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审美体验的8项法则(8LawsofArtisticExperience)
原视频链接:8 Laws of Artistic Experience - YouTube
Review of Ramachandran and Hirstein’s publication of 'The Science of Art: A Neurological Theory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by a Georgia Tech neurology student. Ramachandran’s work is cloly tied to the field of Neuroaesthetics: an attempt to combine neurological rearch with aesthetics by investigating the experience of beauty and appreciation of art on the level of brain functions and mental states. This video was made in conjunction with a class assignment.
Citation: Ramachandran, V.S., and William Hirstein. “The Science of Art: A Neurological Theory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Journal of Consciousness Studies. 6.6-7 (1999): 15-51.
这是一篇来自佐治亚理工学院 的神经学的学生对于Ramachandran 和Hirstein 出版的《艺术科学:审美体验的神经学理论》的复习总结。Ramachandran 的工作与神经美学领域密切相关:尝试在大脑功能和精神状态水平上调查“美”的体验和艺术鉴赏,将神经学研究与美学相结合。该视频是与课堂作业一起制作的。
引文:Ramachandran,V.S. 和 William Hirstein。 The Science of Art: A Neurological Theory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艺术科学:审美体验的神经学理论),Journal of Consciousness Studies(意识研究杂志)。6.6-7 (1999):15-51。
另外,Ramachandran本人也在CARTA: Evolutionary Origins of Art and Aesthetics: Neurobiology, Neurology and Art and Aesthetics - YouTube中对自己提出的8项法则做出了解释,其中法则的表述和本篇有所不同,我将其也放在这里做参考:
0. 介绍
大家好,我是来自佐治亚理工学院 的 Michael Gadaleta。我正在对一篇文章进行复习总结,它是来自Ramachandran 和 Hirstein 的《艺术科学:审美体验的神经学理论》。
作者首先介绍了“艺术”,随后揭示了他们简化的方式。
他们简单地列出了通常人们认为有吸引力的图像的所拥有属性,然后将这个列表称为——
The eight laws of artistic experience.(审美体验的8项法则)
这是一套指导方针,艺术家们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利用这些指导方针来优化大脑的视觉区域。另外,因为观者在观看艺术的同时,也在主动地对艺术进行再创造,所以在这种意义上他们也是“艺术家”。
1. Peak Shift Principe(峰值漂移)
第一项法则是Peak Shift Principe(峰值漂移)。这一现象在动物的“辨识学习”中很典型。
例如:训练老鼠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每当找到一个“长方形”时就给它奖励。很快,老鼠就会越加频繁地能够从“正方形”中找出“长方形”。但最终,老鼠会对更瘦更长的矩形做出更大的反应。
这一奇怪的结果表明——老鼠正在学习的不是某种形状而是一种规则(译注:这里指并非 “长得像特定长方形的样子 ”,而是“比正方形更瘦长的特征 ”)。老鼠抓住了“长方形”更本质的特征,唤起了直接的情感反应。
而艺术家要做的,就不仅仅是抓住物体的本质,还要放大它。这是为了比原物体更有力地激活相同的神经机制。因此,艺术家突出了物体的本质特征,而忽略了无关的信息。
例如,想想漫画家画一张名人脸的方式,举个例子——尼克松。
它以尼克松真实的脸开始。然后,他将所有其他面孔的平均值,减去尼克松的这张脸,得到了尼克松的脸和其他所有面孔的差异。最后,他放大了这些差异,最终的结果就是一幅比原作更像尼克松的画作!
这一结果和“瘦矩形与正方形”的实验相同。这些放大的结果是一种更强的刺激,观众对它的反应比原作本身更强烈。
2. Isolation(分离)
Isolating a single cue to optimally excite cortical visual areas(“Attention”)
将单一的元素分离出来,这样就可以强化激发脑皮层特定的视觉领域(让其更引人注意)
第二个原则是Isolation(分离)。它对应的需求是:在增强一个单独的视觉模式(译注:大概指轮廓模式等)之前分离它。这就是为什么“轮廓绘画”或者说“素描”作为艺术比全彩照片更更有效率(译注:应该指在表达上更有效率)。
隔离一个单独的区域可以让人更有效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信息来源上,从而让你注意到艺术家引入的增强。这些增强产生的强化能更有效地激活大脑的边缘系统。
考虑我们这里的例子:
左边的图片是尼克松的全彩插图。然而,尼克松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脸部轮廓而非肤色——
尽管肤色让图片看起来更像是真人,但这并没有让尼克松看起来像他自己。因此,从轮廓上观察是更有效率的,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会认为右边的粗略轮廓比尼克松的全彩照片更美观。
3. Grouping or “binding” (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