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如何进行

更新时间:2023-05-11 00:19:49 阅读: 评论:0

翻转课堂如何进行  
摘要:
    本文就如何开展翻转课堂提出讨论,采取自主学习基本模式,以课程开发,课前学习,课堂内化,测试与反馈,研讨与总结为主要思路。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学习模式  微视频
正文: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
如何开始翻转课堂呢?根据林地公园高中的经验,总结了下面的步骤:
    这一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核心是以学生为核心,教师则升格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和学习伙伴。在这一模型中,学生和教师教学相长,系统呈现为可以得到反馈的过程。
1、课程开发
    在翻转课程开发实践中,当视听刺激基本保持同步的时候,大脑处理视神经传达的信息与处理听神经传达的信息基本上是一样的,因此,大脑处理信息显得比较容易,学习者容易在观看微视频的时候形成深刻的印象,这有助于大脑理解、分析、处理信息,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显然,视听协同作用能提高学习绩效。好的微视频无一不是很好地处理视听一致性的问题,使视听觉协同作用,互相促进,让大脑反映得轻松自在,事半功倍。
   再看那些违反了视听一致性规律的微视频。当声波循序刺激听觉器官的时候,文字、图片等视觉信息不是一一循序地配套出现,而是两行、数行或满满一页地并现,使一个大脑同时要处理不同步的信息,产生视觉与听觉顾此失彼,信息互相干扰。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学习者主观非常努力,客观学习效果也只会事倍功半。严重的话,可能什么认知都难以建立。
要想设计一节好的微课(微视频),我认为,首先要了解微课的定义和作用:
(一)、了解微课的定义及作用
    1、微课是指利用5-10分钟时间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例题、作业题、或教学经验的一种微视频。
    2、微课的作用:启惑、解惑而非授业,用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在线教育,不能代替课堂新知识的教学。
(二)、选择和分析处理知识点
    一节微课能否设计得好、教学效果佳,知识点的选择和分析处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设计每一节微课时,我首先慎重选择知识点,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使它们更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学习起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通常做到如下几点:
    1、知识点尽量选择热门的考点、教学的重点、难点。
    2、知识点的选择要细,十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
    3、知识点要准确无误,不允许有文字、语言、图片上的知识性错误或误导性的描述。
    4、要将知识点按照一定逻辑分割成很多个小知识点。
2、课前学习
(一)、教师的准备
    教师在学生上课之前,一定对视频很了解。并且,教师最好先单独背课,背课后再观看视频。了解视频的教学流程与自已设计的教案区别,找出视频中需要补充的知识点,强掉的知识内容,对学生看完视频后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设定答案。
(二)、学生的准备
   于是,他们创新了教学方式,预先为学生录制在线视频课程,在上课前一天晚上,学生可以通过网上、或者U盘、DVD观看教学视频和PPT,可以多次暂停,倒带,做笔记或阅读。第二天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科学实验和讨论。教师鼓励学生自带数字化设备到学校,根据自己的学习步调进行个性化学习。教师在教室巡回,回答问题、监控实验、探讨更深的内容,并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这跟传统的“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方式正好相反,所以被媒体称为“翻转课堂”,并迅速流传开来。
三、课堂内化
(一)、自主学习“翻转课堂”模式
    该模式强调任务驱动,问题导向,要求学生根据预习任务学会结构化思考,由浅入深逐
步形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师学会制作和上传教学视频,善于运用专题学习网站,善于组织交流学习成果,善于在聆听中发现学生思维脉络,学会智慧指导学生,并且在课堂上对需要帮助的学生作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该模式容易上手,使初涉“翻转学习”(Flipped Learning)的师生快速发现其优越性。
(二)、协作探究“翻转课堂”模式
该模式同样强调任务驱动、问题导向,是一种基于项目的学习。要求学生能选择探究课题和研究方式,或根据课题或情境选择研究方式;通过小组观察、记录、数据分析等手段从事意义建构;学会平等讨论问题,发展交往能力;在思想碰撞、迁移、联想中激发智慧;形成解决问题的信念、方法和毅力;并通过展示,深化学习成果,享受成就。要求教师善于策划协作探究的主题;善于指导而不是直接要学生怎么做;善于观察、总结、组织交流讨论;善于激励学生探究热情。
四、测试与反馈
他们创新了教学方式,预先为学生录制在线视频课程,在上课前一天晚上,学生可以通过
