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信仰与汉英“死亡”代用语
作者:袁晓红 戴卫平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8年第03期
摘要:汉语和英语中都有大量的代用语被用于掩饰“死”这个人类最基本的客观事实。本文从宗教信仰方面探讨中英文化的生死观,解读汉英死亡代用语的生成。
关键词:死亡 宗教 代用语生成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对“死亡”这个概念和词本身进行乔装、隐晦。对“死”的避讳,给人印象最深刻的首推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用cead to think和gone to sleep but forever将马克思的去世比作“停止思想”和“永远安详地睡着了”。林肯总统在葛底斯堡所做的著名演讲中用final resting place婉指“墓地”,用gave their lives婉指“牺牲、战死、阵亡”。莎士比亚在《恺撒大帝》中说恺撒是被put to death;在《麦克白》一剧中把死亡说成是surcea、taking-off;在《哈姆雷特》中将die说成是sleep和shuffle off the mortal coil(摆脱人生的羁绊,大解脱)。
从人们的社会心理上来讲,认为谈及死是不吉利的。在汉、英语言中都有大量的代用语来掩饰死亡这个最基本的客观事实。因为死是一种不可抗拒的生理现象和社会现象,而死亡又是一种不幸,因此,人们在死亡面前感到一种不可解释的超人的力量。由此,对死亡产生了恐惧和禁忌,进而导致代表死亡的语言符号成为禁忌语。在不得不提及死亡的场合,为了避讳,人们便使用另一种语言符号来代替被禁忌的语言符号,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各种语言中都大量存在与死亡有关的代用语。但无论什么代用语都一定要确实和死这种现象有某种意义上的相似性(尽管这些联系看上去是人们加上去的)。代用语就是隐喻中的相似概念之间的映射,只不过是一种反向映射。本文从宗教信仰方面探讨中英文化的生死观,解读汉英死亡代用语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