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围和关键假设的界定

更新时间:2023-05-09 17:09:12 阅读: 评论:0

范围和关键假设的界定
范围,汉语词汇,拼音是fàn wéi,解释是上下四周的界限、活动范围、势力范围。
基本解释:上下四周的界限
活动范围:势力范围。
出处范围:
《易·系辞上》:“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韩康伯注:“范围者,拟范天地而周备其理也。”
孔颖达疏:“范谓模范,围谓周围,言法则天地以施其化。”
周书·庾信传论》:“故能范围天地,纲纪人伦。”
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一:“其文曰:范围天地,幽赞神明,保合太和,万寿无疆。”
明·唐顺之《与万思节主事书》:“近见一二儒者,亦有意象数之学,然不得其传,则往往以儒者范围天地之虚谈,而欲盖过畴人布算积分实用。”
明·宋濂《<刘兵部诗集>序》:“非良师友示之以轨度,约之以范围,不能有以择其精师友良矣。”
清·赵翼瓯北诗话·七言律》:“格式既定,如一朝令甲,莫不就其范围。”
《河南通志·睢县采访稿·袁可立故宅》:“至宅向南恰与南坡之袁家山脉络连贯,为尚书园宅范围中地无疑也。”
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十卷:“天山南北路在准噶尔部噶尔丹败死后,也已归入清朝的统治范围。”
宋·王安石《祭先圣文》:“学者范围于覆焘之中,而不足以酬高厚之德。”
明·方孝孺《学礼斋记》:“孔子所以与阴阳同其化者,固足以陶铸百王,而范围三代。”
清·龚自珍《尊命》:“君有父之严,有天之威,有可知,有弗可知,而范围乎我之生。”
郭沫若《蒲剑集·庄子与鲁迅》:“时间也不能范围它,空间也不能范围它,它是无终无始无穷无际周流八极,变化不居。”
关键期假设理论是语言学理论,英文为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中文名:关键期假设
外文名: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提出时间:1958年
关键期是指一个有机体生命中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某些外部条件对有机体的影响可以超过在其他时间所能达到的程度。语言获得的关键期的研究由来已久。认同「愈早开始学习外语,成效愈好」的人,在学理上常引用「语言学习关键期假说」(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来论证此项观点。1959年,神经生理学家Penfield和Roberts从大脑可塑性的角度,提出十岁以前,是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Eric Heinz Lenneberg(1967)则从医学临床经验,以「神经生理学的观点」有系统地解释语言学习关键期,他认为人的大脑从二岁开始边化(lateralization),在边化完成前,人是用全脑来学习语言,约在11-19岁左右,大脑会完成边化,从此,语言学习主要由左边大脑负责。人脑「边化」后的语言学习不如全脑学习时期来得好。因此,语言学习最好在大脑完成边化之前,这也就是所谓的“语言学习关键期”。

本文发布于:2023-05-09 17:09: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751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范围   学习   语言   天地   关键期   大脑   边化   假设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