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更新时间:2023-05-10 15:33:27 阅读: 评论:0

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肖伟忠
汪锡华
韩东华
摘要!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214例,根
据是否伴有代谢综合征分为代谢综合征组116例(MS)和非代谢综合征组98例(n MS)。结果M S 组脑梗死
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复发率和死亡率均显著高于n M S 组脑梗死;M S 组脑梗死的C 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
尿酸和空腹胰岛素水平也显著高于n M S 组脑梗死。结论代谢综合征影响脑梗死预后,代谢综合征与脑梗
死的危险因素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脑梗死;危险因素;预后
中图分类号:R 74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1X(2011)01004603
C li n ica l ana lysis of pa tien ts w ith cer eb ra l i n fa rc ti on co m p lica ted w ith m e taboli c synd ro m e .XIA O Wei zho ng,
W A NG X i hua,HA N Dong hau.Depart m ent ofNeurol ogy ,the Nanhui Branch ofHuashan H osp ita lAffiliated to Fudan Un i versity,Shangha i 201300,Ch i na C or r espond i ng au thor :
XI AO W e i zhong
Abstra ct !
O bjective
To exp l ore cli n i ca 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 it h cerebra l i nfarcti on (CI)co mplicated
w it h metaboli c syndro m e (M S).M ethod s
214pa ti en ts w it h cerebra l i nfarctio n were lec ted .The pati ents were
d i vi ded i nto t wo groups according toMS diagnosti c cr iteria :m etabolic sy ndro m
e group (MS ,n=116)and non m etabolic sy ndro m e gro up (n M S ,n=98).R esu lt
The neu rol ogical defic i t scores ,rate of recurrence of cerebra l i nfa rctio n and
m orta lity inM S group were si gn ifican tly h i gher t han t ho i n n MS gro up ;the C reactive prote i n ,fi bri nogen ,ur i c aci d and fasti ng blo od i nsulin leve l in MS gro up were si gnifi cantl y h i g her than tho i n n MS gro up .Conclusi on
M etabolic
sy ndro me afl acts t he pro gnosis of cerebra l inf arcti on ,me tabolic sy ndro m e could have re l ati on to certa i n factor of cerebral i n f arcti on .
K ey wor ds !
M etabolic syndro m e ;Cerebral i n farc ti on ;R i sk factor ;Prog nosis
作者单位3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南汇分院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 me ,MS)是以多种代谢性疾病集结出现为临床特征的一组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临床症侯群,是多种代谢因素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MS 包含的多种代谢异常在脑梗死患者中经常合并存在,而这些代谢异常又都是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该综合征已成为目前临床医师关注的热点。最近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城市社区20岁以
上的成年人中MS 的患病率为14%~16%[1]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MS 与脑梗死密切相关,MS 患者脑卒中的危险性及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均较非MS 患者明显增加[2]
。我们根据脑梗死患者是否伴有MS ,比较有MS 和无MS 两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MS 与脑梗死病情程度和预后的内在关联性,为脑梗死的防治工作提供临床依据。
资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和分组方法
收集入院的214例脑梗死患者,男性128例,女性86例,平均年龄6912岁,脑梗死诊断依据参照1995年10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研讨会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并经头颅CT 或MR 扫描后存在责任病灶。根据我国最新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将脑梗死患者是否伴有MS 分为MS 组(116例)和n MS 组(98例)。MS 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4年修订的最新标准,符合以下4个组成成分中的3个或全部者:(1)超重或肥胖体质指数%25kg/m 2
,(2)高血搪:空腹血糖>6.l m mol/L ,及/或糖负荷后血糖>7.8mmol/L ,及/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3)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及或已确诊为高血压并治疗者;()血脂紊乱空腹总胆固醇水平>L ,及或空腹血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男性<L ,女性<L 。
