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挖掘地方历史资源提升地区文化软实力的
思考
【摘要】 廊坊是一片具新项目 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热土,打造
廊坊的文化软实力,会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目前,
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与开发、利用等方面还存在诸
多问题。应当抓住廊坊区位优势,充分调动一切力量,通过相应举
措,光大地方历史文化,提升廊坊地区文化软实力及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 地方历史文化 文化软实力 挖掘 利用 廊坊
【论文正文】
一、文化软实力与廊坊
自上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的观点后,世
界各国、各地区在谋划新世纪的发展战略时,无不极力挖掘如文化
等影响自身发展的因素。的确,文化作为软实力的重要内核对一个
地区的发展至为重要,它可以创造生产力、增强内驱力[1]。历史
作为文化载体之一,在发展经济、创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扮演着越
来越重要的角色。20__年10月,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
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了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并提出提高国家
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举措。[2]受此影响,全国各地纷纷探讨提
升本地区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问题。
第 1 页 共 9 页
近年来,廊坊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
众所周知,这些成绩主要是依靠邻近京津的区位优势来获得的。每
当言及廊坊的文化、历史时,人们则多持怀疑态度,认为廊坊的经
济、科技等硬实力 较强是事实,但欠缺文化软实力。
那么,廊坊究竟有没有自身的历史文化,能否通过开发历史文
化资源提升文化软实力呢答案是:这里不仅有别扭 着悠行政简历模板 久的历史、深厚
的文化底蕴,还拥有许多挖掘这些资源的有利条件。而且,上述问
题已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和一些学者的关注,廊坊历史文化的挖掘
与开发已开始起步。
二、廊坊的历史及其历史文化资源
人们不了解廊坊悠久历史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主要是受行政
区频繁变动的影响。如,而今的廊坊市区十九世纪末还只是一个小
村庄,1897年京山铁路建成通车,并在此设站后才渐成集镇。新中
国成立后,这里设廊坊镇。1982年3月,廊坊镇改为廊坊市,受廊坊
地区辖。1989年4月,廊坊地区改称廊坊市(省辖),下辖两个区、
两个县级市及六个县。此外,廊坊现辖境内的各区县行政隶属多次
改变,也造成了很多人廊坊无历史的错觉。例如:永清县在建国初
期归天津专区管辖;1958年10月并入霸州;1961年7月恢复永清
县建制;1967年11月属天津地区;1973年12月属廊坊地区;1988
年9月改属廊坊市。据统计,在新中国成立后短短的几十年里,现
在廊坊辖区的各县分属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3个省(直辖市)
级单位,通州地区、天津地区、廊坊地区(廊坊市)、保定地区、唐
第 2 页 共 9 页
山地区5个地级单位。行政隶属和行政区划的频繁变更,使廊坊还
没能凝聚自己的文化特色,也未能使人们形成文化心理认同,这就
造成了连廊坊人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历史文化。
然而,这里的确是一片具有悠远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热土。据新
近发现的史料证明,早在六千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约五千
年前,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即曾驾临安次。廊坊地名的由来也
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五代时期。那时,后晋兵部侍郎吕琦在安次
故里修建了一所豪华宅第,当地人称之为侍郎房,后来成为地名,简
称郎房。十九世纪末,京山铁路在附近设站,站牌写成廊房,后来即
被作为地名而为外界所知。至今,北京的前门大街仍有廊房胡同。
此外,今廊坊境内的县域,除大厂为建国后新设外,其余各县大都有
千年的历史。如,今安次、文安、固安、大城等县设于汉高祖年间;
三河县设于唐开元四年;香河县设于辽会同元年;霸州设于后周时
期。
因此,这片古老又开化较早的区域,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
化底蕴。如:文安县孙氏乡太子务村罕见的仰韶文化遗存;三河西
