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

更新时间:2023-04-27 10:53:41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27日发(作者:环湖中学)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AZJ

高校一地方研究院案例分析

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以下简称/东大苏研院)是由东南大学和苏州市人民政府全面合作共建,

集科技创新载体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孵化、高层次人才培养、公共技术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

的办学科研实体。东大苏研院创建于200510,坐落在苏州工业园区的独墅湖高等教育

,自建院起,在服务苏州地方经济建设!提供高层次人才支撑!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

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不断做出努力。

1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运行机制

根据东南大学和苏州市政府之间的合作协议,经过5年多的发展,东大苏研院逐渐形成了在院

理事会领导下的人才-培养机制!政产学研机制和科技孵化机制三大组织架构,如图所示:

1.1决策管理机制

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理事会是其决策机构,理事会由苏州全球第一大姓氏 市人民政府和东南大学各自委派理

事长,并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同时,积极鼓励和争取有关专家参与东大苏研院

的建设和管理,努力探索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多元化发展模式。院党委领导、院长由东南大学

委派,院长一般由东南大学常务副校长兼任,下设常务副院长、副院长各一名,也由东南大学

委派研究院各职能部门领导由院党委决策任命,负责各项具体工作。各职能部门积极探索现

代化管理模式,精简机构;人员实行合同聘任制,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独墅湖高

教区管理委员会(简称管委会,政府管理部门)向东大苏研院派驻、高校协调员参与和监督各项

工作的开展。高校协调员的人事关系隶属于管委会,工作任务由东大苏研院分配,参与东大苏

研院的决策!管理等工作,同时担负着政府管理部门与东大苏研院之间的沟通的职责,高效协

调员是一种创新的人事管理机制。

1.2人才培养机制

这部分组织机制主要是由学生工作部和人才培养部共同协作下,配合东南大学软件学院(

)的院系工作,负责日常教学工作,包括全日制研究生培养。专业学位工程硕士以及短期培

训课程。软件学院(苏州)的院系领导由东南大学委派,同时接受东大苏研院的管理,一般由

东大苏研院的副院长兼管软件学院行政、培养学生、管理等工作。同时,研究生培养过程中,

将与专业对应的相关实验室实行培养对接,全面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软件学院的师资皆

为原东南大学老师。2007年起,东南大学与苏州工业园区共同开展了规模化,系统化的人才

培养工作。目前,软件学院拥有软件工程系!网络工程系!微电子技术系!数字艺术系和信息技

术系等在院硕士以上研究生600余人,人才培养过程中都参照东南大学原有的相关规章制度,

包括学费收取、教师管理等方面,苏州市政府对人才培养中的教学经费和教师的差旅给予一

定补贴。

1.3政产学研机制

这部分组织机制主要是由东大苏研院的各实验室以及一部分入园高科技企业合作构成。实验

室是由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和苏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建立,部分也有企业参与投资,充分实现政

产学研的结合。各实验室主要负责人为原东南大学的教授或研究员,并根据科研需要另行组

织和招募研究人员。科技发展部协调统筹各实验室的科研管理,并负责研究院的外联工作,

举办学术会议等。实验室的筹建资金大部分都来自于苏州市政府的则政拨款,包括场地、设

备、仪器,同时根据研究课题对苏州地方的贡献程度给予运行经费的补助,东南大学的教授或

研究员实行“拎包入住”各实验室在完成自身的科研任务的同时,还需要承担部分研究生培

养的任务,同时与科技园沟通,一方面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另一方面积极将相关科研成果推向

产业化。同时,实验室也是一个开放的场所,独墅湖高教区内的其他有使用需求的高校、研究

机构或企业只要通过管理平台进行预约,便能够在东大苏研院的实验室进行研究开发。

1.4科技孵化机制

这部分组织机制主要是由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苏州)来承担,功能是促进政、产买卖合同模板 、学、

研、金吃石榴好吗 五位一体的有机结合,加速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支持人才培养

和科学研究。科技园是东南大学国家科技园的分园,同时成立苏州东大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

作为投资运营的主要实体,实行企业化运作,依托政府政策扶持,与社会各方广泛合作,以高科

技房地产经营为基础,以资本运作为纽带,推动东南大学实验室科技成果的技术整合,并通过

产业型转化,培育孵化科技中小企业,为区域科技经济的腾飞提供各项高效优质服务。目前,

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苏州)共形成孵化场地三万多平方米,吸引了博创、智童等40家企

