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试讲范文(精选3篇)

更新时间:2023-05-08 15:40:59 阅读: 评论:0

《兰亭序》又称《兰亭宴序》、《兰亭序》、《临河序》、《彝序》、《铁到彝》。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兰亭集序试讲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第1篇: 兰亭集序试讲

  一、说教材地位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鲁人版必修三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一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文明的踪迹,这篇序言代表了曾经辉煌一时的灿烂的古代文明,我们应该重温并永恒铭记。它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而且在思想、语言上也具有独特的价值。两者相得益彰共同确立了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说学生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习这类课文要通过阅读和鉴赏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此文入选教材更体现了这样的一个理念。另外,学生是在高一下半学期接触到这一课,他们虽有一定的基础但仍很薄弱。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序文的特点,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归纳积累文言字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背诵课文。

  3、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四、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中的文言现象,归纳文言实词虚词的义项;(2)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和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五、说教法学法

  1、教法:

  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进行教学。

  2、学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疏通文意。

  2、讨论质疑法,通过讨论交流疏通词句及设计的问题,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又可以解决疑难。

  3、归纳展示法,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小组内要及时归纳讨论成果并积极展示。

  六、说教学过程

  导入:

  以课件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和《兰亭集序》的图片导入

  这样导入可以让学生初步领略王羲之书法的“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古文兴趣。

  1、目标展示

  目的使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任务,学习重点。便于检验学习效果。

  2、简介作者并介绍“序”

  让学生读导学案上有关作者简介和“序”的相关内容,让学生简要了解一下“序”的内容、分类。

  3、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划重点字词。

  4、教师范读

  通过老师的范读,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字音和语调、语气,注意一些字词的读音,比如“禊”、“觞”、“怏”等;常考名句中易写错的字词,比如“禊”、“激”、“觞”“幽”等。同时,再让学生齐声朗读一遍,使学生初步感受《兰亭集序》的精练优美、自然清新语言之美。教师相机有针对性的做朗读指导。

  5、小组合作探究,逐段交流疏通预习时存在问题的词句。

  基于这是一篇文言文,所以要先解决阅读理解上字词的障碍,因此我设置了小组合作探究,逐段交流疏通预习时存在问题的词句的环节。

  由学生四个人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合作,这个环节我们可以让学生把重点的多义实词,如:“毕”、“咸”、“修”、“引”、“次”等,重点的虚词,如“之”、“以”、“其”等,词类活用和句式,归纳整理在导学案上,讨论总结并分组在黑板上展示,讨论不能解决的难句,教师加以讲解,教师重在点拨,学生积极参与。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做好词句疏通工作。

  6、再读课文。

  在疏通文字之后学生再次朗读课文,为理解课文做准备,接着分析课文理解思路,由学生找出作者感情变化的句子和字词。这一环节既可以让学生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情感思路,又可以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在明确文意的情况下,学生应该能总结出作者的感情是体现在“乐、痛、悲”这三个字上。但是,由于学生生活阅历上的局限,他们很难理解作者在游乐的时候为什么会生出“悲痛”之感,这也是学生理解文意的难点。根据这个情况,就可以设计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讨论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

  问题一:作者的乐由何来?(要求学生结合文本思考,回答)

  问题二:作者为什么而“痛”?

  问题三:“痛”与“悲”是一样的情感吗?作者因何而悲?(质疑法)

  问题一是对文本的分析比较容易解决。问题二需要老师结合着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过的文章、名句加以引导去感受作者对美好易逝、时光飞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如:“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苏轼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庄周的“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这样学生就能顺畅的理解文中作者由“乐”到“痛”的情感转变了。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死和生都是大事,作者为何而痛?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这部分也是本课的难点,我准备这样来突破:让学生回顾当学案上的时代背景,东晋士大夫们深受老庄思想影响,玄学、清谈之风盛行。而王羲之的人生观是反对清谈,颇想有所作为,联想到当时的社会风气和自己的处境及在有生之年无法实现的人生理想之痛,怎不令他“感慨系之”!“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的真正含义,也在于此。

  设置问题三,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领悟:俯仰古今,人们对死生问题都会发出同样的感叹,这里的悲不同于一般的痛,由一己之痛想到天下人之悲,是千古同悲。

  7、能力拓展

  根据《兰亭集序》中的有关描写,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王羲之与文人墨客在兰亭集会的盛况,100字左右。

  设置这一环节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8、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归纳整理文言词语

  (3)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并欣赏王羲之的其他书法作品,相互交流。

  附板书设计:兰亭集序

  “乐”

  “痛”死生亦大

  “悲”深化中心

第2篇: 兰亭集序试讲

  教师招聘考试经常会选取名家大师的文章,这篇课文是王羲之与友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作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本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作者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着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中公教师考试研究院为大家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疏通文言文大意,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作品地位,掌握必要的文言文知识。

  2.学生通过批课文注解和朗读读文、合作交流这一过程,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品中的情感变化。

  3.懂得作者在行文中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积极的人生观,培养赏析经典美文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和作品的情感变化。

  难点:培养阅读、鉴赏经典美文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法、多媒体情景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引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天下第一行书”说的是哪幅书法作品吗?今天我就带来了这幅作品的摹本。出示冯承素的摹本。实际上,兰亭序是王羲之和众多友人在山阴兰亭聚会,宴席中大家要作诗,王羲之为诗集作序,由此有了这幅作品。因为这篇作品“文峰清闲,字字珠玑”,书法造诣极高,所以被推为“天下第一行书”,对后世在文学上、书法上都有深远的影响。(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出示重要词句,让学生疏通文意。把不熟悉的词的注解写到原文下面。

  “修”“期”“次”“致”

  2.学生互相交流预习时收集到的兰亭集序和王羲之的相关资料。

  明确(多媒体展示):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三)深入研读

  1.四个人为一小组,进行范读,推举一人朗读。

  思考:概括本文中作者的心情变化?

