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的励志故事大全16篇

更新时间:2023-04-28 09:42:26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28日发(作者:足球运动)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大全16

从那天开始,他踏上了音乐旅途,在自我心灵的舞台上演绎起不灭的

火焰和无尽的执着。高志鹏11岁时,二胡水平就已超过了父亲,当

他得知了阿炳的故事后,便下定决心要做一个盲人音乐家。他摸懂了

《二泉映月》,也在音乐中找到了属于自我的世界。他跟着鼓乐班的

师傅们沿九曲黄河一路苦学,学会了各种民间小调、晋剧曲牌,学会

了唢呐、笙、箫、笛子等鼓乐班的全套乐器。15岁那年,父亲为他

买了8件乐器,让他组建了自我的鼓乐班。从此,这位少年盲班主带

着一伙明眼人,开始在陕西、内蒙古一带的农村闯荡。几年下来,他

挣下的钱,不但贴补家用,建了新窑洞,并且还为两个哥哥娶了媳妇,

供妹妹读完了初中。在外闯荡的高志鹏第一次听说在太原有一你听得到歌词 所盲

校,他心中又开启了一扇窗户,独自一人去太原市盲校求学。在省残

联领导的帮忙下,他成为太原市盲童学校的一名大龄插班生。

在盲校学习的两年间,每到星期天,志鹏便抱着吉他、二胡到街

头卖唱,挣学费和生活费;上课时间又以饱满的活力,投入于学习和

创作中。1994年,他创作的歌曲《心声》,在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升华

奖新歌征集中,荣获词曲创作一等奖;歌曲《满天繁星属于你》,在全

国第二届盲聋学校学生艺术汇演中,获得一等奖及创作奖。当中残联

主席邓朴方把奖杯送到他的手中时,他感到茫茫黑夜中有了繁星般的

点点期望。

盲校毕业他留校工作,2019年在中残联的关怀下,他成为中国

戏曲学院首位盲人进修大学生。在正规化、高节奏的教学环境中,为

了赶上学习的进度,他几乎每晚都守在琴房,根据盲文和课堂的录音

资料一点一点地摸索着指法。进修是拿不到学历的,2019年高志鹏

便参加了成人高考并成为中国戏曲学院一名正规大学生。经过顽强拼

搏,高志鹏不仅仅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他创作的歌曲《走出圪梁梁》

二胡曲《黄土情怀》,还分别荣获全国第六届残疾人艺术大赛金奖、

银奖。更令同学们啧啧称奇的是,他利用业余时间,拜北京盲校李红

伟为师,靠着用手摸,竟然用半年时间学会了一般得用三年时间才能

掌握的钢琴调律技能!

如今,高志鹏的心中有了一个神州万里行的计划。他准备用两年

时间,走访全国百所高校,为高校师生免费演奏自我的音乐作品,分

享他捕捉到的照亮人生的音符。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大全(十二)

