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1:研究及研究类型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研究;
2.研究类型的分类及依据。
一、如何理解“研究”
“研究”一词是既熟悉又有一点陌生。熟悉是因为经常使用,陌生是因为很少较真地思考什么是研究。先来看几个例子:
(1)中央巡视组到某地方巡查;
(2)阅读他人的职业经验,以便更好地理解你在职业生涯中要做的事情;
(3)收集、分析大学生成绩,并与其社会阶层作比较,以制定国家政策;
(4)仔细思考自己的工作场所(教室、医院病房、多学科团队等);
(5)在开车回家的时候,想想自己的一天是怎样过去的,再故人是什么意思
想想明天如何变得更好;
(6)对你的工作做一周期性的规划,并以系统的方式来分析这一点,以期做出改进工作的一些变化。
这六个例子中,哪一个才是研究呢?很显然,第(3)个案例。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理解“研究”:
(1)研究是一发现事实之旅。研究是通过对一个主题的科学研究、批判性的调查努力发现事实。科学性与批判性是关键,其次是发现事实。这有些像侦探办案,寻找证据还原案件真相。
(2)研究意味着仔细、认真。因为研究是需要深思熟虑、需要系统的思考,带有目的性的活动或行为。
(3)研究在于创新,即寻找新信息、新想法、新观点。
二、研究分类:经验研究与非经验研究
说清楚研究了,咱们再说说研究的分类。最近这些年“实证研究”一词的曝光率是非常高的。随之而来,两个问题产生了:(1)什么是实证研究;(2)与实证研究相对的是什么研究。
这里的实证研究中的“实证”并不等于实证主义哲学的“实证”。实证主义(Positivism)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认为通过观察现象而获得科学定律或理论,是量化研究的哲学基础。实证研究的“实证”二字应为是经验之意,与empirical一次对应。实证研究应翻译为empiricalrearch,即经验研究。
什么是经验研究呢?以已经发生过的行为、事件为研究资料的研究就是经验研究。经验研究需要研究者收集经验数据并分析。与此相反,不以直接经验为研究资料的研究就是非经验研究。这类研究不需要研究者走出办公室去收集经验资料,坐在图书馆、办公室,甚至在咖啡馆里喝着咖啡就完成了研究任务,因为它完全地基于已有文献的阅读和思考。当然,如果你愿意,你可以称之为实证研究与非实证研究。
理论研究与非经验研究
理论研究出现的频率是较高的,但需要特殊说明的是,非实证研究不等于理论研究。的确一些人把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作为一对相互对立的研究类型。我并不认同这个观点。理论与实证相辅相成。理论是对现象的概括总结,用以解释和预测现象,并指导实践。理论往往需要实证研究来加以证明或检验。筛选理论的诞生就基于实证研究。此外,证明一个理论是否存在或是否为真的实证研究,可不可以称为理论研究呢?我认为是可以的。甚至可以说抛弃理论基础的实证研究算不上完美的实证研究。
三、实证研究分类: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
实证研究分为量化研究(Quantitative)、质化研究(Qualitative)及混合研究。量化可以用“真相(永远)只有一个”(侦探柯南的经典台词)来形容;质化研究可以用“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或“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来形容。混合研究则综合使用量化与质化两种研究方法。下面我们来侃一侃什么是量化研究,什么是质化研究(见下表)。
| 量化研究 | 质化研究 |
研究目的 | 描述,比较,相关,归因 | 站在参与者的视角理解事件、经验的意义 |
哲学基础 | 实证主义 | 建构主义、解释主义、诠释主义、符号互动论等 |
对事实(reality)的理解 | 事实是惟一的,通过分解、研究各个部分可以认清事实。 | 事实是多元的,是社会心理建构的结果。 |
对客观的认识 | 客观是存在的,量化研究就是客观的 | 客观性是一个神话 |
政治中立 |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普遍真理,研究者政治中立 | 政治中立是不可能的 |
价值中立 | 价值观可以保持中立 | 价值观会参与其中 |
旁观或介入 | 研究者独立于被认知的客体之外,是旁观者,可以做到客观 | 研究者需要介入被认知的客体,无法做到客观 |
收集数据的方法 | 问卷调查或量表 | 访谈或观察 |
样本量 | 较大 | 较小 |
数据类型 | 数字(numbers) | 文字(words)、图片、影像等 |
收集单位样本数据的时间成本 | 较低 | 很高 |
| | |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的研究基础不同。量化研究以实证主义哲学为基础。实证主义的创始人是孔德。实证主义认为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即,运用观察、分类,以及分类性的资料,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探求事物彼此的关系,这样得到的结果才是可信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且事实的真相只有一个。质化研究则以建构主义、解释主义、诠释主义、符号互动论等为哲学基础。虽然哲学基础很多,但简而言之,世界是人与人或人与物相互作用、共同建构的结果,事实真相不是唯一的。
