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研讨发言稿范文十三篇

更新时间:2023-05-07 02:55:23 阅读: 评论:0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研讨发言稿的文章13篇 ,欢迎品鉴!

第1篇: 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研讨发言稿

  按照区委统一安排,我认真进行了党史学习,重点学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让我深受教育、深受启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始于五四运动,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壮大,见证了国共两党的合作、对峙、斗争,诞生了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诞生了“枪杆子里出政权”“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声音。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可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熠熠生辉的一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习近平总书记说“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通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的学习与总结,让我对领悟党的方针、坚定党的信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牢记党的理想信念,明确目标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本身固有的腐败,中华大地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国逐渐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目睹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中国人民开始了为苦难中国寻求出路的不断探索,北洋军阀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中间派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国民党统治集团代表的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先后粉墨登场,但只有中国共产党最终赢得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在内的拥护,为中国人民指明斗争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领导中国人民摆脱阶级的压迫和失败的厄运,把被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华民族团结和凝聚成不可战胜的力量,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我们党一路走来,指引我们前行、上下求索的是什么?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即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而有别于其他政治派别,中国共产党不是因利益而结成的政党,而是以共同理想信念而组织起来的政党,从嘉兴南湖起航的小小红船,到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无论处于逆境还是顺境,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从未动摇,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我们党建党思想的核心内容,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和不断取得新胜利的精神指引,揭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历史必然。

第2篇: 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研讨发言稿

  通过深入研读《中国共产党简史》,围绕新民主主义时期历史,结合工作实际,我谈几点体会。

   一、坚持党史学习,不断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唐太宗李世民曾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毛泽东说:“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是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领路人。回首过往奋斗,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一部不懈奋斗史、思想探索史、自身建设史,我们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隼路蓝缕奠基立业、创造辉煌开辟未来,带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沐浴世纪春风,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根本遵循。展望美好明天,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坚持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要坚持从党的非凡历程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特别是要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强化担当作为,不断增强政法工作实效

   党的百年历史,就是共产党人真抓实干、务实为民的历史。无论是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还是战洪水、抗地震、控疫情,我们党一路攻坚克难,一心为民造福。正因为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不断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我们党才能始终赢得人民最广泛的支持和拥护,带领人民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在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确保各项工作推进有序。

   (一)做好新时代党建工作。

   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和政法重点工作,以规范党组织建设为抓手,落实党建工作责任,不断增强党支部凝聚力。一是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每月召开支部委员会,制定理论学习月计划,不断夯实责任,完善机制强化保障,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二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周一集中学习、党员大会等机会,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多形式、多样化的党史学习。充分利用学习强国、“三晋先锋”APP、千部在线教育平台等载体,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及时跟进学、全面系统学、深入细致学。三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坚决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始终以党章党纪党规为约束,保持清正廉洁,坚决不踩红线、不触底线。

   (二)抓实新时代社会治理。

   坚持以平安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三零”单位创建和信访工作“控新治旧”行动,落小单元、压实责任、前移关口、工作下沉,稳步推进新时代社会治理工作。一是做好“三零”单位创建。要充分发挥网格员、群防群治队伍的能动作用,及时掌握苗头性、预警性信息,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把矛盾纠纷、风险隐患、突出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要以高标准做好基础档案资料归档整理,以硬举措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疫情防控、宣传教育等工作,引领全县“三零”单位创建工作纵深推进。二是维护好政治安全。要加强网络情报信息搜集工作,严密防范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各类渗透破坏活动,坚决防范“颜色革命”、宗教渗透等重大风险隐患。要加强巡查监管工作,关对重点场所进行巡防查控,对全县宗教活动场所和人员进行现场走访和电话沟通,杜绝非法聚会,严防境外宗教组织渗透到我县。要加强宣传工作,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积极开展法治宣传、保密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保密意识和守法意识,增强守法遵法的自觉性。三是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专项斗争收官不等于扫黑除恶收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上级决策部署,自觉扛起政治责任,坚定斗争意志,聚焦重点发力,坚持齐抓共管、标本兼治,持续夯实工作举措,切实形成扫黑除恶强大合力,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

   (三)提升执法司法规范化水平。

   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不断端正执法司法理念、改进执法司法作风,全面提升执法司法质效和公信力,持续推动各项工作向纵深发展,进一步促进司法公正。一是严肃开展纪律作风整顿。结合《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自查整改“回头看”,举一反三,全面查摆本单位本系统政法队伍纪律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坚持标本兼治,坚持靶向治疗、分类施策,压实整治责任,从补齐短板、加强监督、健全制度等层面提出对策措施。二是狠抓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做到“一把手”亲自抓,确保责任落实;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落实领导包案工作责任制,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

   三、推进教育整顿,不断加强政法队伍建设

   作为一个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非常注重自身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虽未明确提出“从严治党”概念,但已经开始了从严治党的丰富实践和艰辛探索,从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这次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是我们政法战线全面从严管党治警的重要工作举措。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启动以来,在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政法单位和有关部门协同努力下,我县教育整顿工作“三大责任”落实有力,“三项教育”扎实开展,做到了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政法系统在编在职干警全员参加教育整顿,全县教育整顿总体进展有序、开局良好。但我们要清醒认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更加深入认识教育整顿的重大意义,更加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法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更加精准把握当前全县政法工作的形势和任务。

   查纠整改是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环节,是教育整顿动真碰硬、触及要害、见到实效的中心环节,也是时间最长、任务最重、涉及政策最多的一个环节,问题查纠深不深入、整改彻不彻底,直接决定着教育整顿的成效。在接下来的查纠整改环节,我们要主动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工作谋划、决策部署、推动落实的全过程,保持清醒头脑、增强政治自觉,坚决杜绝敷衍了事、麻痹大意等思想,带头抓紧、抓严、抓实每一项工作;要按照确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切实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突破口,主动作为、勇于担当,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完成好、落实好;要增强做好教育整顿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刮骨疗毒的决心和自我革命的精神,彻底清除害群之马,整治顽瘴痼疾。同时,对于教育整顿工作不认真、有关要求落实不到位、虚于应付走过场的,要依纪依法严肃追责问责。以最严格的标准打赢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这场硬仗,努力打造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铁军。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通过研读《中国共产党简史》,深入学习了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增强学习的钻劲、担当的干劲、工作的闯劲,脚踏实地、艰苦奋斗、苦干实干,扎扎实实做好维护全县政治安全、社会稳定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各项工作,为推进全县高质量转型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3篇: 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研讨发言稿