李智华足艺大学生

李智华,女,汉族,1984年生,肢体残疾,内蒙古自治区扎鲁

特旗人,西安欧亚学院艺术设计系本科在读。一场大火失去了双臂,

她没上过高中,经过顽强学习,考上了大专又专升本,现备考2019

年书法系的硕士研究生。20194月初,国家教育部、中国残联、

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国青少年向身残志坚的李智

华学习。

1984214日,李智华出生在内蒙古扎鲁特旗伊和背乡赵家

堡村的一户农家。爸爸是一个老实憨厚的农民,患有精神病的妈妈硬

是由人按着才生下了她,她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19845

23日,父亲李国林外出寻找疯癫的妻子,出生没几个月的李智华一

觉醒来将煤油灯碰倒,瞬间炕席、被子相继燃烧起来……无情的大火

改变了她的一生。经过抢救,李智华保住了生命,却永远失去了双手。

家庭贫寒的李智华,又偏偏失去了双手。对于她个人而言,是顺

从命运的安排还是与命运抗争,她选择了后者,她相信自我能够经过

奋斗做到和常人一样。哥哥姐姐上学去,李智华总是悄悄地跟在后面,

学校里的欢声笑语,让她感到一切是那么新奇。她渐渐地学会了用脚

趾夹着铅笔写字,刚开始时铅笔头怎样也夹不紧,她就用绳子把铅笔

和脚趾捆在一齐,绳子松了,就使劲勒。为了能写好一个简单的0

她竟整整练了1天,脚被磨得又红又肿。内蒙古的冬天异常冷,由于

不能穿袜子,智华的双脚长满了冻疮,但她黎曼可积 却从不哼一声。19909

月,赵家堡村小学开始招收一年级新生,李智华却因为残疾进不了教

室,她便拿几块砖头垫在脚下,悄悄地站在窗外听课;没有课本,她

牢牢记住黑板上的每一个字。有一次教师提了一个问题,班里的孩子

们没有一个能回答上来,这时,却从窗外传来李智华清脆而准确的回

答声。在教师的帮忙下,李智华最终走进了课堂。

1998年夏天,小智华如愿以偿考取了旗重点中学鲁北一中,也

就是在这时,妈妈的病情却加重了,于是小智华产生了一个想法:牺

牲学业,照顾妈妈。鲁北一中的领导明白她的情景后,决定收她为函

授生,每周派教师为小华授课。从此,她一边做家务照顾妈妈,一边

坚持学习。201967日,她走进了普通高考的考场。815日,

接到了西安欧亚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她最终用一双小脚叩开了高等学

府的大门。

许许多多的单位和个人都在关爱着她的学习生活。对于社会给予

自我的资助,李智华也努力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回报社会。20199

月,她和姐姐在包头市学习,姐妹俩每一天的生活费仅有3元钱。当

得知同学申怀宝面临失学时,她们每月向申家寄20元钱;2019年非

典疫情爆发,哥哥给李智华邮寄来300元卖牛粪的钱,可李智华却把

这笔钱给同学们购买成防护用品;2019年,她被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

大学评为十佳学习之星,同年,她又在陕西省大学生书法大赛中一举

夺冠;20194月初,国家教育部、中国残联、团中央、全国妇联联

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国的青少年向身残志坚的李智华学习。

20197月,大专毕业的李智华被一家单位聘用,单位发给她

1000元的月工资。在得知13岁少女马依曼患白血病时,李智华将自

我首月工资,全部打入医院账户,作为马依曼的治疗费用。多年来,

李智华还一向给农民工子女做书画辅导。《隐形的翅膀》这部电影真

实地反映了李智华奋斗的经历,李智华没有双手,如同没了翅膀,但

她勇敢地应对人生,靠驾驭一双脚,照样在生活中飞翔。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大全(十三)

黄宇赢得完美生活的玻璃娃娃

黄宇,男,汉族,1967年生,肢体残疾,中共党员,上海市徐

汇区人,现上海小雨亭刻字工艺品商社经理,系上海市肢残人协会副

主席。他先天性成骨不全,导致下肢严重残疾,没有进过一天校门,

参加远程大学教育,取得了英语自考多项单科结业证书。1991年创

办小雨亭刻字社,100元的启动资金滚动发展,现已成为年营业额

60余万元的中型服务企业;解决了15名残疾人和下岗工人就业,曾

被评为上海市肢残人百强明星和自强模范。

在繁华的大上海长乐路,有一家刻字工艺品商社名叫小雨亭。

办这家小雨亭的主人叫黄宇,先天性成骨不全,连打喷嚏或在床上翻

身都可能骨折,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导致死亡。他的生命就像玻璃一

样脆弱,成了玻璃娃娃。黄宇十三四岁时,30多年来他至少骨折过

40多次,导致全身畸形,其痛苦令人难以忍受!

