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专题党课讲稿:在“四史”学习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十六篇】

更新时间:2023-05-08 07:30:16 阅读: 评论:0

四史,又称新四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2021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四大历史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四史专题党课讲稿:在“四史”学习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的文章16篇 ,欢迎品鉴!

第1篇: 四史专题党课讲稿:在“四史”学习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想跟大家交流的是学习“四史”。

  一、“四史”指什么?为什么要学“四史”?

  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四史”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首先要明确“四史”指哪“四史”。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二是新中国的历史;三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四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史。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包括中国共产党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并逐渐发展壮大,期间都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留下了一些什么样的经验教训,在新时代又面临什么样的新任务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新中国的历史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怎么创立、建设、发展的,等等。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实际上也是新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征,以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到现在是40多年的时间。社会主义的发展史是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社会主义500年。其中前面三部历史是和中国直接相关的,最后一部,虽然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有所区别,表达的内容有所侧重,但也是相互联系的。

  为什么要学“四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习历史,他曾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四史”,实际上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贯彻。从历史这本“教科书”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了解我们的国家,了解改革开放的历程,以及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态势。

  学“四史”可以使我们坚定“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都与“四史”有着密切关系。从道路自信来说,我们所选择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面我们说社会主义有500年的发展史,那么中国人民是怎么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这一点我们应该了解。从理论自信说,中国共产党从一产生就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伟大成果,即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上通过的,被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方针的毛泽东思想。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后,我们党继续进行理论创新,又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创立了大家所熟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们说要增强理论自信,就包括这两大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又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制度自信来说,古代中国长期处在封建统治之下;到了近代,由于外国列强的侵略,原本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到新中国成立,我们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压迫中国人民的大山,建立了崭新的社会制度。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中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由原来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也就是我们讲的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即建立一个人人都有衣穿、有饭吃,个人能够得到充分发展,社会物质财富充分涌流,按需分配的高度发达的社会。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就像万里长征刚刚走完了第一步,未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准备进京,曾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可见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之初就确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新时代,党最根本、最重要的任务则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学“四史”还可以帮助我们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两个维护”即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只有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力以赴、同心同德,我们才能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二、理解“四史”中最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四史”中最核心、最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党史是理解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础和重要切入点,因为新中国的建立、建设,包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重大成果,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的。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事业的核心力量,因此我们更要学习、了解为什么中国历史上会出现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由最初的只有50多个党员发展成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大党,它为什么能得到这么巨大的发展?为什么会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发挥这么大的作用?这和党的初心、使命是分不开的。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它的最高理想,即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理想与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党的名字是高度统一的。所以打从诞生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朝着让人民获得幸福的方向在努力,将自己的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资本主义在中国已经取得了一定发展。事实上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观,也是在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有了相当发展的基础上。马克思认为社会要经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再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历程。因此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就意识到要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来改变中国的面貌,首先要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民主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来完成,我们国家的资产阶级,不管是资产阶级改良派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都很努力,特别是孙中山先生,他是资产阶级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辛亥革命的成果很快就被袁世凯篡夺了,袁世凯打算恢复封建帝制,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志士仁人就想通过护法运动、二次革命完成未竟的民主革命任务。

  这时候孙中山先生觉得国民党内部死气沉沉的,革命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他发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成立的,1924年1月,孙中山先生力排众议,主张国共合作,他所领导的民主革命想要实现的理想是新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和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不谋而合,所以他需要共产党作为新鲜血液加入进来,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这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在此基础上,国民党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参加了会议,还有很多共产党员被选进了国民党的中央委员会。当时我们明确提出要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实行合作不是两党合并,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但在组织上是独立的。这一点也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同意。随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开始,“打倒军阀,打倒列强”的北伐战争以广州为起点打响。xx可以说是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发源地。随着北伐战争的进行,中国共产党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北伐战争一开始非常顺利,一直打到了xx。然而北伐军的实际领导者蒋介石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他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推进大革命达到高潮,尤其是1925年五卅运动以后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内心非常恐惧、不安。另外,工农运动的发展威胁到了外国列强在中国的利益,将使他们自鸦片战争以来同中国签订的无数个不平等条约、划分的势力范围及获得的种种好处面临破坏和损失,最终还要将他们赶出中国,这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于是外国列强开始支持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地方军阀,想方设法清党反共,这就有了我们熟悉的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xx发动的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反革命政变。为了迎接北伐军起来发动武装起义的xx工人被缴械,当时xx工人运动的领袖汪寿华被秘密杀害,大量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抓捕。

  这时候共产党已经把工作重点由原来的xx转移到xx,在武汉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时汪精卫在孙中山先生扶持农工、联俄联共的影响下,表面上还是反对蒋介石,赞成国民革命的,但很快他就开始和蒋介石勾结起来。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领导的武汉国民政府叛变革命,也宣布开始清党运动,他将原来北伐军中的共产党人或礼送出境,或直接驱逐。我们原来一心一意帮助国民党,之前很多省市都没有国民党的地方组织,还是共产党帮他们建立的。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中国共产党决定召开一次临时性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八七会议,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在中国革命面临危机的关头,我们要制定新的方针政策,是什么呢?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毛泽东曾形象地说,我们像一篮子鸡蛋一样被国民党反动派摔到地上,很多鸡蛋都摔坏了。实际上当年的共产党就是把没有摔坏的鸡蛋捡起来,接着孵小鸡,才繁衍下去的。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论断,叫“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过去我们也稍微意识到了一些军事斗争的必要性,比如组织了一个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铁甲车队,但是总得来讲,我们还是不够重视,因为当时想着国共合作,就没在军事上下很大力气。中国革命所面临的这次前所未有的巨大危险,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在28年打江山过程中遭遇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危机关头,中国共产党仍然高举革命旗帜奋勇向前。

  有了八七会议确定的正确方针,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xx东部和xx西部领导了秋收起义。此前,在同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也是今天我们八一建军节的由来。我们只占领了南昌三天,主要是想南下回到xx,因为xx的群众基础好,还有出海口,苏联也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援助,这与中国共产党诞生时的国际环境有很大关联。

  说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定要讲中共一大的召开,相信大家都知道中共一大的13个代表,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xx、xx、武汉、长沙、广州的,还有从日本赶回来的。一开始在会场的还有两位来自共产国际,其中有一人自称是职工国际的代表,这是因为共产国际之下又分别成立了职工国际、农民国际、青年国际等。共产国际是列宁创建的一个世界共产党组织,它秉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第一国际的思想,但因为第二国际出现了一些问题,列宁在1919年领导创立了第三国际,也叫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时非常弱小,只有几十个人,我们需要世界其他无产阶级力量的加入。《共产党宣言》呼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我们党也加入了世界共产党组织,成为了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在xx石库门召开中共一大时,实际到会的有15人,除了我们自己国内的13位代表,还有共产国际的马林和赤色职工国际的尼柯尔斯基。

  1921年7月30日,突然有人闯进来打断了正在召开的中共一大,说要找社联的某某某,代表们非常机警,马上散会撤退。果不其然,一会儿巡捕就来了,翻箱倒柜一通审查之后没有任何收获。尽管如此,会议不能继续在xx召开下去了,怎么办呢?当时陈独秀在广州,李大钊在xx,会议由李达和李汉俊两个人具体操办,党纲及其他文件是事先准备好的,党纲由陈独秀撰写,提交给中共一大。那么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是在什么地方通过的呢?从xx撤离之后,李达的夫人王会悟提出转移到xx嘉兴。她本人是嘉兴人,认为嘉兴比较安静、太平,且交通方便,可以从xx坐火车过去。最后大家就接受了这个意见,经过讨论在嘉兴的红船上继续会议,通过了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宣布中国共产党的名称叫“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由此正式宣布成立。“红船精神”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勇往直前的形象。一艘红色航船扬帆起航,中国共产党从此担负起伟大的历史使命,开始为实现使命而奋斗。

  关于中共一大到底是哪一天召开的,过去我们没有搞清楚,这是后来才确定下来的。对于会议闭幕的日期,现在也有不同的说法。嘉兴的经过深入研究得出的时间与共产国际的档案中记录的8月5日会议结束有所出入。延安时期,在延安能够回答中国共产党诞生、召开中共一大到底是哪一天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毛泽东,还有一个是xx的代表董必武。这两位也是新中国成立时,参加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仅有的登上天安门城楼。中国共产党成立22年的时候,我们想庆祝一下,但两位当事人只记得是7月,在xx召开,具体哪一天记不清了,于是我们就把7月的第一天作为了党的生日。虽然7月1日不是准确的时间,但这一点儿也不影响我们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在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毛泽东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从井冈山到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再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跨越千山万水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抵达西北革命根据地重建陕甘宁边区;再到领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在xx香山领导新中国初期的建设,这一路走来,非常的不容易。董必武早年是清末的一个秀才,国学基础深厚,论年龄和资历,是党内的几老之一。他和林伯渠、徐特立等人,对党始终忠心耿耿,为革命做贡献,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我们现在公认的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是“南陈北李”,即李大钊和陈独秀,但也有其他一些为党的创建做出贡献的人,比如李达、李汉俊。李达后来担任过武汉大学的校长,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他在大革命失败后脱党,到大学里去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人们把他称为“红色教授”。虽然他仍坚持着信仰,但没有选择在更加残酷的环境中去和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武装斗争。尽管如此,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毛泽东到了xx,还专门给李达写了一封信,说现公司生意兴隆,盼兄速来参与经营,意思是如果李达愿意,还可以再回来。李达看了这封信之后就赶往xx,他表示自己一生最大的遗憾、最大的错误就是在党最困难的时候脱离了党组织。在刘少奇的介绍和毛泽东的见证下,李达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李汉俊是一位烈士,他在1927年12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中共一大代表里有五位烈士,其中有四位被评为为新中国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只有李汉俊不是。为什么?他脱党了。中共一大、二大的时候,他和张国焘、陈独秀在工作中发生了矛盾。按理说党内之间意见不和实属正常,有什么问题可以好好解决,李汉俊直接赌气不参加共产党了。脱党以后,国民党反动派还是没有放过他,把他作为当年创建共产党的一个首要分子、重要人物杀害了。这就是为什么他脱党了我们还把他评为革命烈士。

  一大代表里还有当了叛徒、汉奸的,比如周佛海和陈公博。周佛海是代表日本党组织来参加中共一大的,当时共产党组织也给旅欧的共产党员发了邀请,但路途遥远,他们来不及回来,只有旅日的周佛海因为离得近回来了。陈公博是广州的。1922年、1924年,陈公博、周佛海相继脱党。后来陈公博去美国求学,攻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学位,他的毕业论文写的是《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不仅如此,他还把中共一大、二大的绝密文件作为附录附在后面。光是在美国研究共产主义运动也就算了,关键全国抗战爆发后,汪精卫叛国、投降日本,陈公博和周佛海也跟着去了。两个人最后一个被枪毙,一个死在了监狱里,这是他们应得的下场。

  为什么我们后来人称颂贺龙等始终坚定信仰的人?大革命失败后,革命的条件相当恶劣,贺龙还能志愿加入共产党,认为共产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认为这条路可以走下去。对照那些在革命紧要关头脱党、叛变的人和那些经历了革命的无数生死考验后仍能坚持革命理想的人,我们现在尊称后者为“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每次读到毛泽东讲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话,我们都会非常感慨。因为中国共产党当时真的就是一个小小的火星,一不小心就会被掐灭,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凭借远大志向和坚定不移的信心,让星星之火燃遍中华大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真的是名不虚传。比如还没等到革命胜利就牺牲了的烈士,作为xx代表参加中共一大的邓恩铭、王尽美,xx的陈潭秋,xx的何叔衡。陈潭秋在新疆被杀害。何叔衡在中央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后,留下来坚持中央苏区的斗争,后来在转移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包围,跳崖牺牲,非常悲壮。

  从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选择和结局中我们可以得到启迪,在了解这段历史的同时,我们也知道了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中国共产党从初创的10多个人发展到50人、190多人、400多人,到中共五大达到5万多人,在大革命失败后人数又减下去。经历了大革命后期教条主义错误、红军被迫长征、转战陕北等挫折,到全国抗战爆发的时候,全国的党员也只有几万人。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中共七大召开的时候,党员人数已经达到了121万。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员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这主要是因为优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共产党是什么样的?看看我们身边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烈士就可以知道。他们当中有个别叛变、投降、脱党的,但这绝不是我们党的主流。大部分共产党员都秉承了为党的事业献身、奋斗的初心,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就是这么守着初心走过来的。

  三、简述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的历史还在继续,但有了一个新的历史分支,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社科院有一个专门的国史所,负责研究国家的治理和发展,它的研究对象和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该怎样把握大的政治方向略有区别。习近平总书记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把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列为“四史”之一,并且是第一个。在了解党史之后,紧接着的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实际上在时间上是有重合的,但内容上又有区别。改革开放史侧重的是共产党如何领导改革开放,我们都取得了哪些成就、经验等。而领导改革开放又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中的一部分。至于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一直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我们和苏联及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还被称为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500年就包括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领导的这100年历史。中国共产党以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社会主义是它的一个初级阶段,或者说第一阶段。我们又把社会主义这个第一阶段划分为多个阶段,所以说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往前走。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责任,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打天下的一批人、搞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搞改革开放的一批人,还有从打天下到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到改革开放一直坚持下来的人。到了新时代,我们这一辈人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就是要把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继续下去。

  我们讲党史,有时会把它分成两步: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28年;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虽然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财富比起发达国家来仍有很大差距,未来的任务还很多、很艰巨。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战决胜收官之年,如何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最近中央电视台开始报道最后一个县、一个村、一户人家的贫困问题要怎样去解决。那些入村、驻村干部,真正和当地老百姓融为一体,千方百计帮他们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

  按照现在中央的标准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在现阶段就是要让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也就是无限地去接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里看到的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崇高的理想,没有任何剥削和压迫,人人都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景,我们现在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向着这一愿景迈进的踏实一步。

  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会提出要了解社会主义发展史呢?最初社会主义的提出实际上是针对个人主义来说的,是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社会主义认为一个人不能只为个人利益而发展,而资本主义恰恰只强调要实现个人的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并不反对个人才华的展现,但更强调人的社会性和集体的重要性。曾经我们纠正党内错误思想,批评个人主义,批判的是只为个人利益考虑的思潮。社会主义倡导把眼界放宽,不仅为自己,也要为社会群体、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后,早在500年前就有一些先行者尝试将它变为现实,包括19世纪出现的空想社会主义。当时有一批人攒了一笔钱,在美国买了一个海岛,大家一同经营这座岛,在没有任何剥削和压迫的情况下共同生活。现在有一个比较发达的国家也有这样的互助组织,大家来去自如,加入进来就尽己所能为群体做贡献,想退出了就离开。实际上毛泽东他们在成立共产党之前也受到过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他们也创立了大家共同参与劳动、支配收入、共同生活的群体,叫新村主义、工读互助社。虽然最后他们的这种试验和探索失败了,但是他们无私无畏、勇于尝试的精神是很了不起的。尝试失败以后,他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决定通过阶级斗争,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来建立一个新的国家,逐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按照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里提出的观点,当具备一定条件的时候,政党和国家以后也是要消亡的。是什么条件呢?没有国家和政党,我们所有人仍然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必须要达到这种境界。

