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更新时间:2023-04-27 07:13:50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27笛音 日发(作者:市场咨询)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主要内容: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二、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三、坚定不移走科药店实习 学发展道路

思考与讨论:

1.什么是国情?国情最主要的是指什么?

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

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也指一个国家某个时期的基

本情况。

具体包括国土面积、地形、气候、经济实力、经济体制、生产力、

历史经历、文化传统、价值取向、宗教信仰、对外关系、政党、政治

体制、人口、家庭、国际环境等。

一个国家的国情,最主要的是指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社会性质

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2.为什么现在要突出强调国情这一问题?

其一,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是该结束了?

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新中国成立到21世纪中叶的一百年,

邓小平有一个判断,就是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基本实现现代化,届

时中国将达到中国发达国家水平,人均GDP将达到4000美元。而

2011年,中国的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

其二,中国还是不是发展中国家?

从现阶段中国的实际情况看,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初步

实现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能取得的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

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上了新台阶,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国家各项

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

成为世界第二。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经济大国。一时间,国内外有人

认为,中国已经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模式、中国崛起”这些

词也应运而生。

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已经不是发展中国家,而已经成为经济强国?

你认为当代中国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人口:中国是人口大国,并非人才强国

中国米字格练字图片 目前人口总数已超过13亿,每年还在以年均700万左右的速

度增长。

中国文盲和半文盲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的10%以上,达到

1.8亿人。

高等教育入学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水平。1978

年,世界平均高等教育入学率为9.85%,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为

0.71%,排名第97。到2009年,世界平均高等教育入学率为39.27%

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为24.53%,排名第57,基本赶上中等收入国家

平均水平;但与国际水平相比较,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也低

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比,更是相差悬殊。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中国仍处在世界后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远快于世界平均增长。根据世界银

行公布的数据显示,1978年我国人均GDP155美元,相当于世界

平均的4.44%,发展中国家人均GDP9.61%,发达国家人均GDP

1.68%2010年为4392美伤感动漫头像 元,世界人均GDP10671美元,发

达地区达到38417美元,发展中国家人均GDP 达到4810.56美元;

世界银行统计,1978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名第175位,

2010年,在世界排名第121位。也就是说,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

世界排名第二位,但人均国内生产总会仍居100位以后。

人民生活水平:中国人民生活仅在总体上达到小康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

色扶贫开发道路。

2011年,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

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2009年(1196元)提高了92%

经过此次大幅上调,中国国家扶贫标准线与世界银行的名义国际贫困

标准线的距离为史上最近。按国家最新贫困标准计算,全国贫困人口

数量和覆盖面也由2010年的2688万人扩大至1.28亿人,占农村总

人口的13.4%,占全国总人口(除港澳台地区外)的近十分之一。

资源占有: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环境压力大

中国自然资源先天脆弱:国土面积的65%是山地或丘陵,70%

积每年受季风影响,33%是干旱或荒漠地区。55%的国土面积不适宜

人类生活和生产。中国所有的资源都在世界平均

水平之下,没有一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人均土地面积在世

界上190多个国家中排110位以后,耕地面积排在126位以后,草地

面积排在76位以后,森林面积排在107位以后。目前中国已经有664

个市县的人均耕地在联合国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以下。

城市化程度:中国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1978年我国人口城市化率为18.72%

世界人口城市化率平均水平为46.64%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

口的比重达到57.93%,发达地区达到76.77%,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

18.84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与世界平均水平接近为56.29%;中国

2010年人口城市化水平为44.90%,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3.03个百分

点,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低31.87个百分点。

工业化程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怎么连接wifi网络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60余年的工业化进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30多年的快速工业化进程,中国工业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发

展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中国已经整体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中国已从一个农业经济大国转变为工业经济大国婚礼主持人台词大全 。中国的工业化

