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3期总第577期
ENGLISH ON CAMPUS
【摘要】变译理论是一种应用型的翻译理论,译者通过变译的手段能满足读者的特殊需求,使译文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文化负载词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深厚文化底蕴的体现,在对外翻译和宣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变译理论为指导,探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可使用的翻译策略,以期减少读者在理解上的偏差,准确传播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关键词】变译理论;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
【作者简介】梁嘉颖(1998.12-),女,汉族,广东广州人,广东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毛妙维(1979.07-),女,汉族,湖南平江人,广东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基金项目】2020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粤港澳大湾区红色经典故事的翻译和传播——以‘红色三杰 ’的故事为例”(项目编号:S202010566083)的研究成果。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有助于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和传播中国声音,能够让海外读者认识中国故事的真实内容和了解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国内文化负载词翻译的文献不少,比如吕晓华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研究《红楼梦》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景芳从语域理论视角研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李莉在翻译美学视角下
研究古代典籍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程若楠从关联理论视角出发研究《红高粱》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肖文琪以《围城》为例从认知翻译观角度研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等等。但是,变译理论指导下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的文献很少。黄忠廉教授从读者和译者角度出发,提出“变译理论”,该理论要求译者使用增、减、编、述、缩、并、改这几种变通手段处理原文,使有效信息更好地传播。变译理论不仅对于我国的翻译有指导意义,也是“走出去”国策的新突破。
一、变译理论
黄忠廉教授将变译定义为译者根据特定读者的特殊要求,使用扩充、取舍、浓缩、阐释、合并、改造等变通手段,摄取原作内容的翻译活动。变译理论具有特殊性和实用性,针对特定群体而进行翻译,对原文进行取舍,基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进行调整翻译,对原文信息进行有效的再次传递。变译理论中的变译方法有11种,分别为摘译、编译、述译、缩译、综述、评述、译述、译写、改译、阐译和参译。
变译是相对全译而言的,全译除了在内容上与原文保持高度一致,在文体、风格和形式等方面也力求相似,不能满足读者对阅读的多元化需求,也给译者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而变译则是为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译者对原文进行变通,译文在中心思想上与作者保持一致,只是呈现方式有所不同。
二、 文化负载词的语言特点
文化负载词,指表示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这些词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负载词的语言特点如下:
1. 常用四字成语。如“内忧外患”“溘然长逝”“鞠躬尽瘁”“月光清酒”等。这些成语使文章更加富有文化底蕴,使句子更铿锵有力,或使语言更加优美。
2. 引用诗词。如“霸气已沉文物改,云流垂尽管弦凄”“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等。引用诗词可锦上添花,使文章更具魅力。
3. 使用含比喻的词语。如“瓜分豆剖”形容国家四分五裂,“虎豹横行,豺狼当道”形容人无恶不作。这些词语可使内容形象生动,使语言富有感染力。
4. 运用缩略语。如“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北李南杨”,这些缩略语简洁便捷,可提高表达效率。
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负载词对我们来说不难理解,但是海外读者未必就能准确够理解其意思,对外交流和传播造成一定的困扰。所以,译者要采取别的策略进行翻译活动,不能完全忠于原文,而是要在结构和表达上进行一定的调整和变通,使译文能够准确传达原作者的意图。
三、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1.文化负载词翻译与英汉表达差异。文化负载词的对外翻译是讲好中国故事对外宣传的方式,而对外宣传的受众群体主要是海外读者,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影响着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所以译者在翻译时需要综合两种语言的文化和表达。在英汉表达差异上,汉语表达重在传达意思而不重在句式结构,而英语依靠的是语句的结构关系,结构和语义关系是对应的。汉语在语言表达时,主语多为具有行为动作的施动者,因此汉语频繁使用主动语态;而思维方式不同的西方人在表达时,主语常为行为动作的结果或承受者。文化负载词涉及的文章短句较多,且多为无主语句子,句中和句间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词语,逻辑关系不清晰,所以译者在翻译时不能只采取直译的方法,而是要理解篇章并理清楚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使用多种变译手段,如增译、减译、编译等翻译策略进行综合翻译,使篇章结构更加紧凑,译文更符合英语的习惯表达,达到想要的传播效果。
英汉的语言使用习惯和表达差别很大,对信息的再次传递不能拘泥于原文,而要考虑译入语的表达习惯,使目标读者能够接
变译理论指导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文/梁嘉颖 毛妙维
243
244
2021年33期总第577期
ENGLISH ON CAMPUS
受和理解译者所呈现的译文,以克服文化和思维上的差异问题。本研究以杨匏安故事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为例,在变译理论指导下就翻译文化负载词的方法和应用进行讨论和分析后,提出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2.变译理论在文化负载词翻译中的应用。增译是在英汉表达
不同的情况下,增加必要词语,以符合译入语的习惯,使译文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吸收,在中译英时,为符合英语表达,必要时增加主语、宾语以及连词等,对于具有中国特色的负载词,就可以进行阐述,使读者理解其意思。减译是删除原文中读者没必要了解的内容,这些内容与原文中心思想关系不大,删除多余、冗杂的修饰词和细节,对原文进行合理取舍,有利于把信息的价值突显出来,以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编译是译者根据不同的需求,在保持原文意思的前提下,对内容繁多,篇幅较长的材料进行重新整理和编排,包含语序调整等翻译技巧。编译保留重要信息,删除修饰性语句和细节等,以使原文更有逻辑、更流畅,所得到的译文也更有助于信息传达。
例1:
原文:霸气已沉文物改,云流垂尽管弦凄。
译文:The former glory is gone and things have changed, and the clouds hang down with the sad strings.
