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张爱玲《更衣记》自译本文化负载词的研究

更新时间:2023-05-03 02:45:48 阅读: 评论:0

目的论视角下张爱玲《更衣记》自译本文化负载词的研究
作者:袁以恬
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24期
    &nbs霸气短句 p;   摘要:张爱玲是中国二十世纪最为出色的作家与翻译家之一,其小说与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独树一帜的重要地位。《更衣记》是她于1942年创作的散文,文章不仅细致地描述了中国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时装,更融入了张爱玲对时代与潮流的思考。本文从目的论的视角对《更衣记》中文化负载词进行分析,分析张爱玲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思路,看她是如何通过翻译技巧传达文章思想与词汇的美感。
        关键词:目的论;文化负载词;翻译方法
        一、张爱玲与《更衣记》
&nbs大墙上蒿行 p;       张爱玲于1920年生于上海法租界,家境优渥的她从小便接受西式教育。从小学毕业后,张爱玲便进入圣母玛神兽青龙 利亚女子中学念书,在那里她广泛阅读英语文章,积淀写作的方法,而后张在香港大学和圣约翰大学完成了大学阶段的进修,她的学习经历与对语言的掌握为她的
写作三百字的日记 与翻译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张爱玲对文学创作感兴趣,她7岁就开始写小说,12童话故事读后感 岁开始发表自己的作品,大学毕业后张爱玲不仅为英语杂志社撰稿,还在进入麻省剑桥拉德克里夫大学后从事专门的翻译研究,她的许多作品都是采取自译的方式,保证了情感传达和风格表述的统一。
        1942年,张爱玲在英文杂志《二十世纪》月刊上发表了散文Chine Life and Fashions,后自译成中文,名为《更衣记》[6]。文章从中国人晒衣裳这一活动开篇,时间线从1644至1911年间两百五十年的规范化;到光绪三十二三年时新简洁紧身款式的流行;民国建立初期的轻快之风;再到一九二零年间女性主义初现,服饰模仿男性 ;一九三零年女性已经开始要求男女平权,排斥女性化服饰;最后是开国之时略显开放的民风与民众骨子里的唯物主义碰撞之后产生的删繁去饰的风潮。文中张爱玲细致描写了各个时期服装的细节,包括衣领,裙边,袖口,装饰等,读起来仿佛在看一部记录电影,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最难得的是张将服饰变化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表现出她对服饰文化的审美和对国家现状的解读。

本文发布于:2023-05-03 02:45: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531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   翻译   文章   文化   负载   大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