  我们所追求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实际上和中国古代提出的大同世界不谋而合。从某种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远景的美好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憧憬的大同社会是相吻合的。

  四、把学“四史”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学习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部历史要花费很多时间,了解每一部历史都需要大量阅读和学习。我建议大家可以去读《中国共产党的90年》,这部书是经中央批准,由多位专家学者耗费大量心血编著的,不是很厚,一共有三本。里面的内容也涵盖了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了解了党史之后我们可以再找一些关于国史、改革开放史的专著,包括社会主义发展500年的相应书籍。现在我们倡导建设学习型社会,“四史”中每一部历史都有极其丰富、深刻的内容,都能帮助我们增长智慧和力量,让中国和世界融为了一体。

  除了书本里,我们也要在现实中学习,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学习素材。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在防疫斗争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更好地坚定了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了我们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此,我们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脚踏实地地完成自己应担当的任务。

  我们要把“四史”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哪怕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认认真真地学习。因为只有知道中国共产党是怎么一路走到今天的,我们才能意识到社会主义是来之不易的,才能牢牢守住我们的初心。落实到工作岗位上,就是要真抓实干、奋发拼搏,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去对待每一项具体工作,充分发挥出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风怎么正、业务怎么精,我们都可以在“四史”学习中找到答案。新中国成立70多年,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跟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努力、付出是分不开的。

  重温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为我们坚守初心提供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也能给我们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作为党员干部,责任更为重大,有很多硬骨头需要我们去啃,许多目标、任务需要我们去完成。在工作中怎样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怎样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些都是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思考的。上升到国家治理、管理方面,对这些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如果每一个人,特别是党员干部都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我想人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得出色,收获非常充实的人生,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为人类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微薄力量。我想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期望的,所有人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第2篇: 四史专题党课讲稿:在“四史”学习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想跟大家交流的是学习“四史”。

  一、“四史”指什么?为什么要学“四史”?

  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四史”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首先要明确“四史”指哪“四史”。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二是新中国的历史;三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四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史。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包括中国共产党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并逐渐发展壮大,期间都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留下了一些什么样的经验教训,在新时代又面临什么样的新任务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新中国的历史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怎么创立、建设、发展的,等等。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实际上也是新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征,以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到现在是40多年的时间。社会主义的发展史是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社会主义500年。其中前面三部历史是和中国直接相关的,最后一部,虽然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有所区别,表达的内容有所侧重,但也是相互联系的。

  为什么要学“四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习历史,他曾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四史”,实际上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贯彻。从历史这本“教科书”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了解我们的国家,了解改革开放的历程,以及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态势。

  学“四史”可以使我们坚定“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都与“四史”有着密切关系。从道路自信来说,我们所选择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面我们说社会主义有500年的发展史,那么中国人民是怎么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这一点我们应该了解。从理论自信说,中国共产党从一产生就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伟大成果,即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上通过的,被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方针的毛泽东思想。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后,我们党继续进行理论创新,又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创立了大家所熟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们说要增强理论自信,就包括这两大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又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制度自信来说,古代中国长期处在封建统治之下;到了近代,由于外国列强的侵略,原本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到新中国成立,我们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压迫中国人民的大山,建立了崭新的社会制度。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中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由原来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也就是我们讲的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即建立一个人人都有衣穿、有饭吃,个人能够得到充分发展,社会物质财富充分涌流,按需分配的高度发达的社会。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就像万里长征刚刚走完了第一步,未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准备进京,曾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可见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之初就确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新时代,党最根本、最重要的任务则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学“四史”还可以帮助我们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两个维护”即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只有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力以赴、同心同德,我们才能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二、理解“四史”中最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四史”中最核心、最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党史是理解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础和重要切入点,因为新中国的建立、建设,包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重大成果,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的。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事业的核心力量,因此我们更要学习、了解为什么中国历史上会出现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由最初的只有50多个党员发展成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大党,它为什么能得到这么巨大的发展?为什么会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发挥这么大的作用?这和党的初心、使命是分不开的。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它的最高理想,即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理想与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党的名字是高度统一的。所以打从诞生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朝着让人民获得幸福的方向在努力,将自己的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资本主义在中国已经取得了一定发展。事实上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观,也是在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有了相当发展的基础上。马克思认为社会要经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再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历程。因此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就意识到要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来改变中国的面貌,首先要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民主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来完成,我们国家的资产阶级,不管是资产阶级改良派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都很努力,特别是孙中山先生,他是资产阶级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辛亥革命的成果很快就被袁世凯篡夺了,袁世凯打算恢复封建帝制,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志士仁人就想通过护法运动、二次革命完成未竟的民主革命任务。

  这时候孙中山先生觉得国民党内部死气沉沉的,革命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他发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成立的,1924年1月,孙中山先生力排众议,主张国共合作,他所领导的民主革命想要实现的理想是新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和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不谋而合,所以他需要共产党作为新鲜血液加入进来,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这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在此基础上,国民党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参加了会议,还有很多共产党员被选进了国民党的中央委员会。当时我们明确提出要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实行合作不是两党合并,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但在组织上是独立的。这一点也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同意。随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开始,“打倒军阀,打倒列强”的北伐战争以广州为起点打响。xx可以说是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发源地。随着北伐战争的进行,中国共产党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北伐战争一开始非常顺利,一直打到了xx。然而北伐军的实际领导者蒋介石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他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推进大革命达到高潮,尤其是1925年五卅运动以后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内心非常恐惧、不安。另外,工农运动的发展威胁到了外国列强在中国的利益,将使他们自鸦片战争以来同中国签订的无数个不平等条约、划分的势力范围及获得的种种好处面临破坏和损失,最终还要将他们赶出中国,这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于是外国列强开始支持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地方军阀,想方设法清党反共,这就有了我们熟悉的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xx发动的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反革命政变。为了迎接北伐军起来发动武装起义的xx工人被缴械,当时xx工人运动的领袖汪寿华被秘密杀害,大量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抓捕。

  这时候共产党已经把工作重点由原来的xx转移到xx,在武汉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时汪精卫在孙中山先生扶持农工、联俄联共的影响下,表面上还是反对蒋介石,赞成国民革命的,但很快他就开始和蒋介石勾结起来。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领导的武汉国民政府叛变革命,也宣布开始清党运动,他将原来北伐军中的共产党人或礼送出境,或直接驱逐。我们原来一心一意帮助国民党,之前很多省市都没有国民党的地方组织,还是共产党帮他们建立的。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中国共产党决定召开一次临时性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八七会议,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在中国革命面临危机的关头,我们要制定新的方针政策,是什么呢?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毛泽东曾形象地说,我们像一篮子鸡蛋一样被国民党反动派摔到地上,很多鸡蛋都摔坏了。实际上当年的共产党就是把没有摔坏的鸡蛋捡起来,接着孵小鸡,才繁衍下去的。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论断,叫“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过去我们也稍微意识到了一些军事斗争的必要性,比如组织了一个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铁甲车队,但是总得来讲,我们还是不够重视,因为当时想着国共合作,就没在军事上下很大力气。中国革命所面临的这次前所未有的巨大危险,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在28年打江山过程中遭遇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危机关头,中国共产党仍然高举革命旗帜奋勇向前。

  有了八七会议确定的正确方针,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xx东部和xx西部领导了秋收起义。此前,在同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也是今天我们八一建军节的由来。我们只占领了南昌三天,主要是想南下回到xx,因为xx的群众基础好,还有出海口,苏联也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援助,这与中国共产党诞生时的国际环境有很大关联。

  说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定要讲中共一大的召开,相信大家都知道中共一大的13个代表,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xx、xx、武汉、长沙、广州的,还有从日本赶回来的。一开始在会场的还有两位来自共产国际,其中有一人自称是职工国际的代表,这是因为共产国际之下又分别成立了职工国际、农民国际、青年国际等。共产国际是列宁创建的一个世界共产党组织,它秉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第一国际的思想,但因为第二国际出现了一些问题,列宁在1919年领导创立了第三国际,也叫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时非常弱小,只有几十个人,我们需要世界其他无产阶级力量的加入。《共产党宣言》呼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我们党也加入了世界共产党组织,成为了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在xx石库门召开中共一大时,实际到会的有15人,除了我们自己国内的13位代表,还有共产国际的马林和赤色职工国际的尼柯尔斯基。

  1921年7月30日,突然有人闯进来打断了正在召开的中共一大,说要找社联的某某某,代表们非常机警,马上散会撤退。果不其然,一会儿巡捕就来了,翻箱倒柜一通审查之后没有任何收获。尽管如此,会议不能继续在xx召开下去了,怎么办呢?当时陈独秀在广州,李大钊在xx,会议由李达和李汉俊两个人具体操办,党纲及其他文件是事先准备好的,党纲由陈独秀撰写,提交给中共一大。那么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是在什么地方通过的呢?从xx撤离之后,李达的夫人王会悟提出转移到xx嘉兴。她本人是嘉兴人,认为嘉兴比较安静、太平,且交通方便,可以从xx坐火车过去。最后大家就接受了这个意见,经过讨论在嘉兴的红船上继续会议,通过了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宣布中国共产党的名称叫“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由此正式宣布成立。“红船精神”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勇往直前的形象。一艘红色航船扬帆起航,中国共产党从此担负起伟大的历史使命,开始为实现使命而奋斗。

  关于中共一大到底是哪一天召开的,过去我们没有搞清楚,这是后来才确定下来的。对于会议闭幕的日期,现在也有不同的说法。嘉兴的经过深入研究得出的时间与共产国际的档案中记录的8月5日会议结束有所出入。延安时期,在延安能够回答中国共产党诞生、召开中共一大到底是哪一天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毛泽东,还有一个是xx的代表董必武。这两位也是新中国成立时,参加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仅有的登上天安门城楼。中国共产党成立22年的时候,我们想庆祝一下,但两位当事人只记得是7月,在xx召开,具体哪一天记不清了,于是我们就把7月的第一天作为了党的生日。虽然7月1日不是准确的时间,但这一点儿也不影响我们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在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毛泽东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从井冈山到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再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跨越千山万水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抵达西北革命根据地重建陕甘宁边区;再到领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在xx香山领导新中国初期的建设,这一路走来,非常的不容易。董必武早年是清末的一个秀才,国学基础深厚,论年龄和资历,是党内的几老之一。他和林伯渠、徐特立等人,对党始终忠心耿耿,为革命做贡献,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我们现在公认的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是“南陈北李”,即李大钊和陈独秀,但也有其他一些为党的创建做出贡献的人,比如李达、李汉俊。李达后来担任过武汉大学的校长,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他在大革命失败后脱党,到大学里去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人们把他称为“红色教授”。虽然他仍坚持着信仰,但没有选择在更加残酷的环境中去和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武装斗争。尽管如此,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毛泽东到了xx,还专门给李达写了一封信,说现公司生意兴隆,盼兄速来参与经营,意思是如果李达愿意,还可以再回来。李达看了这封信之后就赶往xx,他表示自己一生最大的遗憾、最大的错误就是在党最困难的时候脱离了党组织。在刘少奇的介绍和毛泽东的见证下,李达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李汉俊是一位烈士,他在1927年12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中共一大代表里有五位烈士,其中有四位被评为为新中国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只有李汉俊不是。为什么?他脱党了。中共一大、二大的时候,他和张国焘、陈独秀在工作中发生了矛盾。按理说党内之间意见不和实属正常,有什么问题可以好好解决,李汉俊直接赌气不参加共产党了。脱党以后,国民党反动派还是没有放过他,把他作为当年创建共产党的一个首要分子、重要人物杀害了。这就是为什么他脱党了我们还把他评为革命烈士。

  一大代表里还有当了叛徒、汉奸的,比如周佛海和陈公博。周佛海是代表日本党组织来参加中共一大的,当时共产党组织也给旅欧的共产党员发了邀请,但路途遥远,他们来不及回来,只有旅日的周佛海因为离得近回来了。陈公博是广州的。1922年、1924年,陈公博、周佛海相继脱党。后来陈公博去美国求学,攻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学位,他的毕业论文写的是《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不仅如此,他还把中共一大、二大的绝密文件作为附录附在后面。光是在美国研究共产主义运动也就算了,关键全国抗战爆发后,汪精卫叛国、投降日本,陈公博和周佛海也跟着去了。两个人最后一个被枪毙,一个死在了监狱里,这是他们应得的下场。

  为什么我们后来人称颂贺龙等始终坚定信仰的人?大革命失败后,革命的条件相当恶劣,贺龙还能志愿加入共产党,认为共产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认为这条路可以走下去。对照那些在革命紧要关头脱党、叛变的人和那些经历了革命的无数生死考验后仍能坚持革命理想的人,我们现在尊称后者为“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每次读到毛泽东讲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话,我们都会非常感慨。因为中国共产党当时真的就是一个小小的火星,一不小心就会被掐灭,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凭借远大志向和坚定不移的信心,让星星之火燃遍中华大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真的是名不虚传。比如还没等到革命胜利就牺牲了的烈士,作为xx代表参加中共一大的邓恩铭、王尽美,xx的陈潭秋,xx的何叔衡。陈潭秋在新疆被杀害。何叔衡在中央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后,留下来坚持中央苏区的斗争,后来在转移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包围,跳崖牺牲,非常悲壮。

  从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选择和结局中我们可以得到启迪,在了解这段历史的同时,我们也知道了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中国共产党从初创的10多个人发展到50人、190多人、400多人,到中共五大达到5万多人,在大革命失败后人数又减下去。经历了大革命后期教条主义错误、红军被迫长征、转战陕北等挫折,到全国抗战爆发的时候,全国的党员也只有几万人。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中共七大召开的时候,党员人数已经达到了121万。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员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这主要是因为优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共产党是什么样的?看看我们身边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烈士就可以知道。他们当中有个别叛变、投降、脱党的,但这绝不是我们党的主流。大部分共产党员都秉承了为党的事业献身、奋斗的初心,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就是这么守着初心走过来的。