前半部分的“霸气”在这里是指过去的辉煌,此处采取增
译,增加“former”,使得语意表达更加完整,读者更容易理解原作者的意思。后半部分增译“with”连接了“云流”和“管弦”,“云流垂尽”作为主谓部分,“管弦凄”用“with”的介宾短语表示。
例2:
原文:位卑未敢忘忧国。
译文:He was humble, but never forgot the responsibilities on his shoulder for his nation.
原文中没有主语,可根据上下文判断主语,故增加主语
“he”,如果不将主语加上而直译,就分不清主语是谁。其次,从这句话的语意可以看出,前后有转折
关系,补充完整即“位卑而未敢忘忧国”,也是就在翻译时,要增译“but”。理
解原文后知道,“忧国”体现的是责任,所以译文中增加“the
responsibility on his shoulder”将语义表达完整。
例3:
原文:公忠不可忘。译文:I couldn't forget my loyalty to the revolutionary cau.
“公忠不可忘”是杨匏安对革命事业忘我牺牲的体现,
是他所写的词。首先,原文中没有主语,在翻译时要增译补充主语“我”。其次,翻译时进行语序调整,即“不可忘”的是“公忠”。而为使语意更加完整,增译“公忠”的对象,也就是“革命事业”,即译为“I couldn't forget my loyalty to the revolutionary cau.”。短短的五个字,通过增译和编译手段进
行翻译,使译文更贴切原文意思,准确传达作者意图。
例4:
原文:故乡回首战云深,漏刃投荒万里临。余日可消行坐
卧,感怀休问去来今。江南有梦迷蛮瘴,海外何人辨雅音。自笑身闲心独苦,当头皓月伴微吟。
译文:My hometown was suffering from war while being
looked back on and the lost weapon is facing a thousand miles cour. The rest of the day flies by living, and feelings touches it but cannot e the future. Stuck in dreams in Jiangnan,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people overas can hardly identify the original sound. I can only laugh at mylf indulging in pain, under the moon releasing a sigh.
这首词是杨匏安写的《十一月既望泊舟星架坡港》,表达
了他忠于党、忠于革命事业的赤子之心。第一句在故乡前面增译“我的”,“漏刃投荒万里临”减译掉“投荒”这一细节。第二句“行坐卧”编译为“living”,前面增译“by”作为目的状语。第三句将“迷蛮瘴”编译为“stuck”,使用非谓语,作为后面“海外何人辨雅音”的状语,而“江南”进行了阐释,补充译为“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读者准确理解。最后一句增译“沉浸”,即“indulging”,将作者的情感更准确地传达出来,后接介宾短语和现在分词作为状语,作为伴随动
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负载词的语言特点以及英汉表达的差异是
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采取变译理论的主要原因。变译理论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具有指导性,能够使译者在翻译时考虑读者的特殊需求,以读者为中心,采取增译、减译和编译等手段对原文的内容、文体和形式等进行调整翻译,以达到信息传递效率的最大
化,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参考文献:
[1]吕晓华.从文化翻译观看《红楼梦》的文化负载词翻译[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119-120.
[2]景芳,段成.从语域理论视角浅谈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中华文化, 2017(3):110-116.
[3]李莉.翻译美学视角下古代典籍文化负载词英译探究[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1(5):76-80.
[4]程若楠.关联理论视角下《红高粱》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品位·经典,2021(9):57-59.
[5]肖文琪.认知翻译观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以《围城》为例[J].海外英语,2021(6):68-70.
[6]黄忠廉.变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7]王溱琪.文化负载词翻译方法浅议[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1):97.
[8]陈颖.从英汉思维差异看英汉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1):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