业入驻,重点在软件开发!电子信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方向等。

2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的运营现状

3.4.1建立初期(2005年一2009年孤独的老乡 )

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于200510月正式成立,当时教学科研场所等基础设施还没有建

,期间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在租赁的场所内办公,这一段时期可以看作是研究院成立到正式

入驻科教创新区之间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工作的重心是以对苏州市的现状的调研,政策研

!方案设定等过度准备工作,通过调研和考察分析,研究院把自己定位在高水平科研基地和

高层次人才培养两个重要方面,依靠东南大学的学科优势,初步确定在软件开发、电子信自、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方向的研究重点。期间,积极组织有关力量有针对

性的申报了先进制造与关键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及生物医用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无线网

络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和电气设备与自动化重点实验室三个苏州市重点实验室。在人才培

养方面,根据苏州的人才需求,确立了针对苏州地区的招生方向和招生人数,包括科学学位和

工程硕士两种,依托东南大学的资源,9个院系愿意承担人才培养工作。另外,与苏州地址勘

察院和东南大学交通学院联合开设了岩土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以及其他企业管理行

业培训类进修课程。在区域调研方面,与苏州市相城区科技局!苏州市相城区经贸局联合开展

了针对相城区106家企业的调研工作,全方位的了解了被调研对象本命年需要注意什么 的技术力量、企业规模!

术需求等。

3.4.2正式运营(2009年一至今)

20096,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举办了隆重的校区落成仪式,研究院正式入驻园区开展

科研、教学等工作运动会入场词 ,研究院的发展逐步步入正轨,迈向新的征程。

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研究院占地面积6.67公顷,总建筑面积约为6.2万平方米,建设总投

2亿余元,8幢建筑,功能上分行政区!教学区!科研区!企业区,其中行政区(明德院4!5)

和教学区(两江院!中大院)相对独立外,科研区(东南院)和企业区没有明确界限,甚至入驻的企

业与实验室在同一楼层。

在人才培养方面,东南大学软件学院(苏州)共设立5个系,开设软件开发技术、软件项目

管理、网络与通信、嵌入式系统等12个专业课程,相关专业近500名全日制研究生在读,省部

级、市级重点实验室及公务服务平台共11,正式教师(科研人员)71,其中专职人员、其他

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学者及企业人士各占三分之一。苏州研究院与40多家企业合作,共同建立

了企业学生实习基地和校内联合实验室,同时注重与海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交流关系,

与爱尔兰AIT、爱尔兰UCC、日本早稻田大学!美国普度大学、比利时GROUPT大学、

加拿大UNB大学、爱尔兰Eriesson租赁合同 公司等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开展科研、教学的交流。经

过研究院培养模式毕业的学生就业率100%,其中历届毕业生到微软亚洲研究院、IBM、爱立

信、摩托罗拉、SAP研究院、百度等国内外著名软件企业工作人数再努力一点 达到了80%以上。在科

学研究方面,共建设高品质的科研基地12,科研基地总投资7500多万元;引进了包括工程院

院士和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在内的高水平人才,组成12个高水平科研团队;在研973!863!国家

支撑计划10余项,省市科技计划40余项,吸引各类科研资金总计达6500多万元。截止2010

年底,苏州市项目立项9,总经费214.5万元,江苏省项目立项9,总经费217.5万元;/9730

项目1,总经费2400万元,与企业联合申报项目6,总经费194万元洲。在科技成果孵化

方面,现入园企业已达32,企业注册资本金达1.5亿余元"同时还参与中介服务体系的搭建

工作,如专利申请,举办或参加交流会等。仅2010年一年,与园内企业共同积极组织或参加了

2010年苏州电路板展览会!第五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交易会等8场次3门。

此骄傲近义词 外,科教创新区(政府部门)提供了大量的公共服务,除基建投入外,为苏州研究院负责宿

舍、食堂、商业设施等建设,还为苏研院安排了办公家具!教学设备及实验设备采购费,对苏州

研究院成立后的日常运行经费亦给予相应支持,明确苏州研究院正常运行经费通过多渠道筹

,不足部分由财政补贴。为了保证苏州研究院顺利发展,科教创新区及各相关职能部门为研

究院做了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为苏研院的基本建设和尽快投入运行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外

部环境。


本文发布于:2023-04-27 10:53: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507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