  三、简述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的历史还在继续,但有了一个新的历史分支,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社科院有一个专门的国史所,负责研究国家的治理和发展,它的研究对象和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该怎样把握大的政治方向略有区别。习近平总书记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把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列为“四史”之一,并且是第一个。在了解党史之后,紧接着的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实际上在时间上是有重合的,但内容上又有区别。改革开放史侧重的是共产党如何领导改革开放,我们都取得了哪些成就、经验等。而领导改革开放又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中的一部分。至于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一直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我们和苏联及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还被称为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500年就包括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领导的这100年历史。中国共产党以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社会主义是它的一个初级阶段,或者说第一阶段。我们又把社会主义这个第一阶段划分为多个阶段,所以说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往前走。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责任,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打天下的一批人、搞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搞改革开放的一批人,还有从打天下到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到改革开放一直坚持下来的人。到了新时代,我们这一辈人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就是要把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继续下去。

  我们讲党史,有时会把它分成两步: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28年;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虽然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财富比起发达国家来仍有很大差距,未来的任务还很多、很艰巨。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战决胜收官之年,如何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最近中央电视台开始报道最后一个县、一个村、一户人家的贫困问题要怎样去解决。那些入村、驻村干部,真正和当地老百姓融为一体,千方百计帮他们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

  按照现在中央的标准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在现阶段就是要让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也就是无限地去接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里看到的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崇高的理想,没有任何剥削和压迫,人人都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景,我们现在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向着这一愿景迈进的踏实一步。

  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会提出要了解社会主义发展史呢?最初社会主义的提出实际上是针对个人主义来说的,是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社会主义认为一个人不能只为个人利益而发展,而资本主义恰恰只强调要实现个人的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并不反对个人才华的展现,但更强调人的社会性和集体的重要性。曾经我们纠正党内错误思想,批评个人主义,批判的是只为个人利益考虑的思潮。社会主义倡导把眼界放宽,不仅为自己,也要为社会群体、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后,早在500年前就有一些先行者尝试将它变为现实,包括19世纪出现的空想社会主义。当时有一批人攒了一笔钱,在美国买了一个海岛,大家一同经营这座岛,在没有任何剥削和压迫的情况下共同生活。现在有一个比较发达的国家也有这样的互助组织,大家来去自如,加入进来就尽己所能为群体做贡献,想退出了就离开。实际上毛泽东他们在成立共产党之前也受到过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他们也创立了大家共同参与劳动、支配收入、共同生活的群体,叫新村主义、工读互助社。虽然最后他们的这种试验和探索失败了,但是他们无私无畏、勇于尝试的精神是很了不起的。尝试失败以后,他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决定通过阶级斗争,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来建立一个新的国家,逐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按照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里提出的观点,当具备一定条件的时候,政党和国家以后也是要消亡的。是什么条件呢?没有国家和政党,我们所有人仍然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必须要达到这种境界。

  我们所追求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实际上和中国古代提出的大同世界不谋而合。从某种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远景的美好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憧憬的大同社会是相吻合的。

  四、把学“四史”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学习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部历史要花费很多时间,了解每一部历史都需要大量阅读和学习。我建议大家可以去读《中国共产党的90年》,这部书是经中央批准,由多位专家学者耗费大量心血编著的,不是很厚,一共有三本。里面的内容也涵盖了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了解了党史之后我们可以再找一些关于国史、改革开放史的专著,包括社会主义发展500年的相应书籍。现在我们倡导建设学习型社会,“四史”中每一部历史都有极其丰富、深刻的内容,都能帮助我们增长智慧和力量,让中国和世界融为了一体。

  除了书本里,我们也要在现实中学习,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学习素材。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在防疫斗争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更好地坚定了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了我们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此,我们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脚踏实地地完成自己应担当的任务。

  我们要把“四史”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哪怕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认认真真地学习。因为只有知道中国共产党是怎么一路走到今天的,我们才能意识到社会主义是来之不易的,才能牢牢守住我们的初心。落实到工作岗位上,就是要真抓实干、奋发拼搏,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去对待每一项具体工作,充分发挥出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风怎么正、业务怎么精,我们都可以在“四史”学习中找到答案。新中国成立70多年,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跟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努力、付出是分不开的。

  重温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为我们坚守初心提供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也能给我们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作为党员干部,责任更为重大,有很多硬骨头需要我们去啃,许多目标、任务需要我们去完成。在工作中怎样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怎样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些都是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思考的。上升到国家治理、管理方面,对这些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如果每一个人,特别是党员干部都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我想人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得出色,收获非常充实的人生,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为人类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微薄力量。我想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期望的,所有人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第3篇: 四史专题党课讲稿:在“四史”学习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想跟大家交流的是学习“四史”。

  一、“四史”指什么?为什么要学“四史”?

  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四史”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首先要明确“四史”指哪“四史”。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二是新中国的历史;三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四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史。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包括中国共产党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并逐渐发展壮大,期间都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留下了一些什么样的经验教训,在新时代又面临什么样的新任务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新中国的历史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怎么创立、建设、发展的,等等。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实际上也是新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征,以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到现在是40多年的时间。社会主义的发展史是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社会主义500年。其中前面三部历史是和中国直接相关的,最后一部,虽然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有所区别,表达的内容有所侧重,但也是相互联系的。

  为什么要学“四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习历史,他曾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四史”,实际上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贯彻。从历史这本“教科书”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了解我们的国家,了解改革开放的历程,以及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态势。

  学“四史”可以使我们坚定“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都与“四史”有着密切关系。从道路自信来说,我们所选择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面我们说社会主义有500年的发展史,那么中国人民是怎么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这一点我们应该了解。从理论自信说,中国共产党从一产生就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伟大成果,即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上通过的,被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方针的毛泽东思想。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后,我们党继续进行理论创新,又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创立了大家所熟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们说要增强理论自信,就包括这两大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又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制度自信来说,古代中国长期处在封建统治之下;到了近代,由于外国列强的侵略,原本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到新中国成立,我们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压迫中国人民的大山,建立了崭新的社会制度。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中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由原来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也就是我们讲的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即建立一个人人都有衣穿、有饭吃,个人能够得到充分发展,社会物质财富充分涌流,按需分配的高度发达的社会。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就像万里长征刚刚走完了第一步,未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准备进京,曾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可见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之初就确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新时代,党最根本、最重要的任务则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学“四史”还可以帮助我们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两个维护”即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只有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力以赴、同心同德,我们才能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二、理解“四史”中最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四史”中最核心、最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党史是理解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础和重要切入点,因为新中国的建立、建设,包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重大成果,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的。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事业的核心力量,因此我们更要学习、了解为什么中国历史上会出现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由最初的只有50多个党员发展成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大党,它为什么能得到这么巨大的发展?为什么会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发挥这么大的作用?这和党的初心、使命是分不开的。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它的最高理想,即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理想与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党的名字是高度统一的。所以打从诞生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朝着让人民获得幸福的方向在努力,将自己的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资本主义在中国已经取得了一定发展。事实上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观,也是在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有了相当发展的基础上。马克思认为社会要经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再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历程。因此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就意识到要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来改变中国的面貌,首先要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民主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来完成,我们国家的资产阶级,不管是资产阶级改良派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都很努力,特别是孙中山先生,他是资产阶级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辛亥革命的成果很快就被袁世凯篡夺了,袁世凯打算恢复封建帝制,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志士仁人就想通过护法运动、二次革命完成未竟的民主革命任务。

  这时候孙中山先生觉得国民党内部死气沉沉的,革命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他发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成立的,1924年1月,孙中山先生力排众议,主张国共合作,他所领导的民主革命想要实现的理想是新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和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不谋而合,所以他需要共产党作为新鲜血液加入进来,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这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在此基础上,国民党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参加了会议,还有很多共产党员被选进了国民党的中央委员会。当时我们明确提出要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实行合作不是两党合并,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但在组织上是独立的。这一点也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同意。随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开始,“打倒军阀,打倒列强”的北伐战争以广州为起点打响。xx可以说是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发源地。随着北伐战争的进行,中国共产党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北伐战争一开始非常顺利,一直打到了xx。然而北伐军的实际领导者蒋介石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他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推进大革命达到高潮,尤其是1925年五卅运动以后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内心非常恐惧、不安。另外,工农运动的发展威胁到了外国列强在中国的利益,将使他们自鸦片战争以来同中国签订的无数个不平等条约、划分的势力范围及获得的种种好处面临破坏和损失,最终还要将他们赶出中国,这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于是外国列强开始支持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地方军阀,想方设法清党反共,这就有了我们熟悉的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xx发动的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反革命政变。为了迎接北伐军起来发动武装起义的xx工人被缴械,当时xx工人运动的领袖汪寿华被秘密杀害,大量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抓捕。

  这时候共产党已经把工作重点由原来的xx转移到xx,在武汉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时汪精卫在孙中山先生扶持农工、联俄联共的影响下,表面上还是反对蒋介石,赞成国民革命的,但很快他就开始和蒋介石勾结起来。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领导的武汉国民政府叛变革命,也宣布开始清党运动,他将原来北伐军中的共产党人或礼送出境,或直接驱逐。我们原来一心一意帮助国民党,之前很多省市都没有国民党的地方组织,还是共产党帮他们建立的。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中国共产党决定召开一次临时性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八七会议,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在中国革命面临危机的关头,我们要制定新的方针政策,是什么呢?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毛泽东曾形象地说,我们像一篮子鸡蛋一样被国民党反动派摔到地上,很多鸡蛋都摔坏了。实际上当年的共产党就是把没有摔坏的鸡蛋捡起来,接着孵小鸡,才繁衍下去的。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论断,叫“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过去我们也稍微意识到了一些军事斗争的必要性,比如组织了一个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铁甲车队,但是总得来讲,我们还是不够重视,因为当时想着国共合作,就没在军事上下很大力气。中国革命所面临的这次前所未有的巨大危险,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在28年打江山过程中遭遇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危机关头,中国共产党仍然高举革命旗帜奋勇向前。

  有了八七会议确定的正确方针,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xx东部和xx西部领导了秋收起义。此前,在同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也是今天我们八一建军节的由来。我们只占领了南昌三天,主要是想南下回到xx,因为xx的群众基础好,还有出海口,苏联也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援助,这与中国共产党诞生时的国际环境有很大关联。

  说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定要讲中共一大的召开,相信大家都知道中共一大的13个代表,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xx、xx、武汉、长沙、广州的,还有从日本赶回来的。一开始在会场的还有两位来自共产国际,其中有一人自称是职工国际的代表,这是因为共产国际之下又分别成立了职工国际、农民国际、青年国际等。共产国际是列宁创建的一个世界共产党组织,它秉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第一国际的思想,但因为第二国际出现了一些问题,列宁在1919年领导创立了第三国际,也叫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时非常弱小,只有几十个人,我们需要世界其他无产阶级力量的加入。《共产党宣言》呼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我们党也加入了世界共产党组织,成为了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在xx石库门召开中共一大时,实际到会的有15人,除了我们自己国内的13位代表,还有共产国际的马林和赤色职工国际的尼柯尔斯基。

  1921年7月30日,突然有人闯进来打断了正在召开的中共一大,说要找社联的某某某,代表们非常机警,马上散会撤退。果不其然,一会儿巡捕就来了,翻箱倒柜一通审查之后没有任何收获。尽管如此,会议不能继续在xx召开下去了,怎么办呢?当时陈独秀在广州,李大钊在xx,会议由李达和李汉俊两个人具体操办,党纲及其他文件是事先准备好的,党纲由陈独秀撰写,提交给中共一大。那么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是在什么地方通过的呢?从xx撤离之后,李达的夫人王会悟提出转移到xx嘉兴。她本人是嘉兴人,认为嘉兴比较安静、太平,且交通方便,可以从xx坐火车过去。最后大家就接受了这个意见,经过讨论在嘉兴的红船上继续会议,通过了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宣布中国共产党的名称叫“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由此正式宣布成立。“红船精神”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勇往直前的形象。一艘红色航船扬帆起航,中国共产党从此担负起伟大的历史使命,开始为实现使命而奋斗。

  关于中共一大到底是哪一天召开的,过去我们没有搞清楚,这是后来才确定下来的。对于会议闭幕的日期,现在也有不同的说法。嘉兴的经过深入研究得出的时间与共产国际的档案中记录的8月5日会议结束有所出入。延安时期,在延安能够回答中国共产党诞生、召开中共一大到底是哪一天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毛泽东,还有一个是xx的代表董必武。这两位也是新中国成立时,参加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仅有的登上天安门城楼。中国共产党成立22年的时候,我们想庆祝一下,但两位当事人只记得是7月,在xx召开,具体哪一天记不清了,于是我们就把7月的第一天作为了党的生日。虽然7月1日不是准确的时间,但这一点儿也不影响我们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在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毛泽东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从井冈山到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再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跨越千山万水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抵达西北革命根据地重建陕甘宁边区;再到领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在xx香山领导新中国初期的建设,这一路走来,非常的不容易。董必武早年是清末的一个秀才,国学基础深厚,论年龄和资历,是党内的几老之一。他和林伯渠、徐特立等人,对党始终忠心耿耿,为革命做贡献,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我们现在公认的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是“南陈北李”,即李大钊和陈独秀,但也有其他一些为党的创建做出贡献的人,比如李达、李汉俊。李达后来担任过武汉大学的校长,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他在大革命失败后脱党,到大学里去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人们把他称为“红色教授”。虽然他仍坚持着信仰,但没有选择在更加残酷的环境中去和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武装斗争。尽管如此,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毛泽东到了xx,还专门给李达写了一封信,说现公司生意兴隆,盼兄速来参与经营,意思是如果李达愿意,还可以再回来。李达看了这封信之后就赶往xx,他表示自己一生最大的遗憾、最大的错误就是在党最困难的时候脱离了党组织。在刘少奇的介绍和毛泽东的见证下,李达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李汉俊是一位烈士,他在1927年12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中共一大代表里有五位烈士,其中有四位被评为为新中国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只有李汉俊不是。为什么?他脱党了。中共一大、二大的时候,他和张国焘、陈独秀在工作中发生了矛盾。按理说党内之间意见不和实属正常,有什么问题可以好好解决,李汉俊直接赌气不参加共产党了。脱党以后,国民党反动派还是没有放过他,把他作为当年创建共产党的一个首要分子、重要人物杀害了。这就是为什么他脱党了我们还把他评为革命烈士。

  一大代表里还有当了叛徒、汉奸的,比如周佛海和陈公博。周佛海是代表日本党组织来参加中共一大的,当时共产党组织也给旅欧的共产党员发了邀请,但路途遥远,他们来不及回来,只有旅日的周佛海因为离得近回来了。陈公博是广州的。1922年、1924年,陈公博、周佛海相继脱党。后来陈公博去美国求学,攻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学位,他的毕业论文写的是《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不仅如此,他还把中共一大、二大的绝密文件作为附录附在后面。光是在美国研究共产主义运动也就算了,关键全国抗战爆发后,汪精卫叛国、投降日本,陈公博和周佛海也跟着去了。两个人最后一个被枪毙,一个死在了监狱里,这是他们应得的下场。

