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大致可分为会议工作报告、会议演讲和会议报告演讲。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党讲稿:从党史故事中学忠诚干净担当的文章6篇 ,欢迎品鉴!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共产党人要有强烈的使命意识。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绝对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可以实现的,这就需要我们党员干部做好榜样,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1批又1批仁人志士献身于我们国家复兴的伟大事业当中,国家复兴要成为现实,一定要经历“艰巨困苦,玉汝于成”。进入新世纪在新的阶段,我们党肩负的任务光荣而艰巨,在前进的道路上即有重大的机遇和优势条件,也有崎岖的山路和艰巨险阻,这就需要我们党员干部始终要保持先进性,由于我们是连接大众的“纽带”和“桥梁”,地基不牢,地动山摇,发挥先锋模范作意图义重大。
1、要坚定理想信心,认真踏实学习
“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党员干部要不断加强本身的政治理论知识学习,让自己保持着苏醒的头脑,多让自己的头脑“充充电”,面对扑朔迷离的环境,我们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去武装自己,让自己攻克困难,获得光辉的成绩,要牢记我们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心,理想信心是我们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缺失了它,就会让我们得软骨病,1蹶不振。不论之前、现在还是未来,我们都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心作为我们的气力源泉。
2、要提高道德修养,全意为民服务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1个优秀的党员干部,不但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心,还要有高尚的品德,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在服务大众的进程中,要时刻谨记我们的服务只有出发点,没有终点,只有不足,没有满足,并且在服务大众的进程中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热情解难,尽心服务。在工作的进程中,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把大众对我们工作做的满不满意、认不认可作为自己工作的准则,积极的办好每件事,遇到事情不推脱、不卸责,把大众的利益抗在肩上、记在心里,要做到想大众之所想,急大众之所急,只要我们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大众排难解纷,大众也会把我们记在心中。
3、要立足本职工作,强化提高业务
敬业务实,求精创新,要求我们党员干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增强本身的实力,让自己成为其他党员干部的标杆,为大众做好事情的同时也要不断的进行创新,创新是第1生产力,让自己把本职工作做精做熟,切实从实际动身,做好每件事情,把好每关,尽全力做到完善,让自己有1个较高的业务水平。也要酷爱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作为人生的第1寻求,在工作中不断的超出自我。
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只有从学习党史中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修炼自身道德品质,方能始终促进忠诚干净担当。在党史学习过程中,我将继续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切实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一、坚持从历史的维度深入分析党史学习教育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奋发前行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更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民族,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昨天,才会更加清晰的认识今天,才会更加坚定的走向明天。从历史的维度看待党史学习教育,就会发现,学习党史就是回望过往的奋斗路,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始终牢记初心使命,牢记从哪里出发,从哪里起航,无论走多远都不忘来时路。 二、坚持从思想的高度深刻认识党史学习教育 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总书记这段讲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他启发我们:要从我们党百年奋斗史中深刻领会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历史责任感,要从“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中深刻领会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现实使命感。学习党史就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通过学习党的历史了解党成长壮大的辉煌历程,了解英雄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从务实的态度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通过对党史的学习,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的丰富内涵,我将从党史学习中汲取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全党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着力提升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使讲政治的要求从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主动。办文、办会、办事是当前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将把讲政治落实到办文、办会、办事的具体工作中,以讲政治引促进忠诚干净担当品质的锤炼。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公司组织党员集中进行了视频学习。其中尹洁老师的党史专题,更是让我看到党这一路走来的光辉历史,忘不了革命前辈在硝烟中前赴后继,忘不了无数英雄为祖国解放事业而奋不顾身,以前的苦难,以前的悲怆,让人难忘,今天的成就,今天的伟业,让人自豪,让我更加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决心。 一是重温了中国共产党100载光辉历史。中国共产党从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上走上来,走向新中国,走到了改革开放的这天,走出了一条救国救民、复兴中华的道路,走出了一条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的道路。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争当民主革命的先锋、民族解放的先锋,在顽强斗争、浴血奋战中体现党的先进性。