  坚定信仰,坚定党性。

  新民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人民群众、反帝国、封建、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从老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走过了28年的伟大历程,带领全国人民千辛万苦地战胜了困难的障碍,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三座山,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

  回顾这段历史,中共领导无产阶级在非凡的历史条件下,克服困难,勇于释放,追求真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创造了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主伟大飞跃的实践史、奋斗史。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建立新中国来之不易,深刻认识到强大的领导核心对党和国家事业的极端重要性,深刻认识到党在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秀作风的时代价值。

  在建党百年新历史的重要节点中,我们必须坚持不懈使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进一步实践初心使命,在党史学习中保护初心,提高承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深刻理解党史承载的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以党的荣耀传统和优秀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结合单位实际,推进改革发展。

  这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握历史,把握规律远景,把握中国十四五规划期间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学习o作为党员干部,坚定信仰,坚定党性教育,履行初心使命,提高党性修养。作为领导人,我结合自己职场的实际,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应用于工作现场,把握其精神本质,丰富内涵,在工作中加强责任感,在公司变革发展中首先揭示了新途径的自信决心。

第4篇: 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研讨发言稿

  按照旗委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安排,会前我重点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史进行了个人自学和集中学习,下面我就学习成果与各位谈谈认识与体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是五四运动到建立新中国的历史,是我们党一步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创业史、奋进史,是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史。

  一要通过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一是准确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背景。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用坚船利炮叩击中国的大门,腐朽的清王朝与外国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近代中国主权、政权沦丧。特别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失权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懦弱的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此期间,中国人民同外国侵略者、同本国剥削者进行了艰苦的革命斗争,先后开展了以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为代表的农民革命、以戊戌变法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以新文化运动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并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最终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二是准确认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专制统治,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重新思索救国图存之路,世界形势的新变化也为中国革命创造了转变的客观条件。从国际环境看,1917年俄国通过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成为人类历史上的划时代事件,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由此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具备了转变的时代条件;从经济社会发展看,1911年辛亥革命后,政治体制革故鼎新、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更是推动社会习俗除旧布新。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应付欧洲战场,无暇顾及中国,同时欧战各国也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从阶级力量看,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及欧战结束后的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五四运动前夕,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左右,到五四运动后期,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以独立的姿态正式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形成为一支强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社会力量;从思想文化看,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尤其是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发展,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军,中国共产党从此应运而生。

  三是准确认识道路自信源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实践。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产阶级领导下如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根本没有现成的答案,是需要去探索、需要去实践的。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真总结经验,发动了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彻底纠正了党内先后三次出现的左倾错误,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集体,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抗日战争爆发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呼吁国民党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依托国民党正面战场迅速开辟敌后战场,在抗战期间积蓄了强大的力量,自身实力得到了很大增强,为以后全国革命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还是以农村为中心,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随着革命形势和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变化,194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开始与国民党进行以夺取中心城市为主的三大战役,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了工作重心的转移。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表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各级党员干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首先就要弄清楚我们党是怎样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大潮中应运而生的,党的领导地位是怎样在腥风血雨的顽强斗争中形成、巩固和发展的。各级干部要通过学习党史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认识,深刻领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政权,真正做到以史鉴今、资政育人。

  二要通过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理性,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一是新民主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无疑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基础理论。抗日战争的伟大实践,锻炼了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处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驾驭能力和斗争本领,促进了中国革命理论的提升。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进一步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抗日战争的新鲜经验,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概念,对党领导中国革命的性质进行了科学定位,精辟地论述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领导权、动力、前途、发展阶段、总路线,以及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和政策等诸多重大问题。

  二是“农村包围城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探索实践。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报告中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特点,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要走相反的道路。随后在《共产党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著作中,毛泽东进一步阐释了中国革命走这条道路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能性等问题,并且深刻地论述了这条道路是中国革命胜利之路的基本经验,这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的“三大法宝”思想。

  三是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指导思想。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决贯彻中央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党中央决定开展延安整风运动。延安整风,既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达到一个新境界的理论提升运动。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二十四年来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了,并且还将继续证明,毛泽东所代表的我们党和全国广大人民的奋斗方向是完全正确的。因此在党的七大,决定以毛泽东名字命名的“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七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

  各级党员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要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认识,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三要通过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失败,根源在于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这样的领导核心。从新民民主主义革命总结经验,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管武装是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永恒课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尽管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也经历过重重的挫折,走了许多弯路,但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依据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基于切身体会所确认的伟大真理。

  二是广泛统一战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我们党取胜的一条经验就是坚持在革命统一战线中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原则,最终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政权的反动、卖国、独裁,引起了全国人民激烈反对。以宋庆龄、张澜、李济深为代表的民主人士和在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中先后产生的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以及抗战前建立的中国致公党、中国农工民主党等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最终夺取新政权的诞生。

  三是厚植人民情怀。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接续奋斗。方志敏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写下“假如我还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红军战士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群众,使老百姓认识到“共产党是只有一床被子也要分一半给你的好人”。

  各级党员干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要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正确性,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自觉地沿着这条唯一正确道路前进。

  四要通过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充分认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丰富内涵,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一是坚定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价值。鸦片战争以来,从“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到五四运动时期的“全盘西化”,对于文化的抉择,深深影响中国的政治走向和前途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民主主义文化自信为新民主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理论、新民主主义制度方面的建设都做了思想文化的准备,凝聚民众的共识。《新民主主义论》集中体现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前途命运乐观态度,对文化自信思想对中华文化自身价值的重大意义。

  二是弘扬新民主主义革命精神价值。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光辉历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西柏坡精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第5篇: 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研讨发言稿