  为什么我们后来人称颂贺龙等始终坚定信仰的人?大革命失败后,革命的条件相当恶劣,贺龙还能志愿加入共产党,认为共产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认为这条路可以走下去。对照那些在革命紧要关头脱党、叛变的人和那些经历了革命的无数生死考验后仍能坚持革命理想的人,我们现在尊称后者为“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每次读到毛泽东讲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话,我们都会非常感慨。因为中国共产党当时真的就是一个小小的火星,一不小心就会被掐灭,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凭借远大志向和坚定不移的信心,让星星之火燃遍中华大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真的是名不虚传。比如还没等到革命胜利就牺牲了的烈士,作为xx代表参加中共一大的邓恩铭、王尽美,xx的陈潭秋,xx的何叔衡。陈潭秋在新疆被杀害。何叔衡在中央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后,留下来坚持中央苏区的斗争,后来在转移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包围,跳崖牺牲,非常悲壮。

  从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选择和结局中我们可以得到启迪,在了解这段历史的同时,我们也知道了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中国共产党从初创的10多个人发展到50人、190多人、400多人,到中共五大达到5万多人,在大革命失败后人数又减下去。经历了大革命后期教条主义错误、红军被迫长征、转战陕北等挫折,到全国抗战爆发的时候,全国的党员也只有几万人。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中共七大召开的时候,党员人数已经达到了121万。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员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这主要是因为优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共产党是什么样的?看看我们身边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烈士就可以知道。他们当中有个别叛变、投降、脱党的,但这绝不是我们党的主流。大部分共产党员都秉承了为党的事业献身、奋斗的初心,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就是这么守着初心走过来的。

  三、简述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的历史还在继续,但有了一个新的历史分支,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社科院有一个专门的国史所,负责研究国家的治理和发展,它的研究对象和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该怎样把握大的政治方向略有区别。习近平总书记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把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列为“四史”之一,并且是第一个。在了解党史之后,紧接着的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实际上在时间上是有重合的,但内容上又有区别。改革开放史侧重的是共产党如何领导改革开放,我们都取得了哪些成就、经验等。而领导改革开放又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中的一部分。至于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一直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我们和苏联及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还被称为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500年就包括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领导的这100年历史。中国共产党以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社会主义是它的一个初级阶段,或者说第一阶段。我们又把社会主义这个第一阶段划分为多个阶段,所以说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往前走。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责任,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打天下的一批人、搞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搞改革开放的一批人,还有从打天下到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到改革开放一直坚持下来的人。到了新时代,我们这一辈人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就是要把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继续下去。

  我们讲党史,有时会把它分成两步: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28年;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虽然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财富比起发达国家来仍有很大差距,未来的任务还很多、很艰巨。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战决胜收官之年,如何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最近中央电视台开始报道最后一个县、一个村、一户人家的贫困问题要怎样去解决。那些入村、驻村干部,真正和当地老百姓融为一体,千方百计帮他们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

  按照现在中央的标准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在现阶段就是要让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也就是无限地去接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里看到的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崇高的理想,没有任何剥削和压迫,人人都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景,我们现在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向着这一愿景迈进的踏实一步。

  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会提出要了解社会主义发展史呢?最初社会主义的提出实际上是针对个人主义来说的,是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社会主义认为一个人不能只为个人利益而发展,而资本主义恰恰只强调要实现个人的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并不反对个人才华的展现,但更强调人的社会性和集体的重要性。曾经我们纠正党内错误思想,批评个人主义,批判的是只为个人利益考虑的思潮。社会主义倡导把眼界放宽,不仅为自己,也要为社会群体、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后,早在500年前就有一些先行者尝试将它变为现实,包括19世纪出现的空想社会主义。当时有一批人攒了一笔钱,在美国买了一个海岛,大家一同经营这座岛,在没有任何剥削和压迫的情况下共同生活。现在有一个比较发达的国家也有这样的互助组织,大家来去自如,加入进来就尽己所能为群体做贡献,想退出了就离开。实际上毛泽东他们在成立共产党之前也受到过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他们也创立了大家共同参与劳动、支配收入、共同生活的群体,叫新村主义、工读互助社。虽然最后他们的这种试验和探索失败了,但是他们无私无畏、勇于尝试的精神是很了不起的。尝试失败以后,他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决定通过阶级斗争,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来建立一个新的国家,逐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按照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里提出的观点,当具备一定条件的时候,政党和国家以后也是要消亡的。是什么条件呢?没有国家和政党,我们所有人仍然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必须要达到这种境界。

  我们所追求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实际上和中国古代提出的大同世界不谋而合。从某种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远景的美好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憧憬的大同社会是相吻合的。

  四、把学“四史”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学习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部历史要花费很多时间,了解每一部历史都需要大量阅读和学习。我建议大家可以去读《中国共产党的90年》,这部书是经中央批准,由多位专家学者耗费大量心血编著的,不是很厚,一共有三本。里面的内容也涵盖了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了解了党史之后我们可以再找一些关于国史、改革开放史的专著,包括社会主义发展500年的相应书籍。现在我们倡导建设学习型社会,“四史”中每一部历史都有极其丰富、深刻的内容,都能帮助我们增长智慧和力量,让中国和世界融为了一体。

  除了书本里,我们也要在现实中学习,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学习素材。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在防疫斗争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更好地坚定了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了我们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此,我们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脚踏实地地完成自己应担当的任务。

  我们要把“四史”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哪怕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认认真真地学习。因为只有知道中国共产党是怎么一路走到今天的,我们才能意识到社会主义是来之不易的,才能牢牢守住我们的初心。落实到工作岗位上,就是要真抓实干、奋发拼搏,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去对待每一项具体工作,充分发挥出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风怎么正、业务怎么精,我们都可以在“四史”学习中找到答案。新中国成立70多年,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跟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努力、付出是分不开的。

  重温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为我们坚守初心提供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也能给我们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作为党员干部,责任更为重大,有很多硬骨头需要我们去啃,许多目标、任务需要我们去完成。在工作中怎样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怎样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些都是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思考的。上升到国家治理、管理方面,对这些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如果每一个人,特别是党员干部都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我想人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得出色,收获非常充实的人生,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为人类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微薄力量。我想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期望的,所有人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第4篇: 四史专题党课讲稿:在“四史”学习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近日,在区党委、校党支部号召下,我开始认真系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通过研读“四史”深入了解我党走过的峥嵘岁月,体会我党在革命和奋斗中的艰难历程,从而坚定教育初心理想信念,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实践创新,脚踏实地尝试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读“四史”,我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抗美援朝、和平解放等艰苦时期,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无数难关,创造了无数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教师,在“四史”学习过程中,我愈加清醒地认清世情国情,时刻以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涌现的许许多多的优秀人物为榜样,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实践创新为引领,牢固树立“教书育人,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及工作理念,把服务意识放在首位,不断强化自身专业素养,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自觉把纪律和规矩时刻放在前面,以理论指导实践,提升自身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潜移默化地把教师师德修养融入到学生的成长中,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发挥更多积极正向能量,力求使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及本职工作都有良性、健康发展。

  以史鉴今、砥砺前行。通过“四史”学习我更加明确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向、目标,一定会持续谨守育人初心、勇担教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第5篇: 四史专题党课讲稿:在“四史”学习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2020年11月10日,我院邀请“四史”主题宣讲团成员、天津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学科带头人、中共党史党建研究所所长、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魏继昆教授,为领导班子成员、支部书记、职能科室中层干部、医技、临床科室科主任,做了学好“四史”,汲取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的精彩讲座。

     

   讲座以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拉开“四史”学习序幕,讲座从“四史”及其相互关系;深刻认识学好“四史”的价值所在;“四史”的主要内容及核心要义;深入学习“四史”汲取前行的精神力量四个方面展开。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往开来、坚定前行,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

  通过“四史”学习,我们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不移跟党走,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汲取经验智慧。面对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工作,广大党员干部要勇于担当、立足本职、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做好本职工作。中国昨天的辉煌已载入史册,中国的今天正在创造,我们深信中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最后郭妍副院长代表院党委,要求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四史”学习教育,一是要增强政治意识和规矩意识,党的意识和党员意识。二是通过“四史”学习教育,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担当意识、责任意识,汲取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三是“四史”学习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在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基础上,继续强化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意识,扎严、织密疫情防控防护网,坚决贯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要求不放松,确保医院各项工作安全平稳有序发展。四是通过“四史”学习,要推动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引导党员、干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五是“四史”学习要与日常医疗业务工作相结合,以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质量赢得患者及家属的认可。

第6篇: 四史专题党课讲稿:在“四史”学习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们:

  x月xx日至xx日,在中央第x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要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

  “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历史的研究学习,强调,“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今天,我们主要从,为什么学习“四史”,“四史”的价值和学习“四史”的目标三个方面,与们作以交流。

  一、为什么要学习“四史”?

  说到为什么学习习“四史”,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什么是“四史”。刚才说到了,“四史”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包括中国共产党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并逐渐发展壮大,期间都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留下了一些什么样的经验教训,在新时代又面临什么样的新任务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新中国的历史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怎么创立、建设、发展的,等等。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实际上也是新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征,以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到现在是40多年的时间。社会主义的发展史是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社会主义500年。

  其中前面三部历史是和中国直接相关的,最后一部,虽然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有所区别,表达的内容有所侧重,但也是相互联系的。整体讲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四史”的主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并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

  (一)党史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走向成熟的实践史。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政党,在百年实践中不断总结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统筹推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成长为世界上为数不多、具有强大政治领导能力的成熟政党。中国共产党也遭遇过历史挫折,但都能正视和解决实际问题,使自己变得更加正确、更加强大,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之无愧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实施改革开放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十六大以后,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二)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建设新中国的实践史。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己任,带领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逐步建立并巩固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推动制订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引领新中国走上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制定了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推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正确判断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三)改革开放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实践史。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启的一次伟大革命,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对历史发展趋势的科学洞察,党中央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抓住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关键,带领人民攻坚克难,以经济体系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快速提升了国家综合实力,有效抵御了“苏东剧变”对我国的负面冲击,不断推进我国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使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重点加强了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深化了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了司法体制综合改革,深化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了国防和军队改革,建立了国家监察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趋成熟定型,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挥了重大作用。

  (四)中国共产党是引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一直是社会主义发展史最重要的参与者和最强大的引领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与苏联社会主义等进步力量一道,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和伟大贡献。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有生力量,是支持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反帝反殖民、争取民族独立运动的坚强后盾。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摆脱了模仿苏联模式的传统思路,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苏东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入低谷。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长期稳定,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竞争中所处的被动局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扭转。进入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体现出显著优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旗帜,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在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当下,中国共产党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为科学社会主义新发展做出更大历史贡献。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贯穿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主导性实践逻辑。党员干部在系统研读“四史”材料时,要准确把握党的领导这一主线,不断深化“四史”学习教育,切实增强在实践中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深刻理解“四史”的重要价值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新时代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既是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切实有效开展好“四史”学习教育,关键是要深刻把握学习“四史”的价值蕴含和实践要求,从而在走心中入心,在学思中内化,在实践中升华,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一)深刻把握学习“四史”的价值意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通过学习“四史”,能让我们基于历史的大视野和大逻辑,弄清楚我们是谁、从哪儿来、往哪儿去。特别是通过学思践悟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奋斗史、理论创新史和自身建设史,我们能基于历史、理论和实践逻辑等多个层面,去深刻感知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从而在知史中爱党、在知史中爱国,不断厚植爱党爱国之情怀,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通过学习“四史”,还能让我们深刻把握历史规律、看清历史本质,以史为鉴,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党情、国情、社情,更好地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弄清楚理解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进一步增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二)从“四史”中不断汲取精神力量和经验智慧。伟大的历史沉淀着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又在实践中不断激发出磅礴的创造伟力。融汇于“四史”其中,基于历史的链条予以串接和展现出来的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精神谱系,在这一精神谱系之中,中国共产党人把真理的力量、理想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学思感悟“四史”,特别是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的“三件大事”、创造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次伟大飞跃”,我们能深切感知中国共产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并从中不断汲取精神力量,将这一独特政治优势转化为最大治理效能。“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从中不断汲取开拓创新的经验、智慧和力量。通过学习把握“四史”中的各类“知识点”,我们能透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思想、历史影响等,更好地洞悉过往、明理立身,特别是通过培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此形成科学、正确、系统的历史认知观,从而更好地厘清历史脉络,洞察历史真相,汲取历史经验,把握历史大势,启迪昭示未来。因此,通过学习感悟“四史”,我们能更好地聚焦问题导向,加强分析研判,强化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对“国之大者”做到心中有数,以登高望远的战略眼光和坚强笃实的战略定力,探究治国理政之道,把握发展之规律,从而更好地统筹推进“四个伟大”,积极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三)关键是要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学好用好历史方法论,关键是要在学习“四史”过程中,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这一过程,就是推进学史明理和以史鉴今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过程。学史、知史、悟史、史观、史鉴,学是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四史”中,要在学和知上下真功夫、用笨功夫,切实学好历史知识,形成科学历史认知。思是学用结合的关键,信是知行合一的纽带。通过学习“四史”,要在反思和内省中形成大历史观,从而更好地思出自觉自信、信出坦荡忠诚、悟出使命担当。学知在于用,思信在于行。通过学习“四史”,要树牢“长线历史观”,全面、理性、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认知当下、展望未来。要始终坚持做到以史为镜、以史鉴今,不忘初心、勇担使命,以强烈的历史担当,把小我融入大我,切实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三、学习“四史”所要达到的目标

  学习就像西天取经,一定要有“目标”,还要有九九八十一个小目标。学习“四史”也不是无的放矢,而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要把‘四史’学习教育与做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汲取经验智慧、汲取坚守人民立场的定力,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更好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更好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一)从“四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保持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共产党人也如此,马克思主义政党更是如此。保持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法宝。学习“四史”,传承中国共产党百年传奇的精神密码。伟大的事业离不开伟大的精神支撑。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桩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是一个从零到一、从无到有的巨变,它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在“三个深刻改变”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了“三件大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