:20100:/140/90m m Hg /4:1.70m mol//0.9m mol/1.0mmol/
2.观察指标
均在脑梗死入院后次日采肘静脉血,采用临床常用的方法分别测定血中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尿酸和空腹胰岛素水平。入院后分别由2位神经内科主治医师按1996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能力状态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取两位神经内科主治医生为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的平均分;依据脑梗死的复发情况统计脑梗死患者的复发率;随访统计脑梗死发病3个月后的死亡率。
3.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 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按x2检验进行数据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脑梗死患者中MS的发生比例
在214例脑梗死患者中伴有MS者116例,占54.21%;n MS的脑梗死患者98例,占45.79%,显示脑梗死中伴发MS者比例较高。
2.MS对脑梗死患者病情轻重、复发风险及预后的比较分析(表1)
表1两组脑梗死患者病情轻重、复发风险及预后比较分组(例数)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复发率(n)死亡率(n)
MS组(116)16.765.35*33.6%(39)**19.8%(23)*
n M S组(98)12.323.4116.3%(16)12.2%(12)注:与n M S组比较,**P<0.001,*P<0.05
MS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复发率、死亡率均显著高于n MS组脑梗死患者(P<0.05)。
3.MS对脑梗死的相关性指标的影响(表2)
表2两组脑梗死患者相关生化指标的比较分析(x s)
分组(例数)C反应蛋白
(m g∕L)
空腹胰岛素
(m I U∕L)
纤维蛋白原
(g∕L)
尿酸
(mmo l∕L)
M S组(116)14.262.11*17.22.6**3.60.52*5.721.26* n M S组(98)9.681.5411.21.72.90.454.461.14注:与n M S组比较,**P<0.001,*P<0.05
MS组脑梗死患者相关性指标C反应蛋白、空腹胰岛素、纤维蛋白原和尿酸均显著高于n MS组脑梗死(P<0.05)。
讨论
国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MS在我国成人中患病率已高达~6%,糖尿病患者中高达6~%,患病率随年龄
增长而增加。MS患者最常发生的致命后果是心脑血管事件,而不仅仅是其包含的各种危险因素本身的症状[2]。Lso maa等[2]发现MS患者脑卒中的危险是无MS者的3倍,且死亡率增加5~6倍;Wang 等[3]报告43%的脑血管病患者伴有MS,证实MS患者脑梗死的风险增加3倍,病死率也明显增加。
关于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研究,已往大多强调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肥胖等某一因素的影响,而MS 所聚集的各构成要素均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叠加作用最终导致脑梗死发病率、复发率、死亡率的增加。本研究显示脑梗死伴有MS的患者较不伴MS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高,病情趋于严重;同时脑梗死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均显著增高。在2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伴有MS者116例,占54.21%,提示MS在脑梗死患者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MS组脑梗死的复发率高达33.6%,而非MS组仅16.3%(P<0.01),表明MS不仅增加了脑梗死的患病率,而且增加了脑梗死复发的风险。W ang等[3]报告MS增加脑梗死的发病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MS已累及了24%的成人(20~70岁),而脑血管疾病易患率是正常人的2倍,并且MS患者的脑血管病的致残率、致死率明显高于n MS者,这可能是因为MS各构成要素都是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它们相互作用,更增加了脑血管疾病的相对危险度,因此,MS的这四项指标被专家称之为#死亡四重奏。各危险因素协同作用减弱机体抗氧化能力,直接损害内皮细胞,造成动脉壁损害;而且高胰岛素血症直接刺激动脉内膜下平滑肌细胞向内膜下迁移,细胞内脂质沉积,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动脉壁破坏、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均可促进血栓形成,最终导致脑梗死[4];同时MS 加速了脑动脉淀粉样硬化进程,且动脉淀粉样斑块的不
稳定性增加,易形成多灶梗死及大灶梗死,增加脑水肿,致使脑损害严重,故伴有MS的脑梗死患者无论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n MS患者高[5]。
MS组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空腹胰岛素、纤维蛋白原和尿酸均显著高于n MS组脑梗死患者,其中空腹胰岛素水平增高是其核心环节。本研究显示脑梗死伴有MS者的确存在着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现象;同时还伴有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尿酸水平明显升高,提示MS患者除了自身构成要素的危险因素外还具有引发脑梗死的其它始动危险因素。空腹胰岛素水平增高促使纤维蛋白原和尿酸含量明显升高,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反应蛋白是由I L6刺激肝脏产生的急性期反应蛋白,反应蛋白与纤维蛋白原、凝血纤溶系统存在密切联系,反应蛋白的增高可激
141080
C
C
/C
活凝血/纤溶系统和血小板功能,促使血小板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6]
