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初中数学面试试讲典型真题

更新时间:2023-04-26 21:04:23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26日发(作者:我喜爱的书刊)知字成语

初中数学《有理数加减法则》

1、题目:有理数加减法则

2、内容:

3、基本要求:

(1)教学中注意渗透转化思想。

(2)教学中注意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有适当的提问环节,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

位。

(3)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小本创业网 " 设计

(4)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答辩题目:

1有理数加法法则和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关系?

2学习有理数加减法则的意义是什么?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

1 / 24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有理数加法法则和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关系?

【参考答案】

有理数加法的学习是有理数减法法则学习的基础,有理数加法法则分别阐述了同

号、异号、0三种情况的有理数相加的计算方法,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将被

减数取相反数转化成有理数加法进行计算的,二者具有递进关系。

2.学习有理数加减法则的意义?

【参考答案】

有理数加减法则是学习初中数学运算的基础,是引入整式、分式的准备知识。

理数加减法则的正确掌握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数感,是学习有理数乘除法前提,

且直接影响整式分式运算的学习。

初中数学《中糍粑的制作过程 位数的应用》

1、题目:中位数的应用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理解中位数的意乂,并能够利用中大家一起来舞蹈 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中注意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有适当的提问环节,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

位。

(3)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4)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答辩题目:

1怎么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什么时候用中位数反映数据的平均水平?

2常见数学思想有哪些?

2 / 24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课件展示问题2中某公司员工月收入数据资料表格。提问:如何得到

数据的平均水平?

预设:平均数。

追问:是否还有其他量可以刻画相关数据特征?

引出本节课课题——中位数的应用。

()讲解新知

1.中位数的概念

沿用导入环节的情境,根据表格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计算员工收入的平均数。

预设:平均数是6276

提问:计算的平均数能否反映该公司全体员工的收入水平?为什么?

学生思考,和同桌交流,汇报。

预设1:不能反映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因为人员收入差距较大。

预设2:不能反映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仅有3人收入在平均数上,另外22

在平均数下。

追问:那用什么数据来表示更好呢?

启发学生思考。教师给出中位数的概念并板书,让学生根据中位数的概念得到找

中位数的方法,尝试找到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板书计算过程)

教师追问:中位数能否反映该公司全体员工的收入水平?为什么?

预设:中位数能反映该公司全体员工的收入水平。因为将数据按顺序排列取中间

的数字,也是平均水平的体现。

教师追问:本题中,平均数与中位数哪个能更好得反映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么时候用中位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的量?

小组讨论:以数学小组为单位,4分钟时间。讨论结束后请小组派代表分享,全

班交流结果。

预设1:本题中,对比平均数,中位数能更好反映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预设2:当一组数据中有偏大或偏小的数据时,用中位数更能反映一组数据的一

般水平。

()课堂练习

课件出示另一组数据,计算中位数。并说明中位数的意义。

()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怎么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什么时候用中位数反映数据的平均水平?

3 / 24

【参考答案】

求中位数时,首先进行数据的排序,然后分数据个数为奇数与偶数两种情况。

数个数是奇数的话,取中间的那个数为中位数;总数个数是偶数的话,取中间那

两个数的平均数为原数据的中位数。

当一组数据中有偏大或偏小的数据时,用中位数更能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2.常见数学思想有哪些?

【参考答案】

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类比思想、函数方程思想、整体思想、

极限思想等。

初中数学《三角函数》

1、题目:三角函数

2、内容:

3、基本要求:

(1)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

(2)教学中注意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有适当的提问环节,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

位。

(3)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4)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答辩题目:

1、请你说出304560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

2、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你运用了什么教学方法?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4 / 24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参考答案】

5 / 24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学和谐的完美统一。基于此,

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三角函数定义及概念的学习,并且需要结合题目适当练习,

此讲授法结合练习法的方式非常适合本节课的教学。并且小组讨论法能够充分发

挥学生的主体性,讲解完正弦的概念后再结合图示,学生通过讨论的形式能够正

确总结出正弦的表达式,也便于学生养成乐于与人养成合作的良好心态。

初中数学《图形的全等》

6 / 24

7 / 24

初中数学《正比例函数》

8 / 24

初中数学《去括号》

9 / 24

10 / 24

11 / 24

试讲题目:初中数学《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基本要求:

(1) 要有板书;

(2 )试讲十分钟左右;

(3) 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4) 学生掌握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答辩题目

1.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涉及到了什么数学思想?

12 / 24

2 如何引导学生熟练地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13 / 24

试讲题目:初中数学《勾股定理》

3基本要求:

(1) 要有板书;

(2) 试讲十分钟左右;

(3) 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4 )学生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答辩题目

1.指甲开裂是什么原因 勾股定理的教学过程中,体现了什么数学思想?

2.常见的三组勾股数是什么?

14 / 24

15 / 24

【答辩题目解析】

1.为什么要学习三角形中位线?

【参考答案】

三角形中位线是三角形中重要的线段,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一个非常的重要性质

定理,它是前面已学过的平行线、全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知识内容的应用和

深化,对进一步学习非常有用,尤其是在判定两直线平行和论证线段倍分关系时

常常用到。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及应用中,处处渗透了化归思想,它是一

16 / 24

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无论在今后的学习还是在科学研究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拓展学生的思维有着积极的意义。

2.你的教学设计思路是什么?

