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和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必须始终加以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实施农村振兴战略。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乡村振兴研讨材料:乡村振兴战略研讨发言的文章16篇 ,欢迎品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这充分表明了“三农”问题在党中央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下面,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主题,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和思考:
一、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习近平新时代“三农”思想的灵魂。面对目前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农村社会建设和乡村治理问题突出,乡村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的现状,只有把农业农村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才能实现全面小康、全面现代化。因此,从战略和全局上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更可增强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民族自信心。
二、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和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总结起来就是:产业强,环境美,农民富。习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说了七条路: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山雉之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要充分认识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既要保持历史耐心,避免超越发展阶段,同时又要突出重点,奋发而为,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特别是要重点做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动移风易俗、改善人居环境等重点工作。明确责任,狠抓落实,要见成效。
三、结合工作,做好下一步规划
一是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今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既是扶贫工作的重点,也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我们将按照市里的统一安排部署,及时将任务分解,下达各村。督促各村及早动手,严格改造流程,加快改造进度,确保按时完成目标任务。
二是继续加快推进孟庄村拆迁安置工作。目前,拆迁安置工作已进行过半,安置区建设已开始动工。临时安置住房及过渡费的发放工作也有序进行中,下一步将加大力度,统筹推进拆迁安置工作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总之,我将立足本职工作,强化责任意识,狠抓工作落实,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今天市委召开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会,目的就是:要使全市上下对乡村振兴战略有更深入的认识,要使全市上下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精神深刻领会;就是要动员全市上下迅速投入到乡村振兴这个宏大战略实施中;就是要让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发力,以务实的举措把乡村振兴战略抓实抓好。刚才,李荣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和全国、全省会议精神,大家要认真学习贯彻,理解精髓要义,切实抓好落实。印台区、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局作了交流发言,希望大家互学互鉴,有所思、有所为。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是全党全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遵循。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中央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新要求,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省战略部署和工作要求上来。
一要深刻理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的战略定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党的十九大将乡村振兴战略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是我们党“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体现了对“三农”工作的情怀和关心,也向全党、全国传递了乡村振兴的优先战略地位。xx虽然是资源型工业城市,但“三农”工作依然是我们的重中之重,如果抓不好,发展就不平衡,必然影响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各级各部门要从战略的高度精准把握中央意图,牢牢抓住乡村振兴战略这个总抓手,认真落实“五个扎实”的要求,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
二要深刻理解“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目标路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党中央、国务院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总要求,分别从2020年、2035年和2050年3个时间节点,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五个振兴”是落实“20字总要求”的行动载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产业振兴是物质基础,人才振兴是关键因素,文化振兴是精神基础,生态振兴是重要支撑,组织振兴是保障条件,构成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整体,为乡村全面振兴指明了主攻方向。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已进入全面施工阶段。我们必须紧盯目标,全面推进,精准发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三要深刻理解“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最直接的表现在群众收入差距大,xx年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7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解决城乡收入不平衡的问题、城乡公共服务不均衡的问题,让农村与城市共同发展,让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同步提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农民为中心,体现以人为本,充分依靠农民群众,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我们要把服务群众、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围绕人民群众需求制定政策措施,让人民群众共享乡村振兴成果。
二、聚焦“五个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发展
一要推动产业振兴,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首要任务,要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眼光和思维来解决农业发展问题,以市场为导向,着力提高农业产品质量,以高质量赢得大市场。现代化农业就要用现代化的方式来推进,xx是北方果业适生区,特别是苹果和樱桃的优生区,中药材种植也初具规模,近年来农民群众因此受益,在市场上占有相当份额。发展产业特别是农业一定要依托资源禀赋,做大农业的比较优势。怎么来做大优势?一个是坚持农业园区化发展,通过园区化实现规模化;一个是坚持精品化发展,把苹果、樱桃、核桃等干鲜果的品牌做亮,让品牌提升xx农业的竞争力;一个是坚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产业具有上下游联通的体系,就是要使种植、养殖、深加工产业链条串联起来,这样才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一个是坚持种植养殖循环发展,着力发展生态农业,使种植为养殖服务,养殖产生的有机肥用于生态农业发展,形成产业发展内部循环机制;一个是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支持马咀、孟姜女故里、金锁石林、哭泉梯田等乡村旅游发展,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打响xx乡村旅游品牌,以乡村旅游带动农产品加工、传统手工、民间技艺等产业发展传承,形成生产基地、农旅融合、休闲康养等相互支撑的产业链条。要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完善土地入股、订单农业等联结机制,推动农业发展跳出传统模式,开启市场化、企业化、工业化的新模式,让农户获得更多增值收益。
二要推动人才振兴,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必须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我们要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坚持开展职业农民培育,扶持培养一批龙头企业、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头人”,提高农民的农业技能水平,让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要建立有效激励机制,让农村的产业、环境吸引人、留住人,要支持企业家、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技能人才、党政干部等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要把农村一线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阵地,加强对“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农业技术人员的教育监督管理,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乡村注入新鲜“血液”。
三要推动文化振兴,加快建设现代乡村文明。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铸魂工程。要把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作为重大工程,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自信,提振精气神、增强凝聚力。要大力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在农村弘扬以爱国奋斗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要扎实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及各项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形成健康向上的乡风。要深入开展“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创建、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创建评选活动,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表彰活动,加强家庭建设、家教传承和家风培育,以纯正家风厚植社会新风尚。要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及新乡贤作用,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高额彩礼等陈规陋习,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推动农村移风易俗。要做好农村古建筑保护修复,挖掘整理民俗家风,让优秀传统文化世代相传。建设村史馆、民俗馆,整理编印村志,恢复一些民俗等,这些都是乡村文明的重要元素,各级都要大力支持。
