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重返亚太战略
——原因举措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美国重返亚太战略
——原因举措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2011年11月11号《外交政策》刊登了美国国务卿希拉里
题为《美国的太平洋世纪》的文章,它对未来几年美国的对外战
略进行了规划,其核心思想是,认为未来的世界政治将决定于亚
洲,在这个地区获得稳固的领导地位,攸关美国在整个世界的领
导地位,因此,今后十年美国外交的最重要使命之一,是把外交、
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大幅增加的投入锁定在亚太地区。从某种
意义上说,这篇文章试图为未来十年美国的亚太战略进行规划,
虽然它不一定实际上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但它的出现本身体现
出美国试图对其亚太战略进行调整,并加大亚太战略与政策力度
的清晰意图。
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的核心是对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心进行东移,这
一东移,不只是简单地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亚太地区,而且
从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加大了对中国政策压力的力度。美国
的战略与政策调整不仅停留在口头上,实习学校意见 而且在很多政策实践中都
有表现。在过去一两年内,美国努力加强了与日本、韩国、澳大
利亚等传统盟友的联盟关系,包括美日扩大了在情报、监测和侦
察领域的合作等。
美国在东亚地区不仅有政治、安全目的,更有非常强烈的经
济目的。美国试图领导亚洲,是为了服务于美国的利益,它不仅
要服务于美国的政治利益,还要给美国带来可以直接看到的经济
利益。为此,美国加大了推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
的力度,试图以TPP为基础,建立由美国主导的自由贸易区,同
时削弱中国在东亚经济合作中的影响力。
下面从美国重返亚太的原因,具体举措,对我国的影响等全
面剖析美国重返亚太战略。
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主要原因
一、亚太地区国际地位上升吸引了美国的目光
近年来,随着本地区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崛起,亚太地区
在整个国际体系中的地位与影响力迅速上升,正成为引领新
一轮国际体系调整的重点区域。作为既有体系的创建者,面
对有可能侵害其利益的变化,美国不可能坐视不理,它必然
要追随这一变化的轨迹,寻求战略主动,谋求成为国际体系
调整的主导力量。冷战时期美国长期将战略重心置于欧洲正
是基于这种考虑,今天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同样如
此。
二、防控欧亚大陆边缘地带出现异己强权的目标驱使美国战
略重心东移
美国战略界一直有一种观点,认为欧亚大陆边缘地带是
争夺世界霸权的关键,如这一地区被美国的竞争对手所占据,
将对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当身处这一
地区的中国力量迅速增长,并通过上合组织与俄罗斯形成某
种战略协作关系后,美国人的焦虑感空前爆发。这一有可能
危及美国霸权根基的变化决定了美国的力量重心必然要向东
移。而近年来中国为维护国家利益,在近海实施海上维权的
做法,更似乎印证了美国人对中国的担忧,激发了美国东移
的热情。
三、提振美国经济的需要决定了美国要将战略重心移往亚太
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海啸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构
成重大冲击。危机过后,美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从
26%迅速下降到21%。对于美国而言,要想摆脱危机影响,提
振衰落中的经济,必须要寻找到能帮助其恢复增长的发展机
遇。而当今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非亚太莫属。
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具体举搓
一、美国开始调整军事部署,大力推进军事能力再平衡
2010年美国《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提出的军事能力再平
衡目标及对于美国所面临的安全威胁的判断,明确指向亚太
地区和中国。2011年11月,奥巴马宣布在澳大利亚增设达尔
文港为美国海军陆战队基地。2012年6月2日,美国国防部
长帕内塔在新加坡香格里拉会议上又宣布了一系列新安排,
使得美军再平衡战略的进度不断加快。其表现主要在四个方
面:第一,着力强化海上军事力量。按照帕内塔的说法,到
2020年,美国海军60%的舰只将集中到亚太地区,包括11艘
航母中的6艘。这一调整将彻底打破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
以来一直坚持的在中东、欧洲与亚太地区部署同等规模海军
力量的传统模式,这事实上是将海军战略重点明确标注在了
亚太地区。
二、重点经营关岛基地
目前关岛已经部署了美国最先进的F-22战斗机,按照美
军公布的建设规划,未来这里还会有大量投入,在美国将兵
力从第一岛链收缩到第二岛链后,未来诗圣杜甫 这里极有可能成为美
军新的战略指挥中心。
三、针对南海局势强化部署
为强化对南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中国海的控制,美国在提升菲律宾等传统盟友国
地位的同时,不断促进与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越南的军事合作
关系,加强了在军事上重返东南亚的活动。美国计划在新加坡部
署先进的濒海战斗舰,大有针对南海特别是控制马六甲海峡之意。
美国与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盟国家和印度、日
