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理解性默写答案
《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以山川之险言蜀
道之难,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分享了《蜀道难》理解性默写试题,一起
来看看吧!
《蜀道难》理解性默写
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蜀道泰国清迈 之难,难于上青天。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
可逾越的句子是: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4.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
猱欲度愁攀援。
6.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尔来四万八千岁,不
与秦塞通人烟。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
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
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
此,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进一步表明秦、
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
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龙多大年龄 ,然后天梯石
栈相钩连。”
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民族团结诗歌 手法来写
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
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
1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
的行路之难。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
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
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
境气氛。
1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
的风光。诗人先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托出山势
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写出
水石网游名子 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1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
特点的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
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
化为狼与豺。”,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16.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
长咨嗟!”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景色优美的成语 的一声叹上午用英语怎么说 息。
翻译;
唉呀呀,多么危险多么高峻伟岸!蜀道真太难攀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自从
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西边太白
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嵋山顶端。山崩地裂蜀国
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上有挡住太阳神六
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纡回曲折的大川。善于高飞的黄鹄尚且无
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
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以摸到参、井星叫人仰首屏息,
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坐下来长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可怕的岩山道实在难以登攀!只见
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月夜听到的
是杜鹃悲惨的`啼声,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山!
蜀道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山峰
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漩涡飞转瀑
布飞泻争相喧闹着;水石相击转动象万壑鸣雷一般。那去处恶劣艰险到
了这种地步;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了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
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也难攻
占。驻守的官员若不是皇家的近亲;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清
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豺狼虎豹
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兽杀人如麻即令你胆寒。锦官城虽然说是
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
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写作背景
对《蜀道难》的写作背景,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多有猜测,主要有
四种说法:甲、此诗系为房琯、杜甫二人担忧,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
川,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乙、此诗是为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
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劝喻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四川地方军阀挟制,
丙、此诗旨在讽刺当时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想凭险割据,不听朝廷节制。
这首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
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由此可知李白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最迟
也应该在《河岳英灵集》编成之前。而那时,安史之乱尚未发生,唐
玄宗安居长安,房琯、杜甫也都还未入川,所以,甲、乙两说明显错
误。至于讽刺章仇兼琼的说法,从一些史书的有关记载来看,也缺乏
依据。章仇兼琼镇蜀时,虽然盘剥欺压百姓,却不敢反叛朝廷,相反
一味巴结朝中权贵,以求到长安去做京官。相对而言,还是最后一种
说法比较客观,接近于作品实际。
一般认为,这首诗很可能是李白于公元742年至744年(天宝元载
至天宝三载)身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
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测之手。
本文发布于:2023-04-28 01:21: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519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