黄宇母亲是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梦云,六十年代曾在《智取威

虎山》中扮演李勇奇母亲。儿子将永远是个残疾人,她内心的酸痛仅

有自我体味。为了给儿子治病,她带着小宇跑遍了北京、上海所有的

大小医院,但专家都说目前还没有治愈的期望。由于肌肉萎缩,也无

法整形,儿子两条腿和肢体的其他部分渐渐地都弯曲变形了。残疾已

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小宇不能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学习,十

分痛苦,但他也认识到痛苦悲痛不能解决问题,仅有坦然地去应对残

疾,勇敢地去抗争,生活才能完美。

知识丰富了他的精神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黄宇开始要学一门

技术以谋生,最终在一家刻图章的小店当起了学徒。虽然工资仅有

36元钱,却拥有了第一份工作,日复一日他风雨无阻地上班,因为

这是他融入社会自食其力的开始。一干就是5年,功夫不负有心人,

黄宇在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为他的创业奠定了基础。他说:机会掌

握在自我的手里,任何摆在你面前的机会都不要错过。1991年,他

萌发了自我创业的念头,得到父母和朋友的支持,创办了小雨亭刻字

工艺品商社。开业至今,经过17年的发展,此刻拥有两家门市部、

一间工作室,面积加起来也有200多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30余万

元,一年的营额将近70万,公司共有12名员工,一半是残疾人。对

于这点,黄宇有他自我的想法:生意场上各种各样的企业家很多,如

果单单跟别人比每月能赚多少钱,我远远比可是别人,可是能够帮忙

身边的残疾朋友,真正做一件对社会有益的事,对我这样的残疾人来

说,比赚钱有着更大的意义。黄宇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先后担任上海

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市残联青年委员会主任,2019年被评为上海

市自强模范,2019年被评为徐汇十佳青年。2019年春,黄宇与一位

温柔贤惠、楚楚可人的上海市坐式排球运动员共结连理,迎来了完美

的生活。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大全(十四)