本、澳大利亚等区外大国频繁在南海地区举行各种类型的联合军
事演习,“肩并肩”、“金色眼镜蛇”、“卡拉特”、“环太平洋”等
联合军事演习已经实现常态化。美国还加强了对南中国海最搞笑 地区的
航空侦察和海洋测量活动,以搜集该水域的水文、地质、海洋生
态及中国军队部署和调动等战备资料。
四、推动“亚洲版”导弹防御体系
美国拟推动目前的双边导弹防御体系向三边模式转化,
集中力量于东北方向的美日韩、东南方向的美日澳两个三边
反导体系的建设,为构建“亚洲版”的导弹防御体系做铺垫。
五、强化前沿外交,维护美国的地区领导地位
美国2010年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对中国崛起给予了老鹰英语怎么读
特别关注,认为这是导致世界局势复杂不确定的关键因素之
一。与此同时,报告指出,美国要维持世界稳定与和平,必
须更多依靠关键盟国和伙伴国。
为此,美国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巩固业已有所松动的同盟
关系,重点加强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泰国、菲律宾间
的联盟体系,强化军事同盟内涵。如在2010年的“天安舰”
事件、“钓鱼岛”事件及其后爆发的南海危机中扮演特殊角
色,利用矛盾弱化已经出现的地区合作趋势,借机巩固美国
在亚太地区安全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六、大力推进TPP(“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谋取亚太经济发展主导权
随着东盟“10+1”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启动,以东亚为中
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得到强劲发展。这一充满活力的地区经
济运行模式,在全球性金融海啸的冲击面前展现出强劲的生
命力,为世界经济恢复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亚太地区强劲
的经济活力不仅吸引了中小发展中国家,而且得到了日本、
韩国的项目复盘 积极响应。在这一强势的一体化进程中,美国的影响
力逐渐弱化,并出现了被边缘化的趋势。因此,在美国的亚
太再平衡战略中,内含了重新夺取亚太经济主导权的目标。
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强调重返亚太,第一是要造成一个态势,即在亚太
地区,美国不能走,亚太地好看完结小说 区需要美国的保护伞和领导;第
二个目的,防止传统亚洲盟国日本和韩国的离心倾向,造成
中国、印度威胁论,加强对新兴市场的控制;第三,中国和
东盟贸易自由化发展势头很猛,中国已经成为东盟、日本、
韩国等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超过美国,美国担心被边缘化,
所以在中国周边投棋布子。
事实上,美国战略重心东移,要考虑的不仅仅是中国,
还有蒙古、日本和韩国。日本自从鸠山由纪夫内阁以来,已
经提出要在东方和西方文化间发挥桥梁作用,和美国应该是
平等的伙伴关系。
时代变迁,现在已经不是冷战时代,而是以和平与发展
为主题的时代。所以,对美国的表演,中国淡然处之。现在
只要关心局势的人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美国还是以冷战思
维和霸权思维指导他们的行为,中国则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
题的、合作共赢的思想来指导行为。面对美国强势宣传其在
亚太的地位,中国同时强调中日韩三国合作的美好前景,强
调中国和东盟合作对地区、对整个国际社会的贡献,可以说
是以柔克刚如何快速阅读 。
中国的应对措施
美国试图采取一些短期的和局部性质的措施,试图通过力量
和资源的配置,在局部形成一种不利于中国的局面,使中国进一
步发展的外部环境往不利的方向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中
国发展和崛起的速度。美国高调宣称“重返亚洲”后采取的一系
列政策,从总体上看都大体符合这样一个逻辑要求。
由于中国并不试图在军事上挑战美国,中美之间的竞争主要还是
一场经济竞争,只要中国能够保持自身经济实力比较快速发展的
势头,美国采取的这些做法,经过大约两三年的时期后,其对中
国形成的战略压力可能会逐渐有所减缓。另一方面,美国的一系
列政策措施,显示出美国无论如何不会轻易放弃亚太地区的强烈
意愿和决心。因此,未来中国试图在这一地区有所作为,将会面
临来自美国的更大压力和阻力,特别是不能低估美国具有的破坏
性作用和破坏性能量,对此我们需要有适当的心理准备。
具体来说,中国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一、在地区合作的问题
上,中国的立场或许可以适度保守一些,可以适度调低某些短期
的目标。在美国及其他一些行为体试图高声说话高调做事的情况
下,中国在提出合作倡议方面可以适度慎重一些,把更多精力放
在落实已有成果,把已有的事情做好做扎实方面。二、更加重视
与亚太地区国家的双边关系。中国需要更多地从稳定和发展一些
重要的双边关系入手,夯实与本地区国家合作的长期基础,形成
一种进退自如的态势,逐渐达到以双边合作带动多边合作的效果。
三、多做具体的事情,特别是在重点地区、重点事项上,集中做
一些具有实际价值和长远意义的事,可能比在广泛的议题上广泛
地做事,效果好一些。四、中国还需要通过政策宣示,通过政治、
经济、外交等方面手段的使用,进一步显示中国在维护自身利益
方团支书竞选发言 面的坚定性,稳定国际社会对中国行为方式的预期。
从总体上说,中国只要稳住阵脚,在经济竞争中不被美国项目负责人的主要职责 击败,
守住经济的防线,在一定时期内,美国对中国就没有什么好的办
法。但就目前而言,由于面对的形势趋于复杂,中国需要寻求使
用更为综合、更为多样、更讲究相互配合的手段,以在复杂、变
动的环境下更好地维护和发展中国的国家利益,争取早日实现
“中国梦”,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
本文发布于:2023-04-27 20:43: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515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