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方法
一、 以格律分类:
古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近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受到格
律的限制。 二、 以字数分类:
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二种形式。古体诗有四言、五言(称五古)、七言(称七
古)、字数不整齐的称杂言古诗(杂言古诗因有七字句,所以也称七古),也有少数
三言、六言。 三、 以句数分类:
古体诗从二句到百句都有。近体诗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四、 以用韵精美的近义词 分类:
(一) 古体诗:
1. 全首诗可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又可随意转为其它韵。
2. 一首诗中每句都可以用韵,用于韵的字可以重复。
3. 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也可以用韵。
4. 诗中可以用邻韵和上去声通押。
5. 允许散文化的句物业保洁 子。
(二) 近体诗:
1. 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
句用韵。
2. 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
3. 不用韵句子的末一字,平仄声不能与用韵句子的末一字相同。
4. 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
5. 都用平声韵。
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
一 古体重庆豆花饭 诗每首的句数可多可少;近体诗每首有定句,规定绝句只有四句,律诗
只有八句。排律师句以上,另作别论。
二 古体诗的字数不定,有四言的、有五言的、有六言的、有七言的、也有杂
言的;近体诗
句有定字,流行的只有五言的和七言的两种,不得任意增减。
三 古体诗用韵不严,它的韵脚可平可仄,中间可换韵;近体诗有严格的韵律,
一般要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得换韵。
四 古体诗对韵的平仄,要求极宽;近体诗对字的平仄,大多数有严格的要求。
五 古体诗不要求对仗;近体诗除绝句外,则要求按规定的位置对仗。
[注] 1 近体诗用韵甚严,无论绝句、律诗、排律,必须一韵到底。出韵(又称
“落韵”)是近体诗的大忌。
2 近体诗以平韵为正例,用仄韵的绝句与律诗非常罕见。仄云律诗很象古风,
往往也可认为“入律的古风”,因为近体诗毕竟是以平韵为主的。
3 五律和七律之外,偶然又有些六言律诗,同五七言三韵小律一样,都是很罕
见的形式。 古体诗也称古风,是相对于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或今体诗)而言的一种
古典诗体。因为格律诗是唐代兴起的一种诗体,所以唐代人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
体诗,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而古体诗在唐以前就有,虽然唐代人予以了一定的
规范,但基本上保留了唐以前的诗体风格,故唐代人称这种诗体为古体诗或古风,
这个名称也一直沿用至今。
由于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因此这种诗体是不必讲究平仄的(也有讲究平仄
的,但为数很少)。为了使这种诗体更加容易朗朗上口,唐代人加上了押韵的概
念,但其要求也是很宽松的。在一首古体诗诗中,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
转韵(就是开始押一个韵部的韵脚,以后随着自己的需要,可以转押其他韵部的韵
脚),因此一首古体诗可能会押很多的韵(一韵到底的诗也有,为数也不多)。另
外,古体诗的句数是不限的,也根据作者自己的需要而定。
古体诗的特点
也许有人会说古体诗比格律诗好写,其实不然;诗歌(无论是中外古今哪一种诗
体)都讲究立意要新。就格律诗而言,如果立意稍逊,而句子对仗工整新颖,尚有
看点(当然格律诗也很追求立意,这只是退一步而言);如果一首古体诗立意不新,
整篇就索然无味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写好现代诗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古体诗的分类
前面曾经讲过,从诗体的形式上,古体诗大致可以分为五言古体,七言古体,
乐府体(也称杂体)。五言古体的特点是通篇以五言为主(一句五个字),七言古体的
特点是通篇以七言为主(一句七个字),乐府体的每一句的字数长短不一。
古体诗的用韵特点
古体诗是不必讲究平仄的。用韵虽然也没有限制,但还是有一些规律可以作为
参考的(当然这些规律不是一定要遵循的,也是根据作者的需要来定)。
一是在意思转折处转韵;当叙述的意思一变的时候,往往应该转为其他韵部来
押韵,这样一来,语气得到了加强,通篇的层次也分明,而且显得错落有致。 世界最大的城市广场
二是在叙述高兴,使人兴奋的意思时,往往使用平声韵;当叙述悲怨,愤怒的
意思时,往往使用仄声韵。
三是除了偶数句押韵以外,奇数句也可以押韵(格律诗除了首句入韵的以外,
奇数句是不能押韵的)。
古体诗
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
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
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
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
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古体诗
的平仄并没有任何规定。汉魏六朝诗的平仄完全是自由的。唐以后古体诗受到律诗
的影响,平仄上也有了一些讲究。根据这一点,古体诗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粹
的古风,一
种是入律的古风。
纯粹的古风的平仄基本上是自由的。不过,唐以后有些诗人在写古体诗的时
候,有意避免律句,於是无形中造成一种风气,要让古体诗尽可能和律诗的形式区
别并来。这样就使古体诗
的关于阅读的手抄报 句子有了某些特点。
前面说过,三平调是古风专用的形式,这成为古风的特点之一。最后三字除了
这种三平调以外,明股实债 其次就是收尾於平仄平;还有比较少见的两种,收尾於仄仄仄或
仄平仄。这就是说,平脚的句子,五言第三字或七言第五字以用平声为原则;仄脚
的句子,五言第三字或七言第五字以用仄声为原则。从全句的平仄看,多数句子的
节奏不是平仄交替,而是叠平叠仄,这就是说,五古第二、第四字都仄,或者是第
二、第四字都平;七古还有第四、第六字都仄或都
平的。例如杜甫《岁晏行》: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渔父天寒网苦冻,莫徭射雁鸣桑弓。去年
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楚人重鱼不重
鸟,汝休枉杀南飞鸿。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
铅锡和青铜。鱼胶怎么做好吃 刻泥为之最易得,
好恶不合长相蒙。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全诗十八句中,有十五
句符合上面所谈的四种三字尾的要求;特别是十个平脚的句子中有七个是三平调,
尤其值得注意。符合叠平叠仄要求的有九句。剩下来只有两个律句("今年米贱大伤
"和"万国城头吹尽角")。由此可见纯粹的古风的平仄与律诗的平仄有很大的不同。
入律的古风,和纯粹的古风恰恰相反,诗人们尽可能用律句。入律古风之所以和律
诗不同,主要在於:(1)句数不定;(2)平韵和仄韵交替;(3)常常是四句一换韵。这种
情况,一般只存在於七言古风中。例如王勃《滕马阁》,句子的平仄基本上都合
律,简直是两首律绝连在一起,不过其中一首是仄韵绝句罢了。这种仄韵和平韵交
替,四句一换韵,到后来成为入律古风的典型。白居易的《长恨歌》基本上就是这
种形式,还有他的《琵琶行》和元稹和
《连昌宫词》等,都采用这种形丘雷姆 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元和体"。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近体诗在唐代初年正式形
成。它包括绝句、律诗、排律。绝句共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叫七
绝,二四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没有对仗要求。律诗共八句,每句五
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七律,偶数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律诗每
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排律十句
以上,像律诗一样,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对仗,押韵也和律诗一样。近体诗
用字还要讲究平仄,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举例来说,我们所熟
悉的杜甫的《客至》《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等都是十分典型的律
诗。规律英文
本文发布于:2023-04-26 21:14: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497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