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测试之听写及TEM4考试 (论文)

更新时间:2023-05-09 00:24:23 阅读: 评论:0

TEM4 (Test for English Majors, Level4) 即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是为中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举行的标准参照性质的标准化水平考试。 从1990年开始至今的七年中,已有近八万的英语专业学生参加, 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考试的目的在于检测学生在基础阶段学习后的语言知识及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以便提供对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更好地提高英语教学。鉴于其对于英语教学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标秆", "听诊器","指挥棒"(姚乃强教授在武汉测试与教学会议上的总结报告)的作用, 笔者想就几年来的TEM4中的听写情况等作些探讨, 以便达到抛砖引玉之效,提高考试的效度和信度。
I 语用测试与听写
有教学,就有测试。 由于对于语言本质及能力的认识不同,基于心理学,社会语言学理论的教学方法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流派,因而也派生了不同的测试理论和方法。按照学习阶段, 考试用途, 语言项目, 及对考试成绩的诠释, 测试可分成不同的类型。比如:
跟据考试目的, 可分为:
1素质测试(aptitute test):用于预测学生外语学习的潜能。
2分班考试(placement test): 跟据考生的水平而编成不同的班级。
3诊断考试(diagnostic test): 通过考试, 发现和检查考生的错误和问题, 从而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4成绩考试(achievement test): 检查对某本教材或某个教学大纲的掌握情况。
5水平考试(proficiency test): 不是针对某本教材, 而是检测对语言的整体掌握及综合运用语言技能的程度。
跟据对考试成绩的解释不同, 可分为:
1常摸参照考试(norm-referenced test):
2标准参照考试(criterion-referenced test):
跟据评分方法, 分:
主观考试:由人阅卷, 标准答案没有统一规定, 带有阅卷人的主观因素, 信度低, 但效度高;
客观考试:由机器阅卷, 只有唯一的标准答案, 非常客观,信度很高, 但效度不如前者高。 跟据考试项目, 又可分为分立式测试(discrete point test), 及相对其而言的综合测试(integrative test)。 分立式测试指的是分别测试语言知识的各个成分或某一单项技能, 后
者是指同时测试不只一项知识或技能。 两种测试方法其实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对语言学, 心理学及对外语学习规律不同的认识。
持语言可分能力假说(hypothesis of divisible competence)的美国学派起源于本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早期, 以结构主义语言学, 形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石, 指出语言是由不同层次的语言成分(如:语音, 语法, 词汇等)和技能(如:听力, 口语, 阅读, 写作, 翻译等)够成,每个人在各个层次各项技能上发展不平衡, 因此应分别测试各个语言点和各技能。列如:TEM4中为了考察考生的语法而专门设计的语法部分,听力理解部分和阅读都是测试单独技能, 因而属于分立式测试。 倡导分立式测试的代表人物首推美国语言学家Lado。
然而, 另外一些语言学家则认为语言是个有机的整体, 语言能力之间是互为联系的,不可能也不应该渭泾分明地孤立地看任何一种技能。并提出了整体语言能力假说(hypothesis of unitary competence),以英国学者Oller等人为首的语言学家通过大量的语言测试及考试数据分析证明只有综合测试才能更好地测量出学生的真实语言水平,因而综合性语言测试在七十年代末期八十年代早期受到了推崇, 其特点就是一个项目同时测试语言的多方面知识和不只一项技能。
随着语用学的发展,Oller又提出了把语用学与综合性测试相结合的语用测试(pragmatic test)的概念,即在把各项技能有机结合的同时,考察学生对语言的自然性(naturelness)的运用能力,它包含两点:第一,如何把语言成分与语言外环境联系起来;第二, 考虑上下文对语言因素的限制。
语用测试必是综合测试, 反之, 并非如此。 分立式测试必定不是语用测试。 语用测试主要包括听写和完形填空, 以及它们的各种变形,如:在让考生阅读某篇完形填空时或稍后, 再听同篇但没有删除的原材料, 进而填空的Combined cloze and dictation; 以口头录音形式进行的完形填空,既在填空处只念出序号或只是停顿, 由考生口头填充的Oral cloze procedure;此外, 还有类似于TOEFL听力中听录音然后从所给的几个选项中选出相应的答案的形式, 即Question answering; 根据图片或场景口头回答问题的Oral interview; Composition or essay writing;Narration;Translation等等。
语用测试中完形填空和听写被认为含有几乎全部的语言能力,在测试整体语言水平?quot;非常可靠且有很高的效度"(Oller, 1979:39), 其原因在于:语用测试中通常要求考生运用语言知识或技能解决某个问题或完成某个任务, 而这种方式更接近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运用的场景, 既对交际能力的衡量。
综合测试(或之后的语用测试)与分立式测试反映了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语言学观点。 不可否认, 每个人在外语学习的听, 说, 读, 写等方面存在着具体的语言差异, 一般来说,接收性技能(receptive skills, 如听, 读)要超过产出性技能(productive skills, 如写, 说), 因此测试各单项技能能够比较直接准确的获取相关信息,且比较客观,可增加试卷信度;然而, 要想了解一个人的整体外语水平, 并不能通过对各单项语言能力的简单相加, 而且在实际生活中各个语言能力决不是孤立存在的, 应是互相渗透和联系的,因此语用测试可以较好地解决这点, 从而增加试卷的效度。
