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党100周年研讨发言四篇

更新时间:2023-05-08 11:36:59 阅读: 评论:0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庆祝建党100周年研讨发言的文章4篇 , 欢迎大家参考查阅!

【篇一】庆祝建党100周年研讨发言

  亲爱的们:

  一个锤子,一把镰刀交织一起,看上去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图案,可它贴到鲜红的旗帜上,它就是代表我们国家的一个政党——中国共产党。当最早的一批播种者升起第一面以镰刀、铁锤为标志的鲜红的党旗时,集结在这面庄严旗帜下的共产党员便开始了救国、建国、强国的漫长征程。正是这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在漫长的征途上,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染红了这面旗帜、保卫了这面旗帜永不退色,使中国人民看到了民族复兴的灿烂曙光。为此,我要讴歌我们的党,赞美我们的党,今天我要说的是——“共产党员,我为你骄傲!”

  童年,我常在妈妈的轻抚中,听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进入梦乡。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妈妈是一位共产党员,共产党是做什么的,但我知道妈妈勤劳、勇敢,为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我常做白云的梦,梦见自己是一朵向日葵,在阳光照耀下快点成长,长大后学妈妈一样,也要当一名共产党。后来,我终于在鲜艳的党旗下,庄严举起了右手宣誓,拿到了这张熠熠发光的“名片”——共产党员。我热爱中国共产党,信仰中国共产党,这就是我今生不懈的追求!

  每个人的信仰是不同的。但是,信仰一个政党,加入一个先进的组织,这是人生尚的追求。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值得信仰是因为她有光辉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也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

  朋友,你可曾记得在革命战争年代为党的事业牺牲江竹筠、许云峰;还有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黄继光、邱少云等等动人的故事?直到和平年代,我们党许许多多优秀的女儿,为了她们信仰的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如焦裕禄、孔繁森、向秀丽、李向群、王伟等一大批光辉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他们用毕生的热血,书写了一个共产党人的豁达的胸怀和光辉的篇章;去年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SARS,也是共产党人冲在最前面,你听:“我是共产党员,我先上!”,虽然这是短短的九个字,她代表着我们广大党员的心声,也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

  共产党员,我为你骄傲!记得有首歌名叫《红旗飘飘》,歌词大意是:红旗飘飘,红旗飘飘,为你欢呼,为你祈祷,你的名字比我的生命更重要。是啊!还有什么事能比得上党和人民的事业更重要呢?我仿佛看到一批又一批新人紧握右拳,庄严宣誓;我也仿佛看到,许多满怀对党和人民的热爱,投身到各行各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成为国家的中坚,民族的脊梁;我也仿佛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这群优秀儿女作为坚强的后盾,将一天比一天更强大,更繁荣。

  最后,请让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献上一声深深的祝福——愿我们伟大的党永远年轻!让们身体健康,事业有成!

  谢谢大家!

【篇二】庆祝建党100周年研讨发言

  回首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三农”问题一直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之中,砥砺、检验和成就了伟大光荣的中国共产党。站在新起点,展望新征程,更是要牢记党百年来探索“三农”问题的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农”新篇章。  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百年探索的基本经验。一是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解决“三农”问题。科学的理论在于实事求是。中国的国情和农情,注定中国“三农”问题只能用发展着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回顾历史可以看到,一味推崇“以农立国”,就无法实现革命和建设战略任务的转移;  一味强调“以工立国”,容易出现城乡双轨制的严重问题。面向未来“三农”问题,更需科学理论指引。二是必须坚持从农民诉求愿望出发制定“三农”政策。在革命战争时期,党推进土改,“赢得了农民”,也赢得了胜利。新中国成立之初,恢复和促进农业生产发展,顺势推进农业合作化道路,从而巩固了新生政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快速发展。历史昭示,农民诉求愿望是“三农”政策制定出发点。  三是必须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大局思考“三农”问题。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就发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建立“工农联盟”是革命胜利的坚强力量保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支撑国民经济体系的命脉——工业,农业成为共和国的基石,进而在改革开放中成为急先锋。在新时代,“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显然,“三农”问题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大局须臾不离。四是必须遵循“三农”问题的基本规律制定正确策略。中国的国情和农情造就了中国“三农”独特的内涵和特征,形成了自身发展的规律。  一百年来,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党对农村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农业“重中之重”战略地位,坚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等等。正是党对“三农”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把握,进而制定出科学政策,促进和保证了“三农”发展,夯实了党的事业根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书写民族复兴“三农”新篇章。一是坚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领会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要义。深刻认识“三农”工作的使命地位、粮食安全、农村改革、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治理以及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等重大问题。在提升认识中,把握“三农”工作要求,在践行中提升工作能力,推进“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二是坚持用乡村振兴战略统揽新发展阶段的“三农”工作。坚持市场导向,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因地制宜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坚持事业育才、乡情引才、政策留才,大力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坚持三生共融、源头治理、全程监管,系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形式多样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坚持“三治”结合、“三事”引领、重心下移,蹄疾步稳推进乡村组织振兴。三是坚持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协同并进,做好新发展阶段的“三农”工作。坚持底线思维、系统思维、法治思维,推动农村改革走深走实;坚持独立自主、优势互补、互利互惠,推动农业对外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坚持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科技在“三农”各领域、全环节、全过程开花结果。

