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校党支部书记讲党课讲稿的文章19篇 , 欢迎大家参考查阅!
们:
《师德师能提升年党员应该怎么办?》这是我本次讲党课的主题,结合教育工作实际,谈谈新形势下共产党员如何发挥党员表率作用,为学校和谐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贡献自己力量。
1、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人们常说,国家兴衰,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育为本。我国改革和建设的实践充分证明,发展教育,办好学校,是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满足人民群众学习需求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劳动者素质,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先进的科学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今年市教育局把2012年确定为师德师能提升年,要求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倡导热爱教育、充满爱心、师德高尚、师能精湛、学生爱戴、群众满意的师德风尚,进一步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
2、发挥党员表率作用的必要性。老百姓认为,学校是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地方,学校的主体是知识分子。他们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是社会物质生产的智力支持者和信息服务者。而党员是这支知识分子队伍中的精英,是办好学校的中坚,他们的思想状况如何,能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于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和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学校加强党员教育的做法。近些年来,一些学校着眼于做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出对教职工党员要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教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师德师风教育以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意识教育等;
要求教职工党员以培养“四有”学生为目标,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着眼点,经常深入学生班级,密切联系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创造条件,真正做到“三全”、“三爱”、“三让”,努力成为党性强、师德好、业务精的先锋,在广大教师中充分体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全”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三爱”即爱教育事业、爱学校、爱学生;“三让”即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可以说,这些做法都是值得借鉴的。但从目前国内外教育主流和学校党员的思想状况看,我们党员应深刻理解“党员表率作用”、“学校和谐发展”的要求,才能成为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先行者和主力军。
二、深入浅出,阐明观点
(一)什么是和谐?
何谓和谐?安顺谓和,协调为谐。从社会学角度看,和谐直接表现为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使社会共同体处于融洽状态;和谐一般分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身内心的和谐和国家社会内部的和谐等方面。
(二)什么是学校和谐发展?
什么是学校和谐发展?学校和谐发展是一种学校教育生态的平衡、协调有序的发展状态。就内部环境来说,体现为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之间和谐相处,共同成长;学校管理、育人环境适宜师生发展。就外部环境来说,表现为学校与家庭、社区和谐相处,关系密切。
(三)如何推进学校和谐发展?
社会倡导“和谐发展”,校园也呼唤“和谐发展”,但和谐发展并非振臂一呼就能一蹴而就。学校的和谐发展,需要社会和谐发展的大环境,但作为教育工作者——党员教师,我们不能坐等大环境的改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人都从自身做起,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学校才能又好又快发展。共产党员在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中应该做些什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即:树立“三个意识”,培养“四个要有”,做到“五坚持五反对”,做好“七个努力”。
“三个意识”:一是树立全局意识,从培养一代人才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思考工作。二是树立服务意识,使自己的工作真正做到“三贴近”。即:贴近社会,贴近家长,贴近学生。三是树立创先意识,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个要有”:
第一,要有共生的理念。和谐一定是关系的和谐,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和谐不同于对抗,也并不意味着同一,而是以差异与多元为前提的。和谐社会承认社会的不同主体和要素可以而且应该和平共处地存在,即共生。共生意味着所有成员能够在相互协作中共同增进利益,社会的成果要惠及每一个社会成员。
第二,要有宽容的心态。一方面我们要寻求问题的积极解决;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有一种宽容的心态。宽容可以是对人的宽容,一类人对另一类人的宽容,也可以是对一些事情,乃至对这个时代、社会的宽容,是和谐社会所需要的美德。
第三,要有感恩的意识。每一个人的人生成长和事业成就都离不开天地的养育、社会的保障、家庭的关爱、师生的帮助。饮水思源,对那些让我们今天一切成为可能的先辈、祖国、政党、父母、亲戚朋友,甚至是对那些随缘而遇的陌生人和默默无闻的大自然,要学会心存感激,而不能刻薄寡恩,更不能让人总觉得是“欠你的”。感恩而后懂得珍惜,才会加倍珍视自己拥有的一切,才会发自内心地去回报社会。
第四,要有审美的情趣。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应该有超功利的审美尺度,应该以审美的眼光来重新打量和发现身边的世界。一旦拥有了审美的情趣,就会发现自然不仅仅是资源和财富,它更是人类诗意的家园;社会不仅仅是名利场,它亦是人们共同完成的无以伦比的艺术品;人与人的关系也不仅仅是“物的依赖关系”,人最需要的就是人本身。这样的社会人们收获的就不是浮躁、倦怠和郁闷,而是公开、舒畅与愉悦。
“五坚持五反对”:一是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原则,反对重智轻德,构建和谐教育体系。二是坚持有教无类的德育思想,反对不教而诛,构建和谐人本核心。从教育内部而言,学校教育要追求教育公平平等与机会均等(转载于:www.Bjyld月亮岛教育网:学校党支部书记讲党课讲稿最新)。从个人层面来看,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坚持以人为本,推崇人人可教的思想,那些所谓“抓两头放中间”,“抓尖子,促中层,放尾巴”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三是坚持言传身教的德育方法,反对控制性说服和灌输,达到和谐教育效果。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该是这种人。”以身示范、以身立教、身教合一的教育方法往往能使教育事半功倍。四是坚持文明执教的教育理念,反对体罚学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师生之间虽有长幼之分,知识多寡之别,但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我们要摒弃那种“警察与小偷”、“法官与罪犯”式的师生关系,全面关心、体贴、爱护学生,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严父+慈母+良医+益友”的新型师生关系,友情执教,依法执教,切不可辱骂、歧视学生,做文明之师,尊严之师,仁爱之师。五是坚持为人师表,严于律己的道德准则,反对言行脱节,打造教师立体形象。在思想作风上要实事求是,表里如一,切忌弄虚作假、装腔作势;在工作作风上,要认真严谨,讲求效率,切忌马马虎虎,拖拉推诿;在待人处世上,要光明正大,诚实守信,切忌两面三刀,虚情假意;在生活作风上,要端庄稳重,亲切大方,切忌不拘小节、举止轻浮,全方面打造更完美、更和谐的教师立体形象。
“七个努力”:第一,党员领导干部首先要努力做教育公平的推动者,认真推动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第二,党员要努力做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维护者,努力构建和谐教育、和谐社会。第三,党员要努力做教育均衡发展的促进者,努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第四,党员要努力做教育乱收费的制止者,坚决制止违规收费。第五,党员要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实践者,努力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第六,党员要努力做贫困家庭学生的关爱者,努力做到不放弃每一位学生。第七,党员要努力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们,和谐凝聚力量,和谐成就伟业。当前,以“师德师能”为主题,促进教育良性和谐均衡发展的活动正在深入开展,我们共产党员应在活动的实践中加强自身修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业务素质,使教育事业的发展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
们:
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礼记大学》中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深刻诠释,并且,把修身放在了第一位。孔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古人还讲“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百行以德为首”。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修身正己最主要的就是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和人民工作,对党忠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人民好公仆焦裕禄、孔繁森精神之所以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正是他们坚持严于修身的思想根植于心的具体体现,在于自我崇高思想情操的塑造。
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古人讲,“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习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这就鲜明地告诉我们,公权民用,一丝一毫不能私用,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身为领导干部,时刻应当把秉公用权作为底线,做到公私分明、公而忘私,大公无私,确保公权行使不越轨、不谋私。否则,上行下效,带坏了队伍,败坏了风气,严重的违反了党纪国法。长言道:“公不畏严,而畏廉”,归根结底,要当好官、清官、廉官,就是要弄清“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谨言慎行,一切在制度的框架内办事,才能保证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以权谋私,注定要身陷囹圄,这样的警示案例有许多,不胜枚举。古有大贪官严嵩、和,今有苏荣、万庆良。
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所以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古人还说“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讲的就是自我修炼,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起考验。我们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真的要慎独慎行,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始终不放纵、不逾矩,谨防得意忘本,保持一身正气,才能经受住错综复杂的考验和形形色色的诱惑。常言道:“苍蝇不盯无缝儿的蛋”,作为领导干部,尤其是手中有了实权或兜里有了“资源”,便会如花招蝶,头脑稍不清楚,便会飘飘不知所以然,不知不觉中变化、变质、变腐、变坏。作为领导干部时刻应把自己管得严严实实,建好自身的“防火墙”,才能对“四风”百毒不侵。对自己严,就是对自己的爱;对自己宽,无异于对自己的害。对自身要求要严、标准要高、行为要正。特别是做官从政者,对自己要求应更紧一点、苛刻一点、自律一点。
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其本质要求就是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共产党成功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一大法宝。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做到不唯书、不唯上、不急功近利、不好大喜功、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因地制宜,接地气。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盲从、避免因照抄照搬而引发的历史悲剧重演,给革命、国家和人民造成损失和灾难。
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习总书记反复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马上就办”。看一个人或一个班子集体创业实不实,就是要看是否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要以“敢于担当为镜”,检查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尤其在联系服务群众、切实为基层解决问题方面的实际表现。众所周知,创业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番风顺的,不仅有成功,也有失败。在鲜花、掌声背后有的更多的是艰辛、付出和不懈努力。这就要求我们树立责任和担当意识,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脚踏实地,在实干中破解难题,在实干中抓到机遇,在实干中造福社会和人民。
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古人讲,“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应;以诈御人者,人亦以诈应”。这就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样,你怎么对别人,别人也怎么对你。正如《论语》中所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帮无怨,在家无怨”。党员领导干部为人处世做官就应当诚实守信,坦坦荡荡,思想上与党和组织同心,行动上与党和组织同步,对群众真情实感,对真心实意,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深知党的初心使命之可贵,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感悟,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党史学习教育要和传承优良传统相结合。毛泽东指出,“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注重学习历史,善于从历史经验、教训、警示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特有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党史、用党史,并就学什么、怎么做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敢牺牲。在和平建设年代,共产党人为人民吃大苦、耐大劳,甘奉献。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怀崇仰之情、恭敬之心,深入挖掘党史“精神富矿”,认真解读党史中所蕴藏崇德向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精神密码。一方面,要积极组织党员实地瞻仰、踏访革命先辈的旧居、纪念馆,用那些富有温度的实物、激动人心的故事来感染人、打动人。另一方面,要积极挖掘整理优秀党员家训家书,运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载体,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受优秀传统的熏陶,体悟革命传统的孕育,弘扬传承好党的优良传统。
党史学习教育要和领悟创新理论相结合。任何新思想的诞生,都是时代的产物,带有时代的烙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对治国理政规律作出了积极探索和深刻把握,不仅是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生动实践,而且是对我们党奋斗史、实践史的最新总结。党史学习不仅要面向过去看、也要面向现在以及未来看。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党史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党的创新理论结合起来,做到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滋养初心、引领使命。要自觉向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看齐,切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到各项工作、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真正掌握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精神武器。
党史学习教育要和提高干事本领相结合。“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党史中蕴含着共产党人的智慧和经验,学习党史可以使人养成历史思维、具备历史眼光,了解掌握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重要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对于拓宽工作视野、提高工作能力大有裨益。党史中具有丰富的事例可供后人参考。党员干部在工作实践中要善于向历史寻经验、求规律、“讨方子”,有效运用党的历史推动事业发展,充分发挥党史学习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要通过学史增能、学史知责、学史力行,着力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做到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不断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组织需要时、人民呼唤处,敢于迎着风险挑战冲、奔着矛盾问题去,切实将从党史中所学所悟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推动工作的措施和本领。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开展好中共党史学习教育使命重大、意义非凡,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用心传承党史上形成的大智慧大情怀大担当,以人民满意的优异答卷为建党100周年献礼。
们:
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礼记大学》中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深刻诠释,并且,把修身放在了第一位。孔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古人还讲“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百行以德为首”。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修身正己最主要的就是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和人民工作,对党忠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人民好公仆焦裕禄、孔繁森精神之所以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正是他们坚持严于修身的思想根植于心的具体体现,在于自我崇高思想情操的塑造。
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古人讲,“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习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这就鲜明地告诉我们,公权民用,一丝一毫不能私用,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身为领导干部,时刻应当把秉公用权作为底线,做到公私分明、公而忘私,大公无私,确保公权行使不越轨、不谋私。否则,上行下效,带坏了队伍,败坏了风气,严重的违反了党纪国法。长言道:“公不畏严,而畏廉”,归根结底,要当好官、清官、廉官,就是要弄清“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谨言慎行,一切在制度的框架内办事,才能保证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以权谋私,注定要身陷囹圄,这样的警示案例有许多,不胜枚举。古有大贪官严嵩、和,今有苏荣、万庆良。