两种假说各执一词,难分伯仲,两种考试方法各有其优势, 因此扬长避短,采众家之长便不失为一种准确而全面地衡量学生语言能力的手段。 这一点在TEM4考试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在TEM4中,既包括了单项技能:听力,阅读(阅读理解和速读),写作,语法与词汇,又兼容了听写和完形填空。考试大部分为MCQ, 以增加试卷的信度(便于machinescore), 为增加效度,运用了听写,写作等较真实的活动,便于更好地检测其综合水平。 从而达到语言形式与意义的统一,交际能力与语言能力的统一。根据不同的阶段教学侧重点不同,到四年级下时,对学生的交际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相应的主观性题目由35%升到55%,听写的形式被异化为更接近交际的Note-taking(meaning-oriented understa
nding).
II 听写简介
听写曾被作为一种传统教学手段风行了几个世纪,直到20世纪初,听写还被当作教学和测试手段备受推崇。 然而40-60年代以来,听写受到了以Lado等为代表的美国学派的质疑。 他们认为: 听写既不测试单词顺序, 也不直接完全测试语音或听力理解, 究其根源只不过是测试拼写; 听写测试了太多的语言方面, 因而没有有效地测试任何一种技能, 作为测试手段, 听写既不经济也不准确, 他们认为应该放弃这种老掉牙的测试方法。
70年代在Oller 等人的大量测试实践、试验及数据分析基础上重新证实了听写在测试中的应有作用。他们认为尽管听写不是直接地测量某种技能,然而由于在做听写中综合运用了语言的多种成份,如语音、词汇、语法,调动了篇章理解、组织结构等能力,因此比较其它单一的测试语言能力的方法更能综合衡量出学生的语言水平。 1 听写的分类
作为古老的试题类型,听写难度,遍数,重复次数根据不同的考试对象,考试目的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形式。在朗读的速度,中间停顿时间的长短,朗读遍熟, 选材方法,录音方式上根据被测水平要求不同而有所变化。
大体上, 听写有下列几种形式:
1: 标准听写(standard dictation)
大多数课堂教学或测试所采用的形式, 既由考官当场朗读或事先录音然后播放听写内容, 要求考生准确写出原文, 听的次数至少两遍, 停顿以意群为最小单位。 听写内容要对考生的短期记忆力有所测试, 一字一字的单词听写不属于语用测试的听写。
2: 部分听写(partial dictation)
与标准听写相似, 只是考生事先有了一部分文字内容, 一部分内容抽空, 由考生边听边填空格部分, 可能是单词,词组或句字, 类似完形填空, 只是填空内容以口语的形式给考生, 因有上下文的暗示, 较容易。
3: 干扰听写(dictation with interfering noi)
有时我们会在嘈杂的环境下说话, 或在收听收音节目有些干扰, 干扰听写就是在制作听写材料录音时全部或部分地加上些背景噪音,从而增加内容的真实感(naturalness and authenticity)及难度。
4: 听写作文(dicto-comp or dictation/composition)
考生听一遍或数遍听写内容, 然后凭记忆写下听到的内容, 这种形式使评分有一定难度, 逐字逐句的评分方式显然不适用, 一般每篇都有具体的评分要求。
还有一种与前几种听写的接收方式相同,称为复述听写(elicited imitation), 即考生在听了录音或现场听写材料后, 进行复述或叙述(repeat or recount), 并录音而不要求写下来, 同样, 评分比较困难。
2 听写的选材及设计
Johansson(Oller, P 273)提出了两种选材方法,一种是录入一部分自然真实的语篇, 如讲座, 电台广播节目, 对话等; 另一种是跟据事先准备好的稿子进行朗读然后录音。TEM4就采用了第二种方法。无论是哪种选材, 其内容都应当是完整的, 能够独立存在的。
一般地说, 影响到听写难易度有下列几点因素:
1 单词本身顺序所表达的概念的难易度,
2 全文的朗读(或录音)速度,
3 停顿间隔,
4 噪音干扰,
5 重复的遍数,
6 考生对录音者或朗读材料的人的语音语调的熟悉度。
因此在选材上,内容的难度应以不超过阅读和听力的难度; 朗读速度不可太快, 视情况而定; 停顿要自然, 即跟据语群事先决定好停顿处; 停顿的时间不可太短, 因为听写的主要目的不是测试书写速度, 但速度也不可太慢, 否则就变成了单词听写, 而失去了对篇章理解能力进行衡量的深层意义。 Oller建议, 一般来说, 停顿的长度大约为考生能够默念单词拼写两遍的时间。
在听写中, 尽管目前对听写者头脑中的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尚没有可靠的结论, 但毫无疑问, 听写者在听写实践中要充分调动和运用语言知识外的能力(既包含对听写材料本身, 又涉及到短期记忆, 内在的期待语法系统等, 其过程必是主动的, 创造性的。
听写的性质从评分上看是由人阅卷,但却有统一的评分标准, 所以介于主客观之间。
III 听写在TEM4中的运用
1. 教学大纲的要求 外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 然而没有一定的扎实的语言知识作基础, 语言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获得交际能力也就无从谈起。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教学就是以加强语言基础, 通过一定的语言活动, 运用语言知识为进入更高一级的更深入的交际活动打下扎实的基础。 同样, 语言测试的目标就是不仅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 而且测量考生运用语言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水平能力和得体性。 作为衡量基础阶段学生的语言水平, TEM4就需既能真实地衡量学生的语言知识, 又能测出学生运用语言知识的综合能力。 在1989年出版的《高校英语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中曾对基础阶段的各项知识和技能作了明确的较为详细的量化要求,其中对基础阶段第四级的听写作了如下的要求,即 "能在5分钟内听写根据已学知识编写或选用的录音材料(词数150-180左右, 念四遍, 第一和四遍语速为每分钟120个词, 第二和三遍跟据分句或句子停顿), 错误率不超过8%。"

本文发布于:2023-05-09 00:24: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719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语言   测试   听写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