无数共产党员为了追求真理,为了人民群众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无畏,前赴后继,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以后,广大党员的各级党组织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克服外界封锁的重重困难,发挥先进模范作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顺利地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造。我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二是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决心。我们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和谐发展的中国;应对滚滚前行的历史车轮,我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没有共产党就不会有未来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的中国和中华民族。尊重历史、立足眼前、放眼未来,只有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是明确了肩负的历史使命,学习党史使我明白当前我们的任务是拥党、立志、向党。我们应当拥护党,努力学习、工作,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我们务必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用心努力。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决贯彻执行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严守党纪国法,坚决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我们还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的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纠正自我的错误,端正自我的行为,明确自我的目标。最后,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将我们的社会建设成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四是抓住历史机遇,永葆共产党员本色。作为一名基层的普通党员,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看待名利、权力和地位,勤奋、努力的学习,努力地培养自我创新精神,要甘于奉献,不断加强党性锻炼,永葆共产党员本色。 党史专题的学习,受益匪浅,认识了党的发展历史,更是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和义务,为建设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懈奋斗。
去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就推进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作出五个“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指示,要求我们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有更强意识、更多举措、更大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对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工作作风、能力素质、责任担当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只有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驰而不息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才能补足精神之“钙”、练就“金刚不坏之身”,才能更好地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把“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作为转变作风、正心修身、干事创业的镜子和尺子,坚持严字当头、实字托底,激发一往无前的斗志,保持争创一流的干劲,以优良作风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探新路、上台阶。
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保持政治定力,永葆忠诚本色
“三严三实”是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蕴含着深邃思想和深刻内涵。对纪检监察干部来说,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最重要的就是锤炼“忠诚”这一政治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出席中央纪委全会,每次都对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将“忠诚”二字放在首位。忠诚才可靠,可靠才可用。我们要始终牢记职责使命,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真正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忠诚卫士。
对党忠诚,就是要在政治上过得硬。“天下至德,莫大于忠。”政治上的忠诚,是党员干部最基本的政治品质,是为官做人的第一操守。纪检机关是党的纪律部队,维护党规党纪是纪检监察干部的天职,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对党绝对忠诚,在政治立场上不能有丝毫动摇,在政治方向上不能有任何偏离,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必须更加坚决、更加有力。这不仅是纪检监察干部自身的政治素质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纪检监察工作的权威。我们要时刻不忘纪检监察干部这一身份,以更高标准锤炼党性修养,在政治上清醒坚定,在重大问题上旗帜鲜明,始终与党同心同德,自觉维护中央权威。要坚持党性原则,把维护党的纪律摆在首位,秉公执纪、敢于碰硬,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惩治腐败,坚决捍卫党纪国法的尊严。
对党忠诚,就是要在思想上有定力。有一部电影叫《忠诚与背叛》,讲述的是1927年我们党在形势极端危险的情况下,创立中央监察委员会的故事。里面有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就是“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这很好地诠释了矢志不渝维护党的纯洁性的坚强意志。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腐败和反腐败呈胶着状态,社会上也出现了诸如反腐败反得人人自危、为官不为、影响经济发展,反腐败自曝家丑、影响党和政府形象等杂音。越是在紧要关口,越是在关键时刻,越要坚定信心决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必须决战决胜。我们要深刻认识党中央反对腐败的坚定决心,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严峻性复杂性,不为杂音所扰,增强政治定力,踩着不变步伐,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