四要推动生态振兴,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乡村振兴的最大优势和竞争力。要推进农村绿色发展,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要持续推动乡村人居环境改善,聚焦农民反映强烈的垃圾、污水和村容村貌等突出问题,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让农村更宜居、更宜人。要实施好农村通村通组沥青路、饮水安全提升、自然村通动力电等基础设施“三提升”工程,加快实施“天然气下乡”工程,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要以绿色生态为导向,认真落实我市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要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健全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大生态植被、自然景观、古树名木、小微湿地保护力度,开展村庄绿化、庭院美化等乡村增绿行动,建设一批森林小镇、森林人家和生态文化村。
五要推动组织振兴,巩固党的农村执政基础。基层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目前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刚刚成立,要压实基层党组织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尽快开展村干部教育培训,加强廉政教育,提升新班子能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要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管理,鼓励和支持党员带头脱贫致富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以党的领导统揽全局,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发挥村民监督的作用,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要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危害农村稳定、侵犯农民利益、破坏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违法犯罪行为。
三、把握两个关键,助力乡村振兴蹄疾步稳、有序推进
一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夯实乡村振兴的根基。脱贫攻坚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是解决乡村振兴中最难的短板,脱贫攻坚任务完不成,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目前我市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期,今年要完成1.16万人脱贫,78个贫困村退出,宜君县脱贫摘帽,印台区力争达到脱贫摘帽标准,到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任务还很艰巨。全市上下要做好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政策衔接、机制整合和工作统筹,按照“三个着力”要求,把脱贫攻坚放在乡村振兴的大盘子中推进,既要确保脱贫任务完成,又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朝着乡村振兴目标不断前进。要聚焦深度贫困和特殊困难群体,落实领导包抓制度,扎实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做实脱贫致富的产业支撑,力争今年年底前深度贫困村主要指标接近退出标准。要重视扶志扶智,推广“八星励志”等好的做法,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贫困群众自身发展能力。要用好盐铜扶贫协作力量,加快协作事项的落地见效,强化对社会扶贫力量统筹协调,充分发掘社会扶贫资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凝聚各方合力。要继续做好冯新柱案“以案促改”工作,扎实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着力加强农村基层队伍作风建设,注重激发调动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巩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作风基础。
二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释放乡村振兴的机制活力。农村改革是“三农”发展的重要动力,推进乡村振兴,根本要靠深化改革。要巩固完善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好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要求,给农民吃上“定心丸”。要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建立宅基地有偿使用和有偿退出机制,支持耀州区“农地”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探索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办法,加快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要尽快出台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确保2020年基本消灭集体经济“空壳村”。“三变”改革是农村改革的“重头戏”,要推广宜君县棋盘镇黄埔寨村、印台区红土镇孙家贬村“三变”改革的试点经验,今年所有村都要完成清产核资任务,试点村要在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取得新进展,使“三变”改革从“盆景”变“风景”。
四、强化三个保障,夯实乡村振兴领导责任
一要加强党的领导。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的领导。要全面落实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制,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书记负责制,对全市来说,市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区县委书记是“一线总指挥”,乡镇党委书记负责抓落实。各区县党委、政府每年要向市委报告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要建立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二要坚持规划引领。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性工作,要积极对接上级政策,把握时间进度,高标准、高质量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五个振兴”的专项《实施方案》,体现xx特色,彰显xx行动,把工作措施定实,把责任分工砸实,把任务进度列实,引领全市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要积极争取将我市上报的8个村列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采取领导包抓、部门帮扶的方式推动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探索总结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和经验,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推动全市乡村有序振兴。
三要夯实工作责任。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市委书记负总责,“五个振兴”分别明确一名市委常委负责,要列出责任单位和参与部门,层层压实责任。产业振兴由四新负责,农业局牵头;人才振兴由王刚负责,市委人才办牵头;文化振兴由雅玲负责,市委宣传部牵头;生态振兴由维佳负责,市发改委牵头;组织振兴由王刚负责,市委组织部牵头。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牵头抓总职能,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加强部门联动、条块联动、城乡联动,形成工作合力。要对乡村振兴的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实行项目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确保精准高效有序落地。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要对区县、部门贯彻落实中、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和乡村振兴推进会议精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全年“三农”工作重点任务顺利完成。
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全市上下一定要坚定信心,咬定目标,强化担当,真抓实干,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良好开局、高点起步、深入推进,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而努力奋斗!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畜牧部门如何助推落实乡村振兴方面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为了充分发挥畜牧业在“城市创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畜牧部门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调优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兴旺发展。
畜牧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只有推进猪羊禽全面均衡发展,才能实现产业兴旺目标,为此,畜牧部门重点制定了“突破生猪瓶颈、巩固羊产业、发展小家禽”的目标。
一是突破生猪发展瓶颈。确保全省“设施设备智能、治污工艺标杆、生态循环典范”的温氏生猪生态循环产业园9月份开工建设。二是巩固羊产业发展态势。以羊产业协会为依托、青贮饲料厂为保障,推进较大面积的秸秆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羊产业。三是推进小家禽稳步发展。在去年回马、蓬莱、卓筒井等贫困村建成50处乌骨鸡示范点的基础上,今年再新建50处乌骨鸡饲养点,形成回马、蓬乐路、智水片区的乌骨鸡产业带。努力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畜牧产业,推进畜牧产业兴旺发展。二、促进生态循环,努力实现生态宜居目标。不遗余力推进畜禽养殖场提档升级、做好畜禽养殖延伸环节的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实现畜牧产业和美丽乡村和谐发展、生态宜居的目标。
