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己亥杂诗(其五)教案

更新时间:2023-04-28 08:35:59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28日发(作者:色弱测试)

初中语文己亥杂诗(其五)教案

《己亥杂诗》是语文S版第11册第2单元的古诗诵读篇目。这首诗是小学阶段

难得一见的政治诗,与平时我们教学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的诗不同,

诗人采用“创景抒情”的方法——通过创设的意象来表现情感:“九州生气恃

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诗的内容从

“清末的社会现状”到“复杂情感”再到“急切愿望”,对学生而言理解比较

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好的内容己亥杂诗(其五)教案,希望对你们有所帮

助,

初中语文己亥杂诗(其五)教案一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1)朗读背诵并默写《己亥杂诗》

(2)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初步感知本诗的表达特点。

⒉过程与方法

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

【设计理念】

充分地研读教材、把握教材,抓准教学的重难点,并在教学设计时将语文基

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踏实训练,与小学高年段的阅读要求贯彻到教学中,在学

生自学自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我适当的点化引导学生学习、学会学习方

法、形成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情感的体验是必然的催化剂和目的。

【教学过程】

1 7

一、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

1、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

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

2、板书:已亥杂诗(把“己”写成“已”)

3、指名读课题,学生发现错误书写并指正(请学生讲解并总结“己”和

“已”的区别和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

4、全班齐读课题,解释诗题

虎鲸多大 ①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课前学生已经通过查字典和翻

阅工具书,明白“己和亥”两字的意思,学生自己汇报:己是天干的第六位,

亥是地支的第十二位,所以诗题就是1839年。然后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和查阅

资料了解到这首诗是龚自珍在辞官南下,把一路上的所见所思所想记录成315

首日记体组诗。)

②在1840年,你们知道中国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吗(学生根据课前的搜集

汇consin 报:鸦片战争。)

③小结: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

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tanwufubai,百姓民不聊

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这是第220首。(PPT出示)

5、简介龚自珍

学生把自己课前查阅并收集到的龚自珍资料在班上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展

示。【设计意图】虽然本诗所表现的时代与学生相距太远,平时缺少此积累。但

为了不低估学生的潜力,我还是采用以学生课前搜集和预习汇报为主,教师补

充为辅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再就是为了培

养学生细心的习惯,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走进文本。

二、初读全诗,整体把握

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1、自由读诗: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

2、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

小结:同学们自学能力真强,自主学习部分完成得又好又快。

2 7

【设计意图】从读顺诗句到借助注释与工具书,以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

学……给六年级学生自学自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是后面交流、汇报。

完成:“师生诵读部分”

1、指名读,齐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

2、师配乐范读。

同学们都读得这么投入,我也被你们的朗诵感染了,我也想读一读。

3、学生再配乐读整首诗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给学生个性解读的时间和情境,在学生读

上瘾的基little贝壳 础上,我用羡慕的语气求得我示范配乐朗诵的机会,让学生在倾听比

较中更激发想读的欲望。

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汇报交流

学生小组自由交流,解决以下内容:

(1)九州生气恃风雷:

“生气”真的是指的中国“发脾气”吗在这里用“生机勃勃的局面或者景

象1985年什么命 ”这种说法更符合前文“九州”这样的语言环境。

(2)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哑了毕竟让人觉得悲哀。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重抖擞”再次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清朝的死板、单

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

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让学生们清楚地看到在自己的努力下能够初步理解该

诗内容,获得成功的喜悦,也是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进行学习能力实践的最佳

机会。引导交流的时候,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指导,不在自学能学懂的地

方花费时间,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步理解诗意能帮我们更好地读书。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文本内容,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关

键一步。教学过程中不着痕迹地渗透这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教师梳理归纳:通过自学,大家初步明白了诗句的意思,也都觉得对“万马

3 7

齐喑”“风雷”这些词的理解有些模糊德育基地 。我们就从这第一句开始,深入读书,

共同学习。

【设计意图】直接引入教学重难点的学习,将有限学习时间用在教学关键点

的刀刃上。

三、深入诗意,理解诗情

初读时,我们大体了解了诗意,现在我们再读全诗,透过文字去想象,你仿

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1、学生细细地读诗,自己想象画面

2、小组汇报交流,讨论想象到的画面

小结:刚才听了每个小组的发言,老师被你们陶醉了,同学们真会读诗,通

过自己的朗读,想象到了这么多生动的画面,了不起!

如:

汇报全诗之后,细学第一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A、一提到“万马”你想到的是什么词(万马奔腾、万马齐鸣)那是何等热闹、

壮观!而这“万马齐喑”呢看到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场面

B、这里龚自珍真说的是大清朝的马么他指的又是什么从哪里读出来的

初中语文己亥杂诗(其五)教案二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2、培保10洁图片 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送给老师的贺卡

教学重难点策略思维 :

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读诗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

4 7

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

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

诗》的第五篇。

三、对诗句的理解:

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

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

竭尽余力的怀抱。

四、理解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

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剪纸对称图案大全 ,可

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

连。

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大学班会 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

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

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五、名句赏析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

的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 本意虽然是辞官,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

运。

初中语文己亥杂诗(其五)教案三

【教学目标】

1、读、背、诵本诗。

2、联系上下文、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教学重难点】

诗句1-2行表达的内容与表现的情感。(难点)

5 7

诗句3-4行表现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

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因为都

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读课题)《己亥杂诗》

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

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tanwufubai,百姓民不聊生。这时

候,龚自珍写下了这首诗。

2、作者简介(注解)

二、读诗

1、读准字音,划分节奏、押韵……

2、读懂诗意,口头翻译。

3 满载离愁,远归故里 虽辞官归乡,

自比落红,仍可护花 仍心系报国。

三、悟诗

1、诗中哪句表现了诗人犹豫孤独和悲壮豪迈复杂心情交织一起(第一句)

2、诗中哪句表现了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词(第二句)

3、诗中写了几种心境(1、离别忧伤;2、回归的愉快;3、积极的人生态度)

4、名句欣赏(第二句)

四、背诗

五、作业

1、积累落花诗句。

一种是怨啼鸟,怪东风,叹年华,面对落花嘘唏感叹。“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李煜;“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侬今

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林黛玉;

另一种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其中不少昂扬向上的精神。“花落春仍

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

6 7

教案 初中语文己亥杂诗(其五)

7 7

2、背诵默写。


本文发布于:2023-04-28 08:35: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525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花落春仍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