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是我们追求的永恒主题,如何进一步更加有效的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既要紧密结合实际,遵循客观规律,全面客观总结成绩、提炼经验,又要态度端正、直面现实,查找、剖析短板和薄弱环节,更加有效把控所面临的安全风险点、攻坚点、重大隐患等。结合自身工作,谈以下几点体会:一、清醒认识安全管理所面临的新挑战众所周知,安全生产是一个动态过程,安全管理也是渐进深化的系统工程。面临着河市转运站年龄结构老化、人员相对不足等问题,如何在安全管理上实现“守得住、走得出”的目标,站区安全管理自身面临着安全基础依然存在薄弱环节,安全环境尤其是设备老化,很多设备步入更新换代时期,同时也面临着部分关键岗位人员短缺、员工思想波动、安全意识和职业危机感不强等诸多难题。只有充分认识到所面临的困难,明确目标,系统分析和统筹考虑,全面、系统地制订针对性的工作措施,扎实工作,方能保持来之不易的安全生产形势、经济平稳运行态势以及和谐稳定大局。二、强化现场安全监管中的重要抓手,实施安全网格化管理首先要树立安全“三心”,即高度的敬畏心,坚定的信心和严反“三违”的决心。要时刻保持对安全工作的红线意识,牢记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坚持贯彻好公司的“事故可防可控,必防必控”安全指导思想,摆正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敬畏生命,把职工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从思想上严守安全红线,把安全生产抓实抓好。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态度,以对党、对企业、对职工高度负责的精神抓好安全生产。要做到要防患未然,树立严反“三违”的决心,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将安全防线建立在生产组织的最前沿。其次现场安全监管者要有系统观和全局观。
陈谵然曾讲过"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现场安全监管人员要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综合技能,能够站位于整个系统和全局高度,预先分析判断,为现场工作的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工作环境,同时要掌控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合理调配,实现整体管理和细节管理的有机结合。再次要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即安全主体责任和岗位责任制的落实。树立“流程管事,制度管人”的理念,要提高各级人员的执行力,狠抓过程中安全措施落实,管理者身份角色要明确,到位而不越位,严查现场管理中的安全管理盲区、关键环节、关键部位的管控措施的落实,做到守土有责与齐抓共管相结合,真正把责任落实到岗位和个人。三、安全管理要不断优化创新一是要突出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思想和意识,严格把控各班组预防措施编制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扎实督导各班组做足做细做实的防范措施落实,严格落实隐患闭环管理制度,真正的实现现有和潜在的隐患的科学防控。二是建立持续的安全分析、优化管理体系,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思路和措施,充分发挥体系整体优势和个体的聪明智慧,群策群力,对症下药,切实丰富安全管控的各种手段。三是要充分建立安全宣传平台,利用班前会、政治安全学习会、黑板报等平台宣传厂安全精神、剖析事故案例、学习安全条例。利用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宣传安全知识,充分利用科技的手段,不断提高安全管理中的掌控力。
在此次大家谈活动中,我们认真反思剖析认为,上述三个方面的形式主义表现最突出,职工群众反映最突出。要抓好安全管理工作,实现安全高效的高质量发展,就必须着力解决好职工关心、关注的这些形式主义问题。
一是深化安全宣传教育内涵。我们常常把安全文化等同于安全宣传教育,安全宣传教育仅仅是安全文化的一个方面,其核心更应该是职工群众的安全观念、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安全警觉性。我们的安全文化应将安全理念落实在管理制度执行当中,落实到职工的行为方式当中,职工不仅仅是记住几个安全理念口号,更重要的是牢记操作规章制度,将安全标准落实在生产过程之中,由此提升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自觉性和安全生产的技能,构建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目前,针对离退休人员较多、转岗并岗人员频繁的现状,我厂洗煤车间正开展转“岗位并岗、一岗多能”试点,将所有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整合,印制成小册子人手一册,以确保安全理念落实到岗位制度当中,规范职工安全行为。
二是注重安全培训效果。一方面是抓好安全集中培训,规范培训课案,厂级开展安全理念、安全法律法规的培训;车间重点开展规章制度、事故案例学习;班组重点开展安全操作规程的学习。二是培训效果监督,严格考核,奖惩分明,按培训、考试分离的原则,实行两条线,所有安全培训理论考试采用安监科拟定试卷,以此对培训责任单位和培训人员的培训效果进行测试,防止假培训、假考试,杜绝培训单位又当裁判又当队员的形式主义。
三是优化督查制度。进一步精简督查考核指标,解决好督导过于指标化、虚无化问题。结合基层的主要职能,突出重点工作,防止面面俱到,重点突出实绩导向、问题导向、民意导向,将基层更多的精力落实到现场而不是完善台帐。坚持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四不两直”督查考核方式,听真声音、找真问题,如此既可减少督查频次,减少基层疲于应付的安全“台帐防控”,也能体现督查考核的客观性、公正性。
俗话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安全工作更是如此,空有理论不落实,于安全生产也无裨益。对于安全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发现一起必须整治一起,哪怕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总是在进步,如愚公移山,只要长期坚持了,安全高效就不会是空谈。当然,安全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形式主义还体现在其他诸多层面,我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仅作抛砖引玉,引起大家思考和重视,一起共勉。