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所以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古人还说“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讲的就是自我修炼,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起考验。我们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真的要慎独慎行,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始终不放纵、不逾矩,谨防得意忘本,保持一身正气,才能经受住错综复杂的考验和形形色色的诱惑。常言道:“苍蝇不盯无缝儿的蛋”,作为领导干部,尤其是手中有了实权或兜里有了“资源”,便会如花招蝶,头脑稍不清楚,便会飘飘不知所以然,不知不觉中变化、变质、变腐、变坏。作为领导干部时刻应把自己管得严严实实,建好自身的“防火墙”,才能对“四风”百毒不侵。对自己严,就是对自己的爱;对自己宽,无异于对自己的害。对自身要求要严、标准要高、行为要正。特别是做官从政者,对自己要求应更紧一点、苛刻一点、自律一点。
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其本质要求就是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共产党成功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一大法宝。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做到不唯书、不唯上、不急功近利、不好大喜功、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因地制宜,接地气。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盲从、避免因照抄照搬而引发的历史悲剧重演,给革命、国家和人民造成损失和灾难。
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习总书记反复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马上就办”。看一个人或一个班子集体创业实不实,就是要看是否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要以“敢于担当为镜”,检查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尤其在联系服务群众、切实为基层解决问题方面的实际表现。众所周知,创业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番风顺的,不仅有成功,也有失败。在鲜花、掌声背后有的更多的是艰辛、付出和不懈努力。这就要求我们树立责任和担当意识,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脚踏实地,在实干中破解难题,在实干中抓到机遇,在实干中造福社会和人民。
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古人讲,“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应;以诈御人者,人亦以诈应”。这就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样,你怎么对别人,别人也怎么对你。正如《论语》中所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帮无怨,在家无怨”。党员领导干部为人处世做官就应当诚实守信,坦坦荡荡,思想上与党和组织同心,行动上与党和组织同步,对群众真情实感,对真心实意,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
尊敬的各位领导、,在座的老师、同学:
你们好!
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讲一堂改革开放史党课,我感到很荣幸。我们知道,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历经千难成就的一番伟业。在此期间我们涉过无数险滩、啃下无数硬骨头,这其中无不闪现着“敢想、敢做、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和特殊时代意义。借此授课机会,恳请该领域领导、专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以对我党改革开放史进行再探讨、再研究、再阐释。那么,接下来我将围绕三个方面来讲授我们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史。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一、改革开放的业绩与成就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依旧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当时,农村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比重高达83%,并且这些人口可以说是属于绝对贫困人口。再加上社会主义经历了艰难的曲折探索阶段,中国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势不容乐观。正是在这样一种极端困难的状况下,中国领导和人民开始冷静地反思国家的命运及前途。
1978年,一套全新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由此,中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探索之路,那便是改革开放之路。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此前提下,依据国情新变化不断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与完善,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纵深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凭借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的身份,改变了世界对我国古老的看法和态度。
——经济质量显著提升。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我国经济以创新、创造、创业联动模式,实现了再升级。在技术创新引擎推动下,已经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并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业态的领先国家。创新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经历了从“触电”“触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基建的巨大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在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砥砺奋进中,我们党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合理分配,以此解决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国民生活水平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实现了质的飞跃。
——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如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转变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已改变社会矛盾的层次,基础性社会矛盾得以破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此后,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不断打造出具有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速度日益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现有科技水平。在材料学、计算机、通信、制造业等方面,已经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通过成功研制航母、无人机、隐形战机等,我国已在世界上成为不可忽视的科技大国。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改革开放助力推动思想文化的开放,中国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极大繁荣和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民精神层面和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充实,社会思想文化包容性与日俱增,国家文化软实力得以极大提升。中国文化在多元多彩的世界文化大舞台上传递出好声音,绽放出华丽色彩。
——民生改革阔步前进。国家进行教育改革,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不断加大医疗投入,实施新医疗政策。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施行精准扶贫,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四十年来的民生改革,实现了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助推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们,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人民今天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跻身世界发展圈层。不得不说,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找到的适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同时,改革开放也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践一再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是党和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分析
四十年来,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多项经济指标跃居世界第一。总体上来说,中国已从一个农业国转型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也基本完成了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基础之上。下面,我就改革开放的成功,主要讲四点原因。
(一)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独特发展道路,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又同时兼备中国特色。
其一,在社会主义方向的指引下,中国走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子。即使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强起来,但最终的奋斗目标依旧是实现共同富裕。由此,国家在扶贫工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采取实施很多举措。旨在通过精准脱贫措施,把中国建成一个没有绝对贫困人口的国家。四十年来,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绩。新增就业岗位和受教育机会、改善社会保障、缩小城乡差距等,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利好结果。
其二,中国的发展道路显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土地公有制、国有企业发展、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等方面,国家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另一方面坚持一定程度的调控力。同样是采用民主政治模式,但不同于外国的是,中国从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出发,并未照抄照搬三权分立,而是打造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三位一体民主政治模式。在经济领域,中国始终坚持宏观调控,却也给与市场经济极大宽松发展空间。因而既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又能够发挥市场独特的魅力。另外,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流传下来的治国学说在当前德治与法治的融合治理矩阵中起到了协调平衡的功效,对秩序与规则之间的关系、社会网络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使得中国制度约束和道德规范呈现出地域特色、国家特征。
(二)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
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高速度,取决于中国对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这是全世界范围内有目共睹的见证和决策。从1978年开始,中国就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一条以市场为主导的改革路线。
起初,中国积极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努力搞活商品经济。随之,在意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后,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与制度。当然,中国并未彻底将计划体制与制度的东西全盘否定。政府一方面推进市场经济,另一方面也极力促使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新旧两种经济体制和制度共存,进一步发挥融合经济模式的相互补充作用。如此,通过推行渐进式改革,既推进了改革,又得以在动态过程中使计划与市场达到一种比较均衡的状态,从而有力地维护了经济社会稳定秩序。
当前,中国市场取向改革不断进行深化,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发展格局。随着中国总体的经济自由度逐步提高,国家的经济改革事业同步向好。而且,国人对市场取向改革的方向已经没有异议了。
(三)经济重心工作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就是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从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发展工作上来,实现了国家工作重点的特大转移。这明确了不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还是中国的各级政府,都要狠抓经济发展工作。而且,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一重心工作。
面对全国上下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中国积极研判海外投资形势,主动寻找投资机会。通过引入大量外资,中国当地税收大幅度增加,新增就业机会不计其数。尤其是沿海地区城市,当地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相应地也同步提升了消费水平和档次。当中国各地掀起争相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热潮之后,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都极为明显,GDP增速很少有在10%以下的。即使在广大城郊地区,基础设施也很快建设起来。随后,中国的制造业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四)全球开放化进程的融入
在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全球的交融程度与日俱增。我国就此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积极融入全球开放化的进程之中。
第一融入阶段,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国积极引进外来投资,加强中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项目。其中,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条件,中国沿海的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发展最快。伴随着工业开发区的大量建立,许多村庄很快就转变为全球的制造基地。较为显著的例子是,东莞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直到90年代末,中国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高峰,基本确定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第二融入阶段,对接世界贸易规则与产业链。从2001年加入WTO开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完成了世界贸易圈层的接纳和就位过程。中国通过将自身贸易规则与世贸规则相接洽和融通,赢得了西方发达国家贸易规则的接纳。这对于中国更好地融入全球贸易圈是极为有利的。同时,中国同世界在价值链上实现了对接,成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让世界贸易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在全球贸易圈中,中国制造业的真实价值得到了验证和体现。制造业的增加值超过了美国,GDP总量也同时超过了日本。中国终而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大国。
第三融入阶段,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主动开放。从2013年开始,中国凭借资金、实用技术和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战略体系和机制,促进全球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财经、人文社会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实现相互支持与相互促进的联动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开放、创新、包容发展,加强文明对话,最终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进程开局良好,效果不错。
三、改革开放的未来思考
世界的发展形势是波谲云诡的。在座的很多人听到课程这个进度的时候,不禁会想“中国的改革开放下一步如何发展?”当然,这个问题我也不止一次地扪心自问过自己。在我看来,中国的改革只能继续深化,开放的大门也绝对不能关闭,而应越开越大。
第一,中国要向国人、世界表明改革开放的坚定意志决心。中国已不再是近代史上唯唯诺诺、受人摆布的“东亚病夫”,已然是巨型世界发展中大国。我们有理由自豪和骄傲,但也更要有相应的底气和行动。中国要进一步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出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主动增加并扩大进口渠道与途径。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打开全新升级的对外开放格局,用高度的民族自信推动经济全球化并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第二,中国要通过新一轮扩大开放来为全球经济化树立“中国榜样”。面临世界保护主义“逆流”冲击和封锁,全球经济化和自由贸易亟需国际社会共同坚守。对此,中国要采取高效手段和措施,创造更加开放的条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实施扩大开放重大举措时,要秉持“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精神尽快落实。须知,扩大开放的举措都由中国自主决定,绝不能受第三方因素影响。那么,中国务必要尽快使开放政策“落地开花”,为世界各国升级开放“打样儿”。
第三,中国要勇于打破国际固守保护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的“零和思维”战略桎梏。中国基于自身发展需要,自主作出这样的战略抉择:“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不单单是中国针对自我发展的声音,更是对全球经济化的威胁元素发出的呐喊和警告。针对某些将一国利益凌驾于世界利益之上的竞争对手,乃至敌人或破坏者,中国要敢于发声,呼吁世界他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实现文明交流互鉴,千方百计地杜绝对抗与损害。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坚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造福各国人民。
们,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我们国人为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重大课题提供“中国方案”;需要我们国人把握和平合作,变革创新的时代潮流;需要我们国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们,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我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在新时期新时代,我们要推动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影响力日益上升的新兴国家,需要打开国门进入世界。同样,庞大的世界市场也需要中国的加入与经营。我们要向世界宣示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意志和重大举措。
们,新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与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已经展开。我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我们改革开放的发展永不止步;我们需要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共同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共同推动世界大家庭发展进步,共同谱写新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这节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领导、们:
上午好!