发展比较迅速,但是工业化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比较大,

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水平相当。我国工业化发展水平存在很多的问题,

如我国的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严重落后,碳排放量远高于发达国

家及世界平均水平,能源的消耗量也高于世界及发达国家等一系列的

问题。

第三产业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世界三产占比为47.43%;而发达国家

三产占比是54.78%,发展中国家的三产占比是44.46%,而中国三产

占比是23.94%,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到了2010年,世

界三产占比上升为58.17%;发达国家三产占比为70.32%,发展中国

家三产占比为56.25%,而中国2010年三产占比为43.14%,低于世

界平均水平15.03个百分点,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也低于其13.11个百

分点。说明中国的三产占比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相比

都存在这一定的差距,第三产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具有很

大的发展潜力。

结论一:“两个没有变”——“三个没有变”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

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十七大报告

“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

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

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变。”

——2011年,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

从明确“两个没有变”到“三个没有变”,表明我们党对我国的

基本国情

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需要说明的是,变是绝对的,没有变是相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发展中必然经历若干具体的发展

阶段,不同发展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也会面对不同的发展机遇

和挑战。就像一个小孩从2岁到5岁,虽然都在幼年时期,但2岁与

5岁的特征肯定不一样。邓小平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有

100年。现在看来,恐怕还会更长一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

要把握中国的基本国情,又要把握发展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阶

段性特征。

结论二:“三个世所罕见”

“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我们

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我们

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

——引自: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讲话

这“三个世所罕见”也是对国家现状的清醒定位和科学认识,是

准确观察问题、作出正确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机遇是指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时机、境遇和形势,具有客观性,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机遇期是指机遇存在并能发挥作用的时期。战略

机遇期,是指有利于战略实施的历史阶段及其背景、环境和条件,与

一般的机遇期相比,它具有时间的长期性、空间的开阔性、影响的全

局性等特点。

1.战略机遇期的提出

2002531日,江泽民在中央学校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

“纵观全局,21世纪头一、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

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段话当年被写进了党的十六

大报告。

第一,从国际形势看,作出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

其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这为中国经济和

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其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为我们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其三,经济全球化带来良好机遇。

其四,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继续迅猛发展,为后发展国家追赶发

达国家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第二,从国内看,提出这一问题的根据是:

其一,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这也是中国实现

现代化三步走战略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

其二,中国进入矛盾凸现期,也进入黄金发展时期。

其三,中国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

其四,中国进入从全面开放的关键时期。

其五,经过30多年的改革,我们已经具备了实现经济起飞的诸多

有利条件。(正确的道路、干部队伍、各族人民的拥护等等)

2.重提“战略机遇期”的依据

党的十六大提出战略机遇期10年来,国际国内形势又发生了一系

列新的变化,人们在怀疑,战略机遇期是否还存在呢?质疑战略机遇

期消失的依据是:第一,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到全球经济

的发展,这次危机影响深远且至今没有结束,中国也深受金融危机之

害,未来发展过程中充满着各种变数,如何走出危机还是未知数。

第二,国际上“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论”

等国际舆论此起彼伏,中国周边的朝鲜半岛问题、南海问题、钓鱼岛

问题接踵而至,境外敌对势力策应下发生的西藏、新疆事件也牵扯了

我们许多精力。

第三,从2009年起,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速度加快。此外,中国

同美国等大国在贸易、汇率等问题上摩擦不断。

第四,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之后,中国的人均

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进入到所谓“中等发达陷阱”阶段,我们

国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收入差距扩大、社会建设

滞后、群体性矛盾冲突不断等问题,也在海外不断被放大。

这一切荆棘 给人们的印象是:中国的快速发展之路已经走到头,战略

机遇期提前结束了。

针对上述情况,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机遇意

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

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强调我国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有如下理由:

第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中国发展。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

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

中国已经拥有了更多的机

会和实力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并且创造竞争新优势。和平发展仍然

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世界大战很难打起来。国内学者认为,美国“重

返亚洲”的意图是要守住既有势力范围,美国现在也在逐渐接受中国

崛起这一事实,美国也并不希望看到一个充满激烈冲突的亚洲。

第二,世界新技术、新产业革命为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了

良好的外部氛围。未来十年,适逢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和全球技术革

命关键时期,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均把发展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