  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

  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三个深刻改变”、完成“三件大事”的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发挥精神的能动力量,以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通过百折不挠的奋斗,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百年传奇的精神密码。只有深入学习“四史”,我们才能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更深地爱党爱国,增强应对挑战、激流勇进的自信和动力。学习“四史”,感悟中国共产党人高尚纯粹的理想人格。共产党人干事业,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学习“四史”,能够使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感悟共产党人高尚纯粹的人格魅力。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发展中,我们党涌现了众多极具感召力的榜样标杆、优秀典范:有“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的烈士方志敏,有“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死”的普通战士张思德,有“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有“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优秀县委书记焦裕禄,有“甘当螺丝钉、乐于助人”的好战士雷锋,有“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的最美教师李保国。……这些在不同时期被点赞的榜样楷模,是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的形象再现,是共产党人精神图谱的具体表现。学习“四史”,才能传承红色基因,保持精神的定力,做“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道德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二)从“四史”中汲取经验智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任何自信,都不是空中楼阁,都具有坚实的力量来源。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学习“四史”,就要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坚定“四个自信”。学习“四史”,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记载着社会发展轨迹,凝聚了前人的知识、经验和智慧。注重从历史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四史”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是由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经过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相统一的成果,凝结着党和人民的智慧。把握这一历史逻辑,我们才能深刻认识虚无主义的政治危害性,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确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方法论。学习“四史”,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看一个制度好不好、优越不优越,要从政治上、大的方面去评判和把握,更要有历史的眼光和比较的视野。社会主义作为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类对理想社会不懈追求的成果,凝聚着世代劳动人民及其先进思想家力求摆脱奴役和依附、争取自由解放的憧憬和渴望,为人类开辟崭新发展道路,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正唯如此,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由机械模仿走向创造性发展的巨大转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以其显著优势,推进了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发展。“四史”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运行、充满活力的根本所在。在革除体制机制弊端的过程中不断走向成熟,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大的比较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活力的集中展现。学习“四史”,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丰富成果。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一是经济快速发展奇迹。我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二是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我国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四史”表明,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这样短的历史时期内,创造出我国取得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这样的奇迹。

  (三)从“四史”中汲取坚守人民立场的定力,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它始终激励着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开拓创新、坚毅前行。学习“四史”,坚守“完全彻底为人民”根本宗旨。70多年前,毛泽东在延安窑洞前响亮地提出了党的根本宗旨:“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完全,就是百分之百,共产党人除了为人民服务,再也没有任何其他别的目的。彻底,就是贯彻到底,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共产党人都是为人民谋利益。完全、彻底,就是全心全意,而不是半心半意、三心二意、无心无意或虚心假意。这里的“心”、“意”,正是共产党人初心的形象表述。学习“四史”,共产党人将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作为至善的追求、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坚守“一切为了群众”的价值取向,践行“为人民谋幸福”的实际行为,坚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的根本要求,才能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学习“四史”,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事业都是干出来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学习“四史”,鼓起“勇气、志气、底气”这“三股气”,践行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一是不屈不挠的勇气。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共产党人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我们既不畏惧、也不轻视,只要不屈不挠,就能成功。二是自强不息的志气。共产党人要有归零和清零意识,要勇于打破思维定势,树立敢为天下先的胆魄,敢闯人之未闯、创人之所未闯,创造新的精彩。三是脚踏实地的底气。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要“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不因困难而退却,不因痛苦而放弃,脚踏实地的实干、真干、一干到底,才能做到有志者事竟成。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重温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为我们坚守初心提供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也能给我们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作为党员干部,责任更为重大,有很多硬骨头需要我们去啃,许多目标、任务需要我们去完成。在工作中怎样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怎样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些都是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思考的。上升到国家治理、管理方面,对这些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

  如果每一个人,特别是党员干部都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我想人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得出色,收获非常充实的人生,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为人类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微薄力量。我想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期望的,所有人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第7篇: 四史专题党课讲稿:在“四史”学习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复大学青年师生党员时指出:希望广大党员,尤其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习思想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为中国实践初心使命,为实现两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贡献智慧和力量。为了实现习近平总书记的热切期待,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意识,10月28日,生命学院第五党支部开展了学习四史的微党课活动。本次微党课由生命学院19级指导员张红云带领支部内的同学一起学习和讨论。

  记住历史,吸取经验。

  在微党课上,学生们相继谈论了抗美援朝战争、扶眉战争、台湾问题等历史事实。生科184班的程梓玉听了之后说:革命战争虽然很远,但还存在着没有硝烟的国际战争。我们必须把先烈们那样不怕牺牲,勇敢前进的革命精神变成我们前进的动力和灯塔,继承革命先辈的优秀品质,把不怕痛苦不怕疲劳,勇敢创新的精神带到各自的生活中,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心里有信,可以走得很远。

  复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为我们保护初心提供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提高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想的自信。我们必须把四史学习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即使工作很忙,也要抽出时间认真学习。只有知道中国共产党是怎样走到今天的,才能意识到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牢守住我们的初心。”生工173班的朱静怡从历史的角度讲述了‘四史’的由来并提倡同学们将学习‘四史’贯彻到实践生活中去,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生科183班的夏翔宇表示:“这次的微党课让我对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学习四史,我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

  学习“四史”是一场精神上的长征,能帮助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矢志奋斗拼搏,在深入学习与不断领悟中找准自身的历史方位,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之力。相信本次微党课的学习会更加坚定同学们的理想信念。

第8篇: 四史专题党课讲稿:在“四史”学习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幼时只一知半解地跟在长辈身后,听他们讲那战火和鲜血染红的革命岁月。即便自己也唱着“放牛的孩子王二小”,却并不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种危机。

  当和外公一同回顾新中国成立之时的视频,对于他每每听到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而流下的热泪,那时的我只能扬起疑惑的脑袋。而他总说:“孩子,当你大了,你会懂得家与国,明白共产党和人民”。于是,我便盼望着长大,好去亲自感受那些硝烟战火中的人影。

  一、岁月犹可待,经典永铭

  “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岁月沧桑巨变,却抹不去幼年埋在心中的小小种子。我又开始重温时代经典,在党与国的历史中摸爬滚打,但又举步维艰。那些厮杀声和奔腾声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声声惊雷在我的耳畔炸起,阵阵的颤栗感蔓延到每一个器官,久久不能平息。泥土、血浆、炮灰混合在一起,点染在战士们的脸上,斑斑驳驳侵入他们下陷或破裂的新伤旧疤,透过泪水,我却看到他们无畏而灿烂的笑容。

  那些鼓舞人心的宣誓词、冲锋曲、红色经典的词句篇章都像长满倒刺,简单的一字一句,一个音符一个韵脚,已是一生一世的描摹,扎得我泪流不止。沉重的庄严感压垮了我,以一种超乎寻常的力量让我为之倒。浙江嘉兴南湖上的红船,风雨中飘摇却又坚韧不拔地挺立,那红色点燃了中国共产党光明的前程,历经打磨而越发光亮如新,经久不衰。草地雪山,吓不住红军战士的赤胆忠心,山高水远又如何?不过是“浪”“走泥丸”,待佳节又重阳,仍可一同赏遍“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笑谈“还看今朝风流倜傥”。字字句句,像黄河决了堤,滚滚奔涌而来,奏响了“大合唱”。经时光之洗练,吾辈青年也应当踩着前辈们的血的脚印前进,“重走长征路”,将延续下来的光,变成隽永的亮。

  二、深思爱国志,吾辈当自强

  可如今我们讲爱国,说为人民奉献,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将自己的格局放得很大很大,可我们却不曾深入而纯粹地去品读“四史”,不曾深思当今的繁花似锦是多少淹没在岁月中的同胞的呐喊和挣扎换来的。

  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不够踏实,不够笃定,仰望星空不知脚踏实地。多少人尸位素餐,好行小慧,面对iphone12盲目跟风却将斗争得如火如荼的中美贸易抛到九霄云外。针对别国的不当行径却只能当当屏幕后吐口水的“键盘侠”,一转头却将“抖音”“快手”等小视频刷个热火朝天。吾辈青年讲“知行合一”,却将它停在一个“纸上谈兵”的空口大话上;

  谈“实事求是”,却难逃夸大其词的自我屏障。好像我们只会望着“诗和远方”的美好光景,却不肯从“眼前的苟且”出发。这如何称得上少年郎的“风骨”?

  三、细研品“四史”,来者犹可追

  品读经典,光亮人生,“四史”究竟能教会我们什么?而我们又为什么一定要去细细研磨“四史”?

  《诗经》言:“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人如此,其实一国亦如此。愈加打磨研读,革命岁月的醇香便愈加明显。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把握时代的走势,明晰历史大势,那些伟人的血与肉便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名字便不再只是一个名字,诚然,他们镀着光,镶着金边,可他们更是贴近民众的好战士!精诚的热血洒在天地间,每一个身处水深火热的劳苦人民都看得到。每一个这样的他们,都有故事。那些故事如坚硬的砾石,拒绝被打磨圆润,沉积在历史中,筑成一道大坝,教育、启迪、鼓舞着我们这些后来者。“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这些“精神食粮”凝聚着无法预知的强大力量。

  四、传承中华魂,铭记历史训

  中国人讲究传承。读“四史”,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从“解放战争”到“改革开放”,从“科教兴国”到港珠澳大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我们看到、品到的是只属于中国人的“一船星辉”,代代继承,口耳相传,有的简明易懂,有的稍显晦涩,有的显焕一点,而有的则暗淡一点,唯一不变的是都能让我们领略到革命精神的真谛。

第9篇: 四史专题党课讲稿:在“四史”学习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四史”中记录着中国共产党99年的艰辛奋斗和伟大成就,承载着党对真理的追求和经验智慧的总结,是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应该充分发挥注重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这一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让“四史”学习应当成为每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党员干部要对党的奋斗历史有足够的了解,始终坚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才能透过党的历史,认识党的伟大,感受党的艰难,汲取党的勇气,收获党的力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进行“四使”学习会使我们更加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正确地把握历史规律,清醒地认识中国国情。我们要把学习“四史”作为践行守初心担使命的重要途径,不断强化以史为鉴、走向未来的历史思维,增强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历史担当。

  1.牢记初心使命,永远保持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思想源泉和政治之魂,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根本所在。学习“四史”,就是要从“四史”教育中汲取信仰之力,把稳思想之舵。

  回顾历史,正因为始终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我们党才能在曲折前进中保持了刀刃向内的革命精神,保持了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前进。

  建党99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顽强斗争,之所以能够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不断取得辉煌的成就,归根到底是对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正是这种对理想信念的坚持,使我们党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加入党的组织,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对崇高理想信念的坚守。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的实践告诉我们,理想信念的动摇造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缺失。理想信念坚如磐石,任何时候都动摇不得。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才能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xjp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今天伟大复兴的长征路同样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征程,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更是对共产党人的现实考验。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精神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将崇高的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是因为有了信仰力量的支撑,在面对疫情肆虐,危害人民的生命安全的时候,全体党员听党指挥,广大党员、干部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勇奋斗。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四史”学习教育,就要求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牢记建党时的宗旨,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永葆政治本色。

  2.坚持思想建党,永远保持共产党人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注重思想建党历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根本遵循,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弱变强、从胜利到胜利,不断焕发出强大感召力、凝聚力的重要法宝。思想建党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的鲜明特征和首要任务。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的必然要求,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成立99年来的历史,就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成就彪炳史册的真理追求史。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以来,始终注重从思想上建党。从中国共产党思想建党的发展历程看,经历了从建党初期的蹒跚起步到井冈山时期的初步探索、延安整风的良好开端和西柏坡时期的创新完善,再到新中国成立后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重新确立和丰富拓展,党一贯坚持思想建党。我们党的历次集中教育学习活动,都注重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并注重用这些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干部,起到了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党力量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们党肩负艰巨而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论思维,就难以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也难以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学习“四史”要把强化理论武装作为根本性任务,巩固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xjp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而不断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

  初心如炬,使命如山。“四史”学习教育是我们党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一项重要举措。要把“四史”学习教育同新时代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根本点结合起来,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坚持不懈地用xjp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体现党的理论的先进性。筑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根基,成功应对和化解面临的各种挑战,永葆共产党人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3.厚植为民情怀,永远保持共产党人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人民是推动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显著特征和优良品格,是党在长期治国理政伟大实践中的理论凝练和升华。

  中国共产党99年栉风沐雨、苦难辉煌的奋斗史,靠的就是始终把“人民”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新中国71年的发展史,就是革命为民、立国救民、执政安民、发展富民、强国兴民的光辉历史,也是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鱼水情深史。回顾近代史,之所以共产党被历史、被人民所选择,就是因为党的人民性。因为我们党是没有自身特殊利益的,而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人民孕育了党的胜利。延安革命根据地是“是陕北人民用小米哺育出来的”,淮海战役“是人民用独轮小车推出来的”,改革开放“是适应人民愿望创造搞起来的”。历史证明,只要凝聚民心民智民力,紧紧依靠人民,就能不断创造历史伟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xjp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念,坚守党的初心使命,全面深化改革,在经济建设、民主法治建、思想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从sars到今年疫情的控制,每一次应对和成功会让我们更加相信党和国家的伟大,相信人民的伟大。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四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求我们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继续厚植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经得起人民、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绩,永远保持共产党人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4.培养历史思维,永远保持共产党人敢于担当的使命感

  历史是一部“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和清醒剂。切实提高历史意识,坚持历史思维,在学习和总结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中增强把握历史规律的能力,在不断积累历史经验、涵养政治定力的同时熏陶个人德性和锻造坚强党性,可以为我们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提供坚强的主观保障。

  建党99年来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人自觉顺应历史潮流,坚持历史思维,追溯历史源头、回望历史过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来判明大势、定位现在、开辟未来、勇担民族复兴使命的使命担当史。着眼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的发展史、改革开放40余年的探索史,回看我们走过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才能知道今后往哪儿去,从而弄清楚我们所处的时代方位。历史纪录下了我们走过的足迹,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知往鉴今,以史资政,有助于党员坚守初心,为社会主义发展注入“历史”的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xjp总书记多次到了“历史思维”,指出要把历史中蕴含的丰富经验运用到治国理政实践中。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这也体现了xjp总书记治国理政的一个特点。xjp总书记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历史记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败”,历史思维中蕴含着辩证思维,既注重历史的经验,又注重历史的教训,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汲取智慧与能量,激发现实的作为。他始终运用深远的历史眼光、深邃的历史学识、深刻的历史思维,分析现状、判断趋势、把握未来,为全党学习和运用历史思维树立了榜样。

  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四史”学习教育要求我们培养正确的历史思维,把握历史规律,开阔眼界胸襟,拓宽精神境界。真正从学习历史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精神营养,提升领导水平,永葆共产党人“功成不必在我”的历史胸怀、“功成必定有我”的时代担当。

