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扶贫历程与展望
作者:陈明珠
来源:《求知》2019年第01期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解决贫困问题。在工业化和现代化
初期,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化、人民公社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扶贫的效果,但是在
计划经济体制低效率、工农“剪刀差”、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等因素影响下,一段时期内,
我国农村土地生产效益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挫伤,农民的收入和福利水平不高,农村依然
存在较多贫困人口。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为契机,经过四十年的长足发展,中国
在扶贫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扶贫政策的演进
1.体制变迁与贫困的初步缓解(1978—1985年)大黄蛰虫胶囊 。1978年开始,中国政府开始了由计划
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并实行了对外开放。这种转型和开放伴随有农村经济体制的
改革、乡镇企业发展、人口流动限制政策松动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举措。这些措施成为
助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解决贫困问题的主要推动力。随着社会经济活力的全面释放,这个时
期成为中国减贫工作成绩最为显著的时期——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下降到
1985年的1.25亿人。这一时期国家扶贫的主要措施包括:设立财政发展基金支持老少边穷地
区、“以工代赈”对贫困地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对重点扶贫地区进行重点扶持等,奠定了国家
开展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扶贫的基础。
2.以区域为主的开发式扶贫时期(1986—2000年)。在经济高速增长期,“效率优先、兼
顾公平”拉开了中国城鄉、区域、工农之间的差距,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边际效益逐渐下降,
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改善状家长评价怎么写 况趋于停滞,经济社会高增长的效益较难广泛惠及贫困人
口,于是我国正式开启了针对贫困地区的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扶贫开发计划。通过确立开
发式扶贫的方针、确定贫困标准和重点扶持区域、实施信贷扶贫政策等,这一时期的扶贫瞄准
定位切换到了区域(贫困县),贫困泰剧人的价值 县可以获得更多的财政等支持。这些政策标志着我国政府
主导、有组织扶贫工作的开始,在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农村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的贫困率下降变
缓的趋势。到1993年,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减少到8000小提琴手英语 万人。1994年国家启动“国家
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之后,又进一步强化了扶贫开发的力度,调整了相关的扶贫政策,截至
2000年,中国农村的绝对贫困人口数下降到3200万人,温饱问文具盒用英语怎么说 题得到解决,贫困问题开始从
普遍性、绝对贫困向小范围、相对贫困转变。
五险一金指什么 3.扶贫目标向村级推进时期(2001—2011年)。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但是城乡、区域、工农间的差异仍然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确立后,针对贫困问题的
新特点,在坚持继续开展开发式扶贫的同时,我国扶贫政策着力点逐渐从贫困县转移到贫困村
本文发布于:2023-04-27 21:28: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515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