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4课《灯笼》精品教案

更新时间:2023-04-26 21:31:26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26日发(作者:第三套全国中学生广播体操舞动青春)

4.《灯笼》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

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

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材分析:

《灯笼》是一篇感情深沉的散刘备打野 文。作者通过细数灯笼的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

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在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中也回荡着爱国主义的

旋律,催人奋进。作者没有只沉浸在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中,也没有单纯追慕古

代名将挑灯看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业绩,而是由追忆历史转而表现国难

当头的现实,并大声疾呼,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孩童心性、往昔经历、乡情民

俗、诗词典故,自然流淌,思绪万千。

同时,本文是自读课文,发表时间离现在较远,学生对文中所写事件、所

抒发的感情应该是陌生的,因此消除阅读理解的障碍,除了提示创作的时代背

景外,还要提示吴伯箫是一位进步作家,一方面有才华,另一方面以天下为己

任,投身正义事业的进取心非常强烈,因此在怀念早年的乡村风俗时,会自然

地引发激越的爱国热情。

学情分析:

学生在八年级上册学过《昆明的雨》,学会了文章“一线串珠”的手法应

该是比较熟悉的。但因年代久远,又加之学生对“灯笼”的实际作用和象征意

义不太明确,需要进一步点拨。

1

教学目标:

1、研读文本的重点段落和文句,使学生们切实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品味作

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设计与文本相关的语文学习活动,使学生得到语言和思维的训练顺德清晖园 ,激发他

们的语言和思维的潜能,从而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

语文核心素养。

3、通过对文本内涵的挖掘,感受吴伯箫先生以“灯笼”为线牵引出的成长之

路上的思与悟,在领略其人格风采的同时,于润物细无声中浸润学生的思想、提升

学生的境界。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作者寄托的情思,激发学生语言和思维的潜能。体悟

散文以“情思”为核心来构架、选材、传情、达意的创作特点。

教学难点:

深入研读文章中有关作者思绪飞扬和沉淀的7-10段,感受作者在特殊时代背

景下独特的思与悟。

教学方法:

师生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逢年过节的时候,大街小巷都挂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那么它还有着什

么样的象征意义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吴伯箫的《灯笼》,体会其中蕴含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文化

韵味。

二、自主预习

2

1.作者介绍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他的作品主

要收录在《羽书》《黑红点》《北极星》《忘年》《吴伯箫散文集》中。

2.知识链接

灯笼,又称灯彩,是我国一种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纸扎、刺缝等工艺的古

老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

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

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灯笼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

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灯笼从种类上分,有宫灯、纱灯、吊灯等;从造型上分,有

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除此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身(fn) 炕(n) 恐吓(h)

神龛(kn) 咕咕噜噜(l) 司马懿(y)

乡绅(shn) 争讼(sng) 旋(w)

熙然(x) 静穆(m) 怅惘(wng)

点缀(zhu) 然(qing) 垂珠联珑(lng)

色(tu) 幽悄(qio) 星阑(ln)

霍骠姚(pio) 公(pi) 原(lio)

shn旺盛jn

chn不住jn

(2)词语释义

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

3

争讼:争辩是非。

斡旋:调停,调解。

掌故: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熙熙然:形容和睦欢乐的样子。

静穆:安静而庄严。

怅惘: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

锵然:形容金属或玉石撞击的声音清脆。

金吾不禁:指元宵节开放夜禁,允许人们终夜观灯。

幽悄:幽深寂静。

(3)词语辨析

“静穆”和“静谧”都有“安静”的意思。“静穆”指安静而庄严,侧重于环

境或气氛的庄重、严肃。“静谧”指安静,侧重于环境的寂静无声或心境的恬淡安

宁。

三、合作探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并思考文章为什么以《灯笼》为题。

答案示例:“灯笼”是文本的线索,作者正是通过描写有关灯笼的事情以表达

自己的情感。

2.理一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答案示例:第一部分(12):由小孩子和大人对火的钟爱,引出自己对灯笼的

喜爱。

第二部分(311):作者围绕着灯笼回忆了往昔经历,叙写了乡情民俗以及历

史典故等。

4

第三部分(12):揭示本文主题,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3.文本围绕“灯笼”具体写了哪些事?