  5.汲取斗争智慧,永远保持共产党人不懈的奋斗精神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凝结成了xjp总书记新时代的奋斗精神。学习“四史”就是要认真学习我们党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xjp总书记对进行伟大斗争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新时代弘扬奋斗精神,需要对时代有理性的认识和时代的自觉。要从中华民族发展的坐标和人类文明史的发展中去探索新时代的斗争精神,积极进取不断发扬马克思主义的理性精神。面对摆在我们党面前错综复杂的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我们必须从历史中学习斗争本领,把奋斗精神融于岗位,真刀真枪抓斗争,锤炼过硬的斗争本领才能化解未来道路上的各种风险矛盾。

  追根溯源忆初心,读懂党的光荣奋斗史。“四史”学习教育有助于党员干部深刻理解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的不同形式和不同内涵。要把斗争同新时代的鲜明特征联系起来。从历史中学习斗争方法、汲取斗争智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当好斗争的“急先锋”,做好新时代的奋斗者和追梦人。

  “四史”学习教育的目标重在对历史的学习中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历史思维,以古鉴今,在对历史的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最终的目标是要指导实践工作,在工作上见实效。对于党员干部,主要看是否能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通过“四史”,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自觉增强开创未来的信心和决心。

  结论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xjp总书记指出,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当前在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战场两场战役的复杂形势,我们越是要坚定信心。我们要把“四史”学习作为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在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思考中,在当前与长远的统筹中,找准自身的历史方位,进一步明确来路、走好当下路、更好奔向前路,不断交出历史新答卷。

第10篇: 四史专题党课讲稿:在“四史”学习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一门必修课。但是,这“四史”在时间上跨越500多年;在内容上任何“一史”都是大部头大容量。既然如此,有效推进“四史”学习教育,就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花真功夫下大力气,要抓住重点区分层次。这第一步就要搞清晰“学什么”。从基本要求看,“四史”学习教育要从依次递进的历史知识历史经验历史精神历史方法这四个方面展开,大体也就是在认知情感意志行动这四个层面着力。

  一学好历史知识,形成历史认知

  历者过也,史者事也。历史就是过去,它可能是实存的,也可能是被记载或重构的。历史至少是文字记载的历史,通常是以时间事件人物关系环境思想影响等知识要素对过去的叙说。“四史”也是如此,其学习教育最直接的就是对相关信息的了解掌握和认知。

  国家都不能没有历史,民族不能没有记忆,忘记历史就是背叛自己。“四史”的学习教育,首先是要学习其中的重大历史节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环境历史思想历史影响等。比如,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就少不了莫尔的[乌托邦]巴黎公社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建立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等;党史和新中国史的学习,就少不了新文化运动1921年党的创建1935年遵义会议抗日战争胜利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建立“一五”计划等;改革开放史的学习,就少不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特区浦东开发开放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加入WTO等。

  要说明的是,“四史”虽然各有其特色有其“知识”,但不能简单认为它们是孤立的割裂的。通过学习教育,既要清晰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之间的区别,更要明白它们在历史理论实践逻辑上的密切关联。这种关联可简单归纳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推动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也就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重要条件;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历史,是以社会主义为取向建立“新社会新国家”的历史;以1949年为起点的新中国史是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从一种模式走向多种形态的历史;改革开放史既是党史新中国史,也是社会主义在中国深入发展的历史,即一以贯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的历史。这样联系起来学习,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更进一步明白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二吸取历史经验,把握历史大势

  假如说“四史”的知识是“一点一点”的,那么将点串起来,由点到线,形成“一条一条”“一面一面”的,就构成“一部一部”的历史。这样的历史从来都不是直线演进的,而是螺旋上升,在人类从民族史进入到世界史的条件下,更是如此;这样的历史是人们在不断熟悉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蜿蜒前进的历史。在这个意义上,“四史”学习教育中,比知识重要的,是基于知识学习,更清晰地洞察历史发展中的合价值性与合规律性,更好把握历史进步规律与发展趋势。这当然是“高标准”,那“低要求”就是吸取历史教训,在前进的道路上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至少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悲剧不要再折腾再上演。

  “四史”中蕴含了很多规律经验,当然也有不少教训。比如,马克思主义基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明,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也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苏联建立建设社会主义取得了重大进步,并在与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的对照中彰显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但是不能随着时代与环境变化而进行适应性改革,导致体制僵化而又无力自我革新,尤其是无产阶级政党背离了人民立场,结局是政权丧失国家解体的悲剧。这被认为是20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现代国家建设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也犯过错误,在探究中也有过失误,但善于在历史学习中总结经验熟悉规律,不断前进。这表此刻很多方面,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结合起来,适应时代变迁与社会变革,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深化熟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现代国家管理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党的领导和执政规律。这正是党领导人民创新“两大奇迹”,并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的要害。这样的学习教育,也就是以史明志以史为师以史为鉴,是学习历史大道把握历史大势,是基于历史经验理性和规律把握现实,有助于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自觉性。

  三传承历史精神,坚守历史使命

  虽然共产党人是唯物主义者,但党历来高度重视精神力量与精神建党(转载于:www.bjYLd月亮岛教育网:“四史”学习教育党课讲稿3篇)。历史无不沉淀为精神,精神又无不是历史的。党的精神建设与党共同发展,融汇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并成为一种独特政治优势。如革命战争年代锻造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抗美援朝精神大庆(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改革开放时代孕育的小岗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精神,一道构成共产党的国家的精神谱系,要传承好发扬好。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毛泽东阐释物质与精神辩证关系指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精神力量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能够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邓小平说:“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假如说历史事件是过去的会定格的,历史经验也可能是有局限的,那么历史精神则是“永恒的”,可以传承并发扬光大的。习近平总书记也非常重视历史精神的学习传承。他强调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在近期调研考察中,他又提到了“西迁精神”延安精神“右玉精神”等。可以说,真正学好历史精神,用历史精神感召人陶冶人教育人,激发党员领导干部的历史担当情怀责任信念,让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恒奋斗,这正是“四史”学习教育的精髓所在。

  四梳理历史观念,用好历史方法

  比较而言,树立正确历史观学好历史方法论,是“四史”的知识学习经验和规律学习精神学习的实际运用与行动,也是学习教育的最高要求。在学习教育中要逐步形成深化巩固这样的历史观:首先,历史是持续的,不是简单的“断代”史。因此,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要结合起来,并与上海地方史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等“身边”的历史贯穿起来。通过学习教育,树立“大历史观”,要更深刻熟悉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等被历史证明的事实被事实证明的历史,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等新观点新论断。其次,历史是整体的多彩的,不可能完美无缺没有瑕疵,不能用现实切割历史,也不能用历史否认现实。“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通过学习教育,要反对任何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反对丑化党和国家形象,或诋毁诬蔑党和国家领导人英雄模范,或歪曲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人民军队历史的言行。再次,历史是合力形成的“多线的”。通过学习教育,要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现象历史问题,即使是历史失误挫折,也要在历史的环境下方位上,正确看待认真分析,尤其是对所谓的“历史终结论”等,要有清醒熟悉,做到政治清醒道路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邪路。最后,历史是通的,世界是“平的”(转载于:wWw.bJyld月亮岛教育网:“四史”学习教育党课讲稿3篇)。虽然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具有历史必定性,但这并非是当下现实性。虽然目前世界呈现了一些“逆全球化”思潮与行动,但在世界历史条件下,全球化不可逆转,自我封闭必定落后。特殊是,在“一球两制”长期共存的环境下,要树立“长线历史观”,既反对“崇资病”,也反对“恐资病”,正确熟悉并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产党与其他国家的政党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要交流沟通取长补短,推动文明对话互鉴,充分汲取和借鉴人类文明创新的一切成果。假如通过“四史”学习教育,党员领导干部能够确立巩固并用好这些历史观,那就是最好的成果。

  “四史”学习教育,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为完成任务而学习,而要在坚持正确历史观的基础上,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历史视野增强历史担当。在学习教育中,要历史结合现实学理论联系实际学,党员领导干部要把自己摆进去工作摆进去责任摆进去,能够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新环境,在上海落实“三大任务”持续打响“四大品牌”加快“五个中心”建设等实际工作中,运用历史方法历史智慧历史经验,破解发展难点民生痛点管理堵点,真正把经济社会发展得更好人民城市管理得更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这是“四史”学习教育的最“硬核”的要求,也是其落脚点。

第11篇: 四史专题党课讲稿:在“四史”学习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2020年11月10日,我院邀请“四史”主题宣讲团成员、天津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学科带头人、中共党史党建研究所所长、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魏继昆教授,为领导班子成员、支部书记、职能科室中层干部、医技、临床科室科主任,做了学好“四史”,汲取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的精彩讲座。

     

   讲座以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拉开“四史”学习序幕,讲座从“四史”及其相互关系;深刻认识学好“四史”的价值所在;“四史”的主要内容及核心要义;深入学习“四史”汲取前行的精神力量四个方面展开。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往开来、坚定前行,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

  通过“四史”学习,我们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不移跟党走,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汲取经验智慧。面对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工作,广大党员干部要勇于担当、立足本职、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做好本职工作。中国昨天的辉煌已载入史册,中国的今天正在创造,我们深信中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最后郭妍副院长代表院党委,要求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四史”学习教育,一是要增强政治意识和规矩意识,党的意识和党员意识。二是通过“四史”学习教育,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担当意识、责任意识,汲取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三是“四史”学习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在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基础上,继续强化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意识,扎严、织密疫情防控防护网,坚决贯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要求不放松,确保医院各项工作安全平稳有序发展。四是通过“四史”学习,要推动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引导党员、干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五是“四史”学习要与日常医疗业务工作相结合,以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质量赢得患者及家属的认可。

第12篇: 四史专题党课讲稿:在“四史”学习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为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强调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营养,这是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现实要求,也是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加强自身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党员、干部学习“四史”的价值旨归

  学习“四史”对于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积极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科学掌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四史”是党员、干部的“营养剂”、党的建设的“必修课”、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百科全书”。

  1.推进自我革命,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营养剂”

  加强党性修养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永葆党的先进性,促进党员、干部成为“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需要从“四史”中汲取丰厚滋养。

  历史文献蕴含丰富营养。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就是经典著作史,经典著作是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中创作、传播并接受检验的。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到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从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到邓小平的《加强党的领导,整顿党的作风》,从江泽民的《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到胡锦涛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增强党性》、再到习近平的《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党员、干部提升党性修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营养宝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学好用好《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原原本本学,熟读精思、学深悟透,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阅读经典文献可以帮助党员、干部感悟真理力量、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

  党内教育提供实践经验。我们党历来重视利用各种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毛泽东指出:“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从延安整风运动到新中国初期的整风整党运动,从1983年整党运动到1998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党性党风教育,从2005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到2008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2010年“创先争优”活动到2013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2015年“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2016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2019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借鉴党的历史上党内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是帮助党员、干部突出政治性和保持先进性的重要途径。

  警示案例折射历史镜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中的警示案例可以发挥“惩前毖后”的作用。1949年,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从新中国初期发生的“第一大案”,原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行署专员张子善犯贪污腐败罪被判处死刑,到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勇气,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打虎拍蝇雷霆万钧,正风肃纪驰而不息,查处包括薄熙来、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等在内的多起举国震惊的大案要案。这些必须引以为戒、自我镜鉴的反面材料,就是历史提供的“前车之覆”成为“后车之鉴”。

  2.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必修课”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学习“四史”,有助于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党员、干部练就过硬的政治本领,提升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的能力,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发展。

  提升党员、干部把方向的能力。把方向的能力事关党员、干部能否在大是大非、重大危机面前临危不惧,保持坚强的政治定力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运动,成功挽救了第一次革命危机。1935年1月,遵义会议从军事上和组织上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再次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彻底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一再证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方向问题,是关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成败的首要问题。学习“四史”有助于党员、干部清醒、客观地去分析历史,认清历史前进的方向和规律,提高党执政的战略思维。

  提升党员、干部谋大局的能力。谋大局的能力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从全民族的共同利益出发,毅然放下政党恩怨,连续两次推动“国共合作”,通过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努力奋斗。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总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学习“四史”有助于党员、干部置身于历史视域中去思考、定位、谋划,提升深刻认识和自觉服从大局的能力,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提升党员、干部定政策的能力。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定政策就是从党和国家发展实际出发制定政策和策略,是对党员、干部决策能力的考验。“政策是体现执政党性质宗旨的试金石,是反映治国理政水平的标志。”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从发展着的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策略,保证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如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改革政策、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的民族政策、解决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三农”政策、构建积极健康宗教关系的宗教政策、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外交政策等。我们党努力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是党的执政水平的重要体现。学习“四史”有助于党员、干部学会运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对世情国情党情进行科学研判,把握客观规律,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党执政的决策水平。

  3.科学认识“三大规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百科全书”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四史”中蕴含着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前行的经验与智慧,是科学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钥匙。学习“四史”、把握“三大规律”,是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保证。

  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列宁指出:“马克思正是总结了历次革命的这个历史经验,这个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经济的和政治的——教训,提出了一个简短、尖锐、准确、鲜明的公式:无产阶级专政。”苏联共产党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执政党,但后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并出现严重的个人崇拜,没有处理好执政党与国家政权、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这成为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重要原因。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改善执政方式、提升执政能力的道路上接力探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70多年,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学习“四史”,是提升广大党员、干部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重要法宝,对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前进发挥着重要作用。

  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从16世纪欧洲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学者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一书问世以来,人类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已有500多年,先后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到实践、从一国社会主义建设到多国实践的发展历程,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发展图景。列宁指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无论其中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转变工作重心,实行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交相辉映。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帮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一发展规律。

  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是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由于不同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现实矛盾等各不相同,社会形态的更替又具有特殊性。比如,俄国成功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但其后又偏离科学社会主义正确道路,最终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解体。深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泥淖的近代中国,在经历了无数次救亡失败后,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普遍真理,并成功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巨大成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时代。历史证明,“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学习历史可以帮助党员、干部认识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然性。

  二、党员、干部学习“四史”的核心要义

  社会主义先辈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社会进步、领导革命进程中,创造了科学的理论成果,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精神,留下了珍贵的历史经验。“四史”是理论宝库,是精神荟萃、经验集成之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弘扬共产党人革命精神、借鉴革命建设改革经验,是学习“四史”的核心要义,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所必备的知识、智慧和力量之源。

  1.学习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

  “四史”是一部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毛泽东提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学习“四史”,就要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这是党员、干部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

  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列宁在领导俄国工人革命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创立了列宁主义,开启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我们要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性、历史性及其相关规律,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规律,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深刻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毛泽东第一个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和重大任务,并创新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体现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立足中国实际,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2.弘扬精神——汲取历史进程中积淀而成的精神力量