  明确:乐、痛、悲(板书)

  2.小组讨论:那么作者乐的由来、痛的原因、悲的源头又分别是什么。

  明确:(1)乐:良辰——暮春之初、修禊事业

  美景——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赏心——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乐事——引以为流觞曲水,列作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2)痛: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板书:所之既倦)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板书:所遇已陈)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板书:无法抗拒)

  (3)悲: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板书:生死无常)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板书:后人慨叹今人之慨叹)

  3.体悟本文思想感情

  (1)教师进一步明确:文章情感虽以“悲”作结,但是作者超越了人生无常之痛的理性思考,让我们从感伤背后,发现作者对短暂生命的珍惜,对人生、自然的热爱和执着。

  (2)引导:悲哀不等于悲观,《兰亭集序》在忧生叹世中包含着对美的幻灭的惋惜。解读它时,我们要从感伤的背后,发现作者对人生、自然之美的执着和热爱。正因为人生、自然是美丽的,有价值的,它们的消亡才让人痛苦。

  4.全班同学一起朗读课文,注意指导朗读,读出情感。

  (四)延伸作业

  1.王羲之兰亭雅集图介绍(出示PPT图片)。

  2.作业:背诵全文或用书法写一篇兰亭集序。

  五、板书设计

第3篇: 兰亭集序试讲

  同学们好,请坐。我们知道素有“书圣”美誉的王羲之不仅擅长书法也擅长诗文。书法作品《兰亭集序》被后世评价为天下第一行书,只可惜我们看到的是临摹本,据说真迹已随唐太宗葬入昭陵,但是作为散文佳作的《兰亭集序》一样脍炙人口,流传至今,《兰亭集序》可谓是“文质双绝”,今天让我们一同来欣赏这篇名作吧。

  好了,同学们,那接下来的时间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阅读本篇文章,在读的过程中请注意断句、重音,并且根据课下注释,试着对本文进行翻译,并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之后,请同学们来考虑《兰亭集序》的“序”是什么意思?老师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思考结束之后呢,请大家来分享一下。好了同学们,开始吧。

  好,时间到,下面就要检验一下大家学的预期成果了,“序”这种文体大家了解多少呢?好,请最后一排举手最高的这位同学你来说一下,嗯,这位同学说《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非常好,快请坐,这位同学预习的非常好。王羲之的相关内容,课堂刚开始的时候老师就已经说过了。希望大家课下有兴趣的话可以做更多的了解。

  好,同学们,让我们再次地回归文本当中,请同学们概括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按以往的分组方式,还是分成十组,组内讨论一下,给大家8分钟的讨论时间,好,同学们开始吧。

  时间到。听见大家的声音渐渐变小了,说明大家在讨论过程当中已经有了自己心目中的答案。那我们就请小组的代表来分享一下你们的成果。谁先来?嗯,看来大家都胸有成竹,那我们就先请第九组代表来分享一下吧!第九组的代表说这篇文章气势磅礴、慷慨壮阔。但是其中不乏会流露出一些伤感悲痛之情,好,快请坐。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那如果这篇文章的情感,让我们用一个字来概括,要如何来概括呢?好,请第三组的代表你们来试着概括一下,嗯,非常简练。第三组同学简明扼要地概括说出整篇文章的情感为:乐、痛、悲三种。这组概括得非常的全面,将整篇文章梳理的特别清楚。看来大家对文章的整体把握非常全面。

  接下来的时间请大家继续进行课文的研读,在读的过程当中试着说一说乐从何来?痛又是为何?悲又是从何而起?大家可以试着谈谈自己的理解。大家的声音越来越小了,说明大家已经讨论的差不多了。好,那就请大家来分享一下自己的讨论成果吧!那就请第三排举手最高的这位同学你来概括一下。这位同学说高兴是因为良辰美景啊,所以会给人一种特别轻松的感觉。那你能说一说课文当中哪里体现出来了吗?嗯,非常好,这位同学说,“天朗气清,惠风和煦,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概括为宴会盛况;痛是因为人生的感慨,人死不能复生;悲是因为死生亦大。那么从这其中大家又能有什么样的感悟呢?大家可以思考一分钟之后请大家来说一说。嗯,我看见了第八组的同学已经有举手的了,那请第八组的这位代表你来说一下。他说,从乐到悲可以让我们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是“乐极生悲”,这也是乐极生悲的最主要的道理。

  好了,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上到这里呢,我们就要接近尾声了。那接下来这段时间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今天我们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呢?嗯,大家一同来吧!嗯,我听见大家说,今天学习这篇序,我们不仅领略到了气势磅礴的景色,还明白了乐极生悲的道理。希望大家回去之后呢,对文章当中感兴趣的部分来进行背诵。好了,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了,再见。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试讲到此结束,谢谢!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兰亭集序教案一等奖

本文发布于:2023-05-08 15:40: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759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兰亭集序   范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