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3篇

更新时间:2023-05-08 14:48:01 阅读: 评论:0

&ldquo讲一课它是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是教学研究、教学交流、教学讨论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讲课稿是为讲课准备的手稿,与教案不同,教案上只写如何教学,讲稿的重点是要讲清楚为什么要这样教。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篇1】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

  一、说教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富有童趣。作者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印的形状特征:又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绘画”的原因,介绍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教师可根据儿童的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习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最佳状态,引导学生感知生活,观察事物,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教国学任务。

  二、说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11个生字,会写“儿、用、鱼”3个字。认识2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三、说过程:

  (一)看看:

  1、创设情境,感知“小画家”是谁。

  老师(戴头饰)扮演冬爷爷说:我是冬爷爷,秋去冬来,我来到大地,大地将会有什么变化呢?(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回答),是呀,大地象铺上了白地毯,今天我还邀来了一批动物王国的朋友,你们瞧它们是谁。这时四位戴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头饰的同学上台自我介绍“我是……。”老师指着他们说:它们可是了不起的画家,为什么这样说呢?你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2、借助课件,感悟“小画家”作画。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竹叶、梅花、枫叶、月牙”这些自然物学生虽然熟知,但与动物脚印之间的联系似乎还有一段思维的距离。为了缩短这段距离,将学生带入思维。最近发展区,可适时播放课件:白雪纷纷扬扬落下,伴随着美妙的轻音乐,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留下清晰的“脚印”气学生看后再读文。启发学生,提问:你们读懂了什么?这时学生对第二、三句话的理解将豁然感悟。

  (二)读读:

  朗读在低年级更显重要,为此我设计以下不同形式的读——

  1、尝试性的朗读。

  要求读正确、流利,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提示注意第一旬的感叹号,要读出喜悦的心情,第三句要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

  2、老师用问题提示引读。

  下雪了,下雪了,雪地来了谁?学生读: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它们是谁,怎么画画?学生读:“小鸡画竹叶。……几步就成一幅画。”谁没有来参加?为什么?学生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

  3、分角色读。

  女同学读一、二、五、六句,男同学读三、四句。

  4、全班练习有感情朗读。

  (三)画画:

  动手画,感知“小画家”作品。儿童好奇、好胜、好动,动手操作是最受儿童欢迎的教学形式,为此,在学生领悟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下“小画家”的作品:小鸡()、小狗()、小鸭()、小马()。有画画技巧的同学必将兴致勃勃,他们将对课文的理解通过画的形式表达出来。不会画的同学让他们完;成课后作业,连一连、读一读,这样通过不同的形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通过画或连线重!温了课文内容。

  (四)想想:

  为了引发学生将思维的触角引向新的领域,在课的总结阶段,启发学生思考:

  (1)雪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它们会画出怎样的作品?

  (2)还有哪些动物没参加?为什么?

  总之,这样的教学设计,符合低年级好奇好动的年龄特点,有利于激发童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篇2】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

  说教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富有童趣。作者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印的形状特征:又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绘画”的原因,介绍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教师可根据儿童的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习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最佳状态,引导学生感知生活,观察事物,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教国学任务。

  说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11个生字,会写“儿、用、鱼”3个字。认识2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说过程:

  看看:

  一、创设情境,感知“小画家”是谁。

  老师(戴头饰)扮演冬爷爷说:我是冬爷爷,秋去冬来,我来到大地,大地将会有什么变化呢?(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回答),是呀,大地象铺上了白地毯,今天我还邀来了一批动物王国的朋友,你们瞧它们是谁。这时四位戴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头饰的同学上台自我介绍“我是……。”老师指着他们说:它们可是了不起的画家,为什么这样说呢?你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借助课件,感悟“小画家”作画。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竹叶、梅花、枫叶、月牙”这些自然物学生虽然熟知,但与动物脚印之间的联系似乎还有一段思维的距离。为了缩短这段距离,将学生带入思维。最近发展区,可适时播放课件:白雪纷纷扬扬落下,伴随着美妙的轻音乐,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留下清晰的“脚印”气学生看后再读文。启发学生,提问:你们读懂了什么?这时学生对第二、三句话的理解将豁然感悟。

  读读:

  朗读在低年级更显重要,为此我设计以下不同形式的读

  (一)、尝试性的朗读。

  要求读正确、流利,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提示注意第一旬的感叹号,要读出喜悦的心情,第三句要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

  (二)、老师用问题提示引读。

  下雪了,下雪了,雪地来了谁?学生读: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它们是谁,怎么画画?学生读:“小鸡画竹叶。……几步就成一幅画。”谁没有来参加?为什么?学生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

  (三)、分角色读。

  女同学读一、二、五、六句,男同学读三、四句。

  (四)、全班练习有感情朗读。

  画画:

  动手画,感知“小画家”作品。儿童好奇、好胜、好动,动手操作是最受儿童欢迎的教学形式,为此,在学生领悟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下“小画家”的作品:小鸡()、小狗()、小鸭()、小马()。有画画技巧的同学必将兴致勃勃,他们将对课文的理解通过画的形式表达出来。不会画的同学让他们完;成课后作业,连一连、读一读,这样通过不同的形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通过画或连线重!温了课文内容。

  想想:

  为了引发学生将思维的触角引向新的领域,在课的总结阶段,启发学生思考:(1)雪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它们会画出怎样的作品?(2)还有哪些动物没参加?为什么?