  们:

  大家好!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党课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的时间跨度为1919年至1949年。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并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这里既然讲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有必要再解释一下这个“新”的含义。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总的来说所谓“新”主要含义指: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新的革命理想(社会主义)。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

  按照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的客观发展模式,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介绍,将从其发生的历史背景、革命历程、伟大意义三方面来展开,其中,对第二部分革命历程四个时期阶段的介绍是本次分享内容的重点。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人类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然而,从1840年西方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丧失独立的地位,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为反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的封建统治,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不屈不挠的斗争,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五四运动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爆发的。

  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是随着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和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逐步形成的。

  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武装入侵和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割占和强行租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驻扎军队及干涉行政和司法等,使中国丧失了许多主权和政治上完全独立的地位。同时,通过索取战争赔款、控制海关税收、倾销商品及垄断财政金融等手段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逐渐丧失经济上的独立而不得不依赖和受制于帝国主义列强。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决不是为了给中华民族带来文明和发展,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这是因为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又因为中国民族资本有先天的不足,民族资本中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占了很大部分,工业的比重不高,它所经营的,主要是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在技术和设备等方面,不得不依赖于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官僚资本相勾结,利用其政治、经济特权和其他方面的优势,极力阻止和排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外国资本、本国官僚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多重压迫,不仅没有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形式,而且也不可能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也没有发展成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但随着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对人民困苦的加剧,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重新思索救国图存之路,而且世界形势的新变化也为中国革命创造了转变的客观条件。概括起来,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发面:一是国际环境,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成为人类历史上的划时代事件,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由此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具备了转变的时代条件;二是经济条件,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西方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在欧洲战场厮杀无暇顾及中国,且欧战各国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等因素的影响,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三是政治条件,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及欧战结束后的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左右,成为一支日益重要的新兴社会力量,到五四运动后期,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以独立的姿态正式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形成为一支强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新的社会力量,成为了运动的主力军;四是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促使民主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尤其是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发展,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在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从此,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使中国具备了成立共产党组织的思想和干部条件。

  纵观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19年至1927年,被成为大革命时期;第二阶段为1927年至1937年,被成为土地革命时期;第三阶段为1937年至1945年,被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第四阶段为1945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被称为解放战争时期。

  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帷幕,在国内、国际革命形势的发展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新民主主义革命拥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此后,中国共产党不断发起工人暴动,反抗北洋政府统治。左边这幅有些模糊的照片展示的是,作为中国工人运动第一个高潮起点的香港海员罢工,海员和市民欢庆罢工胜利的场景。这场罢工是1922年1月在香港举行的,起因是海员要求增加工资,在克服港英当局种种阻挠和破坏下,罢工坚持了56天,迫使港英当局取消封闭海员工会的命令,答应为海员增加15%-30%的工资。这次胜利,增强了工人阶级的斗争勇气和信心,推动了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右边这幅图描述的是京汉铁路工人罢工遭到镇压的场景,1923年2月4日,在长达2000余公里的京汉铁路上,3万名工人在3小时内有条不紊地举行了总同盟罢工。3天后,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吴佩孚调动军警在京汉铁路沿线血腥镇压罢工工人,前后牺牲者52人,受伤者300余人,被捕入狱者40余人,被开除而流亡者1000余人,史称二七惨案。这次惨案发生后,各地工会组织除广东、湖南外都遭封闭,工人情绪一时趋于消沉,至此,持续13个月的中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在此期间全国发生大小罢工100余次,参加人数30万以上。

  从京汉铁路大罢工失败的事实中中国共产党人看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工人阶级虽然有坚强的革命性,但人数毕竟少,如果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就不可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正是从这种情况出发,中国共产党决定采取积极的步骤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推动国共合作的建立。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孙中山主持在广州举行。在这次会议上对三民主义作出顺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这一阶段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国共合作的进行,特别是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工农运动的高涨,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党的思想、组织和制度等各方面的建设都有相当的进展。据1927年3月统计,党员人数从1923年的四百余人迅速达到了近六万人,同时在全国除新疆、青海、贵州、西藏、台湾外,都建立了党的组织或有了党的活动。

  随着1926年11月北伐军在江西战场上取得决定性胜利,面对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羽翼已经丰满的蒋介石的反共面目越来越公开地暴露出来,国共合作开始面临深刻的危机。终于在1927年,在国民党右派的破坏和中共内部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下,接连出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宣告失败。

  回顾整个大革命时期,应当说在初期和中期,党的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党员群众和党的干部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因此获得巨大的胜利。但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很难在发动第一次冲击时就赢得最后的胜利。大革命的失败,从客观方面讲,是由于反革命力量强大,是由于资产阶级发生严重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分化,是由于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在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拢和支持下,先后投入了反革命营垒。从主观方面来说,这时的党还处在幼年时期,缺乏应付如此复杂环境的政治经验,缺乏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深刻认识,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由此导致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使革命遭到失败。

  大革命失败后的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党所掌握和影响下的军队两万多人,在南昌城头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之后的秋收起义,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中国人民革命发展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继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又于1927年12月11日发动了广州起义。广州起义是对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又一次英勇反击,但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起义三天后即告失败,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许多革命者英勇牺牲。经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同时期在各地举行的一系列起义,党进入了创建红军的新时期,其到农村中发动和武装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根据地的基本政策也更为明确。

  但当时的党还处于幼年阶段,时任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和许多共产党人对中国政局的复杂性和中国革命的长期性缺乏认识,致使左倾错误思想在党内滋生、发酵、并最终造成严重后果,直接表现为第五次反围剿在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影响下失败,迫使工农红军进入艰难的战略转移,开启了历时两年的伟大长征。险境中,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黔北重镇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有关的转折点。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尖锐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实行单纯防御、在战略转移中实行逃跑主义的错误。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此外,在这一时期,日本侵略者始终虎视眈眈不停步地向中国进攻,在1931年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并不断向南推进。面对外敌入侵,中国共产党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战;而国民党为了稳固政权,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致使大片国土沦陷。直到1936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共中央在弄清情况后,以中华民族利益的大局为重,派周恩来前往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努力,经过谈判,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的承诺,使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之后,中国共产党还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巩固和平,争取民主,推动历史潮流向着实行团结抗日、共御外侮的阶段发展。

