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更新时间:2023-04-28 02:08:13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28日发(作者:贷款收入证明模板)

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一、何为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下的一种极端反应,它是包括情绪

衰竭,非人性化和低成就感在内的一种综合骑都尉 症状群。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职

业性伤害,其存在给教师、学生乃至整个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形成的途径

也各异,因此,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

1.生理一心理症状。

从人给老师的一封信600字 的主观心理体验上看,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

(1)抑郁。通常表现为情绪的衰竭、长期的精神不振或疲乏,对外界事物

失去兴趣,对学生漠然等。

(2)焦虑。主要有三类表现:

①持续的忧虑和高度的警觉,如过分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问题;

②弥散性的、非特异性的焦虑,如说不出具体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

等;

③预期焦虑。如并不怎么关心现在正在发生的事,而是担心以后可能会

发生的事。

(3)更常见的症状是在抑郁和焦虑之间变动,当一种心理状态变得不能忍

受时,另一种心理状态便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些心理行为问题通常伴随着一

些身体上的症状,如失眠、食欲不振、咽喉肿痛、腰部酸痛、恶心、心动过

速、呼吸困难、头疼、晕旋等。如果教师不及时疏导或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或情绪归因不当,则很可能会产生更深层次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有的教师开

始失去自信和控制感,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感降低,从而产生了内疚感并开

始自责。有些教师则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及教学上的失败归于学生、家长或领

导,变得易激惹、好发脾气,对外界持敌视、抱怨的态度。通常这些心理行

为问题都是交叠在一起的,而且不断地发生变化,如有些教师时而感到愧疚,

时而感到愤怒。

2.人际关系问题。

教师职业倦怠的身心症状不可能仅限于个人的主观体验,而且会渗透到

教师的人际关系网络中,影响到教师与家人、朋友、学生的关系。研究表明,

一个人在沉重的心理压力和失调的情绪状态下往往会发生认知偏差,这时,

个体倾向于对他人的意图作出消极的判断,从而相应地作出消极的反应。因

此,一个人在工作中产生不良情绪后一般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调节才

能与家人、朋友正常交流。而对于教师这一特殊群体而言,不仅其劳动的特

点使教师比其他人更易在工作中产生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而且其

角色的多重性(教师既是学生的教师,又是一家之长、子女的家庭教师、家庭

的主要劳动力和社会的模范公民)也使教师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作出种种心

理调节。因此,教师容易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适应不良。如与他人交流时沉

溺于倾大众交谊舞 诉自己的不满,没有耐心听取他人的劝告或建议,拒绝从另一个角度

去看问题;或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无法用一种理智的、没有伤害性的、对后

果负责的方式表达自己或对他人作出反应,如冲家人发脾气、打骂孩子、出

口伤人等;另一类行为则是指向内部的,如交往退缩,避免与他人接触,对

家庭事务缺少热情等。

3.职业行为问题。

教师心理健康可使学生受益,而若教师出现种种职业倦怠问题,受害最

大的自然也是学生。教师的职业倦怠在职业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有:

(1)逐渐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并开始疏远学生,备课不认真甚至不备

课,教学活动缺乏创造性,并过多运用权力关系(主要是奖、惩的方式)来影

响学生,而不是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心理引导方式帮助学生。时常将教

学过程中遇到的正常阻力扩大化、严重化,情绪反应过度。如将一个小小的

课堂问题看成是严重的冒犯,处理方法简单粗暴,甚至采用体罚等手段。或

者有些教师在尝试各种方法失败后,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置之不理,听

之任之。

(2)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挫折时拒绝领导和其他人的帮助和建议,将他们的

关心看作是一种侵犯,或者认为他们的建议和要求是不现实的或幼稚的。

(3)对学生和家长的期望降低,认为学生是“孺子不可教也”,家长也不

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和配合教师,从而放弃努力,不再关心学生的进步。

(4)对教学完全失去热情,甚至开始厌恶、恐惧教育工作,试图离开教育

岗位,另觅职业。这种职业倦怠情绪常常会在教师之间得到互相的强化,从

而影响整个学校的士气。

三、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危害

首先,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对自身的身心及专业发展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职业倦怠导致教师出现“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症状,职业压力越大,