  总之,这样的教学设计,符合低年级好奇好动的年龄特点,有利于激发童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篇3】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雪地里的小画家》。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7课的内容,它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作者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介绍几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知识。全文共六句话,语言生动活泼,极富童趣,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良好素材。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几、用、鱼这3个字,认识2个偏旁“虫、目”,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观察、思维、想象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是本课的重点。

  2、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少,观察能力较差,因此了解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与竹叶、梅花等实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此外我将准备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二、说教法、学法

  由于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情景教学法、诵读体验法,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地学习氛围,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运用质疑,自主合作探究,读中感悟,观察对比,知识的迁移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表达、观察、思维、想象等多种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能在看、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体会学习的乐趣,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设置情境,揭示课题。  导入的设计至关重要。富有情趣的导入,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孩子的兴趣点燃了。所以,我设计了游戏导入的环节:在扑有粉笔灰的黑板上做手印板画游戏,引出“小画家”,再播放课件进一步引出银装素裹的雪世界,然后言语激发兴趣:在这美丽世界里,谁来啦?他们是怎样把这世界打扮得生机勃勃的?如此激趣导入新课,抓住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于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层层递进,初读识字。

  1、生自读课文,勾画出本课的生字。

  a.哪些字容易读错,该怎么读?   b.哪些字容易写错,该怎么记?

  2、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

  3、多种方式认读注音生字:(1)学生自愿认读、教读生字。(2)开火车读。(3)齐读生字。(4)男女生比赛读。

  (三)、品析课文,指导朗读

  1、低年级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比较差,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比较困难。所以我采用符合低年级儿童心理特征的方法进行指导。播放课件,创设情景,以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引进文本,让学生自然流露出高兴、激动的心情,跟随雪地里的小朋友一起喊:“下雪啦,下雪啦!”并引导学生从“啦”字和感叹号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2、利用孩子好奇的心理特点,设置悬念,播放课件,(听叫声,猜动物),引出小画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指导学生高兴地朗读第2句话,并引导学生理解“一群”的意思。

  3、由于一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生活经验又少,我就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脚印,并与实物进行对比,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能直观地发现四种动物脚的形状各不相同,而且知道动物的脚印与实物非常相似,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我还补充问:他们的脚印还像什么?(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再引导学生用赞赏、夸奖的语气读第3句话(师生合作读,指名读,齐读)。

  4、课中轻松活动(听歌曲,律动)(因为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持久)

  5、同学们平时画画要用什么工具?而小画家呢?学生通过对比就能读出轻松、得意的语气。为了进一步巩固重点,我还补充问:他们都是用脚画画,可画的画为什么不一样呢?(表演读、指名读第4句)

  6、过渡语导入第5句话,引导学生从“为什么”和问号体会奇怪的、疑问的语气。(这堂课两处这样安排都是为了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和标点培养语感,同时指导了学生正确使用标点。)

  7、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轻且慢地读第6句话。合作读,表演读5、6句。(渗透青蛙冬眠的知识)

  (四)、复习巩固,拓展延伸

  1、做找脚印的游戏,即补充了板书,又完成了课后的练习。

  2、为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我还设计了拓展延伸练习:雪地里还会有哪些小画家?他们会画什么呢?还有谁也没参加?(学生分小组讨论,仿照课文编儿歌,同学们可选一项或几项来说,做到因材施教,量力而行。学生在学习第3句话时已经进行了知识迁移的练习,因此学生能编得比较丰富有趣。这一环节既加深了学生对儿歌的理解,又将学习延伸到文本以外,把学生引发到大自然中去认识更多的事物。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自编动作读全文。

  (五)、教师小节,布置作业

  1、查找资料:还有哪些动物会冬眠?(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2、背诵课文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的板书设计力求生动有趣,抓、住重点,并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17雪地里的小画家小鸡  小狗脚印贴图 脚印贴图小鸭  小马脚印贴图 脚印贴图青蛙(图)——冬眠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雪地里的小画家导入

本文发布于:2023-05-08 14:48: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753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画家   雪地里   说课稿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