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食货志》简评

更新时间:2023-04-27 09:28:21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27日发(作者:唯品团)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

系: 历史文化学院

名: 王东旭

号: 2016021436

业: 中国史

《汉书食货志》简评

王东旭

2016021436

:《汉书食货志》是班固《汉书》的十志之一,分上下两卷。上卷言“食”,

下卷言“货”。上卷比较系统地记叙了从远古、先秦到王莽改制时期的农业生产情况、

土地制度、田赋征收和著名政治家的经济思想、举措等,下卷叙述了自先秦至西汉时

期货币演变的过程,是研究西汉时期经济极为宝贵的资料《食货志》对西汉社会经济

状况进行了考察,以“理民之道,地著为本”对西汉所施行的财政经济措施及其得失

作了探讨,具有浓厚的封建正统思想。

关键词: 食货志; 田制赋税; 货币; 经济

《汉书食货志》是班固《汉书》的十志之一,是记述中国西汉经济的专篇。

本文尝试从对《汉书食货志》探源《汉书食货志》内容以及周到西汉货币

发展沿革等几个问题加以探讨,进一步发掘史料对经济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食货志”探源

在研究《汉书食货志》之前,有两个问题需要明确: 一是“食货”的含义,

二是“食货志”的定义。对这两个问题的准确把握,是研究《汉书食货志》

的钥匙。"食货”在历史学范畴大致有两种指代解释,一种是经济意义上的泛指,

一种是作为报刊专用名的特指,这里我们着重谈第一种指代解释。

“食货”语出《尚书洪范》。《洪范》八政,其中一曰食,二曰货。“食”

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

食与货,生民之本,兴自神农之世,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简

1

言之,在这里“食”、 “货”不是一个词,而是两个概念: “食”大致为粮食

谷物,属于农业生产范畴; "货’大致就是货币,属于商品流通范畴。

《尚书洪范》对于“食货”的界定,基本是以后各代编写《食货志》内容的

大致方向,一是农业生产情况和农业政策,二是商业活动、政策和货币流通情

况,两条主线即”农”和“商”各代《食货志》基本上都是按照“食”和“货”

两个部门来编写的,这可以说是《食货志》编写的基本体例。因此“食货”的

含义可以高度概括为中国古代人们生产和流通的经济活动的统称。

《食货志》之名始自《汉书食货志》的含义是指: 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专

门叙述经济史的志书,内容大致有财政经济制度、农业生产、工商贸易、手工

业发展情况和田制、户口、赋役、漕运、仓库、钱法、盐法、杂税、市籴、会

( 国家预算) 等制度。在我国史籍中,《史记平准书》开食货志先河,

《汉书》才始称食货志,《汉书》中“志”实际就是由《史记》中的“书”发

展而来的。以《食货志》命名的著作是十分丰富的。最初,它与《表》和其他

《志》一样,都是附在后世目录学上所称“纪传体的正史”里面,作为书中的

1

班固. 汉书( 24 ) M]留言 . 北京: 中华书局,1962

一个组成部分而出现的。在二十五史中有《食货志》的有以下十三部,这就是:

《汉书》、《晋书》、《魏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

五代史》、《辽史》、《金史》、《宋史》、《元史》、笛子怎么吹 《新元史》、《明史》

2

。这些《食货志》记述了历代社会经济状况及政府的经济政策,反映了一些

政治家的经济思想和改革措施,并且总结了自然经济发展规律、货币商品的历

史沿革等,是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情况、经济政策和经济活动的重要的

文献资料。

在所有正史的十三部《食货志》中,《汉书食货志》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部)