  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时期。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代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维护了国家的主权独立,极大地提高了国际地位。中国在此后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应当说,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极其艰苦的斗争,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取得的。中国人民的巨大民族觉醒、空前民族团结和英勇民族抗争,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伟大的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同时,抗日战争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经过抗日战争,中国人民不仅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而且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和新中国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建设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反映人民的要求,为争取和平民主进行了种种努力。1945年8月28日,国共进行重庆谈判,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偕同周恩来、王若飞,在国民党政府代表张治中、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陪同下,从延安乘专机亲赴重庆,在当时成为轰动国内外的大事,使许多人进一步认清中国共产党谋求和平的真诚愿望,受到舆论的热烈赞誉。这次谈判历时43天。1945年10月10日,双方正式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尽管谈判结果——国民党承认和平团结的方针只是口头上的,但却使我党获得了政治上的主动,一旦内战爆发,国民党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另外,这次会谈和达成的协议,还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运动。这是人民力量的一个胜利。

  从1945年9月到1946年6月,国民党当局在美国政府的支持和援助下完成了战争的准备部署后,即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悍然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全面内战爆发。战争初期的形势对于人民革命力量来说非常严峻。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的对比,国民党都占有明显优势。1946年7月,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约430万人,其中正规军约200万人;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只有约127万人,其中野战军61万人。双方总兵力的对比为3.4:1。国民党军队拥有装备较好的陆海空军;人民解放军不仅没有海军和空军,而且装备基本上是缴自日、伪军的步兵武器,仅有少数火炮。国民党政府统治着约占全国76%的面积、3.39亿人口的地区,控制着几乎所有的大城市和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拥有全国大部分近代工业和人力、物力资源;解放区的土地面积只约占全国的24%,人口约1.36亿,近代工业很少,基本上依靠传统的农业经济。

  因此从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的一年稍多一点的时间里,人民军队处于战略防御阶段。凭借着“为着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人”的政治方针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军事原则,在前八个月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后四个月努力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三路大军挺进中原的战略行动,促成了人民解放军全国规模战略进攻的总形势。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性胜利的决定阶段,中共中央抓住战略决战的有利时机,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针对东北、华东、华北战场的不同情况制定出各具特点的作战方针,使三大战役之间和各战役的各个阶段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一环扣一环、一个胜利接一个胜利地向前发展,有力地保证了这场伟大的战略决战的胜利。

  随着渡江战役的胜利,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除台湾、西藏以及港澳以外的全部大陆领土都获得了解放。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重新回望这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可以说它的发生和胜利并非偶然,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首先,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

  其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影响。是继十月革命胜利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使帝国主义殖民制度遭到一次致命的打击,从而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中国从帝国主义统治的后方基地变成了反帝斗争的前哨阵地,大大增强了世界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力量。中国革命的胜利,大大激励了许多类似中国这样遭到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剥削压迫的国家的人民,增强了他们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它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也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最后,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自鸦片战争以来,无数志士仁人前赴后继为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而奋斗,但都未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只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中国人民才顺利地推翻了三座大山在旧中国的统治。由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被公认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所形成的这些基本结论,成为中国人民的巨大精神财富。

  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四条:

  一是正确的方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她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这是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自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80年的时间内,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来都是没有停止过的。但是,中国人民没有什么思想武器来抵御帝国主义,只是在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为传播起来,中国人民才有了新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它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它是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在于它能够在实践中为人们认识真理开辟道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独立自主地来思考和解决中国的问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成功地使其具有了为中国人民所理解接受和喜闻乐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形式。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深深地扎下根来,并被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转化为对中国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伟大的物质力量。可以说,没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就不会有中国革命的胜利。

  二是正确的领导。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时刻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先进政党的坚强领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任何反动势力也没有可能战胜的伟大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尽管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也经历过重重的挫折,走了许多弯路,但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依据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一个科学的结论,是他们基于自己的切身体会所确认的伟大真理。

  三是广泛统一战线。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对象是极其残暴和凶恶的,同时,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因此,无产阶级如果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争取和联合广大的中间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这一点,并且坚持了在革命统一战线中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原则,从而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把全国各族和各阶层人民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历尽千辛万苦,战胜了许多艰难险阻,最终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另外一条重要的经验。

  四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曾经实验过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但是,它们最终都失败了。事实证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以人民民主代替了资产阶级民主,以人民共和国代替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正如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28年来的经验时,所指出的:“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我们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武器,团结全国除了反动派以外的一切人,稳步地走到目的地”。这是对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革命斗争经验的深刻总结。

  以上就是本次党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大家的聆听。

第6篇: 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研讨发言稿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先进的,它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胜利。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先进的思想家、革命家为了解决救亡和发展问题,先后进行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但最终都失败了。毛泽东高瞻远瞩地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纵观中国的国体问题,认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方案都是行不通的。在抗战期间,毛泽东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以此为基点,构筑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框架。并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反帝反封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并不是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国,而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它是达成社会主义的一个特殊过渡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套适合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就国就亡的革命理论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它科学地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正取得的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理论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在这套先进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先进政治、文化的基础。

  在中国建立这样的共和国,它在政治上必须是新民主主义的,在经济上也必须是新民主主义的。如果没有新经济,新政治、新文化就成了空中楼阁。因为特定的社会形态首先表现为经济形态。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经济作出分析,认为被破坏的自然经济、软弱的民族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强占的不平衡经济,是导致中国贫穷落后的罪魁祸首。从而得出了引导中国成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所应实施的经济纲领——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实行“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这个共和国的国家所有”,“但这个共和国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和“一定要走‘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的路”的经济政策。先进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成分包括国营经济、私营经济和合作经济。毛泽东的远见为中国的革命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当时中国先进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的文化。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中,篇幅最长的是建设先进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至于新文化,则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这种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也正是因为这种新文化的指导,中国从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成了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

