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用学角度看会话语篇中的话轮沉默

更新时间:2023-05-03 07:51:07 阅读: 评论:0

从语用学角度看会话语篇中的话轮沉默
文章从语用学角度重新对会话语篇中的话轮沉默南乳炸鸡 进行分析,具体是从语言的间接性和关联期待两方面着手。间接性语言的使用导致了话轮沉默的产生,关联期待的满足又使人们理解了话轮沉默,但有时候,话轮沉默却会造成一定的误解和尴尬。
标签:会话语篇;话轮沉默;间接性;关联期待
一.引言
自从1959年霍尔的《无声的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问世以来,非言语交际便成为众多相关学科共同涉及的研究课题。沉默,作为最典型的非语言交际手段,已逐渐成为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等领域的研究对象[1]。
会话中的沉默伴随话语而存在,是相对于以言语形式表达意义的另类。沉默既是会话内容的组成部分,也是话语建构的一种方式。话轮沉默(即意义沉默)是会话交际中沉默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以话轮内沉默(within-turn silence)、话轮间沉默(inter-turn silence)为参照,可单独充当一个话轮的沉默。一般说来,其位置相对固定:位于邻接对(adjacency pair)的后轮部分。
具体而言,根据话轮转换规则(turn-taking rules)之一,即:当前说话者C(current speaker)在结束当前话轮之前或之时己选定下一说话者N(next speaker),但被选者N却保持沉默
[2]。邻接对是指会话中一些约定俗成的话语序列,它们成对出现,顺序相对固定,如:问候- 问候,询问-回答等。组成它的两个话轮分别称为“前轮”(first pair part)和“后轮”(cond pair part)
[3]。两部分之间有很强的“过渡关联”(transition relevance) :前轮的出现使后轮几乎成为必需。该“过渡关联”赋予邻接对的后轮部分很高的“结构期望值”,从而使位于其处的沉默由于“关联缺省”(relevant abnce) 而含义丰富
[2]。对会话语篇中话轮沉默的研究可帮助我们更为透彻地理解这类语篇中的会话含意,更为全面地了解会话双方的关系、身份、地位、思想和情趣等。
国内对于话轮沉默的研究很少,零星的几篇文章是对其现象的列举。只有龚卫东、吴雪艳(2003)从关联理论视角解读话轮沉默,他们从关联理论的信息意向和交际意向,关联性和语境效果两方面来分析“听话者”对话轮沉默的解读,这给话轮沉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
的理论视角。最近几年也有学者研究话轮沉默,但大都与龚的视角大同小异。笔者在对前人的文章参阅后,发现对话轮沉默的研究还不够完整,首先很少有人探讨为何“说话者”会采取话轮沉默作为回答;其次,虽然有人用关联理论分析了话轮沉默的解读,但主要用以解释交际成功的
例子,交际不成功的例子涉及很少。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主要从这两方面着手。
二.沉默、话轮、话轮沉默
沉默:文献中常将沉默归入副语言特征[4]或非言语交际手段[5](P38-46)。Saville-Troiki的做法较灵活,认为一般应视沉默为非言语交际形式之一,但在某些具体交际事件中可视为言语交际形式[6](P227) 。Jaworski持截然不同的观点,他视会话为“语用框架”,沉默在其中具有“交际价值”,并定义沉默为“位于临界位置的言语形式”,与诸如手势,面部表情,体姿等非言语交际形式有本质区别[7](P95)
话轮:20世纪60年代,Sacks开始用会话分析来研究自然会话。话轮被认为是一个会话的最基本单位。但Sacks和他的同事并未给话轮一个明确的定义,他们认为判断话轮依靠语
感直觉。Jaffe & Feldstein将话轮界定为会话某一方持有发言权的一段时间,从该方开始单独发话之时起,到会话另一方接续发话之时止[8]。Edmondson则从两方面给出了话轮的外延定义:一是指会话过程中某一方成为讲话者的机会,二是指会话某方作为讲话者时的所言所为[9](P7) 。Feldstein & Welkowitz 的定义可大致表述为:话轮是指会话某一方在持有发言权的一段相对连续且集中的时间内对会话所做的“贡献”。这个定义既包括言语形式的话语(及其副语言特征,如音调、声高等),也包括具有交际价值非单纯用于呼吸的沉默[10]。