记载专门食货经济的古代专著,最早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平准书》,但是他

没有用&食货志’这样的名字,班固是在借鉴《史记平准书》的基础上编写

《食货志》的,这也使《汉书食货志》成为第一部以《食货志》命名的古书。

依据梁方仲先生的观点: 按体裁来分,十三种《食货志》大致可以分作通史和

断代史两大类,真正称得上通史的,只有《汉书食货志》一部。这种观点笔

者十分赞同)虽然#汉书$为断代史书,但是《汉书食货志》无论上下卷都是从

古迄今进行叙述,采用通史的写法,而其他十二勇担使命 部《食货志》,基本都是叙述

一个或者几个朝代,或者某一历史时期的史事,只能看做是各种财经制度的专

史的汇编而已。这是《汉书食货志》与其他《食货志》最大的不同。还需要

注意的一点是,《汉书食货志》是没有序的,而其他《食货志》大多都是分

为文和序两方面。

二、《食货志》内容探析

《汉书食货志》上卷基本围绕“食”来展开,从内容上看,上卷比较系统地

记述了从远古、先秦到王莽改制这一时期内的农业生产情况、土地制度、田赋

征收和一些著名政治家的经济思想、改革等。

上卷突出的一个中心思想就是“重农抑商”,这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思想的

根基。其中开篇用较长篇幅叙述先秦井田制的情况。从感情上来讲,笔者认为

班固是赞同和提倡井田制的,所用之言极尽美意"理民之道,地著为本”,即井

田制可以将人民固定在土地上,防止本末倒置,束缚人民按时劳作,既可以达

到谷物丰登民富国强的目的,又可以稳定秩序。到了西汉,"文帝即位,躬修俭

节,思安百姓。时民近战国,皆背本趋末,针对这种情况,贾谊上书: "民不足

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

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

下”。于是文帝被感化,“躬耕以劝百姓”,实行籍田制度,稳固人民增加生

产。随后晁错上书: "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 尊农夫,农夫已贫贱

矣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 贵粟

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文帝接受建议并实行贵粟拜爵政策,鼓励民间

养马。这些政策有三方面的好处,一是国君的用度充实了,二是百姓的赋税减

少了,三是鼓励农民耕种。汉武帝时,董仲舒也上书要求恢复古井田制,"限民

名田,去奴婢,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以恢复经济。此外还有赵过创

2

方仲.十三种食货志的介绍[J].史学月刊.1981,(1).

立代田法,哀帝时师丹!孔光建议限制名田和限制奴婢人数等,这些都促进了当

时经济的发展,都是西汉时期非常重要的经济举措。

关于盐铁如何经营问题,除了董仲舒建议“盐铁皆归于民”外,别的政治家

大都是提倡盐铁国家专营,以此作为增加国家收入的举措,这也是古代盐铁政

策后来的基本方向。

关于赋税征收,西周前分公田和私田,公田要征收十分之一的税,手工业!

业,山林水泽的特产都要纳税; 鲁国实行初税亩; 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开阡

陌,以亩征税; 汉初高祖减轻田租,实行“什五而税”,量出为入; 文帝时期

“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 孝景二年规定“三十

而税一”; 武昭元成哀五帝基本延续三十税一; 王莽朝时期改制王田私属。

下卷由对《史记平准书》内容加以扩充而成,开篇以“货、金、钱、布、

帛之用故货宝于金,利于刀,流于泉,布于布,束于帛”,说明

了货币的重要作用。此卷以货币变化为中心,记载周秦到西汉货币演变的情况

和盐铁等商业发展的情况。

三、西汉铸币权之争和货币变化

夏商时路由器管理 期没有关于货币的记载,所以《食货志》卷是从周朝开始记述货币的。

姜太公“为周立九府圜法: 黄金方寸而重一斤; 钱圜函方,轻重以铢; 布、帛

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即黄金一寸见方重一斤,钱圆孔方,以铢为

轻重。基本上确立了以后各代衡量货币的单位和货币的大致形状。战国时期齐

国的管子“通轻重之权”,提出了调节供求、稳定物价和烧心怎么回事 抑制商人的理论,管

子的经济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秦朝统一天下之后改革币制,货币分为二等:

黄金以溢为名,上币; 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而珠、玉、

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

西汉一朝的货币种类非常繁杂。货币的变化与政治经济需要密切相关。汉初因

为秦货币流通不方便,高祖令民铸荚钱。文帝时期,因为钱币更多且轻,乃更

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铸币权的归属问题,是

西汉政治中极为敏感的问题,中央与地方、中央与百姓、地方与百姓之间,一

直存在着利益冲突,这也是社会不安的因素之一。贾谊认为诸侯或民间私自铸

币,是因为受利益驱使,回报丰厚,诸侯因此累世致富不听命于上,人民为了

利益本末倒置,于是犯罪增多社会不安,犯罪是惩罚也不 能禁止的,但是公开

把铸币权下放于民,民便需要掺杂铅铁以获得大利润,这样也得受到刑罚,所

以铸币权无论下放与否,最根本的解决办法便是收归铜矿于国有。“铜布于天

下,其为祸博矣”。如果能对铜开采加以控制,便可以得到七福。"何为七福?

上收铜勿令布,则民不铸钱,黥罪不积,一矣。伪钱不蕃,民不相疑,二矣。

采铜铸作者反于耕田,三矣。铜毕归于上,上挟铜积以御轻重,钱轻则以术敛

之,重则以术散之,货物必平,四矣。以作兵器,以假贵臣,多少有制,用别

贵贱,五矣。以临万货,以调盈虚,以收奇羡,则官富实而末民困,六矣。制

吾弃财,以与匈奴逐争其民,则敌必怀,七矣。故善为天下者,因祸而为福,

转败而为功。今久退七福而行博祸,臣诚伤之”。文帝没有采纳贾谊的建议,

吴国凭借自己铸造钱币威慑天子,最终发生了七国之乱。

汉武帝时期,由于征伐四夷及自然灾害等,国家开支巨大,导致财政危机,汉

武帝把铸币权正式收归中央,后通过任用桑弘羊主持盐铁专卖,实行算缗告缗、

卖爵、入粟补吏、出货补罪敛财等措施来缓解危机。

从汉初到武帝建元五年,西汉大致流通过高祖“荚钱”、吕后半两( 八铢)

通行文帝半两( 四铢)、武帝建元元年至五年的“三铢”等钱币。武帝元狩五年

"郡国五铢”,"五铢钱系”由此确立,自汉而下历经魏晋六朝直至唐武德四年

更行“开元通宝”,五铢钱流通达739年,系我国钱币史上铸行最久的长寿钱。

武帝元鼎二年发行五铢( 赤仄) ,武帝元鼎四年"三官五铢”,三官即钟官、辨

铜、技巧。王莽时期流通的钱币先有“大钱五十”、契刀、错刀、五铢钱四类,

后又做金、银、龟、贝、钱、布各类钱币,称为“宝货”,"凡宝货三物,六名,

二十八品”。钱币种类繁多、流通不便,造成了经济混乱,后都被废除。

四、结语

《汉书食货志》记述了从秦到西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且内容比较翔实,为

我们进行田制、赋税、货币、商业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具有很高

的学术价值,也为后世《食货志》的撰写提供了范本。不可否认的是,班固属

于封建士大夫阶层,又受诏修史,因而有着根深蒂固的封建正统思想,这不可

避免地要影响到《汉书食货志》的历史价值与思想价值。

参考文献

1]班固. 汉书(24) M. 北京: 中华书局,1962

2]顾颉刚. 古史辨第四册书评[J. 读书杂志1933.(7).

3]陶希圣.搜读地方志的提议[J. 食货,1933(2) .

4]陶希圣. 编辑的话[J. 食货,1934(1).

5]梁方仲. 十三种食货志介绍[J已婚 .史学月刊.1981,(1)

6]班固.汉书(24) M. 北京: 中华书局,1962.

7]萧清. 中国古代货币史[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4.

8]千家驹,郭彦岗. 中国货币发展简史和表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本文发布于:2023-04-27 09:28: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506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食货志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