  四、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科学的。

  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在这点上,中国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能够和中国还有进步性的资产阶级的唯物论者和自然科学家,建立反帝反封建反迷信的统一战线;但是决不能和任何反动的唯心论建立统一战线。共产党员可以和某些唯心论者甚至宗教徒建立在政治行动上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但是决不能赞同他们的唯心论或宗教教义。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中国现时的新政治新经济是从古代的旧政治旧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对于人民群众和青年学生,主要地不是要引导他们向后看,而是要引导他们向前看。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任何别的阶级的文化思想都是不能领导了的。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论》集中体现了中国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革命胜利后构想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上的伟大创举。它指导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看到了幸福生活的新希望。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国,这是我们要造成的新中国。

第7篇: 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研讨发言稿

  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

  专题研讨材料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总书记深刻阐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深刻阐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和工作要求,要求全党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通过深入研读《中国共产党简史》,围绕新民主主义时期历史,结合工作实际,我谈几点体会。

   一、坚持党史学习,不断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唐太宗李世民曾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毛泽东说:“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是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领路人。回首过往奋斗,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一部不懈奋斗史、思想探索史、自身建设史,我们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创造辉煌开辟未来,带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沐浴世纪春风,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根本遵循。展望美好明天,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坚持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要坚持从党的非凡历程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特别是要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强化担当作为,不断增强政法工作实效

  党的百年历史,就是共产党人真抓实干、务实为民的历史。无论是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还是战洪水、抗地震、控疫情,我们党一路攻坚克难,一心为民造福。正因为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不断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我们党才能始终赢得人民最广泛的支持和拥护,带领人民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在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确保各项工作推进有序。

  (一)做好新时代党建工作。

  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和政法重点工作,以规范党组织建设为抓手,落实党建工作责任,不断增强党支部凝聚力。一是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每月召开支部委员会,制定理论学习月计划,不断夯实责任,完善机制强化保障,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二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周一集中学习、党员大会等机会,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多形式、多样化的党史学习。充分利用学习强国、“三晋先锋”APP、干部在线教育平台等载体,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及时跟进学、全面系统学、深入细致学。三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坚决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始终以党章党纪党规为约束,保持清正廉洁,坚决不踩红线、不触底线。

  (二)抓实新时代社会治理。

  坚持以平安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三零”单位创建和信访工作“控新治旧”行动,落小单元、压实责任、前移关口、工作下沉,稳步推进新时代社会治理工作。一是做好“三零”单位创建。要充分发挥网格员、群防群治队伍的能动作用,及时掌握苗头性、预警性信息,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把矛盾纠纷、风险隐患、突出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要以高标准做好基础档案资料归档整理,以硬举措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疫情防控、宣传教育等工作,引领全县“三零”单位创建工作纵深推进。二是维护好政治安全。要加强网络情报信息搜集工作,严密防范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各类渗透破坏活动,坚决防范“颜色革命”、宗教渗透等重大风险隐患。要加强巡查监管工作,关对重点场所进行巡防查控,对全县宗教活动场所和人员进行现场走访和电话沟通,杜绝非法聚会,严防境外宗教组织渗透到我县。要加强宣传工作,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积极开展法治宣传、保密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保密意识和守法意识,增强守法遵法的自觉性。三是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专项斗争收官不等于扫黑除恶收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上级决策部署,自觉扛起政治责任,坚定斗争意志,聚焦重点发力,坚持齐抓共管、标本兼治,持续夯实工作举措,切实形成扫黑除恶强大合力,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

  (三)提升执法司法规范化水平。

  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不断端正执法司法理念、改进执法司法作风,全面提升执法司法质效和公信力,持续推动各项工作向纵深发展,进一步促进司法公正。一是严肃开展纪律作风整顿。结合《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自查整改“回头看”,举一反三,全面查摆本单位本系统政法队伍纪律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坚持标本兼治,坚持靶向治疗、分类施策,压实整治责任,从补齐短板、加强监督、健全制度等层面提出对策措施。二是狠抓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做到“一把手”亲自抓,确保责任落实;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落实领导包案工作责任制,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

  三、推进教育整顿,不断加强政法队伍建设

  作为一个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非常注重自身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虽未明确提出“从严治党”概念,但已经开始了从严治党的丰富实践和艰辛探索,从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这次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是我们政法战线全面从严管党治警的重要工作举措。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启动以来,在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政法单位和有关部门协同努力下,我县教育整顿工作“三大责任”落实有力,“三项教育”扎实开展,做到了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政法系统在编在职干警全员参加教育整顿,全县教育整顿总体进展有序、开局良好。但我们要清醒认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更加深入认识教育整顿的重大意义,更加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法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更加精准把握当前全县政法工作的形势和任务。

  查纠整改是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环节,是教育整顿动真碰硬、触及要害、见到实效的中心环节,也是时间最长、任务最重、涉及政策最多的一个环节,问题查纠深不深入、整改彻不彻底,直接决定着教育整顿的成效。在接下来的查纠整改环节,我们要主动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工作谋划、决策部署、推动落实的全过程,保持清醒头脑、增强政治自觉,坚决杜绝敷衍了事、麻痹大意等思想,带头抓紧、抓严、抓实每一项工作;要按照确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切实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突破口,主动作为、勇于担当,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完成好、落实好;要增强做好教育整顿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刮骨疗毒的决心和自我革命的精神,彻底清除害群之马,整治顽瘴痼疾。同时,对于教育整顿工作不认真、有关要求落实不到位、虚于应付走过场的,要依纪依法严肃追责问责。以最严格的标准打赢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这场硬仗,努力打造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铁军。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通过研读《中国共产党简史》,深入学习了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增强学习的钻劲、担当的干劲、工作的闯劲,脚踏实地、艰苦奋斗、苦干实干,扎扎实实做好维护全县政治安全、社会稳定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各项工作,为推进全县高质量转型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8篇: 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研讨发言稿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走过28年的伟大历程,带领全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战胜艰难险阻,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回顾这段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在非凡的历史条件下,克服困难、勇于解放、追求真理,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创造了一部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伟大飞跃的实践史、奋斗史。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建立新中国来之不易,深刻认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极端重要性,深刻认识党在的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时代价值。