  历史中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动力。“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信仰信念信心是思想之光、精神之钙、力量之源,学习“四史”,就要汲取这些精神力量,将其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对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和“魂”。“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有无数共产党员为了党和人民事业英勇牺牲了,支撑他们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力量”,如李大钊、萧楚女、陈延年、赵世炎、蔡和森、左权、叶挺等为坚守信仰而英勇献身的无数革命先烈。夏明翰在就义前呐喊:“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方志敏被捕入狱仍坚信:“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神向导,党员、干部要在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矢志不渝的信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世界社会主义带来了巨大冲击。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该何去何从,这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课题,廓清了“左”和右的错误思想迷雾,坚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党员、干部要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不移的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国精神,离不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从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大庆精神、特区精神、女排精神、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工匠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承载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也宣示着新时代的“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党员、干部学习“四史”,要从新时代的任务目标出发,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

  3.借鉴经验——继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优良传统

  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学习这些历史,就是要以科学的视野和发展的眼光对待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继承我们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所形成的坚持党的领导、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借鉴。

  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原则。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制度优势。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的革命,核心问题是党。有了一个好党才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革命胜利后,搞社会主义也要靠一个好党,否则胜利就靠不住。”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行改革开放,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会有新中国,也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四史”,就要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我们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主心骨,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的权威,巩固党的领导地位。

  坚持群众路线这一生命线。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进行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党员、干部学习“四史”,就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坚持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精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总结两次成功、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逐步认识到实事求是的重要性。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阐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涵义,经过延安整风,实事求是被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并被写入七大党章。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付出了艰辛努力,既有丰硕成果,也历经曲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将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纵观党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坚持了实事求是,什么时候就能够形成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就能够取得成功;反之,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甚至严重挫折。党员、干部学习“四史”,就要深刻理解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并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去。

  三、党员、干部学习“四史”的原则遵循

  党员、干部学习“四史”,重在抓住本质、明晰主线,核心是把握要义,要以解决中国现实问题为导向,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和方法论,加强研读与思考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历史与未来的连通,不断提升学习和研究水平,在汲取历史智慧中坚定信仰、把握规律、走向未来。

  1.学习历史和坚定信仰相统一

  学习“四史”,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到思、信、行一致,实现全体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

  要学而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学习“四史”,要做到学思结合,“号召我们的学会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地研究中国的历史,研究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对每一问题要根据详细的材料加以具体的分析,然后引出理论性的结论来”。学习“四史”,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正视自身的理论素养问题,结合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寻找差距,查摆漏洞,提升理论思辨能力,做到不仅能科学解释历史发展问题,还能以历史之光照亮现实之路。

  要学而信。学是信之基,信是学之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党员、干部要带着信仰去学习,在学习中坚守信仰。党员、干部真学、真信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就要在思想上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克服主观主义、经验主义,自觉做好精神上思想上的免疫防护,经受住任何风浪的考验。

  要学而行。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习“四史”,要紧密联系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变化的新情况,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解决中国问题、解决当代中国重大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学习“四史”,旨在为指导实践提供经验借鉴,党员、干部要在学习中增强本领与能力,做到知信行统一、学思用贯通,在认识世界的同时改造世界。

  2.学习历史和把握规律相统一

  社会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也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党员、干部学习“四史”,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养成科学的历史思维,培养敏锐的历史眼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起来,在学习历史中把握其中固有的规律性。

  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从历史实际出发,在遵循历史规律中把握历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的。学习历史“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零乱的现象中发现事物内部存在的必然联系,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党员、干部要学会对具体历史问题作出具体结论,不能不加分析地将历史经验应用到实际工作或学习中去,如果“药不对症”,就会犯经验主义错误。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历史学习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需要做到既全面、整体地看待历史,又要分清历史的主流和支流,针对历史问题学会抓重点、抓关键。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光辉典范。学习“四史”,就要做到以史为镜,坚持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否推动生产力发展”作为认识标准,不可犯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错误。

  正确对待历史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历史总是在必然性与偶然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的交相呈现中不断前进的。“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既有辉煌成就,也经历过挫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事业之所以伟大,就在于经历世所罕见的艰难而不断取得成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然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学习“四史”,就要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同时做好走曲折道路的思想准备。

  3.学习历史和走向未来相统一

  历史是人类社会的过去,学习历史则是为了以史鉴今、昭示未来。“总结历史,不要着眼于个人功过,而是为了开辟未来。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学习“四史”,就要站在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根基之上,借鉴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的成功经验,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累智慧、提供方案。

  立足现实。学习历史、面向未来,要以现实为基础。李大钊曾说过:“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过去’、‘未来’的中间全仗有‘现在’以成其连续,以成其永远,以成其无始无终的大实在。”借鉴历史经验服务当下,才能行稳致远,增强对未来的预见性,实现历史与未来的接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

  守正创新。守正是创新的奠基石,创新是守正的原动力。在学习历史中坚持守正,就是坚守历史正道,坚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学习历史中实现创新,就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创新发展。“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学习“四史”,只有坚持守正创新,才能开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好前景。

  面向未来。面向未来是一种历史视野,是历史发展必然性认识的能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写进了党纲和决议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为之接续奋斗。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强调:“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告诫全党:“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学习历史中走向未来,就是坚定信仰、把握规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孜孜以求、阔步前进。

第13篇: 四史专题党课讲稿:在“四史”学习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幼时只一知半解地跟在长辈身后,听他们讲那战火和鲜血染红的革命岁月。即便自己也唱着“放牛的孩子王二小”,却并不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种危机。

  当和外公一同回顾新中国成立之时的视频,对于他每每听到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而流下的热泪,那时的我只能扬起疑惑的脑袋。而他总说:“孩子,当你大了,你会懂得家与国,明白共产党和人民”。于是,我便盼望着长大,好去亲自感受那些硝烟战火中的人影。

  一、岁月犹可待,经典永铭

  “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岁月沧桑巨变,却抹不去幼年埋在心中的小小种子。我又开始重温时代经典,在党与国的历史中摸爬滚打,但又举步维艰。那些厮杀声和奔腾声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声声惊雷在我的耳畔炸起,阵阵的颤栗感蔓延到每一个器官,久久不能平息。泥土、血浆、炮灰混合在一起,点染在战士们的脸上,斑斑驳驳侵入他们下陷或破裂的新伤旧疤,透过泪水,我却看到他们无畏而灿烂的笑容。

  那些鼓舞人心的宣誓词、冲锋曲、红色经典的词句篇章都像长满倒刺,简单的一字一句,一个音符一个韵脚,已是一生一世的描摹,扎得我泪流不止。沉重的庄严感压垮了我,以一种超乎寻常的力量让我为之倒。浙江嘉兴南湖上的红船,风雨中飘摇却又坚韧不拔地挺立,那红色点燃了中国共产党光明的前程,历经打磨而越发光亮如新,经久不衰。草地雪山,吓不住红军战士的赤胆忠心,山高水远又如何?不过是“浪”“走泥丸”,待佳节又重阳,仍可一同赏遍“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笑谈“还看今朝风流倜傥”。字字句句,像黄河决了堤,滚滚奔涌而来,奏响了“大合唱”。经时光之洗练,吾辈青年也应当踩着前辈们的血的脚印前进,“重走长征路”,将延续下来的光,变成隽永的亮。

  二、深思爱国志,吾辈当自强

  可如今我们讲爱国,说为人民奉献,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将自己的格局放得很大很大,可我们却不曾深入而纯粹地去品读“四史”,不曾深思当今的繁花似锦是多少淹没在岁月中的同胞的呐喊和挣扎换来的。

  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不够踏实,不够笃定,仰望星空不知脚踏实地。多少人尸位素餐,好行小慧,面对iphone12盲目跟风却将斗争得如火如荼的中美贸易抛到九霄云外。针对别国的不当行径却只能当当屏幕后吐口水的“键盘侠”,一转头却将“抖音”“快手”等小视频刷个热火朝天。吾辈青年讲“知行合一”,却将它停在一个“纸上谈兵”的空口大话上;

  谈“实事求是”,却难逃夸大其词的自我屏障。好像我们只会望着“诗和远方”的美好光景,却不肯从“眼前的苟且”出发。这如何称得上少年郎的“风骨”?

  三、细研品“四史”,来者犹可追

  品读经典,光亮人生,“四史”究竟能教会我们什么?而我们又为什么一定要去细细研磨“四史”?

  《诗经》言:“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人如此,其实一国亦如此。愈加打磨研读,革命岁月的醇香便愈加明显。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把握时代的走势,明晰历史大势,那些伟人的血与肉便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名字便不再只是一个名字,诚然,他们镀着光,镶着金边,可他们更是贴近民众的好战士!精诚的热血洒在天地间,每一个身处水深火热的劳苦人民都看得到。每一个这样的他们,都有故事。那些故事如坚硬的砾石,拒绝被打磨圆润,沉积在历史中,筑成一道大坝,教育、启迪、鼓舞着我们这些后来者。“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这些“精神食粮”凝聚着无法预知的强大力量。

  四、传承中华魂,铭记历史训

  中国人讲究传承。读“四史”,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从“解放战争”到“改革开放”,从“科教兴国”到港珠澳大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我们看到、品到的是只属于中国人的“一船星辉”,代代继承,口耳相传,有的简明易懂,有的稍显晦涩,有的显焕一点,而有的则暗淡一点,唯一不变的是都能让我们领略到革命精神的真谛。

第14篇: 四史专题党课讲稿:在“四史”学习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xjp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四史”中记录着中国共产党99年的艰辛奋斗和伟大成就,承载着党对真理的追求和经验智慧的总结,是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应该充分发挥注重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这一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让“四史”学习应当成为每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党员干部要对党的奋斗历史有足够的了解,始终坚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才能透过党的历史,认识党的伟大,感受党的艰难,汲取党的勇气,收获党的力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进行“四使”学习会使我们更加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正确地把握历史规律,清醒地认识中国国情。我们要把学习“四史”作为践行守初心担使命的重要途径,不断强化以史为鉴、走向未来的历史思维,增强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历史担当。

  1.牢记初心使命,永远保持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思想源泉和政治之魂,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根本所在。学习“四史”,就是要从“四史”教育中汲取信仰之力,把稳思想之舵。

  回顾历史,正因为始终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我们党才能在曲折前进中保持了刀刃向内的革命精神,保持了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前进。

  建党99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顽强斗争,之所以能够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不断取得辉煌的成就,归根到底是对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正是这种对理想信念的坚持,使我们党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加入党的组织,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对崇高理想信念的坚守。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的实践告诉我们,理想信念的动摇造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缺失。理想信念坚如磐石,任何时候都动摇不得。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才能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xjp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今天伟大复兴的长征路同样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征程,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更是对共产党人的现实考验。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精神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将崇高的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是因为有了信仰力量的支撑,在面对疫情肆虐,危害人民的生命安全的时候,全体党员听党指挥,广大党员、干部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勇奋斗。

第15篇: 四史专题党课讲稿:在“四史”学习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一、“四史”指什么?为什么要学“四史”?

  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四史”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首先要明确“四史”指哪“四史”。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二是新中国的历史;三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四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史。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包括中国共产党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并逐渐发展壮大,期间都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留下了一些什么样的经验教训,在新时代又面临什么样的新任务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新中国的历史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怎么创立、建设、发展的,等等。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实际上也是新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征,以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到现在是40多年的时间。社会主义的发展史是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社会主义500年。其中前面三部历史是和中国直接相关的,最后一部,虽然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有所区别,表达的内容有所侧重,但也是相互联系的。

  为什么要学“四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习历史,他曾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四史”,实际上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贯彻。从历史这本“教科书”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了解我们的国家,了解改革开放的历程,以及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态势。

  学“四史”可以使我们坚定“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都与“四史”有着密切关系。从道路自信来说,我们所选择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面我们说社会主义有500年的发展史,那么中国人民是怎么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这一点我们应该了解。从理论自信说,中国共产党从一产生就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伟大成果,即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上通过的,被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方针的毛泽东思想。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后,我们党继续进行理论创新,又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创立了大家所熟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们说要增强理论自信,就包括这两大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又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制度自信来说,古代中国长期处在封建统治之下;到了近代,由于外国列强的侵略,原本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到新中国成立,我们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压迫中国人民的大山,建立了崭新的社会制度。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中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由原来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也就是我们讲的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即建立一个人人都有衣穿、有饭吃,个人能够得到充分发展,社会物质财富充分涌流,按需分配的高度发达的社会。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就像万里长征刚刚走完了第一步,未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准备进京,曾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可见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之初就确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新时代,党最根本、最重要的任务则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学“四史”还可以帮助我们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两个维护”即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只有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力以赴、同心同德,我们才能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第16篇: 四史专题党课讲稿:在“四史”学习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一、“四史”指什么?为什么要学“四史”?