对党忠诚,就是要在行动上见真章。一个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对党忠诚,最终要靠行动来书写。我们肩负的重要职责是严明党纪、惩治腐败,维护党的肌体健康。反对腐败,惩处腐败分子,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情。不得罪腐败分子,就必然会辜负党、得罪人民。我们身处这样一个时代、承担这样的重任,就要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要得罪,切实担负起这份政治责任。全国纪检监察标兵王瑛有句名言:“我什么都可以得罪,就是不能得罪纪委书记这个称谓。”她用恪尽职守的实际行动书写了纪检监察干部对党忠诚的绚丽篇章。从事纪律检查工作,手握党纪戒尺,这是党和人民对我们的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严格执纪、忠于职守,做到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严守廉政底线,树立干净形象
干净是做人底线,严守底线、干净做人,是纪检监察干部必须遵循的不二铁律。离开干净,就丧失了做纪检监察干部的资格。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党纪政纪的执行者和维护者,只有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才能挺起腰杆、理直气壮地监督他人。我们要以更高标准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用“廉”、“正”、“严”三字修身正己,锻造过硬品格,树立良好形象。
“廉”是纪检监察干部的做人底线。纪检监察机关不是天然保险箱,纪检监察干部也不具有天然免疫力。随着纪检监察机关履职能力的增强和权威性、影响力的提高,纪检监察干部越来越受到关注,被拉拢腐蚀甚至被“围猎”的风险也在增加。从我省近年来受理信访举报分析来看,反映纪检监察干部的信访举报与反映党员干部的信访举报占比相当。我们要清醒看到,纪检监察工作也是风险岗位。危而能守、诱而不动,方显英雄本色。在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下,纪检监察干部更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感。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把自己的一举一动同纪检监察机关、纪检监察干部的形象联系起来,将廉洁持之为明镜、内化为修养、升华为信条,带头遵守党纪国法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始终坚守廉政底线,保持清廉本色。
“正”是纪检监察干部的职业操守。正人必须先正己。己不正,焉能正人。中国纪检监察学院的徽标是一个篆书“正”字,这高度概括了纪检监察工作的职业特征和本质要求。我们要始终把“正派、正气、公正”作为一种操守、一种品格、一种风骨,做到为人方正、处事公正,办事不离“章”、行为不越“轨”。要保持一身正气,带头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精神,巩固和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经常打扫思想尘埃,时时自警自省,面对歪风邪气坚决抵制,面对私利诱惑稳住心神,切实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要坚持秉公执纪,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刚直不阿、不徇私情,坚决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要将“正”字贯穿执纪办案全过程,依纪依法监督执纪,客观公正处理问题,确保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铁案。
“严”是纪检监察干部的更高要求。“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纪检监察干部身处聚光灯、放大镜下,广大群众看着、其他干部盯着,容不得一丁点的“瑕疵”,必须把“严”字作为座右铭,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严守道、以严凝神、以严聚气。要严于自律克己慎行。纪检监察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中,需要正常的社会交往,但要有原则、有规矩,把握好度,对拉拉扯扯的人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该吃的饭不吃,不能办的事不办,做到知所守、知所惧,不越雷池半步。要坚持从严监督管理。牢固树立监督者更要带头接受监督的意识,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自觉养成在监督下工作的习惯。对纪检监察干部身上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对不适宜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干部及时调整,对违纪违法的纪检监察干部严肃查处,决不姑息。
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发扬务实作风,练就担当本领
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全面从严治党进入新常态。新常态要有好状态。我们要牢记肩负的职责使命,认真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弘扬务实精神,练就过硬本领,坚守责任担当。
深化“三转”,凝聚担当共识。“三转”是依据党章规定、顺应形势任务的职能回归和深刻变革,目的是要解决“干什么”“怎么干”“干得好”的问题。两年来的实践表明,工作越聚焦、重点越突出、作风越深入,就越能抓出成效。深化“三转”仍在路上,工作成果还须巩固。勇于担当,就是要聚焦主业不发散,肩负主责不懈怠,紧紧围绕监督执纪问责这条主线,集中精力种好自己的“责任田”。我们要准确把握“三转”内涵,认真履行监督责任,知责明责,勇于担责。要对照中央纪委最新要求,认真审视思路理念、工作内容、方式方法有没有与“三转”不相适应的地方,及时对标定向,明确主责所在,细化责任清单,狠抓任务落实,更加科学有效地履职尽责。
勤勉尽责,锤炼担当作风。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和省纪委五次全会对今年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艰巨繁重任务必然要求我们进一步锤炼担当品质,强化作风保障。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担应尽之责,聚工作合力。要敢于担责,骨头要拣硬的啃,工作要挑难的干,切实拿出落实“两个责任”的新举措,解决执纪办案面临的新问题,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的新实践。要勤于务实,大力弘扬严细深实的工作作风,按照中央纪委和省纪委全会部署,一锤接着一锤打,一环扣着一环抓,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业绩。要勇于争先,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定位工作目标,保持创新发展的张力,传递争先进位的压力,努力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上台阶。
学思践悟,提升担当能力。担当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能力。板凳要坐十年冷,积淀的是功力;腹有诗书气自华,散发的是底气。有了功力和底气,才有担当的能力。在深入推进“三转”、聚焦主责主业的情况下,执纪办案力度更大、标准更高、任务更重,加强业务学习、切实提升能力是一项迫切任务。我们要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立足本职岗位,刻苦钻研业务,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不断增加知识储备,减少知识盲点。要善于思考,做有心人,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把零散知识系统化、感性认识理性化,在学思践悟中提高能力、增长才干。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对纪检监察干部,既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还要精心培养、关心爱护,及时把敢于担当、善于监督、清正廉洁的好干部发现出来、使用起来,努力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心齐气顺、奋发进取的良好氛围。