小旺商周文化遗址、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及较多的战国、汉代时
期古文化遗存;永清县境内保存完好的宋辽古栈道遗址等。它们不
仅是中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天研究古代文化的珍贵资
料。曾经生活在这片区域上的那些有历史影响的政治人物、文学
家、艺术家、思想家及学者等,则同当地民众一起创造了廊坊灿烂
的地域文化。杰出人物如西晋大文学家、政治家张华,元朝开国功
第 3 页 共 9 页
臣史天泽,被毛泽东称为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的宋朝
宰相吕端,满的成语 民国北洋政府国务张绍曾,长征老将军孙毅,八卦掌创始
人董海川及京韵大鼓白派创始人白云鹏等,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
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清朝崔廷绶的书法出神入化,乾隆赞其字其形似鬼,其神似铁,
前人无有,后人难学;(卷五.人物)而明王朝时期的刘六、刘七农
民起义,清朝末年的廊坊大捷,及民国时期的安平事件等,显示了廊
坊人民敢于反抗、勇于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成为中国人民革命
斗争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这里还拥有一些举世罕见的非物
质文化遗产。如在音乐领域独树一帜的屈家营古音乐,被誉为中国
民间音乐的瑰宝;军卢村义和团音乐填补了中国近代音乐史空白,
成为世界战争史上极为罕见的文化现象;独具特色的胜芳花会和宫
灯,在清末民初时就名满大江南北,而今这里的元宵灯会又入选第
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总之,廊坊不仅是一片历史悠久
的热土,更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三、廊坊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目前,有关单位、部门围绕挖掘、整理廊坊历史文化遗产,宣
传廊坊历史等,已做了一些工作。如:市、县政协组织编写方志,并
通过廊坊历史进百校入千家活动赠送志书给在廊院校。《廊坊日
报》曾设置廊坊志存栏目,不定期连载志书内容近百篇,并专文呼
吁发掘历史文化名人提升廊坊地域文化[4]。霸州市委、市政府积
极整合历史文化遗产,打造胜芳古镇这一文化品牌。廊坊市政协、
第 4 页 共 9 页
文物管理处等单位的一些,如原廊坊市政协党组副主席、副书
记齐浩东、原廊坊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安育中及廊坊市文物管理
处的董世荣与刘化成等,就廊坊历史文化撰文。[5][6][7]廊坊市
艺术研究所编辑的《廊坊历史文化名人》开始陆续出版发行。等
等。
但是,廊坊在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方面,
还存在诸多问题。这表现在:
从内部看,廊坊人对自己的历史文化仍不甚了解。尽管每一个
廊坊人都为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而自豪,但据调查,大多数廊坊人
所看重的是这里优越的地理位置,而忽视了其文化积淀。如果提起
这里的历史,绝大多数人说的是不知道。20____年5月欢乐中国行
走进廊坊,席间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表演令许多在场的人倍感惊讶
惊讶其以前从来不知廊坊还有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
从外间反应来看,廊坊无历史更缺少历史文化的认识广泛存
在。每提起廊坊,他人多认为这里近年发展较快,赞美之词溢于言
表。但论及原因时,则多认为是因其靠近京津的地理优势,至于其
自身,缺乏内涵,猫王死因 没有民俗文化、典故遗址等之类吸引人的东西。
也就是说,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我们对廊坊历史文化宣传介
绍的力度还不够。而问题的终因,无疑应是廊坊历史文化的挖掘、
整理与开发工作还未合理展开。实际上,中国许多地区面临和廊坊
同样的问题,即对自身的文化资源挖掘、利用不够,继因文化软实
第 5 页 共 9 页
力不足而影响了后续发展,这也正是近几年来中央及各级政府大力
号召提升软实力的重要原因。
20__年3月,河北省政府为此制定了《河北省文化产业振兴规
划(20__2021年)》,[8] 启动了通过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推动
文化产业发展,进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引擎。对于廊坊而言,
即应立即抓住当下这一有利时机,全面调动驻廊高校教育科研工作
者及廊坊文教机关等一切力量,通过相应举措,大力挖掘地方文化
资源,提升文化软实力,进而提高其综合竞争力。结合上述廊坊在
挖掘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中所存在的问题,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