师出现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状态的程度就越严重。他们对生活失去了热情和

激情,他们对周围发生的一切都持冷漠的态度,心灰意懒,缺乏兴趣,什么

样的刺激都提不起他们的精神,没心思钻研教学,漠视自己的发展,对自身

和专业发展都形成了影响。

第二,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产生职业

倦怠感的老师对工作不热心和投入,总是很被动地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或

者抱着一种“应付”的心态在工作,有时甚至还会出现不关心教学质量与成

效,不关心学生成长的情况。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消遣和娱乐上,对教学漠不

关心,对遇到问题的学生也置之不理。如果学生不能迅速地得出答案,教师

很容易放弃对学生的指导,并经常批评失败的学生。导致这些教师的教学效

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它包括一

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越低,这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发展。

第三、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对学校的教师队伍整体的发展造成一定的滞缓

影响。产生职业倦怠的老师消极、懒散的情绪容易带动学校里的教师群体,

一个学校如果以“倦怠”为特点的人多了,这个学校必然缺乏生气,学校教

师队伍良莠不齐,致使教师队伍整体发展滞后,而影响学校的发展。

四、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教师职业倦怠是由工作压力引起的。但教师职业倦怠却不是对工作中某

一特定事件的即时反应,而是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对工作中所遇到的压力,

在情绪上产生的一种低强度递进的反应过程。也就是说,当工作压力在一个

较长的时期内得不到缓解时,教师职业倦怠才会产生。导致中小学教师工作

压力及至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拟从教师职业本身的特点、社会

因素、学校因素及教师个人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

()职业因素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决定了教师在工

作中必然处于持续的高压力状况之中,从而极易导致教师产生倦怠心理。

首先,工作负担过重,工作时间过长。教师职业和其他职业不同的一点

就是工作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其他职业在8小时工作时间之外,

一般都不再从事和工作有关的事情。但教师除了在上班时间要进行紧张忙碌

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外,还有大量的工作只有在下班以后才有时间去做,

如查阅参考资料、培优补差、家访、对学生的个别教育、科研等等。而且,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老化的加速以及持续不断的教育改革的需

要,教师还必须利护照几天能办下来 用“业余时间”不断地学习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教育教

学理论的新发展。“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是许多中小学教师生活的真实写

照。长时间超负荷运转,使不少教师在心理上和情绪上处于极度疲劳和衰竭

的状态。而这种疲劳和衰竭状态正是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典型症状。

其次,教师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当个体面对种种冲突情境而又被期望做

出角色行为时,角色冲突就会出现。这时,如果个体不能妥善调和这种不和

谐,压力就会随之产生。而角色模糊则是指个体由于对其职业的权力、义务、

责任等缺乏清晰的、一致的认识而感到对工作无法胜任。这种角色定位模糊

也易导致压力的产生。在工作中,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家长的代理

人;既是班级的管理者,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等等,他们扮演着多重角色,

而且随着学校功能的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教师所要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重

化,而这些角色行为有时是相互矛盾的。因此,教师在工作中常常面对角色

冲突和角色模糊的情境,这使得他们不可避免地感到心力交瘁。

再次,教师职业的相对封闭性是导致职业倦怠的重要根源。与从事其他

职业的人相比,教师很少有时间与家人、朋友进行轻松的交谈;即便在同一

个学校里,教师之间的教学互助和合作行为也不多。因此,教师职业实际上

是一项“孤独的职业”。正是这种特性,使得教师的交往需要与获得支持的

需要经常得不到满足。教师因此而感到压抑、孤独、紧张和焦虑,最终导致

职业倦怠的出现。

()社会因素

首先,社会期望过高。教师不但承担着传递人类千百年来所积累的人类

文明成果的重任,而且承担着为国家的建设培养合格的各级各类人才的重任,

因此,其所承受的社会期望也就较高。在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的今天,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进一步得到强化,家长对教师的期

望也就相应地不断提升。教师在为社会的信任和重托感到自豪的同时,但正

如社会心理学家威尔逊所说:“所有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

多的内在冲突与不安全感。”任何一名有责任心的教师都女生熬夜的危害 会感受到巨大的压

力。尤其是当学校和教师没有能够实现社会的期望,人们不约而同地把指责

的目光投向教师,认为教师无能或失职时,教师的压力更是倍增。这时他们

所体验到的不仅是工作的劳累,更有不被理解、有付出而无回报的辛酸,教

师的成就感因此而降低或缺失。如果这种状况长期不得缓解,倦怠心理自然

产生。

其次,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从客观上说,教师对社会进步的巨

大作用决定了教师应当拥有较高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然而,在我国,长

期以来教育事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加上体脑倒挂的长期存在,教师的社会

地位和工资待遇都偏低,与社会赋予教师职业的崇高使命并不相称。近些年

来,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不断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

