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的励志故事大全16篇
从那天开始,他踏上了音乐旅途,在自我心灵的舞台上演绎起不灭的
火焰和无尽的执着。高志鹏11岁时,二胡水平就已超过了父亲,当
他得知了阿炳的故事后,便下定决心要做一个盲人音乐家。他摸懂了
《二泉映月》,也在音乐中找到了属于自我的世界。他跟着鼓乐班的
师傅们沿九曲黄河一路苦学,学会了各种民间小调、晋剧曲牌,学会
了唢呐、笙、箫、笛子等鼓乐班的全套乐器。15岁那年,父亲为他
买了8件乐器,让他组建了自我的鼓乐班。从此,这位少年盲班主带
着一伙明眼人,开始在陕西、内蒙古一带的农村闯荡。几年下来,他
挣下的钱,不但贴补家用,建了新窑洞,并且还为两个哥哥娶了媳妇,
供妹妹读完了初中。在外闯荡的高志鹏第一次听说在太原有一你听得到歌词 所盲
校,他心中又开启了一扇窗户,独自一人去太原市盲校求学。在省残
联领导的帮忙下,他成为太原市盲童学校的一名大龄插班生。
在盲校学习的两年间,每到星期天,志鹏便抱着吉他、二胡到街
头卖唱,挣学费和生活费;上课时间又以饱满的活力,投入于学习和
创作中。1994年,他创作的歌曲《心声》,在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升华
奖新歌征集中,荣获词曲创作一等奖;歌曲《满天繁星属于你》,在全
国第二届盲聋学校学生艺术汇演中,获得一等奖及创作奖。当中残联
主席邓朴方把奖杯送到他的手中时,他感到茫茫黑夜中有了繁星般的
点点期望。
盲校毕业他留校工作,2019年在中残联的关怀下,他成为中国
戏曲学院首位盲人进修大学生。在正规化、高节奏的教学环境中,为
了赶上学习的进度,他几乎每晚都守在琴房,根据盲文和课堂的录音
资料一点一点地摸索着指法。进修是拿不到学历的,2019年高志鹏
便参加了成人高考并成为中国戏曲学院一名正规大学生。经过顽强拼
搏,高志鹏不仅仅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他创作的歌曲《走出圪梁梁》、
二胡曲《黄土情怀》,还分别荣获全国第六届残疾人艺术大赛金奖、
银奖。更令同学们啧啧称奇的是,他利用业余时间,拜北京盲校李红
伟为师,靠着用手摸,竟然用半年时间学会了一般得用三年时间才能
掌握的钢琴调律技能!
如今,高志鹏的心中有了一个神州万里行的计划。他准备用两年
时间,走访全国百所高校,为高校师生免费演奏自我的音乐作品,分
享他捕捉到的照亮人生的音符。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大全(十二):
李智华足艺大学生
李智华,女,汉族,1984年生,肢体残疾,内蒙古自治区扎鲁
特旗人,西安欧亚学院艺术设计系本科在读。一场大火失去了双臂,
她没上过高中,经过顽强学习,考上了大专又专升本,现备考2019
年书法系的硕士研究生。2019年4月初,国家教育部、中国残联、
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国青少年向身残志坚的李智
华学习。
1984年2月14日,李智华出生在内蒙古扎鲁特旗伊和背乡赵家
堡村的一户农家。爸爸是一个老实憨厚的农民,患有精神病的妈妈硬
是由人按着才生下了她,她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1984年5月
23日,父亲李国林外出寻找疯癫的妻子,出生没几个月的李智华一
觉醒来将煤油灯碰倒,瞬间炕席、被子相继燃烧起来……无情的大火
改变了她的一生。经过抢救,李智华保住了生命,却永远失去了双手。
家庭贫寒的李智华,又偏偏失去了双手。对于她个人而言,是顺
从命运的安排还是与命运抗争,她选择了后者,她相信自我能够经过