残疾人自强创业明星李金其的故事

我常常忘了自我是一名残疾人。在我看来,不逃避现实,勇于承

担职责,人人都能够成为主宰命运的强者。40岁的东北汉子李金其,

用艰难创业的奋斗过程诠释着自我对生命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

幼年的李金其饱尝苦难。3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小儿麻痹症使他

几乎完全瘫痪,不断挑战身体极限的治疗与锻炼,让他再次站了起来,

但右腿仍留下了一生的遗憾。学校里同龄人的嘲弄与冷落,一度使年

幼的李金其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我甚至不敢与健全人的眼光对视,

连上下学都专挑人少的小路走。

中学班主任一句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李

金其紧闭的心门,使他找到了生活的方向。他凭借惊人的毅力,先后

获得学士、硕士学位,如今管理着数家企业的李金其还是中国人民大

学的一名在读博士生。

做生意哪有一帆风顺的,到处都是暗流险滩,但我从不畏惧困难,

因为每个困难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谈到创业历程,李金其语气中多

了几分坚定。1997年,他所在的国有化工厂倒闭,而立之年的李金

其下岗了。肩负着家庭生活压力的他没有自怨自艾,自筹资金创立了

黑龙江鑫盛化工有限公司,开始了第一次创业。

根据对化工行业的了解,李金其将企业生产方向锁定在聚氨酯材

料上。这种材料具有绝热保温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新型建筑及热力

管线等领域。

创业之初,李金其对聚氨酯的生产工艺并没有完全掌握。为了解

决技术难题,他拖着病腿四处查阅资料、请教专家;为了测试产品耐

寒性,他严冬时节带队北上黑河、海拉尔、根河等地,在冰天雪地中

做试验,一呆就是几个月。

经过对野外试验数据的分析,李金其掌握了聚氨酯低温发泡的属

性,使得聚氨酯的应用领域得以扩宽。这一发现受到业内专家的高度

肯定,企业也逐渐获得回报。目前,李金其在哈尔滨、上海、佳木斯

等地经营着几家大型化工企业,最早创立的鑫盛化工从年产值几百万

元发展到年产值几千万元。

李金其成功了。但常常忘了自我是个残疾人的李金其,从没有忘

记关心身边的残疾人朋友,他将帮忙他们走上独立自强道路视为义不

容辞的职责。

他在佳木斯的贫困地区捐建小学,为宁夏农村的一户残疾人家庭

翻盖新房并送去彩电和冰箱,资助许多残疾人大学生完成学业。从

2019年起,他每年为30多位贫困残疾人订阅报刊。10年来,他逢年

过节都去看望邻居贫困我们必胜 老人,为他们购买年货。2019年底,李金其

被评为老人临终前的忌讳 全国首届肢残人自强创业之星。

我从不认为自我肢体残疾就能够回避职责,恰恰相反,自我的生

命若对更多的生命担负起职责,这样的生命才是充实而美丽的。李金

其说。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大全(十五)

郑龙华无手着名摄影家

郑龙华,男,19595月生于浙江省临安市。幼年失去双手,

1981年开始自学摄影,他先后在国内外举办过各种形式的摄影展览,

并多次在各种影赛中获奖。郑龙华于2019520日在家乡浙江省

临安市启动生命之光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100位残疾人精英的摄影

活动。经两年多的时间,他先后独自走遍全国100多个县及港、澳、

台地区,行程达63719万公里,采访了各行业100位残疾人精英,

拍摄图片45万余幅,整理文字素材52万字,撰写采访手记19

86万字。20195月,郑龙华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

由他拍摄的100位成功残疾人士的照片《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中

国百位残疾人成功人士》,展示了没有健全的手或脚、甚至身体不能

直立的残障人士的成功故事。

49岁的郑龙华说:我选择展示他们阳光的一面,而不去关注他

们肢体的残缺。尽管拍摄残缺更有视觉冲击力,但我期望这些作品能

带给人们期望和鼓舞。为了这组照片,他花了近3年时间。

他用镜头记录了一个个成功的残障人士:虽失去右手但创立了谭

木匠木梳传奇的谭传华、虽由于幼时疾病腿部行动不便但创立江民软

件的反病毒软件专家王江民、虽由于先天佝偻身中国传统园林 高不足1米却坐着轮

椅宣传环保的甘肃省清水县秦亭镇店子村袁建明……郑龙华要展示

残疾人的健全生活。我期望这些作品是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大

家照到自我:这些伤残人士在这种情景下做事都能成功,每个人都更

应当用心做事。

如郑龙华所努力的,照片鼓励了很多参观者。北京第四聋人学校

18岁的葛斌用手语说:来看展览之前,我感觉十分迷茫。但看到这

些照片,我很感动。我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拼搏努力。他指着一

个肢残运动员的照片说,我能够感受到她很努力!

北京第四聋人学校19岁的刘建超用手语说:我来自四川,汶川

大地震后,那里很多人和我们一样,不幸成为残疾人,他们更需要用

这些故事来进行励志教育,勇敢地应对生活。

1岁落入火炕失去双手后,郑龙华对于生活的磨砺便不再陌

生。他用双腕夹笔写字、两次考上大学却被拒收、找工作碰壁……困

顿中,同学寄给他台旧相机,22岁的他开始用双腕操作这台精密仪

器,走街串巷为村民拍照,两年后在上海第一次获奖。

摄影让我第一次有了自信。以前我很内向、封闭自我,因为我清

楚自我跟别人不一样。……、郑龙华说,当别的摄影师,拍拍我的肩

膀说,老郑,拍的不错啊,我才觉得我和他们一样,

在艺术上也能创造出好作品。

残疾人的生活体验与他人不一样,郑龙华觉得最大的不一样是困

难多于顺利,每做一件事都要付出很多,残疾人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

鼓励,在他看来,对残疾人最致命的打击是失去信心。

郑龙华曾在浙江省临安市残联工作,这段经历让他更熟悉残疾人

的感受:残疾人比较敏感,有时,你的一个眼神、一个不屑的动作,

在常人看来没什么,但对于残疾人可能就不一样,他们可能会多想。

这也能够理解。

在他看来,社会对残疾人的保障近年来提高得很快,包括教育就

业等,但仍滞后于社会发展。此次残奥会对志愿者培训中有一条原则

广为传播:帮忙残疾人时,要先征得对方的允许。他能做的事就让他

自我去做。比如残疾人有时更需要自食其力地工作,而不是等救助。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大全(十六)