20xx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作为党建第一责任人,我认真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牵头抓总、当好表率。按照“抓党建、凝合力、谋发展,抓发展、夯基础、促党建”的工作思路,团结带领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提升了党建工作水平,有力地推进了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现将我履行xx村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履职工作的特色和亮点
(一)带头落实,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
坚持重要事项亲自研究,主持制定全村党建工作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和保障措施;重大任务亲自部署,着力推动后进村整顿,特别是专题研究解决了党员活动室维修经费问题;重点工作亲自督导,突出抓好镇党委每季度确定的党建工作任务的落实。投资5万元装修党员活动室,维修村卫生室;投资2万元在村委会周围绘制反邪教宣传画15副。
(二)严格要求,抓好班子队伍建设。
党建工作能否开展的好,关键在于有没有一支作风优良、能力突出的班子队伍,所以我始终把班子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今年以来,我在班子建设上狠下功夫,首先坚持了村两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提升党政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借三严三实教育的契机,大力加强作风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廉洁、务实、高效”的队伍。
(三)上下联动,形成党建工作合力。
农村基层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为民务实清廉”等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我村建立了层层落实的责任机制,自己也积极发挥“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从自身做起,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在发展党员、党费收缴、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常规工作中,积极发挥党支部的督促、指导作用,同时,将日常的工作及时向上反馈,为党委的研究决策提供依据,在上下联动中促进党建工作的发展。
(四)党建工作带动了经济发展。
投资263万元改建北渠3.6公里,打机井4眼,新建拦水坝100米,修建水毁公路堤坡10米;投资30多万元硬化二组村内水泥路520米,在xx门口修建公厕1座;在xx村建设中,清理垃圾1200立方米,清理农舍杂草和生垃圾45000多平方米,清理道路3条总长达7400米,修建小广场一处,小花坛20个,添置垃圾转运车5辆,临时垃圾分类箱14套;落实土蜂养殖户80户,适度集中流转土地140亩,栽植烤烟720多亩,产值200多万元;注册成立的新希望饲草加工合作社,年加工饲草50吨,收入xx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还不到位。注重抓硬件建设,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从严管理监督工作重视还不够。
二是村级党建工作仍较为薄弱。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党员年龄偏大,部分老党员体弱多病,基本不能够参加党的会议和党组织的活动,对党的政策了解也不够,起不到宣传学习的带头作用,同时部分文化程度偏低,影响对党的方针政策的认识理解和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还存在部分党员党性淡薄,日常工作中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只顾局部利益,缺乏全局观念,工作上缺乏热情和积极性,得过且过,也不能正确认识理论学习和党组织生活的重要意义,甚至不参加组织生活,这些都造成村级党建工作不得力,难以发挥党建工作统一思想、增强凝聚力的积极作用。
三是组织活动内容、方式单一,创新不多。在开展组织活动时喜欢沿用以往的方式和模式,形式不灵活,没能在创新上下功夫,有的时候完全照搬上级的模式,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甚至搞形式主义,党建工作摆花架子、应付检查,不注重实际效果。这些都降低了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四是党建工作有重制度,轻落实的现象。在开展党建工作中,存在过于追求制度建设,却忽视了制度落实的现象,制度设计的再巧妙,得不到执行,也只能成为空中楼阁,基层的人力、物力条件都很有限,制度的落实本就难以保障,自己又没能够及时的进行督促和落实,造成许多制度只是“一阵风”,久而久之,各类制度的威慑力下降,出现了有制难循,形同虚设的现象。
三、下步工作思路和主要措施
一、转变观念,创新党建工作局面。转变以往将党建工作作为“软任务”的看法。充分认识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党支部书记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重要职责,坚持党建、经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进一步落实村党建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强化措施,不断增强村党组织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二、多方谋划,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完善我村土地流转经营,大力推进土地整治;规范集体资源利用,对村级集体土地资源进行认真排查,严格使用行为,充分利用“四荒四边”空闲地,发展林业、种植业、养殖业;鼓励各组依据自身实际、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创造和把握机遇,发展各类组级经济,增加集体收入,鼓励村组集体兴办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通过为企业、农户、合作社提供服务获得收入;大力推进村级招商引资,增加集体收入。
三、强化措施,争创服务型党组织。围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目标,加强推进党员活动阵地建设,提升村级组织综合服务功能,持续完善农家书屋和建文化广场,着力解决群众生活中的需求和困难。积极构建信息服务平台,全面增强村级党组织政策宣传、汇集民意、服务群众和引导舆论的能力。建设一支服务型队伍,通过干部培训、远程教育等途径,树立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技能,同时,通过召开群众座谈会、民主评议会等方式开门纳谏、查找问题、弥补短板、破解难题,把群众认可不认可、满意不满意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标准。巩固和壮大党的三严三实活动成果,持续开展下基层、入农户活动,切实解决好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们:
《师德师能提升年党员应该怎么办?》这是我本次讲党课的主题,结合教育工作实际,谈谈新形势下共产党员如何发挥党员表率作用,为学校和谐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贡献自己力量。
1、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人们常说,国家兴衰,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育为本。我国改革和建设的实践充分证明,发展教育,办好学校,是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满足人民群众学习需求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劳动者素质,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先进的科学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今年市教育局把2012年确定为师德师能提升年,要求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倡导热爱教育、充满爱心、师德高尚、师能精湛、学生爱戴、群众满意的师德风尚,进一步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
2、发挥党员表率作用的必要性。老百姓认为,学校是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地方,学校的主体是知识分子。他们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是社会物质生产的智力支持者和信息服务者。而党员是这支知识分子队伍中的精英,是办好学校的中坚,他们的思想状况如何,能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于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和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学校加强党员教育的做法。近些年来,一些学校着眼于做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出对教职工党员要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教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师德师风教育以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意识教育等;
要求教职工党员以培养“四有”学生为目标,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着眼点,经常深入学生班级,密切联系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创造条件,真正做到“三全”、“三爱”、“三让”,努力成为党性强、师德好、业务精的先锋,在广大教师中充分体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全”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三爱”即爱教育事业、爱学校、爱学生;“三让”即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可以说,这些做法都是值得借鉴的。但从目前国内外教育主流和学校党员的思想状况看,我们党员应深刻理解“党员表率作用”、“学校和谐发展”的要求,才能成为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先行者和主力军。
二、深入浅出,阐明观点
(一)什么是和谐?
何谓和谐?安顺谓和,协调为谐。从社会学角度看,和谐直接表现为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使社会共同体处于融洽状态;和谐一般分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身内心的和谐和国家社会内部的和谐等方面。
(二)什么是学校和谐发展?
什么是学校和谐发展?学校和谐发展是一种学校教育生态的平衡、协调有序的发展状态。就内部环境来说,体现为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之间和谐相处,共同成长;学校管理、育人环境适宜师生发展。就外部环境来说,表现为学校与家庭、社区和谐相处,关系密切。
(三)如何推进学校和谐发展?