奋斗做到和常人一样。哥哥姐姐上学去,李智华总是悄悄地跟在后面,
学校里的欢声笑语,让她感到一切是那么新奇。她渐渐地学会了用脚
趾夹着铅笔写字,刚开始时铅笔头怎样也夹不紧,她就用绳子把铅笔
和脚趾捆在一齐,绳子松了,就使劲勒。为了能写好一个简单的0,
她竟整整练了1天,脚被磨得又红又肿。内蒙古的冬天异常冷,由于
不能穿袜子,智华的双脚长满了冻疮,但她黎曼可积 却从不哼一声。1990年9
月,赵家堡村小学开始招收一年级新生,李智华却因为残疾进不了教
室,她便拿几块砖头垫在脚下,悄悄地站在窗外听课;没有课本,她
牢牢记住黑板上的每一个字。有一次教师提了一个问题,班里的孩子
们没有一个能回答上来,这时,却从窗外传来李智华清脆而准确的回
答声。在教师的帮忙下,李智华最终走进了课堂。
1998年夏天,小智华如愿以偿考取了旗重点中学鲁北一中,也
就是在这时,妈妈的病情却加重了,于是小智华产生了一个想法:牺
牲学业,照顾妈妈。鲁北一中的领导明白她的情景后,决定收她为函
授生,每周派教师为小华授课。从此,她一边做家务照顾妈妈,一边
坚持学习。2019年6月7日,她走进了普通高考的考场。8月15日,
接到了西安欧亚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她最终用一双小脚叩开了高等学
府的大门。
许许多多的单位和个人都在关爱着她的学习生活。对于社会给予
自我的资助,李智华也努力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回报社会。2019年9
月,她和姐姐在包头市学习,姐妹俩每一天的生活费仅有3元钱。当
得知同学申怀宝面临失学时,她们每月向申家寄20元钱;2019年非
典疫情爆发,哥哥给李智华邮寄来300元卖牛粪的钱,可李智华却把
这笔钱给同学们购买成防护用品;2019年,她被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
大学评为十佳学习之星,同年,她又在陕西省大学生书法大赛中一举
夺冠;2019年4月初,国家教育部、中国残联、团中央、全国妇联联
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国的青少年向身残志坚的李智华学习。
2019年7月,大专毕业的李智华被一家单位聘用,单位发给她
1000元的月工资。在得知13岁少女马依曼患白血病时,李智华将自
我首月工资,全部打入医院账户,作为马依曼的治疗费用。多年来,
李智华还一向给农民工子女做书画辅导。《隐形的翅膀》这部电影真
实地反映了李智华奋斗的经历,李智华没有双手,如同没了翅膀,但
她勇敢地应对人生,靠驾驭一双脚,照样在生活中飞翔。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大全(十三):
黄宇赢得完美生活的玻璃娃娃
黄宇,男,汉族,1967年生,肢体残疾,中共党员,上海市徐
汇区人,现上海小雨亭刻字工艺品商社经理,系上海市肢残人协会副
主席。他先天性成骨不全,导致下肢严重残疾,没有进过一天校门,
参加远程大学教育,取得了英语自考多项单科结业证书。1991年创
办小雨亭刻字社,从100元的启动资金滚动发展,现已成为年营业额
60余万元的中型服务企业;解决了15名残疾人和下岗工人就业,曾
被评为上海市肢残人百强明星和自强模范。
在繁华的大上海长乐路,有一家刻字工艺品商社名叫小雨亭。创
办这家小雨亭的主人叫黄宇,先天性成骨不全,连打喷嚏或在床上翻
身都可能骨折,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导致死亡。他的生命就像玻璃一
样脆弱,成了玻璃娃娃。黄宇十三四岁时,30多年来他至少骨折过
40多次,导致全身畸形,其痛苦令人难以忍受!