我们学习中国历史上的吏治,目的是了解我国历史上吏治的得失,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一些借鉴。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历史记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败,重视、研究、借鉴历史,了解历史上治乱兴衰规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启示。重视吸取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毛泽东说:“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延安时期,环境那么严酷,任务那么繁重,毛泽东仍然十分重视研究和借鉴历史。今天,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更需要重视、研究、借鉴历史。这对我们丰富头脑、开阔眼界、提高修养、增强本领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历朝历代都重视官吏选拔和管理,中国历史上凡是有作为的政治家都懂得,“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育材造士,为国之本”的道理,在吏治方面留下了很多思想和做法,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比如,《墨子》中说“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韩非子说“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诸葛亮说“为人择官者乱,为官择人者治”,司马光提出“凡用人之道,采之欲博,辨之欲精,使之欲适,任之欲专”,龚自珍写道“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等等。当然,我国古代吏治思想和做法既积累了丰富的治吏经验,也带有明显的历史和阶级局限,其中有不少封建糟粕,这是我们必须注意的。 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不能不断培养出优秀领导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成为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团结带领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高度重视培养造就能够担当重任的干部队伍。新时代,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第一,严把德才标准。德才兼备,方堪重任。古人讲:“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选人用人重德才,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通则,区别只是德才的内涵不同而已。我们党历来强调德才兼备,并强调以德为先。德包括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干部在这些方面都要过硬,最重要的是政治品德要过得硬。《论语》中说要“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修己最重要是修政治道德。我们党对干部的要求,首先是政治上的要求。选拔任用干部,首先要看干部政治上清醒不清醒、坚定不坚定。 选人用人必须把好政治关,把是否忠诚于党和人民,是否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是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是否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否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作为衡量干部的第一标准。司马光说“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政治上有问题的人,能力越强、职位越高危害就越大。政治品德不过关,就要一票否决。 把好政治关并不容易,古人说“识人识面不识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查处了那么多违纪违规的领导干部,现在依然有不少领导干部受到查处。这些人大多是政治上的两面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口头一套、行动一套。一些政治上的两面人,装得很正,藏得很深,有很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但并非无迹可寻。只要我们多用心多留心,多角度多方位探察,总能把他们识别出来。要高度警惕那些人前会上信誓旦旦讲“四个意识”、高调表态,而私下里却妄议中央、不贯彻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的人;口口声声坚定“四个自信”、信仰马克思主义,而背后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态度暧昧、立场不稳的人;高谈阔论国家前途命运,而背地里却一遇到个人名誉地位就牢骚满腹、怨恨组织的人;领导面前卑躬屈膝、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而在下属和群众面前却趾高气扬、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人。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既听其言、更观其行,既察其表、更析其里,看政治忠诚,看政治定力,看政治担当,看政治能力,看政治自律。正所谓“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 以德为先,不是说只看德就够了,还得有过硬本领。当前,干部队伍能力不足、“本领恐慌”问题是比较突出的。比如,在纷繁复杂的形势变化面前,耳不聪、目不明,看不清发展趋势,察不出蕴藏其中的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找不到有效管用的好思路好办法;面对信息化不断发展,不懂网络规律、走不好网上群众路线、管不好网络阵地,被网络舆论牵着鼻子走,等等。解决这些问题,既要加快干部知识更新、能力培训、实践锻炼,更要把那些能力突出、业绩突出,有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专业精神的优秀干部及时用起来。 第二,坚持公正用人。用人以公,方得贤才。历史上那些盛世治世,都同注重立公道、举贤良相关。公正用人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组织路线上的体现,应该成为我们选人用人的根本要求。 公正用人,公在公心。公心,归根到底是对党、对人民、对干部的责任心。有了公心,才能有识人之明、举贤之胆、容才之量,才能做到唯才是举、任人唯贤。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如果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长期被冷落、受排挤,一些投机钻营的人却屡屡得势、顺风顺水,那就肯定出了问题。正所谓公道自在人心。组织部门和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上要出以公心,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敢于负责、公正无私,公平对待和使用干部,不拿原则做交易,使干部有全身谋事之心而无侧身谋人之虞。 公正用人,公在事业。我们是为事业而用人的,不能凭领导者个人亲疏、个人好恶来取舍,也不能一味平衡照顾、论资排辈、降格以求,更不能把职务作为私相授受的个人资源。