作为突破口,以期尽早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一轮新技术、新产

业革命中,哪个国家率先抢占技术和市场的制高点,哪个国家就能取

得全球经济发展的先导优势,引领世界经济增长。

第三,“后危机时代”发达世界自顾不暇。全球经济的大萧条还

将持续510年,西方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美国

的财政危机、失业、反恐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在今日欧洲,

债务危机阴霾依然笼罩;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美国的反恐战争仍在艰

难中继续;在中东和北非,突然间的政权更迭让欧美和以色列焦虑难

安……在许多专家看来,在“后危机时代”,从政治到经济、军事的多

重挑战,使得西方国家自顾不暇,这无疑为中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战

略机遇期。

第四,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十

一五”时期的快速发展为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奠定了雄厚物质基础。

“十一五”时期,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和

优化,我国城乡统筹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为我国经

济平稳较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经济结构调整思路日益明晰和政策

措施不断出台,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城乡居

民收入持续增长,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提供了良

好的市场条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已经为经济社会的进一

步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

形成了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基本经济制度、基本

政治制度得到确立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经

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不断完善,

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

第六,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软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

提升。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世界已经在思考“中国模式”。中国传

统文化的一些特性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使得全世界都开始注目。随着

中国整体国力的提升,中国对

世界重要性的日益凸显,中国国际规则话语权将不断提升,反过

来将更好地保护和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世界的许多舞台,中国已

从“沉默的角色”转化为“积极的角色”。

要说明的是:

第一,我们所面对的机遇期,不仅仅是哪个地区、哪个部门的,

也不仅仅是哪个领域的,它是我们整个国家、整个中华民族的,具有

全局性、长远性和决定性的意义。

第二,战略机遇期不仅仅对中国而言,其他国家也存在着战略机

遇期。比如说美国、日本、俄罗斯。值得指出的是,“战略机遇期”

是一个国际性的提法。这个机遇期可以反映十年、五十年,也可以反

映上百年。世界各个大国都有其对战略机遇的估计。

第三,“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

是一个总判断。但还有另一个判断,即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的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这是一个清醒的判

断。根据这两个判断,我们党提出了要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风

险意识这三个意识。我们在这“两个判断”和“三个意识”上统一了

思想,就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始终充满信心,始终保持清醒,

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关键看我

们工作做得怎么样。

我们要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大势,

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踏实工作不懈努力!

三、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之路

(一)始终坚持科学发展

第一,发展是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潮流,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

键。(从前面

一系列人均数据可以推导出这个结论。)

第二,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科

学发展。(算一笔账: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总量首次超过日本,

出口超过德国。但是当年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量为32.5亿吨标准煤,

日本是6.6亿吨标准煤,德国是4.4亿吨标准煤。这凸显了实现科学发

展的重要性、紧迫性。)(二)坚持以人为本

第一,坚持发展为了人民。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提高幸福指数。等等。

第二,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主

体作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激发和调动各

方面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使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第三,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

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

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上。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

发展成果的普惠性,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努力使全体人民共

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热点问题)(三)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

第一,要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与农村发展、东中西部

发展、人与自然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系。(改变一条腿长,

一条腿短的状况;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互相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

展新格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用好两

个市场、两种资源。)

第二,要统筹安排和处理好消费与投资、供给与需求,发展的速

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科技进步与人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市场

机制与宏观调控等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实现科学发展,最根本的

是扩大国内需求。如何评价这个观点?)

第三,要坚持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

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彼此相互联系、相互

促进、不可分割的过程。

(四)坚持统筹兼顾

一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宽广的胸怀、辩证的思维、系统的

方法)

二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切忌急功近利!实现永续发展)

三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抓住根本,在

不断变化的形

势中把握方向,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要

问题上,放到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放到解决党的建设

中的突出问题上。)四要兼顾各方,综合平衡。(把经济社会发展看

作是从不平衡到相对平能力的英文 衡再到

不平衡循环往复的发展过程;既要正确认识和充分考虑利益差别,

更要善于把握各方利益的结合点)

思考题:

1、描述和分析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2、描述和分析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3、中国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本文发布于:2023-04-27 07:13: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504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