  在建党百年新的历史关键节点,我们要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一步践行初心使命,在党史学习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深刻领会党史承载的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结合单位实际,推动改革发展。

  此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既是一次把握历史、把握规律远景、把握我国“十四五”规划期间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学习O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坚定信仰,坚定党性教育,践行初心使命,提高党性修养。作为一个领导者,我将结合自身岗位实际,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运用到工作实处,把握其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工作中加强责任感,坚定在公司转型发展上率先瞠出一条新路来的信心决心。

第9篇: 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研讨发言稿

  在这一时期,党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在这一时期,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取得万里长征的伟大胜利,锻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在这一时期,党领导中国革命不断取得胜利,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在这一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实践证明,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这是我们不断锤炼党性、坚定理想信念的力量源泉。  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以不懈的奋斗践行初心和使命。  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追根溯源学好百年党史、继往开来走好新长征路。用心感悟政治伟力,真正学出忠诚的政治品格;用心感悟信仰伟力,真正学出坚定的理想信念;用心感悟初心伟力,真正学出深厚的为民情怀;用心感悟精神伟力,真正学出昂扬的革命精神。  二要提高政治站位,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  三要强化政治担当,全体党员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饱满的政治热情、务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党史学习教育,力求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要时刻牢记我们肩负的领导责任和示范责任,自觉、主动、充分地发挥好引领作用,树立正确党史观,看重工作实效,扎实推进学院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奋力开创学院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第10篇: 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研讨发言稿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是一部人民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中国人民有着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国人民大团结,从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走向了新民主主义阶段。这个改变不仅仅是名称上的改变,而且是千千万万个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共同努力的成果。实践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更是一部富民强国的探索史。现将自己的几点感受交流如下:

  一、铭记历史,懂得当下生活的来之不易。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献出宝贵的生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实属来之不易,我们必须珍惜当下生活,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爱国奋斗、建功立业的崇高目标。

  二、吸取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我们党成长、成熟的过程,从一定意义讲,就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党的执政规律认识从朦胧走向清晰、从感性走向理性的过程。也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某些时期对规律的认识不正确,导致对国情、形势的分析以及路线、政策的确定产生失误,给事业造成挫折和损失。能否正确掌握规律,关系到我们党能否正确指导当前的社会实践,也关系到每个共产党员能否自觉而热情地投身于党的事业。而对规律的认识,很大一部分是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中得来的,我们一定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现象的发生。

  三、走进新时代,坚决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问题。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必然的,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通过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让我懂得了昨天,督促我珍惜今天,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明天。

第11篇: 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研讨发言稿

  们:

  大家好!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党课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的时间跨度为1919年至1949年。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并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这里既然讲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有必要再解释一下这个“新”的含义。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总的来说所谓“新”主要含义指: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新的革命理想(社会主义)。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

  按照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的客观发展模式,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介绍,将从其发生的历史背景、革命历程、伟大意义三方面来展开,其中,对第二部分革命历程四个时期阶段的介绍是本次分享内容的重点。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人类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然而,从1840年西方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丧失独立的地位,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为反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的封建统治,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不屈不挠的斗争,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五四运动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爆发的。

  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是随着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和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逐步形成的。

  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武装入侵和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割占和强行租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驻扎军队及干涉行政和司法等,使中国丧失了许多主权和政治上完全独立的地位。同时,通过索取战争赔款、控制海关税收、倾销商品及垄断财政金融等手段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逐渐丧失经济上的独立而不得不依赖和受制于帝国主义列强。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决不是为了给中华民族带来文明和发展,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这是因为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又因为中国民族资本有先天的不足,民族资本中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占了很大部分,工业的比重不高,它所经营的,主要是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在技术和设备等方面,不得不依赖于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官僚资本相勾结,利用其政治、经济特权和其他方面的优势,极力阻止和排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外国资本、本国官僚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多重压迫,不仅没有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形式,而且也不可能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也没有发展成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但随着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对人民困苦的加剧,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重新思索救国图存之路,而且世界形势的新变化也为中国革命创造了转变的客观条件。概括起来,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发面:一是国际环境,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成为人类历史上的划时代事件,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由此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具备了转变的时代条件;二是经济条件,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西方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在欧洲战场厮杀无暇顾及中国,且欧战各国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等因素的影响,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三是政治条件,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及欧战结束后的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左右,成为一支日益重要的新兴社会力量,到五四运动后期,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以独立的姿态正式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形成为一支强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新的社会力量,成为了运动的主力军;四是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促使民主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尤其是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发展,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在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从此,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使中国具备了成立共产党组织的思想和干部条件。

  纵观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19年至1927年,被成为大革命时期;第二阶段为1927年至1937年,被成为土地革命时期;第三阶段为1937年至1945年,被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第四阶段为1945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被称为解放战争时期。

  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帷幕,在国内、国际革命形势的发展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新民主主义革命拥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此后,中国共产党不断发起工人暴动,反抗北洋政府统治。左边这幅有些模糊的照片展示的是,作为中国工人运动第一个高潮起点的香港海员罢工,海员和市民欢庆罢工胜利的场景。这场罢工是1922年1月在香港举行的,起因是海员要求增加工资,在克服港英当局种种阻挠和破坏下,罢工坚持了56天,迫使港英当局取消封闭海员工会的命令,答应为海员增加15%-30%的工资。这次胜利,增强了工人阶级的斗争勇气和信心,推动了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右边这幅图描述的是京汉铁路工人罢工遭到镇压的场景,1923年2月4日,在长达2000余公里的京汉铁路上,3万名工人在3小时内有条不紊地举行了总同盟罢工。3天后,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吴佩孚调动军警在京汉铁路沿线血腥镇压罢工工人,前后牺牲者52人,受伤者300余人,被捕入狱者40余人,被开除而流亡者1000余人,史称二七惨案。这次惨案发生后,各地工会组织除广东、湖南外都遭封闭,工人情绪一时趋于消沉,至此,持续13个月的中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在此期间全国发生大小罢工100余次,参加人数30万以上。

