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同性恋词汇看社会对同性恋现象态度的变化

更新时间:2023-05-09 12:09:15 阅读: 评论:0

社科苑从同性恋词汇看社会对同性恋现象
态度的变化
潘 成
  同性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关于这一人的行为的正式概念于19世纪初期才形成,但这种现象却是自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就史不绝书了。不同社会因其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等原因的影响,对同性恋现象所持的态度也往往不尽相同。
人类社会的各种语言中都曾出现过不少用来称呼同性恋者或形容同性恋现象的词语。英国语言学家哈德森曾说过:“一个社会的语言是其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总是深受文化的浸渍,它不仅反映出人类对社会文化的认知,也可以反映出人们的行为、态度、价值观以及信仰等。因此,同性恋的相关词汇从一定角度反映出社会对这种现象的观念和态度。本文将基于词汇层面,通过历史研究的方法,探索同性恋词汇所反映出的社会对同性恋现象的态度。
一、古希腊社会
在古希腊,同性恋爱的行为从“荷马时代”起,就渐渐融入了上层社会的生活,而且对社会文化的各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古希腊语言中出现了大量描述男性同性恋爱行为或人的词语。
希腊语单词paiderastia(后演变成英语的pederasty)在当时用来形容成年男子与少年之间的同性恋爱关系。这个词是由pais(希腊语指“男孩”)和erastes(希腊语指“爱慕者”)组合而成,字面意义为“对男孩的爱”。在此关系中的男孩被称为eromeno s即“被爱者”,而另一方的成年男子则被称为erastes即“爱慕者”,他们往往有着令人尊敬的贵族身份。erastes和eromeno s有一个共同的词根eros,把它解释为“欲望”可能比“爱”更为贴切。这种erastes和eromenos间的关系对古希腊的社会和教育体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这种关系中的成年男子承担着传授给年轻男孩学校所学之外其他各种知识的责任,包括各种良好的道德品质、公民责任和对于城邦的忠诚等等。除此以外,还有一个表示erastes和eromenos之间更高一层精神境界的爱恋关系的词p hilos,它指的是一种相互间理性的爱慕关系。
这些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都仅仅被用在富裕阶层的男性身上。当时中下层的劳动大众既没时间也没金钱来维护这种恋爱关系。所以,同性恋爱是男性之间的一种颇受尊敬的高层次的
2007年第11期
总第323期
49 
50 E ST Learning 科技英语学习关系,带有着一种“奢华”的特征。虽然这种关系有性爱的成分在内,
但是当时的希腊上层社会推崇的主要还是精神层面的交往。据称苏格拉底说过,这种关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少年道德上的完美。从这些词中我们不难看出,当时的古希腊人对男同性恋关系抱的是一种积极和赞扬的态度。
二、中世纪欧洲
对于同性恋爱的理解,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则认为这种不能繁衍后代的同性关系是对上帝的背叛。
homoxuality (同性恋)一词最早是在19世纪才被创造出来,而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通常是用sodomy (鸡奸、肛交)一词来形容同性恋者的性爱行为。sodomy 源自《旧约・创世纪》中被上帝毁灭的罪恶之城Sodom (索多玛),因此它也暗含罪恶腐朽之意。但要指出的是,sodomy 不光用来指同性恋者的各种行为,还包括异性之间的肛交、通奸及其它各种被教会认定为“反自然”的性行为。除了sodomy 以外,其它一些委婉的表达,如sins against nature 或sins contrary to nature (反自然的罪)等,也常被人们用以指代同性恋和上述其它的一些性行为。
教会之所以认定sodomy 是一种“反自然”、“违背上帝旨意”的罪,
其最主要的依据还是源于《圣经》。如在《利未记》(18:22)中提到:“不
可与男人苟合,像与女人一样,这本是可憎恶的。”《利未记》
(20:13)中提到:“人若与男人苟合,像与女人一样,……总要把他们治死。”《圣经》中的这些话为教会反对和压迫同性恋行为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世纪使用的sodomy ,sins against nat ure ,sins cont rary to nat ure 等词语都是在法律条款中出现的罪名,它们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法律和宗教色彩。在当时的社会,人们的思想受到教会严厉的禁锢,所有顺从上帝旨意的行为都被认为是正确的,而所有反对上帝的行为都是错误的。同性恋,被视作一种反对上帝、反对自然的行为,因此带有了强烈的“罪恶性”,遭到了宗教社会的反对和抵制。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文艺复兴起源于14世纪的意大利。该时期的许多西欧学者要求恢复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和艺术,这使得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在意大利再度兴起。其中传播最快的当属Amor Platonicus (柏拉图式爱情)的学说。英语的Platonic Love 最早即来源于这一意大利语词语。这个词语由15世纪佛罗伦萨的学者Marsilio Ficino (马西里奥・斐齐诺)所创造,他把Amor Platonicus 作为Amor Socraticus (苏格拉底式爱情)的近义词,两者都是指男性间相互欣赏对方个性与头脑而非外表美的“精神恋爱”。古希腊的哲