【参考答案】

在教学过程是,我是根据学生认知的先后顺序,设计“创设情境――动手操

作――观察思考――讨论归纳――知识运用”等环节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学生充分参与,自己发现概念及性质,深刻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新知的乐趣,

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7 / 24

18 / 24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投影或演示各类具有轴对称特点的图案(如课本上所绘的图象或由学生课前收集

的各类具有对称特点的图案)

分析各类图案的特点,让学生经历观察和分析,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探索新知

思考:1.试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也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物体,发展学生想象能力。

2.让学生感到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物体,它们都是关于一条直线形成对称。

动手操作:1.把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能

够互相重合把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

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让学生说出以前学习过的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19 / 24

【答辩题目解析】

1.为什么要学习轴对称现象?

【参考答案】

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轴对称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为后

继学习对称变换、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等做好充分

准备。教材通过丰富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并自觉加以数学理性上的

分析,感受数学的魅力,体会轴对称在生活八大蒸碗做法 中的广泛应用和数学的美,培养积极

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和审美意识的

发展,为后面研究轴对称的性质和其他数学知识打下基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很

重要的位置。

2.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你是如何设计探究轴对称现象的?

【参考答案】

在教学过程是,我是根据学生认知的先后顺序,通过观察――讨论――再操作观

察――再讨论,一环扣一环的教学。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参与,自己建立概念,

深刻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新知的乐趣,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0 / 24

三、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996年,鸟类研究者在芬兰给一只燕鸥套上标志环:大约128天后,人们在2.56

万千米外的澳大利亚发现它,这只百余克的小鸟大约平均每天飞行200千米。

提问1:这只百余克的小鸟大约平均每天飞行多少千米?

提问2:这只燕鸥飞行一个半月(一个月按30天计算)的行程大约是多少千米?

提问3:这只燕鸥的行程y(单位:千米)与飞行时间x(单位:天)之间有什么关

?

()探索规律

出示例题

(1)圆的周长 l 随半径r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2)小华步行的速度为每分钟30米,小华所走的路程S(单位:米)随他所走的时

t(单位:分钟)的变化而变化.

(3)每个练习本的厚度为0.5 cm,一些练习本摞在一起的总厚度 h(单位:cm)

这些练习本的本数 n的变化而变化;

(4)冷冻一个0℃物体,使它计算的英文 每分下降2 ℃,物体的温度T(单位:℃)随冷冻时

t(单位:分)的变化而变化。

现在我们分前后桌为一组的公积金怎么开户 小组,分别五分钟的时间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

形成小组观点,讨论结束后请小组代表总结小组内部的观点,并回答下列的问题。

提问1:上述问题中的变量是函数关系吗?

提问2:如果存在函数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表示呢?

提问3:根据你列出的函数解析式,请指出函数解析式中的常数、自变量和自变

量。

提问4:从上述的四个函数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呢?

预设:上题变量之间的函数解析式为:

(1)l=2r;(2)m=7.8V;(3)h=0.5n;(4)T=-2t

通过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得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

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作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作正比例系数。

()巩固练习

1.下列问题中的变量是函数关系吗?如果是请列出函数解析式,并指出函数解析

式中的常数、自变量和自变量的函数。

小华步行所走的路程为300米,他所走的时间t(单位:分钟)随他步行的速度(

位:米/)的变化而变化

2.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正比例函数?如果是,请指出比例系数。

21 / 24

例如,在速度不变的条件下,时间和路程是成正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

正比例关系。这就是两个量成正比例与正比例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正比例函数y=kx(k是一个不等于零的常数)中的变量xy是两个相关的量,

且符合两个量成正比例的定义。因此,变量xy是成正比例的,它们之间的关

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反之,如果有相互关联的两个成正比例的量xy,那么xy之间必然有

y=kx(k≠0)的关系成立。

但是,正比例函数y=kx是在实数范围内讨论的,所以变量xy的取值范围均

为一切实数。而成正比例和正比例关系是在小学所学习的数的范围内进行研究

的。因此,只有把y=kx中的xy的取值范围限制为正有理数时,正比例函数

y=kx中的变量xy和算术中成正比关系的两个相关联的量才真正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正比例函数是正比例关系的推广,算术中的正比例关系是正比例函数

的特殊情况。

所谓推广就是把取值范围由小学中的数推广到了实数。

所谓特殊情况就是把实数范围内取值限定在正有理数范围内取值。

但是,两种量成正比例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两个量是相关联的,即其中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

(2)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因此,在正比例函数y=kx的定义中必须明确规定:k≠0。否则,x取任何值时,

y的值永远等于零,不发生任何变化。或者说,不符合上述第一个条件。这是讨

论成正比例、正比例关系与正比例函数的联系与区别时,不可忽视的问题。

2.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你是如何设计探究成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

【参考答案】

在教学过程是,我是根据学生认知的先后顺序,通过观察――讨论――再观

察――再讨论,一环扣一环的教学。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参与,自己建立概念,

深刻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新知的乐趣,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2 / 24

23 / 24

24 / 24


本文发布于:2023-04-26 21:04: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497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