以下举措来实现这一目标。
(一)对内广泛普及廊坊历史文化知识,增强廊坊人历史文化认
同感。具体来说,有如:
1、发行《廊坊历史文化读本》。发动驻廊高校教育科研工作
者及廊坊文教机关等一切力量,全力挖掘廊坊地方历史文化资源,
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编辑发行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廊坊历
史文化读本》,按比例免费发放给廊坊居民。
2、举办廊坊历史文化讲坛。 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
形式,将廊坊的历史及各相关文化,以文化讲坛的形式分模块、分
期地向全市范围内的民众进行宣讲。
3、在人民公园等公共娱乐场所建设历史文化墙。人民公园等
公共娱乐场所公司年会邀请函 是向民众宣传、介绍廊坊历史文化最好的地点之
一。可根据不同领域或年代选取百名廊坊籍或曾居住廊坊的历史
第 6 页 共 9 页
名人,制作浮雕并附上事迹简介,建一组或几组历史文化墙,置于其
中。
4、举办了解廊坊、爱我家乡等系列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尤
其是在各驻廊高校内开展了解廊坊、爱我家乡等系列活动。这样
一来,不仅可以由此让每一个廊坊籍或暂住廊坊的人,对自己脚下
的土地有充分的了解。而且,各高校内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同
时又可作为宣传员,将廊坊丰厚的历史文化传播到更多、更远的地
方。
(二)对外加大宣传廊坊历史文化力度,提升廊坊城市形象。具
体有如:
1、充分利用518等经济平台,高唱历史文化之戏。518是廊坊
所特有的一种国家级、国际性经济贸易洽谈集会。在该活动期间,
可通过向来宾发放廊坊历史文化宣传册、组织观看历史廊坊短片
等形式,让每一个走近廊坊的人更能走进这片热土。
2、组建高铁充电宝 廊坊历史名人纪念馆,开发廊坊历史文化特色旅游。
如通过董海川纪念馆,将廊坊悠久的武术文化介绍给四方游客。届
时,还可采用免费不免票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游客来了解廊坊。
3、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候车室等对外公共场合,设置有廊
坊历史内容的宣传画、壁画等。火车站、汽车站等场所是外地人
了解廊坊的大窗口,代表着廊坊的形象,它们给外人的第一印象是
异常深刻而难以改变的。如果在这些场所设以具有廊坊历史内容
的宣传画、壁画,如黄帝驾临安次、冯玉祥驻军廊坊、龙凤呈祥的
第 7 页 共 9 页
传说等,不仅能整齐、美化这些窗口的环境,更能宣传这里的历史
文化,提高廊坊的形象。
4、修复廊坊老火车站等影响重大的历史遗址。廊坊老火车站
的历史就是廊坊的历史。遗址不仅是历史的凝结,连接着人们怀念
历史的情感,也无言诉说着历史的流痕。对类似历史遗址的修复,
不仅使每一个来廊坊的人对这里的历史有所了解,更能通过今昔对
比,对今日廊坊之飞速发展及其美好之明日有更充足的信心。
5、文化包装地方特产品。特产都多与其某一历史文化相连,
隆重推介其地方特产,实际上也是将自己的地域文化推广到更多的
地方。如廊坊的薛家窝头、大城驴肉等,均与清末宦官大城籍李莲
英讨好慈嬉太后的典故有关。在宣传、包装这些特产的时候,如能
附上这些历史故事,可让廊坊历史随这些特产一起走进千家万户。
总之,在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历史文化作为一种无形而
强韧的力量,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廊坊如在借助近京津地理
优势的同时,结合自身(问题)条件,充分挖掘历史资源,提升地区文
化软实力,会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日后的区域竞
争中发挥出更加强劲的势头,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刘俊林.软实力提升城市竞争力[J].人民论
坛,20__.(22):60.
第 8 页 共 9 页
[2]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A].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 组.十七
大报告辅导读本件[C].北京:人民出版社,20__:32.
[3] 刘廷昌,等.霸县新志[Z].1934.
[4] 马佳路.发掘历史文化名人提升廊坊地域文化[N].廊坊日
报 (晨刊),20__-10-28(C1).
[5] 齐浩东.对廊坊历史文化的思考[EB/OL].(20__-2-19).
[6] 安育中.京畿文化与同城战略[J].廊坊社会科学,20__,
(3):4-7.
[7] 董世荣,刘化成.自然环境演变与廊坊汉以前历史探述[J].
文 物春秋,20__,(3):1-5.
[8] 《河北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__2021年)》发布[N].河
北 日报,20__324(A1).
第 9 页 共 9 页
本文发布于:2023-04-27 08:13: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505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