社会倡导“和谐发展”,校园也呼唤“和谐发展”,但和谐发展并非振臂一呼就能一蹴而就。学校的和谐发展,需要社会和谐发展的大环境,但作为教育工作者——党员教师,我们不能坐等大环境的改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人都从自身做起,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学校才能又好又快发展。共产党员在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中应该做些什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即:树立“三个意识”,培养“四个要有”,做到“五坚持五反对”,做好“七个努力”。
“三个意识”:一是树立全局意识,从培养一代人才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思考工作。二是树立服务意识,使自己的工作真正做到“三贴近”。即:贴近社会,贴近家长,贴近学生。三是树立创先意识,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个要有”:
第一,要有共生的理念。和谐一定是关系的和谐,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和谐不同于对抗,也并不意味着同一,而是以差异与多元为前提的。和谐社会承认社会的不同主体和要素可以而且应该和平共处地存在,即共生。共生意味着所有成员能够在相互协作中共同增进利益,社会的成果要惠及每一个社会成员。
第二,要有宽容的心态。一方面我们要寻求问题的积极解决;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有一种宽容的心态。宽容可以是对人的宽容,一类人对另一类人的宽容,也可以是对一些事情,乃至对这个时代、社会的宽容,是和谐社会所需要的美德。
第三,要有感恩的意识。每一个人的人生成长和事业成就都离不开天地的养育、社会的保障、家庭的关爱、师生的帮助。饮水思源,对那些让我们今天一切成为可能的先辈、祖国、政党、父母、亲戚朋友,甚至是对那些随缘而遇的陌生人和默默无闻的大自然,要学会心存感激,而不能刻薄寡恩,更不能让人总觉得是“欠你的”。感恩而后懂得珍惜,才会加倍珍视自己拥有的一切,才会发自内心地去回报社会。
第四,要有审美的情趣。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应该有超功利的审美尺度,应该以审美的眼光来重新打量和发现身边的世界。一旦拥有了审美的情趣,就会发现自然不仅仅是资源和财富,它更是人类诗意的家园;社会不仅仅是名利场,它亦是人们共同完成的无以伦比的艺术品;人与人的关系也不仅仅是“物的依赖关系”,人最需要的就是人本身。这样的社会人们收获的就不是浮躁、倦怠和郁闷,而是公开、舒畅与愉悦。
“五坚持五反对”:一是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原则,反对重智轻德,构建和谐教育体系。二是坚持有教无类的德育思想,反对不教而诛,构建和谐人本核心。从教育内部而言,学校教育要追求教育公平平等与机会均等。从个人层面来看,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坚持以人为本,推崇人人可教的思想,那些所谓“抓两头放中间”,“抓尖子,促中层,放尾巴”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三是坚持言传身教的德育方法,反对控制性说服和灌输,达到和谐教育效果。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该是这种人。”以身示范、以身立教、身教合一的教育方法往往能使教育事半功倍。四是坚持文明执教的教育理念,反对体罚学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师生之间虽有长幼之分,知识多寡之别,但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我们要摒弃那种“警察与小偷”、“法官与罪犯”式的师生关系,全面关心、体贴、爱护学生,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严父+慈母+良医+益友”的新型师生关系,友情执教,依法执教,切不可辱骂、歧视学生,做文明之师,尊严之师,仁爱之师。五是坚持为人师表,严于律己的道德准则,反对言行脱节,打造教师立体形象。在思想作风上要实事求是,表里如一,切忌弄虚作假、装腔作势;在工作作风上,要认真严谨,讲求效率,切忌马马虎虎,拖拉推诿;在待人处世上,要光明正大,诚实守信,切忌两面三刀,虚情假意;在生活作风上,要端庄稳重,亲切大方,切忌不拘小节、举止轻浮,全方面打造更完美、更和谐的教师立体形象。
“七个努力”:第一,党员领导干部首先要努力做教育公平的推动者,认真推动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第二,党员要努力做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维护者,努力构建和谐教育、和谐社会。第三,党员要努力做教育均衡发展的促进者,努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第四,党员要努力做教育乱收费的制止者,坚决制止违规收费。第五,党员要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实践者,努力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第六,党员要努力做贫困家庭学生的关爱者,努力做到不放弃每一位学生。第七,党员要努力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们,和谐凝聚力量,和谐成就伟业。当前,以“师德师能”为主题,促进教育良性和谐均衡发展的活动正在深入开展,我们共产党员应在活动的实践中加强自身修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业务素质,使教育事业的发展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
开展“学党章党规、 学系列讲话, 做合格党员” 学习教育( 以下简称“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 ) , 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 是推动党内教育从 “关键少数” 向广大党员拓展、 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党委 ( 党组) 要充分认识开展“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对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大意义, 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尽好责、 抓到位、见实效。 开展“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 是落实党章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要求、 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 向广大党员拓展、 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部署。 各级党组织要将“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今年党建工作的龙头任务,按照统一部广播电视进行学习。 以各种基层党员干部易于接受、 贴近心声的方式, 使学习教育的各项工作更接地气、 富有生气、 收到实效。 “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 归根结底是要加强思想作风,解决突出问题, 就是要引导全体党员自觉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意识、 大局意识、 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 进一步树立清风正气, 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抓手,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的新创造。“四个全面”作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出场形态,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的集中体现,闪耀着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和科学认识论的思想光辉。
“四个全面”深刻体现了唯物史观的本质要求
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等规律,是我们党“哲学的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唯物史观是“四个全面”的理论基石,“四个全面”是唯物史观的当代反映。
坚持社会基本矛盾原理,深化了对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的认识。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四个全面”是依据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针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而提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人民群众对改变发展不平衡性提出的热烈期盼,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路径;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分别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提供动力支持、制度保障和领导力量,四者构成了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坚持社会有机体原理,深化了我们对社会协调发展问题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坚持把社会结构当作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反对“唯经济决定论”,认为每个社会中的生产关系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调“全面”推进,社会经济、政治、法律、党的建设等诸多方面不留死角、不留空白,聚焦聚力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注重发展要素的耦合性,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结构、社会系统的有机体协调发展的思想,深化了我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坚持人民创造历史的基本原理,深化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认识。群众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群众立场,生动体现了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既顺应了人民呼声,又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全面深化改革,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分享改革的红利,有更多获得感;全面依法治国,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人民;全面从严治党,根本目的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人民性,真正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辩证的历史决定论,深化了我们对执政党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发展是决定性与选择性的高度统一过程,强调社会实践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中国共产党担负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经过革命、建设、改革的接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领导是“四个全面”之魂。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最根本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四个全面”牢牢把握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精髓
唯物辩证法作为“最完备最深刻最无片面性的关于发展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认识与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四个全面”是唯物辩证法深度滋养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辩证法。
坚持唯物辩证法总特征,把握好发展的全面性与协调性。联系与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要求我们在认识和分析问题时,自觉坚持全面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核心在“全面”,关键在“协调”。所谓核心在“全面”,就是要解决发展中一度存在的重经济轻社会、重物质轻精神、重速度轻效益等片面性问题,统筹经济、政治、法治、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工作。所谓关键在“协调”,就是要处理好战略目标与三个战略手段协调关系,目标统率手段、手段服从目标;三个战略手段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避免单兵突进、各自为政;每个战略举措协同推进,既区分轻重缓急,又不顾此失彼。
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提高解决复杂社会矛盾的看家本领。当前,我国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期、改革的攻坚期和矛盾的高发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我们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在工作中自觉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有机统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促进“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全面深化改革要有勇有谋,战略上要勇于进取、战术上要稳扎稳打;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实现“良治”与“善治”的统一;全面从严治党,要治标和治本统筹兼顾,自律和他律双管齐下。
坚持理论思维的基本规律,构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法论。理论思维的成熟是一个政党成熟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面对着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着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反复强调要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系统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奠定了“四个全面”丰富的方法论原则。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必须依此进行战略判断、作出战略部署、把握战略重点、保持战略定力。
“四个全面”丰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时代内涵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是我们克服不可知论和先验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四个全面”立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做出了创造性理解,对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强大的能动作用。
坚持实践决定认识的基本原理,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知行统一观的认识。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指导实践,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辩证运动过程中的两次能动的飞跃。“四个全面”是我们党立足治国理政新实践,坚持问题导向,科学研判分步提出来的:针对发展不平衡性、阶段性问题,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针对改革动力不足、活力不够等问题,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针对政府和司法公信力下降、法治推进不力等问题,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针对各种风险和考验依然严峻,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原理,深化了对社会发展“两种尺度”统一问题的认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揭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必须遵循两种尺度的统一:坚持真理尺度,主观认识符合客观规律;坚持价值尺度,按照自身的需要去改造客观世界。“四个全面”坚持了“两种尺度”有机统一的原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价值目标,是我们党根本的价值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化了我们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的真理性认识。
坚持认识的反复性与无限性的基本原理,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自由王国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并依此支配自己和外部世界的一种社会状态,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打开了通往社会主义规律自由王国的历史之门;邓小平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辩证法,提出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两个文明一起抓等重大辩证关系;江泽民的“论十二大关系”,深刻阐明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理;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上提出的“十个结合”,深入总结了改革开放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化了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体现了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生动过程,是中国共产党人赓续探索的思想结晶。
党的xx大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xx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来的。
我们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目的:
1、了解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
2、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3、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