位,但从总体上来看,与劳动性质和强度相当的其他行业相比,中小学教师

的工资待遇依然偏低,同时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也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大大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产生职业倦怠自然是早

晚的事。

()学校因素

首先,人际关系紧张。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组织,其中的组织氛围不

仅影响到教师工作的效率,而且直接影响到教师工作的情绪状态。如果成员

之间互相配合、互相尊重、互相支持,教师就会获得安全感、自尊感和归属

感,就会觉得工作轻松愉快,工作积极性就高。反之,如果领导实行家长作

风,独断专行,教师被排除在学校决策之外,或者教师之间明争暗斗,处处

防范,教师就会感到紧张、压抑、烦躁、郁闷。这种体验迁移到工作中,就

会导致教师压力增大,容易诱发倦怠。

其次,不合理的评价机制。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国家教育工作的指导方

针。但在实际工作中,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随处可见。这在教育教学的评价

过程中显得尤为突出。分数、升学率依然是评价教师工作好坏的重要的甚至

是唯一的尺度,并且评价的结果与奖金、荣誉、评职称、续聘等直接挂钩。

分数如同紧箍咒一样,迫使教师围绕着它来开展一切教育教学活动,教师成

为追逐分数的机器而失去了教育教学的自主和自由,原本丰富多彩的教育教

学活动变得呆板、单调、枯燥、乏味,这严重的削弱了教师工作的兴趣和积

极性。同时,枯燥乏味的教育教学活动也难以激发显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

观能动性,学生厌学情绪增加,这加大了教师组织教育教学的难度,久而久

之,教师感到身心疲惫,倦怠心理由此产生。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不合理的

评价机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导致学校人际关系紧张的直接根源。

再次,学生品行和学习问题。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

己独立的思想、独特的个性,而且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尽管教师总是竭

尽全力使得学生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但学生的思想、行为往往不是教

师所能够控土星5号运载火箭 制的,学生中的矛盾、不良行为、厌学情绪以及对教师的不良态

度等等是教师每天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价值多元化和追求

个性化的今天,学生中出现的品行问题更是层出不穷。“现在的学生越来越

难教了”是许多教师的共同感慨。所有这些往往使教师感到厌倦和疲惫不堪。

此外,班级人数的过度膨胀,过多的测验与纸上工作也大大增加了教师

的工作负荷,从而给他们的工作带来倦怠感。

()教师个人因素

首先,个体的人格特质。研究表明属于A型人格或低自尊者或外控型的

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A型人格者总是试图掌握对周围环境的支配权,当其

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获得成功或由于外界干扰而不得不作出妥协让步时,会

很生气并感受到压力而出现倦怠。低自尊者在人际关系上发展不良,常在人

际交往中体验到无能感,面对各种压力时,他们很少能够借助其它资源来克

服这些不良感觉,而且,低自尊者更容易感受到外界的压力,因此他们容易

产生倦怠。而外控型的教师相信运气、命运,认为命运不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而是由外部事件控制的,这种无能为力的感觉容易导致他们产生倦怠。总之,

那些自信心低、对自己缺乏准确的认识和客观评价、有较低的自我价值和判

断、拥有不切实际的理想和愿望、与同事缺乏交流与合作的教师容易受到倦

怠的伤害。

其次,一些背景因素也是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研究表明,年

轻教师比年老教师更容易产生倦怠。从教年龄也是影响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

如,美国学者费斯勒(Fessler)指出,在教师发展的八个阶段中,“引导阶段”

(从教后的前几年)和“生涯挫折阶段”(从教15年左右)是职业倦怠的易发阶

段。此外,婚姻状况、家庭负担、性别、职称等也会对职业倦怠产生影响。

五、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感的对策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首先,形成合理的社会期望。过高的社会期望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重

要原因。社会应当认识到学校在社会发展、个体发展中的作用是都有限的,

而教师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他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要逐步引导社会

对教师职业角色形成合理的定位,以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

其次,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国家一方面应不断增加教育投

入,不断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关注教

师行业,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这样才能让

教师从工作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才能增强工作的吸引力。

再次,提高教师教育包括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的质量。提高是教师素质

是缓大月饼 解职业倦怠的有效措施。在教师教育中,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和教育理