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安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员工的生命、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去年,车间机车司机在搬运物品的途中不慎滑跌在地上,造成左侧股骨颈骨折。事后对事故的分析发现,机车司机受伤的主要原因是在经过轨道外侧硬化缓坡路面时,由于雨后路滑,本人自主保安意识淡薄而滑跌摔伤,至今还在家中休养,行走不便。虽然事故发生的事实无法改变,但这次事故的发生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安全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
仔细的分析一下这起事故的发生,我们除了对当事人的遭遇表示同情外,车间不禁要连续的追问,造成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事后车间又应该该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呢?结合厂开展安全思想作风大整顿和安全思想作风“大家谈”活动,车间分别从安全思想作风、行为规范、安全履职等方面进行剖析,找准问题的症结,制定针对性的措施,确保车间生产安全。
一是加强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统计发生的安全事故发现,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所以,加强职工安全教育,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是车间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车间应充分利用班前会、政治安全学习会及停产学习日等载体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使职工熟练掌握所需的安全操作技能和本岗位的应知应会安全知识。同时,要不断强化“事故可防可控、必防必控,平安健康零伤亡”核心理念的学习,使职工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自觉遵守厂的安全规章制度及作业规程,人人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二是充分依靠职工、发动职工,群防群治确保安全。安全生产工作是群众性的工作,不是某一个人的工作。要充分依靠职工、发动职工,实行群防群治。要充分发挥好班组中的党员、群监员、协管员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监督作用,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杜绝职工的习惯性违章行为,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是转变干管人员作风,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作为基层管理者,应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增强安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工厂制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生产现场的全面排查,要加强重点岗位、关键环节、边远区域等现场的隐患治理,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生产现场作业安全。
高质量发展是近几年都在谈论的一个重要话题,党中央国务院也把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发展方向,创建“安全高效”型企业成为每一个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习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日前,我支部管理人员、党员开展了安全思想作风整顿“大家谈”活动,深挖细查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其中,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否则将严重影响我们企业安全战略的实施,阻碍我们企业安全健康的发展。
一是安全宣教中的形式主义。如今,一提起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的说辞不绝于耳,事无论大小口号先行,一进厂房车间现场,标语牌板满眼钻,好象口号越多,对工作就越重视,工作就越有成绩,而那些形而上学、大而全的口号、标语,内容是否切合实际,是否能起到触动作用效果并不明显。在一些安全宣传教育的广场活动中,宣传工作存在机械落实的情况,表现为多挂几个条幅、多做几个牌板、把宣传册做得更精美漂亮,美其名曰拍照片、拍视频拍出来才丰满、才热闹、才有效果,至于实际效果好不好,反正留有痕迹,算完成了工作,这种用标语条幅代替推进工作、用视频照片总结工作、将发几个文件播几篇稿件等同于安全教育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二是安全培训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安全培训是我们企业抓好安全工作的重要手段,但在三级培训中,厂级培训、车间培训效果并不如人意,甚至有走过场的现象。一方面,厂级培训贪大求全,规模上要求全员参与,培训内容就不可能结合岗位实际,只能是标语、口号式的培训,内容空洞,年年炒剩饭,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有时为图省事,还实行开卷考试,抄上答案签个字能应付上级检查就算完结。另一方面,车间级培训也流于形式,参培人员以工作忙为借口,培训记录上签个字就不见人影。同时,单位也以用人紧,要求急于上岗,也应付了事,不关心培训效果,特别是一些新参工或岗位调整的人员一到现场糊里糊涂,成为事故的隐患。其三,在年度培训计划设计中,把关不严,目的错位,还有个别基层单位开展培训时,将同一个岗位分多个项目报送培训计划,已然将获取更多培训费用当成增收的一个渠道,显然已违背了培训工作的初衷。
三是安全督查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平时的督查重痕迹轻结果,导致形式主义之事增多,真实的情况看不到、听不到。一项工作做得好与坏,应主要以结果和群众评价为准,追求的是效果。可是有的督查考核指标体系,工作结果与群众评价占比相当少,也不起决定作用。同时,有些考核指标体系,少则几十项,多则上百项,除了专业从事此项工作的,其他人怕是记不下的。这就导致一些督查考核的怪象,基层单位往往热衷于对照细则做台帐、内容上墙、摆拍,拼命留痕,工作结果好、群众评价好的,不一定能够评先评优,反而因为痕迹资料不到位,被扣分或追责,使基层产生疲劳,心生反感。
本文发布于:2023-05-05 23:42: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593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