【篇三】庆祝建党100周年研讨发言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一百年的接续奋斗中,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一条宝贵经验在于党始终保持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勇于拿起“自我革命”这一锐利武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进行政治锻造,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从而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成为世界上长期执政的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强大的政党是在自我革命中锻造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如何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在领导推进治国理政实践中,发表了一系列关于“自我革命”的重要论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这为坚定不移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锻造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行方向。

  “自我革命”思想在实践中的继承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我革命”的系列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的“自我革命”思想的继承与创新,同时也是对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革命,例如19世纪的革命,则经常自我批判,往往在前进中停下脚步,返回到仿佛已经完成的事情上去,以便重新开始把这些事情再做一遍;它十分无情地嘲笑自己的初次行动的不彻底性、弱点和拙劣。”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高度警惕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错误,表现出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忧患意识,始终保持着勇于自我革命的思想自觉。毛泽东指出:“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进入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指出:“我们党也犯过严重错误,但是错误总还是由我们党自己纠正的,不是别的力量来纠正的。”中国共产党在百年艰辛探索不懈奋斗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自我革命”思想,从根本上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制胜之道。

  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的有力制度保障。健全和落实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党把自我革命推向深入提供有力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它正确规范了党内政治生活、处理党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反映、体现全党和全国人民利益与愿望,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制定和执行的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率的制度。党进行自我革命,要以民主集中制为制度遵循。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离不开“健全和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各项具体制度”。如此,才能更好地促使全党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伟大征程。

【篇四】庆祝建党100周年研讨发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是一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逐步深刻认识、不断成功把握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规律的思想理论探索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的“第一次结合”,毛泽东思想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总结中国革命客观规律的思想理论结晶。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明确提出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探索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经过艰辛探索,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真正实现了“第二次结合”,成功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集中全党智慧,全面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中得来的,也是从中华文明500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500多年、鸦片战争以来180多年、中国共产党100年、新中国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社会主义等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在新时代交汇融合升华的思想理论结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时代问题为战略导向,使理论和实践、思想和政策、中国和世界相互贯通,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等基本问题,明确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完整具体的方针政策和科学思想工作方法,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迈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规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科学分析我国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判断,明确了全党工作的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

  ——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科学界定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为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和战略策略提供了根本依据。

  ——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强调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为确保党长期执政、顺利推进“两个伟大革命”夯实了牢固基础。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前所未有地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特征,确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提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科学阐明关于发展的立场、方向、原则、路径等重大问题,引领我国发展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强化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的重大原则,引领我国成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风险挑战,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

  ——判明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人类道义制高点上,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阐明中国的安全观、发展观、义利观、全球化观等,为人类在大变局中把握正确前进方向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极大提高了中国共产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水平,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极大加速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民族复兴、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进程,是当之无愧的“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把握和运用达到新的高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实践,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取得的。同时,这一伟大实践催生了新思想、检验了新思想,深刻揭示了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性、真理性。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引领中国、贡献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建党一百周年座谈发言词建党100周年发言材料

本文发布于:2023-05-08 11:36: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740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周年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