一是继续巩固禁养区整治成果。提高准入门槛,对选址不合法合规的,坚决不予审批,并引导业主在适养区从事畜禽养殖;压实网格化监管,做到即养即发现即处置,确保禁养区整治不反弹、不复养,实现禁养区全面禁养目标。二是全力推进畜禽养殖2.0版工作。全力推行“前端节水、终端密闭、末端循环”的畜禽养殖2.0版升级改造工作。上半年完成寸塘口河周边养殖场的升级改造工作,下半年到2019年6月底前完成其余7条县级河流周边养殖场升级改造;2019年年底前完成全县其他养殖场升级改造工作。同时,对不符合提档升级标准的,按照“动态评估、末位淘汰”机制予以淘汰。三是做好畜禽养殖延伸环节环保工作。畜牧部门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和医废物集中处置纳入畜禽养殖环保范畴,于2017年8月与遂宁浩川公司签订集中无害化处理协议226份,2017年集中无害化处理4882头,今年1-3月集中无害化处理5828头;于2017年6月与县医院签订医废物集中处理协议,截止目前,已集中处置医废物1.7余吨。
三、推动转型升级,确保畜禽养殖治理有效。 畜牧部门通过加快治污技术革新、解决资金难题、强化依法治牧等措施,确保畜禽养殖环境得到有效治理。
一是加快推进技术革新。针对以前“猪-沼-果”、“干榨+沼气+储液池+种植”等较为落后的粪污处理工艺,畜牧部门按照“源头控制、处理有效、循环利用”治污思路,推行“前端节水、终端密闭、末端循环”最终实现零排放的新型治污工艺,探索出了畜牧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二是加大投入保障。通过项目资金引导、龙头企业出资撬动,指导并督促业主投入不低于总投资的20%,用于建设环保设施设备,实现产业发展、企业增效、业主增收的三方共赢目标。今年,温氏、齐全、正邦等龙头企业将出资2000余万元用于养殖场升级改造工作,解决了环境保护治理资金难题。三是强化依法治牧。严格执行《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场日常监管的实施方案》,落实“辖区政府-畜牧部门-环保执法”多方联动机制;压实”主管部门包区、镇乡站包片、职工包场”的三级督导责任;发动群众加强日常监督,对举报属实的,按照县府办出台的《畜禽养殖污染环境行为举报奖励办法》予以奖励;并同步研究推行“村规民约”制度约束小家禽下河。
四、实施产业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畜牧产业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力量,2017年实现牧业产值19.0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45.63%,畜牧产业产联式帮扶贫困户户均增收0.34万元。今后要重点从技术宣传培训、新型主体培育、扩大带动面等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大畜牧产业扶贫力度,力争实现贫困户畜牧产业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60元。
一是加强专业技术宣传服务。通过开展“科技下乡”、“畜牧万家行文化巡演活动”、举办培训班、进村入户宣讲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广泛宣传畜牧科技技术。目前正在组织专业队伍录制畜禽养殖技术宣传录音,下一步将充分利用各村广播高密度播放,实现养殖技术宣传全县全覆盖。二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深化产联式扶贫模式,想方设法解决贫困户资金难题、因户施策,充分发挥畜牧产业投资小、技术成熟、见效快的优势,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拓宽贫困户收入来源,丰富村集体收入渠道,帮助贫困村实现造血式脱贫。三是扩展产业扶贫带动面。去年,“温氏二次寄养”、“协会+合作社+村委+贫困户”养殖黑山羊、“公司+村委+业主+贫困户”养殖乌骨鸡等产联式扶贫,共帮扶贫困户330余户,户均增收3400余元,村集体收入约10万元。今年,将继续在蓬莱、隆盛、卓筒井、河边、智水等乡镇贫困村再建50余处乌骨鸡扶贫点,带动50余户贫困户户均增收9000余元。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农业和农村扮演着食物供给、要素贡献的角色,生产功能、增产导向占主导地位。当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结构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发展对资源要素量的投入依赖程度下降,这需要农业从增产转向提质,农村从要素供给向生态空间、文化传承、新消费载体等转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和城镇化的不断加快,虽然农业产值和农村人口的比例不断下降,但依然有占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和农业人口的生产生活问题需要解决,如果不解决他们的问题,我国的现代化将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
三、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一)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增强领导农村工作本领,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坚持规划先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必须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实施、典型引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前所未有的长远性和全局性,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强化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引领作用。要始终坚持以各级相关文件精神为引领,根据农村实际,认真谋划乡村振兴发展。
(三)发挥人才作用。要将本土人才打造成为现代化农业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认定一批带动能力强、有农业生产经验或一技之长的“土专家”“田秀才”农村家庭能人;扶持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培育一批技艺精湛、扎根农村、热爱乡土的乡村工匠。要以更加优惠、具有吸引力的政策条件增强人才“粘性”,引进一批掌握多元文化、懂农业技术和信息化农副产品营销的复合型人才。
××区护城乡地处××城郊,辖8个行政村,人口12944人,面积6平方公里。今年以来,我乡以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为契机,充分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利用远程教育手段学政策、学科学、学技术的热情,有力推动了建设学习型村镇活动的开展。
一、创新方法,提高学习的广泛性
为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到创学活动中来,我们积极创新远程教育学习的方法,使远程教育迅速成为他们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重要途径。一是支村两委率先学。我们要求支村两委干部在运用远程教育学习上要走到党员群众的前列。仙源村党支部书记贵大旺不仅主动向技术人员学习远程教育技术知识,还专门请来家教,在家学习电脑操作,成为全村第一个熟练掌握远程学习操作的人。皂果树村支村两委干部自费购买了电脑书籍,对照书本进行了系统学习。二是经济大户带头学。我们根据经济大户求知欲和接受新知识能力强的特点,号召他们积极运用远程教育进行学习,做群众的带头人。仙源村蔬菜种植大户孙建民虚心向操作员学习电脑操作技术,基本掌握了利用网络查阅信息的技巧,如今他一遇到蔬菜生产技术难题,就在网上找解决办法,使难题很快得到解决。三是操作人员辅导学。我们要求大学生志愿者扎根村远程教育基地,对党员群众的学习进行现场演示和指导。同时,每个村聘请了一名熟悉远程教育技术的专职管理员或学校教师,手把手地指导党员群众学习。四是培训骨干联带学。我们在每个村选拔了10名普通群众,在乡政府进行了为期5天的远程教育技术集中培训,并明确他们为村里的技术骨干,负责帮带其他党员群众进行学习。
二、选准内容,突出学习的针对性
我们根据党员群众学习需求的特点,认真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明确了四个方面的学习重点。一是学习中央“1号文件”。各村均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制作了中央“1号文件”的课件,分期分批地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学习,参学率达到了95%以上。二是学习法律知识。我们根据各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需要,组织其学习各种法律法规。仙源村针对土地征用频繁,不少村民对国家有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政策不了解的情况,先后6次组织党员骨干、群众代表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并邀请国土规划部门工作人员现场释法,杜绝了上访闹事事件的发生。三是学习实用技术。各村根据村民的种植和养殖习惯,利用远程教育精心选编了一批学习教材,向村民推介新品种和新技术。如《大棚鲜花栽培》、《芦荟种植技术》、《家鱼人工养殖技术》、《康达乐黄鸡》等。四是学习文化艺术。我们针对各村文化、娱乐设施简陋,村民精神生活匮乏,沉湎于打牌赌博的情况,精心挑选了舞蹈培训、戏剧学唱、乐器演奏等学习教材,将多煤体教学设施提供给村民进行学习。
三、健全制度,增强学习的规范性
为利用好远程教育,推动创学活动的开展,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学习制度,使全乡学习活动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一是集中学习制度。我们每月组织党员群众进行3次集中学习,50岁以上的党员每月必须保证参加1次集中学习,远程教育基地每星期开放时间3天以上。二是帮带学习制度。运用“干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经济大户带散户”的模式,制定了利用远程教育学习的帮带计划,帮带农户面达到80%以上。三是学习交流制度。在每次集中学习之后,我们安排适当时间让参学者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收获和看法。同时,我们要求40岁以下的党员干部和群众还要做好学习记录,撰写学习体会,并在远程教育基地进行公布,加强群众之间的学习交流。
四、严格考核,确保学习的实效性
一方面,通过组织操作技能考试,检验学习能力。8月份,我们以村为单位统一组织了一次远程学习操作技能考试,由乡联村干部、支村两委干部和远程教育技术人员共同组成考核小组,对党员干部和群众运用远程教育设备进行学习的能力进行了考核,基本合格率达85%以上。另一方面,坚持每月评选一次“学习明星”。我们制定了远程教育学习明星的评选办法,规定每月推选出1—2名学习认真、应用效果好的参学者,授予“学习明星”的称号。仙源村党员陈洪春从网上了解到农村土地征用时遇到村民有不同意见时可要求土地主管部门召开听证会的政策后,及时提出举行土地听证会的建议,得到了市国土资源局以及征地单位——市烟草机械有限公司的同意,圆满解决了征地中的矛盾。皂果树村五组村民罗尚银养鱼户经常到远程教育基地查询鱼病防治技术,并组织其他养鱼户讨论,今年来还未发生过鱼病大范围流行的情况。目前,我乡农村社会打牌赌博、阻工闹事等情况明显减少,学习之风正初步形成,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我们***乡共有25个行政村,农业人口37123人,94693亩耕地,人均耕地面积2.5亩。主导产业是油桃、苹果经济林种植,是典型的农业大乡。实现乡村振兴,我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农村要发展离不开党员干部这支“领头雁”队伍。一是要选好配强农村“两委”主干。我们要坚持严格程序,把好选人用人关口,真正把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办事公道、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人员选入“两委班子”,重点建立农村后备干部人才库,确保农村发展后继有人。同时,探索加强农村“两委”主干提高报酬待遇,逐步朝着脱产化、职业化方向发展,进一步解除后顾之忧,更好为农村发展服务。二是抓好稳定这个前提。积极做好“两委”换届平稳过渡及农村各项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确保农村稳定这个前提。三是制定出台乡村两级干部管理办法。尤其是针对农村干部管理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主要包括守纪律、有作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要促使农村干部坚定执行党的