  要贯彻习近平关于学习“四史”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首先要明确“四史”指哪“四史”。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二是新中国的历史;三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四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史。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包括中国共产党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并逐渐发展壮大,期间都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留下了一些什么样的经验教训,在新时代又面临什么样的新任务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新中国的历史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怎么创立、建设、发展的,等等。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实际上也是新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征,以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到现在是40多年的时间。社会主义的发展史是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社会主义500年。其中前面三部历史是和中国直接相关的,最后一部,虽然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有所区别,表达的内容有所侧重,但也是相互联系的。

  为什么要学“四史”?习近平高度重视学习历史,他曾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四史”,实际上也是对习近平讲话精神的贯彻。从历史这本“教科书”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了解我们的国家,了解改革开放的历程,以及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态势。

  学“四史”可以使我们坚定“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都与“四史”有着密切关系。从道路自信来说,我们所选择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面我们说社会主义有500年的发展史,那么中国人民是怎么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这一点我们应该了解。从理论自信说,中国共产党从一产生就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伟大成果,即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上通过的,被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方针的毛泽东思想。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后,我们党继续进行理论创新,又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创立了大家所熟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们说要增强理论自信,就包括这两大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又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制度自信来说,古代中国长期处在封建统治之下;到了近代,由于外国列强的侵略,原本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到新中国成立,我们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压迫中国人民的大山,建立了崭新的社会制度。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中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由原来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也就是我们讲的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即建立一个人人都有衣穿、有饭吃,个人能够得到充分发展,社会物质财富充分涌流,按需分配的高度发达的社会。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就像万里长征刚刚走完了第一步,未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准备进京,曾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可见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之初就确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新时代,党最根本、最重要的任务则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学“四史”还可以帮助我们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两个维护”即坚决维护习近平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只有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力以赴、同心同德,我们才能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二、理解“四史”中最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四史”中最核心、最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党史是理解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础和重要切入点,因为新中国的建立、建设,包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重大成果,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的。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事业的核心力量,因此我们更要学习、了解为什么中国历史上会出现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由最初的只有50多个党员发展成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大党,它为什么能得到这么巨大的发展?为什么会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发挥这么大的作用?这和党的初心、使命是分不开的。习近平一再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它的最高理想,即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理想与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党的名字是高度统一的。所以打从诞生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朝着让人民获得幸福的方向在努力,将自己的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资本主义在中国已经取得了一定发展。事实上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观,也是在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有了相当发展的基础上。马克思认为社会要经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再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历程。因此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就意识到要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来改变中国的面貌,首先要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民主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来完成,我们国家的资产阶级,不管是资产阶级改良派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都很努力,特别是孙中山先生,他是资产阶级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辛亥革命的成果很快就被袁世凯篡夺了,袁世凯打算恢复封建帝制,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志士仁人就想通过护法运动、二次革命完成未竟的民主革命任务。

  这时候孙中山先生觉得国民党内部死气沉沉的,革命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他发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成立的,1924年1月,孙中山先生力排众议,主张国共合作,他所领导的民主革命想要实现的理想是新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和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不谋而合,所以他需要共产党作为新鲜血液加入进来,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这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在此基础上,国民党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参加了会议,还有很多共产党员被选进了国民党的中央委员会。当时我们明确提出要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实行合作不是两党合并,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但在组织上是独立的。这一点也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同意。随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开始,“打倒军阀,打倒列强”的北伐战争以广州为起点打响。广东可以说是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发源地。随着北伐战争的进行,中国共产党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北伐战争一开始非常顺利,一直打到了上海。然而北伐军的实际领导者蒋介石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他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推进大革命达到高潮,尤其是1925年五卅运动以后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内心非常恐惧、不安。另外,工农运动的发展威胁到了外国列强在中国的利益,将使他们自鸦片战争以来同中国签订的无数个不平等条约、划分的势力范围及获得的种种好处面临破坏和损失,最终还要将他们赶出中国,这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于是外国列强开始支持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地方军阀,想方设法清党反共,这就有了我们熟悉的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的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反革命政变。为了迎接北伐军起来发动武装起义的上海工人被缴械,当时上海工人运动的领袖汪寿华被秘密杀害,大量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抓捕。

  这时候共产党已经把工作重点由原来的广东转移到湖北,在武汉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时汪精卫在孙中山先生扶持农工、联俄联共的影响下,表面上还是反对蒋介石,赞成国民革命的,但很快他就开始和蒋介石勾结起来。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领导的武汉国民政府叛变革命,也宣布开始清党运动,他将原来北伐军中的共产党人或礼送出境,或直接驱逐。我们原来一心一意帮助国民党,之前很多省市都没有国民党的地方组织,还是共产党帮他们建立的。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中国共产党决定召开一次临时性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八七会议,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在中国革命面临危机的关头,我们要制定新的方针政策,是什么呢?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毛泽东曾形象地说,我们像一篮子鸡蛋一样被国民党反动派摔到地上,很多鸡蛋都摔坏了。实际上当年的共产党就是把没有摔坏的鸡蛋捡起来,接着孵小鸡,才繁衍下去的。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论断,叫“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过去我们也稍微意识到了一些军事斗争的必要性,比如组织了一个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铁甲车队,但是总得来讲,我们还是不够重视,因为当时想着国共合作,就没在军事上下很大力气。中国革命所面临的这次前所未有的巨大危险,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在28年打江山过程中遭遇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危机关头,中国共产党仍然高举革命旗帜奋勇向前。

  有了八七会议确定的正确方针,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了秋收起义。此前,在同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也是今天我们八一建军节的由来。我们只占领了南昌三天,主要是想南下回到广东,因为广东的群众基础好,还有出海口,苏联也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援助,这与中国共产党诞生时的国际环境有很大关联。

  说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定要讲中共一大的召开,相信大家都知道中共一大的13个代表,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北京、山东、武汉、长沙、广州的,还有从日本赶回来的。一开始在会场的还有两位来自共产国际,其中有一人自称是职工国际的代表,这是因为共产国际之下又分别成立了职工国际、农民国际、青年国际等。共产国际是列宁创建的一个世界共产党组织,它秉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第一国际的思想,但因为第二国际出现了一些问题,列宁在1919年领导创立了第三国际,也叫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时非常弱小,只有几十个人,我们需要世界其他无产阶级力量的加入。《共产党宣言》呼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我们党也加入了世界共产党组织,成为了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在上海石库门召开中共一大时,实际到会的有15人,除了我们自己国内的13位代表,还有共产国际的马林和赤色职工国际的尼柯尔斯基。

  1921年7月30日,突然有人闯进来打断了正在召开的中共一大,说要找社联的某某某,代表们非常机警,马上散会撤退。果不其然,一会儿巡捕就来了,翻箱倒柜一通审查之后没有任何收获。尽管如此,会议不能继续在上海召开下去了,怎么办呢?当时陈独秀在广州,李大钊在北京,会议由李达和李汉俊两个人具体操办,党纲及其他文件是事先准备好的,党纲由陈独秀撰写,提交给中共一大。那么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是在什么地方通过的呢?从上海撤离之后,李达的夫人王会悟提出转移到浙江嘉兴。她本人是嘉兴人,认为嘉兴比较安静、太平,且交通方便,可以从上海坐火车过去。最后大家就接受了这个意见,经过讨论在嘉兴的红船上继续会议,通过了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宣布中国共产党的名称叫“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由此正式宣布成立。“红船精神”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勇往直前的形象。一艘红色航船扬帆起航,中国共产党从此担负起伟大的历史使命,开始为实现使命而奋斗。

  关于中共一大到底是哪一天召开的,过去我们没有搞清楚,这是后来才确定下来的。对于会议闭幕的日期,现在也有不同的说法。嘉兴的经过深入研究得出的时间与共产国际的档案中记录的8月5日会议结束有所出入。延安时期,在延安能够回答中国共产党诞生、召开中共一大到底是哪一天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毛泽东,还有一个是湖北的代表董必武。这两位也是新中国成立时,参加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仅有的登上天安门城楼。中国共产党成立22年的时候,我们想庆祝一下,但两位当事人只记得是7月,在上海召开,具体哪一天记不清了,于是我们就把7月的第一天作为了党的生日。虽然7月1日不是准确的时间,但这一点儿也不影响我们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在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毛泽东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从井冈山到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再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跨越千山万水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抵达西北革命根据地重建陕甘宁边区;再到领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在北京香山领导新中国初期的建设,这一路走来,非常的不容易。董必武早年是清末的一个秀才,国学基础深厚,论年龄和资历,是党内的几老之一。他和林伯渠、徐特立等人,对党始终忠心耿耿,为革命做贡献,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我们现在公认的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是“南陈北李”,即李大钊和陈独秀,但也有其他一些为党的创建做出贡献的人,比如李达、李汉俊。李达后来担任过武汉大学的校长,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他在大革命失败后脱党,到大学里去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人们把他称为“红色教授”。虽然他仍坚持着信仰,但没有选择在更加残酷的环境中去和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武装斗争。尽管如此,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毛泽东到了北京,还专门给李达写了一封信,说现公司生意兴隆,盼兄速来参与经营,意思是如果李达愿意,还可以再回来。李达看了这封信之后就赶往北京,他表示自己一生最大的遗憾、最大的错误就是在党最困难的时候脱离了党组织。在刘少奇的介绍和毛泽东的见证下,李达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李汉俊是一位烈士,他在1927年12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中共一大代表里有五位烈士,其中有四位被评为为新中国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只有李汉俊不是。为什么?他脱党了。中共一大、二大的时候,他和张国焘、陈独秀在工作中发生了矛盾。按理说党内之间意见不和实属正常,有什么问题可以好好解决,李汉俊直接赌气不参加共产党了。脱党以后,国民党反动派还是没有放过他,把他作为当年创建共产党的一个首要分子、重要人物杀害了。这就是为什么他脱党了我们还把他评为革命烈士。

  一大代表里还有当了叛徒、汉奸的,比如周佛海和陈公博。周佛海是代表日本党组织来参加中共一大的,当时共产党组织也给旅欧的共产党员发了邀请,但路途遥远,他们来不及回来,只有旅日的周佛海因为离得近回来了。陈公博是广州的。1922年、1924年,陈公博、周佛海相继脱党。后来陈公博去美国求学,攻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学位,他的毕业论文写的是《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不仅如此,他还把中共一大、二大的绝密文件作为附录附在后面。光是在美国研究共产主义运动也就算了,关键全国抗战爆发后,汪精卫叛国、投降日本,陈公博和周佛海也跟着去了。两个人最后一个被枪毙,一个死在了监狱里,这是他们应得的下场。

  为什么我们后来人称颂贺龙等始终坚定信仰的人?大革命失败后,革命的条件相当恶劣,贺龙还能志愿加入共产党,认为共产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认为这条路可以走下去。对照那些在革命紧要关头脱党、叛变的人和那些经历了革命的无数生死考验后仍能坚持革命理想的人,我们现在尊称后者为“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每次读到毛泽东讲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话,我们都会非常感慨。因为中国共产党当时真的就是一个小小的火星,一不小心就会被掐灭,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凭借远大志向和坚定不移的信心,让星星之火燃遍中华大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真的是名不虚传。比如还没等到革命胜利就牺牲了的烈士,作为山东代表参加中共一大的邓恩铭、王尽美,湖北的陈潭秋,湖南的何叔衡。陈潭秋在新疆被杀害。何叔衡在中央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后,留下来坚持中央苏区的斗争,后来在转移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包围,跳崖牺牲,非常悲壮。

  从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选择和结局中我们可以得到启迪,在了解这段历史的同时,我们也知道了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中国共产党从初创的10多个人发展到50人、190多人、400多人,到中共五大达到5万多人,在大革命失败后人数又减下去。经历了大革命后期教条主义错误、红军被迫长征、转战陕北等挫折,到全国抗战爆发的时候,全国的党员也只有几万人。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中共七大召开的时候,党员人数已经达到了121万。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员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这主要是因为优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共产党是什么样的?看看我们身边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烈士就可以知道。他们当中有个别叛变、投降、脱党的,但这绝不是我们党的主流。大部分共产党员都秉承了为党的事业献身、奋斗的初心,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就是这么守着初心走过来的。

  三、简述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的历史还在继续,但有了一个新的历史分支,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社科院有一个专门的国史所,负责研究国家的治理和发展,它的研究对象和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该怎样把握大的政治方向略有区别。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把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列为“四史”之一,并且是第一个。在了解党史之后,紧接着的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实际上在时间上是有重合的,但内容上又有区别。改革开放史侧重的是共产党如何领导改革开放,我们都取得了哪些成就、经验等。而领导改革开放又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中的一部分。至于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一直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我们和苏联及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还被称为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500年就包括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领导的这100年历史。中国共产党以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社会主义是它的一个初级阶段,或者说第一阶段。我们又把社会主义这个第一阶段划分为多个阶段,所以说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往前走。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责任,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打天下的一批人、搞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搞改革开放的一批人,还有从打天下到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到改革开放一直坚持下来的人。到了新时代,我们这一辈人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就是要把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继续下去。

  我们讲党史,有时会把它分成两步: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28年;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虽然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财富比起发达国家来仍有很大差距,未来的任务还很多、很艰巨。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战决胜收官之年,如何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最近中央电视台开始报道最后一个县、一个村、一户人家的贫困问题要怎样去解决。那些入村、驻村干部,真正和当地老百姓融为一体,千方百计帮他们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

  按照现在中央的标准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在现阶段就是要让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也就是无限地去接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里看到的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崇高的理想,没有任何剥削和压迫,人人都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景,我们现在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向着这一愿景迈进的踏实一步。

  为什么习近平会提出要了解社会主义发展史呢?最初社会主义的提出实际上是针对个人主义来说的,是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社会主义认为一个人不能只为个人利益而发展,而资本主义恰恰只强调要实现个人的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并不反对个人才华的展现,但更强调人的社会性和集体的重要性。曾经我们纠正党内错误思想,批评个人主义,批判的是只为个人利益考虑的思潮。社会主义倡导把眼界放宽,不仅为自己,也要为社会群体、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后,早在500年前就有一些先行者尝试将它变为现实,包括19世纪出现的空想社会主义。当时有一批人攒了一笔钱,在美国买了一个海岛,大家一同经营这座岛,在没有任何剥削和压迫的情况下共同生活。现在有一个比较发达的国家也有这样的互助组织,大家来去自如,加入进来就尽己所能为群体做贡献,想退出了就离开。实际上毛泽东他们在成立共产党之前也受到过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他们也创立了大家共同参与劳动、支配收入、共同生活的群体,叫新村主义、工读互助社。虽然最后他们的这种试验和探索失败了,但是他们无私无畏、勇于尝试的精神是很了不起的。尝试失败以后,他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决定通过阶级斗争,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来建立一个新的国家,逐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按照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里提出的观点,当具备一定条件的时候,政党和国家以后也是要消亡的。是什么条件呢?没有国家和政党,我们所有人仍然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必须要达到这种境界。

  我们所追求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实际上和中国古代提出的大同世界不谋而合。从某种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远景的美好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憧憬的大同社会是相吻合的。

  四、把学“四史”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学习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部历史要花费很多时间,了解每一部历史都需要大量阅读和学习。我建议大家可以去读《中国共产党的90年》,这部书是经中央批准,由多位专家学者耗费大量心血编著的,不是很厚,一共有三本。里面的内容也涵盖了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了解了党史之后我们可以再找一些关于国史、改革开放史的专著,包括社会主义发展500年的相应书籍。现在我们倡导建设学习型社会,“四史”中每一部历史都有极其丰富、深刻的内容,都能帮助我们增长智慧和力量,让中国和世界融为了一体。

  除了书本里,我们也要在现实中学习,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学习素材。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在防疫斗争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更好地坚定了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了我们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此,我们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脚踏实地地完成自己应担当的任务。

  我们要把“四史”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哪怕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认认真真地学习。因为只有知道中国共产党是怎么一路走到今天的,我们才能意识到社会主义是来之不易的,才能牢牢守住我们的初心。落实到工作岗位上,就是要真抓实干、奋发拼搏,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去对待每一项具体工作,充分发挥出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风怎么正、业务怎么精,我们都可以在“四史”学习中找到答案。新中国成立70多年,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跟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努力、付出是分不开的。

  重温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为我们坚守初心提供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也能给我们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作为党员干部,责任更为重大,有很多硬骨头需要我们去啃,许多目标、任务需要我们去完成。在工作中怎样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怎样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些都是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思考的。上升到国家治理、管理方面,对这些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如果每一个人,特别是党员干部都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我想人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得出色,收获非常充实的人生,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为人类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微薄力量。我想这就是习近平所期望的,所有人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本文发布于:2023-05-08 07:30: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715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砥砺   党课   讲稿   力量   专题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