用错一个人特别是用错关键岗位的领导人,对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要从党和人民事业出发选干部、用干部,坚持事业为上、依事择人、人岗相适,做到事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就用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最合适就选什么样的人。 公正用人,公在风气。“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是格格不入的。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整治,选人用人风气有了明显好转,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并没有销声匿迹,有的依然相信“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那一套,变着法子拉关系、走门子;有的领导干部虽然调走了,却仍然干预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和单位的人事安排;有的人还在搞个人说了算,征求意见、集体讨论有名无实,组织程序只是走走过场,等等。对此,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遏制住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做到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把政治生态搞清明。 第三,拓宽用人视野。把方方面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需要打开视野、不拘一格,充分盘活干部资源,把干部队伍和各方面人才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人才难得,轻视不得,耽误不得。我国古代既有文王渭水访贤、周公吐哺礼贤、刘备三顾茅庐求贤、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美谈,也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悲叹。冯梦龙在《新列国志》中说:“历览往迹,总之得贤者胜,失贤者败;自强者兴,自怠者亡。胜败兴亡之分,不得不归咎于人事也。”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出发,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配置人才。 陆游有一句诗写道:“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现在,我们一些干部最缺的是实践经验,特别是缺少在重大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的经历。不少干部工作很勤奋,对自己要求也严格,但一到大风大浪来了就没主见了,总希望一切都太太平平的,工作思路也就是这个思路,求稳心态有余,斗争精神不足。要多选一些在重大斗争中经过磨砺的干部,这对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和政策执行力大有好处。要加大遴选有这种经历干部的力度,同时要让没有实践经历的干部到重大斗争中去经受锻炼,在克难攻坚中增长胆识和才干。要注重从各个方面选拔专业化人才,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 第四,激励干部积极性。全面从严治党的目的是更好促进事业发展。严管不是把干部管死,不是把干部队伍搞成一潭死水、暮气沉沉,而是要激励干部增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把严管和干事创业分割开来、对立起来,把一些干部不担当不作为归咎于从严管理,这是不对的。从严管理干部是对干部真正负责,干部要领悟到党组织的良苦用心,习惯于在严格管理中工作生活,切不可把严格管理当成逃避责任、消极怠工的借口。 干部敢于担当作为,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党的干部要以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要在选人用人上体现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导向,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把干部什么事、多少事、干的事组织和群众认不认可作为选拔干部的根本依据,选拔任用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 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严管就是厚爱,是对干部真正负责。要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把从严管理干部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同时,要用科学办法进行管理,切实管到位、管到点子上。干部管理是一门科学,要敢抓善管、精准施策,体现组织的力度;也是一门艺术,要撑腰鼓劲、关爱宽容,体现组织的温度。组织敢于担当,干部才会有底气。要在强化责任约束的同时鼓励创新、宽容失误。探索就有可能失误,做事就有可能出错,洗碗越多摔碗的几率就会越大。我们要正确把握失误的性质和影响,坚持我讲的“三个区分开来”,切实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现在,“痕迹管理”比较普遍,但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检查考核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文山会海”有所反弹。这些问题既占用干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又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过去常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现在基层干部说“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上面千把刀、下面一颗头”。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党中央已经对纠正这些问题提出了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要抓好落实。要加强信息资源共享,不能简单以留痕多少、上报材料多少来评判工作好坏。能利用现有数据材料的就不要基层反复提供,不要为了图自己方便,同样的材料反复要、次次要、年年要,不要每个部门都去要同样的材料,不要什么人都去要材料。这方面要有个章法,把基层从提供材料的忙乱中解放出来。要控制各级开展监督检查的总量和频次,同类事项可以合并的要合并进行,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把更多时间用在抓工作落实上来。 今天,我们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吏治,是要借鉴我国历史上在吏治问题上形成的正确思想和有益做法,同时也是要认清我国封建社会在吏治问题上存在的种种弊端,如任人唯亲,结党营私,用人不公,买官卖官,人身依附,党争不绝,贪婪奢靡,鱼肉百姓,官本位严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吏治腐败更是我国历代王朝走向衰亡覆灭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我们必须吸取的历史教训!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党的各级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的勤务员,同历史上的官吏有本质的区别,我们的干部管理同历史上的吏治也有重大区别。我们总结分析我国历史上吏治的得失,是要加强和改进干部管理工作,为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借鉴。