黄宇母亲是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梦云,六十年代曾在《智取威
虎山》中扮演李勇奇母亲。儿子将永远是个残疾人,她内心的酸痛仅
有自我体味。为了给儿子治病,她带着小宇跑遍了北京、上海所有的
大小医院,但专家都说目前还没有治愈的期望。由于肌肉萎缩,也无
法整形,儿子两条腿和肢体的其他部分渐渐地都弯曲变形了。残疾已
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小宇不能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学习,十
分痛苦,但他也认识到痛苦悲痛不能解决问题,仅有坦然地去应对残
疾,勇敢地去抗争,生活才能完美。
知识丰富了他的精神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黄宇开始要学一门
技术以谋生,最终在一家刻图章的小店当起了学徒。虽然工资仅有
36元钱,却拥有了第一份工作,日复一日他风雨无阻地上班,因为
这是他融入社会自食其力的开始。一干就是5年,功夫不负有心人,
黄宇在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为他的创业奠定了基础。他说:机会掌
握在自我的手里,任何摆在你面前的机会都不要错过。1991年,他
萌发了自我创业的念头,得到父母和朋友的支持,创办了小雨亭刻字
工艺品商社。开业至今,经过17年的发展,此刻拥有两家门市部、
一间工作室,面积加起来也有200多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30余万
元,一年的营额将近70万,公司共有12名员工,一半是残疾人。对
于这点,黄宇有他自我的想法:生意场上各种各样的企业家很多,如
果单单跟别人比每月能赚多少钱,我远远比可是别人,可是能够帮忙
身边的残疾朋友,真正做一件对社会有益的事,对我这样的残疾人来
说,比赚钱有着更大的意义。黄宇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先后担任上海
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市残联青年委员会主任,2019年被评为上海
市自强模范,2019年被评为徐汇十佳青年。2019年春,黄宇与一位
温柔贤惠、楚楚可人的上海市坐式排球运动员共结连理,迎来了完美
的生活。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大全(十四):
残疾人自强创业明星李金其的故事
我常常忘了自我是一名残疾人。在我看来,不逃避现实,勇于承
担职责,人人都能够成为主宰命运的强者。40岁的东北汉子李金其,
用艰难创业的奋斗过程诠释着自我对生命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
幼年的李金其饱尝苦难。3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小儿麻痹症使他
几乎完全瘫痪,不断挑战身体极限的治疗与锻炼,让他再次站了起来,
但右腿仍留下了一生的遗憾。学校里同龄人的嘲弄与冷落,一度使年
幼的李金其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我甚至不敢与健全人的眼光对视,
连上下学都专挑人少的小路走。
中学班主任一句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李
金其紧闭的心门,使他找到了生活的方向。他凭借惊人的毅力,先后
获得学士、硕士学位,如今管理着数家企业的李金其还是中国人民大
学的一名在读博士生。
做生意哪有一帆风顺的,到处都是暗流险滩,但我从不畏惧困难,
因为每个困难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谈到创业历程,李金其语气中多
了几分坚定。1997年,他所在的国有化工厂倒闭,而立之年的李金
其下岗了。肩负着家庭生活压力的他没有自怨自艾,自筹资金创立了
黑龙江鑫盛化工有限公司,开始了第一次创业。
根据对化工行业的了解,李金其将企业生产方向锁定在聚氨酯材