4、要在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5、结合自己的工作,谈谈如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一、中央为什么提出科学发展观?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首先,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来的。其次,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党的xx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要求。再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总结了过去各种经验教训后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教育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上的体现,是关于教育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与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第一是以人为本,第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三是全面推进教育创新。
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在党的xx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来的,是我们党在重要文件里第一次响亮地提出这样的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我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围绕的中心就是要满足人民的这些需要,包括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其次,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另外,注重以人为本,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具体体现在为群众切实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上,体现在以人为本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中。
四、学校教育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
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我们要在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一,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育人为本就是要以培养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成人成才,一切都着眼于调动和依靠学生内在的积极性。要围绕育人目标,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各项教育工作都要始终围绕育人这个中心,教师要热爱学生、无私奉献,学校党政部门要增强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意识。
第二,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办学要以教师为主体。教育质量的高低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成败,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人才是第一资源,这个论断在教育系统体现得最为明显,最为彻底。我们必须全心全意依靠人民教师这支队伍,必须坚定不移建设人民教师这支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集聚一批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是当前乃至于永恒的一项根本性任务。
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就应该把干事创业、为民造福当成一辈子最大的快乐。
“为官避事平生耻”。党的干部队伍中从来不缺少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弄潮儿”。泡桐书记焦裕禄一句“死后,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道出了党的干部亲民爱民、拼命奉献的情怀;自比“樵夫”的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刻画出了为民忘我、苦干实干、廉洁奉公的好干部模样。面对当前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牢树干事创业的雄心,主动干事担当、为民作为,做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自己的“弄潮儿”。
要坚守为民初心。一直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民谋福祉一直都是最大的初心。从陕西的梁家河村到北京中南海,他一直坚守为老百姓干些实事的情怀。这种为民造福的价值理念是中国共产党96年来一直不曾改变的初心。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是共产党员为民服务的初心不能褪色。
要发扬实干精神。“天下之事,皆成于实。”实干是顶一万句的真理。再次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党员干部要把推动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干实事,多做好事,不耍嘴皮子,不搞花架子,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政绩工程,扎扎实实地干一些让老百姓有获得感的实绩,真正做一个在群众眼里站得住脚、经得起说的“办事人”。
们: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明确提出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必须牢牢把握的八个方面重要要求,是指引我们党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献。为学校党支部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力打造“‘453’-筑堡垒·当先锋”党建服务品牌指明了方向。当前,我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处在第二个学习讨论专题阶段,其主题是“坚守纪律底线、培养高尚情操”。根据支部工作部署,由我在此以“坚守纪律底线、培养高尚情操”为题给大家上党课,旨在学习交流、抛砖引玉,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或建议。
党中央在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成果的基础上,着眼于新常态下对党员提出新要求,号召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倡导所有党员要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四讲四有”是一名合格党员的核心要素,是新时代党员党性的客观要求,是在党爱党、在党护党、在党兴党、在党为党的现实体现,为如何做一名合格党员指明了方向。
党内制度规矩是党内生活的基本方式,既为党员干部正确行使权力提供了平台与载体,更明确了党员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与规范。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准则》和《条例》),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要成果,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要求,也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纪律保证。
一、领会精神,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路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特征的现实要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选择。
(一)体现了党内生活道德高线、纪律底线的价值导向。两部法规以党章为根本遵循,突出执政党特色,坚持理想信念宗旨,体现纪在法前、纪严于法,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价值追求。这种追求,一是重在立德。“德之不修,行之不远”,“失德”是违纪的序曲。道德是使人向善的,是纪律严格执行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有道德规范才能激发人们内在的自律。《准则》在重申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作风的基础上,坚持正面倡导,强调自律,以基础性法规的形式,明确了共产党人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看得见、够得着的道德高线。二是重在立规。纪律是用来纠错的,是道德的坚强后盾和保障,只有通过立规加强他律,让党员干部心存敬畏、行有底线,才能让“德”真正立起来,才能明确行为的边界。新修订的《条例》围绕党纪戒尺要求,开列负面清单,并明确相应的处罚标准,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充分展示了制度的权威性与严肃性。两部党内法规的修订,既明确了崇德向善的高标准,又划出了不可触碰的底线,既延续了“思想建党”的传统,又确立了“制度治党”的规矩。高线与底线的统一,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认识和新境界,使党员干部既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又有基本的行为遵循。
(二)延续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首先,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王岐山对当前党内法规建设问题作了精准的分析。他指出,当前一个最突出的表现是,党内规则混同于国家法律,党规党纪套用“法言法语”,原《准则》和《条例》的许多规定都与法律条文重复,难以体现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上的高标准、严要求。在实践中管党治党不是以纪律为尺子,而是以法律为依据,党员干部只要不违法就没人管、不追究,造成“要么是好,要么是阶下囚”。《准则》、《条例》的修订注重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纪法分开,坚持问题导向,重点针对现阶段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在廉洁自律和遵守纪律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其次,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制度不在多,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两部党内法规的修订不求全求大,坚持从党内生活的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对党的最新期盼出发,充分展示了建立科学有效的管党治党制度机制的实践探索,特别是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以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等要求转化为准则要求、纪律条文,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同时,针对以往制度可操作性不够的问题,坚持精细管用、易于落地,做到了具体化、可操作,使每个党员干部进一步明确在党内生活中,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尤其是违规后的处理结果是什么,从而把党的纪律规矩刻印在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心上。
(三)唤醒了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的总规矩,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重要主张,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党章的重要性毋庸赘言。现实中,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没把党章当回事。两部党内法规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尊崇党章,把党章的权威立起来,全面梳理了党章对党员、干部的纪律要求和廉洁自律要求,突出了政党特色、党纪特色,将党章关于纪律和廉洁自律要求具体化,唤醒了全党的党章党规党纪意识。
(四)凸显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要管党,一管党员,二管干部。其中,管好干部,对于党的建设,关系尤为重大。两部法规的制定覆盖全体党员,普通党员纳入管理不留死角,同时也突出了“关键少数”。《准则》围绕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公与私”、“廉与腐”、“俭与奢”、“苦与乐”的关系,对全体党员提出了“四个坚持”的规范;围绕“廉洁”二字,从公仆本色、行使权力、品行操守、良好家风四个方面,对领导干部提出了“四个自觉”的倡导。《条例》中有19处专门提到“党员领导干部”,明确了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更高要求和责任的强调。
立规易,执纪难。制度的生命力在执行。《准则》、《条例》颁布后,要在贯彻实施上下更大功夫,绝不只是嘴上说说、纸上写写、墙上挂挂。广大党员要学深悟透、融汇贯通,把握《准则》、《条例》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惩防并举,坚守纪律底线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条例》就是管党治党的尺子和党员的行为底线。严守纪律底线,关键在严,惩防并举。
(一)心存敬畏,慎独慎微。古语有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天下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一个人心存敬畏,就能按纪律和准则行事,就会坚持慎微慎独,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守纪律底线,首先要敬畏纪律,深刻认识“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的道理,深刻认识纪律对党员个人、对党的建设的重要作用,深刻认识纪律既是约束又是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严明纪律观念,敬畏法纪,慎独慎微,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挡得住诱惑,耐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把握好自己,认真做好每件小事、管好每个小节。
(二)深学细照,明纪守规。心存敬畏是前提,认真遵守是关键。《条例》细化党章的相关要求,突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体现全面从严治党特别是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最新成果,修订版删除了70余条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重复的内容,修订后从原来的15章、178条、24000余字缩减为11章、133条、17000余字。《条例》内容丰富,也有很多大家关注的问题,要全面深化学习,着力在研读原文上下功夫,原原本本地学、逐章逐条地学、联系实际地学,把握《条例》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对照现实中的正反例子,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把党规党纪刻印在心中,增强执行党纪党规的自觉性和准确性,增强维护党纪党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以眼里不揉沙子的认真劲儿,时刻绷紧纪律之弦,切实以《条例》为戒尺规范自己的思想言行,认真检视,深入查找存在的问题,不越雷池一步、不出底线分毫。
(三)执纪问责,严格执行。纪律不彰,必然失去防线;规矩不严,必然警示无力。强化执纪问责是严守纪律底线的保证。《条例》中明确强调,加强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把纪律挺在前面,注重抓早抓小,对违反党纪的党组织和党员必须严肃、公正执行纪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依规治党,扎紧制度笼子,使管党治党开始走向紧硬实,净化了党内政治生态,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信任,厚植了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各级党委(党组)要按照要求,切实担当和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各级纪委(纪检组)要找准职能定位,强化监督执纪,加大问责力度,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杜绝“双面人”现象,保持常抓的韧劲、长抓的耐心,形成强大威慑力,严肃查处和曝光典型案例,重点查处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党员领导干部,实践“四种形态”,关口前移。
(四)强化监督,注重预防。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上下互动,强化组织管理和群众监督,形成强大势场。要充分发挥党内监督、民主监督、审计监督、巡视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等作用,在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问题上形成“热炉效应”。同时,《条例》的贯彻不仅体现在对违纪的查处,更主要的是通过具体相关规定,注重预防,形成一种警示,逐渐形成不敢违纪、不想违纪的氛围,形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卫制度的良好风尚。
三、知行合一,培养高尚情操
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时间的积累,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需要终生努力。《准则》是执政党的道德宣示和目标“高线”,但“高线”并非高不可攀,是看得见、够得着的。培养高尚情操,必须坚持以知促行、知行合一,不断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立志为先,坚持“四个必须”。高尚情操之“高”在于立志高远,没有高远志向,修不出良好品质。古人云,“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准则》开篇提出了廉洁自律“四个必须”的原则要求,要求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自觉培养高尚情操。“四个必须”的要求,体现了共产党人高尚的道德追求,具有思想激励和导向作用,其核心在于修信仰、修意志,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解决好思想的总开关,补好理想信念之“钙”,不改初衷、不懈坚守、不变承诺。