  从京汉铁路大罢工失败的事实中中国共产党人看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工人阶级虽然有坚强的革命性,但人数毕竟少,如果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就不可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正是从这种情况出发,中国共产党决定采取积极的步骤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推动国共合作的建立。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孙中山主持在广州举行。在这次会议上对三民主义作出顺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这一阶段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国共合作的进行,特别是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工农运动的高涨,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党的思想、组织和制度等各方面的建设都有相当的进展。据1927年3月统计,党员人数从1923年的四百余人迅速达到了近六万人,同时在全国除新疆、青海、贵州、西藏、台湾外,都建立了党的组织或有了党的活动。

  随着1926年11月北伐军在江西战场上取得决定性胜利,面对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羽翼已经丰满的蒋介石的反共面目越来越公开地暴露出来,国共合作开始面临深刻的危机。终于在1927年,在国民党右派的破坏和中共内部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下,接连出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宣告失败。

  回顾整个大革命时期,应当说在初期和中期,党的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党员群众和党的干部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因此获得巨大的胜利。但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很难在发动第一次冲击时就赢得最后的胜利。大革命的失败,从客观方面讲,是由于反革命力量强大,是由于资产阶级发生严重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分化,是由于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在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拢和支持下,先后投入了反革命营垒。从主观方面来说,这时的党还处在幼年时期,缺乏应付如此复杂环境的政治经验,缺乏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深刻认识,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由此导致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使革命遭到失败。

  大革命失败后的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党所掌握和影响下的军队两万多人,在南昌城头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之后的秋收起义,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中国人民革命发展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继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又于1927年12月11日发动了广州起义。广州起义是对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又一次英勇反击,但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起义三天后即告失败,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许多革命者英勇牺牲。经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同时期在各地举行的一系列起义,党进入了创建红军的新时期,其到农村中发动和武装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根据地的基本政策也更为明确。

  但当时的党还处于幼年阶段,时任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和许多共产党人对中国政局的复杂性和中国革命的长期性缺乏认识,致使左倾错误思想在党内滋生、发酵、并最终造成严重后果,直接表现为第五次反围剿在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影响下失败,迫使工农红军进入艰难的战略转移,开启了历时两年的伟大长征。险境中,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黔北重镇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有关的转折点。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尖锐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实行单纯防御、在战略转移中实行逃跑主义的错误。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此外,在这一时期,日本侵略者始终虎视眈眈不停步地向中国进攻,在1931年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并不断向南推进。面对外敌入侵,中国共产党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战;而国民党为了稳固政权,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致使大片国土沦陷。直到1936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共中央在弄清情况后,以中华民族利益的大局为重,派周恩来前往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努力,经过谈判,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的承诺,使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之后,中国共产党还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巩固和平,争取民主,推动历史潮流向着实行团结抗日、共御外侮的阶段发展。

  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时期。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代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维护了国家的主权独立,极大地提高了国际地位。中国在此后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应当说,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极其艰苦的斗争,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取得的。中国人民的巨大民族觉醒、空前民族团结和英勇民族抗争,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伟大的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同时,抗日战争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经过抗日战争,中国人民不仅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而且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和新中国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建设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反映人民的要求,为争取和平民主进行了种种努力。1945年8月28日,国共进行重庆谈判,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偕同周恩来、王若飞,在国民党政府代表张治中、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陪同下,从延安乘专机亲赴重庆,在当时成为轰动国内外的大事,使许多人进一步认清中国共产党谋求和平的真诚愿望,受到舆论的热烈赞誉。这次谈判历时43天。1945年10月10日,双方正式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尽管谈判结果——国民党承认和平团结的方针只是口头上的,但却使我党获得了政治上的主动,一旦内战爆发,国民党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另外,这次会谈和达成的协议,还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运动。这是人民力量的一个胜利。

  从1945年9月到1946年6月,国民党当局在美国政府的支持和援助下完成了战争的准备部署后,即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悍然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全面内战爆发。战争初期的形势对于人民革命力量来说非常严峻。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的对比,国民党都占有明显优势。1946年7月,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约430万人,其中正规军约200万人;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只有约127万人,其中野战军61万人。双方总兵力的对比为3.4:1。国民党军队拥有装备较好的陆海空军;人民解放军不仅没有海军和空军,而且装备基本上是缴自日、伪军的步兵武器,仅有少数火炮。国民党政府统治着约占全国76%的面积、3.39亿人口的地区,控制着几乎所有的大城市和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拥有全国大部分近代工业和人力、物力资源;解放区的土地面积只约占全国的24%,人口约1.36亿,近代工业很少,基本上依靠传统的农业经济。

  因此从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的一年稍多一点的时间里,人民军队处于战略防御阶段。凭借着“为着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人”的政治方针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军事原则,在前八个月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后四个月努力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三路大军挺进中原的战略行动,促成了人民解放军全国规模战略进攻的总形势。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性胜利的决定阶段,中共中央抓住战略决战的有利时机,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针对东北、华东、华北战场的不同情况制定出各具特点的作战方针,使三大战役之间和各战役的各个阶段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一环扣一环、一个胜利接一个胜利地向前发展,有力地保证了这场伟大的战略决战的胜利。

  随着渡江战役的胜利,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除台湾、西藏以及港澳以外的全部大陆领土都获得了解放。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重新回望这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可以说它的发生和胜利并非偶然,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首先,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

  其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影响。是继十月革命胜利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使帝国主义殖民制度遭到一次致命的打击,从而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中国从帝国主义统治的后方基地变成了反帝斗争的前哨阵地,大大增强了世界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力量。中国革命的胜利,大大激励了许多类似中国这样遭到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剥削压迫的国家的人民,增强了他们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它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也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最后,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自鸦片战争以来,无数志士仁人前赴后继为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而奋斗,但都未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只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中国人民才顺利地推翻了三座大山在旧中国的统治。由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被公认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所形成的这些基本结论,成为中国人民的巨大精神财富。