方针、路线、政策,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要求,公正办事、公道处事、廉洁行事。另一方面要促使各村主干在任期内每年做出至少为民办一件实事的承诺,做到年初做计划、亮承诺,年底看落实、定奖惩,促使农村干部在任期内为农业农村发展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四是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队伍教育管理。严格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开展党日活动制度、开展民主生活会制度、开展民主评议领导班子和党员制度、普通党员设岗定责评星定级等各项管理教育制度,确保把党支部建成坚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持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是农村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的必要前提。我乡在集体经济发展中探索出了西下冯模式和王村模式。西下冯模式是利用本村大棚杏种植效益明显、群众发展积极性高的优势,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80万元集体经济发展资金,为果农先期建设温室大棚提供必要的启动资金,村集体向果农收取一定的分红并逐年收回本金,同时扶持新发展户的方式滚动发展,逐步壮大村集体经济。王村通过盘活村原有供销社土地房屋进行改造新建出租的方式,村集体一次投资,每年可为集体增收5.5万元。我们将通过复制创新两个村发展集体经济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逐步发展壮大其他村集体经济。
三、补齐短板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乡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87户1987人,贫困村2个(其毋、柳村),贫困发生率5.45%。20XX年全乡共完成脱贫任务205户622人,完成其毋村贫困村摘帽。现有贫困人口482户1365人,贫困发生率3.74%,20XX年计划脱贫363户1075人,贫困发生率为0.79%,实现贫困村柳村摘帽。20XX年计划脱贫119户290人。在精准扶贫上,我们紧紧围绕六个精准、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对照贫困村退出十三项指标,依托十大帮扶项目,以产业发展、外出务工、金融扶贫、技能培训、医疗教育住房帮扶、改善基础设施为重点。完善明确帮扶责任、帮扶机制、提高贫困户自身脱贫动力,实现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奋力完成20XX年脱贫363户1075人和20XX年119户290人的脱贫任务。确保在实现农村振兴战略中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全面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四、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全乡现有苹果、油桃、双季槐、山楂为主的经济林4.2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82个,入社农户1179户,土地流转大户6户,流转土地6713.9亩。我们要充分利用我乡经济林产业发展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充分发挥其毋村千亩油桃种植园区、西谷村千亩双季槐、西瓜种植园区、柳村和永兴庄温室韭菜种植园区,大里村小龙虾养殖休闲观光园区、沙流村柿子种植园区等大产业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明年要着力抓好窑头村1000亩花椒生产示范基地、沿闻夏路张村、郭村、王村、西下冯村联合举办桃花节、在
枣园、王村建立一座水果批发市场、牧源集力投资10亿元占地3250亩共十个场区的养殖项目成功落户我乡等四项工程,积极鼓励、引导、支持广大群众发挥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提质增效,拓宽致富渠道,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增收。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全面完成威龙铁路制动设备生产线建设项目和新安玻璃器皿年产20XX吨玻璃器皿项目;山西夏县牧源农牧有限公司夏县五场年存栏母猪2200头、年存栏公猪156头养殖基地和山西鑫山玛钢铸造有限公司新建环保型吸水剂,水处理剂建设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
五、继续加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按照“全域生态化,通道标准化,乡村公园化”标准,以通道和村庄为重点,以“美化家园,净化田园”为目标,狠抓乡村环境卫生整治,继续巩固重点循环圈增景增色、补植补栽绿化、王村、西下冯村美丽宜居村提质达标工程,继续强势打造更多美丽宜居新农村。有效整合“一事一议”、“以工代赈”等项目资金,不断加强道路硬化、排水沟建设、人畜吃水、文化广场、医疗卫生、学校、老年照料中心等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
通过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关于“环保”主题的相关文章后,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如何更好造福人民、提升全面小康含金量的思考。随着实践的深入,“两山论”经受了事实检验,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为中国发展注入了强大正能量。将带头树立和践行“两山论”,并进一步发挥好群众力量,以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为抓手,持续抓好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以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振兴。 一、推动乡村振兴,要引导群众当好生态宜居的守护者。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最大优势,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宝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强调,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在《弘扬塞罕坝精神》中,习总书记基于生态的永续价值高瞻远瞩地要求“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在实践过程中,党员干部应该把生态宜居作为乡村振兴的生命线,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引导群众养成生态文明的生产生活习惯,把不顾资源环境的旧观念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思路,转变为坚定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保护好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成为绿色空间的守护者。 二、推动乡村振兴,要引导群众当好生态宜居的执行者。习近平在《保护生态环境应该而且必须成为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中指出,现在我们已到了必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的时候了,也到了有能力做好这件事情的时候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在生态环境上交出合格答卷。因此,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应该遵循乡村自身的发展规律,把规划与建设同步考虑,着力于污染源头整治和惠民利民工程建设,使人们群众从绿色发展中得到真金白银,成为生态宜居的执行者。 三、推动乡村振兴,要引导群众当好生态宜居的监督者。在《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中,习总书记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革我国环保管理体制》中,习总书记提出“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这一重大改革有利于增强环境执法的统一性、权威性、有效性,为克服一些地方重发展轻环保、干预环保监测监察执法明确了路径。落脚到乡村振兴方面,应该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开辟农村生态文化阵地,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实现村庄治理的有效途径,使群众从绿色发展中既能得到实惠,也能有所敬畏,自觉抵制破坏环境的行为,成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监督者。
2021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研讨交流发言材料党员干部要把乡村振兴工作作为“基本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广大党员干部要闻令而动,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把乡村振兴的重大使命真正扛起来,把乡村振兴的鲜明旗帜竖起来,担当起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力。“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村振兴首先要看党员干部,所以,党员干部必须要把落实乡村振兴工作作为基本功,发扬踏实肯干、担当作为的精神,以锐意进取、固本开新的意志品质把乡村振兴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落到乡村的田间地头。
党员干部要把乡村振兴工作作为“磨刀石”。“温室里养不出万年松,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乡村振兴工作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就是最好的“磨刀石”。党员干部要不断学习,修炼“内功”,做到思想“不断电”、行动“不缺位”,努力成为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多面手”。持续发扬脱贫攻坚工作中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精神,以“时代楷模”黄文秀和一大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披荆斩棘的为榜样,永葆初心、勇担使命、乐于奉献,进一步激发主动投入乡村振兴工作的热情和动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带领群众走上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党员干部要把乡村振兴工作作为“必答题”。“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写好乡村振兴工作这篇“大文章”、答好乡村振兴工作这道“必答题”,必然离不开党员干部的苦干实干,要保持对党忠诚、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敢于担当、知难而进的开拓精神,恪尽职守、求真务实的为民情怀,以身作则、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时刻牢记党员身份,不忘党员责任,把群众装在心里,用双脚丈量乡村这片沃土。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上来,把忠诚与信仰书写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确保交出一份让人民满意、让时代满意的乡村振兴“满分答卷”。
过去几年,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经各级部门多年艰苦努力,脱贫攻坚成果斐然。新时代,新气象。全面脱贫绝非终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被首次提出,它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和选择。
“乡村振兴”或许将和“脱贫攻坚”一样困难重重。乡村发展面临困境,它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缺人气,好像什么都缺。这些问题常年被媒体讨论,好像很难得到什么有效的解决方法。但,“方法总比困难多”,乡村振兴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新的一年里,我们基层工作人员,在“乡村振兴”政策来临前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新的思想及具体工作准备。