我们学习中国历史上的吏治,目的是了解我国历史上吏治的得失,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一些借鉴。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历史记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败,重视、研究、借鉴历史,了解历史上治乱兴衰规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启示。重视吸取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毛泽东说:“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延安时期,环境那么严酷,任务那么繁重,毛泽东仍然十分重视研究和借鉴历史。今天,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更需要重视、研究、借鉴历史。这对我们丰富头脑、开阔眼界、提高修养、增强本领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历朝历代都重视官吏选拔和管理,中国历史上凡是有作为的政治家都懂得,“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育材造士,为国之本”的道理,在吏治方面留下了很多思想和做法,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比如,《墨子》中说“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韩非子说“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诸葛亮说“为人择官者乱,为官择人者治”,司马光提出“凡用人之道,采之欲博,辨之欲精,使之欲适,任之欲专”,龚自珍写道“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等等。当然,我国古代吏治思想和做法既积累了丰富的治吏经验,也带有明显的历史和阶级局限,其中有不少封建糟粕,这是我们必须注意的。
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不能不断培养出优秀领导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成为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团结带领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高度重视培养造就能够担当重任的干部队伍。新时代,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第一,严把德才标准。德才兼备,方堪重任。古人讲:“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选人用人重德才,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通则,区别只是德才的内涵不同而已。我们党历来强调德才兼备,并强调以德为先。德包括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干部在这些方面都要过硬,最重要的是政治品德要过得硬。《论语》中说要“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修己最重要是修政治道德。我们党对干部的要求,首先是政治上的要求。选拔任用干部,首先要看干部政治上清醒不清醒、坚定不坚定。
选人用人必须把好政治关,把是否忠诚于党和人民,是否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是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是否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否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作为衡量干部的第一标准。司马光说“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政治上有问题的人,能力越强、职位越高危害就越大。政治品德不过关,就要一票否决。
把好政治关并不容易,古人说“识人识面不识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查处了那么多违纪违规的领导干部,现在依然有不少领导干部受到查处。这些人大多是政治上的两面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口头一套、行动一套。一些政治上的两面人,装得很正,藏得很深,有很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但并非无迹可寻。只要我们多用心多留心,多角度多方位探察,总能把他们识别出来。要高度警惕那些人前会上信誓旦旦讲“四个意识”、高调表态,而私下里却妄议中央、不贯彻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的人;口口声声坚定“四个自信”、信仰马克思主义,而背后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态度暧昧、立场不稳的人;高谈阔论国家前途命运,而背地里却一遇到个人名誉地位就牢骚满腹、怨恨组织的人;领导面前卑躬屈膝、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而在下属和群众面前却趾高气扬、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人。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既听其言、更观其行,既察其表、更析其里,看政治忠诚,看政治定力,看政治担当,看政治能力,看政治自律。正所谓“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
以德为先,不是说只看德就够了,还得有过硬本领。当前,干部队伍能力不足、“本领恐慌”问题是比较突出的。比如,在纷繁复杂的形势变化面前,耳不聪、目不明,看不清发展趋势,察不出蕴藏其中的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找不到有效管用的好思路好办法;面对信息化不断发展,不懂网络规律、走不好网上群众路线、管不好网络阵地,被网络舆论牵着鼻子走,等等。解决这些问题,既要加快干部知识更新、能力培训、实践锻炼,更要把那些能力突出、业绩突出,有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专业精神的优秀干部及时用起来。
第二,坚持公正用人。用人以公,方得贤才。历史上那些盛世治世,都同注重立公道、举贤良相关。公正用人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组织路线上的体现,应该成为我们选人用人的根本要求。
公正用人,公在公心。公心,归根到底是对党、对人民、对干部的责任心。有了公心,才能有识人之明、举贤之胆、容才之量,才能做到唯才是举、任人唯贤。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如果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长期被冷落、受排挤,一些投机钻营的人却屡屡得势、顺风顺水,那就肯定出了问题。正所谓公道自在人心。组织部门和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上要出以公心,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敢于负责、公正无私,公平对待和使用干部,不拿原则做交易,使干部有全身谋事之心而无侧身谋人之虞。
公正用人,公在事业。我们是为事业而用人的,不能凭领导者个人亲疏、个人好恶来取舍,也不能一味平衡照顾、论资排辈、降格以求,更不能把职务作为私相授受的个人资源。用错一个人特别是用错关键岗位的领导人,对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要从党和人民事业出发选干部、用干部,坚持事业为上、依事择人、人岗相适,做到事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就用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最合适就选什么样的人。