学家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阿尔基比亚德之间的爱情关系所体现的正是这种“精神恋爱”关系。
此外,中世纪“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唤起了人们对人性的理解。追求人生自由和快乐的观点也在不经意间使得同性恋在意大利重新得以流行。当时意大利同性恋的公开和流行程度甚至可与昔日古希腊时期媲美。许多伟大的艺术家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据说都曾陷入过同性恋爱。
Amor Platonicus的出现反映了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文人和艺术家对同性恋爱,尤其是男性间恋爱关系的开放观念,并且也给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一个以正面态度描述同性之爱的新词语。虽然意大利各社会阶层对同性恋依然存有各种或褒或贬的态度,但是Amor Platonicus一语的出现却可以清楚地反映出许多受过教育的人文主义学者对同性恋现象的开放态度。
四、18世纪至20世纪早期的西方社会
18世纪时,
开始被人们用来形容女同性恋现象。
期居住在莱斯博斯岛(Lesbos))和她众多女学生之间同性恋爱的记载
18,sapp hism和lesbian两个分ho(Lesbos)演变而来的词开始被人
Emma Donoghue(埃玛・多诺霍)发现,用以指代女同性恋最早出现在18世纪的英国诗人、作家William K ing(威廉・金)的诗集The Toast(1736)中。1773年,一家伦敦的杂志用Sapp hic passion形容女性之间的爱情。这两个词的出现,说明了18世纪文人学者逐渐关注起同性恋现象,并已不再将其与其他性行为一起简单统称为sodo my了。19世纪起,由于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欧洲社会开始用新的眼光审视同性恋行为。医学家通过病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它,并将其认为是一种心理疾病。
1868年,匈牙利作家Karl2Maria Kert beny(卡尔2玛丽亚・凯特本尼)首次创造了homo xual这个词以形容同性恋现象。该词的字面意义为“同性恋爱的”,前缀homo意思是“相同的”(需与表示“人类”的拉丁语词根homo相区别),后缀x则来自于拉丁语词根x,意义即指“性”。此后,homoxual及由其发展而来的名词homo xuality开始在欧洲流传开来。
19至20世纪初,其它一些同性恋词语相继出现,如homogenic
2007年第11期
总第323期
51 
52 E ST Learning 科技英语学习love ,antipat hic xual instinct ,xual inversion ,p sychoxual he
rmap hroditism ,t he intermediate x ,interxuality 等等。这些词和词语无一例外都与医学有关,清楚地表现出了当时社会的流行观点,即同性恋是一种心理或精神疾病。伴随着这一观点,人们了解同性恋者选择同性别者作为性爱对象并非出自他们有意识的选择,而是一种不能控制的内在性取向。当时社会已经开始试图通过科学的观点来看待同性恋现象。
五、现代社会
进入20世纪以来,伴随着几次重大的同性恋运动,同性恋现象开始变得透明和普遍起来。尤其从1973年起,美国精神病协会研究认定同性恋不是一种精神疾病,而是人的本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从官方的精神和情感疾病列表上去除了同性性倾向。
今天流行的同性恋词语大都是在这一时期发明或经改造而来的。比如gay 一词,如今表示“同性恋”或特指“男同性恋”,是从gay 作形容词解释“轻松的,无拘束的”的含义演变而来,含有“轻松无拘束的性行为”的暗示。该词作同性恋解,最早出现于19世纪20年代出版的一些书籍之中。此外,缩写词G LB T 也逐渐为人们所熟悉和使用。该词由Lesbian ,Gay ,Bi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人群)的首字母缩写而成,于19世纪90年代中期被创造,并在今天广泛受到同性恋人群的偏爱,成为称呼这一人群的正式用法。
如今在高度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世界各地的人们对同性恋者的称呼也体现出了一种“全球
化”的趋同特征。比如英语lesbian 一词,在中文中除了“女同性恋”的正规翻译以外,一些非正规
的翻译如“蕾丝边”(lesbian 的音译)、“拉子”
(取lesbian 的简写les 一词的音译)和“拉拉”
(昵称形式)等词也在中国流行开来。另一个例子来自于好莱坞的著名影片Broke 2back Mountain ,中文译名为《断背山》。随着影片的成功上映和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除了英语国家的人们有时会用BBM 或Broke 2back Mountain 来形容男性同性恋之外,中国人也会用“断背”来暗指男同性恋现象。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同性恋现象的态度和认识也在发生变化,这些态度和看法都能从同性恋词汇的使用中反映出来。社会对同性恋现象的态度,在潜移默化之中已经融入并体现在了相关的同性恋词语之中。这些词反映了人们对同性恋现象的思考和理解,体现了不同时代的文化价值取向以及社会对同性恋现象的态度。■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英语系学生)

本文发布于:2023-05-09 12:09: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743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同性恋   现象   社会   行为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