料上。这种材料具有绝热保温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新型建筑及热力
管线等领域。
创业之初,李金其对聚氨酯的生产工艺并没有完全掌握。为了解
决技术难题,他拖着病腿四处查阅资料、请教专家;为了测试产品耐
寒性,他严冬时节带队北上黑河、海拉尔、根河等地,在冰天雪地中
做试验,一呆就是几个月。
经过对野外试验数据的分析,李金其掌握了聚氨酯低温发泡的属
性,使得聚氨酯的应用领域得以扩宽。这一发现受到业内专家的高度
肯定,企业也逐渐获得回报。目前,李金其在哈尔滨、上海、佳木斯
等地经营着几家大型化工企业,最早创立的鑫盛化工从年产值几百万
元发展到年产值几千万元。
李金其成功了。但常常忘了自我是个残疾人的李金其,从没有忘
记关心身边的残疾人朋友,他将帮忙他们走上独立自强道路视为义不
容辞的职责。
他在佳木斯的贫困地区捐建小学,为宁夏农村的一户残疾人家庭
翻盖新房并送去彩电和冰箱,资助许多残疾人大学生完成学业。从
2019年起,他每年为30多位贫困残疾人订阅报刊。10年来,他逢年
过节都去看望邻居贫困我们必胜 老人,为他们购买年货。2019年底,李金其
被评为老人临终前的忌讳 全国首届肢残人自强创业之星。
我从不认为自我肢体残疾就能够回避职责,恰恰相反,自我的生
命若对更多的生命担负起职责,这样的生命才是充实而美丽的。李金
其说。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大全(十五):
郑龙华无手着名摄影家
郑龙华,男,1959年5月生于浙江省临安市。幼年失去双手,
1981年开始自学摄影,他先后在国内外举办过各种形式的摄影展览,
并多次在各种影赛中获奖。郑龙华于2019年5月20日在家乡浙江省
临安市启动生命之光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100位残疾人精英的摄影
活动。经两年多的时间,他先后独自走遍全国100多个县及港、澳、
台地区,行程达6。3719万公里,采访了各行业100位残疾人精英,
拍摄图片4。5万余幅,整理文字素材52万字,撰写采访手记19。
86万字。2019年5月,郑龙华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
由他拍摄的100位成功残疾人士的照片《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中
国百位残疾人成功人士》,展示了没有健全的手或脚、甚至身体不能
直立的残障人士的成功故事。
49岁的郑龙华说:我选择展示他们阳光的一面,而不去关注他
们肢体的残缺。尽管拍摄残缺更有视觉冲击力,但我期望这些作品能
带给人们期望和鼓舞。为了这组照片,他花了近3年时间。
他用镜头记录了一个个成功的残障人士:虽失去右手但创立了谭
木匠木梳传奇的谭传华、虽由于幼时疾病腿部行动不便但创立江民软
件的反病毒软件专家王江民、虽由于先天佝偻身中国传统园林 高不足1米却坐着轮
椅宣传环保的甘肃省清水县秦亭镇店子村袁建明……郑龙华要展示
残疾人的健全生活。我期望这些作品是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大
家照到自我:这些伤残人士在这种情景下做事都能成功,每个人都更
应当用心做事。
如郑龙华所努力的,照片鼓励了很多参观者。北京第四聋人学校
18岁的葛斌用手语说:来看展览之前,我感觉十分迷茫。但看到这
些照片,我很感动。我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拼搏努力。他指着一
个肢残运动员的照片说,我能够感受到她很努力!
北京第四聋人学校19岁的刘建超用手语说:我来自四川,汶川
大地震后,那里很多人和我们一样,不幸成为残疾人,他们更需要用
这些故事来进行励志教育,勇敢地应对生活。
从1岁落入火炕失去双手后,郑龙华对于生活的磨砺便不再陌
生。他用双腕夹笔写字、两次考上大学却被拒收、找工作碰壁……困
顿中,同学寄给他台旧相机,22岁的他开始用双腕操作这台精密仪
器,走街串巷为村民拍照,两年后在上海第一次获奖。
摄影让我第一次有了自信。以前我很内向、封闭自我,因为我清
楚自我跟别人不一样。……、郑龙华说,当别的摄影师,拍拍我的肩
膀说,‘老郑,拍的不错啊’,我才觉得我和他们一样,
