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课时
课型 教具
教材分析
《这一封家书来得巧》 第17-18课时
教唱、欣赏 黑板、多媒体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第五单
元《京腔昆韵》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首戏曲的选段来自京剧传
统戏《定军山》,前为西皮流水后为西皮散板,属于京剧行当中
老生的唱腔,旋律明朗、流畅,情绪坚定欢快。
知识与技能:
能让学生在课堂时间内唱会《这一封书信来得巧》中西皮流水的部分内
容。。
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
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模仿教师的演唱,示范等动作,并能够积极
的参与到活动体验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国京剧的相关知识及内容,增强学生对中国戏剧的学习兴趣,从学
习中增泰国历史简介 强对戏剧的喜爱。
教学
重难点
教学流程 师生活动 达标意图
重点:
京剧《定军山》“这一封书信来得巧”选段的学唱。
难点:
有韵味的演唱京剧《定军山》“这一封书信来得巧”选段
一、音乐情境创设导入
播放流行歌曲《苏三说》
师:在这首流行歌曲中融入了我国哪种戏曲剧种?
生:京剧。
二、京剧知识介绍:
四大行当:
(1)师表演唱《这一封书信来得巧》。
师:属于哪种行当?生:
师:京剧有哪四大行当?生角又可分为几类?
师:我刚才表演的这一唱段属于生角里的?(老
生)
老生主要是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唱念都用
本嗓(真嗓)可分为文十大里番 老生和武老生,武生是京剧中
擅长武艺的角色。
创设情境 激发动
机
导入部分
介绍行当
师:今天这节课啊,我们要一起来领略我国的国粹。
形成部分
(2)听全曲
谈话:这位老生是谁?这一唱段讲述了一个什
么故事呢?请你来听
(3)剧情介绍:
师:三国时期,刘备领兵入川,魏将张合攻打西蜀重
镇葭萌关,蜀国老将黄忠、严颜请兵御敌,大败张合,
计取天荡山。张合败走定军山,投奔曹军首将夏侯渊。
诸葛亮便决定攻打定军山,当夏侯渊彪悍勇猛,威震
中原。他深知“遣将不如激将”,所以调来老将黄忠,
以言相激。黄忠果然主动请缨,并立下军令状,十日
内要攻占定军山。战场上两军会战,在双方约定走马
还将之时,黄忠用“托刀计”斩了夏侯渊,夺取了定
军山幸福的诗句 。
生:浏览剧情。思考:黄忠用什么样的计谋夺取定军
山?
师:刘备派兵进入汉中,老将黄忠直取定军山,用“托
刀计”腰斩夏侯渊,从而夺取定军山。今天这节课我
们来学习的是《定军山》中的一段经典唱段《这一封
书信来得巧》。就是老将黄忠立下军令状,以及他战
胜夏侯渊的信心,抒发自己老当益壮的情感的唱腔。
而黄忠是一名武将,所以他是属于武老生而不是武
生。
聆听并感受
了解戏曲唱段内
容
从剧情人物角色
方面理解行当
发展部分
二次欣赏,加深理
(一)欣赏唱腔:
解
1、 聆听唱段
师设问:同学们!《定军山》这是一部传统剧,所以
有很多字与普通话发音不一样的字。用笔圈出来。
2、师生交流:总结归纳咬字发音特殊的字:
{流水}这一封(呃)书(shu)信来得巧,天主黄忠成
(chen)功劳。站立在营(Yin)门传令号,大小(siao)
京剧的吐字发音
儿郎听根苗;头通工作简历表 (呃)鼓,战饭(那)造:二通(呃)
鼓,紧战袍;三通鼓刀出(chu )鞘;四通(呃)鼓
把兵(bin)交。向前个个(guo)俱有赏,退后难(那)
免(那)吃一刀,三军与爷归营号。
{散板}到明天午时三刻成(chen)功劳。
三、感受与体验——欣赏学唱京剧唱段
通话建兰什么时候开花 不一样吗?
师介绍:京剧并不是北京的地方戏,它是在安徽的徽
调、湖北的汉调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和棒子腔逐渐
形成的剧种。这些字叫“上口字”和“尖团字”。
师生一起朗读“上口字”和“尖团字”1-2遍。
(二):学唱唱腔
进行发音模仿
1、师:接下来我们听一听“头通(呃)鼓 ——把
兵交”一段;找一找哪些字的声调与原来不一样?
“鼓”唱“故”、“战”唱“展”、“饭”唱“反”、
“造”唱“早”先读后唱,并加重这些字的力度。
师:如果按普通话字音的声调听上去这几个字似乎
属于“倒字”其实不然,前面我们讲过,京剧融合了
“徽调”、“汉调”而形成的剧种。故以上几个字的音
调里依然存在其原有的方言音。
2、复听“头通(呃)鼓 ——把兵交”一段。这个
神态动作模仿
唱段的节奏怎么样?(明快)咬字怎么样?(字字清
晰,干净利落)
师:同学们,咱们以前唱过京剧吗?(没有)下面我
们也来尝试学学京剧,怎么样?