论知识的提高,还要引导教师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不仅要提高教师的智力

品质,还要加强教师的非智力品质的教育;要提高教师承受挫折的能力,教

给教师应对压力的有效策略以及人际交往技巧,从而避免因压力无法及时缓

解而出现职业倦怠。

()创设良好的学校组织环境

首先,改善学校管理方式。教师压力与学校领导方式之间有着直接的关

系,因此,完善学校领导方式是减轻教师压力、预防和缓解倦怠情绪出现的

重要措施。学校各级领导要施行法制宣传月 开放的民主的管理方式,尊重教师,给予教

师参与学校管理和进行决策的权力和机会。应多关心教师,多和教师交流,

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生活和工作困难,满足教师物质和精神上

需求,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应多开展群众性的文娱活动,为教师间的

情感交流创造更多的机会,这不但有利于教师劳逸结合和身体健康,而且有

利于教师的情感宣泄,使各种消极情绪得以及时化解。

其次,改革教师及教学管理体制。不合理的评价方式既人为增加了教师

的工作负担和压力,而且也抑制了教师工作的热情、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

改革教师教学管理首要的就是改革教学评价体制。应破除分数论英雄的陈旧

体制,建立着眼于提升学生素质的教学评价机制;用发展的眼光看教师,以

发展性评价取代终结性评价,即看到教师的过去和现在,更要面向教师的未

来,为教师的不断成长创造条件和机会。第二,建立良性的竞争机制,使得

在教师之间既能形成一定的竞争动力,又能不断增强彼此之间凝聚力,形成

团结友好、互相支持、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研究表明,来自同事的支持比

来自行政方面的支持更能有效缓解教师的压力。第三,切实减少不必要的检

查、评比、考核等等,给教师尽可能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使教师拥有更多

的专业自主权和更大的自由度,为教师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

创造条件,使教师的自我价值得以体现。

此外,学校还应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条件,满足教师自我价值提升的

需要。比如,制定一定的奖励措施,鼓励教师不断拓展专业知识和提高理论

素养;建立“传帮带”的教师培养机制,为新教师的迅速成长提供保障;每

隔三到五年给予教师脱产或不脱产进修的机会;与兄弟学校建立多项交流关

系或者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等等。这不仅可以满足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

而且不断接触新知识、新理论有助于增强教师工作的动力,预防倦怠感的产

生。

()个人努力

缓解职业倦怠,不仅要依靠社会、学校的支持,教师个人的努力也是至

关重要的。

首先,教师要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坚定的信念是

教师勇于面对工作中的种种压力,克服重重困难,兢兢业业,克尽职守的动

力源泉,因而也是教师缓解职业倦怠的最好“解毒剂”。

其次,教师要了解自己,悦纳自己。教师只有清楚地认识了自己,才能

为自己确立适当的奋斗目标,提高成功的可能性,而不至于目标脱离实际,

以至因为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经受挫折;也才能更理性的分析所面对的种种压

力,增强处理问题的自信心。同时,教师应努力改变自己不良的人格特质,

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

最后,教师应掌握一定的缓解压力的措施。职业倦怠是由于工作压力长

期未能得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因此,教师应主动掌握一些有效释放压力的

措施。培根曾说,当你遇到挫折而感到愤怒抑郁时,向知心朋友的一席倾诉,

可以使你得到疏导。教师应乐于与人交往,广交朋友,这样在郁闷沮丧时,

就可向朋友倾诉并寻求支持,及时释压,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教师还应培

养广泛的兴趣,多参加各种业余活动,做到劳逸结合,放松自己,增强自己

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耐压能力。此外,放松训练、转移注意力等也能够有效缓

解压力,必要时还可以求助于心理医生。

教师职业倦怠不是对某一特定事件的即时反应,而是在较长一段时期里,

因为社会、职业、学校及个人因素造成了对工作中所遇到的压力在情绪上产

生的一种厌恶情绪。长期的压力积累,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其危害之大可

想而知。教师是一个民族事业的希望,将他们置身于如此不堪重负的心境中,

职业倦怠会教育出更多失败产品。所以希望社会各界重视教师的职业倦怠问

题,帮助他们缓解压力,降低倦怠情绪,给予他们一个宽松自由的精神空间。

同时,作为教师自身需要不断超越自己,做到多方面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

从职业倦怠中走出,重新焕发精神面貌。相信教师能从几十个跳动的生命中

感受到这份阳光底下最光彩夺目的事业的快乐!


本文发布于:2023-04-28 02:08: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519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