纤维蛋白原能影响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和血管内皮功能,其水平增高可引起血浆粘度增高,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可促进红细胞聚集,使血流速度减慢,促进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另外,纤维蛋白原直接整合进入动脉粥样硬化损害部位后可转变为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与脂蛋白脂酶连接并吸附更多的纤维蛋白原,还可刺激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病程[7]
。尿酸在体外可增强血小板的聚集,尿酸盐结晶既可激活血小板,又可在血管壁沉积,并能激活凝血系统,促进凝血过程;还可直接损伤血管内膜,诱发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有增加动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易导致脑梗死;此外,血尿酸水平还与脑血管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如肥胖、脂代谢异常和糖代谢紊乱等相关。同时随访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比低尿酸血症者高2倍,且危险性随尿酸水平的增高而增加,认为高尿酸血症是脑梗死较强预测因素和独立危险因素
[8]。
由于MS 治疗尚无统一标准,目前重点以MS 个体患者具体代谢异常的构成要素和异常程度进行防治。
MS 的高患病率将预示脑梗死的发病率及病死率的增加,因此,预防脑梗死应从预防MS 开始
[9]
MS 在我
国脑梗死患者中的患病率较高,一方面MS 可能是脑
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另一方面MS 可能与脑梗死的其它相关危险因素存在内在关联。因此,预防和控制MS 及其构成要素有着重要的临床和公共卫生学意义,
对防控脑梗死的发生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考文献
[1]
孙冬玲,顾东风.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及其流行病学.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6,40:331334。
[2]Lso m aa B ,A l m gren P,Tuo m i T ,et a.l Card i ov ascularm orbid i ty and m ortality asso ciat ed with the m etabolic sy ndro m e.D iabetes C are ,
2001,24:683689.
[3]Wang J ,R uotsal ai n en S ,M oilanen L ,et a.l The m etabo li c sy nd ro m e
p red i cts i nci den t stroke :a 14year foll o w up st udy i n el derly p eo p l e i n F i nland .Stro ke ,2008,39:10781083.[4]
To wfi g h i A,O v b i agele B .M et abo li c s yndro m e and stro ke .Cu rr Diab R ep ,2008,8:3741.[5]
C ro n i n S ,Kell y PJ .Stro ke an d the meta bolic s y ndro m e i n po pulat i o ns :t he chall enge a head .Stro ke ,2009,40:34.
[6]
Y aro n G ,B rill A,D ashevs ky O,et    a.l C reactiv e Protei n pro m otes p latelet adhesi on
to endot h eli al cells :
a Potent i al path way
i n
atherot h ro mbos i s .Br J H ae m at o,l 2006,134:426431.[7]
Zo rio E,Gi l abert E stell s J ,Espana F ,et a.l F i bri nolysis :t h e key to new pat h o genet icm echan i s m s .CurrM ed Ch e m ,2008,15:923929.[8]
Cha m orro A ,Obach V ,C erv era A ,
et a.l Prog nostic s i g n ifi can ce of
u ri c aci d ru m co n cen trati on i n patients w it h acu t e i sche m i c stroke .Stro ke ,2002,33:10481052.[9]
O l n M H,
H ann T W,
C hristenn MK,
et    a.l
I mpact of the
m etabolic s yndro m e on the pred ict i ve val ues ofn e w ris k m arkers i n the general pop u lat i o
n .J H u m H y perten s ,2008,22:634640.
(20100515收稿)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及药物干预效果
王庆松
李从阳王俊向阳
摘要!目的
调查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抑郁发生率并观察药物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汉密
尔顿抑郁量表(HA MD)对64例ALS 患者进行测评,对伴有抑郁的不同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的患者进行评分比较,并对其中30例患者行抗抑郁药物干预,1个月后再进行量表测定。结果
64例ALS 患者中有60例
(93.4%)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不同性别及年龄组的ALS 患者HA MD 得分无显著差异(P >0.05),但文化程度较高的LS 患者抑郁程度显著高于文化程度较低的LS 患者(<),3例伴有抑郁的LS 患者在接受抗抑郁药物干预个月后其抑郁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绝大多数LS 患者合并抑郁,合理药
作者单位63成都,成都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
A A P 0.010A 1P 0.01A :1008

本文发布于:2023-05-10 15:33: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795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脑梗死   患者   动脉   代谢   因素   临床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