(二)修德为本,坚持“八条规范”。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始终是党赢得人民群众拥护支持的重要法宝和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强大力量。毛泽东曾要求共产党员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修德就是要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全体党员在修德上,要联系中外尤其是中国传统廉洁文化,联系自身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联系本地区本部门具体情况,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严以修身,严以律己,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遵守《准则》作为自身政治责任,化为自觉追求,认真贯彻“四个坚持”、“四个自觉”的规范要求,解决好公私关系、廉腐问题、俭奢问题、苦乐问题,明确廉洁的分界线、把握廉洁底线,筑牢廉洁的防线,追求廉洁高线。党员领导干部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勤政为民;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用权为民;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修身安人;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齐家正气,让廉洁成为一种文化、一种习惯、一种传统,不为名所缚、不为物所累、不为利所驱、不为钱所惑、不为色所诱,清白做人,干净做事。
(三)示范为要,坚持“修身齐家”。“欲化人,先正己,正己而后化人”。党员是先锋战士,干部是骨干和公仆,都要求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道德的感召力是巨大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秘诀就是把一种需要加以提倡的精神,加以推崇的价值观,加以实现的原则,加以推广的经验,具体化在一个或几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人物或事件上,使之成为一面鲜艳的旗帜”。坚守道德底线要坚持以上率下,层层立标、作示范,通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加强党性修养,影响和感召身边人和广大群众,实现党风、政风、行风、民风的好转。
坚守“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政治本色
初心因坚守而炙热,使命因担当而荣光。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一百年来,我们党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百年来,涌现出孔繁森、焦裕禄、廖俊波等一大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代表,他们以恒心守初心,以生命践使命,书写了心系人民、情系人民、造福人民的感人诗篇。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党员干部任何时候都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不能忘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和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持续完善社会公平正义环境,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锻造“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钢铁意志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斗争,伟大斗争创造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深深镌刻着红色的斗争烙印。中国共产党的斗争品质与风骨,不仅体现在面对强敌时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也体现在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时的敢为人先、敢闯新路,还体现在对于自身存在问题的那种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勇气与魄力。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才能始终历经风雨而不倒,饱经磨难而奋起,最终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党员干部要居安思危,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昂扬斗志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提高斗争本领、提升斗争艺术,不断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
淬炼“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道德品质
忠于党、忠于人民,是共产党人的鲜明的精神标识、优秀的道德品质。从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的雷锋,到将青春和生命献给党和人民脱贫攻坚事业的黄文秀,再到把千亩荒地变成林海、又无偿赠给党和人民的张连印……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对党忠诚最根本的要求就是不负人民,不负人民就是对党最大的忠诚。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对党的绝对忠诚,对人民的绝对赤诚,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心系人民、情系人民,把为党分忧、为民造福作为毕生追求,始终不改其心、不移其志,努力为党和人民创造更大光荣。
们:
目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正在开展,下面我和大家一起交流、共同学习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些学习体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民务实清廉”,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要求,是党心和民心所向。
为民,是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新的历史方位对党提出的必然要求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从其科学内涵来说,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群众。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因此,在今天党所处的历史方位中,尤其需要恪守“为民”的根本宗旨。
这是因为,我们党在全国范围执政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对外开放和发展**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的这一深刻变化,一方面使党能够运用手中掌握的权力更好地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另一方面也使党的干部面临着权力和利益的双重诱惑。
与此同时,党的队伍特别是干部队伍发生了深刻变化。自从党在全国范围执政以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一大批年轻而且有知识的新党员源源不断地充实到党的肌体中来,使党进一步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是党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的重要标志。同时,也要注意到,在和平年代,怎么样把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已经成为党的建设面临的一大课题。
事实上,在党员队伍包括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揪心的情况。一些人入党前表现很好,入党后放松自我要求,逐渐同党离心离德,甚至违法乱纪走向腐败;一些没有实际能力而只会夸夸其谈、甚至擅长阿谀奉承的人,进入了党的队伍包括干部队伍;这几年还出现了用金钱“买党票”、“买官”等现象,给党的队伍的纯洁性带来了更大的威胁。
尽管这些现象不是主流,但决不能掉以轻心。因此,我们今天加强群众路线教育,不是一般地谈论加强或简单地重复过去的做法,而首先是从我们面临的新情况出发,进行党的根本宗旨教育,使全党更好地树立“为民”意识,努力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务实,是群众路线的本质特征,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进作风的重要任务
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有机地统一起来,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毛泽东曾经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角度阐述党的群众路线,从根本上阐明了群众路线的务实本质。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群众路线及其务实本质,就要从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做起,加强党的群众工作。
以转变作风为前提做好群众工作。过去,我们的干部骑着自行车下基层,戴着草帽进农户,朴素的工作作风,平易近人的交流,群众能同干部讲真心话,群众工作富有成效。这几年,我们许多干部小车进小车出,从家门到机关门,同基层群众接触少了。而在一些群众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干部经常上街下乡,直接听取群众意见,甚至直接到有意见的群众那里谈心,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效果很好。这些情况和经验告诉我们,切实转变作风,做到群众的门走得进、群众的话听得进,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前提。
以信任为纽带做好群众工作。现在,我们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许多群众对一些干部缺乏信任,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一大障碍。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很复杂,既有一些干部平时做表面文章,大话空话多,实际上没有落实,失信于民;也有个别干部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致使政府公信力降低等等。因此,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就在于我们的广大干部通过实实在在的做法取信于民,能够真正获得广大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基础做好群众工作。分析现阶段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注意到,群众的意见和不满大部分不是针对党和政府的,而是针对一些具体做法和事情的。因此,要做好群众工作,重点是通过调查研究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许多地方的经验证明,只要我们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尤其是努力满足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合理要求,群众就会发自内心地拥护党和政府。
以制度为保障做好群众工作。我们党做群众工作的经验告诉我们,群众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而不是一项突击性的工作。因此,做好群众工作的可靠保障是健全的制度。过去好的制度还要坚持和完善,但更重要的是创造适应今天新情况的新制度,及时帮助群众排忧解难。
清廉,是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更是在新的考验面前党要解决的紧迫课题
群众路线,是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在贯彻群众路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干部自身的道德、品行、操守在贯彻群众路线过程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我们在贯彻群众路线的过程中,群众工作做得不得力,不仅因为有些干部能力不强、方法不对,还因为有些干部人格低下,甚至守不住基本的道德操守,在群众中没有权威性和号召力。抓干部教育,不仅要抓理论学习,还要把干部的理论素养转化为党性、转化为德性。一个只会夸夸其谈大道理而缺乏党性、德性的人,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的信奉者,也不可能成为可靠的群众路线的执行者。
当前,在干部的道德建设中尤其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教育,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一些地方脱离群众而发生群体性事件,往往同那里有些干部为政不清廉直接相关。因此,应从新的实际出发,把共产党人的道德观包括廉政意识教育纳入群众路线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党的干部队伍健康成长,使党经受住各种考验,永葆生机和活力。
们,我们一定要切实树立群众观点,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总要求,努力开创我镇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们:
目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正在开展,下面我和大家一起交流、共同学习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些学习体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民务实清廉”,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要求,是党心和民心所向。
为民,是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新的历史方位对党提出的必然要求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从其科学内涵来说,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群众。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因此,在今天党所处的历史方位中,尤其需要恪守“为民”的根本宗旨。
这是因为,我们党在全国范围执政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的这一深刻变化,一方面使党能够运用手中掌握的权力更好地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另一方面也使党的干部面临着权力和利益的双重诱惑。
与此同时,党的队伍特别是干部队伍发生了深刻变化。自从党在全国范围执政以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一大批年轻而且有知识的新党员源源不断地充实到党的肌体中来,使党进一步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是党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的重要标志。同时,也要注意到,在和平年代,怎么样把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已经成为党的建设面临的一大课题。
事实上,在党员队伍包括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揪心的情况。一些人入党前表现很好,入党后放松自我要求,逐渐同党离心离德,甚至违法乱纪走向腐败;一些没有实际能力而只会夸夸其谈、甚至擅长阿谀奉承的人,进入了党的队伍包括干部队伍;这几年还出现了用金钱“买党票”、“买官”等现象,给党的队伍的纯洁性带来了更大的威胁。
尽管这些现象不是主流,但决不能掉以轻心。因此,我们今天加强群众路线教育,不是一般地谈论加强或简单地重复过去的做法,而首先是从我们面临的新情况出发,进行党的根本宗旨教育,使全党更好地树立“为民”意识,努力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务实,是群众路线的本质特征,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进作风的重要任务
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有机地统一起来,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毛泽东曾经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角度阐述党的群众路线,从根本上阐明了群众路线的务实本质。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群众路线及其务实本质,就要从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做起,加强党的群众工作。
以转变作风为前提做好群众工作。过去,我们的干部骑着自行车下基层,戴着草帽进农户,朴素的工作作风,平易近人的交流,群众能同干部讲真心话,群众工作富有成效。这几年,我们许多干部小车进小车出,从家门到机关门,同基层群众接触少了。而在一些群众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干部经常上街下乡,直接听取群众意见,甚至直接到有意见的群众那里谈心,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效果很好。这些情况和经验告诉我们,切实转变作风,做到群众的门走得进、群众的话听得进,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前提。
以信任为纽带做好群众工作。现在,我们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许多群众对一些干部缺乏信任,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一大障碍。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很复杂,既有一些干部平时做表面文章,大话空话多,实际上没有落实,失信于民;也有个别干部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致使政府公信力降低等等。因此,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就在于我们的广大干部通过实实在在的做法取信于民,能够真正获得广大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基础做好群众工作。分析现阶段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注意到,群众的意见和不满大部分不是针对党和政府的,而是针对一些具体做法和事情的。因此,要做好群众工作,重点是通过调查研究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许多地方的经验证明,只要我们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尤其是努力满足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合理要求,群众就会发自内心地拥护党和政府。
以制度为保障做好群众工作。我们党做群众工作的经验告诉我们,群众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而不是一项突击性的工作。因此,做好群众工作的可靠保障是健全的制度。过去好的制度还要坚持和完善,但更重要的是创造适应今天新情况的新制度,及时帮助群众排忧解难。
清廉,是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更是在新的考验面前党要解决的紧迫课题
群众路线,是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在贯彻群众路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干部自身的道德、品行、操守在贯彻群众路线过程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我们在贯彻群众路线的过程中,群众工作做得不得力,不仅因为有些干部能力不强、方法不对,还因为有些干部人格低下,甚至守不住基本的道德操守,在群众中没有权威性和号召力。抓干部教育,不仅要抓理论学习,还要把干部的理论素养转化为党性、转化为德性。一个只会夸夸其谈大道理而缺乏党性、德性的人,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奉者,也不可能成为可靠的群众路线的执行者。
