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造假是指企业领导和财务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违反
国家法律法规和准则制度,做假账和编制虚假会计报表普通话手抄报 的行为。
从会计信息反映的角度来看,会计造假表现为两种类型:会计事
项造假和会计报表造假。
会计报表造假是故意谎报某些财务价值,造成增强获利能力的假
象,从而欺骗股东和债权人等利害相关人。
会计事项造假通常旨在方便盗窃,或将公司的资产转变为个人所
有或使用。
会计造假的危害性很大,具体表现在:
会计造假所制造的错误信息将严重误导各类决策者,从而导致各
个市场行为主体乃至国家相关决策机构被误导而制订出错误决策,破
坏市场运行机制;
损害国家俗语 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严肃性,扰乱社会经济秩
序;
侵犯公司股东、债权人、顾客及雇员的合法权益,使其蒙受巨大
经济损失;
通过隐匿收入、虚列支出偷逃国家税款,导致国家税收流失;
助长个人贪污腐败行为的滋生;
使尚未成熟的证券市场饱受虚假错误信息的冲击,严重误汤峪碧水湾温泉 导证券
投资者的行为,破坏市场游戏规则,加剧市场投机和市场波动,影响
社会安定。
会计造假最后所导致的结果是国家受损失,少数人中饱私囊。
目前,企业会计报表造假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虚增资产,虚增
利润;二是虚增负债,隐瞒利润。前者主要是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
因为国有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领导人的升迁;上市公
司经营业绩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公教师干部自传 司股票价格的高低。后者主要是私
营企业和个人出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因怎么画儿童画 为这类企业不注重业绩,更关
心的是如何逃避国家的税收,少接收政府有关部门的摊派。
1.资产虚增
(1)费用资产化 黑色水
企业当期发生的费用应当计入当期产品生产(或商品经营)成本
或期间费用。但有的企业却将部分应该计入当期的费用计入待摊费用、
递延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类会计科目,使得企业当期损益不实;有
的企业待摊费用不及时足额摊销,而是长期挂账,将本属于期间费用
的支出列作资产。企业通过将费用资产化,虚增了企业资产和所有者
权益。
(2)存货不实
有些企业积压多年的货物,或已经淘汰过时应当报废的物资不做
账务处理,或存货的现实价格(或可变现价格)已明显低于账面历史成
本价值却仍按历史成本挂在存货账上,存货价值不实,违背了企业会
计准则确认的谨慎性原则,虚增了企业存货价值。
(3)固定资产价值虚假
企业固定资产价值不实主要表现在折旧不足、技术进步后造成的
无形损耗不计、已毁损及不可用或不需用固定资产不处置等,虚增(减)
企业资产。
(4)递延及无形资产摊销不足
递延及无形资产应当按时足额摊销,已经淘汰过时的无形资产不
应当再挂无形资产账而应当将摊余价值作为期间费用计入损益。而许
多企业对已经没有使有价值或已经不可能再给企业带来预期经济利
益的无形资产不做相应的财务处理,却仍然作为资产列账,虚增了企
业资产。
2.负债不实
(1)应付款项高估
许多企业的应付款项不及时或每年与往来单位核对确认清理,一
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的应退未退、应付未付款项普遍存在,
三年以上的应付款项(不包括长期应付款项)以及债权人已经不存在
的仍挂账的也不少见,企业实脸上出油 际需付债务小于财务账面债务,企业应
付款项高估。
(2)预提费用不实
许多企业为了调节当期损益,不按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
求预提费用,而是根据企业调节损益的需求预提,有的企业应提的不
提或不应预提及多预提的不及时冲销,致使预提费用会计科目反映不
实。
3.虚报盈亏
(1)多计收入、少计费用
有的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将未实现的收入作为收入入账,
如在服务或工程未提供完毕之前,就确认收入实现;有些企业虚构客
户虚开销售发票,虚列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一些企业对已经发生的
支出不计入成本,或在结转成本时不按配比原则,故意少转成本,导
致企业生产成本及库存商品的账面金额远远大于实际库存金额;有的
企业则将有关费用支出单据压在银行未达账中,利用“未达账项”弄
虚作假,调节利润。
(2)少计收入、多计费用
企业为了达到少缴或不缴所得税的目的,将正常的销售特别是一
些不需要增值税发票的销售,不按收入确认的条件进行确认,而是长
期挂在预收账款或其他应付款科目中且金额不变;有的企业则采取虚
列预提费用,多提多摊费用的方法,达到虚减盈利的目的。
(3)在建工程长期挂账,应计入损益的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
企业在自行建造固定资产时,对借入资金需按期计提利息,这部
分借款利息在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应予以资本化。有些企
业工程早已完工,仍长期挂账,借款利息仍计入在建工程成本,从而
使当期财务费用减少,同时又可以少提折旧,读书笔记高中 从两个方面来虚增利润。
(4)随意调整报表
一些单位为了达到一些不法目的,随意调整报表金额,人为地加
大资产调整日本美食电影 利润;或为了逃税,避免检查而加大成本费用,减小利润,
如为了增大管理费用,直接在损益中多计管理费用,并在资产负债表
中同时增大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金额,造成表账不符。
本文发布于:2023-04-26 21:23: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497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