  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四条:

  一是正确的方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她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这是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自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80年的时间内,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来都是没有停止过的。但是,中国人民没有什么思想武器来抵御帝国主义,只是在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为传播起来,中国人民才有了新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它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它是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在于它能够在实践中为人们认识真理开辟道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独立自主地来思考和解决中国的问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成功地使其具有了为中国人民所理解接受和喜闻乐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形式。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深深地扎下根来,并被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转化为对中国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伟大的物质力量。可以说,没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就不会有中国革命的胜利。

  二是正确的领导。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时刻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先进政党的坚强领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任何反动势力也没有可能战胜的伟大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尽管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也经历过重重的挫折,走了许多弯路,但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依据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一个科学的结论,是他们基于自己的切身体会所确认的伟大真理。

  三是广泛统一战线。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对象是极其残暴和凶恶的,同时,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因此,无产阶级如果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争取和联合广大的中间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这一点,并且坚持了在革命统一战线中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原则,从而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把全国各族和各阶层人民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历尽千辛万苦,战胜了许多艰难险阻,最终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另外一条重要的经验。

  四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曾经实验过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但是,它们最终都失败了。事实证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以人民民主代替了资产阶级民主,以人民共和国代替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正如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28年来的经验时,所指出的:“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我们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武器,团结全国除了反动派以外的一切人,稳步地走到目的地”。这是对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革命斗争经验的深刻总结。

  以上就是本次党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大家的聆听。

第12篇: 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研讨发言稿

  在《新民主主义论》这篇光辉著作中,毛泽东总结了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论述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次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有关民族和殖民地革命的理论。著作分别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来论证新民主主义的先进性。  《新民主主义论》是借《中国文化》出版之际写出的,可见应该对于文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至于新文化,则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  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  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任何别的阶级的文化思想都是不能领导了的。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它同一切别的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相联合,建立互相吸收和互相发展的关系,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但是决不能和任何别的民族的帝国主义反动文化相联合,因为我们的文化是革命的民族文化。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还做得很不够。这不但是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有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所谓“全盘西化”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公式的马克思主义者,只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开玩笑,在中国革命队伍中是没有他们的位置的。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  新民主主义文化可以分为一下几点来说: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先进的,它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胜利。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先进的思想家、革命家为了解决救亡和发展问题,先后进行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但最终都失败了。毛泽东高瞻远瞩地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纵观中国的国体问题,认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方案都是行不通的。在抗战期间,毛泽东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以此为基点,构筑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框架。并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反帝反封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并不是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国,而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它是达成社会主义的一个特殊过渡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套适合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就国就亡的革命理论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它科学地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正取得的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理论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在这套先进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先进政治、文化的基础。  在中国建立这样的共和国,它在政治上必须是新民主主义的,在经济上也必须是新民主主义的。如果没有新经济,新政治、新文化就成了空中楼阁。因为特定的社会形态首先表现为经济形态。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经济作出分析,认为被破坏的自然经济、软弱的民族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强占的不平衡经济,是导致中国贫穷落后的罪魁祸首。从而得出了引导中国成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所应实施的经济纲领——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实行“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这个共和国的国家所有”,“但这个共和国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和“一定要走‘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的路”的经济政策。先进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成分包括国营经济、私营经济和合作经济。毛泽东的远见为中国的革命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当时中国先进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的文化。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中,篇幅最长的是建设先进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至于新文化,则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这种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也正是因为这种新文化的指导,中国从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成了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  四、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科学的。  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在这点上,中国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能够和中国还有进步性的资产阶级的唯物论者和自然科学家,建立反帝反封建反迷信的统一战线;但是决不能和任何反动的唯心论建立统一战线。共产党员可以和某些唯心论者甚至宗教徒建立在政治行动上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但是决不能赞同他们的唯心论或宗教教义。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中国现时的新政治新经济是从古代的旧政治旧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对于人民群众和青年学生,主要地不是要引导他们向后看,而是要引导他们向前看。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任何别的阶级的文化思想都是不能领导了的。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论》集中体现了中国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革命胜利后构想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上的伟大创举。它指导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看到了幸福生活的新希望。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国,这是我们要造成的新中国。

第13篇: 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研讨发言稿

  为扎实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根据本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施工作方案》,3月19日,市五中法院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专题学习研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姝主持会议,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唐文,执行管理处处长兰建恒、立案庭副庭长陈雯雯、刑二庭副庭长梁婷围绕专题进行研讨发言。院党组成员、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二级巡视员、全体中层领导干部共60余人参加会议。

  集中学习的内容主要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原文;

  陈敏尔书记在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原文;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唐文副院长发言要点: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正确认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才能增强底气、骨气,形成爱党爱国的理性认同。作为党员干部学习历史、领悟历史,把党史、新中国史学好,才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正确理解“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一深邃的哲学问题,真正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厚植爱党爱国情怀。知党史、新中国史,要真正体悟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要深刻理解党的初心使命,保持政治定力,增强爱党爱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要真正把准历史前进的脉络,融入时代主题,增强爱党爱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兰建恒处长发言要点:

  延安精神是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的13年里,党中央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抗日战争、反摩擦斗争、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形成的具有体系性的观念和作风,其内涵可以提炼为:一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三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四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发扬延安精神,从中汲取力量,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行动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陈雯雯副庭长发言要点: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到达宁冈井冈山,创建以宁冈县为中心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革命根据地处于危急之时,用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就义和矢志不渝形成了信念坚定、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的井冈山精神。通过对井冈山精神的重新学习进一步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法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弘扬井冈山精神,就是要做到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真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梁婷副庭长发言要点:

  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中国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力量,巴黎和会又使他们看清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欺压,五四运动带着前所未有的反帝反封建姿态登上历史舞台,不仅留下了伟大的五四精神,而且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作为人民法院的青年干警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就是要对“业之重者”笃定于行,以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司法需求为标尺,不断提升审判质效和司法公信力。

本文发布于:2023-05-07 02:55: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652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