本研究沉默采用Jaworski的解释,话轮采用Feldstein和Welkowitz的定义。
话轮沉默:其定义采用左岩的分类(基于Levinson:1983的分析)。
会话中的沉默分为话轮内沉默(即停顿),话轮间沉默(又可分为空隔和间断),以及话轮沉默(即意义/可归属沉默)。
停顿出现在一个话轮的内部,不涉及话普通话考试成绩 轮转换的问题。在口语交谈中,说话者有意在自己话轮中的词语间、句子间造成语音上的停歇和断顿,以强调某一语意或形成某种语气,增强所要表
达的思想感情。空隔和间断一般都不表达什么交谈的意义,常常是由于当前说话者说完一轮话后,自选的说话者的话轮没有立即跟上。而话轮沉默能表达各种丰富的交谈意义,要解释它包含的意义需密切结合会话语境,考虑诸多因素。本研究采用话轮沉默这一特殊的沉默方式,分析其在会话语篇中的语用意义和认知意义。
三.从语言的间接性看语用意义
语言的间接性和间接性语言使用
只要对人们日常使用的语言稍加观察,便可以发现语言具有间接性,也就是说人们常常不是坦直地去说自己想说的话,而是往往通过某种方式间接地去表达自己。这种语言使用中的“转弯抹角”的现象就是语言的间接性。语言的间接性是语言的形式和功能之间的不一致所带来的结果[11](P107) 。沉默被认为有间接性,就是因为其形式与功能之间不一致。语言形式缺省,但却有丰富的涵义。
英国语用学家珍妮托马斯在她的著作《语用学引论》中曾指出,人们之所以选择使用间接性语言主要基于四个方面的考虑:1)力图使自己的语言更风趣或更乏味;2)为了增强所发出信息的力量;3)为了对抗性目标;4)基于礼貌原则[12]。
珍妮的分类当然适用于沉默。笔者结合具体例子来看“说话者”采用话轮沉默的原因 。
1.力图使自己的语言更风趣或更乏味
[1]During the tea time, Dora and Patricia are feeding each other some trivial gossips in the office.
Dora: What do you think of May?
Patricia: [Silence, then make antic gestures to imitate May]
Dora: [Laugh]
Patricia通过模仿使自己的语言更风趣。但这种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话轮沉默,是伴随非言语行为的话轮沉默,其实语言的趣味性更多是来自于非言语行为而不是沉默本身。
2. 为了增强所发出信息的力量
增强所发出信息的力量,换句话说,也就是需要听话者作出的处理努力较多。
[2](听到敲门声)朱丽娟用沙哑的嗓子问:
“谁呀?”
他没有言声。
朱丽娟立刻明白了他是谁。
(阿宁,校园里有一对情人,《北京文学》1996(2):13)
他的无声增强了“信息”的力量,正是让朱猜测出他是谁。而朱经过一番处理努力猜出了他是谁。
3. 为了对抗性目标
人们寻求话轮沉默至少基于两个目标,一方面是想通过话轮沉默表达意图,另一方面是不愿意直接表达意图。当“说话者”想说出实话的欲望与不愿意伤害听话者感情的欲望相冲突一战起止时间 时,“说话者”倾向于选择不直接表达方式,即用话轮沉默。
[3]Andrew:Are you still mad at me?
Ruth:[Silence.]
很明显,这里的沉默包含着一个意思—是的,Ruth怕伤及Andrew的感情,采用了话轮沉默这一间接方式作为回答。
4. 基于礼貌原则
沉默与礼貌的关系很显然,有时保持沉默是一种礼貌策略。“说话者”通常采用话轮沉默是为了表达认可或拒绝。如果表示拒绝采用话轮沉默就是为了照顾对方的面子,减小对对方的伤害性。
[4]Girl:How do you like my new sweater?
Boy:[silence]   
Girl:Oh,you dont like it.
四.从关联理论看认知意义
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认为,言语交际过程是一个明示一推理的交际过程(ostensive-卫生巾广告语 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

本文发布于:2023-05-03 07:51: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535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语言   交际   说话   关联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