发展特色产业促致富。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应是:提升乡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要让乡村居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提高其物质生活水平,就需要发展当地工商业进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与增收机会。但引进外资进行产业发展投资,对于普通乡镇来说也绝非易事。因此关注乡村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地探索出适合乡镇自己的发展路线非常重要。比如,一些乡村自己烧的拐枣酒、甜杆酒,自己制作的粉条,自己家养的猪肉,非常受当地区域群众的喜欢。
我们基层工作者日常应多多留意这些,多多思考——如何发展当地的特色产品?如何做出“小而美”的精品产品?如何使群众从乡村发展中受益?“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有深入地了解与探索,才能寻找到当地产业发展的契机,进而实现乡村振兴。丰富文化生活促和谐。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应是:满足乡村居民日益上升的精神文化需求。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既需要物质基础,也需要精神积淀、文化滋养。但让乡镇大力投资发展大型文化娱乐基础设施(如建大型影院、游乐园),也有些不切实际。而且不同地区乡村居民的文化娱乐需求大多也不尽相同。因此关注乡村居民实际生活中的精神娱乐需求,提供丰富、适合的精神食粮是乡村振兴的应然之举。现实生活中,一些乡村居民喜欢当地传统的方言戏曲,一些乡村年轻人喜欢小众、新颖的“二次元”文化。我们基层工作者在下村、驻村工作中应多多交流,积极了解当地不同年龄群体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并创新思考“如何在现有条件下,逐步满足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如建立当地方言戏曲协会,并组织巡演;
创新尝试新的影院模式——私人影院等)。
享受政策红利促振兴。乡村振兴的关键点应是:让一切创造乡村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这一切都离不开国家对乡村出台专项重大政策的鼎力支持。新时代背景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然会逐步释放政策红利。比如:设立乡镇专项创业资金,吸引创业者关注乡镇市场机遇;
出台乡镇企业税收减免政策,吸引成熟企业投资建厂;
甚至激励公职人员再次“下海”在乡镇创业,在当地乡镇区域掀起类似上世纪90年代的“下海潮”。这对个人、企业都将是一次重大发展机遇。因此,我们基层工作人员要做好积极相应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思想准备,理解相关政策,结合自身实际,以多种方式和形式,积极投身到新时代乡村振兴建设的浪潮中去。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语重心长地强调中国有“6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们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我国广大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相当一部分居民收入水平依然偏低,乡村振兴工作任务形势严峻。但我们应相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各级政府的努力下、广大人民群众智慧与力量的参与下,我们一定能攻坚克难,将乡村建设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新家园。我们基层工作人员也要相信:“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新时代在召唤我们——要在乡村干出一番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我县于2019年在试点镇推行“镇村工作一体化”,成效显著,该项机制将作为我县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夯实“镇村工作一体化”,需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瞄准目标。“镇村工作一体化”即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以创新基层组织工作机制、强化基层社会治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重点,通过整合镇村两级党员干部力量,按工作责任定到村、镇上干部派到村、监督管理跟到村,实行镇村干部优化组合,融为一体推进村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其中“干部下沉”是方法,旨在解决人才困境,形成人才集聚效应;
镇村一体发展是目标核心,做好镇村联动,把集镇和村落作为一个整体,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目标和要求统筹谋划,进行“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联动推进,打造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新型平台,产业结构不断提升、生活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不断增强,形成区域范围内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使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和公共服务一体化,使农民身份向“非农”身份自然过渡,实现“就近市民化”和“就地市民化”。
二是抓好“领头雁”。做好试点镇和精准选人工作,当好“领头雁”。结合镇工作实际及各村基本情况,在充分调研和论证之后才能实施试点工作;
优选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党员干部,躬身入局,把镇村一体化工作当做事业来做,挺在人民群众需要的最前沿,面对面直接服务群众。总结经验、迭代推进,在试点中逐步完善机制,围绕目标,明确分工,建立考核奖惩制度,适用“容错纠错”机制,对一些先行先试出现失误的能够进行合理容错纠错,进一步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信心与决心。
三是把好规划引领。以全域理念把集镇、中心村和基础村作为一个整体来科学编制城乡总体发展规划,明确分区功能定位,统一规划村民生活区、商贸区、休闲区、农旅融合区、轻加工业区等。切实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按照城乡统筹、镇村共同发展的要求,统筹考虑镇村的空间布局、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社会事业等各项内容,使镇村发展能够相互衔接、相互促进。
四是推动社会共建。在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公共服务转移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以合理参与、互利双赢、共同发展为原则,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投入镇村联动建设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合作开发、资源竞争、捐资帮扶、自主投入等形式,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建设当前农村社会所急需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扶持一批镇村一体化建设的示范点,努力拓宽社会参与镇村一体化建设的渠道,引导人才、技术和资金等要素资源流向农村、支持农业、服务农民,增强社会参与的实效,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减轻政府负担和运行成本。
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齐了短板弱项,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和做法。目前,一定要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要在政策导向上做好衔接。一方面,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另一方面,要按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要求,统筹推进乡村规划工作,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支持产业发展、就业创业、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提供等的政策,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
要在产业规划上做好衔接。要着眼于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强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乡村产业聚合力。要优化乡村产业空间结构,强化县域统筹,推进镇域产业聚集,促进镇村联动发展。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众所周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在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同时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提高广大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我国国土面积很大,有着较大贫富差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加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各方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努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基础。发展是第一要务。
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产业与农民就业问题,保证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不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是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才有乡村振兴的底气。要实现产业兴旺,首先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是通过培育农业品牌、加强科技创新、强化城乡融合,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促进农村产业集聚。人才振兴是支撑。“人才兴,事业方兴”。发展离不开人,乡村振兴自当不例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解决人的间题。因为受前些年农村发展“钱景”不大的影响,很多人口外出务工,农村缺人尤其是缺少能人的问题,已经成为振兴乡村的制约瓶须。
