上下功夫,增强示范镇建设发展后劲,为中课镇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为认真贯彻落实师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对各单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检查验收的通知》(师市党统明传〔20-〕19号文),按照国资公司安排,现就我单位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认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加大了对创建活动的宣传力度。一是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宣传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促使本单位各级干部主动参与到创建活动之中。二是利用各种会议对职工进行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通过宣传海报、LED屏的方式,提高了职工开展创建活动的透明度,使创建活动有效地在本单位开展,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二、在创建活动中,我单位始终围绕祖国的统一,以民族团结稳定为主题,在创建活动中切实依法维护了少数民族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了民族的团结与稳定,由于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少数民族职工参与社会各项经济活动日趋频繁。
三、为使创建活动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我单位将继续做好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工作,依法切实地维护好少数民族同胞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工作,为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繁荣,全面实现小康奠定好基础。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机遇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总结本文发布于:2023-05-11 14:21: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873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