公正用人,公在风气。“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是格格不入的。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整治,选人用人风气有了明显好转,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并没有销声匿迹,有的依然相信“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那一套,变着法子拉关系、走门子;有的领导干部虽然调走了,却仍然干预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和单位的人事安排;有的人还在搞个人说了算,征求意见、集体讨论有名无实,组织程序只是走走过场,等等。对此,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遏制住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做到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把政治生态搞清明。
第三,拓宽用人视野。把方方面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需要打开视野、不拘一格,充分盘活干部资源,把干部队伍和各方面人才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人才难得,轻视不得,耽误不得。我国古代既有文王渭水访贤、周公吐哺礼贤、刘备三顾茅庐求贤、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美谈,也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悲叹。冯梦龙在《新列国志》中说:“历览往迹,总之得贤者胜,失贤者败;自强者兴,自怠者亡。胜败兴亡之分,不得不归咎于人事也。”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出发,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配置人才。
陆游有一句诗写道:“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现在,我们一些干部最缺的是实践经验,特别是缺少在重大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的经历。不少干部工作很勤奋,对自己要求也严格,但一到大风大浪来了就没主见了,总希望一切都太太平平的,工作思路也就是这个思路,求稳心态有余,斗争精神不足。要多选一些在重大斗争中经过磨砺的干部,这对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和政策执行力大有好处。要加大遴选有这种经历干部的力度,同时要让没有实践经历的干部到重大斗争中去经受锻炼,在克难攻坚中增长胆识和才干。要注重从各个方面选拔专业化人才,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
第四,激励干部积极性。全面从严治党的目的是更好促进事业发展。严管不是把干部管死,不是把干部队伍搞成一潭死水、暮气沉沉,而是要激励干部增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把严管和干事创业分割开来、对立起来,把一些干部不担当不作为归咎于从严管理,这是不对的。从严管理干部是对干部真正负责,干部要领悟到党组织的良苦用心,习惯于在严格管理中工作生活,切不可把严格管理当成逃避责任、消极怠工的借口。
干部敢于担当作为,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党的干部要以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要在选人用人上体现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导向,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把干部什么事、多少事、干的事组织和群众认不认可作为选拔干部的根本依据,选拔任用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
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严管就是厚爱,是对干部真正负责。要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把从严管理干部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同时,要用科学办法进行管理,切实管到位、管到点子上。干部管理是一门科学,要敢抓善管、精准施策,体现组织的力度;也是一门艺术,要撑腰鼓劲、关爱宽容,体现组织的温度。组织敢于担当,干部才会有底气。要在强化责任约束的同时鼓励创新、宽容失误。探索就有可能失误,做事就有可能出错,洗碗越多摔碗的几率就会越大。我们要正确把握失误的性质和影响,坚持我讲的“三个区分开来”,切实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现在,“痕迹管理”比较普遍,但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检查考核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文山会海”有所反弹。这些问题既占用干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又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过去常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现在基层干部说“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上面千把刀、下面一颗头”。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党中央已经对纠正这些问题提出了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要抓好落实。要加强信息资源共享,不能简单以留痕多少、上报材料多少来评判工作好坏。能利用现有数据材料的就不要基层反复提供,不要为了图自己方便,同样的材料反复要、次次要、年年要,不要每个部门都去要同样的材料,不要什么人都去要材料。这方面要有个章法,把基层从提供材料的忙乱中解放出来。要控制各级开展监督检查的总量和频次,同类事项可以合并的要合并进行,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把更多时间用在抓工作落实上来。
今天,我们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吏治,是要借鉴我国历史上在吏治问题上形成的正确思想和有益做法,同时也是要认清我国封建社会在吏治问题上存在的种种弊端,如任人唯亲,结党营私,用人不公,买官卖官,人身依附,党争不绝,贪婪奢靡,鱼肉百姓,官本位严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吏治腐败更是我国历代王朝走向衰亡覆灭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我们必须吸取的历史教训!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党的各级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的勤务员,同历史上的官吏有本质的区别,我们的干部管理同历史上的吏治也有重大区别。我们总结分析我国历史上吏治的得失,是要加强和改进干部管理工作,为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借鉴。
党史故事演讲稿党史故事演讲稿2021本文发布于:2023-05-08 07:09: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713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