所以,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将人力资本开发放在第一的位置,做好农村人才政策这篇大文章,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建设。既重视本土人才的培育,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生カ军。同时也要广纳懂科技、懂市场、懂法律、懂管理的贤才能人到农村来创新创业,让农村成为贤才能人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质专业化乡村振兴队伍,加强农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与农村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文化振兴是灵魂。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乡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汇集着乡土人文之美。假如说没有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或者没有乡村文化的同步振兴,那那乡村振兴就失掉真正的灵魂。所以,实施乡村振兴务必抓住乡村文化这一灵魂根本。不但要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推动城乡文化融合,保护并承传好乡村文化,提升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供给,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以及产业。也要打通农村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_文化服务难题,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不断提升乡村群众在文化成果上的获得感以及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幸福感。生态振兴是根本。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只有实现生态振兴才可以体现文明和谐的乡村振兴目标,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振兴,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因为前些年乡村环境保护相对滞后,这无疑为农村生态振兴带来了更多的难题,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来解决。应该始终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持续攻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提升能源供应的良性循探索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提高乡村振兴的恒久生命力。树高千尺源于根深,大厦巍峨靠的是地基坚固,乡村振兴战略让国之基更稳,祖国务必将更加坚实屹立在世界洞东方,让我们信心倍增地苦干实干加油干,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牵引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番农村力量。
女士们、先生们、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聚集在北京举办研讨会。目的是坚持习近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为指导,学习、宣传和贯彻十九大精神,共商推进农村创业创新,帮助农村振兴计划,采取有效措施,将农村创业创新推向更广、更高层次、更深层次,继续推动农村创业创新掀起新浪潮,保持良好态势,为农业和农村发展增添新动力。首先,我代表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农产品加工局和农村创业创新协调机制办公室,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真诚欢迎所有参加论坛的嘉宾!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大众创业创新蓬勃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亲切关怀,赋予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一体化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完善农村大众创业创新促进机制,支持返乡人员到农村创业创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发布的《农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支持返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意见》,都为农村大众创业创新发出了政策礼包,为农村大众创业创新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下面,结合学习中央精神,我将与大家分享五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农村双创形势特点 我国农村是广阔舞台,农民群体人多力量大,农业农村蕴含巨大的创造活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一波又一波创业热潮,大体上分三次。第一次是乡村集体和能人创业。上世纪80年代初,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亿万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村大举发展工商建运服等二三产业,乡村集体经济多点开花,农村能人纷纷加入创业队伍,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这是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乡镇企业的本质就是农民创办企业,在农村创办了各类产业的过程,曾经一度形成了国民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第二次农村青壮年就近创业和进城务工经商创业。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讲话之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转型,大量青壮农民工就地就近或到城里务工经商创业,同时大量城镇体制内人员“下海”到农村创业,带来了新一轮农村创业浪潮。第三次是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创业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三农”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城乡交流日益密切,为农村双创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更好的要素和更大的舞台,推动形成了农村双创新热潮。 (一)农村双创人数不断增多。主要是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科技人员、企业主、城镇和“海归”等返乡下乡人员,统称为“雁归”,近5年增幅均保持在两位数左右。目前,返乡下乡农村双创人员达740万人,其中农民工约占7成,平均年龄44.3岁,高中和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占40.7%。他们与本乡非农创业的3140万人一道,共同形成磅礴的农村双创主体力量。 (二)农村双创领域不断拓宽。据调查,82%的返乡下乡双创项目属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领域,广泛覆盖特色种养、加工流通、休闲旅游、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工艺制造等特色化、小众类、中高端、高附加值产业,并且融入到当地的现代农业和特色经济中。 (三)农村双创水平不断提高。54.3%的返乡下乡双创主体通过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创业创新,创办的大多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动能产业,现代要素投入增加,89.3%是多人联合创业、合作创业、抱团创业,管理方式更新。 如今,全国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从一条条创业大街的创业者,到农村企业“内部双创”的大工匠,再到投身“互联网+农业+扶贫”的“农创客”,越来越多来自农村双创、涵盖一二三产业的人们投身其中,被中央领导热情地赞扬为中国乡镇企业的2.0升级版。 二、深刻认识农村双创重要意义 从各地实践看,农村双创是一支庞大力量,是巨大的人口红利和发展红利,已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强大动力,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为解决当前矛盾提供了新办法,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一是为现代农业建设增添了新要素。农村双创人员带着深厚的农业情怀,利用多年打拼积累的技术、资金、经验和市场渠道开展双创,实现理念回农、人才回归、技术回乡和资金回流,带动能人返乡、企业兴乡和市民下乡,他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将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引入农业,有效提高了创新效率、缩短了创新路径,提升了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水平。 二是为农村经济发展增强了新动能。农村双创人员开办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成为产业发展的带动者、城市文明的传播者和美丽乡村的建设者,给农村留下了资源要素、资金技术、产业体系、经营理念、营收模式,为乡村产业兴旺提供强大的引擎,成为乡村振兴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是为农民就业增收增加了新渠道。农村双创人员爱农业、懂技术、会经营,他们以创意为源带动创新,以创新为魂带动创业,以创业为根带动就业,形成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带动就业者的良性互动格局,平均每个经济实体可带动8个农民就业,他们在自己成为财富的创造者和拥有者的同时,也使农民分享到双创带来的红利,带动小农户一起奔小康。 四是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城乡融合发展增补了新力量。农村双创人员大多既懂城市、又懂农村,他们以工业化理念搞生产、以市场化理念搞营销、以城镇化理念搞融合,增强了供给侧对需求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架起了城乡互动融合的桥梁,探索出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新模式。 总的看,农村双创激发出了亿万农民的想象力、创新力、创造力,农村广阔天地任他们挥洒豪情、施展才干,广大农村真正成为他们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三、紧紧抓住农村双创良好机遇 党的十九大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重大政策导向。我们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再造农村创业创新新辉煌。 首先是政策推动机遇。国家扶持力度越来越大,政策环境越来越优,给农村双创带来更大空间、更好机遇。我们要看到这一点,把握好难得的历史机遇。 其次是基础条件机遇。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条件逐步改善,以全程冷链为代表的现代物流向农村加快延伸,改善了农村设施条件,提升了流通效率。 第三是对接主体机遇。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加工企业、休闲农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越来越成熟,总量已达到400万家,农村的经纪人、供货商、分销商、共享农庄等大量涌现,为农村双创提供了更多平台载体。 第四是消费升级机遇。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人们对绿色优质农产品、休闲旅游观光、农耕文化体验等需求越来越旺盛,为农村双创带来了无限商机。现在到农村吃喝玩住、赏花摘果、农事体验、养眼养胃养肺养心养脑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农产品加工业成为22万亿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为7400亿元、农村电子商务成为1.25万亿元营业收入的巨大产业。所有这些,都为农村双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四、牢固树立农村双创新的理念 新时代,农村双创不能再沿用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老办法,不能搞坐等上门、一成不变的旧模式,要特别注意以创意促创新、以创新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 一要树立大农业融合双创理念。