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英译本比较——以《三字经》第一节为例
《三字经》是南宋王应麟(1223—1296年)为教育本族子弟读书所作的三字韵文。每三字一行,每四行一节。《三字经》与《千字文》《百家姓》并称中国国学三大启蒙读物。《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伦义理、文学地理、忠孝节义等,其核心思想包括“仁、义、诚、敬、孝”,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熟读之能了解生活常识、传统国学、历史典故及做人做事的道理。
一、《三字经》英译简介
南宋至今,许多传教士、汉学家、翻译家将《三字经》翻译为英文,推广海外。翻译《三字经》的学者和英译本众多。主要翻译家有马礼逊(RobertMorrison)、裨治文(ElijahColemanBridgman)、翟理斯(HerbertAllen Giles)、赵彦春等人。
据考证,马礼逊是英译《三字经》的第一人。马礼逊(1782—1834年),英国人,于 1807年来到广州,成为基督新教传教士。此后长期任东印度公司中文译员,翻译了许多中国典籍,其译文集《中国春秋》包括《三字经》《中庸》《大学》《太上老君》《三教源流》等。
裨治文(1801—1861年),美国传教士。他于1830年来到广州,师从马礼逊学习汉语。1834年参与创立益智会,1836年参与创办马礼逊教育会,1838年开设博济医院,曾任林则徐、美国公使顾盛的译员,创办并主编《澳门月报》,晚年主要从事《新旧约全书》新译工作,1861年在上海去世。裨治文在《澳门月报》上发表了《三字经》英译本。
翟理斯(1845—1935年),英国外交官、汉学家,1867年来到中国,任英国驻华使馆翻译,1897年当选剑桥大学第二任汉学教授。翟理斯在汉学研究领域成绩显著,善于将韵律和词义巧妙结合,一生翻译了较多中国典籍,其中包括《三字经》。翟理斯《三字经》英译本采用英汉对照编排方式,给每个汉字注音,并对其偏旁、部首、结构进行分析。
赵彦春(1962—),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上海大学中国文化翻译研究中心主任。研究专长为语言学、认知词典学、翻译学、语言哲学,翻译出版了《三字经》《弟子规》《道德经》等国学经典。在翻译实践上,他一直坚持“以诗译诗,以经译经”的准则,追求“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观念。赵彦春教授译作《英韵三字经》是历史上第一个以三词对译三字的英译版,简洁凝练、易于诵读、意境幽远,堪称最美翻译和神翻译。
二、《三字经》英译本比较
许渊冲先生是我国翻译大家,在诗歌翻译上具有极高的才华和造诣。其著作等身,翻译了《论语》《老子道德经》《西厢记》《桃花扇》《牡丹亭》《楚辞》《诗经》等百余部文学作品。
许渊冲教授认为,翻译文学作品除了“意美”之外,对于诗歌的翻译还要尽可能再现原诗的“音美”和“形美”。 文学翻译的本体是“美”,方法是“化”,目的是“三之”(知之、好之、乐之),认识论是“艺术”论。简单说来,文学翻译就是三美、三化、三之的艺术。许渊冲先生力求在文学翻译中做到意美以感心,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
笔者运用许渊冲的文学翻译理论对4位译者的《三字经》英译本进行分析,以《三字经》第一节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为例。
(一)马礼逊译本
In the beginning of man,his nature is good.The operation of nature is immediate,of custom,remote.
马礼逊的翻译策略是意译,不是字对字、句对句的直译。其译本部分译文附有脚注以便于解释说明。如第一节头两句“人之初,性本善”,除了“In the beginning ofman,his nature is good”两句译文外,还加脚注“This is explained as referring to every person at the time of birth”。在翻译《三字经》所涉地名、人名、书名时用音译,有些还添加了解释性文字,如将“孟母”译作“the mother of the philosopher Meng-tsi”。
马礼逊的译文虽然力求工整,但却语义晦暗,甚至有点不知所云,有的即便对照原文也找不到两者之间的关联。在第一节的翻译中,英语读者似乎不会明白“The operation of nature is immediate,of custom,remote”到底是什么意思。“operation”的作用对象是“custom”和“nature”,但动作的执行者是谁不清楚,且不适合用“operation”一词来搭配孟子所说的“性善”。“remote”和“immediate”表达“远”和“近”,但原文中表达的是“相近”和“相远”,是动态的趋势。
(二)裨治文译本
Men at their birth,are by nature radically good;In this all approximate,but in practice widely diverge.
裨治文采用直译的方法进行翻译,尽量忠实于原文。裨译本以汉语原文的两行为单位,将两行汉语译成一行英文,共有178行,在5的倍数时用阿拉伯数字进行标记,以方便查询。翻译专有名词时,裨治文用音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如将“孟母”译为“Meng’smother”,“燕山”译为“Yen shan”,将“小学 ”译 为“The Easy Lessons”,将“大学”译为“The Superior Lessons”。
裨译本将该节“性本善”中的“本”翻译为radically是错误的。“本”的意思是 “本来”,而不是 “根本”,但radically是根本的意思,这样,译者将原文的意思翻译成了“人根本上是善良的”,完全背离了原文的主旨。另外,该节的主题是人性,而裨译本则在第二句切换了话题。
(三)翟理斯译本
人之初
(Jen chin chu)
(Man arrive beginning)
Men at their birth
性本善
(Hsing pen shan)
(Nature root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