暗黑中捕捉闪亮音符

高志鹏,男,汉族,1974年生,视力残疾,山西省吕梁人,现

为太原市盲童学校音乐教师。6岁时因手术失败导致双眼失明,13

随民间学艺,18岁成为太原市盲童学校插班生,28岁考入中国戏曲

学院。他集写词、作曲、演唱、演奏于一身,至今已创作数百首歌曲,

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近百家媒体对他的事迹进行过报道。

高志鹏出生在吕梁山区兴县,6岁时因手术失败双目失明。8

那年,他让妹妹拉着他的手到学校门外听课,被教师发现,让爸爸把

他领回了家。爸爸摸着他的头说:孩子,你跟人家不一样,爸爸教你

拉二胡吧从那天开始,他踏上了音乐旅途,在自我心灵的舞台上演绎

起不灭的火焰和无尽的执着。高志鹏11岁时,二胡水平就已超过了

父亲,当他得知了阿炳的故事后,便下定决心要做一个盲人音乐家。

他摸懂了《二泉映月》,也在音乐中找到了属于自我的世界。他跟着

鼓乐班的师傅们沿九曲黄河一路苦学,学会了各种民间小调、晋剧曲

牌,学会了唢呐、笙、箫、笛子等鼓乐班的全套乐器。15岁那年,

父亲为他买了8件乐器,让他组建了自我的鼓乐班。从此,这位少年

盲班主带着一伙明眼人,开始在陕西、内蒙古一带的农村闯荡。几年

下来,他挣下的钱,不但贴补家用,建了新窑洞,并且还为两个哥哥

娶了媳妇,供妹妹读完了初中。在外闯荡的高志鹏第一次听说在太原

有一所盲校,他心中又开启了一扇窗户,独自一人去太原市盲校求学。

在省残联领导的帮忙下,他成为太原市盲童学校的一名大龄插班生。

在盲校学习的两年间,每到星期天,志鹏便抱着吉他、二胡到街

头卖唱,挣学费和生活费;上课时间又以饱满的活力,投入于学习和

创作中。1994年,他创作的歌曲《心声》,在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升华

奖新歌征集中,荣获词曲创作一等奖;歌曲《满天繁星属于你》,在

全国第二届盲聋学校学生艺术汇演中,获得一等奖及创作奖。当中残

联主席邓朴方把奖杯送到他的手中时,他感到茫茫黑夜中有了繁星般

的点点期望。

盲校毕业他留校工作,2019年在中残联的关怀下,他成为中国

戏曲学院首位盲人进修大学生。在正规化、高节奏的教学环境中,为

了赶上学习的进度,他几乎每晚都守在琴房,根据盲文和课堂的录音

资幼儿园园务工作计划 料一点一点地摸索着指法。进修是拿不到学历的,2019年高志鹏

便参加了成人高考并成为中国戏曲学院一名正规大学生。经过顽强拼

搏,高志鹏不仅仅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他创作的歌曲《走出圪梁梁》

二胡曲《黄土情怀》,还分别荣获全国第六届残疾人艺术大赛金奖、

银奖。更令同学们啧啧称奇的是,他利用业余时间,拜北京盲校李红

伟为师,靠着用手摸,竟然用半年时间学会了一般得用三年时间才能

掌握的钢琴调律技能

如今,高志鹏的心中有了一个神州万里行的计划。他准备用两年

时间,走访全国百所高校,为高校师生免费演奏自我的音乐作品,分

享他捕捉到的照亮人生的音符。


本文发布于:2023-04-28 09:42: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526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