现在人们对农业的功能要求发生了明显变化,不再满足于提供吃饱喝足穿暖的原料,更需要一些文化体验、休闲娱乐、教育科普、健康养生等生态文化功能,发展“农业+”工业、商业、休闲旅游、康养、文化、教育等多种模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广大农民能够实实在在分享到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二要树立大市场抱团双创理念。现在的市场是买全国卖全国、买全球卖全球的大市场,要搞出名堂、树立品牌,仅靠单个主体“唱独角戏”“跑单帮”已很难实现,尤其很多新主体是搞农业的新生力量,经验不足,难以抵御农业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质量安全风险。这就需要通过联合与合作模式开展双创,组建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等形式的双创联盟,抱团闯市场。 三要树立大生态绿色双创理念。绿色是农业的本色,稻田就是湿地,麦田就是绿地,油菜田就是花海,草原就是屏障,森林就是碳汇。农业本身就是生态产业,能够给人们提供清心养眼洗肺的好去处。搞双创,要把农业的绿色价值挖掘出来,不仅生产各种绿色优质安全的农产品,还要提供更多清新的空气、洁净的田园,打造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稻花麦浪、绿草牛羊、荷花锦鲤、鸡鸭成群相映成趣的生产生态新景观。 四要树立大网络联通双创理念。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农村双创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现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腾笼换鸟”“鸟枪换炮”“机器换人”“电商换市”等一系列新变革,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农村双创要树立互联网思维、用好信息化手段,把小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与生产、加工、流通、管理、服务和消费等各环节连在一起,实现产品相通、信息相通、服务相通、利益共享,打造“互联网+”农村双创新模式,发展电子商务、众筹农业、网上农场、网上农家乐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把藏在深山无人知的优质土特产品更多地摆到城里人的家中。 五、积极推动农村双创政策措施落地生效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发挥牵头作用,抓政策、建机制、育主体、树典型、搭平台,推动农村双创取得了一定成效。发布了1096个农村双创园区,印发了指导园区(基地)建设的意见,遴选推介了200个农村双创带头人和100个典型县,组织了3万多人参加农村双创项目创意大赛,近期印发了《农业农村部关于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的通知》。但也要看到,农村双创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支持政策散、服务指导缺、创业融资难、人才留不住等问题。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转变观念、创新思路,为农村双创主体清障搭台、营造环境。要在政策、产业、人才、服务等方面下功夫,构建起相互协同的支撑体系,将农村双创引向深入。 第一,健全政策体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双创的系列政策特别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加大督导力度,推动落实财政税收、金融服务、用地用电等“八大政策礼包”,实施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构建全链条优惠政策体系,尽快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农民勇于创业、各方参加创业的新机制。 第二,打造平台载体。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和当地资源禀赋,联合相关部门培育一批国家农村双创园区(基地)。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鼓励在规模种养、采摘分拣、物流保鲜、加工流通、休闲旅游、健康养生和电商营销等环节开展创业创新,打造从低端到高端梯次发展的产业链条。 第三,培育人才队伍。抓住农村双创主体培育这个“牛鼻子”,把支持农村双创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结合起来,完善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通过开展“百县千乡万名带头人”培育和百万人才培训活动,到2020年培育40万人次农村双创人才。 第四,完善公共服务。打造一批标准高、服务优、带动作用强的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市县政府设立农村双创联合服务窗口,建立健全农村双创协调推进机制,讲好双创故事,宣传好模式好经验,营造创业创新良好氛围。 们、朋友们! 当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发扬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受尽千辛万苦、走尽千山万水的“四千”精神,为改变农村贫困落后面貌发挥了历史性作用;如今,农村双创风生水起,一定能为农业农村发展再造新的辉煌。我们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深入推进农村双创,迅速在全国农村掀起双创热潮,不断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 我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各地区、各部门、各机构和广大农村双创主体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双创必将创出新天地,乡村振兴必将给农业农村带来翻天覆地的新变化,农业一定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村一定会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农民一定会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发展绿色产业,打造绿色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义之一,也是群众迫切追求和向往的生活愿景,更是乡、村干部的工作职责所在和努力方向,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打赢乡村振兴攻坚战,实现总书记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答好的时代课题。
一、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体系。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必须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武装头脑,实现思想破冰,推动乡村振兴。学思悟透掌握新要求。牢牢把握讲政治这条生命线,分层次组织村干部集中轮训,原原本本学,扎扎实实悟,吃透乡村振兴政策新要求;开通理论宣讲直通车,组建宣讲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宣传阐述乡村振兴战略新思想、新理念,推动基层党员深刻掌握思想大解放在乡村振兴中的精髓要义。依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设新课堂,组织村干部谈乡村振兴目标思路、工作举措、方法路径,在交流学习中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统一认识,在升华认识中提高站位;继续巩固青年业余党校阵地平台,邀请返乡创业代表进言献策,畅谈振兴乡村新实招,碰撞思想火花,激发干事热情;筹建“党建先锋模范平台”,综合运用文字、视频、图片等,充分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来的党员先锋典型,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学习,通过发挥先进典型引领和示范作用,激励广大干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把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强化“四个自信”贯穿实施乡村振兴始终,突破发展旧思维,破除习惯做法、路径依赖;推行“党建促扶贫”“党建强治理”等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有效做法,以理念创新、方式创新,展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作为。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乡村振兴,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人才队伍。着眼乡村振兴,不拘一格选人才,集中选派机关干部脱产驻村,打造乡村振兴中流砥柱。实施“村干部轮训”工程,加强村现职干部及干部后备人才教育培训;着眼农民企业家、回乡的大中专毕业生、农村种植养殖高手、经纪人和能工巧匠,把这些常年活跃在生产一线、对本乡本土满怀深情的“土专家”“田秀才”作为乡村振兴的“金种子”来培育,打造永远“不走”的工作队;跟踪管理做好“定制村官”工作。坚持实绩导向,实行分档管理,切实提高村干部工作报酬,同时坚持厚爱与严管相济、激励与压力并举,充分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三、加强农村队伍建设。党建引领是乡村振兴的首要前提。压实党建责任,建强党建项目,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围绕“五个新实践”,到乡村振兴发展现场,学习提升,强化党员创新创业意识;利用党群结对联系日,组织集中走基层、议发展、解难题、办实事;建立“基层党组织统一活动日’开放日”制度,在民主议事中理清发展思路,在集思广益中破解发展难题;扎实抓好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站等设施的长效管理,做好提档升级;在草坪、村口节点位置,设置党建小品,彰显红色文化;打造先锋长廊,党员先锋榜,以品牌意识、品牌思维推动党建工作在引领乡村振兴中彰显优势,真正实现将党建资源转化为乡村发展资源,使党建成果转化为乡村发展成果;将党建与园区发展、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促使优质项目和资源投到乡村、惠及乡村。推广一村一品,打造强村新路径,繁荣发展农村经济。严格落实发展党员的各项制度,今年村级党组织重点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3名,计划2018年全乡发展党员不少于6名,对无职进行设岗定责,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全乡后备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
四、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责任与保障。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解放思想是为了顺应人民群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激发乡村振兴新引擎。聚焦基层党建与产业发展的结合点,加大村企结对共建模式,探索建立区域化党群服务中心,选配党建指导员,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产业振兴。依托远教平台和远教网络,组织党员开展电子商务实用性技能培训,做优电商平台;深度挖掘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将历史人文、民间传说、当地资源禀赋与乡村旅游融合对接,兴办绿色经济。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契机,创新现代农业经营方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的样板。
改革创新不停步,乡村振兴在路上。我们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进一步营造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深化改革、实现乡村振兴,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冲破束缚生产力的各方面体制机制障碍,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让乡村振兴的涛声更加澎湃!