当前,在干部的道德建设中尤其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教育,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一些地方脱离群众而发生群体性事件,往往同那里有些干部为政不清廉直接相关。因此,应从新的实际出发,把共产党人的道德观包括廉政意识教育纳入群众路线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党的干部队伍健康成长,使党经受住各种考验,永葆生机和活力。
们,我们一定要切实树立群众观点,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总要求,努力开创我镇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们: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明确提出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必须牢牢把握的八个方面重要要求,是指引我们党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献。为学校党支部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力打造“‘453’-筑堡垒·当先锋”党建服务品牌指明了方向。当前,我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处在第二个学习讨论专题阶段,其主题是“坚守纪律底线、培养高尚情操”。根据支部工作部署,由我在此以“坚守纪律底线、培养高尚情操”为题给大家上党课,旨在学习交流、抛砖引玉,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或建议。
党中央在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成果的基础上,着眼于新常态下对党员提出新要求,号召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倡导所有党员要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四讲四有”是一名合格党员的核心要素,是新时代党员党性的客观要求,是在党爱党、在党护党、在党兴党、在党为党的现实体现,为如何做一名合格党员指明了方向。
党内制度规矩是党内生活的基本方式,既为党员干部正确行使权力提供了平台与载体,更明确了党员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与规范。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准则》和《条例》),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要成果,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要求,也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纪律保证。
领会精神,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路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特征的现实要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选择。
(一)体现了党内生活道德高线、纪律底线的价值导向。两部法规以党章为根本遵循,突出执政党特色,坚持理想信念宗旨,体现纪在法前、纪严于法,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价值追求。这种追求,一是重在立德。“德之不修,行之不远”,“失德”是违纪的序曲。道德是使人向善的,是纪律严格执行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有道德规范才能激发人们内在的自律。《准则》在重申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作风的基础上,坚持正面倡导,强调自律,以基础性法规的形式,明确了共产党人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看得见、够得着的道德高线。二是重在立规。纪律是用来纠错的,是道德的坚强后盾和保障,只有通过立规加强他律,让党员干部心存敬畏、行有底线,才能让“德”真正立起来,才能明确行为的边界。新修订的《条例》围绕党纪戒尺要求,开列负面清单,并明确相应的处罚标准,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充分展示了制度的权威性与严肃性。两部党内法规的修订,既明确了崇德向善的高标准,又划出了不可触碰的底线,既延续了“思想建党”的传统,又确立了“制度治党”的规矩。高线与底线的统一,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认识和新境界,使党员干部既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又有基本的行为遵循。
(二)延续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首先,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王岐山对当前党内法规建设问题作了精准的分析。他指出,当前一个最突出的表现是,党内规则混同于国家法律,党规党纪套用“法言法语”,原《准则》和《条例》的许多规定都与法律条文重复,难以体现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上的高标准、严要求。在实践中管党治党不是以纪律为尺子,而是以法律为依据,党员干部只要不违法就没人管、不追究,造成“要么是好,要么是阶下囚”。《准则》、《条例》的修订注重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纪法分开,坚持问题导向,重点针对现阶段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在廉洁自律和遵守纪律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其次,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制度不在多,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两部党内法规的修订不求全求大,坚持从党内生活的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对党的最新期盼出发,充分展示了建立科学有效的管党治党制度机制的实践探索,特别是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以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等要求转化为准则要求、纪律条文,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同时,针对以往制度可操作性不够的问题,坚持精细管用、易于落地,做到了具体化、可操作,使每个党员干部进一步明确在党内生活中,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尤其是违规后的处理结果是什么,从而把党的纪律规矩刻印在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心上。
(三)唤醒了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的总规矩,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重要主张,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党章的重要性毋庸赘言。现实中,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没把党章当回事。两部党内法规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尊崇党章,把党章的权威立起来,全面梳理了党章对党员、干部的纪律要求和廉洁自律要求,突出了政党特色、党纪特色,将党章关于纪律和廉洁自律要求具体化,唤醒了全党的党章党规党纪意识。
“中国_员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开幕会上,的铿锵之音,响彻在人民大会堂,也回荡在辽阔的神州大地。“不忘初心”就是全党要把初心铭刻在心、融入灵魂,真正做到一心向党、全心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不忘初心,就要不忘记根本。“夫民者,万世之本也。”党的力量来自人民,党的根基立足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党从一开始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与人民建立了血肉联系,从而也赢得了人民对我们党事业的大力支持。长征途中,各族人民踊跃送亲参加红军;抗日战争中,军民一家,鱼水情深,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解放战争中,人民踊跃参军支前,“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回首过往,党之所以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闯过一个又一个险滩,关键在于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始终同人民群众持续血肉联系。
不忘初心,就要不忘记追求。“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没有目标,就会在旅途中迷失自己。我们党已经建党_年、执政_年,“精神懈怠的危险,潜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突出的摆在了我们面前”,这是值得每个党员干部警惕和警醒的。中国_在成立之初就将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理想和奋斗目标。共产主义的实现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久持续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久持续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不忘初心,就要不忘记职责。1921年建党至今,中国_人历经斗争考验,穿越重重险难,不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不变的是党对祖国人民的一腔忠诚热血和对国家发展、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中国_始终坚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砥砺奋进、进取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带给中国方案。伟大的事业不能一蹴而就,我们党要牢记使命、始终如一的坚持和奋斗。进行伟大斗争,需要我们更加牢记职责担当,始终持续清醒的头脑、清正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人民幸福安康的追求上更加一往无前、精益求精。
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困难和挑战还很多、任务还很艰巨,正如所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简单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务必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作为拥有8900多万名党员的执政党,没有每一位_人的“初心”不忘,又何能有全党的“不忘初心”?我们每一名党员都就应时常反省、扪心自问,是否还记得入党时立下的铮铮誓言?此刻的言行、举止、情操、境界是否贴合党员的标准?只有在反躬自省中不断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自我,进而敢于担当、勇于负责,才能真正带领群众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我作为一名光荣的_员,务必深入学习党的精神,时刻坚持努力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潜力、综合文化素质以及应对各种复杂状况的潜力。坚持与时俱进,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与时代和国家发展同行。
心有所指,梦终会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肩负使命与梦想同行的人,终会赢得光明的未来。
们:
根据公司安排,党支部书记要带头讲党课,这既是规定动作、政治任务,也是加强党的领导、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之举。也许有人会问:抓企业高质量发展与党建工作有什么必然联系吗?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很多可能还不明白企业抓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可以这么讲,党建工作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基石。尤其对国有企业来说,党建工作必不可少。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大家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企业没有“根”和“魂”,那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那就是好比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根本就谈不上长远发展,谈不上为社会作贡献。我们公司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的国有企业,必须加强党对企业的领导,必须把党组织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抓生产经营、抓改革发展,确保我们公司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要跟进到哪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如何坚持党对公司的领导,加强党建引领,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命题。为解答好这个命题,解答好部分心中的疑问,今天借这个机会,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党建对公司发展的助推作用。
一、公司为什么要抓党建
党建工作是国有企业的政治资源,始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承载了重要的任务。建立完善的公司党建工作制度,可以确保党的政治方针、政策、路线得到落实,可以推进公司改革和创新发展,可以活化党同公司员工、群众的血肉联系,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公司经济效益,促进公司积极承担履行社会责任与义务。
(一)加强党建引领,可以扫思想之尘。房子应该经常打扫,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
脸应该经常洗,不洗就会灰尘满面。这个基本的道理大家都懂。我们的党组织、党员干部也一样,时间久了,少数不免在思想上出现误区、蒙上的灰尘,滋生错误认识、出现错误行为,说一些不该说的话做一些不该做的事,个有别甚至会自以为是、盲目自大,发表些不当的言论。加强党建引领,经常性开展思想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及时清扫思想“灰尘”,校正思想偏差,增强抵御各种“疾病”的免疫力,可以让党员干部避免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
(二)加强党建引领,可以除作风之弊。作风建设,在任何时候都重要。我们的党自创立以来,都历来十分重视作风建设。作风建设,事关党的建设的成败。作风好,则事业成;
作风坏,则事业废。在国有企业内部,抓作风建设也尤其重要。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度增长阶段转向亮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更需要风清气正,国有企业作风建设不仅体现着企业整体形象和风气,更关系到企业可持续高质显发展的大局,在我们公司内部,尤其是职能部门、管理层境界不高、眼光不远、格局不大,过于追求个人利益得失,热衷于比职务,比待遇比工作舒适度写问题仍然存在。抓公司党建,加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可以让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从知行合一、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角度,审视自己、要求自己、检查自己,带头转变工作作风,带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带头把一些倾向性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推动公司作风大转变。
(三)加强党建引领,可以筑发展之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同样,要办好国有企业的事情,也关键在党。当前,有些国有企业不重视党建,不同程度存在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问题,这些问题最后导致的都是国有企业发展受阻,不是企业领导管理层出现问题,就是企业基层党组织出现问题,有些企业甚至面临倒闭的边缘。所以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我们党的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我们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起来,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只有坚定不移加强党对公司的领导,我们才能不断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才能推动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才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公司的坚强战斗堡垒,从而使公司做大做强做优。
二、怎祥抓好新形势下公司党建工作
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其一举动都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不仅影响着经济发展速度,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党建引领企业发展。把党建融入公司发展、让党建推动企业发展、同时也让企业发展来检验党建水平,是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建的根本要求。要推动质量发展,我们必须要加强和创新公司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增强公司竞争力。
(一)政治建设是首要。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只有推动政治生态根本好转,才能引领和保障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各种风险挑战迫切需要通过建设良好政治生态来推动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对我们全体党员干部提出的政治要求,必须时刻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方向、看清大势、胸怀全局,把做好各项工作放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大局中去思考,定位、谋划,始终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始终听党号令、为党分忧,建设良好的政治生态,为公司发展提供政治保证。