在艺术上也能创造出好作品。
残疾人的生活体验与他人不一样,郑龙华觉得最大的不一样是困
难多于顺利,每做一件事都要付出很多,残疾人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
鼓励,在他看来,对残疾人最致命的打击是失去信心。
郑龙华曾在浙江省临安市残联工作,这段经历让他更熟悉残疾人
的感受:残疾人比较敏感,有时,你的一个眼神、一个不屑的动作,
在常人看来没什么,但对于残疾人可能就不一样,他们可能会多想。
这也能够理解。
在他看来,社会对残疾人的保障近年来提高得很快,包括教育就
业等,但仍滞后于社会发展。此次残奥会对志愿者培训中有一条原则
广为传播:帮忙残疾人时,要先征得对方的允许。他能做的事就让他
自我去做。比如残疾人有时更需要自食其力地工作,而不是等救助。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大全(十六):
暗黑中捕捉闪亮音符
高志鹏,男,汉族,1974年生,视力残疾,山西省吕梁人,现
为太原市盲童学校音乐教师。6岁时因手术失败导致双眼失明,13岁
随民间学艺,18岁成为太原市盲童学校插班生,28岁考入中国戏曲
学院。他集写词、作曲、演唱、演奏于一身,至今已创作数百首歌曲,
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近百家媒体对他的事迹进行过报道。
高志鹏出生在吕梁山区兴县,6岁时因手术失败双目失明。8岁
那年,他让妹妹拉着他的手到学校门外听课,被教师发现,让爸爸把
他领回了家。爸爸摸着他的头说:孩子,你跟人家不一样,爸爸教你
拉二胡吧从那天开始,他踏上了音乐旅途,在自我心灵的舞台上演绎
起不灭的火焰和无尽的执着。高志鹏11岁时,二胡水平就已超过了
父亲,当他得知了阿炳的故事后,便下定决心要做一个盲人音乐家。
他摸懂了《二泉映月》,也在音乐中找到了属于自我的世界。他跟着
鼓乐班的师傅们沿九曲黄河一路苦学,学会了各种民间小调、晋剧曲
牌,学会了唢呐、笙、箫、笛子等鼓乐班的全套乐器。15岁那年,
父亲为他买了8件乐器,让他组建了自我的鼓乐班。从此,这位少年
盲班主带着一伙明眼人,开始在陕西、内蒙古一带的农村闯荡。几年
下来,他挣下的钱,不但贴补家用,建了新窑洞,并且还为两个哥哥
娶了媳妇,供妹妹读完了初中。在外闯荡的高志鹏第一次听说在太原
有一所盲校,他心中又开启了一扇窗户,独自一人去太原市盲校求学。
在省残联领导的帮忙下,他成为太原市盲童学校的一名大龄插班生。
在盲校学习的两年间,每到星期天,志鹏便抱着吉他、二胡到街
头卖唱,挣学费和生活费;上课时间又以饱满的活力,投入于学习和
创作中。1994年,他创作的歌曲《心声》,在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升华
奖新歌征集中,荣获词曲创作一等奖;歌曲《满天繁星属于你》,在
全国第二届盲聋学校学生艺术汇演中,获得一等奖及创作奖。当中残
联主席邓朴方把奖杯送到他的手中时,他感到茫茫黑夜中有了繁星般
的点点期望。
盲校毕业他留校工作,2019年在中残联的关怀下,他成为中国
戏曲学院首位盲人进修大学生。在正规化、高节奏的教学环境中,为
了赶上学习的进度,他几乎每晚都守在琴房,根据盲文和课堂的录音
资幼儿园园务工作计划 料一点一点地摸索着指法。进修是拿不到学历的,2019年高志鹏
便参加了成人高考并成为中国戏曲学院一名正规大学生。经过顽强拼
搏,高志鹏不仅仅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他创作的歌曲《走出圪梁梁》、
二胡曲《黄土情怀》,还分别荣获全国第六届残疾人艺术大赛金奖、
银奖。更令同学们啧啧称奇的是,他利用业余时间,拜北京盲校李红
伟为师,靠着用手摸,竟然用半年时间学会了一般得用三年时间才能
掌握的钢琴调律技能
如今,高志鹏的心中有了一个神州万里行的计划。他准备用两年
时间,走访全国百所高校,为高校师生免费演奏自我的音乐作品,分
享他捕捉到的照亮人生的音符。
本文发布于:2023-04-28 09:42: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526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