网上、或者U盘、DVD观看教学视频和PPT,可以多次暂停,倒带,做笔记或阅读。第二天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科学实验和讨论。教师鼓励学生自带数字化设备到学校,根据自己的学习步调进行个性化学习。教师在教室巡回,回答问题、监控实验、探讨更深的内容,并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这跟传统的“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方式正好相反,所以被媒体称为“翻转课堂”,并迅速流传开来。
    当课堂教学开始的时候,我们惊喜地看到,新授课俨然像是复习课,一开始就检测自主学习成效,难点问题由学生小组协作研讨、交流,把课堂改造成作业、检测、协作研讨、深度拓展的内化知识的场所。
    从上图可见,学生至少综合采用了阅读、讨论、实践练习和向其他人教授/对所学内容的立即运用等四种方法。展示课,就是属于向其他人教授/对所学内容的立即运用的方法,学习质量的提升就是应有之义了。
    在班上,每个班都有几台计算机。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学生都可以随时上网查资料。上课时,一旦学生对老师所讲有疑问,或者老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太清楚,师生马上可以上网找正确答案。这种方法有效地防止了老师照本宣科的弊端。
    老师做的课件可以从网上找到,不会的知识点可以在网上找到答案,那么老师在课上的作用是什么?答案是:服务者。让老师服务于学生,把过去的大锅饭,变为点菜制,让学生学会独立表达。
    有人质疑,这种教学方式是否能让老师知道哪些同学掌握了知识,哪些同学没有掌握。老师们有一个办法:看展示率,就是看每个同学的表现。在分学习小组时,老师也有意把学习差异较大的学生分在一个组,这样一个组里每门功课都有强人,每个人都要承担一门课的小组把关人。
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要目标的新课程改革在推行过程中,尤其在高中遇到了许多阻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校害怕学生成绩下降、高考录取率降低。但实验证明,采取了翻转堂模式的学校升学率没有降,反而升了。
五、研讨总结
   从“翻转课堂”的最初创意来看,结构和模式的翻转源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思考,其结果不仅创新了教学方式,而且撼动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的根基。从技术促
进教育变革的功用来看,“翻转课堂”基于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在形成“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学生(tech-savvy students)”的基础上,把学生灵活运用数字化设备作为学习过程的组成部分,鼓励学生自带数字化设备到学校,根据自己的学习步调进行个性化学习。如果没有高技术素养的教师和学生,就不可能有“翻转”教学结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可见,信息技术已经远远突破“辅助教学”的概念而成为教育不可或缺的工具和要素。
    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主体始终是学生。学生接受测评,学生协作研讨,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教师的职能是设计、组织与指导。教师在课前的工作重点是吃透教材,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单》和精心制作微课程;课中的工作重点不是讲课,而是组织、巡视、指导,以及与学生共同深度拓展。她们不再是演完“教案”程序的“演员”。由此看来,只要方法得当,由“演员”型教师向“导演”型教师的转型并不是不可企及的。
    因此,“翻转课堂”实验需要遴选教学基本功好、有心理学悟性、通晓网络环境下可视化教学特点、善于运用教育技术的教师担纲,同时迫切需要加快“翻转课堂”师资培训。
这种“翻转课堂”极有可能成为传统教学方式的终结者,创意这项教学改革的教师也将成为
旧的教学方式的掘墓人。尤其是在关注教育公平、公益的时代,“翻转课堂”为方兴未艾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在“翻转课堂”的实践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可以充分发挥其“云服务”功能,支持自主学习、教育均衡和个性化发展,为“翻转课堂”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让传统的电教手段在“云服务”时代焕发新的活力,成为支撑教学管理智能化,主体发展智慧化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金陵叙事.KhanTED的演讲和与比尔∙盖茨的对话 [EB/OL]./s/blog_6b87f20601011vo4.html2012-08-05 /2112-10-05
[2]黎加厚主编.新教学目标分类学概论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194-200
[3]李敬川,王中林,张渝江.让课改的阳光照进教育的现实[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16-18
[4]金陵叙事. 构建适合学校应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EB/OL]./s/bl
og_6b87f20601011mcp.html2012-07-25 /2112-10-15

本文发布于:2023-05-11 00:19: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811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学习   教师   课堂   翻转   教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