(二)组织建设是基础。2019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对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作出全面规范,为新时代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条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求企业各级党组织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出发,把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作为营党治党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采取有力措施,强化责任落实、国有企业党委要发挥领导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依照规定讨论和决定企业重大事项。国有企业党支部要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工作,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要厘清职责权限、机构设置运行机制、基础保障等重要事项,明确党组织研究讨论是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我们要加强公司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通过组织设置党员教育、资源配置、志愿服务、特色活动等工作,推进党建工作“五个一体化”,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向服务、共商共建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國绕贯彻落实上级公司战略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菜单式”教育培训创新培训方法,增强培训效果,帮助公司党员干部全面提高本领。要注重在基层线和艰苦环境中锻炼培养干部,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外地项目、偏远地区等岗位挂职任职,加大公司内部干部交流轮岗力度,让干部在实践中砥砺品质、增长才干。
(三)纪律建设是保障。只有固守法纪底线,才能激发奋进的“正能量”。要加强对公司党员干部特别是初入职、心性未定的公司青年对于党风廉政建设的认知,充分发挥纪律的正面引导和惩戒警示两方面的作用,把党纪法规的学习教育纳入党员干部学习会的重点内容,确保党纪党规入脑入心,要教育公司全体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万史责任感,始终维护好党的纯洁性,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施政文化建设,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工把强化党内监督作为党的建设重要基础性工程,坚决同一切腐败行为作斗争,把廉洁自律牢记心中。公司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维护纪律和规矩的严肃性、权威性,严格要求和约束自己,自觉接受企业员工和群众监督。要经常查找岗位廉政风险点,慎独慎初慎微慎欲,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在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正心明道,洁身自好,涵养清廉本色。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实践告诉我们,党建工作就是企业的“红色引擎”,党旗红事业兴,党建优事业优,党性强作风正。
们,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加强公司党的建设,以党建为引领,坚定不移发挥好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高质量党建护航公司高质量发展。
们: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明确提出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必须牢牢把握的八个方面重要要求,是指引我们党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献。为学校党支部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力打造“‘453’-筑堡垒·当先锋”党建服务品牌指明了方向。当前,我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处在第二个学习讨论专题阶段,其主题是“坚守纪律底线、培养高尚情操”。根据支部工作部署,由我在此以“坚守纪律底线、培养高尚情操”为题给大家上党课,旨在学习交流、抛砖引玉,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或建议。
党中央在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成果的基础上,着眼于新常态下对党员提出新要求,号召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倡导所有党员要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四讲四有”是一名合格党员的核心要素,是新时代党员党性的客观要求,是在党爱党、在党护党、在党兴党、在党为党的现实体现,为如何做一名合格党员指明了方向。
党内制度规矩是党内生活的基本方式,既为党员干部正确行使权力提供了平台与载体,更明确了党员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与规范。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准则》和《条例》),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要成果,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要求,也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纪律保证。
一、领会精神,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路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特征的现实要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选择。
(一)体现了党内生活道德高线、纪律底线的价值导向。两部法规以党章为根本遵循,突出执政党特色,坚持理想信念宗旨,体现纪在法前、纪严于法,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价值追求。这种追求,一是重在立德。“德之不修,行之不远”,“失德”是违纪的序曲。道德是使人向善的,是纪律严格执行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有道德规范才能激发人们内在的自律。《准则》在重申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作风的基础上,坚持正面倡导,强调自律,以基础性法规的形式,明确了共产党人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看得见、够得着的道德高线。二是重在立规。纪律是用来纠错的,是道德的坚强后盾和保障,只有通过立规加强他律,让党员干部心存敬畏、行有底线,才能让“德”真正立起来,才能明确行为的边界。新修订的《条例》围绕党纪戒尺要求,开列负面清单,并明确相应的处罚标准,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充分展示了制度的权威性与严肃性。两部党内法规的修订,既明确了崇德向善的高标准,又划出了不可触碰的底线,既延续了“思想建党”的传统,又确立了“制度治党”的规矩。高线与底线的统一,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认识和新境界,使党员干部既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又有基本的行为遵循。
(二)延续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首先,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王岐山对当前党内法规建设问题作了精准的分析。他指出,当前一个最突出的表现是,党内规则混同于国家法律,党规党纪套用“法言法语”,原《准则》和《条例》的许多规定都与法律条文重复,难以体现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上的高标准、严要求。在实践中管党治党不是以纪律为尺子,而是以法律为依据,党员干部只要不违法就没人管、不追究,造成“要么是好,要么是阶下囚”。《准则》、《条例》的修订注重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纪法分开,坚持问题导向,重点针对现阶段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在廉洁自律和遵守纪律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其次,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制度不在多,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两部党内法规的修订不求全求大,坚持从党内生活的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对党的最新期盼出发,充分展示了建立科学有效的管党治党制度机制的实践探索,特别是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以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等要求转化为准则要求、纪律条文,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同时,针对以往制度可操作性不够的问题,坚持精细管用、易于落地,做到了具体化、可操作,使每个党员干部进一步明确在党内生活中,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尤其是违规后的处理结果是什么,从而把党的纪律规矩刻印在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心上。
(三)唤醒了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的总规矩,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重要主张,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党章的重要性毋庸赘言。现实中,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没把党章当回事。两部党内法规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尊崇党章,把党章的权威立起来,全面梳理了党章对党员、干部的纪律要求和廉洁自律要求,突出了政党特色、党纪特色,将党章关于纪律和廉洁自律要求具体化,唤醒了全党的党章党规党纪意识。
(四)凸显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要管党,一管党员,二管干部。其中,管好干部,对于党的建设,关系尤为重大。两部法规的制定覆盖全体党员,普通党员纳入管理不留死角,同时也突出了“关键少数”。《准则》围绕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公与私”、“廉与腐”、“俭与奢”、“苦与乐”的关系,对全体党员提出了“四个坚持”的规范;围绕“廉洁”二字,从公仆本色、行使权力、品行操守、良好家风四个方面,对领导干部提出了“四个自觉”的倡导。《条例》中有19处专门提到“党员领导干部”,明确了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更高要求和责任的强调。
立规易,执纪难。制度的生命力在执行。《准则》、《条例》颁布后,要在贯彻实施上下更大功夫,绝不只是嘴上说说、纸上写写、墙上挂挂。广大党员要学深悟透、融汇贯通,把握《准则》、《条例》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惩防并举,坚守纪律底线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条例》就是管党治党的尺子和党员的行为底线。严守纪律底线,关键在严,惩防并举。
(一)心存敬畏,慎独慎微。古语有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天下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一个人心存敬畏,就能按纪律和准则行事,就会坚持慎微慎独,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守纪律底线,首先要敬畏纪律,深刻认识“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的道理,深刻认识纪律对党员个人、对党的建设的重要作用,深刻认识纪律既是约束又是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严明纪律观念,敬畏法纪,慎独慎微,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挡得住诱惑,耐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把握好自己,认真做好每件小事、管好每个小节。
(二)深学细照,明纪守规。心存敬畏是前提,认真遵守是关键。《条例》细化党章的相关要求,突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体现全面从严治党特别是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最新成果,修订版删除了70余条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重复的内容,修订后从原来的15章、178条、24000余字缩减为11章、133条、17000余字。《条例》内容丰富,也有很多大家关注的问题,要全面深化学习,着力在研读原文上下功夫,原原本本地学、逐章逐条地学、联系实际地学,把握《条例》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对照现实中的正反例子,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把党规党纪刻印在心中,增强执行党纪党规的自觉性和准确性,增强维护党纪党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以眼里不揉沙子的认真劲儿,时刻绷紧纪律之弦,切实以《条例》为戒尺规范自己的思想言行,认真检视,深入查找存在的问题,不越雷池一步、不出底线分毫。
(三)执纪问责,严格执行。纪律不彰,必然失去防线;规矩不严,必然警示无力。强化执纪问责是严守纪律底线的保证。《条例》中明确强调,加强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把纪律挺在前面,注重抓早抓小,对违反党纪的党组织和党员必须严肃、公正执行纪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依规治党,扎紧制度笼子,使管党治党开始走向紧硬实,净化了党内政治生态,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信任,厚植了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各级党委(党组)要按照要求,切实担当和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各级纪委(纪检组)要找准职能定位,强化监督执纪,加大问责力度,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杜绝“双面人”现象,保持常抓的韧劲、长抓的耐心,形成强大威慑力,严肃查处和曝光典型案例,重点查处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党员领导干部,实践“四种形态”,关口前移。
(四)强化监督,注重预防。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上下互动,强化组织管理和群众监督,形成强大势场。要充分发挥党内监督、民主监督、审计监督、巡视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等作用,在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问题上形成“热炉效应”。同时,《条例》的贯彻不仅体现在对违纪的查处,更主要的是通过具体相关规定,注重预防,形成一种警示,逐渐形成不敢违纪、不想违纪的氛围,形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卫制度的良好风尚。
三、知行合一,培养高尚情操
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时间的积累,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需要终生努力。《准则》是执政党的道德宣示和目标“高线”,但“高线”并非高不可攀,是看得见、够得着的。培养高尚情操,必须坚持以知促行、知行合一,不断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立志为先,坚持“四个必须”。高尚情操之“高”在于立志高远,没有高远志向,修不出良好品质。古人云,“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准则》开篇提出了廉洁自律“四个必须”的原则要求,要求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自觉培养高尚情操。“四个必须”的要求,体现了共产党人高尚的道德追求,具有思想激励和导向作用,其核心在于修信仰、修意志,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解决好思想的总开关,补好理想信念之“钙”,不改初衷、不懈坚守、不变承诺。
(二)修德为本,坚持“八条规范”。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始终是党赢得人民群众拥护支持的重要法宝和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强大力量。毛泽东曾要求共产党员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修德就是要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全体党员在修德上,要联系中外尤其是中国传统廉洁文化,联系自身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联系本地区本部门具体情况,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严以修身,严以律己,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遵守《准则》作为自身政治责任,化为自觉追求,认真贯彻“四个坚持”、“四个自觉”的规范要求,解决好公私关系、廉腐问题、俭奢问题、苦乐问题,明确廉洁的分界线、把握廉洁底线,筑牢廉洁的防线,追求廉洁高线。党员领导干部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勤政为民;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用权为民;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修身安人;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齐家正气,让廉洁成为一种文化、一种习惯、一种传统,不为名所缚、不为物所累、不为利所驱、不为钱所惑、不为色所诱,清白做人,干净做事。
(三)示范为要,坚持“修身齐家”。“欲化人,先正己,正己而后化人”。党员是先锋战士,干部是骨干和公仆,都要求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道德的感召力是巨大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秘诀就是把一种需要加以提倡的精神,加以推崇的价值观,加以实现的原则,加以推广的经验,具体化在一个或几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人物或事件上,使之成为一面鲜艳的旗帜”。坚守道德底线要坚持以上率下,层层立标、作示范,通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加强党性修养,影响和感召身边人和广大群众,实现党风、政风、行风、民风的好转。
本文发布于:2023-05-06 19:50: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623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