师:在唱之前,老师对你们的坐姿有个要求:重心稍
向左倾斜,双手放在左腿上,抬头,挺胸,用最明亮
的眼睛看着老师。
3、分句学唱
教唱
(1)学唱“头通(呃)鼓,战饭(那)造”一句 (生
角多用大嗓、我们女生声音上尽量去模仿男生的挺拔
苍劲,)
师:我们来尝试学唱一下,看谁模仿最像?
师:你们唱的跟我唱的有什么区别?
第二句跟第一句一样吗? 生模唱。
师:接下来我们来学第三句,节奏变化了吗?第三
句与1、2两句的什么不同?(没有虚词)(虚词的使
用是老生唱腔最为常见的。突出唱腔的板眼、增加唱
腔的流畅性、抒情性,也体现了人物身份的至高和威
严)
师菠萝朊酶 :接下来我们来学第四句,节奏变化了吗?
师:第二遍 我们来玩个接龙游戏。一三句男声唱,
师: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些字的读音和普
二四句女生唱
思考:咱们唱的时候请关注每句唱腔最后一个字的
韵母是什么?
师总结:每句唱腔最后一个字的韵母是“ ao ”,
唱段的唱腔采用的是遥迢辙。在演唱杭州创业补贴 时注意在归韵时
要收拢嘴唇。
第三遍师:我们再来一遍,老师给你击拍。(师用
鼓打节奏)
师:老师一直打着强拍,有没有弱拍?
师生交流:京剧中【流水】的板式,属于有板无眼
类——每小节只有一个强拍,这是【流水】板式的典
型特点。板为强拍,眼为弱拍,流水板式是一拍子属
于有板无眼类。那二拍子一板一眼,四拍子呢?一板
三眼。
师:第二次生听音乐打节奏。下面我们边打节奏边
唱,注意休止符空出来不打。
生:练习
师:京剧表演除了唱,还有什么表演形式?(点视
频)老师唱,学生做动作。
生:模仿创作动作
(6)生跟着伴奏音乐一同演唱。
(7)请同学一位男生一位女生演唱表演。一位学
生打节奏。
4、完整欣赏
(1)欣赏提示:同学们在欣赏时,要随着唱段的
板式打节奏。说出其节拍的规律(师:结束句这种不
点板眼,只在一句唱腔终了时才唱下一板。这是散板。
散板的节奏自由舒展,表现出这位老将成竹在胸,志
在必得的气势。)
(2)欣赏到“头通鼓—把兵交”部分随音响进行
演唱。
“西皮”是戏曲的一种声腔。明末清初秦腔经
湖北襄阳传到武昌、汉口一带,同当地民间曲调结合
演变而成。唱腔着床成功需要几天 流畅、活泼、跳动、有力,适合表现
喜悦,激动、高昂及愤怒的情绪。
四、 拓展与延伸——谭派艺术以及京剧电影
再次欣赏,整合之
前所学以致用。
拓展部分
衍生出相关音乐
流派,拓展学生
音乐知识面。
生代表剧目《定军山》中最经典的唱段。下面我们来
了解谭派艺术。龙眼上火吗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是谭派老
(一)流派介绍:京剧谭派艺术是中国最早创立的京
剧流派,谭派唱腔以委婉古朴而著称。一些著名的京
剧艺术流派都是先学习谭派艺术后逐渐形成自己的
流派,谭派现在是六代嫡传,谭鑫培、谭小培、谭富
英、到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如果算上谭鑫培的
父亲——谭志道,共有七代从事京剧。这无论是在世
界戏剧史还是京剧史上都是难得的。
(二)电影《定军山》介绍
1905年的秋天,《定军山》被拍成电影。因为是无声
电影,所以当时已60的谭鑫培,只拍摄了“请缨”
“舞刀”“交锋”等剧中动作较多,富于表演的场面,
前后共拍摄三天。这部短片应该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戏曲片,也是中国历史上摄制的第一部电影。
京剧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多年来,经过多少代艺术家的千锤百炼,
它根基深广、枝叶繁茂、花果丰硕、色彩万千。我国的戏曲艺术非常丰富,
作为华夏子孙,应深刻认识祖先留下的这份宝贵遗产,热爱祖国的戏剧艺
课后反思
术。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对京剧的一般常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后,老师
还将帮助大家了解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戏曲,并进一步了解我国戏曲与
音乐的关系和戏曲的音乐特色。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
板书设计
京剧的唱腔:西皮、二黄
京剧板式的类型:一板一眼、一板三眼、有板无眼、散板
本文发布于:2023-04-27 05:14: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503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