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我认真落实省委和**市委全会精神,结合海安市委十三届八次会议精神,现就农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谈谈我个人看法。
一、打造新型农村社区,“美貌”与“功能”兼备
2018年我们建场村去世24人,出生18人,2019年建场村去世33人,出生13人;据数据统计显示,近几年去世和出生的比例失衡较大,尤其在农村,老年人占比越来越高,结合我们建场村实际,我们建场村近三年总人口分别为2964、2945、2924,而老年人口的却每年都在递增,就拿90岁以上老人的数据来看,2018年12人,2019年就达到23人。据调查,空巢老人的数量也很是“可观”,很多青壮年带上妻儿远赴他乡,扎根城市,只有老人独守老宅。
此般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二:一是老年人人数逐年增加,总人口却日益减少;二是青壮年外出务工或是安家于城市的比例增大。农村真正进入老龄化,农村空房的比例会逐渐增高,孤寡老人在农村生活的会很高,介于诸多原因,各种养老活动和养老服务尚不能完全开展,这就给我们在人居示范点这一话题上留下了很大的思考空间。
振兴乡村,人居生态环境问题首当其冲。2018年,我们精心打造了集“美貌”与“功能”于一体的南通市人居示范点**——建场小区,小区外貌力求完美,配备了健身、娱乐、医疗等设施场所,很大程度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指数。目前,另外两个人居示范点正在筹备之中,我们确保在2022年前落实到位,省级“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示范村”指日可待。
二、转移农村剩余劳力,突出一村一品优势
人民生活标准不断提高,愿意从事简单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少,土地流转可谓势在必行,减轻农民的负担,释放剩余的劳动力,让原来从事农业生产的一部分老人们提高生活质量。
紫菜作为我们滨海新区传统黄海农产品种植加**的行业,也是我们建场村的一个农业品牌。由于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等原因,连年的亏损,面对困境和发展中的种种困难,我们并未退缩,积极开辟信道路。2015年从福建、浙江引进坛紫菜新品种,再转道山东海洋、莱州等地进行紫菜养殖,历经千辛万苦,村里的劳动力妇女们紧紧跟随,从管理层到车间工人,上下一条心,今年山东紫菜养殖终于取得了大丰收,现已有5家企业在山东进行养殖和初加工,初加工后成品运回建场村进行二次加工和精加工苔麦脆,我们不断创新、不断研发。2019年申请设备专利三项,产品专利10多个品种,在近期的上海展销会上,首次展销就被国际客户下了多个订单。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富民强村的步伐
招商引资,让更多的老板来老坝港发展,让跟多的企业进驻老坝港,**村民的就业渠道,带动了生活的内需,更重要的是我们得到了税收分成,2018年建场村招引两个企业,今年已形成销售,我村分得税收20.32万元,2019年我村招引一个二级建筑企业,现在已经将工程拓展到山西太原,年产值近4.2亿。最近,我们正在洽谈的机械项目也已经到了合同细节磨合阶段,预计春节后达成共识。
乡村振兴需要大刀阔斧地进行重新规划,也需要自上而下的观念转变,更需要加大创新理念的注入。我相信,在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建场村将会迎来繁花似景又一春,一个经济强、生活富、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即将呈现于世人眼中。
谢谢大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的呼唤,是发展的必然,人民的期盼。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
就实施乡村振兴作出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乡村振兴,怎样振兴乡村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的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吃透精神实质,把握核心的要义,进一步增强推进乡村振兴的责任感、紧迫感。市委党校吴秀坤教授对全面解读乡村振兴战略进行详细的讲解,杜学峰副校长就我市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进行了详细的培训和解读;加强对绿色农业发展的基本认识,绿色农业是指将农业生产和环境生态保护协调起来,在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户收入的同时保护环境,保证农副产品无污染的农业发展类型,市委党校经济管理研究室主任教授薛男,对农村改革政策综合解读,薛教授的讲解非常生动感人,对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做了认真的讲解,对农村的村容村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底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农民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要充分遵守广大农民的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 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通过这次组织培训,使我了解乡村振兴不是单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振兴,其突出重点是乡村的全面振兴,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往细里说就是按照习近平主席要求振兴乡村的二十字方针,即: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如此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以上是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按照振兴乡村的要求,积极工作,带领全村百姓早日走上致富路。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其实最主要的症结就在于乡村和城市发展不平衡,城市占据了大量的发展资源,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乡村成为了“养老集聚地”,导致了乡村原本就落后的形势更加严峻。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也不能少,在这发展的攻坚期,“乡村振兴”应运而生。我们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要树立实干精神、创新精神,艰苦奋斗、不断学习,确实在乡村振兴中保好驾护好航。
乡村振兴,勿自以为是,需维护核心。历史进程的发展,众多事例证明,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群众必须牢牢团结在党的身边。从革命时期,我党团结人民创造性的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到新社会主义初级探索阶段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步伐,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都是在我党伟大领导下取得的卓越成果。面对新时代,新时代,新挑战,我们依然围绕团结在党身边,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乡村振兴战略的创造者、指导者。
乡村振兴,勿好高骛远,需脚踏实地。我国农业人口之多,耕地面积之广都印证着乡村在我国的重要程度。乡村在我们工作的第一线,振兴乡村要求我们脚踏实地、扎根基层,要求我们充满斗志、不畏艰苦,要求我们担当作为、开拓进取。我们要切实发扬发挥“红船精神”,要想作为、有作为、善作为,学习李保国、廖俊波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要做好把政策接地气的践行者,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党的暖风,让“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话。
乡村振兴,勿固守陈规,需创新进取。振兴乡村,绝不是口号,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创新精神是乡村发展的动力之源。从家庭联产承包制、土地制度改革,到现在的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供给侧改革,从历史到现在,这些政策都是我党创新精神的实际体现。有太多成功的先例,告诉我们,改革发展,需要创新来驱动,创新驱动农业,会使乡村发展进入新的次元,乡村发展不再依靠单一农产品生产,而会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方式,驱动乡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领域,占据改革、乡村振兴的主动权。
我作为一名基层人民警察,乡村振兴,与我同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今后我国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体现了党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将切实做到维护核心、坚定信仰,脚踏实地、扎根基层,担当作为、创新进取,牢记重担和使命,“在基层保一方安宁,为人民守一片乐土”。
晋宁的乡村振兴同样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同样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就是这样一个庞大的体系,谓之“乡村综合体”,将带给我们各级干部怎样的考验? 因此我们必须找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也就是在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这五方面实施全面振兴,整体推动,激起乡村内生动力。重点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是关键,以乡村丰富的生态、文化等资源为依托,以信息化和科技化的手段为支撑,打造一批特色生态产业、文化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文化振兴要把乡村的传统文明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弘扬中华文化,支持、鼓励农村自主文化组织的发展,大力开展农村文化娱乐活动;政府必须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资,完善和升级乡村教育基础设施,从小抓起,“三农”学者到农村去,农民到学堂去,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养;进行观念革命,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打造绿色产业体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构筑绿色政策体系;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保障党和国家政策落地,保障党员带头,政令畅通,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扶持农民自治组织,引导群众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取决于干部和党员的带动和引领,取决于群众的响应和共鸣,上下一致,决定着全面小康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我坚信,以更大的决心、更新的观念、更有力的举措,共同发力,定能获得开启晋宁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金钥匙。
经过几天的紧张学习,我们参加的农业农村部主办的党校乡村振兴基层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结束。通过学、思、悟,我们学到很多,感触也很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民族要复兴,乡村要振兴。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互为前提,其中,“治理有效”处于基础地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指出:“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要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必须坚持“三治”融合,即“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做的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中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里明确提出了“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2019年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提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2020年12月7日,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 (2020-2025年)》再次强调 “坚持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坚持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自治、法治、德治有其独特的内涵,共同构成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必须把握好其核心内容和要求,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首先要通过加强乡村党组织建设、创新村干部工作方式、加强制度建设等措施,充分激发自治活力。 其次要夯实有力举措,充分彰显法治功能。比如:1.加强立法,让乡村治理有法可依。2.规范执法,让法律威严充分显现。3.广泛普法,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最后突出重点领域,充分提升德治效果。德治直接关乎自治和法治的效果,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营养剂”,要注重发挥德治柔性治理的独特功能。通过强化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持之以恒,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既是贯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法治建设原则,也有利于实现乡村社会的善治。通过自治、法治、德治三者有效结合,并在乡村治理实践中逐步形成“三治合一”的格局,将必然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有利于推进农村的现代化,进而不断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发言稿乡村振兴大讨论发言稿本文发布于:2023-05-07 02:29: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650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