我经常会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来说明这些哲学观点的差异:盲人摸象。摸到大象的腿,那么大象像柱子;摸到耳朵的认为像蒲扇;摸到尾巴的认为像绳子;中秋节吃啥
摸到身体的认为像一堵墙。感知是构建的世界的渠道。相反,实证主义会给出大象的统一认知。(有兴趣的话,可以自行百度脑补实证主义、建构主义、解释主义、诠释主义、符号互动论)
认知主体(研究者,rearchers)与认知客体(研究对象,participants)的关系也是二类研究的重要差异。量化研究中二者是相互独立的,对于研究对象来说研究者是旁观者(outsider),不会影响研究对象回答问卷或量表。只需要给一张问卷及填写说明即可。因此,价值中立与政治中立对于量化研究来说是可能的。但在质化研究中,研究者与研究对
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研究者往往是介入者(insider)。访谈、观察通常就是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共同建构数据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研究者很难彻底摆脱其政治倾向、价值取向的影响。因此,价值中立与政治中立对质化研究来说是极其困难的。
需要特殊说明的是研究目的。量化研究的目的在于描述客观事实、比较差异、发现变量间的关系,以及寻找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但质化研究的目的是站在研究对象的视角或立场来解释其对事件、经验的理解。一定要记住,是站在研究对象的视角或立场,而不是研究者的视角或立场。如果将量化研究说成研究对象是研究者的追随者,那么质化研究中研究者就是研究对象的追随者。
四、量化研究的分类
国外一些研究方法著作中会分为描述性研究、相关性研究及因果研究或描述性研究、比较性研究及因果研究。但我认为根据研究目的可以将量化研究分为描述性研究、比较性研究、相关性研究和因果研究。
描述性研究是使用频数、均值、中位数、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差等描述性统计量来刻画
整体水平。例如描述一个班级的学生身高,这个班有100人。我们不可能向他人逐一介绍每个学生的身高是多少,但可以告知平均身高。
比较性研究是使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等来比较两组或两组以上样本在某个指标上的差异。例如比较一个班级内男生与女生的平均数学成绩差异或比较8个平行班的平均数学成绩差异。
相关性研究意在测量两个变量是否存在相关关系,通常使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相关关系是指两个变量的变化趋势是否一致。一定要注意的是,相关关系不等于因果关系。但是,我们可以在理论上证明两个变量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因果研究要证明变量间的因果关系。T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都可用于因果研究中来检验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五、质化研究分类
量化研究的分类是比较清楚的,但质化研究内部的类型划分就较为混乱了。在已有的文献中,可以发现文本分析、扎根理论、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民族志等。这些都是常常被提
到的一些质化研究类型。
文本分析是以文本为分析数据的研究,文本可以是政策文件,可以使访谈记录,也可以是传记、回忆录等等。这是依据质性数据载体而命名的一类质化研究。
叙事研究以叙事,即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为分析数据的一类研究。叙事可以是访谈陆间海
记录,也可以是回忆录、传记等。这是以叙事性文字为研究数据的一类研究。
民族志是一种运用田野工作来提供对人类社会的描述研究,也有人将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因其往往被文化人类学家所忠爱。研究对象是一个群体或团体,而不是独立的个体;且需要长期的观察、访谈、记录。有些研究者在田野工作上花费1年甚至更久的时间。
扎根理论是一种质性数据的分析方法,从数据分析中寻找理论框架。更准确地说,扎根理论是依据质性数据分析结果(理论框架)而命名的一类质化研究。
行动研究是以实践主体及其实践行为为分析对象,设计行动,在行动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行动研究的研究者与研究对象最好是同一人。也有人讲行动研究作为与量化、质
化研究相并列的一类研究。
可以看得出,质化研究的内部分类标准是完全不同的。这也是我称其分类较为混乱的原由。
六、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