答案示例:第3自然段,挑灯迎祖父回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掌故。第45

自然段,接过母亲的纱灯,上下灯学;母亲接过纱灯,递给消夜食品;6自然段,

村头红灯高照,慰藉孤行客。第7自然段,元宵节看灯。第8自然段,进士第的官

衔灯高照朱门。第9自然段,我的家风家训手抄报 纱灯上描红。第10自然段,对宫灯的想象。第11

然段,联想到“挑灯看剑”的名将,表达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第1自然段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答案示例:内容上,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

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结构上,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作铺垫。

2.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答案示例: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敬佩造句 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

的感激之情;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

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

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

3.本文所写的灯笼,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说说本文都体现了哪些文化内

涵。

答案示例:手中的灯笼点亮,指引人们返回温暖的家中;村口红灯高照,慰藉

着孤行客“四面虚惊”的心;宅第红灯高挂,彰显着主人的地位和权势。

4.本文用散文的笔法写作,看似散乱,但总体上是围绕着灯笼写了文化和情

感两方面的内容,请分别举例说说作者是怎样选材的。

答案示例:文化方面:在纱灯上描红,爱的是那份雅致;对宫灯的想象,感受

5

的是深长的历史况味。

情感方面:挑着灯笼,迎回祖父,长幼情笃;接过纱灯,上下灯学,母子情深;

跟着龙灯跑半夜,伴着小灯入梦,绽放着飞扬的青春;族姊远嫁,联想进士第的官

衔灯映照着褪色的朱门,记录着岁月的沧桑。

()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第2自然段第二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以上一组排比句一气呵成,写作者由喜爱

的灯笼联想到的诸多事物。

2.说说对第5自然段的理解。

答案示例:这一自然段是作者由对儿时的回忆想到现在母亲的头发全白了,表

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愧疚,体现了母子情深。

3.文章结尾说:“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

燎原的一把烈火!”结合文章,分析并评价这句话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答案示例: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他

们激发了作者的爱国情怀,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

作者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

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

4.结合文章内容,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1)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答案示例:这句话表面写族姊家华贵朱门颜色变暗淡了,不再鲜高考结束 艳了,实际上

写族姊家早已衰败。

(2)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小脚丫走天下 亮起了人的耳目的。

答案示例: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抗击敌寇,保家卫国,其英雄

6

事迹与日月同辉,激励着后人,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

()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简析本文的主旨。

答案示例:本文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作者关于灯笼的一些往昔经历,从

乡情民俗、诗词典故等不同方面表现了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抒发了

作者的爱国情怀,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

()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1.散文的笔法。

答案示例:作者顺着自己的思绪,分别叙写了孩童心性、往昔经历、乡情民俗、

诗词典故等。在作者的回忆中,有文化上的内容,如在纱灯上描红,爱的是那份雅

致;对宫灯的想象,感受的是深长的历史况味。同时,也有情感上的内容,如挑着

灯笼,迎回祖父,长幼情笃;接过纱灯,上下灯学,母子情深;跟着龙灯跑半夜,

伴着小灯入梦,绽放着飞扬的青春;族姊远嫁,联想进士第的官衔灯映照着褪色的

朱门,记录着岁月的沧桑。

2.意象富有文化内涵。

答案示例:在作者笔下,那一盏盏灯笼在手中点亮,指引人们返回温暖的家中;

在村口高照,慰藉着孤行客“四面虚惊”的心;在宅第高挂,彰显老师你好作文 花瓶素描 着主人的地位和

权势。文中的灯笼作为鲜明的意象,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内涵。

()课外拓展,对比延伸

学习了《灯笼》的第11自然段,你想到了谁写的哪曲宋词?请写下来,并说

说这首宋词的所表达的感情。

答案示例: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

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

7

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词人通过对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

词人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其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四、课堂小结

《灯笼》这篇散文回忆了作者与灯笼有关的往事,寄寓着丰富的情感。文章以

小见大,融记叙、抒情、描写于一体;语言自然朴素、清新练达,既朴实平易,又

生动传神,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是我们学写散文的典范。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小孩爱火天性

挑灯迎祖父回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掌故

母亲接过纱灯,递给消夜食品

村上红灯高照,慰藉孤行客

《灯笼》 进士第的官衔灯高照朱门感悟历史沧桑

纱灯上描红,传承传统文化

联想爱国名将,做灯笼下的马前卒

燎原的火把

七、教学反思:

本课是作者对灯笼的一些记忆,让学生了解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

义。因此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课前就去搜集灯笼的一些信息,在课堂上互相讨论,

8

让学生有话说,唤起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9


本文发布于:2023-04-26 21:31: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497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族姊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